“自然与心灵”话题作文导写及范文点评
话题作文自然与心灵写作指导-作文

话题作文“自然与心灵”写作指导母题解说——人与自然类古人云:大自然是人类的良师益友。
达芬奇说: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爱默生说:大自然满足了人类的一个崇高需求,即爱美之心。
一草一木,自然的美景,都被写进了华美的文章中,如《自然之歌》《春》等。
山川湖泊,钟灵毓秀,无尽造化,鬼斧神工,令人惊叹,都被写入了经典的名着里,如《瓦尔登湖》《泰戈尔散文诗逊等。
这些作品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
一草一木皆世界,一草一木总关情。
人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有自然环境,也有经过我们人工改造的人文自然。
我们应该感恩自然,在自然的恩惠下,我们得到无穷的馈赠。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带上一份对自然的责任,付出一个个保护自然的切实行动。
近来来高考作文散文阅读在思想上直指人与自然这一主题,主要涉及三个话题:、欣赏自然,表述自然之美。
、体悟自然,书写自然美景引发的人生感怀。
、敬畏自然,反思生态的恶化,呼吁人类善待万物。
题目回顾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中找到了静谧空灵;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朦胧之美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与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建构了自己的精神家园;陈毅在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意象里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特有情怀;毛泽东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烂漫画卷里表现出革命家的睿智与豪放……大自然不但是我们的生存空间,而且是我们精神寄托的伊甸园。
一枝一叶总关情,你在大自然中领悟了什么?请以自然与心灵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注意规范书写标点,不少于字。
写作导引千里翰海、万顷荒原、巍巍高山、莽莽苍穹,大自然以它的青春、活力总是在熏染着、启迪着、暗示着人们,给人以旺盛的、健朗的生命活力,给人以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给人以冬春相继的乐观信念。
自然是人类的精神依托,人类在自然之中或寻求心灵的慰藉,或寻求生命的启迪。
文章要侧重写出心灵对自然的感受。
自然之美,心灵之净初中生作文

自然之美,心灵之净初中生作文自然的美,常常让我心灵感到一种宁静。
每当我走进大自然,仿佛整个人都被清新的空气洗涤了一样。
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们一起去郊游,看到那一片片绿油油的草地,心情瞬间就变好了。
早晨的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
那时,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生机。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着,仿佛在为我们演唱一首美妙的乐曲。
我们在草地上追逐打闹,笑声传得很远。
耳边传来的风声,像是大自然在跟我们聊天。
那一刻,我感到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心中充满了幸福。
午后的阳光变得柔和,我们在一条小溪边停下来。
溪水清澈见底,流淌的声音就像是大自然的轻声细语。
我们光脚踩在水里,感觉凉凉的水流过脚趾,带走了炎热的烦恼。
水中游来游去的小鱼,像是在跟我们捉迷藏,真是逗趣。
朋友们欢呼着,四处嬉闹,整个溪边变成了我们的乐园。
走累了,我们在一棵大树下休息。
阳光透过树冠洒在我们身上,像是给我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
我们围坐在一起,分享零食,聊着各自的梦想和未来。
那种感觉,温暖而自在。
看着四周的山水,我突然觉得,自然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它让我放下了学习上的压力,忘却了生活的烦恼。
就这样,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了无比的平静与快乐。
夕阳西下,天边染上了一层温暖的橙色。
那时,我的心也跟着宁静下来。
我们一起坐在草地上,看着天边的云彩变幻。
红的、紫的、金的,像是在为我们描绘一幅美丽的画卷。
那种瞬间,让我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满足。
