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后凸成形术注入骨水泥治疗脊柱转移瘤对脊柱稳定性影响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疗效分析

1 . 4 统 计 学分析
采用 S A S 1 2 . 0 进 行统 计学分 析 , 以均 数 ±标 准差 ( 面±s )
d o i : 1 0 . 1 1 6 5 9 / j j s s x . 1 6 7 2 - 5 0 4 2 . 2 0 1 3 0 4 0 4 4
明显提高 , 还使其病骨的结构达到一般 治疗 难以企及 的根本性
女: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尸< 0 . 0 5
表2 2组患者伤 椎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 ± )
组别 n 后凸角 ( 。 ) 前缘高度 ( %) 中线高度( %) 后缘高度( %)
: I c : 与对 照 组 比较 . P< 0 . 0 5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 B a r t h e l 指数变化 情况( ± )
的形式表示 。计量数 据 比较采 用 t 检验 , 计 数 比较 采,  ̄ J X 2 检 验, P< 0 . 0 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症, 而临床上常用的传统的保守 治疗效果 并不理想且极 易致 严 重的并 发症 。近几年 实行并推 广 的椎 体后 凸成形术 具有操 作
简单 、 微创 、 疼痛缓解等显 著特点 J 。2 0 1 0年 2月至 2 0 1 1年 2
李
维, 阮文 辉 ( 汉中市中心医院骨三科, 陕西 汉中 7 2 3 o o o )
[ 关键词 ]椎体后 凸成形术 ; 骨质疏 松脊 柱骨折 ; 疗效分析
[ 中图分 类号]1 1 6 8 3 . 2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6 7 2 - 5 0 4 2 ( 2 0 1 3 ) 0 4 4 ) 4 4 6 - 0 2 骨质疏 松性脊柱 骨折 为 老年人骨 质疏 松的常见 严重并 发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并发症的预防策略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并发症的预防策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l body augmentation)是一种治疗脊椎骨折和脊柱肿瘤的手术技术。
尽管该手术相对安全,但仍存在一些可能的并发症。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下面是一些预防策略:1.术前评估:在进行手术之前,医生需要详细评估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这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适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并识别任何可能增加并发症风险的因素。
2.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患者应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包括饮食控制、停用抗凝药物和避免感染源等。
这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3.术中导航技术:使用术中导航技术可以准确地确定椎体骨折或肿瘤的位置和形态。
这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手术决策,并减少操作对周围结构的损伤。
4.术中监测:术中监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并发症的问题。
例如,监测导管位置和压力可以避免导管进入错误的位置或对椎体造成过度的压力。
5.选择合适的植入物:选用合适的植入物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例如,选择正确尺寸和类型的植入物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持,减少术后移位和破碎的风险。
6.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环节。
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如休息充分、避免过度活动、正确使用辅助器具等。
此外,定期复查和随访也非常重要,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并发症。
7.安全操作:术中和术后的操作过程应尽量遵守安全措施,包括医生和护士的手术操作规范、无菌操作和消毒措施等。
这有助于预防手术相关感染和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治疗脊椎骨折和脊柱肿瘤的手术技术。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需要医生、患者和相关人员共同努力,遵守预防策略和操作规范。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简介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是一种用于治疗脊椎疾病的外科手术器械。
该器械由骨水泥和椎弓根螺钉组成,可以通过固定和加固脊椎结构,达到治疗和稳定脊柱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的原理、使用方法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风险。
原理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的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切除椎弓根突:手术中会切除部分椎弓根突,以提供插入螺钉的通道。
2.插入螺钉:通过特殊的手术工具,将椎弓根螺钉螺旋地插入到椎弓根内部。
3.注射骨水泥:通过注射器将骨水泥注入到椎弓根内部,填充空隙并强化螺钉的稳定性。
4.固定脊椎:骨水泥固化后,会形成一个坚实的骨结构,增加螺钉与椎骨之间的力学连接,从而稳定脊椎,达到治疗效果。
使用方法以下是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的使用方法:1.手术准备:患者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查,确保骨质良好。
术前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案。
2.手术操作:患者在全身麻醉下,通过背部切口进入手术部位。
医生根据预先设计的手术方案,依次进行切除椎弓根突、插入螺钉和注射骨水泥。
3.恢复和康复: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和功能锻炼。
