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B3206(技术状态管理)

GJB3206(技术状态管理)
GJB3206(技术状态管理)

GJB 3206—98

1 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技术状态管理的内容、要求和方法。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武器装备(常规武器装备、战略武器装备、人造卫星,下同)技术状态项目在研制、生产中的技术状态管理。

1.3 应用指南

采用本标准时,应根据技术状态项目的重要性、复杂程度、规模、预定用途、综合保障要求和其所处的研制、生产阶段等具体情况,对本标准的详细要求进行剪裁。

2 引用文件

GJB 2116—94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GJB 2737—96 武器装备系统接口控制要求

3 定义

3.1 技术状态 Configuration

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且在产品中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3.1.1功能特性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产品的性能指标、设计约束条件和使用保障要求。其中包括诸如使用范围、速度、杀伤力等性能指标以及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等要求。

3.1.2物理特性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产品的形体特性,如组成、尺寸、表面状态、形状、配合、公差、重量等。

3.2 技术状态项目 configuration item (CI)

能满足最终使用功能,并被指定作为单个实体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或其集合体。

3.3 技术状态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CM)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1998—03—16发布 1998—09—01实施

对技术状态项目进行的下述技术的和管理的活动:

a)技术状态标识;

b)技术状态控制;

c)技术状态记实;

d)技术状态审核。

3.4 技术状态标识 configuration identification

所进行的下述活动:选择技术状态项目,确定每个技术状态项目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指定技术状态项目及相应文件(包括内部和外部接口文件)的标识号,发放技术状态文件;建立技术状态基线。

3.5 技术状态控制 configuration control

技术状态基线建立后,为控制技术状态项目的更改而提出的更改建议(工程更改、偏离、超差)所进行的论证、评定、协调、审批和实施的活动。

3.6 技术状态记事configuration status accounting (CSA)

对已确定的技术状态文件、提出的更改状况和已批准更改的执行情况所作的正式记录和报告。

3.7 技术状态审核 configuration audit

为确定技术状态项目是否符合其技术状态文件所进行的检查。

3.8 技术状态文件 configuration documents

规定技术状态项目的要求、设计、生产和验证所必需的技术文件。技术状态文件分功能技术状态文件、分配技术状态文件、产品技术状态文件。这三种技术状态文件,在不同的研制阶段进行编制、批准和保持,且在内容上逐级细化。

3.8.1 功能技术状态文件functional configuration documents (FCD)

由功能基线及其已被批准的更改所组成的技术状态文件

3.8.2 分配技术状态文件allccated configuration documents (ACD)

由分配基线及其已被批准的更改所组成的技术状态文件

2

3.8.3 产品技术状态文件product configuration document(PCD)

由产品基线及其已被批准的更改所组成的技术状态文件

3.9 技术状态基线 configuration baseline

在技术状态项目研制过程中的某特定时刻,被正式确认、并被作为今后研制、生产活动基准的技术状态文件〖规定技术状态项目的要求、设计、生产和验证所必需的技术文件〗。一般有三种技术状态基线:功能基线、分配基线和产品基线。

3.9.1 功能基线funcational baseline (FBL)

经正式确认的用以描述武器装备系统或独立研制的重大技术状态项目下列内容的文件:功能特性;接口特性;验证上述特性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所需的检查。

3.9.2 分配基线allocated baseline (ABL)

经正式确认的用以描述技术状态项目下列内容的文件:从武器装备系统或高一层技术状态项目分配给该技术状态项目的功能特性和接口特性;技术状态项目的接口要求;附加的设计约束条件;验证上述特性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所需的检查。各技术状态项目分配基线的总合,形成满足武器装备系统功能功能基线目标的技术途径。

3.9.3 产品基线 prduct baseline (PBL)

经正式确认的用以描述技术状态项目下列内容的文件:技术状态项目所有必需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被指定进行生产验收实验的功能能特性和物理特性。为保障技术状态项目合格所需的试验。

3.10 工程更改 engineering change

在技术状态项目研制、生产过程中,对已正式确认的现行技术状态文件所做的更改。

3.11 工程更改建议 engineering change proposal (ECP)

提出工程更改并对该更改进行描述、论证和提交批准的文件。

3.12 偏离 deviation

技术状态项目制造之前,对该技术状态项目的某些方面在指定的数量或者时间范

3

围内,可以不按其已被批准的现行技术状态文件要求进行制造的一种书面认可。允许偏离时,对其已被批准的现行技术状态文件不作出相应更改。

3.13 超差waiver

对接受下述技术状态项目的一种书面认可:在制造期间或检验验收过程中,发现某些方面不符合已被批准的现行技术状态文件规定要求,但不需要修理或用经批准的方法修理后仍可使用。

4 一般要求

4.1 基本要求

应在武器装备系统或技术状态项目研制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编制出能全面反映其在某一特定时刻能够确定下来的技术状态的文件,建立功能基线、分配基线、产品基线。其中功能基线应与《武器系统研制总要求》的技术内容协调一致;分配基线应与《研制任务书》的技术内容协调一致。应控制对这些基线的更改,使对这些基线所作出的全部更改都具有可追溯性。应确保武器装备系统或技术状态项目在研制、生产的任何时刻,都能使用正确的技术文件。

技术状态管理应包括下列相互关联的活动:

a.技术状态标识;

b.技术状态控制;

c.技术状态记实;

d.技术状态审核。

4.2 技术状态标识

应进行技术状态标识,为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记实和技术状态审核建立并保持一个确定的文件依据。

技术状态标识一般包括下列工作:

a.从按GJB2116要求所编制的工作分解结构的单元中选择技术状态项目,确保技

4

术状态项目对工作分解结构单元的可追溯性;

b.承制方按技术状态项目在工作分解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确定每一技术状态项目

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

c.承制方指定用以标识技术状态项目、技术状态文件、工程更改建议以及偏离与

超差申请等的标识号编号制度,发布每一个技术状态文件标识号;

d.订购方正式确认有关技术状态文件,建立技术状态基线,作为正式技术状态控

制的起点。

e.承制方向有关部门发放经正式确认的技术状态文件;

f.承制方为每个技术状态项目编制内部控制的设计文件。

4.3 技术状态控制

技术状态控制始于功能基线确定之时,继而贯穿于技术状态项目研制、生产的全过程。在订购方确认基线之前,承制方应对每一技术状态项目的技术状态文件实施内部的技术状态控制。在订购方确认基线之后,承制方应按照本标准的规定程序控制对技术状态文件的更改,记载更改造成的所有影响,并将已批准的技术状态更改纳入技术状态项目及其相关的技术状态文件。

建立基线之后,对技术状态项目实施的技术状态控制应包括:

a.有效地控制对所有技术状态项目以及技术状态文件的更改;

b.制定有效控制工程更改、偏离或超差的程序与方法;

c.确保已批准的更改得到实施。

4.4技术状态记实

技术状态文件形成后,即应进行技术状态记实,应准确地记录每一技术状态项目的技术状态,保证可追溯性。

承制方的技术状态记实至少应:

a.记录各技术状态项目的已批准的现行技术状态文件和标识号;

b.记录并报告工程更改建议提出与审批过程的情况;

5

c.记录并报告技术状态审核的结果,包括不符合的状况和最终处理情况;

d.记录并报告技术状态项目的所有关键的、重要的偏离和超差的状况;

e.记录并报告已批准更改的实施状况;

f.提供每一技术状态项目的所有更改对初始确定的基线的可追溯性。

4.5 技术状态审核

应进行两类技术状态审核,即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和物理技术状态审核。

a.功能技术状态审核是为证实技术状态项目是否已达到功能技术状态文件和分配

技术状态文件中规定的功能特性所进行的正式检查,应在设计定型(定型)前根据拟正式提交设计定型(定型)的样机的试验情况进行。

b.物理技术状态审核是为证实已研制出的技术状态项目的技术状态是否符合其产

品技术状态文件所进行的正式检查,应在完成功能技术状态审核之后,或与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同时,根据按正式生产工艺制造的首批(个)生产件的试验与检验情况进行。审核完成后,最终建立产品基线。

