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四章
《医学遗传学》第四章 人类染色体和染色体病

第四章人类染色体和染色体病The human chromosome and chromosome disease第一节人类染色体的基本特征染色质和染色体人类染色体的数目、结构和形态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染色体的研究方法真核生物的基因大部分存在于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故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是人类细胞遗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细胞分裂,遗传物质随着染色体的传递而传递。
一个生物物种的染色体数目、结构、形态是恒定的,构成了生物的遗传特性。
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染色质与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
化学组成相同:(一) 染色质(chromatin)染色质是DNA和蛋白质的复合体。
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
1.根据核蛋白分子的螺旋化程度及功能状态不同,细胞间期染色质分成两类:常染色质:螺旋程度低,结构松散,具转录活性,常位于细胞核中央。
异染色质:螺旋程度高,结构紧密,不具转录活性,常位于细胞核边缘。
2.异染色质:分为两种结构性异染色质(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在各种细胞中总是处于凝缩状态,一般为高度重复的DNA序列。
如着丝粒区,端粒区,次缢痕区等。
兼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即功能性异染色质,在特定细胞的某一特定发育阶段,由常染色质凝缩转变而成。
如X染色质。
(二) 性染色质性染色质(sex chromatin) 是在间期细胞核中性染色体显示的一种特殊结构。
1. X 染色质(X chromatin)(1)1949年,雌猫神经细胞内凝缩的深染小体―Barr小体。
Barr小体普遍存在于雌性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间期细胞核中,是一条发生遗传学失活的X 染色体,呈异固缩状态(浓染小体),贴于核膜内侧缘。
(2) Mary Lyon 假说uX染色质的失活发生在胚胎早期(人类在胚胎第十六天)vX染色体的失活是随机的―父方或母方。
医学遗传学-第四章 染色体

Medical Genetics (1)前期 • 染色质凝集; 确定分裂极; 核仁解体; 核膜破裂 。
Medical Genetics (2)中期
• 有丝分裂器:染色体、 星体、中心粒、纺锤体 。
• 极微管;
• 染色体微管;
• 区间微管;
• 星体微管。
Medical Genetics
(3)后期:
2.兼性异染色质
兼性异染色质: 指在特定细胞的某一 发育阶段所具有的凝 缩状态的染色质。 如:女性xx,胚胎16天前为常染色质,16天后为 异固缩的x染色质(性别鉴定 )。
Medical Genetics
三、染色体的构建
染色体(chromosome)
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它 由DNA和蛋白质等构成,具有 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
Medical Genetics
染色质与染色体
电镜下染色质
光镜下的染色体
Medical Genetics
染色质(chromatin),1882,Flemming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Medical Genetics
染色质与染色体
Medical Genetics
染色质与染色体
Medical Genetics
着丝点
DNA分子长度压缩至 1/8000~1/10 000。
着丝点丝
Medical Genetics
染色质的组装
一级结构
二级结构
三级结构 “超螺旋管”
四级结构
Medical Genetics
(二)袢环模型
袢环模型(loop model)
11 12 13
10
9 8 7 6 5
微 带
14 15 16 17 18 1 2 3 4
遗传学