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奥秘。
每一次和自然亲密接触,都会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
我们在城市中忙碌,常常忽略了身边的美好。
其实,幸福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就像那片草地,那条小溪,都是自然给予我们的礼物。
心灵的宁静,常常源于对自然的感受。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才能真正找到自我,体会到生活的意义。
这样的日子,真的让我感到充实。
我想,以后我会更多地去探索自然,感受大自然带来的美好。
每一次的旅行,都是一段心灵的洗礼。
作文自然之声心灵所求

自然之声心灵所求自然是我们生活中最美妙的声音之一,它既是我们存在的根基,也是我们心灵所需的滋养。
当我们置身于自然之中,闭上双眼,倾听风吹过树梢的声音,聆听鸟儿鸣叫的音符,感受大地的脉动和自然的韵律,我们便会发现,自然之声能够深入我们的内心,触动我们的灵魂,带给我们平静与安宁。
自然之声的魅力自然之声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力量,它是一种超越语言的沟通方式,让我们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找到片刻宁静。
当我们疲惫不堪,心情低落时,走出室内,靠近大自然,闭上眼睛,倾听水流的声音,闻到泥土的芬芳,我们会感受到一种深层次的放松和治愈。
自然之声能够让我们忘却烦恼,摆脱压力,重新与自己连接,找到内心的平衡与安宁。
自然之声的启示自然之声不仅仅是一种声音,更是一种启示。
当我们仔细聆听,认真感受自然的声音时,会发现自然悄然倾诉着其中的奥秘和智慧。
风儿轻拂树叶,仿佛在告诉我们要保持谦卑和包容;水波荡漾,似乎在诉说宽容和包容之道;鸟儿歌唱,好似在倡导自由和美好。
自然之声是生命的声音,是宇宙的低语,是智慧的传承。
当我们聆听自然之声,我们也在倾听着生命的真谛和宇宙的奥秘。
自然之声的疗愈自然之声有着独特的疗愈功效,能够治愈我们内心的创伤,带来心灵的安宁和愉悦。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忙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琐事,很少有时间去与自然亲近,去静心感受自然的声音。
然而,正是这种与自然疏离的状态,导致了我们心灵的枯竭和疲惫。
而唯有当我们重新回归自然,倾听自然的声音时,我们才能找回自己,愈合内心的创伤,净化心灵的杂音,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自然之声的力量自然之声是强大的,它能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沉睡的力量,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热情。
当我们聆听自然之声时,我们会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力量,一种让人奋发向上的动力,一种让人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力量。
自然之声能够唤醒我们对美好的向往,对善良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
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自己的无限潜能,拥抱生活,珍惜当下。
心灵与自然话题作文

心灵与自然引言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而又微妙的连结。
自然景观、动物植物和季节交替的变化,都能够触动人们内心中某种特殊的情感。
心灵与自然之间的话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热议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心灵与自然的紧密关系,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自然:心灵的归宿人类天生就对大自然的景色和声音有着某种特殊的好感。
当我们走进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看到参天大树与花草竞相绽放时,不禁会感到宁静与放松。
这种近乎本能的反应是源于我们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
自然具有独特的能量,能够滋养与激励我们的内心。
无论是迎着微风行走在海岸线上,观赏无边的海洋,还是站在雄伟的山脉顶峰俯瞰山谷,都能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