技术状态审核也可结合产品定型(或鉴定)工作进行。

5 详细要求

5.1 技术状态标识

5.1.1 选择技术状态项目

应尽早选择技术状态项目。高层次的技术状态项目应在论证阶段或方案阶段的初期选定,较低层次的技术状态项目应在工程研制阶段初期或其之前选定。

选择技术状态项目时,应考虑经费和人力的承受能力,技术状态项目太多将增加管理控制费用和人力,技术状态项目太少又会由于缺乏管理的明晰度,而冒失控的风险和使用维修的困难。

总的准则是选择那些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能被单独管理,以达到项目总的最终使用性能的项目作为技术状态项目。一般情况下,可将下列项目选为技术状态项目:

a.武器装备系统、分系统项目或跨单位、跨部门研制的项目;

6

b.在风险、安全、完成作战任务等方面具有关键性的项目;

c.采用了新技术、新设计或全新研制的项目;

d.与其它项目有重要接口的项目和共用分系统

e.单独采购的项目;

f.使用和维修方面需要着重考虑的项目。

选择的技术状态项目应由承制方和订购方共同提出,经充分协商后,在合同中规定。

5.1.2 建立技术状态基线

一般应建立三种技术状态基线,即功能基线、分配基线和产品基线。这三种基线应循序渐进地描述武器装备系统与技术状态项目的要求,并为其后的设计提供依据。

在论证阶段,承制方应按合同要求编制形成功能基线所要求的功能技术状态文件,在方案阶段初期经订购方确认后,建立功能基线。功能基线的内容应与《武器系统研制总要求》的技术内容协调一致。

在方案阶段,承制方应按合同要求编制形成分配基线所要求的分配技术状态文件,在工程研制阶段初期经订购方确认后,建立分配基线。分配基线的内容应与《研制任务书》的技术内容协调一致。

在工程研制阶段,承制方应按合同要求进行工程设计和产品试制,编制形成产品基线所要求的产品技术状态文件,经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和物理技术状态审核后建立产品基线,产品基线是产品批量生产的依据。

形成三种技术状态基线的三类技术状态文件是从功能技术状态文件到分配技术状态文件再到产品技术状态文件的一级接一级的技术状态文件,这三者之间应相互协调具有可追溯性,而且后者应对前者进行扩展和细化。如果这三者之间出现矛盾,其优先顺序是:功能技术状态文件、分配技术状态文件和产品技术状态文件。

5.1.2.1 功能技术状态文件

功能技术状态文件,对武器装备系统而言,是系统规范;对单独研制的重大项目

7

而言,可以是系统规范也可以是项目研制规范加上其它适用文件。系统规范的主要内容:功能特性(如系统能力、可靠性、维修性、环境条件、运输性、电磁兼容性、生产性、互换性、安全性、人机工程、计算机资源要求、综合保障要求、人员与训练要求)、接口要求和验证要求等。

5.1.2.2 分配技术状态文件

分配技术状态文件包括项目研制规范(对软件配置来说是软件规范)、相关接口控制文件及其它适用文件。项目研制规范的主要内容为:功能特性(包括武器装备系统或高层技术状态项目分配给技术状态项目的能力、可靠性、维修性、环境条件、运输性、电磁兼容性、生产性、互换性、安全性、人机工程、计算机资源要求、综合保障要求、人员与训练要求)、接口要求、附加的设计约束条件和验证要求等。

5.1.2.3 产品技术状态文件

产品技术状态文件包括产品规范、工艺规范、材料规范、工程图样和其它技术文件。这些文件共同构成技术状态项目的成套技术资料。产品技术状态文件应说明技术状态项目必需的物理特性和功能特性以及证明达到这些性能要求所需的验收检验方法。

按照武器系统研制合同的有关规定,经确认的系统规范应作为《技术规范》纳入方案阶段的研制合同,经确认的项目研制规范应作为《技术规范》纳入工程研制阶段的研制合同,成为武器装备系统和技术状态项目研制的技术依据。

5.1.2.4 技术状态文件的保持

技术状态基线建立后,承制方应控制并保持所有现行已批准技术状态文件的原件。

5.1.3 研制过程中的技术状态

分配基线建立后,在工程研制过程中,承制方要进行硬件、软件的工程设计,产生各种设计文件和相关的技术文件。这些反映技术状态逐步形成过程的设计文件和相关技术文件,只要不涉及对功能基线和分配基线的更改,均由承制方按内部制度自行

8

编写和控制。

5.1.4 指定技术状态标识号

承制方应给每个技术状态项目及其技术状态文件指定标识号。

5.1.5 发放技术状态文件

承制方应制定并执行发放技术状态文件的程序,利用其工程文件发放系统,将有关的技术状态文件发放到承制方的各有关部门和订购方。被发放的每份技术状态文件均应有发放签字,以表明该文件是经批准的并适合于预期的用途。

承制方的工程发放系统应记录技术状态文件发放的信息,检查技术状态文件更改的落实情况。

5.1.6 规定接口要求

应按GJB 2737对接口进行管理。

承制方应规定武器装备系统和技术状态项目的接口要求。在研制期间,应将订购方必须控制的接口要求纳入功能技术状态文件或分配技术状态文件。在建立产品基线之前,承制方应规定并控制分配技术状态文件中未规定的所有接口。

承制方应确保所设计的各种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兼容性,并确保它们与技术状态文件中规定的相应接口要求之间的兼容性。

5.2 技术状态控制

本条仅适用于对技术状态项目的功能技术状态文件、分配技术状态文件和产品技术状态文件的控制。

5.2.1 对工程更改的控制

承制方和订购方都可对现行已批准的技术状态文件提出工程更改的建议。订购方提出工程更改建议时,应出面通知承制方。

5.2.1.1 工程更改分类

按控制工程更改的权限不同,将工程更改分为以下两类:

9

a.Ⅰ类工程更改:由订购方或有关上级领导机关批准的工程更改;

b.Ⅱ类工程更改:由承制方自行控制的工程更改。

5.2.1.1.1 Ⅰ类工程更改

下列更改均属于Ⅰ类工程更改

a.影响合格同中下列任一要素的更改:

(1)合同经费

(2)合同保证或担保;

(3)合同规定的交付要求;

(4)合同重大事件安排。

b.研制过程中,更改功能技术状态文件、分配技术状态文件,致使下列要求超出规定限值或规定容差者:

(1)性能;

(2)可靠性、维修性或生存性;

(3)重量、平衡、惯性矩;

(4)接口特性;

(5)电磁特性;

(6)规范中的其它重要要求。

c.生产过程中,更改产品技术状态文件,致使对功能技术状态文件或分配技术状态文件的影响达到5.2.1.1.1.b条所述程度或者影响下列一个或多个因素者:(1)订购方提供的设备;

(2)安全性;

(3)与接口技术状态项目、保障设备或保障软件、备件、训练器材或训练装备、设备和软件等的兼容性;

(4)已交付的使用和维修手册;

(5)技术状态项目和其零、组件的互换性;

10

(6)技能、人员配备、训练、生物医学因素或人机工程设计。

5.2.1.1.2 Ⅱ类工程更改

5.2.1.1.1以外的工程更改均属于Ⅱ类工程更改。

5.2.1.2 工程更改程序

承制方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办理工程更改:

a.判定工程更改的必要性;

b.确定工程更改的类别(Ⅰ类或Ⅱ类);

c.审查和评价更改;

d.拟定工程更改建议;

e.将工程更改建议提交订购方审批或备案;

f.将批准(或确认)的工程更改纳入文件,必要时,还要通过谈判将其纳入合同;

g.实施更改。

5.2.1.3 确定工程更改类别

承制方在提出工程更改建议时,应确定工程更改类别:Ⅰ类或Ⅱ类。(见5.2.1.1).订购方对承制方确定的工程更改类别有异议时,经双方充分协商后由订购方最后决定。

5.2.1.4 拟定工程更改建议

办理工程更改时,应提出工程更改建议。

工程更改建议,无论由承制方提出,还是订购方提出,均由承制方拟定。

5.2.1.4.1Ⅰ类工程更改建议

Ⅰ类工程更改建议可按承制方自行规定的格式编写,也可按附录A(参考件)推荐的格式编写,但应包括下列内容:

a.要更改的武器装备名称(型号)、技术状态项目和技术状态文件的名称和编号;

b.建议单位名称和提出日期;

c.更改内容;