患者需遵医嘱,避免剧烈活动和劳累。
临床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在脊椎外科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以下情况:1.椎体压缩骨折:在老年人中,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容易发生椎体压缩骨折。
使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进行治疗,可以减轻疼痛、稳定脊柱。
2.脊柱肿瘤:肿瘤可以破坏椎骨的结构,导致脊柱不稳定。
利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可以固定脊柱,减少疼痛,延缓病情进展。
3.脊柱侧凸:脊柱侧凸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会导致脊柱曲度增加,影响身体形态和功能。
通过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进行矫正手术,可以稳定脊柱并减轻症状。
优势和风险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相比传统的手术方法具有以下优势:•微创性手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快速疼痛缓解:骨水泥填充后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
骨水泥注入量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应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基础研究·骨水泥注入量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应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徐建彪1,张伟学2,王鸿晨2,杜传超1,王占长1*,PORTER Daniel11.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北京 1000162.北京市仁和医院骨科,北京 102600【摘要】 目的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骨水泥注入量对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患椎相邻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
方法 经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69例,根据骨水泥注入量分为低剂量(>2.0 mL且<3.0 mL)组(22例)、中剂量(≥3.0 mL且<6.0 mL)组(28例)、高剂量(≥6 mL)组(19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
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的CT数据,利用Mimics 10.01和Abaqus 6.8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患椎的上终板分别施加0.3 MPa(低压力)、1.0 MPa(中压力)、4.0 MPa(高压力)的轴向压力,观察不同载荷下的应力改变。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 VAS 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骨水泥渗漏5例(7.25%),均未出现神经症状;低剂量组1例,中剂量组2例,高剂量组2例,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末次随访未发现相邻椎体再发骨折。
在低压力(中立位)时,患椎下位椎体的应力较术前增加约22%,上位椎体的应力增加约15%。
在中压力(正常活动)、高压力(突然摔倒)时,高剂量组患椎上、下位椎体的应力较低压力时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患椎上、下位椎体的应力与低压力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PKP术后可引起患椎上、下相邻节段生物力学的改变,相邻椎体所受的应力随着轴向负荷和骨水泥注入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
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注入骨水泥的要点

i n j e c t i o n
Y a n X i o n g - w e i , Z h a n g H o n g - y a n( X i a n g y a n g Mu n i c i p a l C e n t r a l H o s p i t a l , X i a n g y a n g 4 4 1 0 2 1 , H u b e i P r o v i n c e , C h i n a )
主题 词 :
晏雄 伟 , 男,1 9 7 4年生 , 湖 北省 襄 阳市人 , 汉族 ,
2 0 0 7 年 同济 医科 大学 毕
业 ,硕 士 , 副 主 任 医 师 ,
主要从事脊柱外科研究。
通 讯作 者 : 张 洪燕 ,主 治 医师 ,硕 士 ,襄 阳市 中心 医 院 , 湖 北 省 襄 阳 市
点。
( 2 0 1 4 ) 0 9 - 0 1 4 7 1 — 0 6
稿件接 受:2 0 1 4 . 0 2 . 0 6
方法 :采 用 经皮 穿刺 球囊 扩张 椎体 后 凸成 形技 术治疗 2 2例 骨质 疏松 性椎 体 骨折 患者 ,年 龄 6 0 - 7 8岁 。在 C 臂 X 射 线机 透视 引导 下 ,行 经皮 穿刺球 囊扩 张椎 体 后 凸成形 治疗 。按 WH O 标准 对止 痛效 果进 行评 估 ,并分 析骨 水泥 的注 入 时机 、方 式及 用量 等 。 结果 与 结论 :所有 患 者均 得到 随访 ,随访 时间 1 — 1 2个 月 。治疗后 1 5例 疼痛 完全 缓解 ,7例 部 分缓 解 ,有效 率达 1 0 0 % ,患者 脊柱 活动 度 增加 。所 有 患者 无需 切开 手术 治 疗 ,未 出现肺 栓 塞 、神经 损伤 等 并发 症 。提示 经 皮穿 刺球 囊扩 张 椎体 后 凸成 形技 术在 治疗 骨 质疏松 性 椎体 骨折 时 ,创伤 小 、操 作简 单 、并 发症 少 ,能 有效 地 重建 椎体 强度 ,并能 较好 地 缓解 疼痛 ,是 一 种有 效 的脊柱 微 创治 疗技 术 。严格 掌 握治 疗要 点 ,能 够获 得满 意 的临 床疗 效 ,包 括准 确 的疾病 诊 断 ,明确 患 者 的疼痛 等症 状 是否 因骨 折所 致 ,术 前术 中准 确 的定位 病 椎 , 良好 的 穿刺 技术 , 以及 合适 的 术后 治疗 和护 理 。严 格把 握骨 水泥 的推注 时 间及量 也 很重 要 ,骨水 泥 的推 注一 般 在 拉 丝期 ,太 早 容易 泄露 ,发生 毒性 反应 ;太 晚 影响 骨水 泥 的扩 散 ,从而 影 响治疗 效 果 。骨水 泥 的推 注最 好全 程在 透视 下进 行 ,这 样才 能有 效避 免骨 水泥 的泄 露 。
