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保护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合集下载

古树名木的养护与管理措施

古树名木的养护与管理措施

古树名木的养护与管理措施古树名木是我国的活文物,是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生长的结果,树木一旦死亡将无法再现,因此应非常重视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涉及土壤学,病虫学、树木学、植物学,气象学等多学科综合性技术,各地应因地制宜相应采取以下措施;一、解决土壤的透气性土壤的透气性是影响树木根部生长的限制因素;密实的土壤使树木扎根和呼吸困难,生长受到影响,这是古树衰弱的主要原因之一;解决的办法包括:1.加护栏杆;在树冠投影范围内,加设与古典建筑相协调的栏杆进行保护;2.松土;经常疏松表土,加速土壤中空气与大气的交换,以利根系的呼吸,促使其不断萌发新根;3,埋树枝、树叶;在游人践踏严重的地方,于树冠外围埋树枝、树叶,使土质变松,诱根深扎,如有游人必经之路,需铺设方砖;4,栽种草皮;在古树周围栽种草皮,禁止游人践踏;二、增加土壤养分一株古树几百年乃至几千年都生长在一个地方,使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降低,缺失的养分往往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几点:1.土壤中的氮肥是促树木生长的元素,但古树毕竟生长缓慢,因此用量须适当;2.古树大量结实会减弱树势,因此对磷肥应控制施用;3.钾肥有强健树势作用,用量可大些;一般情况下,可隔年施一次有机肥料,如圈肥等比较稳妥,且勿盲目施用化肥等速效肥料;三、病虫害防治古树由于趋向衰老而容易招致病虫的危害,因此,除禁止在古树周围堆放加工木材外,可用物侯研究来预测预报虫害,采取综合措施,做到防重于治;1.尽量利用生物防治,培养天敌消灭害虫;2,要保护益鸟,如啄木鸟、灰鹊等;3.当出现对树木有威胁的虫口密度时,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毒、药效期较长的药剂;4.备齐必要的喷药机械和高效低毒的农药,以备应急之用;四、支架支撑古树由于年代久远,主干会有中空,主枝常有死亡,造成树冠失去平衡,树体容易倾斜;又因树体衰老,枝条容易下垂,因而需要其他物体进行支撑;五、设避雷针据调查,千年古银杏大部分曾道过雷击;雷击将严重影响树势,甚至使树木很快死亡;所以,高大的古树应加避雷针;如果遭受雷击,应立即把伤口刮平涂上保护剂,并堵好树洞;六、树体喷水城市空气浮尘污染严重,古树树体截留灰尘较多,若不清洗将会影响古树的观赏效果和光合作用;所以,应常对树体进行喷水清洗;。

古树名木保护方案

古树名木保护方案

古树名木保护方案第1篇古树名木保护方案一、背景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具有极高的生态、历史、文化、科研和观赏价值。

为了切实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确保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得以世代相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保护方案。

二、目标1. 确保古树名木生长环境的稳定和改善,提高古树名木的生长势。

2. 对古树名木进行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降低病虫害发生,延长古树名木寿命。

3. 提高公众对古树名木保护的意识,促进社会共同参与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

三、保护措施1. 古树名木调查与评估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详细记录每棵古树名木的树种、树龄、生长状况、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等信息,建立完整的古树名木档案。

定期对古树名木进行生长状况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养护管理计划。

2. 生长环境优化(1)改善土壤环境定期对古树名木生长地的土壤进行检测,针对土壤板结、盐渍化等问题,采取松土、施肥、淋溶等措施,提高土壤透气性和肥力。

(2)水分管理根据古树名木的生长需求,制定合理的浇水计划,确保水分供应充足、稳定。

(3)光照与通风对古树名木生长地进行适度修剪,保持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

3. 养护管理(1)修剪与疏枝定期对古树名木进行修剪,去除病弱枝、交叉枝、内向枝,保持树冠的整齐和通风透光。

(2)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方法。

(3)施肥与土壤管理根据古树名木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4)支撑与加固对易倒伏的古树名木进行支撑和加固,确保树木安全。

4. 保护设施建设在古树名木周围设置保护围栏、标志牌等设施,明确保护范围,防止人为损害。

5. 宣传教育与培训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开展养护管理培训,提高养护人员专业素质。