11

d.更改理由;

e.更改方案;

f.更改的迫切性;

g.更改带来的影响(包括受影响的项目、文件、性能参数、进度、综合保障、接

口等)

h.更改所需费用估算;

i.更改的实施日期。

提出的工程更改建议还应附有必要的资料(如试验数据与分析、保障性分析、费用分析等),以论证和说明更改的必要性和更改带来的影响。

5.2.1.4.2 Ⅱ类工程更改建议

Ⅱ类工程更改建议可按承制方自行规定的要求与格式拟定。

5.2.1.5审批工程更改建议

5.2.1.5.1 Ⅰ类工程更改

Ⅰ类工程更改建议,经承制方内部各有关部门或各相关的协作单位协调,并经总设计师签署后,送订购方审批。订购方组织有关部门审查后确定是否批准该项工程更改建议。如不批准,则订购方应于20天内书面通知承制方,并说明理由。如工程更改建议涉及《武器系统研制总要求》或《研制任务书》的有关内容,订购方签署后应将其送交批准《武器系统研制总要求》或《研制任务书》的领导机关。

5.2.1.5.2 Ⅱ类工程更改

Ⅱ类工程更改建议,经按承制方内部制度批准后,送交订购方备案。如订购方对所确定的工程更改类别有异义时,应经双方充分协商后,由订购方最后决定。Ⅱ类工程更改建议经批准后,由承制方按内部制度进行更改控制。

分承制方提出的Ⅱ类工程更改建议,经按内部制度批准后,送交设计师系统和订购方备案,并由分承制方按其内部制度进行更改控制。其中,属总设计师控制的技术状态项目其工程更改由总设计师批准。

12

5.2.1.5.3 技术状态控制委员会

必要时,订购方、承制方、分承制方均可分别成立技术状态控制委员会。技术状态控制委员会由有关职能机构的代表组成,负责按决策权限审查工程更改建议和重要的偏离、超差申请,提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建议。承制方的技术状态控制委员会要地所提出的Ⅰ类工程更改建议进行预审。

5.2.2 对偏离、超差的控制

承制方办理偏离、超差时,一般要参照5.2.1.2的规定进行。

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能申请涉及安全性及致命缺陷的偏离、超差和影响部队使用或维修的偏离、超差。经批准的偏离、超差仅按指定的范围和时间内适用,并不构成对功能技术状态文件、分配技术状态文件或产品技术状态文件的更改。应在技术状态项目制造之前办理偏离的申请和审批手续。

5.2.2.1 提出偏离、超差申请

承制方办理偏离、超差应提出偏离、超差申请。偏离、超差申请的内容应包括:编号,标题,技术状态项目名称及编号,受影响的文件,偏离、超差内容,实施日期,有效范围,对进度、性能、接口、软件、综合保障、费用的影响,相应的措施等。偏离、超差申请的格式由承制方自行确定。

5.2.2.2 审批偏离、超差申请

除合同另有规定外,承制方按其现行管理制度对偏离、超差申请进行审批。其中涉及下列因素的偏离、超差应征得订购方同意:人员健康、装备性能、可靠性、维修性、生存性、互换性、重量和尺寸。

5.3 技术状态记实

5.3.1 记录

技术状态记实应记录技术状态标识和技术状态控制过程中有关事项和数据,为技术状态进展过程中实施有效管理提供可追溯性。

13

通常应记录技术状态项目、技术状态基线、工程更改、偏离和超差,以及它们相应的零、组件号、文件号、序列号、版本、标题、日期、发放状态和实施状况等内容。

5.3.2 报告

根据管理需要,承制方可对技术状态项目或武器装备系统定期地向订购方、相关承制方和分承制方发送下述不同类型的报告:

a.技术状态项目及其技术状态基线文件清单;

b.当前的技术状态状况;

c.工程更改、偏离和超差状况报告;

d.工程更改实施和检验的状况报告;

5.3.3. 分析

承制方应进行以下分析:

a.对所报告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查明问题的动向;

b.评定纠正措施,验证它是否已解决了相应的问题,或者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5.4 技术状态审核

应由订购方和承制方共同组成的审核组在承制方或分承制方的现场进行功能技

术状态审核和物理技术状态审核。

如技术状态审核与定型(鉴定)工作结合进行,有关要求可按产品定型中相关规定执行,并满足下述5.4.3.1和5.4..4.1规定的审核内容。

5.4.1 承制方的责任

承制方应:

a.编制技术状态审核计划;

b.保证分承制方参与必要的技术状态审核;

c.审核前,向技术状态审核组提交一份清单,列出技术状态审核要用的文件、硬

件和软件;

d.指定联席主持人和参与审核的人员,以便讨论在审核范围内的技术问题;

14

e.与订购方协调审核日期和地点;

f.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器材,保证审核有效地进行;

g.按技术状态审核计划作好资料准备;

h.作好会议记录,内容包括重要问题和对策、措施、结论、建议性意见等,交订

购方确认后形成正式的会议记录。

5.4.2 订购方的责任

订购方应:

a.指定联席主持人和参与审核的人员;

b.审查会议记录,保证其内容反映了订购方的所有重要意见;

c.向承制方发出技术状态审核的结论:认可、有条件认可和不认可;

5.4.3 功能技术状态审核

应对每个技术状态项目进行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如果合同要求,还应对整个武器装备系统进行功能技术状态审核。

功能技术状态审核的数据必须从拟正式提交的设计定型(定型)样机的技术状态试验中采集,如果未制造设计定型(定型)样机,则应从第一个(批)生产件的试验数据中采集。

5.4.3 1审核要求

承制方应向功能技术状态审核组提供一份概要,叙述每个受审核技术状态项目的试验结果和结论,概要除一般地介绍技术状态项目的试验工作情况外,还应说明未得到满足的技术状态项目的要求及其解决办法和技术状态项目的工程更改情况。

审核内容应包括:

a.审核承制方的试验程序和试验结果是否符合系统规范或项目研制规范的要求;

b.审核正式的试验计划和试验规范的执行情况,检查试验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c.审核试验报告,确认这些报告准确、全面地说明技术状态项目的各项试验;

d.审核接口要求的试验报告;

15

e.对那些不能完全通过试验证实的要求,应审查其分析或仿真的充分性及完整性,

确认分析或仿真的结果足以保证技术状态项目满足其技术状态文件的要求;

f.审查所有已批准的工程更改是否已纳入了技术状态文件并已经实施;

g.审查未达到质量要求的技术状态项目是否进行了原因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纠

正措施;

h.对计算机软件配置项,除进行上述审核外,还可进行必要的补充审核;

i.审查偏离和超差清单。

5.4.3.2 审查后工作

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完成后,承制方应进行下列工作:

a.公布功能技术状态审核会议记录;

b.在技术状态记实的记录中记录功能技术状态审核的完成情况和结果;

c.指定责任单位负责完成遗留的工作。

5.4.4 物理技术状态审核

应对每个技术状态项目进行物理技术状态审核。

物理技术状态审核是依据技术状态项目的设计文件对按正式生产工艺制造的技

术状态项目的技术状态进行的最终考核。物理技术状态审核后建立产品基线。物理技术状态审核还要确保技术状态文件规定的验收试验要求满足技术状态项目生产验收

的需要。

5.4.4.1 审核要求

物理技术状态审核应详细审核有关的工程图样、产品规范、工艺规范、材料规范、设计文件、清单、用于技术状态项目生产的各项试验、以及计算机软件配置项的使用和支持文件。物理技术状态审核还应审核已发放的工程文件和质量控制记录,以确保这些文件如实反映了按正式工艺制造的技术状态项目的技术状态。

审核内容应包括:

a.审查由订购方联席主持人规定的每个硬件技术状态项目的有代表性数据的工

16

程图样和相关的工艺规程(工艺卡),以确认工艺规程(工艺卡)的准确性,并保证它们包括了反映在工程图样和产品硬件上的更改;

b.审查技术状态项目的所有记录,确认按正式生产工艺制造的技术状态项目的技

术状态准确地反映了所发放的工程资料;

c.审查技术状态项目的试验数据和程序是否符合产品规范的要求,审核组可确定

重新进行的试验,未通过验收实验的技术状态项目应由承制方进行返修或重新试验,必要时,重新进行审核;

d.确认分承制方的产品在制造地点所的检验和试验资料;

e.审查功能技术状态审核遗留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

f.对计算机软件配置项,除进行上述审核外,还可进行必要的补充审核。

5.4.4.2 审核后工作

物理技术状态审核完成后,承制方应进行下列工作:

a.公布物理技术状态审核会议记录;

b.在技术状态记实的记录中记录物理技术状态审核的完成情况和结果;

c.指定责任单位负责完成遗留的工作。

5.5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承制方应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制定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符合合同要求,说明对技术状态项目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进行管理所采用的程序和方法。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一般应分阶段编制,在各研制阶段或生产阶段初期(或按合同要求)提交订购方。在研制过程中,应根据武器装备系统或技术状态项目目标的不断演进,对该计划进行必要的修订。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可参照附录B(参考件)进行编制。

