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1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像“无忧无虑”、“无边无际”之类的成语,它们的第一、第三个字一样,其他两字不一样,这样的成语叫做ABAC式成语。
(二)把句子写具体
1、出示要求: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
....,皱起
..
了眉头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的叫起
.....来.。
2、指名读第一段文字,提醒学生注意加点短语“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1)指导学生反复观察加点的短语,寻找特点。
嘴,眉头——身体的部位
噘,皱——动作
(2)小结:这些短语都是由表示动作的词和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指名读要求。
指名读。
学生观察,寻
找特点。
集体交流。
,才能完成呢既
定目标。
第四环
节为日积月累。
对于从寓言故事
所演化而来的成
语,学生不仅要
知其然,还要知
其所以然。
因此
这一环节要充分
发挥学生查阅资
料进行学习的能
力,这样既能锻
炼学生的自学能
力,也能拓展他
们的知识面,提
升语文素养。
《语文园地一》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这是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天地,内容上包含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以及日积月累三个大的板块。
交流平台主要介绍了阅读文章的方法,词句段运用主要介绍了修辞手法——排比以及分号的用处,日积月累向我们展示了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一首山水田园诗——《过故人庄》。
【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背诵积累《过故人庄》。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总结阅读方法1.导入:同学们,学习《草原》,你感受到了一幅怎样的草原风光?体会到蒙汉情深的民族情谊了吗?读《丁香结》,你闻到那淡淡的甜香了吗?又是否体会到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诵读三首古诗词,每句诗词里藏着怎样的画面呢?读着《花之歌》,你是不是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呢?相信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一定跟随着作者触摸到山川湖海的心跳了吧!阅读文章,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此基础上,还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你从哪些内容想开去,又想到了什么呢?2.指名反馈。
3.结合“交流平台”第二、三自然段,梳理阅读《草原》《丁香结》时你是如何想开去的。
(1)指导交流。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从课文内容想开去(2)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有很多,比如:梅、兰、竹、菊,它们又象征着什么呢?选择一种事物与同桌讨论。
点拨:梅花不畏严寒,象征具有坚毅品质的人;兰花高洁,象征疏远污浊、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人;竹扎根破岩、不惧风雨,象征具有不屈的骨气的人;菊不顾秋风萧瑟,不惧山林寂寞,象征不趋炎附势、默默坚守自己的理想的人。
(3)小结:想开去的方向可以是由课文内容联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可以是由课文联想的方式引起自己的共鸣,从而联想到更多。
4.学习活动:交流自己阅读时想开去的经历。
①填表:自己在之前的阅读中有没有想开去的经历?补充图表。
②讨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经历。
想开去预设:A.阅读《忆读书》时,我想到了自己的读书经历: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读《小猪希哩呼噜》,刚开始是妈妈读给我听,可妈妈想让我学会读书,于是,想了一个好办法,每当读到精彩的地方,妈妈就放下书,说自己要去干活,明天再读。
三年级的语文园地一教案

教案主题: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创作热情;3.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复习课堂知识,巩固学习成果;2.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流畅的表达能力;3.教会学生写作的基本技巧和规范。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引导学生体验写作的乐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学素材;2.学生作文本、绘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相问候,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
二、复习知识(10分钟)1.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课堂互动,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诗歌知识;2.让学生自由发挥,朗诵自己喜欢的小诗歌,展示学生的才艺;3.教师总结和点评,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三、引入写作(15分钟)1.师生共同讨论和探讨什么是作文,作文有哪些形式等;2.教师给学生展示一篇简单的作文,并向学生介绍作文的结构和写作要点;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主题,进行自由写作,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四、写作训练(30分钟)1.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给予不同的写作训练;2.教师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和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写作训练;3.教师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班级集体讨论和点评,并给予适当的改进建议。
