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物联网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在工业、交通、医疗等各个领域应用该技术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本校制定了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专业概况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支撑,结合通信、电子、自动化等学科,研究将各种物理设备与网络连接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相互协作、通信与数据传输的技术与应用的工程专业。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基础,熟练的通信知识和物联网技术、应用基础;具备物联网系统、网格计算和云计算应用与开发能力;具备理解、分析和解决各种设备之间的交互、通信、数据汇聚、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备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物联网工程通才和创新人才。

四、培养要求(一)专业课程1. 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

2. 专业核心课程:嵌入式系统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应用、物联网系统架构及协议、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云计算技术及应用等。

3. 选修课程:智能控制技术、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网络安全技术等。

(二)培养模式1. 以基础课程为支撑,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2. 以实验教学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习成果的巩固和应用。

3. 以项目驱动为主线,注重IT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

4. 以导师制为核心,注重培养高层次人才,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引导和推动作用。

(三)实践教学1. 实践教学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实验课、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

2. 实验课包括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通过实践吸收和掌握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开发等方面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企业实习必修,使学生认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环境和实际需求。

物联网工程的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的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的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 能够具备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和管理能力;2. 熟悉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 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复杂环境下进行团队合作和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4. 具备良好的专业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国内外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要求,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实践与项目课程。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知识课程包括物联网技术、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技术等;实践与项目课程包括物联网系统实践、项目管理、工程实习等。

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物联网工程培养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并且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 项目实习项目实习是物联网工程培养方案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学校应与相关企业积极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

通过项目实习,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并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此外,项目实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人脉和增强自己的职业素质,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4. 综合素质教育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素质教育课程、举办各类讲座和活动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外语课程、体育课程等,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5. 实施与评估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当定期进行实施与评估。

学校可以通过学生毕业论文、实习报告、项目实践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发展情况。

物联网工程本科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本科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物联网工程是一个融合了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电子技术等多个学科知识的新型工程技术领域。

物联网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高素质物联网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培养目标包括:1.掌握物联网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具备物联网系统的开发、测试、维护和管理能力;2.具备对物联网技术工程实践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3.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掌握通用的物联网工程设计方法和理论,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和技术问题;4.掌握物联网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了解国内外物联网工程发展的最新情况,并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观念;5.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具备独立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数学分析、线性代数、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物理学、大学化学、电路分析、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等。

2.专业课程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移动通信系统、数字电视原理、信息论与编码、微处理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原理、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安全技术、物联网数据分析与处理等。

3.实践教学包括电子设计实习、通信系统设计、信息系统开发、物联网系统开发与测试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加强实际操作能力。

4.创新实践开设创新实验课程,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实践,参与各类科技创新和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进行系统开发、测试和维护工作,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工作流程,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6.毕业设计通过毕业设计,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事物联网工程技术和研究的能力。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物联网安全导论(第2版)-李联宁-清华大学出版社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物联网安全导论(第2版)-李联宁-清华大学出版社

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5一.总则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修养,面向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掌握现代传感器和无线网络技术、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一定的开发能力,从事物联网领域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通过四年的培养,学生在大学毕业时不仅能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同时还掌握小型物联网的设计和管理技术,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以成为小型物联网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1.基本素质要求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格品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品格素质和身体素质四大方面。

其中,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基础,良好科学文化素质是核心,正确的价值观是主导。

2.知识要求培养学生学习学科所要求的数学、物理、英语和人文社科等基础知识以及本专业领域内普遍使用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大学毕业后能够顺利从事当前技术工作的同时还具备从事未来10年技术工作的潜力。

3.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移动物联网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能力,以适应信息化社会人们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对物联网工程与各类移动传感器网络的普遍应用和大量需求。

从而使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很快适应相关的工作,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使他们成为本行业的工程师。

为此,支撑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和方向课中有充分的部署和体现。

4.专业技能要求要求学生考取由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共同举办的国家“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技术”任何一种证书来体现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

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气工程主干课程(打*者为专业核心课程)Python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模电技术与数字逻辑*、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工程与技术*、软件工程*、个人网页制作技术、Linux应用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专业方向课等。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本科)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本科)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本科)(门类:工学;二级类:计算机类;专业代码:080905)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中文:物联网工程英文: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代码:080905二、培养目标物联网工程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和物联网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计算机、通信、网络、传感等领域宽广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维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预期可达到以下目标: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