四、组织保障1. 成立古树名木保护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古树名木保护方法

古树名木保护方法

一、复壮措施1、施生物有机肥:在树冠投影外围开设3—5个放射沟,以见吸收根的深度为宜,将联合固氮菌、酵母菌等微生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再加入适量液体肥料,稀释后浇在古树根际土壤中,10天浇一次,连浇三次。

施药浓度为1000倍。

2、基质复壮:复壮沟施工位置在古树树冠投影外侧,从地表往下纵向分层。

表层为10厘米素土,第二层为20厘米复壮基质,第三层为树木枝条10厘米,第四层又是20厘米的复壮基质,第五层是10厘米树条,第六层为粗砂,厚20厘米。

二、支撑、吊拉支撑:所需钢管直径13—16厘米,支撑中所用的扣环宽不低于6厘米,垫层用橡皮垫层或木块,受力均匀,支撑点要牢固,钢管入土部分不少于30厘米,根据地形要求可用砼10#加砌体筑牢。

吊拉:1、一般适用于地势坡度较大,树体主干倾斜,树冠较大,易倒的古树。

2、可采用二根线或三根线(根据地形而定)。

所采用的拉线一般是钢绞线,不能用8#、10#铁丝或钢丝蝇。

3、接地部分一般选在岩石上或砂砾坚土中,采用风钻打眼的办法深入20厘米以内,用膨胀螺丝打紧。

接树部分一般要求部位适当,扣环加垫层后有适应的膨胀感,起到拉动效果。

扣环的宽度不低于6厘米。

三、砌穴采用自然石砌垒,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外面不露灰,里面适当采用50#的混凝土构砌。

做到不露土、露水。

根据地形可确定为小穴、中穴、大穴三种样式。

小穴的垒砌石方量一般为3m3,中穴的石砌量一般为7m3,大穴的石砌量一般为12m3。

回填客土量分别为:小穴1.5m3,中穴2.5m3,大穴4m3。

在砌堰保护工程中,垒石要与山形体一致,砌石要形成高低错落与山体和谐一致。

四、铺透气砖铺透气砖时,首先要平整地形,注重排水,去除表层土5—6厘米,然后加砂垫层3—4cm 后,上面铺设透气砖。

铺设面积一般9—12平方米,砖之间的缝隙用细砂填满,不能用水泥、石灰。

在保护工程中,不能曝晒或损坏古树根系。

五、其它1、铁护栏、石板护栏的设置可根据地形,现场确定样式,确定工程量等内容。

古树名木保护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古树名木保护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古 树 名 木 保 护 是 极 为 重 要 的,在 现 今 社会,人们不仅追求物质上的生活,也追求 精神上的满足。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 中 , 古树名木由单纯的自然物象向具有社 会属性的事物转化 , 成为重要的历史文化 载体 [1]。许多的古树名木附带史时价值,成 为人文旅游的一大看点。在保护古树名木的 同时,减少了病虫害的传播和数量,对木质 产品、工业建筑、农业生产等带来的好处是 无穷无尽的。通过对病虫害进行研究,不仅 能够提高对古树名木的保护,还能提高人 们对各种病虫害的认知,从而达到知己知 彼,让病虫害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趋近于 无。
木需要得到更好的防护与治理,往往古树及 其后续资源通常都具有极高的树龄,这些树 木经历时间的冲刷,难免会出现一些衰退的 情况,从而造成树皮渐渐开裂,甚至于形成 难以修补的树洞。这些伤口如何有效的处理 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在进行维护过程中, 对悬铃木和朴树等树木选择放弃以往老式 的修补方法,而是引用更为先进,对树木更 加友好的开放式创口技术。这种技术需要先 将树木开裂、腐败的地方进行铲除,然后利 用消毒剂对其涂抹和消毒,若是树洞较大 的,可以利用发泡剂对空洞的地方进行填 充,然后再对填充后的发泡剂表面进行有效 的打磨,从而使伤口平整光滑,最后再使用 伤口愈合剂进行涂抹,这样也是避免雨雪天 气对树木的伤口造成二次创伤,同时也能够 有效的防止其伤口内部腐败变坏。
根据不同的树种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 应该在不同的季节进行浇水及排水。当处于 温度较高状态时,应对土壤的水分进行实时 监测,在根据实际的缺水情况进行选择性浇 水,如浇透水或叶面喷淋。在夏季,浇水需在 早晚两个时间段进行,必须避免高温状态下 浇水,高温会使古树发生蒸腾作用,造成更 多的水分流失,从而对古树造成不可逆的损 伤。同时要保证古树名木周边的土壤环境, 保持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并保 证土壤的密实性,给予古树名木良好的生长 根基。在人流较大及活动频繁地区生长的名 树古木,为其土壤表层铺设透气性的树穴覆 盖物,保持根系良好的透气性。做好日常的 巡查记录工作,每月进行拍照及实地观察, 掌握古树名木现状及其变化情况,保持古树 名木数据库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实效性,以 支撑古树保护管理和生态建设的需要 [4]。

