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复习)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和温度计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常用的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验室液体温度计、测温枪(1)实验室常用的液体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2)体温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细而弯的“缩口”分度值:0.1摄氏度(3)寒暑表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构造:玻璃泡、内径很细的玻璃管、刻度及温标量程:零下30摄氏度—50摄氏度分度值:1摄氏度3.液体温度计的使用(1)看:使用温度计时,要看清它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的范围。
还要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也就是一个小格代表的值(2)选:估计被测量物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3)放: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4)读: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
(俯大仰小)(5)记:记录温度值,不要漏写或错写单位。
4.常见温度的估计(单位:摄氏度)人体正常的体温:36.5℃-37.3℃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15℃-25℃冰箱冷藏室:0-4冰箱冷冻室:零度——零下24 ℃(-24)人感觉舒适的洗澡水:40℃➢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1.熔化及其应用(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需要吸收热量(熔化吸热)。
(2)应用:冰雪消融、铁块熔化、蜡烛“流泪”、雪糕化水、吃雪糕解暑2.凝固及其应用(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需要放出热量(凝固放热)。
(2)应用:水结冰、铁水烧铸兵器、冬天在菜窖里面放水防止蔬菜冻坏.(利用液体凝固放热)3.探究固体熔化规律(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停表、磨碎的固体(海波和石蜡)(2)实验过程:把分别装有海波和石蜡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并用搅拌棒不断搅动。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② 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
⑵ 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蒸发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__冷热程度__叫做温度。
常用单位摄氏度(℃)2.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2)使用方法:【提示】体温计与温度计在使用上的不同之处:(1)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使用体温计前应用力将细管中水银柱甩回玻璃泡。
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1.固态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液态 2.晶体和非晶体 知识点3:汽化和液化 12.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知识点4:升华和凝华 1. 考查热点: 温度计的原理、使用与读数,物态变化中汽化与液化现象的判断与分析2. 考查题型: 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综合能力题为主3. 备考重点: 考点1:温度和温度计例1 如图所示为寒暑表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图__乙__(选填“甲”或“乙”)为寒暑表,其示数为__-5__℃。
方法点拨: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如果是数值由上到下逐渐变大,则此时温度是零下温度;如果数值是由上到下逐渐减小,则此时温度是零上温度。
读数时要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
考点2:物态变化的判断例2 如图所示的四种物理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D )方法点拨:判断物态变化的步骤:明确物态变化前研究对象的状态→弄清物态变化后研究对象的状态→根据定义确定物态变化的类型考点3:熔化和凝固图像例3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__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__80__℃,熔化的时间是__15__min。
方法点拨:分析图像上有没有一个吸热(或放热)但温度不变的水平段,从而得出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晶体熔点一般不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利用这些特点解题。
考点4: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例4 “冰火花”是一种新型的液体降温材料,把它喷在人的皮肤上,会迅速凝成9 ℃的固态凝胶,几秒钟后又消失不见了,在皮肤上不留黏黏的感觉,使人感到凉爽。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过程及条件
01
熔化与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熔化和凝固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或凝固点,同时吸收或放出热量。
02
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汽化和液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或凝点,同时吸收或放出热量。
03
升华与凝华
03
汽化与液化
汽化现象及特点
汽化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汽化特点
汽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得周围环境温度降 低。
汽化方式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液化现象及特点
液化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特点
液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使得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液化方式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液化的两种方式。
熔化、汽化、升华过程中的吸热现象
熔化吸热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如冰熔化为水。
汽化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如水蒸发为水蒸气。
升华吸热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如干冰升华为二 氧化碳气体。
凝固、液化、凝华过程中的放热现象
凝固放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会放出热量,如水凝固为冰。
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 物体温度降低。
升华现象
碘的升华、雪人不翼而飞、冰冻的 衣服变干、灯丝变细、樟脑丸变小 等都是升华现象。凝华现Leabharlann 及特点凝华定义01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凝华放热
02
凝华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凝华现象
03
第三章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物态变化1.温度计 (1)温度①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②单位:常用单位是 (℃)。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2)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 进行工作。
【习题】图3—1中温度计甲的示数为__________,读做__________,温度计乙的示数为__________,读做__________.(3)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 ),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 )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 )。
【习题】某学生在测水的温度时,采用了如下几个步骤: ①取适当的温度计; ②等待几分钟;③让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水中,但没有接触容器壁和底; ④估计待测水的温度; ⑤按正确方法读数并记录。
请按正确的实验操作程序,将步骤(只写序号)排列为是 。