17

附录 A

Ⅰ类工程更改建议格式示例

(参考件)

工程更改建议(ECP)第1页共3页武器装备名称(型号)工程更改建议编号

技术状态项目名称、编

号技术状态项目文件名称、

编号

建议单位名称提出日期合同号

更改内容(可加附页):

编写单位:批准人(职务、签字、日期):

订购方审批意见:审批人(职务、签字、日期):

上级领导机关审批意见:审批人(职务、签字、日期):

18

工程更改建议(ECP)第2页共3页

更改理由:

更改方案:

更改的迫切性:

19

工程更改建议(ECP)第3页共3页

受影响的项目(系统、分系统、部件):

受影响的文件(技术状态文件、图样等):

更改带来的影响(性能参数、进度、综合保障、接口):

实施更改所需费用(费用计算、来源):

需说明的其它事项:

更改实施日期:

20

XX项目技术状态管理计划doc

密级: 阶段: 版次: X X X技术文件 XXX-XXX-GLXX-2011 XXX系统 项目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第x研究所 2011年03月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项目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共 15 页 拟制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会签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化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 军代表__________________

目次 前言 ...................................................................................................................................... II 1 目标 (1) 2 技术状态管理组织 (1) 2.1 组织 (1) 2.2 所内各部门职责 (1) 2.3 技术状态控制组职责 (2) 3 技术状态管理的主要任务 (2) 4 技术状态管理工作程序和内容 (2) 4.1 审查并确定技术状态基线 (2) 4.2 确定技术状态基线的原则 (2) 4.3 技术状态基线确定时机及相互关系 (3) 4.4 功能基线建立 (3) 4.5 分配基线建立 (3) 4.6 产品基线建立 (4) 4.7 技术状态标识 (4) 4.8 文件的签署 (4) 5 技术状态控制 (4) 5.1 技术状态控制原则 (4) 5.2 技术状态更改控制 (4) 5.3 偏离和超差控制 (6) 5.4 研制过程技术状态纪实控制 (7) 5.5 技术状态审核 (7) 6 技术状态管理工作计划 (8) 7 技术状态项目清单 (9)

两化融合实现过程技术实现管理程序

XY XY/XG 2009-2015 版本号:A/0 实施过程技术实现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实施策划管理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5-09-01发布2015-09-06实施 发布

版本号:A/0 1 目的 技术实现要确保技术方案制定者的多样性,选择适合自身的技术获取方式,确保技术与业务管理的高度融合。 2 范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公司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技术实现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以及主要工作流程。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 4 管理职责 4.1 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批两化融合项目技术方案。 4.2 信息部 4.2.1 负责组织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组织论证可选技术路线; 4.2.2 负责组织审查技术方案; 4.2.3 负责跟踪和控制技术方案的实施进度、质量、调整、变更等执行情况。 4.3 各部门负责各相关责任部门参与技术方案的审查确认。 5 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5.1 总要求 5.1.1 相关要求 5.1.1.1 公司制定两化融合技术方案时,应确保:明确两化融合技术方案的实施主体及相关方的责任和权限;技术实现的需求得到有效安排和沟通;按照规定的程序确认和批准技术方案,包括得到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实施主体的确认。 5.1.1.2 技术方案应为将来的扩展留有余地采用的技术应当能无缝升级;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多系统并存所需的互操作能力,以及多种资源管理能力;尽量保证技术基础架构的连贯性。 5.1.1.3 公司应对存放于纸面、手头或其他载体的必要基础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和标准化。 5.1.1.4 公司应确保技术的应用主体全程参与技术获取过程,关注技术获取后的消化吸收与利用,采取有效手段对相关人员提供持续的培训,确保技术知识转移的有效性和充分性。 5.1.1.5 公司应适当保持技术获取的记录,如技术文档、操作手册、培训资料等。 5.1.1.6 公司应采取例会、周报、月报、专题会议等适当的方式,必要时采用里程碑评审等监视与测量手段,跟踪和控制计划、进度、质量、调整、变更等的执行情况以及相关方反馈等动态信息。 5.1.1.7 公司在监督与控制过程中,应加强风险点识别和风险控制,制定应对措施以规避风险。 5.1.1.8 公司应适当保持监督与控制的记录。 5.2 业务描述 5.2.1 前期准备 1

中小技术型企业产品与技术梳理及项目管理

《中小技术型企业产品与技术梳理及项目管理》 ——技术型企业如何实现快速发展目标【课程对象】 技术型企业经营管理团队及研发和营销核心骨干。 【培训课时】两天 【课程背景及解决问题】 技术型企业当前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同时,纷纷提出快速发展的经营目标,要求人均销售收入要从当前的几十万元人民币,提升至100~200万元以上,并且瞄准业界一流企业进行对标。但是,传统的项目式的经营模式普遍遇到了严重的发展瓶颈;面向长期发展,暴露出企业的战略规划方向不清晰,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积累不足,研发项目质量进度成本控制不住,企业新领域拓展的经营管理责任主体缺位,各领域领军人物与骨干员工严重不足,市场营销人才缺乏。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技术型企业普遍提出要将企业的经营模式由以项目为核心向以产品为核心及以客户为核心的经营模式转型。 然而,面向“十二五”的快速发展目标,企业的商业模式如何调整,客户关系、产品与技术如何梳理?增量市场从哪里来?如何寻找支撑长期发展的更大规模的市场空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只有老大一人对财务指标负责,如何明确各领域经营的责任主体,使得“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如何能够在保存量的同时,释放高手,培养团队,开辟增量市场?快速规模化扩张的同时,资源冲突如何解决,质量、进度与成本如何控制,团队如何激励?这些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程以华为和航天等业界优秀企业的成功案例,及在大量各行业中小型技术企业成功推行的经验进行深入浅出系统性的讲解;并通过研讨,针对性的解决技术型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使学员能够建立从项目型经营模式向产品型及客户型经营模式转变的整体架构;达到开阔眼界,树立经营理念,统一思想,掌握基本方法,并学以致用的目的。 【课程收益】 1.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研发策略及商业模式演进策略 2.通过产品与技术梳理,明确企业经营现状 3.梳理核心技术、平台与产品版本,探索新领域拓展方向 4.基于产品体系与技术体系,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产出组织架构

国军标技术状态管理(1).doc

国军标 技术状态管理内容 拟制:日期: 审核:日期: 质量:日期: 标准化日期: 批准:日期:

目录 1.引言 1.1 基本要求 1.2 一般信息 2.程序和规定 2.1 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制度与规定 2.2 技术状态管理组件机构 2.3 技术状态项目选择准则 2.4 内部报告和向订购方提供报告的时间间隔以及报告的分发和控制要求2.5 对供方的控制措施 3.技术状态标识 3.1 技术状态项目规范树 3.2 选择技术状态项目 3.3 确定每个技术状态项目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 3.4 制定技术状态项目和技术状态文件的标识符 3.5 建立技术状态基线、编写技术状态文件 3.6 发放技术状态文件 4.技术状态控制 4.1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原则 4.2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分类 4.3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程序 4.4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提出 4.5 技术状态更改控制实施 4.6 技术状态偏离的控制 4.7 超差特许的控制 5.技术状态记实 5.1 技术状态记实内容 5.2 技术状态记实记录 5.3 技术状态记实报告 5.4 技术状态记实实施 5.5 技术状态记实分析 6.技术状态审核 6.1 一般要求 6.2 审核内容 6.3 技术状态审核实施 7.相关文件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1 引言 1.1 基本要求 a)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在武器装备系统或技术状态项目研制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编制 出能全面反应其在某一特定时刻确定下来的技术状态文件和管理计划,并明确建立功能基线、分配基线、产品基线。其中功能基线应与《武器装备系统研制总要求》的技术内容协调一致;分配基线应与《研制任务书》技术内容协调一致;并控制对这些基线的更改,使对这些基线所做出的全部更改都具有可追溯性。 b)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是按照GJB 3206-98 标准的要求指定的,应是符合合同要求,计划 要明确对技术状态项目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进行管理所采取的程序和方法,并明确对技术状态标示、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技术状态审合的管理计划。 1.2 一般信息 a)适用的军用武器装备系统、成套设备、整机及组件、部件研制、生产中的技术状态项 目说明,即能满足最终使用性能并指定为单个实体的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及其集合体的技术状态管理,具体分为产品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b) 重要技术状态管理活动时间安排:包括初样/正样的方案论证评审、关键技术(包括 关重件特性)实施方案评审、设计阶段评审、工艺评审、产品设计验证、设计确认、产品技术鉴定、重要设计(涉及产品性能技术指标)的更改评审、产品改进方案评审等,只有评审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研制/生产活动; c) 编制技术状态管理计划目的在于准确适时有效地贯彻公司的技术状态管理制度,确保 产品技术状态受控。 d)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控制范围适用于公司军品成套设备、整机及组件、部件研制、生产 中的技术状态管理,主要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技术状态审核; e) 相关文件: GJB1362 军工产品定型程序和要求 GJB3206 技术状态管理 GJB 5709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监督要求 2 程序和规定 公司编制并执行技术状态管理制度,包括与顾客订购方或供方取得一致意见的技术状态 管理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a) 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制度与规定; b) 技术状态管理组织机构; c) 技术状态管理项目选择准则; d) 内部报告和向订购方提供报告的时间间隔以及报告的分发和控制要求; e) 对供方的控制措施。 2.1 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制度与规定 公司制定《技术状态管理制度》,规定了主题内容适用范围、引用标准、术语定义、职责、工作程序与要求、控制记录等。其中主题内容为:描述军品技术状态要求,建立了技术状态管理的内容和控制程序;适用范围为:公司军品成套设备、整机及组件、部件,合同环境和自主开发环境下研制、生产中的技术状态管理。 2.2 技术状态管理组织机构

技术状态管理控制程序模板

技术状态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全面反映产品当前的技术状态,确保所有工作人员能够使用正确和准确的技术文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技术状态管理。 3职责 3.1技术质量部负责技术状态的管理、协调和审核。 3.2设计所负责技术状态的标识、控制、纪实和标准化审核。 3.3检验处负责对技术状态管理的监督检查。 4工作流程 5工作程序

5.1一般要求 5.1.1技术状态管理应包括下列相互关联的活动: a)技术状态标识; b)技术状态控制; c)技术状态纪实; d)技术状态审核。 5.1.2根据产品技术状态的演变过程, 应按《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的规定, 制定产品研制( 生产) 程序, 划分阶段, 确定阶段任务目标, 确定每一阶段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 5.1.3以技术协议( 合同) 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为依据, 用图样和技术文件的形式对各阶段的技术状态进行描述, 最终形成成套技术资料。必须确保”设计输入”完整、正确实现, 保证图样和技术文件完整、正确、统一、清晰。 5.1.4要保证产品研制过程中各项质量特性与有关文件规定一致, 必须实行技术状态控制, 严格控制技术状态更改。 5.1.5凡出现关键的、重要的超差和更改行为, 均应进行记录, 保证产品技术状态的可追溯性。

5.1.6为保证产品符合技术协议( 合同) 及设计任务书的规定要求, 确保产品的技术文件能准确表述产品的技术状态, 在产品质量评审后, 应进行功能技术状态、物理技术状态审核。 5.2技术状态标识 5.2.1选择技术状态项目 在任务确定之后, 由设计所主管所长会同产品主设计师, 根据技术协议( 合同) 的要求, 确定设计输入、产品的基本组成。主设计师在制定设计方案阶段, 同时按《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的规定, 制定产品研制计划, 划分阶段、确定阶段任务目标。

技术开发部管理手册1

目录 第1章概述 (1) 1.1 技术开发部管理权限 (1) 1.2 技术开发部管理职能 (1) 1.3 技术开发部主要职责 (1) 1.4 日常管理制度 (2) 第2章产品开发设计控制程序 (4) 2.1 目的 (4) 2.2 范围 (5) 2.3 引用文件及术语 (5) 2.4 职责 (5) 2.5 工作程序 (6) 2.6 支持文件 (9) 2.7 表格清单 (9) 2.8 附表 (9) 第3章产品实现的策划程序 (17) 3.1 目的 (17) 3.2 适应范围 (17) 3.3 引用文件及术语 (18) 3.4 职责 (18) 3.5 工作程序 (18) 3.6 支持性文件 (19) 第4章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20) 4.1 目的 (20) 4.2 适用范围 (20) 4.3 引用文件及术语 (20) 4.4 职责 (20) 4.5 工作程序 (21) 4.6 支持文件 (23) 4.7 质量记录 (23) 附录 (25) 附录1 (25) 附录2 (26) 附录3 (27) 附录5 (29) 附录6 (30) 附件7 (31) 附件8 (32)

第1章概述 技术开发部的工作主要是从事电表、水表、煤气表及其远程自动抄系统的研发和产品的优化,以及为生产部和工程部提供技术支持等。 1.1 技术开发部管理权限 受总经理和技术总监委托,行使对公司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研究、新技术推广应用、技术指导与监督等全过程听管理权限,并承担执行公司规章制度、管理规程及工作指令的义务; 1.2 技术开发部管理职能 负责对公司产品实行技术指导、规范工艺流程、制定技术标准、抓好技术管理、实施技术监督和协调的专职管理部门,对所承担的工作负责。 1.3 技术开发部主要职责: 1.坚决服从总经理和技术总监的统一指挥,认真执行其工作指令,一切管理行为向总经理和技术总监负责; 2.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其工作职责; 3.负责制定公司技术管理制度。负责建立和完善产品设计、新产品的试制、标准化技术规程、技术情报管理制度,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设备、质量、能源等管理标准及制度; 4.组织和编制公司技术发展规划。编制近期技术提高工作计划,编制长远技术发展和技术措施规划,并组织对计划、规划的拟定、修改、补充、实施等一系列技术组织和管理工作; 5.负责制订和修改技术规程。编制产品的使用、维修和技术安全等有关的技术规定; 6.负责公司新技术引进和产品开发工作的计划、实施,确保产品品种不断更新和扩大; 7.合理编制技术文件,改进和规范工艺流程; 8.研究和摸索科学的流水作业规律,认真做好各类技术信息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汇总、归档保管工作,为逐步实现公司现代化销售的目标,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9.负责制定公司产品的企业统一标准,实现产品的规范化管理; 10.编制公司产品标准,按年度审核、补充、修订定额内容;

项目中管理和技术两手抓都要硬

在项目管理中,是技术重要还是管理重要?这个问题就如同是鸡先生蛋还是蛋先生鸡这种悖论,古往今来多少人参与辩论,也是说不清道不明。在中国,“技优则管”是一个普遍现象,这既符合中国的国情,又符合大多数企业的实际。但是这种情况在最近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国外的项目管理经验和典型案例使人逐渐怀疑“技优则管”的正确性。。在现在的业,想什么技术都样样精通几乎是不可能的,人类再也不可能出现亚历士多德那样的博学家。项目通常又很复杂,需要用到很多最新的技术,所以一个开发组需要很多技术人才,而这时候管理就显的非常重要。项目经理需要将所有的人才团结起来,使他们来完成共同的目标,这时候,项目经理是不是技术高手也就不重要了。项目经理的大部分工作应该是与客户,上级,团队成员沟通,协调各种关系和项目控制。但有些时候,在技术方案上需要项目经理来拍板定夺,这时技术背景就很重要了。当然技术把关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在国外的很多大公司,专门有一个技术委员会来做决定把关,所以这些企业的项目主管可以不必拘泥于技术细节,而认真关注于管理工作。抛开项目的规模、人员、计划和资金等种种背景来探讨管理重要还是技术重要,本身就是一个简单的想法。在项目规模小、人员少、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也许就不需要多少管理,项目挑头的基本上都是技术带头人。在很多大学里,有不少的项目组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个教员,带着一帮学生干活,他们会有系统的管理吗?在这种项目里,技术潜力和技术带头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认,这种项目的生命力非常弱,即便成活下来,生命周期也很短暂。当项目规模大,人员众多,而且实施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再沿用原来几把菜刀闹革命的方式,肯定会出大漏子。引入规范化的管理势在必行,如果说以前是人管人,那么现在应该是制度管人。项目经理应该首先是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和监督者。一个好的规章制度体现在:执行者能感觉到规章制度的存在,但并不觉得规章制度会是一种约束。另外,不同的项目,其管理可能侧重面不一样,例如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至少得技术和管理并重才行。