五、作品展示(10分钟)1.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同学们欣赏和评价;2.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并表扬学生们的努力和进步;3.鼓励学生们继续坚持写作,并提高写作水平。
六、总结和延伸(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复习课堂知识;2.布置写作作业,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写作训练;3.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课堂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激发了学生们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新课标)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体味好句子,学习了形旁表义功能的形声字,学会辨析运用形近词,练习抓住特点写动物的外形,学习了古诗《忆江南》。希望同学们可以爱上奇妙的汉字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板书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描写细致、修饰语、修辞手法、
有画面感
形声字形旁表义
浓香荡漾轻巧灵活
清香飘荡轻快灵敏
抓住动物特点
第二句描写独角仙的外形,抓住了“甲壳、头部的角”的特点写的,从颜色、形状、质感等方面来写。
3.小练笔:照样子,写写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课件出示)
示例: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象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轻巧和轻快都含有轻的意思。
A轻巧指重量小而灵巧,轻松灵巧,简单容易。用于形容动作,身体等。
B轻快指动作不费力,轻松愉快。
形容歌曲,应该是“轻快的歌曲”较为恰当;
(4)这只小狗的鼻子真(灵活灵敏),老远就闻到了食物的气味。
A灵活做形容词时指敏捷不呆板,一般用于形容手脚,脑筋等。也可以做副词。指善于随机应变,不拘泥。
(1)我一进门就闻到一阵荷花的(浓香清香)。
荷花的香味比较清淡,所以应该选“清香”。
(2)水面的小圆晕一圈圈的(荡漾飘荡)开去。
解析:荡漾指水波一起一伏地动。飘荡只随风飘动,漂泊。二者使用的对象不同。
本题形容细小的波纹的动态,应该选择“荡漾”;
(3)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唱起了一首(轻巧轻快)的歌曲。
4、词语解释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重点)2.词句段运用,学习积累带有人体部位名称的成语,有感情朗读本单元的精彩句子,练习给兴趣小组起个有创意的名字。
(重点)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所见》,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一、揭题导入请你回顾本单元内容,说一说自己的学习收获吧!(预设:读到了很多有新鲜感的词句,有的是第一次读觉得陌生的词语,有的是想象奇特的句子,如“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二、交流平台板块一:交流平台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重点指导更夫的意思(是古代民间巡夜的人,每天夜里敲竹棒子或锣提醒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2.说一说,说说这些句子有趣在哪里,你是怎么理解的?预设:(1)这两个句子跟平时的句子有点不一样,第一句把树枝鸟儿蝴蝶想象成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样的写法特别新鲜。
(2)第二句中我的想法很奇特,想做一名更夫去追逐影子。
3.背一背。
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熟读成诵,看谁背诵得快。
4.抄一抄,把这些有趣的句子抄写在你的笔记上,可能的画配上插图。
5.教师评议,并小结:课文中或课外阅读中往往有一些很新鲜、很生动、很有趣的句子,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们要多读几遍,并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积累下来。
(板书:新鲜、有趣的句子)三、词句段运用板块二:词句段运用(一)词语积累。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词语,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成语都是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
(板书:成语)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有的描写人物动作,有的描写人物神态,有的描写人物心理。
4.想一想:这些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做动作演示一下这些动作。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通过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知道偏旁表义的特点,进而掌握识字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学会辨析词语,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词语,并能写好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3.会读会背《忆江南》,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1.学会辨析运用词语,写好动物的外形特点。
2.会读会背古诗词《忆江南》。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
1.回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你积累了哪些优美生动的语句?这些句子好在哪里?2.出示本部分的三句话。
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1)读一读这三句话,说一说好在哪里?(2)再次回忆本单元内容,想一想:还有这样的句子吗?它们好在哪里?二、识字加油站。
1.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组字词:援(救援)掷(投掷)捞(打捞)(1)指名读一读,发现特点。
(2)师小结:这组生字“援、掷、捞”都是提手旁,都与手的动作有关。
(3)这样的字还有哪些?(学生举例并组词)2.再出示其他两组字词,说一说发现。
3.认读“援、掷、捞、缚、缭、络、资、贡、贷”。
4.小结:生字的偏旁一般和生字本身所表示的含义有关。