古树名木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古树名木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古树名木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古树名木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还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然而,由于古树名木往往年代久远,抗病虫害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保护古树名木的生命和价值,必须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首先,关于古树名木病虫害的防治,我们应该从生态意识出发,倡导生态农业、绿色种植等理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破坏环境生态平衡,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我们要探索一些绿色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生物防治的方法。

比如,可以引进天敌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

一些对古树名木有害的昆虫或病菌,往往有自己的天敌。

如果我们能够发现这些天敌,并通过培育和引种等措施,合理利用它们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就可以达到绿色防治的目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使用一些生物菌剂来防治病虫害。

生物菌剂是指通过活菌素、提取物、酵素和代谢物等方式,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来阻断和抑制病原菌和害虫的生长和繁殖。

这种方法与化学农药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不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危害,并且对靶标害虫和病原菌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植物间的轮作和混作来防治病虫害。

古树名木的种植往往是集中在一个区域内进行的,时间长了,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会逐渐消耗殆尽,病虫害问题就会日益严重起来。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轮作和混作的方式,将不同的作物植入到古树名木的种植区域内,通过不同作物之间的互补关系,来降低病原菌和害虫的数量。

最后,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物理防治的方法来防治病虫害。

比如,可以通过建立防护网、设立诱捕器等方式,将病虫害隔离并捕捉起来,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这种方法对于一些较大的昆虫有非常好的效果,可以将病虫害的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起到保护古树名木的作用。

总之,古树名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繁重的任务。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并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发展绿色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式,来保护古树名木的生命和价值,同时也保护了环境生态。

谈古树名木的保护及复壮措施

谈古树名木的保护及复壮措施

谈古树名木的保护及复壮措施古树名木是自然界中的宝贵遗产,它们承载着历史、文化和生态的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古树名木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衰退。

为了保护和复壮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一、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的建设。

在大众中普及古树名木的重要价值,提高全社会对其保护的重视程度。

制定和完善有关古树名木的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砍伐、盗伐和滥伐古树名木的行为。

二、建立完善的古树名木保护网络和监测系统。

通过建立古树名木保护区、植物园、自然保护区等保护机构,形成一张立体、密集的保护网络。

同时,建立古树名木的监测系统,定期进行古树名木的普查、登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古树名木的生态恢复和疾病防控。

采取积极的生态修复和恢复措施,加强保护区周边的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古树名木的生存环境稳定性。

同时,加强疾病防控工作,对古树名木常见的病虫害进行科学防治,保障其生长健康。

四、加强古树名木的繁育和修复措施。

通过繁育和引种等手段,加强对古树名木的繁衍和培育。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古树名木进行病原体检测和克隆繁殖,提高其繁殖成功率。

对已经濒危、受损的古树名木,采取修复措施,通过树皮修复、树干支撑等方式,使其重新恢复健康。

五、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加强对古树名木的研究,探索其生长发展和抗逆性等特性。

开展古树名木的遗传资源调查和保护工作,建立遗传资源库。

利用先进的遗传学和生物工程技术,培育适应性强、生长快、病虫害抗性好的新品种,推广应用于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复壮工作中。

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古树名木的保护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