遗传学 ()第四章单基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指某种疾病的发生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它们的传递方式遵循孟德尔分离律。
根据致病基因所在染色体及其遗传方式的不同,分为:常染色体遗传、X连锁遗传、Y连锁遗传和线粒体遗传。
其中常染色体遗传又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X连锁遗传又分为X连锁显性遗传(XD)、X连锁隐性遗传(XR);线粒体遗传属于细胞核外遗传。
本章重点讨论了AD、AR、XD、XR和Y连锁遗传等不同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系谱特点、系谱分析、患者与亲代的基因型以及后代的发病风险和相关疾病。
另外还介绍了两种单基因性状或疾病的伴随传递、基因的多效性、遗传异质性、遗传早现、限性遗传、表观遗传学。
一、基本纲要1.掌握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先证者、表现度、外显率等基本概念。
2.掌握单基因疾病的各种遗传方式及其特点。
3.掌握影响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因素。
4.熟悉系谱与系谱分析法。
5.了解常见的几种单基因遗传疾病及两种单基因性状及疾病的伴随遗传。
二、习题(一)选择题(A 型选择题)1.在世代间连续传代并无性别分布差异的遗传病为__A______。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X连锁显性遗传D.X连锁隐性遗传 E.Y连锁遗传2.在世代间连续传代且患者的同胞中约有1/2的可能性也为患者的遗传病为__A______。
A.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X连锁显性遗传D.X连锁隐性遗传 E.Y连锁遗传3.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是__C______。
A.镰状细胞贫血 B.先天聋哑 C.短指症D.红绿色盲 E.血友病A4.属于常染色体完全显性的遗传病为___D_____。
A.软骨发育不全 B.多指症 C.Huntington舞蹈病D.短指症 E.早秃5.属于不完全显性的遗传病为___A_____。
A.软骨发育不全 B.短指症 C.多指症D.Huntington舞蹈病 E.早秃6.属于不规则显性的遗传病为___B_____。
(整理)遗传学第四章

第四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本章重点:性别决定:与性别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称性染色体;成对性染色体往往异型:XY型、ZW型;性连锁。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直接证明学时:6第一节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一、性染色体的发现1891年德国细胞学家Henking在半翅目昆虫的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中发现一团染色质,在一半的精子中有这种染色质,另一半没有,命名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
1905年E.B.Wilson证明,在许多昆虫中,雌性个体具有两套普通的染色体(常染色体)和两条X染色体,而雄性个体也具有两套常染色体,但只有一条X染色体。
生物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性染色体: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
成对的性染色体往往是异型,即形态、结构和大小和功能都有所不同。
常染色体:其它各对染色体,通常以A表示。
常染色体的各对同源染色体一般都是同型,即形态、结构和大小基本相同。
如:果蝇n = 4雌3AA+1XX 雄3AA+1XY二、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几种类型(1)XY型性决定在生物界中较为普遍的类型。
人类、全部哺乳动物、某些两栖类和某些鱼类以及很多昆虫和雌雄异株的植物等的性决定都是XY型。
雄性是异配性别(heterogametic sex),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