2.具有良好的知识学习及应用能力具有宽广的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结构,掌握物联网领域所需要的数学知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能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3.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初步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中所需的各种技能,具有使用现代化专业工具的能力,具有现场解决物联网及其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

4.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物联网工程专业方面的基本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

5.具有团队意识与协作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具备一定的项目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能够就物联网工程专业领域内的技术问题,利用语言、图纸及现代化工具有效地与业界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毕业要求毕业生应达到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物联网工程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本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用类)一、业务培养目标坚持“系统设计、分类指导、强化实践、突出能力”的原则,培养能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专业覆盖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知识宽广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够在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产品及系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技术管理与设备维护等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并为高等学校输送优质研究生。

二、业务培养要求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逐步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操,遵纪守法,立志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从事物联网相关工作的分析、规划、设计、开发、运营、管理的工程技术知识;通过深入物联网行业中的企业工程实践,了解该领域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控制的新技术和需求;具有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分析解决物联网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与物联网相关的法规;了解物联网工程领域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对新事物具有敏感性和适应性;对已有知识具有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拓展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合作共事、协同工作的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

4、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锻标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身心健康。

三、学制与毕业学分学制: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为3-6年。

学分:总学分不低于174+(6)学分。

四、授予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总体安排(一)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3、专业课程(4)注:(1)根据各专业类别自行确定各部分课程的学时(学分)、授课时间、考核方式等内容。

物联网专业培养方案

物联网专业培养方案

物联网专业培养方案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各种物体间的信息传递和感知,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深度融合与互联互通的网络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物联网的不断应用拓展,对物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适应物联网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将探讨物联网专业的培养方案。

一、专业背景物联网专业的培养方案需要建立在充分了解物联网相关背景的基础上。

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和应用领域,其核心包括物联网架构、感知与接入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物联网安全等。

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基础知识,以及对物联网技术、行业和应用前景的深入了解。

二、培养目标1.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具备扎实的物联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掌握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和管理的技术与方法,熟悉物联网相关硬件和软件平台的应用。

2.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物联网专业人才,能够参与物联网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掌握物联网计划、设计、实施和运营的全过程。

3.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其他专业人员协同工作,共同解决物联网应用与服务方面的问题。

4.终身学习与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追求卓越的态度,能够适应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快速变化和发展。

三、课程设置针对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设计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关键。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课程设置示例:1.物联网导论: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领域,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物联网的发展背景、意义和前景。

2.物联网系统与架构:深入剖析物联网系统的组成要素、各层架构和关键技术,培养学生对物联网系统整体把控能力。

3.传感器网络与感知技术:研究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技术和感知技术,让学生掌握传感器节点设计和相关算法。

4.物联网数据处理与分析:介绍物联网大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数据的处理与应用能力。

物联网工程硕博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硕博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硕博培养方案一、引言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信息化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对于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因此,开展物联网工程的硕士和博士培养已是大势所趋。

为了培养高水平的物联网工程人才,我们制定了物联网工程硕士和博士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硕士生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物联网工程理论基础和较深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自主创新能力,具备工作素养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博士生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深的物联网理论和领先技术水平,有独创的科研成果和高水平的科研创新能力,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有一定的学科交叉研究能力的高层次负责型物联网工程专门人才。

三、课程设置硕士生课程设置:必修课:物联网技术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网络协议与应用、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物联网数据挖掘、物联网安全技术等。

选修课:物联网云平台开发、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智能硬件设计等。

博士生课程设置:必修课:物联网前沿技术研究、高级嵌入式系统设计、物联网智能算法与应用、物联网工程创新导论、高级网络协议与应用等。

选修课: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大规模物联网系统优化与调度、物联网网络安全技术、物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与价值创造等。

四、科研实践硕士生科研实践:1.指导导师的科研项目参与;2.参加学校或企业的科研项目;3.撰写科研论文和发表;4.参与专业学术团体或科研机构的研究课题。

博士生科研实践:1.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2.开展独立课题研究;3.参与国际学术会议;4.申请专利或发表重要科研论文;5.指导硕士生科研项目。

