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一)我爱大自然可以说,世界上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值得我们去爱,而藏在我内心深处永恒的爱却是对大自然的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我爱的对象。
总之一句话,我爱大自然的一切!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
她把四季风景送给了人类。
不管是暖风阵阵的仲春,烈日炎炎的盛夏,天高气爽的深秋,还是银装素裹的寒冬,都令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
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裁缝。
她挥动自己神奇的剪刀,为森林、山峰裁剪出一套又一套的衣服。
首先,她给它们做了一套浅绿的衣装,让春姑娘为它们穿上;接着,她又做了一条色泽鲜艳的裙子,让夏小姐给它们换上;之后,她又做了金黄色和银白色的大衣,让秋冬两位使者带来。
就这样,一套又一套神奇而美丽的衣装,给大地、森林、山峰增添了光彩。
大自然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
她派松树告诉人们遇到困难不要退缩的道理;她让绿叶告诉人们默默无闻地工作,不求回报的道理;她又叫小草告诉人们顽强生存的道理。
人类在这位神奇老师的指导下,不断锻炼自己,丰富自己。
大自然像一位慈母。
她抚育弱不禁风的小花,锻炼身体强壮的大树。
她让人们在树下乘凉,让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她让人们摘树上的果子,她让人们畅饮河里的清水……人类在她温暖的怀抱里成长,她也心甘情愿地去奉献自己。
大自然又像一位严父。
他在惩罚那些做坏事的人时从不宽容。
因为这一切的一切,我才爱大自然,爱它的神奇、善良和美丽。
1.【日积月累】读一读,填一填,记一记。
暖风阵阵的()烈日炎炎的()天高气爽的()银装素裹的()弱不禁风的()身体强壮的()2.【内容探究】读文章,填一填。
(1)文章把大自然分别比作魔法师、裁缝、老师、慈母、严父。
(2)大自然的特点是:神奇、善良和美丽。
我认为大自然还有这样的特点:3.【拓展想象】你会把大自然比作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大自然的风大自然里,谁是最自由的呢?也许是它。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笔记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笔记第七单元是三年级下册语文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个单元主要涉及了童话和寓言方面的内容,旨在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一些道理。
以下是我对第七单元的课堂笔记。
一、单元主题本单元的主题是“奇妙的世界”,通过学习这个单元,学生们将了解童话和寓言这两种文学形式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并通过这些故事的内容,认识到它们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二、课文概述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和《小木偶的故事》。
这些课文都是经典的童话和寓言,它们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形象的语言表达,向学生们传递了一些关于生活、友情、幸福等方面的道理。
三、重点知识点童话和寓言的特点:童话是一种充满想象力的文学形式,它常常通过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来表现故事情节;而寓言则是一种以简单明了的方式传达深刻道理的文学形式,它通常采用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思想或教训。
人物形象的塑造:本单元的课文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特点,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性格和思想。
故事情节的安排:本单元的课文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都很有特点,它们通过紧凑、有趣的情节设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语言表达的技巧:本单元的课文在语言表达上也有很多技巧,比如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让故事更加生动形象;运用短句、排比等语言形式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或气氛。
四、学习建议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经典之作,建议学生们在阅读时能够静下心来,认真体会其中的道理和表达方式。
拓展阅读:在课余时间,学生们可以阅读一些其他的童话和寓言作品,以增加对这两种文学形式的了解和认识。
口语练习: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或者课下进行口语练习,通过讲述自己的童话或寓言故事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写作训练:学生们还可以通过写作训练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比如写一篇自己的童话或寓言故事。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第七单元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以“天地的奥秘”为主题,选编了三篇精读课文《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和《火烧云》,分别从天上、地上、海底等不同方面介绍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4个部分。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填补学生观察的缺口,让学生更真实、直观地欣赏到天地间的美景。
学生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大自然充满着变幻莫测的神秘感,能在学习在学习中了解自然,探知自然的秘密是他们乐于参与的事情。
