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执业护士儿科学精华: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要点

合集下载

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3.3.1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即Coombs试验,可检测新生儿红细胞是否被不完全抗体致敏。由于新生儿红细胞上抗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红细胞上致敏的IgG抗体较少,因此,实验室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多为阴性。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阳性,表明该患儿溶血病情较重。
2.3.3.2游离抗体试验
血清游离抗体试验,可检测新生儿血清中是否存在能与红细胞结合的,但尚未致敏红细胞的不完全抗体,因无法确认该抗体是导致新生儿溶血的原因,若溶血三项中仅游离抗体试验阳性,只能怀疑该患儿可能发生ABO新生儿溶血,若同时通过抗体释放试验确诊该患儿为ABO溶血,则游离抗体阳性表明该患儿的溶血发生将持续一段时间。
2.实验室检查
2.1外周血常规检查
外周血检查可见红细胞计数降低,血红蛋白降低(<145g/L),网织红细胞升高,研究表明RET%升高时提示患新生儿溶血病的概率大[9]。外周血象可见有核红细胞、红细胞形态发生变化。
2,2生化检查
红细胞的大量破坏影响肝细胞和毛细胆管,肝脏对胆红素的结合、排泄、转化功能下降,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显著升高(足月儿>221μmol/L,早产儿>257μmol/L,每日升高>85.5μmol/L),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肝细胞受损,肝脏对总胆汁酸的吸收减少,使患儿血清总胆汁酸升高,研究表明血清总胆汁酸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评价患儿肝脏各项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10]。若患儿发生贫血持续加重,产生肝脾肿大、甚者心力衰竭等症状,辅以乳酸脱氢酶检测,可作为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11]。
2.3血型血清学检查
2.3.1血型
新生儿溶血病多发生于母婴血型不合,故在孕妇产检时检测夫妇血型及产后பைடு நூலகம்测新生儿血型,可初步估计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风险。父母及新生儿(胎儿)的ABO血型、Rh血型可初步排除新生儿溶血病的风险。现多采用全自动配血系统对EDTA-K2抗凝标本进行正反定型及抗筛试验。若证实孕妇为非O型、新生儿为O型或AB型者,可排除ABO溶血,但不能排除其他血型系统的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症状检查及处理方法

新生儿溶血症状检查及处理方法

新生儿溶血症状检查及处理方法对于新生儿而言,溶血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当母体与胎儿之间的血型不匹配时,新生儿溶血症很容易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新生儿的红细胞会被母体产生的抗体破坏,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时确诊及处理新生儿溶血症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对于新生儿溶血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血型和Rh因子检查:首先需要对新生儿及父母的血型和Rh因子进行检查。

在母体是Rh阴性,而父体是Rh阳性的情况下,新生儿患上溶血症的风险较高。

因此,这一项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新生儿溶血症的可能性。

2. Coombs试验:接下来,医生会进行Coombs试验。

该试验可以检测新生儿体内是否有母体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导致红细胞破坏。

这一检查可以确定新生儿是否患有溶血症。

3.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是一种新兴的检查方法,可以通过抽取孕妇的外周血,分离胎儿DNA进行分析。

这种检测方法可以非常早期就检测到溶血症的风险,提前进行干预和治疗。

一旦确诊新生儿溶血症,及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处理方法:1. 交换输血:对于严重患有溶血症的新生儿,交换输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以人工的方式将患者的血液逐渐替换为新鲜的新生儿血液,以减少溶血反应。

2. 紫外线照射治疗:对于新生儿患有黄疸的情况,紫外线照射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

通过照射新生儿的皮肤,可以帮助分解血液中的胆红素,减轻黄疸的症状。

3. 放松新生儿:在处理新生儿溶血症过程中,保持宝宝的心情愉快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正确的护理和照顾,可以减轻宝宝的不适感,加快康复过程。

4. 药物治疗:根据溶血的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给新生儿进行药物治疗。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减少溶血反应,保护新生儿的红细胞健康。

总之,新生儿溶血症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疾病。

及早进行溶血症的检查和确诊,以及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对于保护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如果您的宝宝出现不适症状,比如黄疸、贫血等,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依据

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依据

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依据
简介
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通常由于Rh血型不合所致。

正确诊断
新生儿溶血病至关重要,确保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是保护新生儿生命的关键。

临床表现
1.黄疸:是新生儿溶血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4小
时内发生,程度和范围逐渐加重。

2.贫血: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贫血可能表现为贫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状。

3.肝脾肿大:肝脾肿大是新生儿溶血病的常见表现,尤其在重症病例
中更为明显。

实验室检查
1.胎儿Rh血型和母亲Rh血型:母亲Rh阴性、胎儿Rh阳性时易出
现溶血反应。

2.红细胞抗体筛查:母亲或胎儿的血清中检测是否存在血型不合造成
的抗体。

3.UCB bilirubin检测:检测新生儿脐带血胆红素水平,有助于了解溶
血的程度。

影像学检查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为确诊或评估病情发展,还可进行X线检查、彩超等影像
学检查。