这种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使我们不断反思自身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增加对生命的敬重与感激之情。
在自然中行走,可以让过去的烦恼与焦虑暂时远离心灵。
纵使只是短暂的接触,人们仍可以从中感受到自然的平静与宁和。
这种接触是我们追求内心平衡的一种方式,减轻压力与负面情绪的有效途径。
自然与内心的共鸣自然与内心之间有着一种神秘的共鸣,有时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情感与自身情感的相通。
当我们身处在一片迷人的花海中,或是静静地坐在湖边,我们会感到一种奇妙的宁静和放松。
这种宁静会引发内心的反思和平衡,从而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与价值观。
自然景观往往能够唤起我们内心中的美感与喜悦。
比如,当我们欣赏到美丽的日出日落,或是五彩斑斓的霞光,我们的内心会渐渐沉浸在美丽之中。
这种美丽的呈现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与思考,使我们更加享受生活的点滴。
与此同时,自然的变化与流动也揭示了生命的无常。
当我们目睹自然界中春华秋实的轮回、季节交替的变化,也会唤起对生命的思考。
自然的循环告诉我们,生命是一种永恒的变化和转化,它让我们对自身的存在和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心灵与自然:一种治愈力量自然的能量对人类的心灵具有治愈的力量。
越来越多的研究通过科学手段证明了这一点。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往往被压力与负面情绪所困扰,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自然与心灵(附文体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自然与心灵(附文体详解及范文展示)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请你以“自然与心灵”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审题立意【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要求以“自然与心灵”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从作文材料看,关心自然,回归自然,描摹自然,享受自然,崇尚“天作人合”,早已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隐逸侠士的共同“爱好”,也是今天人类的生活追求。
自然景物、自然风光,如春秋的平原之景、夏季的火热之景、冬季的银装素裹之景等等,常散见于“随笔”“散记”“游记”“诗歌”等各式作品之中。
人类在自然之中或寻求心灵的洗涤,或寻求启发。
自然是人类的精神依托,人类离不开自然,题中的“心灵”主要是指人在“自然”中的感受。
所以,本作文应阐述“自然”与“人的感受”之间的关系。
命题作文注意点:(1)要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
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
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
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
“走进自然,抒写心灵”作文展示及讲评

升级后的作品
①晨光已经升起,照在懒洋洋的屋顶,背着阳光 的山坡仍显得睡眼朦胧。在寒风的吹袭下,人们尚在 暖暖的被窝里继续那一个每天重复的甜梦——憧憬周 围花儿开放,草儿生长。 ②没有夏日的鸟啼,没有蟋蟀的歌声,只有北风 那“呼——呼——”的吼叫,我在这吼声中缩成一团, 簌簌发抖。街道上行人稀稀落落,大多数人顶不住屋 外刺骨寒风的吹袭,蜷缩在家中的被窝里。唯有草木 在外面接受寒冷的煎熬,路边的杉树被冷风吹得发黄, 草儿被冻得枯死。但哪怕死了,它们依然坚强地保持 站立姿态。虽然他们只是披着一层薄薄的树皮,
•
④究竟到什么时候冬天的寒冷才会退去? 究竟到什么时候春天的温暖才会来临?寒冷使 得许多花草树木都失去了绿意,周围的环境就 像死一般的冷寂,人们开始憧憬春暖花开,怎 忍心看着冬天的寒冷让周围的美景都枯黄死掉? (天冷,所以人们开始憧憬春暖花开)
•
⑤问世间,多少人喜欢“冷”的“季节”?我 相信冬季死寂的感觉没有人会喜欢。看,三鹿奶粉 的老板不是受到了法律的严励制裁?国家不是下狠 功夫治理食品安全事故泛滥的现象?各种新闻媒体 不是对人心冷漠的现象口诛笔伐?沈阳被电动车撞 倒的老大爷,在撞人的小伙子扶起他以后说“小伙 子,我没事,我有医保,你快去上班吧”。这就是 对人心冷漠最有力的回击。(人心冷,所以各种力 量对心冷予以有力回击)
问3:观景后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景与情的契合点)
