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雉属
鸡有哪些种类?

鸡有哪些种类?原鸡(Gallus gallus)-鸡形目,雉科,原鸡属鸡年的鸡即是原鸡,现代家鸡是原鸡驯化而来的。
原鸡原产自中南半岛,七千年前开始被人类驯化,形成今天的家鸡。
它的叫声类似“茶花两朵”,也被称为茶花鸡。
现代的家鸡是世界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鸟类,全世界有二百四十亿只鸡,平均每个人可以分到4只,但原鸡却因为栖息地的破坏而变得数量稀少,目前原鸡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不要以为跟家鸡相近就不会有灭绝的危险,牛类的祖先原牛已经是前车之鉴了。
鸡又称雉,属于鸡形目,鸡形目的鸟类都可以算是广义的鸡。
鸡形目属走禽,很多雄性具有华丽的羽毛,具有很好的观赏性。
中国不仅外形像只雄鸡,也是野生鸡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看看下面这些美丽的鸡的亲戚们吧!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鸡形目,雉科,锦鸡属红腹锦鸡又叫金鸡,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也是鸡中最著名的一种。
它不仅颜色鲜艳夺目,在文化中更是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金鸡是凤凰的原型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人们不惜用华丽的排比句去赞美它: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在一些重要的文化交流场合,红腹锦鸡也被赋予了代国鸟的职责(中国国鸟一直没定下来,主要上红腹锦鸡与丹顶鹤之争)。
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鸡形目,雉科,雉属环颈雉又叫雉鸡,也是一种我们非常熟悉的鸡形目鸟类,通常被称为野鸡(这里有个梗,吕后听政的时候,为了避讳,全国的雉鸡被称为野鸡),是一种被广泛养殖的肉用禽类。
环颈雉也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鸟类之一,在诗经中,就有赞美雉鸡的诗句:雄雉于飞,泄泄其羽(邶风·雄雉)雉鸡还出现在中国皇帝的龙袍上,龙袍上绣有十二种花纹样式,叫做“十二章”,其中就有雉鸡,又叫华虫。
马鸡(Crossptilon)-鸡形目,雉科,马鸡属马鸡是鸡形目雉科马鸡属动物的总称,分别有白马鸡(上图)、藏马鸡、褐马鸡、蓝马鸡四个种,马鸡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只有褐马鸡分布在华北地区,是山西省省鸟。
明代服饰上的鸟儿们