椎体后凸成形治疗Kummell病过程中发生的骨水泥渗漏

椎体后凸成形治疗Kummell病过程中发生的骨水泥渗漏路文超;王宇鹏;湛川【摘要】背景:目前关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形态及磁共振表现与Kummel病的相关性已有相关报道,但关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程度与Kummel病相关性的报道较少.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Genant分级与Kummel病的相关性,探讨Kummel病椎体后凸成形治疗中骨水泥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择行保守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4例,共109例椎体,涉及骨折椎体节段为T9-L4,依据Genant半定量评估法将骨折椎体进行分级(轻度畸形48例、中度畸形34例、重度畸形27例),保守治疗6个月后复诊,MRI成像观察骨折椎体节段裂隙征发生情况,判定Kummel病,同时评估严重程度(Ⅰ型、Ⅱ型、Ⅲ型).对诊断为Kummel病的患者进行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治疗,X射线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治疗后随访观察疼痛、腰背部功能、椎体前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①84例患者中,23例出现骨折椎体节段裂隙征,轻、中、重度畸形患者中骨折椎体节段裂隙征的发生率分别为3%,6%,12%,以T12椎体多发;②23例Kummel病患者经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后,6例Ⅰ型患者中发生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椎旁渗漏各1例,14例Ⅱ型患者中发生2例骨水泥椎间盘渗漏、1例椎旁渗漏,3例Ⅲ型患者中发生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椎旁渗漏各1例;不同分型间椎间盘渗漏、椎旁渗漏发生率比较无差异;③23例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时的疼痛、腰背部功能、椎体前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④结果表明,随着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Genant分级的提高,Kummel病发生率随之增加,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治疗Kummel 病后的骨水泥渗漏率较高,且多趋于椎间盘内渗漏.【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9(023)002【总页数】6页(P172-177)【关键词】骨水泥;骨水泥渗漏;骨生物材料;Kummel病;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裂隙征;迟发性椎体塌陷;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穿刺后凸成形术;生物材料【作者】路文超;王宇鹏;湛川【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科,辽宁省沈阳市 11003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科,辽宁省沈阳市 11003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科,辽宁省沈阳市 1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90 引言 IntroductionKummell病,也称为创伤后迟发性椎体骨坏死、椎内假关节形成、迟发性椎体塌陷或椎体压缩性骨折后不愈合等[1-3]。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04
靶椎体骨髓炎
05
06
07
无骨质疏松症的急性创 伤性椎体骨折
患有凝血障碍性疾病者
对骨水泥或显影剂过敏 者
禁忌症
与椎体压缩无关的神 01 经压迫引起的根性痛
05 椎体后壁骨质破坏或 不完整者
脊柱骨折造成椎管容 02 积变小
相对禁忌症
06 椎体压缩程度大于 80%,确实无安全穿 刺入路者
肿瘤侵入硬膜外腔造 03
术前常规准备
手术当日进行皮肤清洁备血,排空大小便, 做好皮试。术前不需要禁食,但是要告诉患 者不宜进食过饱,以免术中俯卧位时引起胃 部不适
术后护理
PKP并发症与不良反应主要有骨水泥毒性刺激造 成的血压下降、过敏反应、发热及骨水泥渗漏引 起的肺栓塞、神经功能障碍等。护士应密切观察 患者情况,术后第一小时内每15分钟测1次生命 体征,第二小时内每30分钟测1次生命体征,如 发现患者突发胸痛、紫绀和呼吸急促,应警惕肺 栓塞,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并与医生联系,保证 静脉畅通,准备抢救物品。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是指经皮通过椎弓 根或椎弓根外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 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 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为目的一种微创脊椎 外科技术。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
此法在椎体成形基 础上,先用特制的 气囊将压缩椎体复 位,然后在低压下 注入骨水泥,减少 渗漏
骨水泥外溢的观察
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为骨水泥外溢。术后6小时内要严密观察双下肢的感 觉、活动、肌力的情况,如有感觉、活动、肌力的异常,神经根的疼痛,
应及时报告医师,并给予对症处理。
骨水泥注射微创治疗椎体病理性骨折的治疗体会

骨水泥注射微创治疗椎体病理性骨折的治疗体会李伟民;林志雄;张健荣【摘要】目的:研究骨水泥注射微创(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伴病理性骨折中的作用,分析两者疗效的优劣、适应证的选择和并发症的防治。
方法选择自2009年8月至2012年9月确诊为脊柱转移瘤致病理性骨折的患者43例(共127个椎体),其中28例(共68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15例(共59个椎体)行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