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互相学习和借鉴经验,共同推动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复壮工作。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保护和复壮古树名木,确保它们的传世价值和生态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同时,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也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只有形成全社会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担当,才能真正做到保护好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

古树名木的防衰败和保护措施

古树名木的防衰败和保护措施

古树名木的防衰败和保护措施【摘要】古树名木作为珍贵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衰退和破坏。

为了保护和维护古树名木,我们需要科学管理资源,加强防灭绝保护,提倡生态环保理念,加强立法保护,以及推动社会参与。

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我们才能认识到保护古树名木的必要性,同时也意识到古树名木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共同努力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古树名木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关键词】古树名木、防衰败、保护措施、重要性、面临的问题、科学管理、防灭绝、生态环保、立法保护、社会参与、必要性、多方共同努力、文化遗产1. 引言1.1 古树名木的重要性古树名木作为自然界中的珍贵资源,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

它们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树名木的存在不仅是对过去的延续和传承,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和期许。

在当今社会,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现实情况下,保护古树名木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只有通过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对这些珍贵资源的珍惜和传承。

认识和认可古树名木的重要性,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更是对人类自身文明和生存的责任。

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保护这些古老的生命,让它们继续繁衍生息,为我们留下更多宝贵的遗产和记忆。

1.2 古树名木的面临的问题古树名木作为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古树名木资源的遭受破坏和盗伐现象十分严重,一些珍稀的古树名木甚至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古树名木生长环境的恶化也是一个严重问题,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都对古树名木的生长和繁衍造成了威胁。

一些地方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不强,管理不到位,导致一些古树名木被破坏或者遗失。

古树名木的生长周期长,生长速度慢,种子繁殖模式困难,种质资源亟待保护和利用。

保护古树名木资源,防止其衰败和灭绝,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的问题,需要加大力度进行干预和保护。

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技术措施

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技术措施

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技术措施一、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性与现状古树名木,作为自然界的宝贵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

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记录了自然的生长过程,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树名木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一些古树因为建设活动遭到破坏,一些则因为病虫害、自然老化等原因逐渐衰败。

因此,保护和复壮古树名木,不仅是对自然遗产的尊重,也是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认识到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立法保护、建立保护区、实施定期监测和养护等。

但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保护意识不足、资金和技术支持有限、保护措施执行不力等。

二、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的关键技术措施1. 保护规划与立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古树名木保护规划是保护工作的首要步骤。

规划应包括古树名木的普查、评估、分类和登记,明确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同时,加强立法工作,明确古树名木的保护责任和违法处罚,提高法律的约束力和执行力。

2. 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古树名木的生存环境直接影响其健康状态。

因此,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是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包括清理古树周围的垃圾、杂草,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调整水分管理,以及恢复古树周围的自然生态。

3.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导致古树名木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应定期对古树进行病虫害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这可能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多种方法。

4. 营养管理合理的营养管理有助于古树名木的健康生长。

应根据古树的生长状况和土壤条件,制定科学的施肥计划,确保古树获得充足的养分。

5. 支撑与加固对于生长不稳定或有倾倒风险的古树,需要采取支撑和加固措施。

这可能包括使用支架、绳索或混凝土等材料,以增强古树的稳定性。

6. 修剪与整形适当的修剪和整形可以促进古树的健康生长,去除病弱枝和过密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但修剪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避免对古树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树名木保护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作者:刘奇俊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9年第01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文明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古树名木的保护。

古树名木不仅十分珍贵,还极为稀缺,这就表明了养护过程中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成为了重中之重。

本研究主要是以华东师范大学校内的各株古树名木为依据,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针对,从而更好的加强古树名木的养护及保护,以及对病虫害的合理防治。

这不仅加强了资源的利用,更能保护校内古树名木的健康,建设更加绿色文明的校园。

关键词古树名木;病虫害;措施
古树名木保护是极为重要的,在现今社会,人们不仅追求物质上的生活,也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古树名木由单纯的自然物象向具有社会属性的事物转化,成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1]。

许多的古树名木附带史时价值,成为人文旅游的一大看点。

在保护古树名木的同时,减少了病虫害的传播和数量,对木质产品、工业建筑、农业生产等带来的好处是无穷无尽的。

通过对病虫害进行研究,不仅能够提高对古树名木的保护,还能提高人们对各种病虫害的认知,从而达到知己知彼,让病虫害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趋近于无。

