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我的童年》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5我的童年(教案)

5我的童年(教案)

知识与能力:理解、积累“生疏、溺爱、肃然起敬、孤苦伶仃、家徒四壁、浑 浑噩噩”等词语。

弄清重点句子“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 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掌握冰糖葫芦式串联全文的写作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文表达的情感。

在对季老苦难童年悲哀的同时,要正视眼 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居安思危,感恩图报。

弄清重点字词、重点句子的意思,理清脉络,把握文章的主题思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渗透的情感J我的童年一课时教学基本过程一、导入人生宛如一条缀满珠宝的项链,而童年是一颗最璀璨的宝石;记忆犹如大海,而童年是一片最美的浪花;生命犹如大树,而童年是一片最耀眼的绿叶大家的童年都是不愁吃穿的,谁又能想象得到穷苦的童年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共同来品尝贫困的滋味吧。

二、资料助读(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来完成,教师稍作补充)1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

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

他的主要作品有《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牛棚杂忆》等。

2相关资料季羡林6岁时离开老家山东省清平县(今聊城临清市),投奔济南的叔父。

《月是故乡明》中写道,在济南第一师范小学就读期间,季羡林心里“压根儿就没有规矩’两个字”,顽劣成性,“学校规定要写毛笔字,他就和同学互相往脸上涂墨汁……回家以后还乐此不疲, 在堂妹脸上画画,也让堂妹为他画胡子。

”三、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1正字音。

梵文fan *教谕yu孤苦伶仃dTng■腌咸菜yan *龙肝凤髓SUIV椽子chuanV光大门楣mei■浑浑噩噩a■2积累生词。

博古通今:通晓古今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例句:季羡林老先生是一位难得的博古通今的学者龙肝凤髓:本文形容事物的美味。

例句:妈妈今天亲自给我做的海胆拌饭,我吃起来觉得简直就是龙肝凤髓。

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我的童年教案

我的童年教案
4、教师明确:在一老一小互动的过程中,我期待的神情,奶奶慈爱的笑容,都能闪现在读者的眼前。在每天后面加一个总字加以强调,表达无一例外的意思。突出了奶奶对我的喜爱。整段文字中少有抒情的词句,读来却觉得情真意切。
5、教师提问:“我当时赤条条浑身一丝不挂,逃到房后,往水里一跳。母亲没有法子下来捉我,我就站在水中把剩下的白面饼子尽情享受了。”想象母亲没有法子捉我的神情,写一段母亲自言自语的情景
我的童年
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文章语言,体会作者语朴、情淳、话家常的语言特点。
2、反复的朗读体验,感受作者笔下的童年。
3、通过深入研讨,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通过对文章语言和细节的研读,感受作者笔下的童年。
教学难点:通过深入探讨,了解作者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点拨启发、诵读体会。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八年级下册课本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
2.检查预习(通过幻灯片快速解决字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教师提问:作者开篇即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其实是作者对童年的一种感受?找出关键词,灰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教师适当引导)
9、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推举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明确:这些有趣的回忆,细细品读,不仅浮现出季老含着眼泪的微笑,充满了成年人的遗憾,貌似是亮色,其实更是“灰黄”
四、深入研讨,了解写作意图
1、教师提问:这节课的内容已将近尾声,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对童年回忆的铭记,还想表达什么。
2、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引导:“现在写这些事情还有什么意义?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表现季老贡献的幻灯片)

《我的童年》教案

《我的童年》教案

《我的童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了解学生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回忆和叙述的能力。

2.通过童年回忆,让学生感受童年时光的美好与快乐,培养学生对幸福的感恩之情。

3.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幻灯片:展示与童年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回忆与想象。

2.黑板、白板和书写工具:用于记录学生的回忆和提示写作技巧。

3.教学参考资料:提供一些关于童年的故事或引导问题,以帮助学生回忆与表达。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幻灯片上的童年图片,引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与思考。

2.教师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一段童年回忆,以激发学生的参与与兴趣。

步骤二:回忆与讨论(15分钟)1.学生一起讨论并回忆童年时的一些经历,如喜欢玩的游戏、孩童间的友谊、与家人的互动等。

2.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回忆,如:“你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你和朋友们一起有过什么放学后的有趣经历?”等。

3.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记录学生的回忆内容。

步骤三:个人写作(20分钟)1.教师给学生讲解写作方法和技巧,如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细节等。