2.图3—2中有A 、B 、C 、D 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A: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2.体温计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图3—1图3—2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量程 -21℃~110℃-30℃~50℃35℃~42℃ 分度值 1℃1℃ 0.1℃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1)结构:①体温计的玻璃管很细,读数更精确;②侧壁呈圆弧形,相当于放大镜,便于看清液柱表面位置;③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细管,即缩口,当体温度离开人体时,水银会在缩口处断开.(2)观察: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 (3)使用前:甩一甩,使用其他温度计时不必甩.(4)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如图,沿弧形面B 方向读数便于看清.【习题】某体温计示数是38 ℃,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 ℃和39℃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先后读数分别为[ ]A .37℃和39℃B .38℃和39℃C .37℃和38℃D .37℃和37℃3.熔化和凝固(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 态。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物态变化
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摄氏温度
1、摄氏温度的规定: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2
3
4
5
体温计
1
2
3
注意事项:
1
2
3
数。
3测(
4
5
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2、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要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要放热
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4、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
注意:
1、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等的。
2、在晶体熔化曲线中有明显的三段即:固体升温段熔化段液体升温段。
3、在熔化段中的物质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
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2
3
4
1
2
3
1
2
3
1
2
物态变化相互关系:
三个制冷作用:
①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例如,夏天室内洒水可以降温.
②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例如,用干冰人工降雨.
③熔化吸热制冷.例如超市中用冰熔化吸热保鲜荔枝和海虾等.。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完整详细+实验总结

非晶体熔化温度曲线晶体凝固温度曲线晶体熔化温度曲线§3.1 温 度一、温度 (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工作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量程,选择合适温度计;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1.体温计读数可以离开人体;2.体温计用前不甩:遇到高温,温度准确;遇到低温,温度为不甩时的温度§3.2 熔化与凝固一、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二、试验:探究固体溶化时温度改变规律 海波熔化试验:用水浴法加热——为了海波受热匀称。
三、固体的分类——晶体与非晶体1. 晶体定义: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常见晶体:冰、金属、萘、海波。
2. 非晶体定义: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接着上升。
常见非晶体:松香、石蜡、沥青、玻璃。
3. 熔点定义: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点定义: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是一样的。
非晶体没有熔点,也没有凝固点。
4. 晶体、非晶体熔化与凝固时温度改变曲线:1)AB :固态,吸热,温度上升;5. 晶体熔化条件:1)温度到达熔点;2)接着吸热。
晶体凝固条件:1)温度降到凝固点;2)接着放热。
6. 晶体在熔化时变化规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非晶体融化时变化规律:边吸热边升温,状态先是变软、变稠、变稀、最终变为液态。
§3.3 汽化与液化一、汽化与液化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主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态。
本文将介绍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以及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和转化规律。
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温度、压力等条件下发生相变的过程。
在不同的物态下,物质的分子之间的排列和运动方式不同,从而导致了物质性质的变化。
1.固态:分子排列紧密,存在着较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物质呈现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
2.液态: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弱于固态,但仍存在着较强的分子间吸引力。
物质呈现不固定的形状,但体积不变,易流动。
3.气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弱,分子的平均间距较大。
物质呈现不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可以自由流动。
二、固态的特点和转化规律1.特点:固态的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呈现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较小,相互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吸引力。
固体的分子只能进行微小的振动运动,无法改变位置。
2.固态与液态的相变规律: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相变叫做熔化,也叫熔化或融解。
当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上升至物质的熔点时,固态物质开始融化成为液态。
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克服,不会改变物质的温度。
3.固态与气态的相变规律: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叫做升华。
当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上升至物质的升华点时,固态物质直接升华为气态,跳过液态。
升华过程中,物质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克服表面张力,不会改变物质的温度。
三、液态的特点和转化规律1.特点:液态的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呈现不固定的形状,但体积不变,分子间距略大于固态。
液体的分子可以进行大范围的运动,可以流动。
2.液态与固态的相变规律:液态与固态之间的相变叫做凝固。
当物质释放热量,温度降至物质的凝固点时,液态物质开始凝固成为固态。
凝固过程中,物质释放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不会改变物质的温度。
3.液态与气态的相变规律:液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叫做蒸发。
当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上升至物质的沸点时,液态物质开始蒸发成为气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到各处
自然界的水循环示意图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 有的_液__化__成小水滴,有
的__凝_华___成小中的小水滴长大
水滴也会_凝__固__成小水晶
到一定程度后,降
落到地面,就是雨
积雪_熔_化__后 变成水,汇入 江河
雨水汇入江河, 流向大海
冰山上的积雪 _升_华__,直接
AB段吸热温度不断升高,状态为固态 BC段为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熔化过程中状态处于固液共存态;
CD段吸热温度不断升高,状态为液态
凝固与之相反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 中没有明确的熔点 ; 非晶体熔化吸热温 度不断升高,状态 由固态变软变稠变 稀最后变为液态
2.汽化和液化*
• (1)汽化 • ①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例
②假设现在人体温度是38℃,体温计会显示 ( 38 ℃ )
考点2 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 (1)熔化 • ①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 • ②吸放热情况:吸热. • (2)凝固 •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 • ②吸放热情况:放热.