1 保护古树名木的意义
根据我国有关部门的规定,通常将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大树称之为古树;而那些极为稀有、珍贵、有历史价值和纪念价值的树木称之为名木。

通常情况下,古树名木都是有多种价值及意义的集合体,它不仅拥有作为树木对生态的价值,还具有相当大的研究意义,可以通过古树名木去推断当地的历史变迁等问题。

古树名木是不具有再生性的,无法利用其它株来代替。

在社會进步和发展中,很多名贵古树名木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这不仅是自然资源的损失,还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宝贵文化的流失。

当前古树名木保护中问题较为严重,主要包括古树名木保护机制不健全,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社会各界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很多古树名木逐渐消失[2]。

同时,古树名木成形需要一百年之久,许多树木通常都无法生存那么长时间,这就导致了植物变成古树名木需要一定的机遇性。

这也大大提高了古树名木的经济价值。

据统计,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共有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27棵,普陀区一共拥有40余棵,占据了总数近百分之七十。

2 保护古树名木的具体措施
古树名木集科研、历史、人文和地理于一身,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3]。

古树名木需要得到更好的防护与治理,往往古树及其后续资源通常都具有极高的树龄,这些树木经历时间的
冲刷,难免会出现一些衰退的情况,从而造成树皮渐渐开裂,甚至于形成难以修补的树洞。

这些伤口如何有效的处理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

在进行维护过程中,对悬铃木和朴树等树木选择放弃以往老式的修补方法,而是引用更为先进,对树木更加友好的开放式创口技术。

这种技术需要先将树木开裂、腐败的地方进行铲除,然后利用消毒剂对其涂抹和消毒,若是树洞较大的,可以利用发泡剂对空洞的地方进行填充,然后再对填充后的发泡剂表面进行有效的打磨,从而使伤口平整光滑,最后再使用伤口愈合剂进行涂抹,这样也是避免雨雪天气对树木的伤口造成二次创伤,同时也能够有效的防止其伤口内部腐败变坏。

根据不同的树种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应该在不同的季节进行浇水及排水。

当处于温度较高状态时,应对土壤的水分进行实时监测,在根据实际的缺水情况进行选择性浇水,如浇透水或叶面喷淋。

在夏季,浇水需在早晚两个时间段进行,必须避免高温状态下浇水,高温会使古树发生蒸腾作用,造成更多的水分流失,从而对古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同时要保证古树名木周边的土壤环境,保持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并保证土壤的密实性,给予古树名木良好的生长根基。

在人流较大及活动频繁地区生长的名树古木,为其土壤表层铺设透气性的树穴覆盖物,保持根系良好的透气性。

做好日常的巡查记录工作,每月进行拍照及实地观察,掌握古树名木现状及其变化情况,保持古树名木数据库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实效性,以支撑古树保护管理和生态建设的需要[4]。

3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3.1 银杏超小卷叶蛾
银杏超小卷叶蛾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虫害,由于对其的习性不熟悉,很容易错过最佳防治时间。

通过与普陀区绿化古树办密切联系,通过两年的实地观测及研究,渐渐的掌握了银杏超小卷叶蛾的危害过程。

在每年四月,气温开始回暖时,早晨通过对古树银杏的现场观察,每2天观察一次,仔细观察银杏超小卷叶蛾幼虫是否有活动迹象,在四月底,幼虫渐渐进入枝条,发现后使用噻虫嗪对叶面和树干进行喷药防治,由于目前提倡使用无公害药剂,单单一次喷洒起不到防治作用,故每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药3-4周。

同时,对其周边非古树名木的银杏树也一起进行喷药防治,避免虫体活动范围向周边扩散。

等到了五月中旬,虫体危害减少,部分虫体入土后,及时用高效氯氰菊酯对土壤表层及树干基部进行药物喷洒,使药剂进一步渗透土壤,将在表土下待羽化成虫的幼虫进行杀灭。

至六月再去现场进行观察,看是否还有活体幼虫有活动迹象,若是没有,则当年对于银杏超小卷叶蛾的防治工作宣告成功。

3.2 白蚁
白蚁在每年的四月气温回暖后开始活动并进行繁衍,成千上万的繁殖蚁冲出原本生活的环境,待到翅膀脱落后,成虫雌雄个体相互配对,结成配偶,一旦遇到适合生存发展的地方就会建立巢穴,形成新的白蚁群体。