雌性是同配性别(homogametic sex),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
子女的性别是由精细胞带有Y染色体还是不带有Y来决定的,因为Y染色体上有决定睾丸形成的基因,故Y染色体对于人类雄性的性别决定至关重要。
(2)ZW型性决定鸟类、鳞翅目昆虫、某些两栖类及爬行类动物的性别决定都属于这一类型。
雄性具有两条相同的性染色体,叫做ZZ;雌性具有一条Z染色体和一条W染色体。
雄性是同配性别,而雌性是异配性别。
子代性别由卵细胞中带有的Z染色体或者是W 染色体来决定(3)XO型性决定直翅目昆虫(如蝗虫、蟋蟀和蟑螂等)属于这一类型。
雌性的性染色体成对,为XX,雄性只有一条单一的X染色体,为XO。
遗传学第四章连锁遗传定律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4) 经过染色单体节段的交换,形成四种基因组合的染色单 体
(5) 四种基因组合的染色单体,经过两次细胞分裂分配到
四个子细胞中去,以后发育成四种配子,其中两个是
亲本组合配子,两个是重新组合配子。连锁基因发生
交换有一定的频率,不交换的多(亲型的多),交换
的少(重组的少)。
c2+2cd
ppll :
d2
例题1:
香豌豆中紫花P是红花p的显性,长形花粉L是圆形花粉l 的显性,进行下面试验,计算配子比例。
第一组:
P
紫花长花粉PPLL×红花、园花粉ppll
F1
紫花、长花粉PpLl
F2 表现型
紫长
PL
个体数
4831
理论数
3910.5
(按9:3:3:1 )
紫园 P ll 390 1303.5
基因型
CcShsh Ccshsh
表现型
有色饱满 有色凹陷
实得粒数 4032
149
%
48.2
1.8
cSh ccShsh 无色饱满 152 1.8
csh ccshsh 无色凹陷 4035 48.2
无色凹陷 ccshsh
csh 总数
8368 100
重新组合(互换率)=149+152/8368=3.6%
利用自交法也可获得交换值。如前面的香豌豆杂交试验。
摩尔根,美国遗传学家因在 果蝇的遗传学研究中取得重 大发现获诺贝尔奖
Thomas Hunt Morgan
基因在染色体上有一定位置,并呈直线排列。设Aa、Bb是位 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非等位基因,基因的行动只能听 命于染色体行为,即当配子形成时,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AB 和ab连锁基因,只能作为一个整体,随着同源染色体两个成 员的分离而进入不同配子,因此形成的配子只有两种亲型, 没有重组型出现,通过F1自交或测交,其后代个体的表现型 只 表 现 为 亲 本 组 合 , 这 种 遗 传 现 象 称 为 完 全 连 锁 ( complete linkage)。完全连锁的两对非等位基因的遗传表现,与一对基 因的表现相同。
普通遗传学(第四章)

1.2、ec-cv:RF=(273+265+5+3)/5318=10.26%
ct-cv间的重组率
1.3、ct-cv:RF=(217+223+5+3)/5318=8.4%
3、初步判定基因间的关系,确定双交换数据、计算双交换率
1.1、ec-ct:RF=(273+265+217+223)/5318=18.4% 1.2、ec-cv:RF=(273+265+5+3)/5318=10.26% 1.3、ct-cv:RF=(217+223+5+3)/5318=8.4%
不完全连锁的普遍性
• 不完全连锁遗传普遍存在 • 完全连锁遗传则较为少见:♂果蝇、♀家蚕
玉米糊粉层颜色和籽粒 形状的遗传显现P63
课堂练习P60页 Bateson和 Punnet豌豆试 验相引组重组 率计算
C、交换及其间接细胞学证据P64
1) 交换的概念:指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 (配对) 时,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互相调换相 应(同源)的片段[交换],产生染色体交叉现象 (显微镜观测),导致重组。
果蝇中的三点测验
1、按两点测验 整理数据 2、计算两点间 的重组值 3、初步判定基 因间的关系, 确定双交换 数据、计算 双交换率 4、校对数据确 定任两点间 的交换率、 图距并画出 连锁图
ec-ct间的重组率
1.1、ec-ct:RF=(273+265+217+223)/5318=18.4%
ec-cv间的重组率
P_L_
预计: 235.8 9 :
P_ll
78.5 3 :
ppL_
78.5 3 :
遗传学第四章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喷瓜:由一个复等位基因决定,aD,a+ 及ad。aD对a+及ad显性,a+对ad显性。