技术状态管理控制规定

技术状态管理控制规定 1.对于关键、重要、高风险、高故障的产品,三新项目,重要接口等需进 行技术状态管理。 2. 对技术状态进行标识 2.1 对技术状态的标识应在研制阶段开始,企业技术中心新产品设计人 员在设计文件和图样的标题栏中,对试制阶段、正式生产阶段分别 作S、A标记。 2.2 作为正式生产用的图样,由企业技术中心盖部门章后才可正式投入 生产用。 2.3 对于关键件、重要件图样的标识按规定进行;对重要试验项目试验 的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执行WYQP7.5.3-1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 程序》。 2.4 技术状态的签署应认真履行会签、审核、批准三级审批制度,质量 和工艺会签制度、标准化检查制度。质量会签应着重审查那些与最 终产品质量直接有关的设计图样和技术文件。 2.5 各阶段编制的技术文件应做到正确、完整、统一、协调。 2.6 定型技术文件和图样的更改执行WYQP4.2.3-1 《文件控制程序》 和《新产品的试制和试验控制程序》。 2.7 生产各阶段的状态标识按《生产和服务控制程序》。 3. 技术状态评审 3.1 产品的技术状态在每一设计阶段任务完成后或重大更改后,应由企 业技术中心按WYQP7.3《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评审。评审工作一般在各阶段的设计、工艺评审时一并进行;必要 时,可组织专题评审,以控制各阶段的技术状态。 4. 技术状态的冻结 4.1 凡已定型或经试验成功的产品,按其设计研制过程,分阶段适时冻

结技术状态。技术状态冻结一般不作特殊标记,只在更改技术状态 时才按规定作更改标记。 4.2 已冻结的技术状态,不得随意更改,如必须更改时,要经过充分论 证和试验,并按原审批权限审批,重大更改须提请高一级审批。 4.3 产品的试制、试验应按已确定的技术文件和设计图样要求进行。工 艺技术科定期(每月一次)或不定期进行工艺纪律检查,以确保已 确定的技术状态在生产过程中得以实施。 5. 技术状态的更改 5.1 在试制和试验过程,为完善和改进设计,或者供应条件变化而对设 计、工艺文件进行更改时,必须进行系统分析、试验或论证,并要 保证被更改的文件与其相关的文件能协调一致。 5.2 企业技术中心负责将更改情况及时通知各有关部门,并及时从工作 现场撤除作废的图样和技术文件;需要时,对更改后的效果作适当 验证,防止出现不合格品。 6. 技术状态更改过程和执行情况的记录、报告 6.1 一般的技术状态更改可在更改单上详细填写,其内容包括:更改类 别、更改原因、更改标记、在制品处理意见、实施日期、使用情况 等。 6.2 重大技术状态更改,以及设计研制阶段中由设计评审和工艺评审对 该产品的技术状态更改,要做汇总报告和实施情况记录。 7. 顾客要求时,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技术状态基线确定及其更改必须经顾客同意。

技术状态管理控制程序

技术状态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全面反映产品当前的技术状态,确保所有工作人员能够使用正确和准确的技术文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技术状态管理。 3 职责 3.1 技术质量部负责技术状态的管理、协调和审核。 3.2 设计所负责技术状态的标识、控制、纪实和标准化审核。 3.3 检验处负责对技术状态管理的监督检查。 4 工作流程 5 工作程序 5.1 一般要求 5.1.1 技术状态管理应包括下列相互关联的活动: a) 技术状态标识; b) 技术状态控制; c) 技术状态纪实; d) 技术状态审核。

5.1.2 根据产品技术状态的演变过程,应按《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的规定,制定产品研制(生产)程序,划分阶段,确定阶段任务目标,确定每一阶段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 5.1.3 以技术协议(合同)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为依据,用图样和技术文件的形式对各阶段的技术状态进行描述,最终形成成套技术资料。必须确保“设计输入”完整、正确实现,保证图样和技术文件完整、正确、统一、清晰。 5.1.4 要保证产品研制过程中各项质量特性与有关文件规定一致,必须实行技术状态控制,严格控制技术状态更改。 5.1.5 凡出现关键的、重要的超差和更改行为,均应进行记录,保证产品技术状态的可追溯性。 5.1.6 为保证产品符合技术协议(合同)及设计任务书的规定要求,确保产品的技术文件能准确表述产品的技术状态,在产品质量评审后,应进行功能技术状态、物理技术状态审核。 5.2 技术状态标识 5.2.1 选择技术状态项目 在任务确定之后,由设计所主管所长会同产品主设计师,根据技术协议(合同)的要求,确定设计输入、产品的基本组成。主设计师在制定设计方案阶段,同时按《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的规定,制定产品研制计划,划分阶段、确定阶段任务目标。

专业技术人员时间管理与项目管理.

1.单选题【本题型共30道题】 1。“艾森豪威尔法则"是依据事情的()制定出来的? B.紧急性 A.紧急性和重要性? C.重要性?D.感兴趣程度 2.下面不属于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的是()? C.项目管理的单一化A.项目管理理论、方法、手段的科学化?B.项目管理的全球化? ?D.项目管理的专业化 3。快速阅读可以从几个不同角度进行考察,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速读目的 B.速读性质 D.不用考虑速度结果 C.速读方法? 4.时间计划就是指有计划地管理时间,时间分配是指将时间区域化并将不同的时间段用来做()的事情.? A.重要 B.专门 D.以上都错误 C.特别? 5。在()阶段,需要对项目的需求进行分析,同时应该明确项目目标、界定项目范围,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预期的项目结果? A.项目的计划 B.细节安排 C.完成 D.项目的规划 6.成本控制是使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不超出()的工作

A.项目预算范围 B.规定范围 D.现有资产范围 C.现金流范围? 7。项目成本管理又可以称为项目费用管理,是指在规定时间内,为保证实现项目的既定目标,对项目()采取的各种措施? A.实际发生的费用 C.欠款?D.合同费用 B.预算费用? 8。下面不属于消除混乱的办法的是():? C.确定处理文件的时间 B.在日历上注明会议和其他重要时刻? A.丢掉信封? D.不对信息源头进行控制 9.下面不属于整理杂物的技巧的是():??A.统一存放纸张 C.按使用频率存放 B.建立文件夹? D.相关物品不统一存放 10.德尔菲法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发表意见的方式实现的 C.集中 A.匿名?B.实名? D.无规定 11.(),是情商的核心 A.了解自我 B.管理自我?C.自我激励?D.识别他人情绪 12。___(PMIS)是在组织内部使用的一套系统集成的标准自动化工具.? A.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技术状态管理程序文件

技术状态管理程序 1.目的与适用围 目的:规定、实施技术状态管理要求,以确保公司军贸产品研制、生产的技术状态,满足“文实一致,图物相符”的产品需求和顾客要求。 围:适用于武器装备及其配套产品(以下统称产品)在寿命周期的技术状态管理。2.引用文件 GJB 3206A-2010 技术状态管理 GJB 2116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GJB2737 武器装备系统接口控制要求 GJB3273 研制阶段技术审查 GJB5235 军用软件配置管理 GJB6387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专用规编写规定 GJB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军贸新产品定型工作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 3.1功能特性 产品的性能指标和设计约束条件,如战术技术指标、使用保障特性等。 3.2物理特性 产品的形体特征,如组成、尺寸、表面状态、形状、配合、公差、质量等,又称实体特性。 3.3技术状态 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且在产品中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3.4技术状态管理