白蚁可以分泌一种高浓度的蚁酸,腐蚀性极强,对房屋建筑的破坏力极大,尤其是砖木结构的建筑,被破坏的尤为明显。

它们往往隐藏在木质的结构中,破坏其承重点,甚至导致房屋倒塌,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由于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周边有许许多多的老式居民楼,许多木质结构遭到白蚁的光顾,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蚁害。

在2018年的6月份,在观察天牛对悬铃木的树皮危害时,首次在位于师大一村居民楼靠近河边的古树悬铃木上发现了白蚁的踪迹,并通过观察发现,已经有一定的规模数量。

以往的做法是联系区除四害部门,对白蚁进行喷药防治,但是只能杀灭被喷药剂周围的白蚁,此方法不但不能杀灭整个蚁巢,还会惊动周围的白蚁,达不到真正的防治效果,通过病虫害新型技术的学习,并由区古树办牵线搭桥,将此处作为了上海市绿化指导站的一个白蚁试点,请来了陈东旭老师现场指导,将目前最有效的白蚁防治技术应用于此处。

方法是在悬铃木树穴周围埋设带有木材板的诱饵箱,通过"监测-发现白蚁-投放饵剂-灭杀白蚁-监测"的不断循环,达到灭巢效果。

在被危害的古树悬铃木根部附近观察白蚁活动范围,将白蚁喜欢的木材作为诱饵,制作诱饵箱并埋设覆土。

此方法可以将悬铃木树上的白蚁诱骗到诱饵箱中,历经两周时间,成功将树上的白蚁引诱到诱饵箱内取食木材。

这时开始展开计划的第二步,将对白蚁产生毒性的饵料放置在树体危害部位。

这种诱饵需要与水混合拌匀,其成分是白
蚁极为喜爱的食物和药剂氟铃脲组成。

白蚁通常对水质要求极高,不能使用自来水来拌匀,必须使用纯净水进行均匀混合,并搅拌成糊状。

然后,将搅拌后的糊状饵料涂抹在被危害的树体部位,再用遮阴布等材料遮挡。

当工蚁出来觅食,并将糊状饵料带回蚁穴,喂食蚁王蚁后及其他白蚁,经过一段时间后,白蚁体内将会产生大量的毒素,形成中毒,进而达到消灭整个蚁穴的目的。

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每隔五到七天观察一下白蚁的进食情况,如果进食较快需要及时补充新的饵料。

通过两个多月的不断巡查及投放饵料,在古树上进行危害的白蚁越来越少,直到无发现活体活动,则表明防治成功,但这不代表这棵古树不会再遭受到白蚁的侵害。

在2019年3到4月份,气温渐渐回升,再继续观察是否有越冬的白蚁再出来危害,如果没有,则宣布防治工作圆满成功。

4 结语
综上所述,古树名木不仅是单纯的树木,当它被附加上各种各样价值和意义后,就显得越发珍贵,这些古树名木不仅见证了中国的成长,甚至部分古树名木也记录了中国的历史。

它们不单单是树木,更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是十分重要的。

然而古树名木也十分脆弱,它们经历了时间的冲刷,树势也渐渐趋于衰退,如果不能够及时的进行保护和防治,那么将会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

不仅会劳民伤财,还会导致参考历史的证物消逝,甚至导致人员伤亡,所以针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及防治是极为重要的,仅仅是我们迈出的一小步,却是整个社会进步迈出的一大步。

参考文献:
[1]徐士岐. 园林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以颐和园为例试述古典园林古树名木文化的探究与发掘[A]. 北京园林学会、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2017北京园林绿化建设与发展[C].北京园林学会、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北京园林学会,2018:6.
[2]刘燕卿.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绿色科技,2018(05):201-202.
[3]赵秀玲,刘宝素.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J].河北林业科技,2005(S1):29-30.
[4]杨露.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防护林科技,2017(07):94-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