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HIT
物联网工程 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 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了解物联网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 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和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3. 熟悉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能够进行物联网系统的数据处理和智能决策;4. 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5. 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适应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需求。
二、培养方案1. 基础课程(1)数理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2)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3)物联网技术基础: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系统设计等;(4)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智能算法等。
2. 专业课程(1)物联网系统集成与管理:物联网平台搭建、物联网系统集成与管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等;(2)物联网应用开发:云计算、移动应用开发、Web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等;(3)物联网数据处理与智能决策: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与挖掘、智能决策技术、人工智能应用等;(4)创新实践与项目管理:创新方法与实践、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项目管理与团队合作等。
3. 实践教学(1)实验课程:物联网传感器实验、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网络通信实验等;(2)设计课程:物联网系统设计、物联网应用开发设计、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设计等;(3)实习教学: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
4.综合素质教育(1)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体育健身教育: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3)创新创业教育: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讲座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导师制度建立导师制度,每位学生配备一名专业教师作为导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业辅导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物联网技术领域方面理论和知识,具备物联网软件、硬件系统设计、综合应用、操作与维护的能力,能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物联网相关的系统分析、设计、应用、维护及管理工作,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物联网高级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作为合格公民的基本意识与职业道德修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2.熟悉物联网专业领域,熟练掌握信息感知处理、射频识别、通信组网传输和信息融合等必要的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及方法,同时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掌握必要的工程技术知识,熟练掌握物联网系统的应用与维护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3.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熟练地使用普通话与规范字,并初步地掌握一门外语以进行沟通与交流,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4.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与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通过强化专业实习、实训实践教学环节,培养专业应用能力,使其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5.具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提出、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特别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
6. 具有适应社会变化的意识,富有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7.拥有健康意识,掌握增进身心健康的手段与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一定的军事基本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三、主干学科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四、主要课程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数字电子、信号与系统、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Linux高级程序设计、RFID射频识别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ZigBee协议与编程、数据库系统概论等。
物联网工程的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的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 能够具备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和管理能力;2. 熟悉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 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复杂环境下进行团队合作和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4. 具备良好的专业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国内外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要求,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实践与项目课程。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知识课程包括物联网技术、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技术等;实践与项目课程包括物联网系统实践、项目管理、工程实习等。
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物联网工程培养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并且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 项目实习项目实习是物联网工程培养方案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学校应与相关企业积极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
通过项目实习,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并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此外,项目实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人脉和增强自己的职业素质,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4. 综合素质教育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素质教育课程、举办各类讲座和活动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外语课程、体育课程等,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5. 实施与评估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当定期进行实施与评估。
学校可以通过学生毕业论文、实习报告、项目实践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发展情况。
物联网工程本科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物联网工程是一个融合了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电子技术等多个学科知识的新型工程技术领域。
物联网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高素质物联网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培养目标包括:1.掌握物联网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具备物联网系统的开发、测试、维护和管理能力;2.具备对物联网技术工程实践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3.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掌握通用的物联网工程设计方法和理论,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和技术问题;4.掌握物联网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了解国内外物联网工程发展的最新情况,并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观念;5.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具备独立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数学分析、线性代数、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物理学、大学化学、电路分析、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等。