2.学生根据自己记忆中最深刻的童年回忆,进行个人写作。

3.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有关写作的提示,如“我小时候最开心的一天是...”“我最难忘的一次旅行是...”等,供学生参考。

步骤四:互相分享与赏析(15分钟)1.学生交流并相互分享自己的作文,鼓励学生感受彼此的童年经历。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赏析他人的作文,鼓励学生欣赏他人的回忆与想象。

步骤五:集体写作(20分钟)1.教师将学生的个人回忆和想象进行整合,进行集体写作。

2.学生们共同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个人回忆串联成一个连贯的故事,体现集体童年的特点与情感。

3.教师适时进行修改与指导,确保故事的连贯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步骤六:反思与总结(10分钟)1.学生回顾整个教案,描述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收获。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忆童年的重要性,如何通过回忆童年获得成长和幸福感。

《我的童年》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我的童年》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我的童年》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我的童年》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作为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教学教案,《我的童年》这篇文章涉及到了很多与童年有关的主题,比如成长、亲情、友情等。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堂教学实施等方面介绍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文章《我的童年》的结构及内容特点,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汇、重点句型。

2. 理解作者对于童年的不同理解,领会不同形式的亲情、友情的深刻内涵。

3. 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关系,领会不同情境下截然不同的心情和思考。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自我反思童年的生活经验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汇、重点句型。

2. 理解作者对于童年的不同理解,领会不同形式的亲情、友情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难点角色思考:如何从角色的地位、性格等方面深入理解文章并进行分析?四、课堂教学实施Part 1 了解文章背景教师先简要介绍《我的童年》的背景及作家的主要信息,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目的。

Part 2 词汇重点掌握文中的一些词汇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尝遍酸甜苦辣、心急火燎、神彩飞扬等。

关于这些生字生词的学习可以通过情境、配图等方式展开,让学生通过与现实的联系来理解生词的意义。

Part 3 分析文章结构通过对文章的标题、整体结构、段落结构的分析,让学生对文章有个大致的了解。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文章的主旨等。

Part 4 角色分析考虑到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的《我的童年》一文中所涉及的人物比较多,且家庭亲情和友情这两种人际关系都比较丰富,为此,我们可以采用“角色卡”的方式,将文章中的人物和重要情节分析出来。

此外,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特点,并从中发现文章深层次的意义。

Part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析一个感性话题,比如:什么是真正的友情?父母是什么?如何保持童心,等等。

我的童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我的童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我的童年教学设计我的童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童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的童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品味隽秀的语言,在头脑中再现优美的画面;2,感受并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3,培养学生的感悟创新能力及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隽秀的语言,理解作者对童年的爱教学难点:感悟创新,阅读中再现优美画面,课型:赏读活动课教法与学法:朗读品悟法;赏析再现法;课前准备:录音机、轻音乐伴奏磁带; 多媒体辅助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创意说明:七年级教材第二单元选用了唐弢先生的《童年》。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语言秀美生动,画面丰富多彩,情感真挚充沛。

本着“美文美教”的原则,我将其设计为赏读活动课,采用板块式的设计思路,在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美美地想的活动过程中,感受美、表现美、品味美、评说美、畅想美。

本课注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让他们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表达出来,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发现美,用自己的头脑领悟美,用自己的语言传达美,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点浪漫、有一点创造、有一点畅想、有一点感悟。

意在以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交流,让学生真正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激情导入: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欢快的音符却难以唱尽它丰富的旋律;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绚丽的色彩却难以描尽它多姿的回忆。

那么,就让我们说童年是一首诗吧,让色彩、旋律、情感共同燃烧成澎湃的诗篇,奉献给我们所挚爱的童年!冰心曾在《春水》中深情地吟诵——“童年呵,/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那么,今天让我们随着唐弢先生深情的目光,一起走进他的《童年》,领略散文诗中讴歌的童年生活之美吧!第一板块:“ 美美地听”——激趣感知活动1、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快速默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语文8年级下】教案:5《我的童年》教案(表格版)

