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音乐之声(节选)
音乐之声教案_音乐之声阅读答案

音乐之声教案_音乐之声阅读答案课文《音乐之声》出自九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本,其原文如下:【原文】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
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残雪斑斑点点,山风阵阵呼啸。
乐声在旷野中荡漾响。
钟声嘹亮。
…………山麓下。
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座落在绿树浓阴中。
…………山上。
流连忘返的玛丽亚在山坡草地上远眺群山,她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俯身拾起一块石子丢入溪水中,溪水激起了涟漪。
她又向前走去,一面放声歌唱《音乐之声》:群山洋溢着音乐之声,群山唱着古老的歌儿,群山把音乐之声充满我心房。
我的心要把听到的歌儿欢唱。
我的心想要像鸟儿从湖上飞回森林,它的翅膀不停地扑腾;我的心想要像小天使随风飘出教堂,深深地叹息;像在石头上翻滚的溪水一样欢笑;像初试歌喉的云雀通宵达旦地啼唱。
每当我的心感到寂寞,我要到山里去,我又会听到过去听到过的歌儿,我的心又会充满音乐之声,我又会放声歌唱。
玛丽亚伫立良久,隐隐听到修道院传来的钟声,她陷入遐思。
忽然,她猛省过来,用手一拍自己的额头,急忙orG拔腿就跑,没跑上几步,又转身奔回捡起地上的外衣,发出一声惊呼:“哦!”急速地跑下山来。
古老的修道院优雅、肃穆,从院里传来阵阵唱圣诗的和谐女声。
修道院内。
修女们从各处走来,端庄严肃的修道院院长、大嬷嬷贝尔塔和玛格丽塔三人正容款步走入经堂,一起虔诚地做日常功课。
钟声响起,院长顶礼膜拜,众修女齐声唱起《哈利路亚》。
院场上。
贝尔尼斯嬷嬷急匆匆走来,对院长说:“院长嬷嬷。
”院长:“贝尔尼斯嬷嬷。
”贝尔尼斯不无抱怨地说:“哪儿都找不着她。
”院长问:“玛丽亚?”贝尔尼斯:“她又跑到外头去了。
”大嬷嬷贝尔塔生气地:“也许……应该在她脖子上拴个铃铛。
”玛格丽塔大嬷嬷对贝尔尼斯说:“牲口棚去过吗?你知道她最喜欢牲口了。
”贝尔尼斯:“我到处找遍了,想得到的地方都去了。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音乐之声》节选部分。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角色扮演、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理解家庭亲情、友谊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音乐之声》节选部分的基本内容。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角色形象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音乐术语的理解。
2. 课文情节的深入分析和推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音乐之声》节选部分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音乐素材。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音乐之声》主题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音乐之声》相关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音乐之声》节选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专业音乐术语的含义。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角色形象的性格特点。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解答。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情节,理解家庭亲情、友谊的重要性。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的练习。
(2)学生进行相关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是否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永恒的经典《音乐之声》十六首联播(音画) -

永恒的经典《音乐之声》十六首联播(音画)-...荣获多项奥斯卡奖项的音乐经典影片《音乐之声》是一部TRUE征服人心的百看不厌的好影片,每年圣诞前夕前一周,总有电视台会播放这部久经考验的经典影片,这已成为一种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了。
不止一次地看过这部伟大的音乐经典影片,每次看都被深深的打动,深深地被感染着。
这部影片清新有致,细腻感人,雅俗共赏。
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
这部历久常新的电影,永远抓住人们的心弦,影片中音乐曲目都是永恒不朽的经典, 为人们所珍爱。
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比托普演唱的深情无限的著名《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在比赛和客厅里演唱的《晚安,再见!》等,都成为了我们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
无疑,这将是人类最珍贵的永恒佳品。
《音乐之声》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缛节约束的美丽修女玛利亚,奥地利美丽的阿尔卑斯山的山坡、清澈的湖泊、阳光明媚的气候,和雅致的别墅,以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反纳粹,追求自由的勇气,打动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心。
《音乐之声》是根据自传《托普家族的歌手》改编的音乐剧,1959年在美国纽约首演,并在1960年获得第十四届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女主角、女配角等五项奖,这是音乐剧大师理查德.罗杰斯(曲)和奥斯卡.翰墨斯坦(词)的最后一次合作创作的作品,所有学音乐的和听音乐的,都不约而同地被这部电影所感动。