细致的观察,捕捉到美景;恰当而丰富的词语运用,让景物 问 2:作者是怎样使笔下的景物美起来的呢?(写景方法的运用) 生动形象;修辞格的运用,给景物更添一份靓丽。
学生作品二(作者:郭桂勤)
•
阳光普照着大地,万物都在享受着日光浴。微风 轻轻地从间隙钻过去,又钻过来,似乎在玩捉迷藏。 花朵、小草、大树都在随风摇动,展现着婀娜的丰姿。 这里还有青山绿水,蝴蝶蜜蜂,花草树木围绕着数间 木屋,木屋主人过着“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木屋旁 一条曲径通向远方,远方是那座我熟知的小山,远山 后面的世界是城市的喧嚣。木屋不远处有一个不大不 小的葡萄架,架下一张木桌、数张木椅。我情不自禁 地走过去,桌上有一壶香茗,一盘棋子。这是多么富 有诗意的生活啊!我羡慕这种生活。我转了一圈,就 要离开了,太阳快下山了,木屋的主人还没有回来, 我还要前行,寻一份山清水秀,觅一方恬静闲适,给 我的精神一个皈依。
“自然与心灵”话题作文导写及范文点评-作文

“自然与心灵”话题作文导写及范文点评FONTsize=3>“自然与心灵”话题作文导写及范文点评【话题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中找到了静谧空灵;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朦胧之美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与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建构了自己的精神家园;陈毅在“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意象里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特有情怀;毛泽东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烂漫画卷里表现出革命家的睿智与豪放……大自然不但是我们的生存空间,而且是我们精神寄托的伊甸园。
请以“自然与心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要写好话题作文,必须先审视话题及材料,明确写作重心,准确立意。
从所给的话题“自然与心灵”来看,这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作文。
从所给的话题材料来看,题中的“心灵”指的是人在“自然”中的感受。
所以,本话题应阐述“自然”与“人的感受”之间的关系。
写这个话题,如果在“保护自然”方面立意是不妥当的,应当注意它与“人与自然”的话题的差异。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这句诗广为流传。
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共同的“爱好”,也是今天人类的生活追求。
千里翰海、万顷荒原、巍巍高山、莽莽苍穹,大自然以它的青春、活力总是在熏染着、启迪着、暗示着人们,给人以旺盛的、健朗的生命活力,给人以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给人以冬春相继的乐观信念。
自然是人类的精神依托,人类在自然之中或寻求心灵的慰藉,或寻求生命的启迪。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山水间,大自然与那一个个易感的心灵共同构成了洞穿历史长河的审美生命、艺术生命。
大自然,是人们的生命之根、力量之源、艺术之泉。
这则话题材料,较适合写成抒情或叙事散文,可选取历代文人崇尚自然、陶冶性情的事例构思行文,也可通过事件的叙述表达自然给予人的心灵启悟。
自然之美,心灵之净初中生作文

自然之美,心灵之净初中生作文你有没有过那种觉得生活特别美好、心灵特别放松的时刻?我就有过,而且还是在一次特别简单却让我感受到自然之美和心灵之净的经历。
记得那次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家人决定去公园里散步。
一大早,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整个房间都变得亮堂堂的。
我爸妈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准备出门,妈妈拿着一篮子水果,爸爸则在忙着整理一些小零食。
我跟在他们身后,心里还在想着昨天的功课,但是一想到要去公园,所有的烦恼都抛在了脑后。
到了公园,刚走进那片绿油油的草地,我就闻到了空气中那股子新鲜的泥土味,感觉特别清新。
抬头看看,那蓝天上漂浮着几朵白云,像是画家随意涂抹的画笔痕迹。
我们找了个地方坐下来,铺开野餐布,妈妈开始摆水果。
旁边有个小孩正在草地上追逐蝴蝶,他的笑声像是最美的音乐,充满了生机。
我坐在草地上,伸展双腿,闭上眼睛,感受着太阳的温暖。
风轻轻拂过脸颊,那种感觉真是太舒服了。
我们一家人开始聊天,聊学校里的趣事,聊家里的小趣闻。
爸爸说起他小时候的顽皮事,逗得我们大家哈哈大笑。