三、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说说括号中的哪个词语用在句子里更合适。
(课件出示三句话)(1)读句子,同桌讨论句子中用哪个词语更合适。
(2)全班交流。
(3)小结:“飘荡”一般用在有风的环境里,“荡漾”一般用于水面等,所以选用“荡漾”;“轻巧”一般指动作,这里形容歌声应该选用“轻快”;“灵巧”指心思等灵活而巧妙,“灵敏“可以表示人的反应敏捷,还有嗅觉发达的意思,所以选用“灵敏”。
2.读一读,照样子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课件出示两个例句)(1)读一读两个例句,说一说这两句话分别抓住了燕子和独角仙的哪些特点来写。
(2)交流(以分析燕子为例):写了燕子的羽毛、翅膀,还写了尾巴,然后再是整体。
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好的,请稍等,我现在为您准备《语文园地一》的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语文园地一》中的所有内容。
2.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识字、写字技能,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3.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够正确使用语言进行表达。
4. 学生能够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自律意识。
教学重点:1. 认识《语文园地一》中的所有内容。
2. 掌握识字、写字技能,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教学难点:1. 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够正确使用语言进行表达。
2. 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自律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首优美的歌曲《语文歌》导入课程。
二、初步认知《语文园地一》(10分钟)教师拿出《语文园地一》,引导学生观察封面和目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初步了解《语文园地一》。
三、逐一介绍《语文园地一》各部分内容(25分钟)1. 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内容,并逐渐引入《语文园地一》中的新内容。
2. 分别介绍每一部分的内容,包括“看拼音写字”、“学词语”、“学句子”、“练习题”等。
3. 教师进行示范,引导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写。
四、巩固识字、写字技能(15分钟)1.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看拼音写字”和“学词语”部分的内容。
2. 学生互相检查,纠正错误。
3. 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成果,给予表扬和奖励。
五、巩固和扩展练习(10分钟)1. 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学句子”和“练习题”部分的内容。
2. 整理学生的作业,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
六、结束(5分钟)通过总结《语文园地一》的内容,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板书设计:- 标题:《语文园地一》- 内容:- 看拼音写字- 学词语- 学句子- 练习题。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园地 一 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难点: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过程:口语交际:介绍家乡景物教学目标:1、能抓住特点、有顺序、较具体地介绍家乡的景物;把话说完整,并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打动别人。
2、仪表自然大方,乐于与人交谈;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学习恰当评价别人的话。
3、与人交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说话时语气和善,态度诚恳。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式介绍家乡的景物。
教学难点:把家乡景物的特点说具体。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播放歌曲:《谁不说咱家乡好》】听过这首歌曲吗?这首歌曲介绍了什么?(这首歌曲介绍了家乡山青水秀,是个美丽的地方)那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介绍介绍我们的家乡呢?我们的家乡美吗?是啊,谁不说咱家乡美?咱们的家乡有著名的风景区——【课件出示:金口大峡谷、大瓦山湿地公园等图片】,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的山【课件出示:奇、秀、险】,水【课件出示:静、清、绿】,自然美景魅力无限……那我们今天就来介绍家乡景物【课件出示:介绍家乡景物】。
看了题目后,谁来说说我们可以介绍家乡的什么?【课件出示:风景、特产】2、游戏:名胜物产大竞猜同学们,老师考考你们的智慧,我们来个家乡名胜特产大竞猜【课件出示:名胜特产图片】,学生轮流竞猜。
二、创设情境,切入主题1、同学们,老师的一个香港朋友就要从远方慕名而来了,我想好好地接待他,可是,究竟应该带他到哪儿游玩,再送他些什么特产好呢?众人拾柴火焰高,快帮我出出主意,该带香港朋友去哪一处景点观赏,送他些什么特产呢?为什么?请大家先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
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五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们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
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
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
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
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四课时
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多少东西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