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典型症状确诊可能性较大。

2.实验室检查:母胎Rh血型不合、抗体筛查阳性、UCB bilirubin异常
等检查结果有助于诊断。

诊断注意事项
1.早期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诊断能够及时进行治疗,降低风险。

2.综合分析: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
综合诊断。

结论
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

早期正确诊断对新生儿的生存和健康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相关指标,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提高新生儿溶血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新生儿溶血病需要的诊断依据

新生儿溶血病需要的诊断依据

新生儿溶血病需要的诊断依据
概述
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其诊断依据涉及多个方面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史等。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依据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

临床表现
1.黄疸: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明显的黄疸。

2.贫血:出生后数日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贫血。

3.血红蛋白尿:尿液中可检测到血红蛋白。

4.胎粪样便:新生儿的大便呈胎粪样,常见于溶血性疾病。

实验室检查
1.血液学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电泳等。

2.血型鉴定:母婴ABO血型和Rh血型的鉴定。

3.老年粒细胞试验:用于检测Rh血型不合的母婴是否发生了Rh溶血。

病史及其他考虑
1.孕产史:包括母亲怀孕期间的疾病史、用药史等。

2.家族史:是否有其他家庭成员有相似症状。

3.出生史:包括母婴ABO和Rh血型不合、早产等情况。

诊断注意事项
1.早期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要尽早确立,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2.综合分析: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史等资料进行诊断,避免
仅凭单一指标诊断。

3.联合会诊: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邀请儿科、产科、血液科等专业医
生进行联合会诊。

结语
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史等多个方面。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以上为新生儿溶血病需要的诊断依据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儿科医学:新生儿溶血病

儿科医学:新生儿溶血病

儿科医学: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溶血病系指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以ABO系统血型不合为最常见,其次是RH系统血型不合。

ABO溶血病中,母亲多为。

型,婴儿为A型或B型;RH溶血病以RhD溶血病为最常见,其次为RhE溶血病。

未结合胆红素水平较高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

(一)临床表现:RH溶血病症状较ABO溶血病者严重。

1.胎儿水肿:宫内溶血严重者为死胎。

2.黄疸:黄疸发生早,多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

黄疸常迅速加重,血清胆红素上升很快。

3.贫血:肝脾大多见于Rh溶血病。

4.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一般发生在生后2〜7天,早产儿尤易发生。

①警告期:出现嗜睡,喂养困难,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

半天至1天后很快发展②痉挛期:抽搐,出现双眼凝视、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③恢复期:吃奶及反应好转,抽搐次数减少,角弓反张逐渐消失,肌张力降低。

④后遗症期核黄疸四联症: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

(二)诊断1. 母子血型检查: 证实有血型不合存在5.检查有无溶血外周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网织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增多,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

6.致敏红细胞和血型抗体测定1)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2)抗体释放试验3)游离抗体试验新生儿娩出后黄疸出现早,且进行性加重,有母子血型不合,改良Coombs和抗体释放试验中有一项阳性者即可确诊。

(三)鉴别诊断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氧酶(G-6-PD)缺乏症: 从家族史、溶血程度、红细胞Heinz小体和G-6-PD活性降低等方面可鉴别。

先天性肾病有全身水肿、低蛋白血症和蛋白尿,无病理性黄疸和肝脾大。

与生理性黄疸通过血型不合及溶血三项试验可鉴别。

(四)预防1.Rh阴性妇女在娩出Rh阳性婴儿72小时内,肌注抗RhDIgG300 u g,下次妊娠29周时再肌注300 u g,效果更好。

2. Rh阴性妇女有流产史者、产前出血、羊膜穿刺后或宫外孕输过Rh阳性血时,应肌注同样剂量。

新生儿溶血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溶血症护理常规
提供情感支持
理解家长的担忧和焦虑,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鼓 励。
鼓励积极参与
指导家长参与患儿的护理工作,增强其责任感和 信心。
患儿情绪安抚技巧
环境舒适
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温馨,降低患儿紧张情绪。
疼痛管理
及时评估患儿疼痛程度,采取有效镇痛措施,减轻患儿痛苦。
亲子陪伴
鼓励母乳喂养,允许家长陪伴在患儿身边,给予患儿安全感。
贫血及时纠正。
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0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加强患儿皮肤、口腔等部位的护理,
如有感染征象及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04
营养支持与喂养指导
母乳喂养优势及注意事项
母乳喂养优势
母乳可以提供新生儿所需养分和免疫物质,有助于促进宝宝生长发育和增强抵抗 力。同时,母乳喂养还能促进宝宝与母亲之间的情感联系。
注意事项
在母乳喂养前,母亲应保持乳房和双手的清洁卫生,以避免细菌感染。在喂奶过 程中,母亲应保持舒适的姿势,将乳头和乳晕完全放入宝宝口中,让宝宝自己吸 吮。喂奶后,应及时清洁宝宝的口腔和面部,避免奶渍对皮肤的刺激。
配方奶选择及喂养方法
配方奶选择
在无法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的情况下,可以 选择适合新生儿的配方奶。应选择正规品牌 、质量有保证的配方奶,并根据宝宝的年龄 和体重选择合适的段位和量。
实行隔离措施
对患有溶血病的新生儿实行隔离治疗,避免交叉 感染。
3
加强手卫生管理
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后要彻底洗手,防止病原体 传播。
医疗器械设备维护保养
定期检查医疗设备
对新生儿暖箱、监护仪等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 设备正常运转。
及时更换耗材
对输液管、注射器等一次性耗材要及时更换,避免污染和 感染风险。