妈妈则讲了一个她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里玩耍的故事,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时候的她。
就在我们正聊得开心的时候,前面有一个老爷爷带着他的孙子来了。
他们在附近放风筝,风筝在空中飘得高高的,小孙子兴奋得直跳。
爷爷一边放风筝,一边给孙子讲风筝的故事,小孙子则认真听着,不时发出一阵阵开心的笑声。
这种场景特别温馨,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纯真。
等我们吃完了水果,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的时候,我忍不住再多看了一眼这片绿地。
阳光下,草地显得格外生机勃勃,鸟儿在树上欢快地鸣叫。
那种宁静和自然的美好,真的让人心灵得到了一次彻底的放松。
回家的路上,我心里充满了满足感。
那天的经历让我明白,自然的美丽和简单的快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愿意去感受。
虽然只是一次普通的公园散步,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宁静,这种感觉真的是无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与心灵”话题作文导写及范文点评
2018-03-20【话题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中找到了静谧空灵;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朦胧之美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与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建构了自己的精神家园;陈毅在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意象里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特有情怀;毛泽东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烂漫画卷里表现出革命家的睿智与豪放……大自然不但是我们的生存空间,而且是我们精神寄托的伊甸园。
请以自然与心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要写好话题作文,必须先审视话题及材料,明确写作重心,准确立意。
从所给的话题自然与心灵来看,这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作文。
从所给的话题材料来看,题中的心灵指的是人在自然中的感受。
所以,本话题应阐述自然与人的感受之间的关系。
写这个话题,如果在保护自然方面立意是不妥当的,应当注意它与人与自然的话题的差异。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这句诗广为流传。
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共同的爱
好,也是今天人类的生活追求。
千里翰海、万顷荒原、巍巍高山、莽莽苍穹,大自然以它的青春、活力总是在熏染着、启迪着、暗示着人们,给人以旺盛的、健朗的生命活力,给人以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给人以冬春相继的乐观信念。
自然是人类的精神依托,人类在自然之中或寻求心灵的慰藉,或寻求生命的启迪。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山水间,大自然与那一个个易感的心灵共同构成了洞穿历史长河的审美生命、艺术生命。
大自然,是人们的生命之根、力量之源、艺术之泉。
这则话题材料,较适合写成抒情或叙事散文,可选取历代文人崇尚自然、陶冶性情的事例构思行文,也可通过事件的叙述表达自然给予人的心灵启悟。
如果借王维、陶渊明等人的事例故事新编,或借自己与古人如谢灵运等对话的方式写作,则是较新颖一些的写法。
但无论怎样构思行文,文章都要侧重写出心灵对自然的感受。
材料说的是自然对心灵的影响,如果运用逆向思维的写作方式,写心灵反过来影响自然,那又是一种创新了。
【范文示例】柔柔的风,甜甜的雨◇山东阳谷实验中学志远班郭朝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当淡淡的春意开始在大街小巷悄然流淌起来,随心所欲地信手涂
抹着新绿的时候,春天的第一场雨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这可爱的人间。
淅淅沥沥,犹如断线的珍珠,牵动着我的心弦。
霏霏细雨,丝丝缕缕。
独自漫步河边的小径,风儿拂面而来,夹杂着调皮的雨点,吹散我愁乱的思绪。
好像出笼的鸟儿,我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爱抚——母亲般的温柔,母亲般的呵护。
我呼吸着大自然的气息,微微湿润的泥土酝酿着花的味道,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