• (3)晶体与非晶体
冰与烛蜡熔 化有什么区 别?如何分 类?
变成水蒸气,
升入天空
江河湖海,土
壤,植物中的 水通过_汽_化__ 变成水蒸汽, 升入天空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 地球的水循环
作业:完成本章练习题, 下节课进行讲解。
• (3)温度的测量
• a.实验室温度计
• ①常用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 性质来进行工作的.
• ②正确使用温度计 • 使用前:观察它的_量__程___,判断是否合适待测
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__分__度__值__,以便 准确读数.
•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_全__部__浸__没__在被测液 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 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放一会儿,待温度计 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 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 表面相平.
汽化
吸热
(3)液化 • ①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例
如:白气、雾、露、雨等.
水蒸气(气态)-----小水滴(液态)
• ②吸放热情况:放热.
3.升华和凝华
• (1)升华 • ①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
例如: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用久了的灯丝 变细、樟脑球变小等. • ②吸放热情况:吸热. • (2)凝华 • (1)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做凝华. 例如:霜、雾凇、冰花等. • (2)吸放热情况:放热.
2.温度的测量
• (1)温度计:利用_液__体___热__胀__冷__缩__的性质制成的.
• (2)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标度一般采用摄氏温标, 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以通常情况下冰 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 的温度为100℃,将0℃至100 ℃之间等分为100份, 每一等份是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
中考一轮复习
物态变化
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1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1.物质的三态
• 1._固__态_、_液__态_和__气__态.通常所说的水是液态 的水,冰是固态的水,水蒸气是气态的水. 其他物质一般也有三种状态.
• 2.物态变化: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转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 做物态变化.
如:水蒸发、酒精挥发等. • ②吸放热情况:汽化_吸___热. • ③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
• (2)沸点 • ①定义: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在1标
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1_0_0_℃.
• ②沸点与气压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不同液 体的沸点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受气压的影 响,气压越大,沸点越__高__.
冰(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烛蜡(非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断升高;
晶 体 (有固定的熔点)
物体
常见晶体:所有金属 冰 海波 奈 明矾 水晶等
非晶体 (没有固定的熔点)
常见非晶体:松香 玻璃 石蜡 沥青 橡胶 塑料等
课堂笔记
晶体
非晶体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叫做熔点; 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课堂笔记
• 判断物态变化可分三步:(1)判断发生物态变 化前物质的状态;(2)判断发生物态变化后物 质的状态;(3)根据物质前后状态的变化,判 断其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如下 图:
课堂笔记
气态
汽 化
(吸热)
液 化
(放热)
(吸热)升 华
液态
熔凝
化
(吸热)
固
(放热)
凝(放热) 华
固态
考点3 地球的水循环
学霸笔记
形式
蒸发
沸腾
发生部 位
液体表面
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 发生
不
发生条 件
同
点 剧烈程
度
在任何温度下 缓慢
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剧烈
影响因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素
液体表面积 温度
供热快慢、气压高低
温度变化 相同点
吸热制冷
吸热、温度__________
都是___________现象,都需要__________ 不变
• b.体温计
• 体温计用来测量人体温度,量程为35~42 ℃, 分度值为0.1 ℃。常用温度计多了一个缩口, 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能够显示原有的温度,使 用前要将水银甩回玻璃泡。
例:原来体温计温度37℃,如果水银不甩回 玻璃泡而直接用来测量人体温度
①假设现在人体温度只有36 ℃,现在体温计 会显示( 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