aDa+及aDad为雄性;a+a+和a+ad为雌雄 同体;adad为雌性。
5. 位置
第二节 伴性遗传 (sex-linked inheritance)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方式有一个特点, 就是与性别相联系, 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 性遗传 (sex-linked inheritance)
果蝇与人类的区别 染色体类型 果蝇 人 XO 雄性,不育 女性,不育(Turner) XXY 雌性,可育 男性,不育(Klinefelter) XYY 雄性,可育 男性,可育(超雄) XXX 雌性(超雌) 女性,育性下降 人类:有Y为男性,Y有强烈的雄性化作用。 果蝇:X/A(常染色体的倍数)的比值,X/A=1为雌 性,X/A=0.5为雄性,X/A>1为超雄,X/A<0.5为超 雌,X/A=0.5~1为中间体。
第四章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第一节 性别决定
1. 性染色体(sex-chromosomes)
性染色体以外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autosomes)
2.性别由性染色体差异决定---性别决定
的类型
(1)XY型: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某些昆虫和 鱼类等。 同配性别(heterogametic sex):只产生一种配 子的性别(XX) 异配性别(homogametic sex) :可产生两种配 子的性别(XY)
马骡和驴骡
66
Today: Genomic Imprinting and Epigenetics
□ 人类的PWS和AS综合征
○ 不同的症状:
PWS 智力低下,过度肥胖,身材矮小,小手小足… AS 特殊面容,大嘴呆笑,步态不稳,智力低下…
遗传学第四章连锁遗传

黑身、长翅
灰身、残翅
• 不完全连锁: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之间发生交换。
二、交换及其发生机理
• 交换:同源染色体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 对应片断发生的交换。
• 交换与重组型配子的形成
C(有色)和c(无色),Sh(饱满)和sh(凹陷)
图5-6 交换与重组型配子形成过程的示意图
第二节 交换值及其测定
遗传学第四章连锁遗传
第一节 连锁与交换
一、连锁遗传及解释 (一)连锁遗传的发现
P
紫花、长花粉粒 红花、圆花粉粒
PPLL
ppll
F1
紫花、长花粉粒
PpLl
F2
紫长 紫圆 红长 红圆 总数
P_L_ P_ll ppL_ ppll
实际个体数 4831 390 393 1338 6952
按9:3:3:1推
• 连锁遗传: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连在一起遗传的现象。
• 相引组:两个显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两个 隐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
• 相斥组:一个显性性状与另一个隐性性状联系 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
(二)连锁遗传的解释
P pr+ pr+ vg+vg+ prprvgvg
红眼、长翅
二、交换值的测定
(一)测交法
P 测交
CCShSh ccshsh
F1 CcShsh ccshsh
Ft CcShsh Ccshsh ccShsh ccshsh
粒数 4032 149 152 4035
图4-8 玉米两对基因连锁与交换
(二)自交法
影响交换值的因素:
• 遗传距离: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 • 遗传单位:将1%的交换值定为度量交换的基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4种反应产物分别在4条泳道电泳 ↓
根据4个碱基在4条泳道的终止位臵读出DNA序列
链终止法测序
5’-ATCGTTGA-3’
5’-TCAACGAT-3’
电泳
荧光检测器
阅读链终止实验所产生的序列
每个峰表示一个核苷酸的位置
阅读链终止实验所产生的序列
具备多个毛细管平行工作的自动测序仪能在2小时内读出96条序列,假 设每条序列长750 bp,那么每天每台机器就可以读出864 kb序列信息。
两种解决策略R反应。
2.1 通过鸟枪法拼接序列