经过春雨的洗礼,河畔不知名的野花竟也有了一种摄人心魄的诱惑力,犹如含泪少女的娇羞,超凡脱俗,亭亭玉立,恐怕连那花中之王牡丹也要逊色三分。
微风迎面,那河边的杨柳都吟出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明的絮,每丝飞絮都是柳的一株分号;满天飞舞的柳絮,被调皮的雨点儿骑在脖子上,飘落在水面上尽情嬉戏……鱼儿也耐不住寂寞,你追我赶,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畅游。
折下一枝柳条,逗逗那快活的鱼儿,鱼儿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东西吓坏了,划起一道美丽的弧线,一条大鱼扑通一声跳起又迅速落入水中,把一块明镜打得支离破碎。
我忍不住笑了。
看看花,看看树,再看看那可爱的鱼儿、无拘无束的流云,天地间的一切都那么令人心旷神怡。
此时的我也犹如天地间的一个精灵,天地间的一切都属于我。
万类春天竞自由!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我也努力地展示真实的自我。
我想起李乐薇在《我的空中楼阁》中说的一句话:大自然是一幅天然的巨画。
的确,大自然的美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一个人,只不过是这幅巨画上的一点色彩罢了。
既然世界这么美好,那么我们有何理由不去用心感受它呢?繁忙的工作,紧张的节奏,在我们整日为事业拚搏、为生活奔走的忙碌之后,是否也应该多走近大自然,去领略大自然无穷无尽的美呢?凉凉的雨丝拉回了我的思绪。
感谢大自然,感谢它赐予我们如此的美景,感谢它给予我们生命的启迪。
想到这,我不再抱怨世事的繁琐,我仿佛看到绚丽的彩虹在向我招手。
站在风中,任凭那温柔的雨儿不断地落下,甜甜的……点评本文语言流畅,立意明确,并运用拟人、比喻、设问等多种表现手段来描写景物,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增强了文章的美感。
而文中的流淌、涂抹、酝酿、吐出、骑上等精当的词语,更使景
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关心自然,回归自然、描摹自然、享受自然,祟尚天作人合,早已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隐逸侠士的共同爱好,也是今天人类的生活追求。
什么自然景物、自然风光,春秋平原之景、夏季的火热之景、冬季的银装素裹之景等等,常散见于随笔、散记、游说、诗歌等各式作品之中。
人类在自然之中或寻求心灵的洗涤,或寻求启发。
自然是人类的精神依托,人类离不开自然,题中的心灵主要是指人在自然中的感受。
所以,本话题应阐述自然与人的感受之间的关系。
喜欢曼陀罗花我喜欢一种叫曼陀罗的花,一直以来。
第一次见到它,是在大理的奶奶家的小院儿里。
那花有两米多高,叶子大片大片的像扇子一样,浓郁的绿色遮了一树。
树叶间还有一些倒悬的喇叭样的花,白色的很大的花儿,实在是很漂亮,也似有些神秘。
于是很自然的,我喜欢上了这种花。
因为喜欢,便经常去看。
奶奶教我认花儿,告诉我这花儿叫曼陀罗。
白天,奶奶总是陪着我,我们常常在花儿下聊天。
奶奶也曾说过,她最喜欢这曼陀罗。
然而那时我对这一点却并不在意。
曾有一次,我一个人在晚上偷偷地跑出来,站在院子里,突然闻到一阵幽香。
仔细寻去,却到了曼陀罗前,这才知道原来这花在晚上飘香的。
月光很柔和,轻轻地笼在上面,薄薄的花瓣被映得透明。
一阵轻风吹过,那香漫了一院子,而眼前的花朵也像变成了一个个银白色的小铃铛,摇来摇去,我便在这风中沉醉了。
后来回了北京,就再也未曾见过曼陀罗,而心中却一直记着它,记着它的美,它的香,想着有一天再循着这香气回到家乡的小院,回到奶奶身边。
几年过去了,一直没能回去,却听到了奶奶去世的消息,伤心自不必说。
后来听表姐说起那株曼陀罗却不知为何也死了,心中又起一片悲凉。
去年,我又有机会回到了老家。
一进院子就又看到了那株曼陀罗。
表姐说是早先那株死后又长出一株,仍是白天开花,夜晚飘香。
当夜,就又像曾经那样搬个小凳子坐在花下,仍是香飘四溢,仍是明月当空,却再无原先的感觉。
想到过世的奶奶,我不禁泪流满面。
一朵谢了的花又在这时飘落,心中正觉伤感。
一抬头,竟看到几只欲放的花苞缀在枝头,不觉心中一颤,忽然间,我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花开花谢,叶落叶生,犹如这曼陀罗的死而复生。
生命是不死的,有的只是另一个新的开始。
忽然间,我明白了奶奶为什么最喜欢曼陀罗。
奶奶也一定是化成了这株花,静静地等着我回来。
于是我写了一封信给奶奶,埋在了曼陀罗下。
我相信,爱是永生的。
简评:本文既是一篇感人的文章,又是一篇构思新巧、富有个性的文章。
文章末尾处,将自己写给奶奶的一封信埋在死而复生的曼陀罗下,对奶奶的爱与思念之深,不言而喻,写的非常感人。
文章将对大自然的感情与自己的亲身经历融为一体,把写奶奶和写曼陀罗融为一体。
奶奶最喜欢曼陀罗,奶奶死后,曼陀罗也死了。
这些是文章构思新巧之处。
曼陀罗死而复生,其实就写成我对奶奶的爱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