明代服饰上的鸟儿们明代服饰继承了前代服饰的装饰传统,大量使用禽鸟纹样,在制定官员常服圆领所用补子(胸背)时,文官即以各种禽鸟作为不同品级的标志,官员朝、祭服大绶以及命妇霞帔上也使用禽鸟纹样区别品级。
在容像和服饰实物上可以看到很多艺术化的禽鸟形象,这些鸟大部分都是现实存在的,现在来看看它们的真实样子,对我们了解服饰纹样的来源很有帮助。
【翟】长尾雉外文名称:Syrmaticus分类:脊椎动物,鸟纲,雉科长尾雉属的各种鸟的通称。
长尾雉是我国的特产鸟,共有4种。
其中较为常见的为白冠长尾(Syrmati-cus reevesii),俗称“长尾野鸡”,又叫“地鸡”。
身体大小近似野鸡,但尾羽极长。
雄鸟尾羽中最长的两根,常被选做京剧武将演员头盔上的装饰品。
因数量稀少,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其他3种长尾雉为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和黑长尾雉(Syrmaticus mikado),由于数量极少,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纹饰使用:用于明代皇后、皇太子妃、王妃翟衣及妃嫔、命妇翟冠和霞帔、袍服上。
白冠长尾雉黑颈长尾雉白颈长尾雉【华虫】红腹锦鸡中文别名:金鸡、锦鸡、别雉(出自《尔雅》)、采鸡拉丁学名:Chrysolophus pictus英文俗名: Golden Pheasant分类:鸟纲、鸡形目、雉亚科、锦鸡属分布:红腹锦鸡是我国的特产种类,没有亚种分化,分布于河南、云南东北部、西藏东南部、青海东南部、宁夏南部、湖北西部、湖南、广西、四川、重庆、贵州、陕西南部、甘肃、长白山脉等地。
另外在江西资溪也有报道,尚需进一步证实。
中国是世界雉科鸟类分布的中心地带之一,全球总共约130种雉科鸟类中,中国有55种,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国特产,中国可称为是雉类王国。
红腹锦鸡是中国最著名的雉类之一,它色彩艳丽,姿态娇贵,历来被古代帝王们视为鸡中珍品,并被用在了皇帝冕服上,成为最高等级的十二章纹样之一。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reevesiiwhitecrowned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reevesiiwhitecrownedlongtailedheasant鸡形目雉科长尾雉属的1种。
又名翟鸡长尾野鸡。
中国分布主要在华北各省西达四川东部南抵贵州、湖南和安徽终年留居山地。
体形似家鸡而具长尾。
雄雉全长约1500毫米。
头顶白;颈亦白;自额贯眼以至后颈围以1圈黑边眼下另有1小白斑。
上体大都棕黄两翅黑褐杂以白和棕黄色。
尾羽20枚其中央两对特长呈银白色并具一系列黑栗相间的横斑。
喉和胸间横贯以黑带;胸与两胁白而杂以黑斑并具栗色宽阔羽缘使下体大部呈为此色(见图)。
雌雉羽色不如雄雉艳丽;尾短仅及雄雉的三分之一;上体呈栗、棕灰与黑色的斑杂状;中央尾羽灰褐隐约有栗褐缀黑的横斑;胸与两胁均栗色而羽端杂以棕灰和白色;腹以下纯淡棕黄色。
栖于多树的高山中。
善奔走常结小群活动。
受惊扰后立即飞到树上隐匿枝叶间不易被人发现。
食物以浆果、坚果、种子等为主。
肉味较一般野生鸡类为美。
尾羽常用作中国京剧武生的头冠显得威风凛凛。
此雉国内外都有饲养而且易于驯化。
相关热词: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 white-crowned long-tailed heasant..........相关文章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white-crowned long-tailed heasant)1.长尾雉(Syrmaticus)2.鲥(Macrura reevesii)3.鲥(Macrura reevesii)4.乌龟(Chinemys reevesii)5.白鹇(Lohura nycthemera;silver heasant)6.人外周血单核细胞(BMC)分离及培养(单核细胞,人外周血,分层,血液,培养基)7.BMC的分离8.怎样对蛙心灌流实验做出分析9.蛙心灌流实验方法步骤蛙心灌流10.雅绿翅弄蝶Choases benjaminii11.紫泽银丝灰蝶Sindasis lohita12.翠蓝黄灰蝶Heliohorus sahir13.箭环蝶Stichohthalma louisa14.粗脉棕斑蝶Salatura genutia15.宝镜翠凤蝶Achillides aris16.翼凤蝶Troides aeacus17.丝纹蛱蝶Cyrestis thyodamas18.二尾凤蝶Bhutanitis mansfieldi19.阿波罗绢蝶arnassius aollo20.中华虎凤蝶Luehdorfia chinensis21.金斑喙凤蝶Teinoalus aureus22.虎纹蛙(Rana rugulosa)Wrinkled frog23.大鲵(Andrias davidianus)Chinese giant salamander24.版纳鱼螈(Ichthyohis bannanica)Yunnan caecilian25.闪鳞蛇(Xenoeltis unicolor)Sunbeam snake。
白冠长尾雉

白冠长尾雉作者:来源:《有宠》2017年第04期REEVES'S PH EASANT白冠长尾雉,学名Syrmaticus reevesii,属于鸡形目雉科,是一种森林益鸟。
白冠长尾雉是中国特有的鸟类,分布在中国中部和北部的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的山地森林中。
白冠长尾雉最显著的特征是尾巴与众不同,雄性白冠长尾雉尾巴的长度是所有鸟类中最长的。
白冠长尾雉常取食害虫,对抑制森林虫害和维护生态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白冠长尾雉优雅的体形、艳丽独特的羽色,极具观赏价值,其中央尾羽常被用来制作某些戏剧演员的头饰。
据调查,白冠长尾雉的种群密度正在逐年急剧下降,造成其急剧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森林砍伐、毁林开荒,致使白冠长尾雉失去了生存的环境,另一方面则是非法捕猎,毒杀白冠长尾雉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还相当普遍,这直接影响了白冠长尾雉的种群数量。
如今看来,如果白冠长尾雉的保护状况没有改善,也可能将很快灭绝,为此,我国已经建立了多处白冠长尾雉的自然保护区。
如今,白冠长尾雉世界现存总数约为10000只。
形态特征:体长不计尾羽约60-70厘米,若计入尾羽则雄性体长可达1.5米左右;显著特征就是雄性的尾部有较长尾羽,尾羽20枚,中央2对最长;白冠长尾雉雄雌异形异色栖息环境:海拔400-1500米的山地森林中,尤为喜欢地形复杂、峭壁陡坡和林木茂密的山地阔叶林或混交林生活习性:成群活动,多在上午和下午,中午休息;性机警,善奔跑,亦善长距离飞翔,在林中穿行自如灵活;主食植物果实、种子、幼芽、嫩叶等,对农作物较为喜欢,偶尔也吃动物性昆虫繁殖方式:通常一雄一雌制,繁殖期3-6月;營巢于甚为隐蔽简陋的林缘灌木丛和草丛中,由雌鸟承担孵卵,孵卵期约为24-25天。
江西的明星鸟种