本单元的教学意在给学生搭起与大自然沟通的桥梁,下语言文字与图画的引领下,引导学生与大自然紧密接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笔记三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笔记三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笔记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识字加油站:
1. 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要熟练掌握。
2. 了解字义,会用生字组词并造句。
3. 勤查字典,认识更多的汉字,提高阅读水平。
二、词语搭配:
1. 熟练掌握各种词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搭配方式。
2. 学会根据语境和语法规则进行正确的搭配。
3. 通过造句等方式,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
三、句子加工:
1. 了解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的用法。
2. 学习常用的关联词和常用句型,并能够造出完整的句子。
3. 学会修改病句,提高句子的准确性和表达效果。
四、阅读理解:
1. 掌握阅读技巧,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2. 学会分析和推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快速阅读、默读和略读。
五、写作技巧:
1. 学习常用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如:如何开头、结尾、如何使用过渡句等。
2. 学习如何运用语言,使文章通顺、流畅、生动。
3. 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写作水平。
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1. 练习语音、语调、语速的控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学会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意见和观点,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
七、文化知识积累:
1. 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语文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2. 多阅读、多积累,增强语文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语文园地》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内容。
本单元主要围绕着描写个性特点和团结合作的主题展开,让学生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特点,要互相尊重、包容、团结起来。
本单元的课文分为两篇:《小鸡过生日》和《墙上的花》。
其中《小鸡过生日》主要讲述了小鸡生日时,因为害怕乌鸦的影响而欢乐的气氛被破坏的故事。
《墙上的花》则描述了大家帮助白菜头吃掉墙上的野草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团结的重要性。
在课文《小鸡过生日》中,可以围绕以下内容进行写作:1. 写小鸡过生日时的欢乐气氛,如伙伴们送给小鸡什么礼物,场景描写等。
2. 描述小鸡因害怕乌鸦而落下眼泪的情节,以及伙伴们如何安慰小鸡。
可以通过描写他们的表情、动作等方式来展示这一情节。
3. 描述小鸡和乌鸦的互动,以及伙伴们如何合作,最终解决问题的情节。
可以写乌鸦如何吓唬小鸡,小鸡和伙伴们如何共同对抗乌鸦等。
在课文《墙上的花》中,可以围绕以下内容进行写作:1. 描述白菜头的困境,以及伙伴们发现并帮助他的情节。
可以写白菜头被野草破坏的情景,他自己无法处理并感到苦恼等。
2. 描述大家一起帮助白菜头吃掉墙上的野草的情景,以及他们通过团结合作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可以写他们的分工合作,每个人的贡献等。
3. 描述伙伴们帮助后,白菜头感到快乐的情景。
可以写白菜头笑起来的样子,他们一起欢呼庆祝的场面等。
在写作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你在生日时的喜悦或者碰到困难时所需要的帮助等。
在描述场景时,可以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情节中的喜怒哀乐。
此外,还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教育内容,对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可以思考一些问题,如为什么在生活中要相互帮助呢?在学校里,你们遇到过什么事情需要团结合作解决呢?你是如何参与其中的?你对团结合作有什么体会?总之,围绕《语文园地》这个主题进行写作,可以从具体的情节展开,描述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示团结合作的力量和重要性。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七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题号得分积累与运用一、选择题。
(17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呈现(chén)变幻(huàn)雕刻(diāo)警报(jǐng)B.XXX(zǎo)储藏(chǔ)光辉(huī)笑盈盈(yín)C.金属(shǔ)宁静(níng)达到(dá)紫檀色(tán)D.镇定(zhèn)跪着(guì)庙门(miào)红彤彤(tōng)2.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模型模仿模糊模样B.差别差错出差差点儿C.和平和弄和气和面D.首都都市都城瓷都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乘凉宝剑锋利珍藏B.警报肌肉功击细胞C.章鱼器宫撤退退却游览D.喂猪奇迹风险幼想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运用不恰当的是()(2分)A.海面上波涛XXX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B.我们漫步在僻静的林荫小道上。