在里为大家和我在故乡的家人们特播这部永恒而传奇的不朽的经典《音乐之声》原声音乐专辑. 用音乐之声来庆祝我们的节日,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祝朋友们圣诞节快乐, 新年快乐! (肖萧2010年12月12日8:00AM) 特以此贴特别地祝福我亲爱的母亲生日快乐, 祝妈妈永远的康健快乐和幸福!在此也特别地谢谢为民挚友, 深深谢谢你为我,为我们家所做的一切,新年快乐! 本贴音乐概述◎ 本贴曲源: 经典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 ◎ 影片主演: 朱丽?安德鲁斯Julie Andrew (饰Maria 玛丽亚) ,克里斯托弗? 普卢默Christopher Plummer (饰Captain乔治?冯?特拉普上校)埃琳诺?帕克Eleanor Parker (饰Elsa Schraeder 埃尔莎?施瑞德男爵夫人)孩子们:Charmian Carr (饰丽莎Liesl ) Nicholas Hammond(饰菲瑞克瑞Friedrich) Heather Menzies (饰路易莎Louisa) Duane Chase (饰库特Kurt) Angela Cartwright (饰布姬塔Brigitta ) Debbie Turner (饰玛塔Marta ) Kym Karath (饰玛塔Gretl ) ◎ 摄制日期:1964年9月1日◎ 片长:174 Mins ◎ 获奖纪录: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配乐和最佳音响。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音乐之声(节选)》;(2)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文精神,培养爱国情怀;(2)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音乐之声(节选)》;(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3)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音乐之声(节选)》的背景;(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文本;(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生字词和句子理解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文精神;(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课后作业的完成。
四、课后作业1. 朗读课文《音乐之声(节选)》,巩固生字词;2.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修辞手法;3. 写一篇关于课文《音乐之声(节选)》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的准确性;2. 学生分析课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能力;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4. 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音乐之声(节选)》;2. 相关历史背景资料;3. 课文朗读音频;4. 投影仪和投影幕;5. 教学卡片或黑板。
《音乐之声》课文原文-2019最新文档

《音乐之声》课文原文《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罗伯特·怀斯导演。
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欢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现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课文原文,欢迎阅读。
音乐之声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
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残雪斑斑点点,山风阵阵呼啸。
乐声在旷野中荡漾响。
钟声嘹亮。
山麓下。
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座落在绿树浓阴中。
山上。
流连忘返的玛丽亚在山坡草地上远眺群山,她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俯身拾起一块石子丢入溪水中,溪水激起了涟漪。
她又向前走去,一面放声歌唱《音乐之声》:群山洋溢着音乐之声,群山唱着古老的歌儿,群山把音乐之声充满我心房。
我的心要把听到的歌儿欢唱。
我的心想要像鸟儿从湖上飞回森林,它的翅膀不停地扑腾;我的心想要像小天使随风飘出教堂,深深地叹息;像在石头上翻滚的溪水一样欢笑;像初试歌喉的云雀通宵达旦地啼唱。
每当我的心感到寂寞,我要到山里去,我又会听到过去听到过的歌儿,我的心又会充满音乐之声,我又会放声歌唱。
玛丽亚伫立良久,隐隐听到修道院传来的钟声,她陷入遐思。
忽然,她猛省过来,用手一拍自己的额头,急忙拔腿就跑,没跑上几步,又转身奔回捡起地上的外衣,发出一声惊呼:“哦!”急速地跑下山来。
古老的修道院优雅、肃穆,从院里传来阵阵唱圣诗的和谐女声。
修道院内。
修女们从各处走来,端庄严肃的修道院院长、大嬷嬷贝尔塔和玛格丽塔三人正容款步走入经堂,一起虔诚地做日常功课。
钟声响起,院长顶礼膜拜,众修女齐声唱起《哈利路亚》。
院场上。
贝尔尼斯嬷嬷急匆匆走来,对院长说:“院长嬷嬷。
”院长:“贝尔尼斯嬷嬷。
”贝尔尼斯不无抱怨地说:“哪儿都找不着她。
”院长问:“玛丽亚?”贝尔尼斯:“她又跑到外头去了。
”大嬷嬷贝尔塔生气地:“也许……应该在她脖子上拴个铃铛。
16 音乐之声

小结
• 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 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 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 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 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 在目。
艺术特色
• 1、体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 音乐在影片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 用。 • 玛丽亚的内心独白式的纵情歌唱, 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 • 众嬷嬷对白式的、带有夸张的歌唱, 则富有喜剧风格。
勒 曼
(美国)
• 这是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 • 影片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 一个真实故事。见习修女玛利亚性 格开朗、热情奔放,她爱唱歌跳舞, 喜爱大自然。院长觉得她不适合修 道院与世隔绝的生活,让她去萨尔 茨堡当前奥地利帝国海军退役军官 冯· 特拉普上校家7个孩子的家庭教 师。
• 特拉普是个善良勇敢的爱国者,因 几年前妻子逝世而心灰意冷,不许 家里有歌声、笑声,他像指挥水兵 一样管理着他的孩子。孩子们在与 玛利亚的短暂相处后,他们互相信 任,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玛利亚使 这个家又有了欢乐和生气,充满了 音乐之声。玛利亚和上校也结成了 幸福伴侣。
• 3、将人物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相结合。 • 文中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辅 相成,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玛丽亚的 人物形象。其中侧面描写丰富了人 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 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地加以表现; 活泼风趣的议论,增添了轻松欢快 的喜剧气氛。
拓展引申
• 音乐故事片是以音乐为重要表演形 式的故事片。《音乐之声》被誉为 “新风格”音乐故事片的杰作。在 这部影片中,音乐是刻画人物性格 的重要表演形式和剧情发展的重要 表现手段,并与女主公的生活、命 运紧紧相连。影片中有独唱、合唱、 对唱等大量的演唱,以及载歌载舞 的表演,具有活泼欢快的情调。
16 音乐之声(节选)(word版习题有答案)