A. 流感嗜血杆菌序列证实了鸟枪法测序的能力 • 现在普遍认为,任何小于5Mb的基因组序列,即使在 计划开始前不知道基因组的任何信息,几个月的时间 足够获得它的全部序列。 • 因此,鸟枪法的优点在于测序速度快,并且能够在遗 传图谱和物理图谱不存在的情况下进行工作。
可利用STS图谱对骨架进行定位,并检查骨架拼接是否正确。
用全基因组测序法组装序列的最初结果
• 序列间隙位于配对端点序列之间,通过配对端点序列 筛选,获得阳性克隆并测序,可以封闭间隙。
• 全基因组鸟枪法在果蝇和人类基因组中的应用已经证 明了它的可行性,但得到的基因组序列的准确性方面 仍存在问题。 • 部分问题是序列产生的随机性,基因组的某些部分被 微小片段覆盖许多次,而其他部分只被覆盖一两次。
10-1500 bp
平板胶
毛细管胶
两种形式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1 链终止DNA测序法
A. 链终止法测序概述 • 链终止法测序的起始材料是均一的单链DNA分子。 • 首先由短寡聚核苷酸在每个分子的相同位臵上退火, 并充当引物合成与模板互补的新DNA链。 • 在测序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的被不同荧光标记物标记 的双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dNTP)后,合成的互补 链可在不同位臵随机终止反应,产生一系列只差一个 核苷酸的DNA分子。 • 通过PAGE电泳可以读出待测DNA分子的序列。
1.2 DNA测序的其他方法
化学降解法测序 • 链终止法测序的一个局限 性是:如果模板 DNA 能形 成链内碱基配对的话,那 么它就可能不会提供正确 序列。
非特异性的链终止
链内碱基配对干扰了链终止法测序
1.2 DNA测序的其他方法
化学降解法测序 • 化学降解法也是通过检查末端核苷酸已知的分子长 度来确定序列的。 • 这些不同长度的分子是通过能在特定的核苷酸处进 行特异切割的化学试剂的处理而产生的。 • 利用化学降解法测序,至少需要进行4个单独的测序 反应,每种核苷酸对应一个反应。
技术路线与要求
制备单链模板 ↓ 将单链模板与一小段引物退火 ↓ 加入DNA聚合酶 4种脱氧核苷酸
A. 克隆于质粒中的DNA→用碱或热变性 B. M13克隆单链DNA C. 噬菌粒克隆DNA
A. 高酶活性( 5’→3´聚合酶活性) B. 无5’→3´外切酶活性
C. 无3´→5´外切酶活性
ddATP/ddCTP/ddGTP/d 分别加入少量4种双脱氧核苷酸 dTTP 的3’碳原子连接的 是氢原子,不是羟基。 ↓
• 解决由于重复序列引起的重复序列。
大的插入片段的两个末端序 列都能定位到主要序列上
避免由于重复序列导致拼接错误的策略
• 序列组装的最初结果是一系列骨架(scaffold),每 个骨架包括一组被序列间隙分开的序列重叠群,骨 架与骨架间被物理间隙分开。
1.2 DNA测序的其他方法
化学降解法测序
• 起始材料是双链DNA。
• 每条链的5’端连接一个放 射性的磷基团对 DNA 进 行标记。 • 双链中的一条链可能比 另一条链含有更多的嘌 呤核苷酸,因此就稍微 重一些,电泳过程中就 迁移的慢。
二甲基亚砜
化学降解法测序
• 从凝胶中纯化出一条 链后,分成4份样品, 每份样品都用一种切 割试剂进行处理。
有限量: 保证每条链上平均只有一 个G • 每个反应所产生的分 子上样到 PAGE 平板凝 胶的一个泳道上,电 泳后条带在凝胶上的 位臵通过放射自显影 来观察。
目前,特异切割 A, T有一些问题
• 移动最远的条带代表 最小的DNA片段。
从放射自显影照片上读取序列
2. 连续DNA序列的组装
2.1 通过鸟枪法拼接序列 • 对于相对较小的原核生物基因组,可以通过鸟枪法 直接进行测序。
• 测序实验中得到的短序列可通过检查重叠区而直接 叠加成主要序列。
2.1 通过鸟枪法拼接序列
A. 流感嗜血杆菌序列证实了鸟枪法测序的能力 • 20世纪90年代早期,关于鸟枪法在实际中是否可行存 在很大争议。
B. 更快的克隆重叠群组装方法
克隆指纹图谱技术
• 限制性图谱:通过用多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克隆,并 在琼脂糖凝胶上分离消化产物而得到。
• 重复DNA指纹图谱:通过对利用一类或多类重复序列 特异的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所得到的一系列限制性 片段进行分析而获得的。
B. 更快的克隆重叠群组装方法
克隆指纹图谱技术
• 如果末端片段序列已知,可以通过 PCR 而不是杂交 来筛选,这样可以加速步移的速度。
在微量滴定板 中对克隆进行 组合筛选
12列
8行
假设有10个 96孔板,计 960个克隆
2.2 用克隆重叠群方法组装序列 B. 更快的克隆重叠群组装方法