C.一头石头狮子很镇静地蹲在庙门前。
D.同学们都在认真地看书,教室里安静极了。
5.下列表示颜色的词语结构特点不同的一组是()。
(3分)A.红彤彤金灿灿绿油油黑乎乎B.葡萄灰茄子紫梨黄皎白C.半紫半黄半红半黄半白半灰半灰半百合色一二三四五六总分6.下列句子运用的关联词有误的一项是()(3分)A.纵然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B.只要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才能听见各种声音。
C.海底不但有矿物质本,还有罕见金属。
D.虽然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但那匹马变模糊了。
7.下列劝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同学,你这样横穿马路太风险了。
B.小同学,过马路要注意安全,要记住红灯停,绿灯行哦。
C.小同学,你怎么能违反交通规则呢?太不应该了。
D.小同学,你闯红灯了,知道这样有多风险吗?二、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含答案)

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含答案)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2分)A.雕.(di āo )塑 光辉.(hu ī) 肌.(j ī)肤 警.(j ǐng )察 B.章.(zh āng )鱼 海藻.(z ǎo ) 到达.(d ā) 储.(ch ǔ)蓄 C.属.(sh ǔ)于 喂.(w éi )养 跪.(gu ì)着 滋润.(r ùn ) D.紫檀.(t án )色 笑盈盈.(y íng ) 窃窃.(q è)私语 二、看拼音,写词语。
(8分)L à zh ú m ó x íng p ǔ t ōng x ùn s ùW ēi w ǔ xi ōng m ěng bi àn hu àn w ēi xi ǎn三、写同音字。
(6分) 帮( ) ( )现 器( )光( ) ( )法 ( )门( )人 ( )马 ( )水( )边 ( )怪 ( )须四、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3分)“参”用部首查字典,应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
当它读 作“c ān ”时,意思为:①参加,加入。
②进见。
③探究并领会。
④封建时代指弹劾。
在“参加”一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
在“参差不齐”一词中,读作 ________。
当它读作“sh ēn ”时,可组词:________、________。
五、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找朋友。
(写近义词)(5分)1.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 ) 2.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 ) h ú q í Y òu gu ānM áng ch éng3.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4.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三年级语文 下册(部编版)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七单元综合素质达标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运用(35分)1. 【台州市路桥区期末】用楷书正确、工整地抄写词句。
(4分)蘑菇,斗笠像蘑菇2. 看拼音,写词语。
(5分)(1)这些龙虾的样子很wēi wǔ,(),钳子有很强的ɡōnɡjī,()能力。
(2)山村的夜晚十分nínɡ jìnɡ,(),妈妈点燃蜡烛,那明亮的ɡuānɡ mánɡ,()xùn sù,()地驱散了黑暗。
3.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四处错误,请在下面画上“______”,并依次改正。
(4分)呈.现(céng)模型.(xín)差.异(chà)储.量(chǔ)私.语(sī) 笑盈.盈(yín) 红彤.彤(tóng) 镇.静(zhè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我们姐妹俩背的书包一模一样....。
B. 姑娘们和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
C. 小明同学常常在语文课上窃窃私语....。
D. 昨夜没睡好,今天我总是恍恍惚惚....的。
5.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八字成语。
(8分)(1)【台州市三门县期末】“,”告诉我们,与不同品质的人在一起,会对自己产生不同的影响。
(2)耳闻不如目见,亲眼见到的才有可能是真实可信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6. 【宁波市奉化区期末】“你可知道,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这是《海底世界》的开头,请你仿照这样的开头,向大家介绍一项有趣的“六一”庆祝活动。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台州市椒江区期末】面对下面的情境,最合理的劝告是()(3分)有个同学在操场的乒乓球桌上跳来跳去,你应该怎么劝告他呢?A. 你怎么可以破坏乒乓球桌呢?太不应该了!B. 同学,别这样玩,如果一脚踩空摔下来,很容易受伤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阅读有关发明家的发明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课件播放故事:《自相矛盾》。
2、播放文中的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图上发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与朋友比赛,从图上看,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范写“矛”与“盾”)矛进攻盾自卫3、学生相互提醒:“矛”不要少一撇写成“予”字,这一撇就像锋利的矛,少了“矛”就无法进攻了,“盾”的外侧是两笔,第二笔是竖撇。