五、实习与创新硕士生实习与创新:1.参加企业实际项目实践;2.参与企业的实际解决方案研发;3.开展创新性的应用实践项目。

博士生实习与创新:1.参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项目实施;2.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一、学院: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二、学制:四年三、专业:物联网工程四、学位:工学学士五、培养目标:培养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事物联网领域开发及研究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物联网工程专业技术知识,掌握系统设计理论,具有系统开发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创新和实践能力,可从事物联网领域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及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工作。

六、培养要求:本专业具有深厚的理论与广泛的实践相结合的特征,是以物联网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控制理论、系统工程、信息安全等理论为指导,以有线与无线网络为应用平台,以物联网工程领域为应用目标,通过对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网络、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系统应用设计等课程学习,引导并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物联网知识体系,掌握工程学科的人文、数学、物理基础;有较好的英语阅读和一定的写作能力;掌握物联网基本理论,了解本专业的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具备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项目开发和科学研究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为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及较好的科技写作及外语运用能力。

2.具有宽厚坚实的物联网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中基本原理与应用。

3.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具备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与研发能力。

4.具有物联网技术领域相关工作的组织管理能力。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七、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八、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1、主干课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RFID 原理及应用。

2、特色课程:移动应用开发、嵌入式操作系统、物联网中间件技术、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物联网与大数据等。

九、主要实践环节:程序综合实验、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与实践、专业方向工程实训、工程应用实践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十、毕业最低学分:188学分。

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一、人文社科类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授课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考试各学期周学时分配授课单位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12121212人文社科类思想政治理论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54040N320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52828N220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54040N320必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理论(一)2.53838N320必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理论(二)2.53838N320必形式教育220小计13.5184184外语必英语A46464Y422必英语B46464Y422必英语C46464Y422必英语D46464Y422选外国语类23232N选中西方文化23232N小计16256256文化素质教育选法律、经管、环境23232N选文学、历史、哲学23232N选艺术23232N说明人文与社会科学类必修课程学分29.5;选修4学分。

二、体育与健康类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授课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考试各学期周学时分配授课单位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12121212体育与健康类必体育412012000N222234选心理、健康23232小计4120120说明体育课至少选修两个不同的项目,必修4学分。