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2~24个月),记录患者术前1 d、术后2 d、2周、6个月、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quality of life,QOL),术后椎体后凸矫正率及1年后椎体高度丢失率,术后骨水泥渗漏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图。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VAS分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术后2周PVP 组平均下降6.5分(4~7分),PKP组平均下降7分(5~8)分;术后1年PVP组平均下降4.5分(3~6分),PKP组平均下降5分(4~6分)。
两组术前及术后对比,疼痛缓解率有统计学差异( P﹤0.01),两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
后凸畸形矫正率PKP组和PVP组分别为(68.72±3.23)%和(66.72±4.73)%,术后1年椎体高度再丢失率为(19.23±1.47)%和(21.32±2.68)%,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
PVP组术后发现骨水泥渗漏11例,渗漏率39.2%,PKP组术后发现骨水泥渗漏2例,渗漏率13.3%,均无临床症状。
PVP、PKP组术后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4.5个月(2~24个月)和16个月(3~2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现相邻椎体肿瘤转移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6脊柱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6%~10%,其中半数以上为转移性骨肿瘤,肿瘤对骨骼系统的破坏可导致病理性骨折、脊柱失稳,破入椎管内的肿瘤细胞还可导致神经压迫,引发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出现[1]。
放射治疗等保守方案在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存在起效慢、无法恢复脊柱原有高度、脊髓及神经根受压解除效果不够理想等弊端[2]。
因此,手术治疗方为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脊柱稳定性的主要手段,但传统手术方法创伤大、出血多、风险高,安全性不够理想,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 )已应用于脊柱转移瘤的治疗[3]。
为明确该方案对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37例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37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26~80岁,平均(56.73±9.28)岁,原发肿瘤:乳腺癌11例,肺癌16例,前列腺癌5例,肝癌5例;病变椎体:胸椎20例26个椎体,腰椎17例23个椎体。
1.2 选取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标准:1)参照文献相关标准确诊脊柱转移瘤[4];2)剧烈疼痛并伴有椎体压缩性骨折或骨折倾向,脊柱稳定性下降;3)经放疗、化疗等传统治疗后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4)Karnofsky 功能状态评分(卡氏评分)≥50分;5)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1)椎体完全塌陷、后壁不完整或肿瘤已侵犯至硬膜外;2)一般状况差或处于肿瘤终末期,无法耐受手术;3)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肺疾病或全身性感染;4)对骨水泥等治疗材料有过敏史。
1.3 手术方案及观察指标患者取俯卧位,于X 线机透视下定位手术椎体节段,自双侧椎弓根穿刺入路,建立工作通道并活检,于椎体塌陷部分置入可扩张球囊,扩张球囊形成空腔,X 线透视下向空腔内缓慢注入调配完毕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骨水泥注射量根据病变椎体部位、塌陷程度决定[5]。
待骨水泥凝固且确认无渗漏后,取出套针,结束手术。
术后嘱患者绝对卧床6 h ,常规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采用电话随访、门诊随诊、家庭访视等形式,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随访期间观察其脊髓神经根损伤、骨水泥渗漏等治疗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 、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拍摄患者胸腰椎标准正侧位X 线片,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若为中央压缩性骨折,则测中央高度,若为前缘压缩骨折,则测前缘高度[6]。
O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 )间接评价患者脊柱稳定性,得分越高则功能障碍越严重。
运用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分别于术前、末次随访时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变化,SF-36问卷共包括一般健康状况、生理职能、精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共8个维度,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佳。
第一作者:郭新安,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骨科临床,Email:250576698@。
椎体后凸成形术注入骨水泥治疗脊柱转移瘤对脊柱稳定性影响郭新安1 薛辉2(1.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骨一科;2.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放射科,山东莱芜 271126)[摘 要]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 )注入骨水泥治疗脊柱转移瘤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为该病的PKP 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37例脊柱转移瘤患者, PKP 注入骨水泥,观察其治疗前后SF-36问卷评分、椎体高度变化,分析该治疗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37例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脊髓神经根损伤、骨水泥渗漏等治疗不良事件发生,亦未见肿瘤复发。