4、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5、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呢?根据学生反馈板书问题要点。
如: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怎么集合的?结果怎么样?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师:矛和盾这两种兵器怎么集合?集合结果会怎样?请同学们仔细读读故事吧。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组交流(1)互相提醒容易读错认错的字词。
(2) 想办法记一记要求会写的生字。
(3)组长安排组员分段朗读,读通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纠正发音。
(5)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能自行解决黑板上的哪些问题,先在小组里讨论,还不懂的留着全班讨论。
学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问题。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师: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你能自行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回答,解决一个,擦去黑板上的有关问题。
2、课件出示词语:先由学生领读到抢读到忆读竞赛,重点纠正要强调读音的生字是“戳、履”,熟读的新词有:集合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战场长处首次胜利者合二为一大显神威乱作一团庞然大物左抵右挡难以招架3、运用练习(1)选用上面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a .中国乒乓球的国手们在奥运会上()。
对方队员面对强有力的进攻,虽然(),但最终(),败下阵来。
b .当猎狗这个()出现在受伤的小鸟面前是,小鸟吓坏了。
(2)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句子。
四、指导书写,完成作业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1、认读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按结构归为一类读,可以选后鼻音或前鼻音的字读,也可以组词读。
2、本课生字以左右结构的字占主要比例,因此要重点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持、般、攻、炮、坦、战、神;难点落在“集”上,右上四横,上部要写得紧凑。
3、练习写字,教师巡视。
及时评议,注意写字姿势。
五、课外延伸,阅读资料坦克:又名战车。
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力和坚强的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
乘坐3~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驾驶等任务。
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最早使用坦克参加战役。
其实,坦克是一名战地随军记者发明的。
六、作业1、我会写máo bān dùn(1)敌人的()如雨点()向他的()刺来。
Chíshén(2)她手()()奇的七色花向我走来。
tǎn zhàn gōng tuì(3)我方的()克冲上()场向敌军发动进(),很快打()了敌人的进攻。
2、搜集发明家发明的故事。
第二课时一、听写句子,引入文本1、师: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掌握的怎么样?听写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2、反馈:打开书本,校对、订正。
二、讨论交流,感悟课文1、出示听写的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这句话中的反义词,圈出能解释课题中“集合”的一个词。
学生读句子,回答。
提示:自卫——进攻;盾——矛;合二为一。
2、师:把“矛”和“盾”这样一对矛盾的事物合二为一,怎么集合呢?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2~4自然段,读完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反馈(1)怎么集合?指名回答。
提示: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具体做法是: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师出示坦克的图片,简单介绍。
(2)这样的集合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
提示:“矛”和“盾”的集合实际上是自卫和进攻的集合,既能很好的自卫,又能更好的进攻,这可是“大显神威”。
3、指导学生理解“大显神威”的含义,读第5自然段,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明。
学生读课文、回答。
提示: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师:你能把大显神威的感觉读出来吗?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引导学生在读中领会“首次、吓得哇哇直叫、乱作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师:小朋友,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大显神威的事物呢?学生回答,如:“神舟”五号太空飞船、海洋馆的大神龟、我国奥运健儿……4、师:发明家从“矛”和“盾”中得到启示,把“矛”和“盾”的长处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