儿科溶血诊断标准

儿科溶血诊断标准

儿科溶血诊断标准
1. 检查新生儿和妈妈的血型:若妈妈是O型血,而新生儿是A 型血或B型血,或者妈妈是Rh阴性血型,胎儿是Rh阳性血型,可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2. 检查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小于145g/L提示贫血,网织红细胞大于6%提示新生儿溶血症。

3. 检查外周血涂片和生化:检查新生儿的外周血涂片,会显示核红细胞增多,同时球形的红细胞也会有明显增高。

还可以检查生化,生化当中会显示血清当中的总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显示有明显增高。

还可以对新生儿呼出气的一氧化碳含量进行测定,因为通过检测呼出气体当中的一氧化碳含量,能够反映胆红素生成的速度,这种情况下对于预测发生重度的新生儿溶血症,有一定的判断作用。

新生儿溶血怎么诊断新生儿溶血诊断方法

新生儿溶血怎么诊断新生儿溶血诊断方法

新生儿溶血怎么诊断新生儿溶血诊断方法病情轻重取决于溶血的程度,溶血的轻重取决于进入胎儿抗体的多少。

下面店铺分享了新生儿溶血诊断方法,一起来了解吧。

新生儿溶血诊断1、病史有原因不明的死胎、流产、输血史、新生儿重症典疸史的的孕妇或生后早期出现进行性典疸加深,即应作特异性抗体检查。

2、特异性抗体检查包括母、婴、父血型、抗体效价、抗人球蛋白试验(产前做间接法、生后做直接法)、释放试验和游离试验,这是诊断本病的主依据。

(1)送检标本要求:①、试管应清洁干燥。

②、产前血型抗体检查:送产妇和其丈夫的血样。

新生儿血型抗体检查:送新生儿血样为主,父、母血样为辅。

③、新生儿抽血3ml(不抗凝),产妇抽血5ml(不抗凝),丈夫抽血2ml(抗凝,使用一般抗凝剂)。

④、不能当地检验,可将产妇血清分离后及另外2ml抗凝血寄至附近检验单位。

天气炎热时将血样瓶放入有冰块的大口瓶中,航空邮寄。

(2)血型:A、孕期由羊水测定胎儿ABO血型。

证实母胎同型者不换此病。

新生儿O型者不能排除其它血型系统的溶血病。

B、取胎儿血测定Rh血型。

(3)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试验阳性表明婴儿已被血型抗体致敏,间接试验阳性表明有血型抗体存在。

ABO溶血:直接试验阳性或弱阳性,间接试验常阳性。

Rh溶血:直接试验常强阳性。

(4)抗体试验释放试验阳性:致敏红细胞通过加热将抗体释放出来。

游离试验阳性:血清中发现有不配合的抗体,然而尚未致敏红细胞。

3、羊水检查胆红素含量对估计病情和考虑终止妊娠时间有指导意义。

正常羊水透明无色,重症溶血病时凌晨水呈黄色。

4、影像检查X光摄片:可见软组织增宽的透明带四肢弯曲度较差。

B超检查:症状更为清晰,并可见肝脾肿大,胸腹腔积液。

新生儿溶血诊断鉴别应与各种其它可引起同样症状的疾病相鉴别。

1、全身水肿遗传性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的α-地中海贫血Hb Bant?s胎儿水肿型和先天畸形相鉴别,其它还应考虑母患糖尿病、先天性肾病、胎盘功能不足,胎一胎或胎一母输血、宫内感染等因素,这些都能通过临床检查血清学检查等予以鉴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依靠实验室的特异性抗体检查。

凡既往有流产、不明原因的死胎、输血史或有新生儿重症黄疸史者,均应除外母儿血型不合可能。

孕妇产前应常规查血型,如为O型,而其夫为A、B、AB型者应作特异性抗体检查,阴性者提示已被致敏,Rh血型不合抗体效价>1:32,ABO血型不合抗体效价>1:512者提示病情严重。

有条件时可行羊水检查,利用分光光度计,作羊水胆红素吸光度分析,于450mμ处吸光度差(△OD450)>0.06为危险值;0.03~0.06警戒值;<0.03为安全值。

孕36周以后,羊水胆红素含量0.03&gt;0.06mg%为正常值;>0.2mg%提示胎儿有溶血损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