• 染色体步移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几乎不可能用该方 法拼接出多于15-20个克隆的重叠群。 • 一个改进的方法是使用克隆指纹图谱技术。该技术提 供了待克隆 DNA 片段的物理结构信息,将这些物理 结构信息和其它克隆的相关信息做一些比较分析,就 能鉴定出重叠序列。
A. 可以通过染色体步移来建立克隆重叠群,但该方法费力
• 该方法的存在问题是,如果用作探针的插入片段含有 重复序列,那么它不仅能与重叠的克隆杂交,还能与 含有重复序列拷贝的非重叠克隆杂交。 • 如果用插入片段末端的一个片段作为探针,出现重复 序列的机会就回减少。还可对末端序列进行测序来确 保不存在重复DNA。
覆盖8-10次,可获得较准确序列
基因组的某些部分比其他部分有更多的微小序列所覆盖
3. 人类基因组计划
3.1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绘图阶段
• 遗传图谱: 1987年,第一个人类RFLP图谱发表,包括403个标记; 1994年,SSLP图谱发表,共包括4800个标记,密度达到 每0.7 Mb就有一个标记;
Chapter 4 Sequencing and Annotation of Genomes
A. Genome Sequencing
内 容
1. DNA测序方法学
2. 连续DNA序列的组装 3. 人类基因组计划
1. DNA测序方法学
1.1 链终止DNA测序法 • 基本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能够把长 度只差一个核苷酸的单链DNA分子区分开。
2. 连续DNA序列的组装
2.2 用克隆重叠群方法组装序列
• 克隆重叠群方法被看作是获得真核生物基因组序列 的传统方法。
• 在该方法中,基因组通常经部分酶切而产生较长的 DNA 片段,再把这些片段克隆到高容量载体,如 BAC中。
• 借助基因组图谱的信息,建立BAC克隆重叠群,然 后通过鸟枪法对克隆群进行分别测序再组装。
Alu:一种重复序列,在人类基因 组中每隔3kb就出现一次。
2. 连续DNA序列的组装
2.3 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序
• 该方法最早由Craig Venter和他的同事提出。
• 经验表明,如果所获得的序列总长度是所研究基因 组长度的 6.5-8倍,那么所得到的序列重叠群就覆盖 了99.8%以上的基因组序列。
• 1995年,1,830 kb长的流感嗜血杆菌基因组序列被发 表后打消了这些顾虑。 • 流感嗜血杆菌的基因组序列是完全通过鸟枪法,没有 借助基因组图谱信息而测通的。
超声波“序列间隙”:可以通过对中已经存在的克隆进一步 筛选和测序来封闭所使用的 克隆载体中不稳定 造成的。
通过在M13噬菌体载体 中克隆获得单链DNA M13载体有两种形式: 双链复制型分子和在噬 菌体颗粒中发现的单链 型。
1.1 链终止DNA测序法
B. 链终止法测序需要单链DNA模板 制备单链DNA的方法: • (3)把DNA克隆到噬菌粒中。噬菌粒是一种质粒克隆载 体,除含有自身的复制起点外,还包含来源于 M13 噬 菌体的起始位点。如果大肠杆菌中既有噬菌粒又有噬 菌体,噬菌粒上的噬菌体起始位点就会被激活,产生 含有噬菌粒单链形式的噬菌体颗粒,双链质粒DNA就 被转变为单链 DNA。这一系统避免了M13克隆的不稳 定性,可用于克隆10kb或更长的片段。
1.1 链终止DNA测序法
D. 引物决定了待测序的模板DNA区域
通用引物
内部引物
链终止法测序所用的不同类型引物
1.1 链终止DNA测序法
E. 热循环法测序代替传统方法学 • 热循环法测序类似于进行 PCR反应,相对于传统链终 止法测序有如下优点: • (1)它用双链而不是单链DNA作为起始材料。 • (2)只需要很少量的DNA就可以进行测序,产物以线性 方式积累,因此DNA在测序前不必克隆,可直接对挖 带回收纯化后的PCR产物进行测序。
后来,在此基础上又加进去1250个SSLP标记。
2.2 用克隆重叠群方法组装序列
A. 可以通过染色体步移来建立克隆重叠群,但该方法费力 •插入片段重叠 的第二个克隆,依此类推。这就是染色体步移法。
用A1克隆做探针
用F6克隆做探针
2.2 用克隆重叠群方法组装序列
1.1 链终止DNA测序法
B. 链终止法测序需要单链DNA模板 制备单链DNA的方法: • (1)把DNA克隆到质粒载体中,再通过碱或煮沸变性形 成单链DNA。缺点是质粒DNA会被少量的细菌DNA或 RNA污染。 • (2)把DNA克隆到M13噬菌体载体中。在噬菌体颗粒中 ,DNA分子以单链形式存在。缺点是该系统只能用于 短片段 DNA ,大于 3kb 的片段被克隆到 M13 载体后会 发生缺失和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