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规范操作及复苏后处理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心肺复苏是一项紧急救护技术,用于抢救心跳停止的病人。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对于提高成功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以下是心肺复苏的常规操作步骤:1.确认病人的心跳停止:检查病人是否没有意识、没有呼吸、没有明显的动作或响应。
2.呼叫急救电话: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告知病人的心跳停止并请求医疗救护人员的帮助。
3.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将病人放置在坚硬的平面上,确定不会有人员受伤的情况下,打开病人的上衣,找到胸骨中间位置。
将一只手掌叠加在另一只手掌上,用掌根部位放置在胸骨中央,以足够的力道快速按压胸骨,每分钟至少100-120次。
每次按压的深度应约为5至6厘米。
4.进行人工呼吸:完成每次胸外心脏按压后,进行人工呼吸。
侧身位于病人头部,用一只手掌捂住病人的鼻子,用另一只手握住病人的下巴,轻轻向上抬起病人的下巴并将嘴对准病人的嘴唇。
吸一口气,使病人的胸廓抬起,再用自己的嘴对准病人的嘴唇,将气体送入病人的肺部。
每次吹气时间约为1秒钟。
5.持续进行心肺复苏循环:持续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按照30次胸外心脏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进行,直到医疗救护人员的到达或者病人恢复意识。
注意事项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确保自己和病人的安全:在进行心肺复苏前,要确保自己和病人的安全。
例如,将病人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远离危险物品或环境。
2.按压力度和频率:胸外心脏按压需要足够的力度和频率,以确保血液循环。
按压时不要过用力或用力不足,以免对病人的身体造成伤害或影响复苏效果。
3.保持适当的呼吸量和速度:人工呼吸时,要确保每次吹气量和速度适当。
吹气时间过长或过短,或者吹气量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对病人的呼吸产生负面影响。
4.不间断进行复苏:心肺复苏应是持续不间断的,除非病人恢复意识或医疗救护人员到达,否则不应停止复苏过程。
5.接受专业培训:心肺复苏是一项专业技术,建议接受相关的培训和认证。
心肺复苏规范操作制度

心肺复苏规范操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确保医院心肺复苏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抢救效果,特订立本规范操作制度。
本规范操作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相关管理制度订立,适用于医院内全部心肺复苏工作。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操作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临床部门、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等涉及心肺复苏的医疗岗位。
第二章责任与义务第三条管理责任医院设立心肺复苏管理负责人,负责订立、实施和监督本规范操作制度,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引导。
第四条专业责任医院内相关医疗人员应具备必需的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能够依照本规范操作制度进行准确有效的心肺复苏工作。
第三章心肺复苏设备与药品第五条设备配置医院应依据心肺复苏的需要,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各类心肺复苏设备,包含但不限于自动体外除颤仪、气管插管设备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第六条药品配备医院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心肺复苏急救药品,包含但不限于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等,并定期检查药品的保质期和质量。
第四章心肺复苏操作流程第七条报警与调度在发现患者显现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等紧急情况时,医护人员应立刻报警,并呼叫有关人员供应帮助,并依照调度命令快速到达现场。
第八条现场推断与确诊到达现场后,医护人员应快速评估患者的意识、呼吸和循环情况,并确认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第九条心肺复苏操作假如推断需要进行心肺复苏,医护人员应依照以下操作流程进行:1.快速确认心跳和呼吸的情况,如确认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开始心肺复苏操作;2.首先进行胸外按压,要求依照正确的手法和速度进行,保证深度和频率;3.进行人工呼吸,可选用面罩、气囊面罩或气管插管等方式,依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4.连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依照规定的比例和频率进行交替操作,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其他专业救助人员接手。