江西的明星鸟种江西的明星鸟种江西位于中国华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化的生态环境,是众多鸟类的家园。
在江西的湿地、森林、山脉和农田等地,栖息着许多令人瞩目的明星鸟种。
它们以其独特的外观、音调和行为举止,吸引了许多鸟类观察者和自然爱好者。
一、白颈长尾雉白颈长尾雉是江西省的特有鸟种,也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明星鸟种之一。
它的外观特征十分迷人,全身羽毛为锈褐色,喉部和下部为橙黄色,颈部呈白色,尾巴长而扁平,束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凤尾”。
白颈长尾雉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区,喜欢在地面上觅食。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栖息地的破坏,白颈长尾雉的数量已经大幅减少,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二、冠羽鸦雀冠羽鸦雀是江西流域常见的鸟类之一,也是当地的一位明星。
它体长约20厘米,羽毛以蓝、黄、黑为主色调,头部具有一片金黄色冠羽,非常醒目。
冠羽鸦雀生活在山坡、田野和灌丛之中,昼夜活动性强,常常成群结队觅食。
不仅如此,冠羽鸦雀还以其动听的歌声而著名,每逢清晨和黄昏,它们的鸣叫声在江西的乡村间回荡,为这片土地增添了诗意和美丽。
三、白头鹤白头鹤是江西湿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明星鸟种之一。
它是中等体型的候鸟,高约130厘米,以白色的羽毛和黑色的翅膀为特征。
白头鹤繁殖期时,会在水草丰富的湿地或浅水区筑巢。
白头鹤喜欢吃鱼类、两栖动物和昆虫,所以它们常常选择在江西的湖泊、河流和水塘中觅食,也是江西湿地区的常见景观之一。
白头鹤的飞行姿态悠美而富有力量感,常在红日西坠时展现出令人陶醉的景象。
四、嘉陵雀鹀嘉陵雀鹀是江西省的特有鸟种之一,也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鸟类之一。
嘉陵雀鹀身长约13厘米,体型较为娇小,尾巴较短,背部以黑色、白色和棕色相间的条纹为主。
嘉陵雀鹀栖息于干燥的草原、农田和山地间,常以种子和昆虫为食。
它们的叫声悦耳动听,高昂的颤音使人陶醉其中。
嘉陵雀鹀在江西广泛分布,为当地也为南方地区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江西的明星鸟种众多,上述仅为其中一小部分。
白冠长尾雉强化培育期内的饲料配比要点

白冠长尾雉强化培育期内的饲料配比要点梁伟,陈中山,杨建国,彭宸,高振杰,龚志勇(河南省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河南信阳464236)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 )为中国稀有珍稀鸟类,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对象。
董寨保护区是白冠长尾雉的集中分布区,种群数量及分布密度均居全国前列,为“中国白冠长尾雉之乡”。
随着栖息地环境的破坏,全国范围内的白冠长尾雉野外数量呈下降趋势,“岛屿化”现象严重。
董寨保护区1994年取得白冠长尾雉人工饲养繁殖研究的成功,并建立起25个世代400多对的人工种群,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饲养经验,特别是繁殖期前3个月,必须加强饲料配比,力求营养充分,来源丰富,这段时期被称为强化培育期,强化培育的效果直接影响繁殖成效。
现将这个时期的饲养饲料配比和大家交流一下。
1饲料的制作1)主食。
主食以颗粒合成饲料为主,主要喂食时间为早7:00-7:30,晚16:00-17:00。
2)熟炒黄豆:黄豆购回之后,用铁锅加少量食盐一起炒熟,比例为5000g 黄豆:50g 食盐。
投食量根据白冠长尾雉的笼养量来确定。
3)小麦芽:先用温水浸泡,直至发芽为止,长至1cm 为最佳,白冠长尾雉最爱吃食这样的麦芽。
4)玉米芽:温水浸泡,泡至玉米发裂芽还没出为最佳,营养便于白冠长尾雉吸收,也可以让玉米发芽至3cm 再行投喂。
5)面粉加工厂小麦下脚料的利用:面粉加工厂在加工面粉时,会产生大量下脚料(如:碎麦、秕(瘪)麦、麦皮、麦灰)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对强化培育期内的白冠长尾雉增加蛋白质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而且价格非常便宜。
购买回来后,根据白冠长尾雉数量,倒入适量小麦下脚料在盆中,然后用温水(30℃左右)浸泡5min (水不能太多,根据经验倒水),加入适量食盐(5kg 小麦下脚料倒入食盐25g )用手来回揉搓,直至成黏状就可以直接喂食。
6)青菜和麦麸:把青菜(如上海青、黑白菜、黄心菜等)采购回来后切1cm 长短,倒入盆内喂食。
幼儿中文杜曼闪卡百科卡-鸟系列 中国保护的珍稀、濒危鸟类(七)雉科(3)