【语文8年级下】教案:5《我的童年》教案(表格版)
题目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向,一是对考生说课、试讲方面的补充提问。这类问题经常是对 试讲内容的追问或试讲内容的细化。 在回答此类问题时最重要的 就是要结合前面试讲的整体设计思路进行作答, 不要脱离自己说 讲的内容,造成相互矛盾的情况。 二是对学科专业设计理念方面 的提问。这里的问题相对较为细致, 可能是对某一个环节和设计 理念的询问。 在这里对考生的分析教材和设计教材内容的要求就 比较高。所以,这也对考生熟悉和准确把握教材提出了要求。针 对内容设计方面,考生要专注于在课程的导入、 新授课重难点和 板书设计等方面多加注意, 这里往往会成为考试问题涉及的侧重 点。三是教育教学理念同教学实际相关联部分的提问。 经常会被 问到的是遵循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在设计时如何体现学生的主 体地位,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还有的会涉及到课程设计的 理念等方面。 这些都是要将教育理论同所讲的学科专业相结合的 题目。这类题目的出现就提示考生在设计所考察的讲课内容时就 要考虑到设计一些环节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体现学生主动性的 环节,同时配有教师的指导和引导环节, 这样就能从容的回答此 类题目。 总而言之,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中的答辩二字听起来容易,准 备起来还是需要技巧,多加思考,多加练习,因此才可以得到更 大的提高。
教学
重点
1、掌握生字,理解词语。
2、感悟作者对童年的留恋之情。
教学
难点
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
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
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展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的童年教案

我的童年教案

我的童年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童年的快乐与创造力教学目标:1. 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童年的重要性和幸福感,培养他们对童年的尊重和珍惜。

2. 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1. 童年的定义和重要性-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童年的理解和感受。

- 观看相关视频和阅读绘本,了解童年的重要性,如《彼得兔的故事》等。

- 导入话题并激发学生对童年的思考和回忆。

2. 童年的快乐活动- 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如猜谜游戏、玩具拼装等,培养快乐的童年记忆。

-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制作属于他们的童年回忆手册,包括绘画、写作和贴纸等。

- 学生分享他们的手册,并互相欣赏和赞美对方的作品。

3. 童年的创造力培养- 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自己的童年故事,并将其制作成漫画或戏剧形式。

- 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扮演童年中的角色,并通过表演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激发他们的艺术感知和创造力。

4. 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如戏剧表演、故事创作等,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 学生分角色就童年故事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想法,并达成共识。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他们的合作成果,并互相评价和提供建议。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童年的重要性。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景模拟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童年中的情景,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发展。

教学资源:1. 视频资源:相关关于童年的教育视频、卡通片或纪录片。

2. 绘本和图书资源:《彼得兔的故事》、《小王子》等。

3. 游戏道具:猜谜游戏、玩具拼装等。

4. 创作材料:绘画纸、颜料、贴纸、彩笔等。

5. 舞台道具:服装、道具、音乐等。

6. 外部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5《我的童年》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5《我的童年》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5《我的童年》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品析文章“语朴情醇”“野老话家常”的语言特点。

3.结合作者的生活历程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结合作者的生活历程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播放歌曲罗大佑的《童年》)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都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伴随着这首优美的乐曲,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的童年。

(板书课题及作者)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诞.(dàn)生教谕.(yù) 琐.(suǒ)事溺.(nì)爱椽.(chuán)子门楣.(méi) 间.(jiàn)断地无一垄.(lǒng) 不折.(zhé)不扣浑浑噩.(è)噩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溺爱: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宠爱。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过日子。

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不折不扣: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堵墙。

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光大门楣:指光耀门庭,光宗耀祖。

浑浑噩噩: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2.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著名学者、翻译家、作家。

精通12国语言,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牛棚杂忆》等。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语释义
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光大门楣:光耀门庭,光宗耀祖。门楣,门庭、门第。 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
就觉得很平常了。
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万象更新 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合作探究
4、第四部分,作者为什么重点交代吃的 问题?
因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吃是每个人都必须 面对的大问题。在那时,很多人吃不饱,甚至 因饥饿而死。而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他关注 的无非就是吃喝玩乐。小孩子对吃的关注更多, 且印象深刻。就如文中所说,“我”能吃上白 面馒头就像吃龙肝凤髓一样难得与宝贵。奶奶 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每天都给“我”半个白面 馒头,那自然是“我”“每天最高的享受”了。
• 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 • 父亲 与叔父艰难的生活; • 我每天最高的享 受; 偷吃死面饼子的趣事; 介绍我的 启蒙老师; 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 交 代我离开故乡的原因。
理清课文结构
前言:童年生活一片灰黄
(1)
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交代家庭情况
我 (2-3)
父辈们:记叙父辈们的艰辛生活