第十条电除颤与药物应用在必需时,医护人员可以进行电除颤操作,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操作前确保电除颤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导联贴附的正确;2.依照规定程序设定电除颤能量和操作的次序;3.操作时保持人员安全和仪器正确连接,避开交叉感染;4.使认真肺复苏药物时,依照规定剂量和给药途径予以。
心肺复苏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心肺复苏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操作方法:
1、进行心脏复苏之前,首先需要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可以用双手拍打肩部确定是否有反应。
2、抢救之前先联系医护人员,等待前来救援。
3、等待过程中,可以进行心脏复苏。
将患者的外衣解开,用手触摸颈动脉,判断呼吸和心跳的情况,在心跳停止的情况下,开始记录抢救时间。
4、使患者平躺,通畅气道,消除呼吸道内的异物。
5、胸外按压,双手叠扣、关节伸直向下按压,使胸骨凹陷5~6cm 左右,按压频率每分钟需要在100次以上。
6、每30次胸外按压需要进行2次人工呼吸,按压过程中也需要观察患者的呼吸、心跳状况。
二、注意事项:
1、按压位置需要选择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尽量不要过于往下,以免对肝、胃等内脏造成损伤。
2、按压过程中需要观察患者的面色。
3、按压需要保证在平坦的硬质平面上进行。
4、人工呼吸时需要注意密封,吹气需要保持在一秒以上,但是吹气不易过大,时间也不要过长。
心肺复苏急救

心肺复苏急救标题:心肺复苏急救引言概述: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用于恢复心脏骤停或者呼吸骤停患者的心脏和呼吸功能。
正确的心肺复苏可以拯救生命,因此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和技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肺复苏的五个部份:判断意识和呼吸、呼叫急救、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和专业急救。
一、判断意识和呼吸1.1 意识判断:轻轻晃动患者的肩膀并大声呼叫患者的名字,观察是否有反应。
1.2 呼吸判断:倾听患者口鼻部是否有气流声,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用手指触摸患者鼻孔是否有呼气感觉。
1.3 呼吸骤停处理:如果患者没故意识和呼吸,应即将呼叫急救,并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二、呼叫急救2.1 紧急呼叫:拨打当地紧急救援电话,告知患者的状况和所在位置。
2.2 清晰表述:向急救人员清晰地描述患者的症状和情况,以便他们能够提供适当的急救指导。
2.3 不挂断电话:急救人员可能会提供指导和支持,不要挂断电话直到他们告知你可以住手为止。
三、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3.1 手位和按压: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双手叠放在胸骨下部,用身体分量施压,按压胸骨至少5厘米深,每分钟100-120次。
3.2 人工呼吸:将患者头后仰,捏住鼻子,用嘴对嘴或者嘴对鼻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持续1秒,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
3.3 持续循环:持续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者患者恢复意识和呼吸。
四、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4.1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AED是一种用于心脏骤停患者的紧急设备,它能够分析心律并提供除颤电击。
4.2 操作步骤:将AED打开,按照设备上的指示贴附电极片,按下分析按钮,确保患者安全,按下电击按钮进行电击。
4.3 遵循指示:在AED分析心律和进行电击时,紧紧遵循设备的指示,确保操作正确和安全。
五、专业急救5.1 专业急救团队:急救人员到达后,将患者的状况交给专业急救团队,他们将继续进行进一步的急救处理。
5.2 静脉通道建立:急救人员可能会建立静脉通道,以便给患者输液或者药物。
心肺复苏操作规范

心肺复苏操作规范一、准备1.确保患者处于安全地带,并向现场人员发出急救请求。
2.确认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并立即报告相关医疗人员。
3.确保有足够的急救设备,包括急救箱、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
4.组织人员,并明确各人的职责。
至少有两名急救者参与心肺复苏操作。
二、评估患者状况1.轻轻摇动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叫其名字,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反应。
2.如果患者没有反应,用指手检查其气道是否通畅。
3.同时观察患者的呼吸,如有异常,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三、开展心肺复苏操作1.执行心脏按压a.瞄准胸骨下缘位置,将手掌堆叠放在该位置,另一只手掌叠放在上方。
b.臀部保持平直,用身体重量进行按压,不使用手臂肌肉力量。