在产品寿命周期,为确立和维持产品的功能特性、物理特性与产品需求,技术状态文件规定保持一致的管理活动。其主要容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记实和技术状态审核。 3.5技术状态项 能满足最终使用功能,并被指定作为单个实体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或其集合体。 3.6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技术状态项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或从这些容发展而来的关于技术状态项验证、使用、保障和报废要求的技术文件。(三种技术状态文件在产品寿命周期不同阶段进行编制、批准和保持。) 3.7功能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产品的功能特性、接口特性和验证要求的技术状态文件。 3.8分配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技术状态项的接口特性,从高一层技术状态项分配下来的功能特性和接口特性,附加的设计约束条件,以及上述特性的验证要求的技术状态文件。 3.9产品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技术状态项所有必需的功能特性、物理特性,以及检验验收、使用、保障和报废要求的技术状态文件。 3.10技术状态基线 在产品寿命周期的某一特定时刻,被正式确认并作为今后研制生产、使用保障活动基准,以及技术状态改变判定基准的技术状态文件。(一般包括功能基线、分配基线、产品基线三种) 3.11功能基线

技术管理流程图

目录 一、技术管理的原则2 二、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容及岗位设置3 2.1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容表3 2.2、技术科岗位设置4 三、技术科人员配置4 四、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4 4.1专职资料员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4 4.2专职测量员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4 4.3专职实验员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4 4.4专业技术员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4 4.5技术科长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4 4.6总工程师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4 五、技术管理工作流程4 5.1组织施工组织设计编写与审批4 5.2配合业主进行设计交底8 5.3现场施工图纸管理9 5.4施工图会审9 5.5施工标准规及技术资料管理13 5.6组织施工方案编制与审批13 5.7组织施工应急预案编制与审批18 5.8报批施工临时设施审批18 5.9组织施工技术培训19 5.10确定单位工程划分19 5.11确定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点19 5.12编制施工机具计划29 5.13编制周转材料使用计划33 5.14编制施工委托34 5.15确定交工文件表格式样35

5.16编制开工前资质报验文件35 5.17填写开工报告及审批表35 5.18办理各工序施工前技术交底36 5.19施工告知及监检手续38 5.20现场施工测量控制38 5.21现场技术问题处理41 5.22填写施工日志42 5.23组织专业之间的交接42 5.24同步收集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资料42 5.25同步收集工程质量控制资料43 5.26同步收集工程质量验收资料45 5.27进行现场三查、四定工作46 5.28组织现场单机试车工作46 5.29组织装置中间交接及交验46 5.30技术资料整理及归档46 5.30.1档案资料的定义46 5.31单项及单位工程施工技术总结48 六、技术管理清单及填写格式48 附表一:施工组织设计封面48 附表二:施工组织设计外部审批附页49 专职资料员文件清单52 附表一:施工资质报验文件封面-96- 专职实验员表格清单-99- 一、技术管理的原则 1.1项目部的技术管理与支持工作实行项目经理领导下的总工程师负责制,由项目部技术管理科科长具体负责。 1.2项目技术科,负责项目工程技术日常管理工作,并对作业层的施工全过程技术工作实施指导、监督、检查。具体包括施工图及设计变更单管理、标准规管理、交工技术文件管理、施工

专业技术人员时间的管理与项目的管理-88分.doc

1.单选题【本题型共30道题】 1.项目管理计划包括各专项计划和有关说明的()(包括经过批准的更新计划) I _______ '* A.总体综合管理计划 I ----- I _______ _ 「B.单独计划 |_ C.复杂计划 I _______ D.附加计划 2.()是一种使用国家或民间统一的标准定额和工程量计算规则去制订项目资源计划的方法 A.统一定额法 B.调查法 C.规章制定法 D.推断法 3.()是根据已完成的类似项目对未来项目费用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 A.类比估算法 B.历史估算法 C.评估估测法 D.统一估算法 4.()是指项目开工以后到项目竣工验收之前任何一个时点所进行的评价,它又称为项目中间评价 __ A.项目跟踪评价 I ------- 1 B.项目过程评价

C.项目收尾评价

D.项目后评价 5. 德尔菲法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发表意见的方式实现的 I _______ A. 匿名 I ----- B. 实名 I ----- I C. 集中 I ----- I _____ D. 无规定 6. 下面不属于有效防止信息泛滥的方法的是() A. 选择有价值的书籍 B. 阅读有用的报纸和刊物 C. 合理使用电子邮件 D. 浏览微博,博客等 7. 工作说明书包括经营需要、()、战略计划等 A. 产品范围说明书 B. 产品预算说明书 C. 指导性文件 D. 理论结果预计书 8. 研究和发现哪些项目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够提高人民生话水平或者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等酌 项目发现过程叫做() C .项目准备 A .项目识别 B 项目甄选

技术状态管理程序

技术状态管理程序 1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XXXXX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型号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等阶段技术状态管理的职责、工作程序和应形成的质量记录,使技术状态的确立和变更均受控,确保文文一致,文实相符,使管理者能掌握文件和产品的状态,使参与产品研制的所有人员在任何时候都能使用正确、有效的文件,交付的产品符合合同规定或其他方式约定的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研究所所有型号产品整个寿命周期的技术状态管理。 2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JB726A-2004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 GJB9001B-2009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QJ1714B 航天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 QJ903B 航天产品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3 术语 本程序采用GJB9001B-2009 附录D和GJB1405A-2006标准术

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程序。 3.1 技术状态 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且在产品(硬件、软件)中所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3.2 功能特性 产品的性能指标、设计约束条件和使用保障要求。其中包括使用范围、速度、杀伤力等性能指标以及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等要求。 3.3 物理特性 产品的形体特性。包括组成、形状、尺寸、重量、表面状态、配合、公差等。 3.4 技术状态项目 能满足最终使用功能,并被指定作为单个实体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或其集合体。 3.5 技术状态管理 用技术的和行政的方法对产品的技术状态实施指导、控制和监督。 3.6 技术状态标识 在确定产品工作分解结构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下述活动:选择技术状态项目;确定每个技术状态项目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指定技术状态项目及相应文件(包括内部和外部接口文件)的标识符;发放技术状态文件;建立技术状态基线。 3.7 技术状态控制

工程技术部管理工作流程

工程技术部管理工 作流程

5工程技术部管理工作流程 5.1工作管理流程编制说明: 5.1.1编制核心:图纸会审、施工准备、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施工成本控制及成本核算、技术管理。 5.1.2编制目的:本工作流程是对公司管理制度在有关具体工作环节中的贯彻落实,而不是制度本身。 5.1.3编制原则:仅对主要工作的重要环节做简明扼要的表述,不作繁杂的细节描述,以便执行人员熟记。 5.2图纸会审工作流程 5.2.1组织工程部与项目部技术人员仔细研读设计文件,找出施工图设计错误或其它矛盾问题,做好会审准备。 5.2.2提请建设单位邀请设计与监理单位,确定会审日期。 5.2.3组织相关人员,准时参加图纸会审,做好会审记录。 5.2.4做好会审结果的落实工作,及时办理技术变更与技术签证、经济签证。 5.3施工准备工作流程: 5.3.1根据工程特点与地域特点及本公司人力资源状况,组建能满足工程管理需要的项目班子。 5.3.2组织召开项目部及相关单位参加的施工准备工作会议,根据工程特征及工地所在地环境,确定施工准备工作范围,明确工作分工,核定时间表。 5.3.3督促检查各部门的工作进展,确保施工准备工作按期完

5.3.4施工准备工作分工原则: a.工程部:负责宏观管理类工作和技术管理类工作。具体包括:施工方案与进度计划的审核,施工图技术交底,各类管理指标的研究确定等。 b.人力资源部:对项目部组成人员的调配或招聘。 c.材料部:根据工地地域的不同,研究制定设备材料采购供应方案(划分分级采购范围及控制办法),确保及时供应。 d.项目部:编制劳动力需求计划,签订施工分包合同。编制设备材料需求计划,组织进场运输。编制施工平面布置图,修建临设、围墙等。编制施工方案与进度计划,确定质量控制点,做好技术交底。以及足已具备开工条件的一切准备工作。 5.4工程进度控制流程: 5.4.1科学合理地进行进度计划的审核,确保可行性,且满足甲方要求。在可能的前提下,工期安排应提前完成,留有余地。 5.4.2进度计划一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必须全员配合,努力实现。 5.4.3确遇难以克服的客观原因发生,致使进度计划确需修订时,提请总经理同意后方得修订。 5.4.4进度计划修订时,如果不得不延长工期时,必须征得甲方同意。 5.4.5每月25日前,项目部上报当月工程形象进度和下月进度