从这个故事中,你是不是也悟出点什么呢?引导学生初步领悟道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三、畅谈感受,揭示道理1、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师: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这句话,想一想从中可以受到什么启发呢?你想到哪些人,哪些事物?教师可适当提示:充气雨衣、地下多功能车库、双层公交车、节能型马桶、钻井工人的帽子、带橡皮头的铅笔、一个优秀的人……3、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事物还有哪些你觉得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可以怎样改进,使之更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呢?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教师鼓励有创意的想法。
4、小结师:同学们,社会在迅速的发展,人类时时刻刻在创造,在创造中发明,也许正在勤奋学习的你就是将来的创造者呢!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抄写句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记下自己或身边的人留心周围事物、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事例。
设计意图:作业内容的开放,实际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能从课本中寻找答案,还会在生活中有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25、矛和盾的集合矛——进攻——枪口或炮口矛和盾的集合集合——坦克盾——防守——铁屋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6《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要求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多动脑筋,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根据思考、练习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教学方法:讲读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事,往往有些小事能给人以启示。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着一个小木匣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的而又给我们启发的小故事。
1.教师板书课题,问:谁的木匣?2.学生读课题。
二、学生读预习,按预习要求,自学生字1.学生读预习部分。
2.学生划出这部分的要求。
①自学生字词。
②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哪些自然段讲的是相同或相近的意思?3.自学生字。
本课生字只有5个,请同学们自己按拼音读一读,找出你认为最不好读的字音。
这5个生字分别属于哪种结构的字?填下列表格。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暂不回答)四、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②思考上面的问题。
学生读后回答: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过了4年,科利亚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来,他从中受到了启示。
五、教师带学生读课文练习2,明确分段依据(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将课文分成三段。
)教师板书。
六、学生默读,划分段落1.首先标出自然段。
2.读每个自然段,明确每段的意思。
3.复习学过的分段方法。
读自然段,明意思。
意相近,并一起。
意相异,就独立。
4.按照“意相近,并一起;意相异,就独立”的方法将课文正确划分三段。
第一段(1~3):讲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讲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段(13):讲科利亚从中悟出的道理。
5.教师问:为什么科利亚要埋木匣,又干嘛把它挖出来,从这件小事中,他又悟出什么道理了?我们先来看看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他又是怎样埋的?七、学习课文第一段1.教师让学生想一想: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在这一段的什么地方写着呢?(第3自然段)学生读第3自然段。
(1)为了躲避战争灾难,东西多,不能都带走。
教师给学生简单介绍课文中的战争——前苏联卫国战争。
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前后差不多4年。
这是场正义的战争。
(2)受到了妈妈的启示。
学生读这段的最后两句话。
问:“妈妈是怎么做的?(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进地里)科利亚是怎么做的?(量了十步,埋下自己的木匣)妈妈走了三十步,而科利亚为什么只走了十步?(因为他只会数到十,所以就量了十步。
)科利亚看妈妈这样做,他也学会了,照着妈妈的样子做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是个善于模仿别人,自己肯动脑筋的孩子,同时他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学生概括说说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教师问:他是怎么埋的?木匣里都有什么呢?(1)学生读1~2自然段。
(2)学生回答:他先挖坑,再把木匣放进坑里,然后盖上土,最后撒上细沙。
教师问:什么叫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又说明什么?(说明科利亚埋木匣时年龄很小。
)(3)木匣里都有什么?(学生读)(4)“盖上土,撒细沙”看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做事认真仔细,想得很周到。
)八、学生有语气地读这段,而后回答:科利亚和妈妈在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九、布置作业写生字新词;预习第2、3段。
第二课时一、继续讲读教师说:妈妈和科利亚在临走时,分别把箱子和木匣埋在地里。
那事隔四年,当法西斯被赶走后,他们又挖起自己的东西来,他们挖到了吗?(挖到了)谁先挖到的?(妈妈)科利亚开始没挖到,后来为什么挖到了呢?妈妈为什么能很快地挖着呢?学生读第二大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