c.按压的频率为100-120次/分钟,深度为5-6厘米,每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完全回弹。
2.进行人工呼吸a.打开患者气道,将头后仰,下颌提起。
b.接触到患者口腔时,闭住患者鼻孔,用自己的口吻紧密地覆盖在患者口腔上。
c.进行两次吹气,每次吹气时间为1秒,吹气量要足够使患者胸廓抬起。
3.胸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的循环a.进行30次按压,每次按压后进行2次吹气。
b.注意保持按压和吹气之间的无缝衔接,尽量减少中断时间。
四、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1.尽早应用AED,将其放置在患者身边,并打开其电源。
2.按照AED的声音指示,清除患者胸部上的物品,保持胸部干燥。
3.连接AED的电极片,并按照AED的指示进行检测。
4.如果AED建议进行电击除颤,确保所有人员远离患者,并按下电击按钮。
5.如果AED建议不需要电击除颤,立即继续心肺复苏操作。
五、持续心肺复苏操作1.保持按压和吹气的比例为30:2,尽量减少中断时间。
2.进行至少5个循环(大约2分钟)后,重新评估患者的状况。
3.如果有其他医疗人员到达现场,可以交替进行按压,以减轻急救者的疲劳。
六、其他注意事项1.避免过度通气,每次吹气时间不要超过1秒。
3.调整按压和吹气的速度和力度,以适应患者不同的体型和年龄。
心肺复苏操作规程

心肺复苏操作规程
《心肺复苏操作规程》
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救助技术,用于处置心跳和呼吸停止的病人。
它在急救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心肺复苏操作规程。
1. 检查环境
首先要确保自己和病人的安全。
检查现场是否有危险因素,并迅速排除。
保持自己的安全,才能更好地施救。
2. 呼救
在处置病人之前,要立即呼叫急救电话或寻求其他人员的帮助,确保现场有人能够协助施救。
3. 判断患者状态
观察患者是否有自然呼吸、咳嗽或其他迹象表明他们意识还存在。
如果没有,需要迅速采取措施。
4. 开始心肺复苏
将患者平躺在坚硬的地面上,然后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首先是进行30次按压,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按压的位置是在胸
骨下半部,呼吸要求每次都要有效、充分。
5. 持续操作
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或者患者恢复了自主呼吸和心跳。
总之,心肺复苏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术,掌握其操作规程对救治心跳和呼吸停止的病人至关重要。
希望大家都能够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操作规程,在关键时刻挽救他人的生命。
心肺复苏后处理

心肺复苏后处理
1.确保心、肺、肾功能稳定
(1)血压下降:静滴多巴胺等;
(2)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速(>120次/分),静注西地兰,窦性心动过缓(<60次/分),静注阿托品;
(3)呼吸微弱:常规吸氧,可用呼吸兴奋剂可拉明或回苏灵;
(4)以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血气分析和心电图监测,即时对症治疗。
2.脑复苏
心跳呼吸骤停引起脑损害的基本病理是脑缺氧和脑水肿,进而颅内压升高,形成恶性循环,最后脑内血液供应极度障碍而使脑细胞坏死。
脑复苏是防止和减轻脑水肿,降低大脑耗氧量和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的措施。
重点是防治脑水肿,主要包括脱水疗法、降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等。
(1)脱水疗法。
常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内快速滴入,每天2~4次,必要时加用速尿20~4Omg/次静脉注射。
(2)降温。
体温每降低1℃,可使氧耗率下降5%~6%.病人出现体温上升趋势或痉挛表现时,应立即降温。
降温前用丙嗪类、地西泮、硫喷妥钠等防止寒战,然后戴冰帽重点对脑部降温,再在大血管经过的颈部、腋窝、腹股沟、腘窝处置冰袋,使体温迅速降至35~33℃,达到肌松弛、呼吸和血压平稳为准,直至神志恢复。
复温时先逐步撤除冰袋,待体温恢复1~2日后再停降温辅助药。
(3)激素疗法。
有膜稳定作用,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缓解脑水肿发展,用氟美松或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
(4)其他。
包括控制原发病、防治感染、加强全身支持和护理、高压氧疗法等。
心肺复苏后的综合处理原则与措施

心肺复苏后的综合处理原则与措施1. 确保患者安全。
在进行心肺复苏后,首先要确保患者的安全。
这包括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环境中,避免继续受到伤害或危险。
同时,还需要确保周围没有其他潜在的危险因素,如火灾、电击等。
2.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在进行心肺复苏后,需要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
这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心肺复苏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道堵塞的情况。
因此,需要及时清理患者的呼吸道,确保呼吸道通畅。