雄黑嘴松鸡钝而圆 的尾能如火鸡般竖 起成扇形。
雄黑嘴松鸡上体紫 色,胸部绿色,红 色肉垂成眉。
雄黑嘴松鸡下体黑 而带白色点斑。
雌黑嘴松鸡较小(61 厘米),皮密布黄色 蠹斑。
黑嘴松鸡嘴为黑 色;脚为灰色被羽。
黑嘴松鸡叫声为非 常响亮的啭啼声。
柳雷鸟别名雷鸟, 柳鸡,苏衣尔,雪 鸡。
柳雷鸟属鸡形目, 雉科,雷鸟属。
中国保护的珍稀、 濒危鸟类(七)
雉科(3)
黑长尾雉
插入圖片1
白腹锦鸡
插入圖片2
红腹锦鸡
插入圖片3
灰孔雀雉
插入圖片4
绿孔雀
插入圖片5
黑嘴松鸡
插入圖片6
柳雷鸟
插入圖片7
镰翅鸡
插入圖片8
藏雪鸡
插入圖片9
暗腹雪鸡
插入圖片10
黑长尾雉别名帝雉。
黑长尾雉属鸡形目, 雉科,长尾雉属。
白腹锦鸡属鸡形目, 雉科,锦鸡属。
白腹锦鸡分布于中国 西南部。
雄白腹锦鸡为中等体 型(150厘米)。
雄白腹锦鸡为色彩浓 艳独特的雉鸡。
雄白腹锦鸡尾羽形特 长微下弯。
雌白腹锦鸡体型较小 (60厘米)。
白腹锦鸡嘴和脚都是 蓝灰。
白腹锦鸡告警叫声为 刺耳的shi-ya。
白腹锦鸡生活于低矮 树丛及次生林中。
绿孔雀晨昏时发kayyaw, 的叫声。
绿孔雀栖于沿河的低 山林地及灌丛。
雄绿孔雀向雌鸟炫耀 开启的尾屏。
黑嘴松鸡别名阿鲁- 哈赫力格,棒鸡,林鸡, 树鸡,乌鸡。
黑嘴松鸡属鸡形 目,雉科,松鸡属。
黑嘴松鸡分布于东 北大兴安岭、小兴 安岭和长白山区。
雄黑嘴松鸡体型硕 大(86厘米)的黑色 矮胖型松鸡。
江西珍稀鸟类

江西珍稀鸟类作者:李言阔来源:《森林与人类》2015年第12期中华秋沙鸭中华秋沙鸭属雁形目鸭科。
其繁殖地主要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越冬地通常被认为主要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包括江西、四川、湖北、湖南、贵州、福建和广东等地,少量越冬个体曾见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以及缅甸、泰国和越南北部地区。
目前全球仅存约2400只~4500只成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将其列为濒危种,中国也将中华秋沙鸭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江西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在2009年组织开展了江西省中华秋沙鸭专项调查,记录到255只个体,散布于饶河、信江、抚河和修河水系,主要分布在婺源、贵溪、弋阳、浮梁、修水、宜黄、武宁和鹰潭等8个县(市)。
最大的群体分布在龙虎山泸溪河,有53只个体。
人类采砂活动、水质污染、非法捕鱼和家禽饲养是目前影响该种群生存的主要胁迫因素。
白鹤白鹤是鹤形目鹤科的大型迁徙涉禽,全球种群现存仅约3500只个体,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列为极度濒危物种,也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现存的全球白鹤可分为3个种群:东部种群,为数量最大的种群,主要在西伯利亚东北部繁殖,在中国长江中游流域越冬;中部种群,仅4只个体,主要在西伯利亚库诺瓦特河谷繁殖,在印度拉基斯坦邦的克拉迪奥国家公园越冬,该种群可能已经消失,自2001年冬季以来一直没有再发现;西部种群,仅9只个体,主要在俄罗斯西北部繁殖,伊朗里海南岸越冬,从2006年冬季以来仅记录到1只个体。
在中国长江中下游的白鹤越冬地,鄱阳湖分布有全球最大的白鹤越冬种群。
近年来,超过全球白鹤种群99%的个体在鄱阳湖越冬。
鄱阳湖已成为全球白鹤种群的避难所。
东方白鹳东方白鹳是鹳形目鹳科的大型迁徙涉禽,在中、俄边境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中国的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繁殖,在长江中下游和中国南方地区(远至台湾、香港)越冬,少量个体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等地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