项目管理与技术支持

项目管理与技术支持 随着公司的发展工程项目越来越大,复杂程度也在随之增加;许多工程都不再是简单的样板站确认,就可以按部就班的安装完成,而是增加了巨大的工作在中心架设、移动协调、故障分析处理上,所以工程的好坏直接和我们每个人的工作息息相关,而不再是单靠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就可以保证。同时技术支持也不再是简单的安装问题,牵扯到许多方方面面,包括个人的沟通能力,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等。 一、项目管理 以公司现在工程的模式,通过几个工程总结出一个项目需要注意几个主要的关键点: 1、计划:详尽的计划包括产品的熟悉、方案的了解和整体系统架构的清晰;针对目前公司的状况,需要尽可能多的了解系统组网,在工程准备期间可以申请测试样品在办事处或住处搭建测试系统,了解产品性能,在搭建环节可以清楚知道哪些是会影响全局的,在工程中需要注意和防范的。同时通过一步步搭建测试环境,可以了解工程在整个建设顺序上先后,工程时间安排和处理上尽量可以考虑周全。 搭建完成后需要制作详尽的安装计划,包括中心和基站端的安装指导手册(通道配置等),要具体到每个站的id、及ip、端口等的规划。这样在工程实施中不管人员如何变动都可以很快地熟悉工程概况,不用花很大精力熟悉细节问题。 2、组织/协调:计划出来后,就需要根据搭建测试环境时的先后顺序和计划的安排,组织施工队,协调移动和公司的资源及时有效的支持工程,尽量不要因为一个很小的环节影响工程进度(例如:因为大批量工程,货物都是分批发送的,协调公司的发货时尽量以站为单位备货,不要货虽然到了,但每个站都缺一个配件而造成无法安装或需要二次下站)。 3、执行任务:当所有准备和协调都到位或部分到位可以进行施工时,就是执行任务了。样板站的确认、施工队的培训、进度的掌控和临时的抽检。执行任务就是按部就班,严格按照计划中制定的规范管理,遇到有特殊的事情或发现隐患需要修改计划时,及时修改及时通知,以避免大范围犯错。 4、监督与控制:其实监督和控制包含在执行任务当中,但同时范围更广;这里面还包括监督和协调整个项目中未到位的条件(例如:移动传输、公司货物、施工队进度、碰见的问题等) 5、指导:通过监控工程项目中碰到的问题,及时通知或采取培训、文档形式对工程项目进行指导和修正。整个流程如下图: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1 引言 1.1基本要求 a)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在武器装备系统或技术状态项目研制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编制出能全面反应其在某一特定时刻确定下来的技术状 态文件和管理计划,并明确建立功能基线、分配基线、产品基线。其中功能基线应与《武器装备系统研制总要求》的技术内容协调一致;分配基线应与《研制任务书》技术内容协调一致;并控制对这些基线的更改,使对这些基线所做出的全部更改都具有可追溯性。 b)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是按照GJB 3206-98标准的要求指定的,应是符合合同要求,计划要明确对技术状态项目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进行管理所采取的程序和方法,并明确对技术状态标示、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技术状态审合的管理计划。 1.2一般信息 a)适用的军用武器装备系统、成套设备、整机及组件、部件研制、生产中的技术状态项目说明,即能满足最终使用性能并指定为单个实体的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及其集合体的技术状态管理,具体分为产品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b) 重要技术状态管理活动时间安排:包括初样/正样的方案论证评审、关键技术(包括关重件特性)实施方案评审、设计阶段评审、工艺评审、产品设计验证、设计确认、产品技术鉴定、重要设计(涉及产品

性能技术指标)的更改评审、产品设计更改评审等,只有评审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研制/生产活动; c) 编制技术状态管理计划目的在于准确适时有效地贯彻公司的技术状态管理制度,确保产品技术状态受控。 d)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控制范围适用于公司军用电子元器件设计、生产中的技术状态管理,主要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技术状态审核; e) 相关文件: GJB1362 军工产品定型程序和要求 GJB3206 技术状态管理 GJB 5709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监督要求 2 程序和规定 公司编制并执行技术状态管理制度,包括与顾客订购方或供方取得一致意见的技术状态 管理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a) 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制度与规定; b) 技术状态管理组织机构; c) 技术状态管理项目选择准则; d) 内部报告和向订购方提供报告的时间间隔以及报告的分发和控制要求; e) 对供方的控制措施。 2.1 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制度与规定

技术状态管理办法

技术状态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加强研制和生产过程的技术状态管理,保证产品研制和生产质量,防止研制和生产过程技术状态的标识、控制、记实、审核失控,特制定本办法。 2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军、民品研制和生产过程。 3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和领导技术状态管理工作。 3.2 设计部门负责设计文件的标识、控制和记实。 3.3 工艺部门负责工艺文件的标识、控制和记实。 3.4 档案部门负责技术文件的归档,及归档文件的标识、控制和记实。 3.5 检验部门负责有关技术状态的记实和监控。 3.6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研制和生产过程技术状态管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术语 4.1 技术状态 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且在产品中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4.2 功能特性 产品的性能指标、设计约束条件和使用保障要求。其中包括诸如使用范围等性能指标以及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等要求。 4.3 物理特性 产品的形体特性,如组成、尺寸、表面状态、性状、配合、公差、重量等。 4.4 技术状态项目

能满足最终使用功能,并被指定作为单个实体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或其集合体。 4.5 技术状态管理 对技术状态项目进行的下述技术的和管理的活动: a. 技术状态标识; b. 技术状态控制; c. 技术状态记实; d. 技术状态审核。 4.6 技术状态标识 所进行的下述活动:选择技术状态项目,确定每个技术状态项目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指定技术状态项目及相应文件(包括内部和外部接口文件)的标识号;发送技术状态文件;建立技术状态基线。 4.7 技术状态控制 技术状态基线建立后,为控制技术状态项目的更改而对提出的更改建议(工程更改、偏离、超差)所进行的论证、评定、协调、审批和实施的活动。 4.8 技术状态记实 对已确定的技术状态文件、提出的更改状况和已批准更改的执行情况所作的正式记录和报告。 4.9 技术状态审核 为确定技术状态项目是否符合其技术状态文件所进行的检查。 4.10 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技术状态项目的要求、设计、生产和验证所必需的技术文件。 1

技术管理变更管理程序

***有限公司 技术变更管理程序版本:A 编号:SABA/QP-29-01编制部门:技术部页数:1/3 发布日期:2015年5月2日 1.目的 为使相关部门对技术/产品变更有具体实施程序可循及公司内在品质改善、降低成本、材料供应等方面得到更好的控制,以确保产品在技术/产品变更后满足客户的需求。 2.范围 凡本公司所有产品、过程、活动有关的设计及工艺的变更、客户提出的变更皆适用。 3.定义 3.1 设计变更:是指产品在试产或正式生产阶段,由于品质异常、装配不良或降低成本等因素时,须改变原设计的外观、性能、尺寸和重量。 3.2工程变更:在产品移交完成后,对于厂商/物料材质/模具/加工方法的变更。 3.3客户变更:客户要求变更。 4.职责 4.1技术部负责主导产品、技术变更的执行与验证。 4.2品质部负责变更物料/产品的检验。 4.3采购部: 4.3.1负责供应商旧物料的统计处理及新物料的采购; 4.3.2负责变更物料的出货数量的统计; 4.3.3负责变更产品的出货数量的统计。 4.4仓库负责仓库旧物料的统计。 4.5技术部: 4.5.1负责变更产品的设计; 4.5.2负责产品材料表的更新和管理 4.6生产部负责旧物料在制品的统计及处理。 5.工作流程:见附表一 6.工作内容: 6.1设计变更时机: 6.1.1在各项检验过程,发现品质不良,并统计分析确认,有必要变更规格/尺寸时,由品管部门提出变更申请。 6.2工程变更时机: 6.2.1如原材料供应商有变更需求由采购部提出变更申请。 6.2.2相关部门在执行制造工艺时,发现有标准要求与实际运作不符时,由相关部门提出变更申请。 6.3客户变更时机: 6.3.1如客户要求制造工艺、工程技术、检测条件、材料变更时,由销售部提出变更申请。 上述若有变更提案人要根据收集到的资讯填写《技术变更申请单》并提交至技术部。 修订记录:日期/版本 彭娟陈永生林中华 第一次修改:/ / / 第二次修改:/ / / 第三次修改:/ / / 编制审核批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