这可以通过头后仰、下颌提起等方法来实现。
4. 给予氧气治疗。
在心肺复苏后,患者往往需要大量的氧气来维持呼吸和心脏功能。
因此,需要及时给予患者氧气治疗,以保证患者的氧供需平衡。
5. 监测患者心电图。
心肺复苏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心律失常等情况。
这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
6. 给予药物治疗。
在心肺复苏后,可能需要给予患者一些药物治疗,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这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7. 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在心肺复苏后,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如心电生理检查、血液检查等。
这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8. 提供心理支持。
在心肺复苏后,患者和其家属可能会遭受心理创伤,需要及时给予心理支持。
这可以帮助患者和其家属尽快调整心态,积极应对疾病。
总之,心肺复苏后的综合处理原则与措施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并减少后续并发症的发生。
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同时,患者和其家属也需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做好康复工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心肺复苏后的综合处理原则与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肺复苏规范操作及复苏后处理
1、双人婴儿CPR中,胸外按压的首选方法是:D、双拇指环绕法
2、2015心肺复苏指南中建议亚低温的目标温度为:A、32-36℃
3、双人成人CPR的建议按压-通气比为多少:D、30比2
4、日本政府在“关于非医务人员应用AED”的立法实在哪年?B、2004
5、某可疑气道梗阻的成人患者失去反应,10秒内无呼吸及脉搏时,你接下来应该怎么做:C、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6、下列哪个选项不作为推荐治疗心脏骤停综合征的措施:C、激素治疗
7、下列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C、一般对PCAS无意识成人患者需降温32-34℃,并持续至少48h
8、哪一年国际复苏联盟、AHA等8个学会专家形成共识:将复苏后综合征命名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D、2008
9、胸外按压间隔时间应在多少秒以内:A、10秒
10、我国目前医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生存率是:D、<1%
11、AED可以出产的心律包括:D
A.A、心动过缓
B.B、房室传导阻滞
C.C、房颤
D.D、室颤
12、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主要院内致死原因是什么:C
B.B、心脏
C.C、多脏器功能衰竭
D.D、重症感染
13、儿童患者胸外按压的正确深度为多少:B
A.A、至少胸部厚度的1/4,约4CM
B.B、至少胸部厚度的1/3,约5CM
C.C、至少胸部厚度的1/2,约8CM
D.D、至少胸部厚度的2/3,约10CM
14、下列哪个选项是不作为推荐治疗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措施:C
A.A、亚低温治疗
B.B、维持稳定循环功能
C.C、激素治疗
D.D、维持氧合功能
15、某可疑气道梗阻的成人患者失去反应,10秒内无呼吸未及脉搏时,你接下来应该怎么做:C
A.A、继续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
B.B、开始实施CPR
C.C、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16、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是:B
A.A、窦性心动过缓
B.B、室速或室颤
C.C、主动脉夹层
D.D、肺栓塞
17、胸外按压间隔时间应在多少秒以内:A
A.A、10秒
B.B、15秒
C.C、20秒
D.D、25秒
18、哪一年国际复苏联盟、AHA等8个学会专家形成共识:将复苏后综合征命名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D
A.A、1966
B.B、2000
C.C、2005
D.D、2008
19、成人心脏按压的操作,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A、病人仰卧背部垫板
B.B、急救者用手掌根部按压
C.C、按压部位在病人心尖区
D.D、使胸骨下陷5cm
20、亚低温治疗的推荐低温治疗时间是多少:B
A、6-8小时
B、12-24小时
C、24-48小时
D、48小时以上
21、亚低温在复苏后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叙述正确的是:D、病例选择以及应用时机很重要,有明确的应用标准。
22、实施亚低温常见并发症的处理不当的是:A寒战、保温
23、AED诊断室颤的准确性是:B80%
24、目前实施亚低温常见的核心温度监测部位是:A:血液
25、目前低温治疗即使控制降低患者核心温度至亚低温到C: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