16音乐之声(节选)名校讲坛1.剧情简介电影《音乐之声》讲述萨尔茨堡的冯·特拉普上校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玛丽亚,在德国并吞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的故事。
影片以善良美丽的玛丽亚,奥地利美丽迷人的秀丽风光,以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打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
2.主题解说本文通过对玛丽亚在野外玩、唱歌和众嬷嬷在修道院内议论玛丽亚两个场景的描写,从正面和侧面描写了少女玛丽亚热爱唱歌、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3.重点突破剧本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提示一: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等。
提示二:立体刻画,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文中有正面描写,如第一个场景以及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
也有侧面描写,如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对话和对唱。
二者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玛丽亚这个人物形象。
特别是侧面描写,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地加以表现。
提示三:剧中没有对玛丽亚的心理描写,因为心理描写难以转化为视觉形象,观众看不到。
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的意思。
(1)峥嵘..( ):(2)鳞次栉.比( ):(3)涟漪..( ):(4)顶礼膜.拜( ):2.(泰州中考)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泰州晚报》刊登文章,解答如何申报“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B.我市推动医药产业链前延后伸,全力建设医、药、养、游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集聚示范区。
C.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D.由泰州团市委扶持投拍的微电影《人戏》,成功入围2015年第68届戛纳电影节“短片角”。
3.(通辽中考)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辽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保护地球”的活动,得到了市民的响应。
B.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目录-七上教材目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目录(一)1 在山的那边2 走一步,再走一步3 短文两篇蝉、贝壳4 紫藤萝瀑布5 童趣 6 理想7 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8 人生寓言(节选)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9 我的信念10 论语十则11 春12 济南的冬天13 夏感14 秋天15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16 化石吟17 看云识天气18 绿色蝈蝈19 月亮上的足迹20 山市21 风筝22 羚羊木雕23 散步24 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25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26 皇帝的新装27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28 女娲造人2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30 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七年级上册课外诗词阅读01、曹操龟虽寿02、孟浩然过故人庄03、常建题破山寺后院0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05、李商隐夜雨寄北06、杜牧泊秦淮07、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08、朱熹观书有感09、晏殊浣溪沙10、李清照如梦令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目录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爸爸的花儿落了3.丑小鸭4.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5.伤仲永 6.黄河颂7.最后一课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9.土地的誓言10.木兰诗11.邓稼先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3.音乐巨人贝多芬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15.孙权劝学16.社戏17.安塞腰鼓18.竹影19.观舞记20.口技21.伟大的悲剧22.在沙漠中心23.登上地球之巅24.真正的英雄25.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26.猫27.斑羚飞渡28.华南虎29.马30.狼七年级下册课外诗词阅读01、吴均山中杂诗02、王维竹里馆03、李白峨眉山月歌0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05、岑参逢入京使06、韦应物滁州西涧07、杜甫江南逢李龟年08、刘长卿送灵澈上人09、赵师秀约客10、赵翼论诗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目录1.新闻二则人民解放百万大横渡长江中原我解放南阳2.芦花荡3.蜡烛4.就英法联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5.亲爱的爸爸妈妈6.阿长与【山海经】7.背影8.台阶9.老王10.信客11.中国石拱桥12.桥之美13.苏州园林14.故宫博物院15.说“屏”16.大自然的语言17.奇妙的克隆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爱被压扁的沙子】19.生物入侵者20. 落日的幻觉21.桃花源记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23.核舟记24.大道之行也25.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26.三峡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28.观潮29.湖心亭看雪30.