2.专业课程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移动通信系统、数字电视原理、信息论与编码、微处理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原理、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安全技术、物联网数据分析与处理等。
3.实践教学包括电子设计实习、通信系统设计、信息系统开发、物联网系统开发与测试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加强实际操作能力。
4.创新实践开设创新实验课程,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实践,参与各类科技创新和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进行系统开发、测试和维护工作,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工作流程,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6.毕业设计通过毕业设计,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事物联网工程技术和研究的能力。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本科)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本科)(门类:工学;二级类:计算机类;专业代码:080905)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中文:物联网工程英文: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代码:080905二、培养目标物联网工程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和物联网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计算机、通信、网络、传感等领域宽广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维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预期可达到以下目标: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
2.具有良好的知识学习及应用能力具有宽广的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结构,掌握物联网领域所需要的数学知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能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3.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初步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中所需的各种技能,具有使用现代化专业工具的能力,具有现场解决物联网及其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
4.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物联网工程专业方面的基本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
5.具有团队意识与协作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具备一定的项目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能够就物联网工程专业领域内的技术问题,利用语言、图纸及现代化工具有效地与业界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毕业要求毕业生应达到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物联网工程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本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物联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5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物联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传感和射频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物联网领域相关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工程应用系统的维护、管理、服务等岗位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技术、传感信息处理技术和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物联网工程设计和程序编写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物联网领域应用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物联网通信技术等基础知识,掌握常用外设接口技术、Wi-Fi、蓝牙、TCP/IP等通讯协议;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及系统相关知识;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掌握一种关系型数据库应用;2、熟悉物联网工程主要技术标准和协议,具有物联网工程应用方案的设计能力,熟悉企业开发项目的基本流程,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项目中出现的问题的基本能力;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项目开发中团队合作的基本能力;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5、熟悉IT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6、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责任感、法律意识、文明意识和敬业精神。
三、所属学科、专业类所属学科门类:工学所属专业类:计算机类四、学制和学位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要课程主要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RFID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与开发、数据处理与智能决策等。
六、课程结构及毕业学分要求七、培养方案执行说明1、课程学分的计算方法如下:(1)非集中周教学课程学时学分规定:理论课程、实验课程按16学时计1学分;体育每学期计1学分。
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代码、学制专业代码:080905;学制:四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根据我国市场经济以及珠三角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知识,掌握与物联网专业相关的计算机、通信、电子、传感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维护等工作。
三、岗位说明1、物联网系统规划师(设计师)深入了解区域的需求,利用所学的知识构建网络,选择终端传感器,设计控制平台,统一和平衡信号传输,合理布置节点,形成较优的物联网系统。
2、物联网工程师(项目实施)理解物联网系统构成,指导施工人员正确施工,自己能够调试(并且可以指导调试人员)分段、分片调试系统,最终实现统调运行。
3、物联网系统运行维护工程师理解物联网系统构成,懂得信号传递途径,懂得传感器工作原理,能够快速判断故障点,并能有效解决。
能够优化已有的物联网系统。
四、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据与信息采集、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加强信息采集与集成、信息传输与处理、互联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以及物联网行业中的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有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解决物联网领域工程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日后技术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1、综合素质能力(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
(3)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专业基础能力(1)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与合作能力。
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80640S)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Training Plan(080640S)(第五稿)一、专业简介(Ⅰ、Major Introduction)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公布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的通知》(教高[2010]7号文件)的规定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于2010年7月设立的高等院校工科专业。
本专业结合了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等专业的特点。
本专业所设立课程包含了电子、通信与计算机软件的主要核心课程以及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不仅能够满足物联网工程专业所有专业技能要求,也能满足电子、通信与计算机软件这三个专业的基本要求。