(4-5)
童年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的,只有从今拥有,现 在才有所感悟。
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无比幸福、充满快乐、 自由自在的。那么季羡林先生眼中的童年又 是怎样的?
我的童年
季羡林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 学者、翻译家、作家。山东临清 人,字希逋、齐奘。1934年毕业 于清华大学。国际著名东方学大 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 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 活动家。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 第二层(11——13)离开故乡,抒发思乡 之情
合作探究
1、本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结构全篇,有何 好处 ?
小标题起到提纲挈领、条分缕析的作用, 每个小标题都是对该部分内容的概括性总 结,让读者一目了然,不仅明白该部分的 主要内容,而且可以了解文章由哪几部分 组成。另外小标题可以减少一些过渡性文 字的铺张,从而突出重点。
• 下列加点字拼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诞生dàn 椽子yuán 绿林好汉lǜ 肃然起敬jìng B.锁事suǒ 教渝yù 光大门楣mèi 家徙四壁tú C.溺爱nì 雌威cǐ 臭名昭著zhāo 蹿房越脊jí D.济南jǐ 盐碱jiǎn 浑浑噩噩è 孤苦伶仃líng
A椽chuán,绿林 lù; B琐事,渝yú,méi,徒; C雌 cí,脊jǐ
学习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和生字词。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
特点。 3、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阅读
积累字词
• 生疏 shū 琐事 suǒ 溺爱 nì • 教谕 yù 私塾 shú 椽子 chuán • 蹿 cuān 门楣 méi 一垄 lǒng • 万象更新 gēng 浑浑噩噩 è • 孤苦伶仃 líng 家徒四壁 tú
孤苦伶仃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家徒四壁 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
分贫困,一无所有。
浑浑噩噩 浑浑:质朴淳厚。噩噩:严肃的样子。亦形
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岁月蹉跎, 我们都已经在慢慢长大, 伴随着成长与生存, 我们失去了很多的快乐与笑容. 为什么不让我们去想想快乐的童年 无悠无虑的时光 那美好的岁月 曾经有一段回忆伴随... 让我们揭开尘封的记忆 去用心回味那无尽美好的童年...
黑猫警长
大闹天宫
崂山道士
作探究
3.作者开篇即说“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 眼前没有 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 什么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
作者的童年是物质和精神都饱受苦难的年代。在父 母身边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 吃的是红高粱面饼, 连基本的生活物资——盐,都无钱可买;“半个白 面馒头”就是 作者眼中最好吃的东西,家里“连带 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见过”;在济南叔父家,“我” 的精神生活并不如意,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 几次梦里哭醒。所以作者回忆起 童年生活,眼前没 有喜气洋洋的红色,也没有生气勃勃的绿色,只是 一片无奈悲凉 的灰黄。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 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 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 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生 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 学界泰斗、国宝。
季羡林
当代学者、语言学家 、文学翻译家、史学家 、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著有散文集《天竺心 影》《朗润集》《留德 十年》《牛棚杂忆》等 。
当风葫
当吹芦
咚雨娃
咚打,
咚 当 当 , 本 领 大
当 当 , 葫 芦 娃 , 叮
, 都 不 怕 , 啦 啦 啦
葫 芦 娃 , 七 个 葫 芦
叮啦一
当。朵
当叮花
咚叮。
小蝌蚪找妈妈
童年是什么?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童年是最令人怀念的,是最无 忧无虑的…… 想到那童年的幼稚,会令人发笑,我们 儿时的无知、天真、稚气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
2.作者开篇即说“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 眼前 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结合 课文,说
说作者为什么如此形容自己的童 年? • 作者的童年是物质和精神都饱受苦难的年代。在
父母身边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 吃的是红高 粱面饼,连基本的生活物资——盐,都无钱可买; “半个白面馒头”就是 作者眼中最好吃的东西, 家里“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见过”;在济南 叔父家,“我” 的精神生活并不如意,一个六 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几次梦里哭醒。所以作者 回忆起 童年生活,眼前没有喜气洋洋的红色, 也没有生气勃勃的绿色,只是一片无奈悲凉 的 灰黄。
每天最高的享受:奶奶给“我”白面馒

(6-8)
头、偷吃白面饼子
语言 质朴
情感 真挚
年 开始认字:学习认字、交代小伙伴的情况
(9-10)
离开故乡:到济南求学、思念故乡与亲人
(11-13)
• 第一部分(1)总写作者对童年的感受
• 第二部分(2——13)写我童年的生活 第一层(2——10)交代我的生活背景,回 忆童年在家 乡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