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八年级上册课外诗词阅读01、长歌行汉乐府02、野望王绩03、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0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05、黄鹤楼崔颢06、送友人李白07、秋词刘禹锡08、鲁山山行梅尧臣09、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目录1 藤野先生2 我的母亲3 我的第一本书4 列夫·托尔斯泰5 再塑生命6 雪7 雷电颂8 短文两篇日月9 海燕10 组歌【浪之歌、雨之歌】11 敬畏自然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3 旅鼠之谜14 大雁归来15 喂——出来16 云南的歌会17 端午的鸭蛋18 吆喝19 春酒20 俗世奇人21 与朱元思书22 五柳先生传23 马说24 送东阳马生序25 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山坡羊·潼关怀古】26 小石潭记27 岳阳楼记28 醉翁亭记29 满井游记30 诗五首【行路难】(其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陶渊明【饮酒】八年级下册课外诗词阅读01、刘桢赠从弟(其二)0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0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04、王维终南别业05、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06、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07、李商隐无题08、李煜相见欢09、王安石登飞来峰10、范仲淹苏幕遮11、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目录1.沁园春雪2.雨说3.星星变奏曲4.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5.敬业与乐业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7.傅雷家书两则8.致女儿的信9.故乡10.孤独之旅11.我的叔叔于勒12.心声13.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谈读书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7.智取生辰纲18.杨修之死19.范进中举20.香菱学诗21.陈涉世家22.唐雎不辱使命23.隆中对24.出师表25.词五首李清照【武陵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范仲淹【渔家傲】、【江城子·密州出猎】、温庭筠【望江南】、李煜【相见欢】九年级上册课外诗词阅读01、观刈麦白居易02、月夜刘方平03、卜算子. 咏梅陆游04、商山早行温庭筠05、破阵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音乐之声(节选)从容说课《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
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欢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现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剧本集中体现了画面感和音乐故事片特有的音乐特色。
指导学生自读本文,应引导学生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体会其画面感;感知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体会音艺故事片的艺术特色。
课堂教学可采用朗读品味赏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能力目标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点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底色。
教学方法1.朗读品味赏析法2.讨论法3.点评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资料助读;研习课文,整体感知;欣赏品味,鉴赏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说话训练,体现鉴赏的个性。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戏剧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影视剧等。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大型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
(多媒体出示课文标题)二、资料助读影视剧本的特点电影文学剧本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
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
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
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三、明确学习目标四、整体感知,了解剧情1.多媒体播放《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片断,学生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明确: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写少女玛丽亚当了见习修女后仍不改她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例行庄重的宗教礼仪时。
跑到野外放声歌唱、忘情游玩,后来猛然想起此时应做日常功课,于是匆忙赶回修道院。
而在同时,修道院里正乱作一团,嬷嬷们在到处寻找玛丽亚,院长就玛丽亚当修女的资格问题征询意见,众嬷嬷议论纷纷,她们都十分喜爱玛丽亚,但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回到了修道院时。
众嬷嬷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
提问,本文写了哪些画面?明确:课文主要写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艘艘对玛丽亚的议论。
五、欣赏晶味,引读提高1.师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1)仔细晶读第一个场景描写,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画面,感受其诗情画意。
学生讨论交流。
示例:巍峨峥蝾的阿尔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
树林中不时传来云雀的歌声,婉转悠扬。
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点点残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温润的白玉般,摄人心魄。
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和着乐声,回响在旷野上。
山脚下,群峰相拥,绿水环绕,萨尔茨堡坐落其中。
极目远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