本专业所培养学生知识范围广,适应面宽,符合国家交叉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The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major is established in July 2010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the government document《A notification for the new college majors list which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promulga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High Education [2010] No.7)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This major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he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major and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The established courses for this major includes most major core courses of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er Software programs and major courses of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It can not only meet all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of this major, but also meet the basic major requirements of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er Software. The students fostered by this major have a range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ide adaptation, and meet the training needs of national cross and complex talent.二、培养目标(Ⅱ、Academic Objectives)本专业以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系统掌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熟悉现代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及软件工程技术,能适应物联网专业的飞速发展, 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能在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开发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研发、应用、服务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理论和技术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与物联网工程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系统掌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备计算思维以及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物联网应用系统(特别是其中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能力,具备物联网工程实践和管理的经验,以及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和创业意识,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物联网工程实践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训练,具有物联网应用系统(特别是其中软件系统)开发和管理实践的能力和经验。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学知识;
3.掌握物联网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计算系统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具有感知、传输、处理一体化的核心专业意识,熟悉物联网应用系统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物联网工程规范和标准;
4.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物联网开发项目的经历,具备从事物联网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5.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7.了解物联网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与软件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8.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专业主干课程
C程序设计、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建模技术、系统分析与设计、物联网工程概论、物联网感知技术、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开发过程与项目管理、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
五、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69.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类课程 54.5学分,专业教育类课程57.0学分,实践环节58.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六、学年教学进程表
物联网工程专业第一学年教学进程表
学期 课程编码
课 程 名 称
考核
方式 学分 学 时 分 配
总学时 讲课
实验 上机 课外辅导 秋季 GC00000200 文献检索 0.5 12 12 SD37000700 算法设计与分析
1.5
28 28 SD37000800 计算机网络(双语) √ 3.0 52 40 12 SD37000900 编译原理
√ 3.0 52 40 12 SC37000600 软件开发过程与项目管理(英文) √ 1.5
28 28 SC37000700 面向服务的计算技术(双语)
1.5
28 28 SC37200100 物联网工程概论
√ 1.5 28 28 SC37200200 物联网感知技术
√ 1.5 28 28 SP37200100 传感器与射频识别应用系统开发 1.5 34 4 30 SE37140100 嵌入式系统 1.5 28 28 SE37000600 IT 企业创业与管理
1.0 20 20
小计
18.0
338 284 54 春季 SC37100800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英文) √ 1.5 28 28 SC37100900 用户界面设计 √ 1.0 20 20 SC37200300 无线传感器网络 √ 1.5 28 28 SC37200400 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 √ 1.5 28 28 SC37200500 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开发技术 √ 2.5 40 28 12 GO00000002 全校任选课 1.0 20 20 GO00000003 全校任选课
1.0 20 20 专业选修课 4.0 64
以下为专业选修课
SE37001000 云计算发展前沿 0.5 8 8 SE37001100 软件需求工程前沿 0.5 8 8 SE37001200 软件维护
0.5 8 8 SE37001300 软件配置管理
0.5 8 8 SE37001400 软件复用与互操作技术 1.0 16 16 SE37001500 搜索引擎技术 1.5 28 28 SE37001600 搜索营销技术 1.5 28 28 SE37000700 IBM AIX & Linux 2.5 40 28 12 SE37110300 密码学原理 1.5 28 28 SE37000800 并行程序设计 2.5 40 28 12 SE37000900 中间件开发技术 2.5 40 28 12 SE37110200 网络设计与管理 2.5 40 28 12 SE37130200 计算机图形学
2.5
40 28 12
小计 14.0
248
夏季
SP37000500 综合课程设计
2.0 2周+(8) (8) 2周 SP37000600 工业实习培训(企业专家)
2.0 2周+(4) (4) 2周
小计 4.0
4周+
(12)
(12) 4周
备注 春季学期专业选修课最低要求选够4.0学分,至少选1门带实验的课程。
物联网工程专业第四学年教学进程表
学期 课程编码 课 程 名 称 考核
方式
学分
学 时 分 配
总学时 讲课 实验 上机 课外辅导
第四学年 SP37000700 工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36.0 36周
小计 36.0 36周
备注 “工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连续执行,期间的假期安排由实习单位决定。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统计表
课程名称 学分 实践训练(周) 军训及军事理论 3.0 3周 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 1.0 8次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 2.0 1周+18学时 综合课程设计 2.0 2周+(8)学时 工程训练--程序设计实践 1.0 28学时
工程训练--软件开发实践 1.5 34学时 工程训练--工业实训 4.0 4周 工程训练--传感器与射频识别应用系统开
发
1.5 34学时
工程训练--工业实习培训 2.0 2周+(4)学时 工业实习/毕业论文 36.0 36周
创新教育 2.0
大一年度项目 2.0 2周
合计 58.0 50周+114+(12)学
时
八、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比例表
课
程 大类 课程类别 学分 % 学时 %
上机
(学
时)
实验
(学
时)
课外
辅导
(学时)
学分
合计
通识教育类
公共基础课 20.5 18.4 436 21.5
60+
(30)
54.5 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
课
26.0 23.3 436 21.5 (20)
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 4.0 3.6 80 3.9
课
全校任选课 4.0 3.6 76 3.7
专业教育类学科基础课 24.5 22.0 422 20.8 90
57.0 专业核心课 22.0 19.7 396 19.5 36
专业选修课 10.5 9.4 184 9.1
合计 111.5 100 2030 100 126
60+
(50)
111.5
九、有关说明
1.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要求学生至少选听8次,最后统一记录1.0学分。
2.“IT职业素质”相当于一门全校任选课,所以本培养方案中全校任选课的数量为三门,对应
3.0学分。
3.学生可以在任何一个学期通过如下途径获取创新教育学分:选修创新研修课或创新实验课并通过,参加并通过国家级、校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内的创新创业训练活动,参加省/部级大学生科技竞赛或学科知识竞赛并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奖励,发表研究论文,申请专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