三、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授课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考试各学期周学时分配授课单位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12121212数学与自然科学类数学必高等数学(一)A 5.58888Y611必高等数学(一)B 5.58888Y611必线性代数23232Y211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4848Y311必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二)46464Y411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提高课23232选线性代数提高课23232小计20320320物理必普通物理学(一)A 3.55656Y411必普通物理学(一)B 3.55656Y411必普通物理学实验A 1.53030N211必普通物理学实验B 1.53030N211选计算机物理应用技术23232选现代物理技术基础23232选生命科学与生物物理学前沿23232选物理实验选修23232小计1017211260选自然科学23232说明必修30学分;四、学科基础类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授课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考试各学期周学时分配授课单位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12121212学科基础类必工程图学(三)46464N412必电路理论基础(三)464568N414必Python语言程序设计34848Y321必C语言程序设计34848N321必电子技术基础 3.55656Y421必离散数学464568Y521必数据结构34848Y421必计算机组成34848Y421必计算机网络 2.54040Y312必数据库原理及应用34848Y321必软件工程 2.54040Y321必操作系统34848Y321小计38.56025768187712106000说明必修38.5学分五、专业模块类六、专业选修类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授课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考试各学期周学时分配授课单位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12121212物联网工程专业(感知与控制)选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23232N 221选嵌入式操作系统23232N 221选物联网与大数据23232N 221选现代无线通信技术23232N 221选移动应用开发23232N 221小计10160160000001000物联网工程专业(软件与服务)选嵌入式操作系统23232N 221选云计算与物联网23224N 221选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23232N 221选移动应用开发23232N 221选物联网与大数据23232N 221小计10160160000001000物联网工程专业(传输与网络)选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23232N 221选现代无线通信技术23232N 221选嵌入式操作系统23232N 321选网络管理技术23224N 221选移动应用开发23232N 221小计10160160000001000说明选修8学分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授课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考试各学期周学时分配授课单位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12121212物联网工程专业必文献检索120128N 237必物联网概论232248N 221必嵌入式系统23232Y 221必Linux 基础23232N 221必RFID 原理及应用23232Y 221必物联网中间件技术232248N 221必无线传感网络23232N 221必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23232N 221小计1527625216822274说明必修15学分七、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名称学分周数实验学时上机学时各学期周数分配授课单位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12121212公共实践环节必军训22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课0.50.50.520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课0.50.50.520必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理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1.5 1.50.50.50.520必毕业设计18181821必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实验课120121必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课 1.530 1.521必电子技术基础实验120121必Linux基础实验课120121必数据结构实验课 1.530 1.521必计算机组成课程设计240221必计算机网络实验课120121必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课120121必软件工程实验课0.5100.521必操作系统实验课120121必嵌入式系统实验课120 1.521必RFID原理与应用实验课120121必物联网中间件技术实验课120121必无线传感网络实验课120121必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实验课240221必程序综合实验120121必软件设计与编程实践240221小计4322.52002102 1.5 4.567 2.5018专业方向实践环节物联网工程(感知与控制)必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实验课120121必嵌入式操作系统实验课120121选物联网与大数据实验课120121必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实验课120121必移动应用开发实验课120121必前沿专题讲座10.52周80.521必前沿专题讲座20.52周80.521必前沿专题讲座30.52周80.521必前沿专题讲座40.52周80.521限专业方向讲座1116121限专业方向讲座2116121限专业方向实训1(工程应用型)102001021限专业方向实训2(科研深造型)102001021限工程应用实践(校企合作方向讲座+实训)122401221小计208周640164000005360物联网工程(软件与服务)必嵌入式操作系统实验课120121选云计算与物联网实验课120121必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实验课120121必移动应用开发实验课120121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名称学分周数实验学时上机学时各学期周数分配授课单位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12121212选物联网与大数据实验课120121必前沿专题讲座10.52周80.521必前沿专题讲座20.52周80.521必前沿专题讲座30.52周80.521必前沿专题讲座40.52周80.521限专业方向讲座1116121限专业方向讲座2116121限专业方向实训1(工程应用型)102001021限专业方向实训2(科研深造型)102001021限工程应用实践(校企合作方向讲座+实训)122401221小计208周74064000005360物联网工程(传输与网络)必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实验课120121选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实验课120121必嵌入式操作系统实验课120121选网络管理技术实验课120121选移动应用开发实验课120121必前沿专题讲座10.52周80.521必前沿专题讲座20.52周80.521必前沿专题讲座30.52周80.521必前沿专题讲座40.52周80.521限专业方向讲座1116121限专业方向讲座2116121限专业方向实训1(工程应用型)102001021限专业方向实训2(科研深造型)102001021限工程应用实践(校企合作方向讲座+实训)122401221小计208周640164000005360说明物联网工程专业必修63学分。

八、创新与拓展类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授课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考试各学期周学时分配授课单位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12121212创新与拓展类创新选修项目选情报获取与创业教育23232N 选创新设计23232N 选创造发明工程学23232N 选创新思维与技法23232N 自主设计拓展项目跨学科选修项目创新实践学分项目说明选修4学分物联网工程专业(感知与控制)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分配表课程性质总学时总学分实践上机(学时)学分比例%人文社科类必44029.514.75选6442体育与健康类必12042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必620306015学科基础类必60238.52618.75专业模块课必27815168.50专业任选课选1288204实践教学环节必7246333创新与拓展类选6442合计3040196总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占教学总学分的33%物联网工程专业(软件与服务)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分配表课程性质总学时总学分实践上机(学时)学分比例%人文社科类必44029.514.75选6442体育与健康类必12042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必620306015学科基础类必60238.52618.75专业模块课必27815168.50专业任选课选1288204实践教学环节必7246333创新与拓展类选6442合计3040196总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占教学总学分的33%物联网工程专业(传输与网络)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分配表课程性质总学时总学分实践上机(学时)学分比例%人文社科类必44029.514.75选6442体育与健康类必12042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必620306015学科基础类必60238.52618.75专业模块课必27815168.50专业任选课选1288204实践教学环节必7246333创新与拓展类选6442合计3040196总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占教学总学分的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