一座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在绿树浓阴中静静矗立,山坡上绿草葳蕤,树林茂密,小溪潺潺,真乃人间仙境也。
(2)学生评点并体会其作用。
示例:这一段环境描写,由远及近,层次清晰,动静结合,色彩和谐。
作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背景,与人物相映衬,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2.感受形象美(1)师生共同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生品味玛丽亚的唱词和动作描写的语句。
明确:玛丽亚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
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
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拍额头、拔腿跑、捡外衣、惊呼等动作描写,从外在形象上层现了她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2)课文第二个场景是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请概括众人的意见,说说众人眼中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由发言。
课文科代表作总结:在众嬷嬷眼中,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
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
她们对玛丽亚非常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3)课文临近结尾处写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
请仔细阅读课文,尝试表演,体会其性格特征。
选五个同学表演,一人演玛丽亚,其余四人演修女。
选两位同学以导演的身份点评。
明确:玛丽亚闯进来时的一连中动作要匆忙,慌张、快捷:在众修女严肃而毫无声息的注视下,玛丽亚的表情应由羞愧转为无奈。
这一段文字是显示玛丽亚个性的生动文笔。
(4)剧本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生1: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如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等。
生2:立体刻画,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文中有正面描写,如第一个场景以及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
也有侧面描写,如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对话和对唱。
二者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玛丽亚这个人物形象。
特别是侧面描写,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地加以表现,颇见艺术功力。
教师提问:剧中为什么没有对玛丽亚的心理描写?学生明确:心理描写难以转化为视觉形象,观众看不到。
教师引申:画面感,是影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
影视作为视觉艺术,是由画面构成的。
与之相应,影视剧本除了人物语言描写之外,主要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动作,表情描写,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事件,使之能转化为影视中实际的视觉形象或读者头脑中想象的视觉形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视剧本的画面感。
课文中对玛丽亚在野外放声歌唱时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玛丽亚和众嬷嬷的动作、神态描写,都具有生动的画面感。
(5)教师总结: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育描写和动作,神态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3.体味音乐美师生再次欣赏《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玛丽亚歌唱片断。
教师提问:课文是如何体现音乐故事片的特色的?学生明确:剧本中,玛丽亚的内心独自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嬷嬷对白式的歌唱,富有喜剧风格。
二者都体现了《音乐之声》这一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教师适当补充:音乐故事片是似音乐为重要表演形式的故事片,它在欧美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早已是一种相当成熟的电影艺术类型。
《音乐之声》被誉为“新风格”音乐故事片的杰作。
在这部影片中,音乐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演形式和剧情发展的重要表现手段。
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六、说话训练教师创设讨论氛围,《音乐之声》曾获得五项奥斯卡奖,一度风靡美国,你认为人们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生1: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影片塑造了一位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
据说许多观众连看十余次都不满足,这其中多半是妇女。
生2:我认为主要是因为音乐不朽的魅力。
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
人们也许彼此言语不遇,但音乐在哪里响起,哪里的人就可以共同起舞。
无怪乎,全世界都为玛丽亚所倾俩倒。
生3:剧中众修女活泼风糙的议论,突出体现了音乐故事片常有的喜剧色彩,这也是(音乐之声)成功的一个因素。
……七,课堂小结《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这一节课我们集中欣赏了其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
眼前似似乎是萨尔茨堡那壮田优美的景色、玛丽亚活泼轻快的身影,耳边似乎传来玛丽亚欢快的歌唱,那优美动人的旋律从心里流过,得到了至美的艺术享受。
让我们诚挚地道一声:癌谢玛丽亚,感谢勒曼。
八、布置作业1:修遭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榆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提示:结合语境,这两个比喻句生动而恰当地表现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以及众嬷嬷对玛丽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2: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注意观察,用一段话描写这个人。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