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均上升, ODI 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与术前比较,患者末次随访时SF-36问卷各维度评分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PKP 注入骨水泥能够明显提高脊柱转移瘤患者脊柱稳定性、改善其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脊柱转移瘤;脊柱稳定性中图分类号:R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200(2017)04-126-03DOI:10.11876/mimt2017040501271.4 统计学分析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则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若方差不齐,则采用校正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随访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24~37个月,平均(29.06±3.87)个月,随访期间均未见脊髓神经根损伤、骨水泥渗漏等治疗不良事件发生,亦未见肿瘤复发。
2.2 脊柱稳定性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均上升, ODI 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表1 患者手术前后脊柱稳定性变化(x ±s )时期术前术后24 h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mm ) 2.41±0.182.71±0.14* 2.73±0.15* 2.70±0.11*椎体后缘高度(mm )2.60±0.152.94±0.16* 2.89±0.15*2.85±0.14*ODI 评分(分)3.79±0.811.46±0.37* 1.55±0.31*1.48±0.26*注:与术前比较,*P <0.052.3 生活质量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SF-36问卷各维度评分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表2 患者手术前后SF-36问卷评分变化(分,x ±s )维度术前末次随访生理职能51.39±10.6268.69±10.71*生理功能56.33±10.7167.99±12.35*一般健康状况57.71±12.0964.26±15.37*躯体疼痛52.35±9.6863.26±14.07*精力53.26±10.6370.95±14.26*精神健康61.52±14.0967.04±11.37*情感职能64.53±12.0965.52±13.08*社会功能61.39±10.3764.29±10.60*注:与术前比较,*P <0.053 讨论脊柱转移瘤是指原发于骨外器官、组织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脊柱并继续生长形成的病灶,其引发的脊柱不稳定是导致压缩性骨折、顽固性背痛的主要原因,甚至有致残风险,患者生活质量往往受到严重影响[6]。
传统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方案为姑息止痛治疗联合放疗,疗效不确切且无法改善椎体塌陷,大大增加了神经受压风险[7]。
与此同时,肿瘤细胞持续破坏骨质溶骨性,可进一步影响脊柱稳定性及承重能力,造成疼痛、功能障碍加剧[8]。
因此,目前临床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脊柱转移瘤均强调实施外科手术,以及时清除病灶、解除脊髓受压、改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9-11]。
过往有学者将开放性手术用于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治疗,其疗效确切,但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且创伤大、出血量多,在多发性转移瘤、全身状态较差患者中的应用受到较大限制[12]。
本研究对37例患者实施PKP 注入骨水泥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在脊柱稳定性变化的观察中,可以发现,术后24 h 患者椎体塌陷状态即得到明显改善,功能障碍亦有效缓解,印证了该方案在重建脊柱力学稳定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的优越性。
同时,作为一种微创术式,PKP 可顺利暴露脊柱椎体及其周围肿瘤组织,且不易导致肿瘤周围血管、脊髓及神经根破坏,手术的安全性亦有所保证[13-14]。
本研究随访期间患者均未见脊髓神经根损伤、骨水泥渗漏等治疗不良事件发生,印证了上述结论,同时,随访期间亦未见肿瘤复发,体现出该术式在彻底清除病灶、避免肿瘤复发方面的良好效果。
脊柱转移瘤患者临床症状的出现主要包括三种机制,即肿瘤自身生长、肿瘤压迫神经根与肿瘤对椎体造成的破坏,而骨水泥凝固后可即刻达到椎体、骨破坏机械稳定作用,故可迅速缓解根性疼痛、轴性疼痛[15]。
此外,Dason 等[16]指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不仅具有凝固迅速的特点,还具有抗肿瘤细胞毒性作用及杀灭肿瘤的热效应,对于降低肿瘤复发风险亦有着积极意义。
有学者指出,PKP 注入骨水泥治疗后骨水泥渗漏发生风险较高,这与骨水泥聚合放热损伤及机械压迫效应有关[17]。
但本研究37例患者均未见术后骨水泥渗漏,说明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严格基于患者影像学资料,选择合适的骨水泥注入位置、注入量、注入速度能够有效避免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椎体感染、无法纠正的凝血障碍和出血倾向是PKP 注入骨水泥的绝对禁忌证[18],应避免盲目实施手术导致的不良结局。
综上所述,PKP 注入骨水泥能够有效提高脊柱稳定性,明显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疼痛症状、肢体功能障碍状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且安全性良好。
参 考 文 献[1] WANG S, SHI G, MENG X.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Percutaneous ver tebroplasty combined with 125 I-seed implantation in treating spinal metastatic tumor[J]. Pak J Pharm Sci, 2015, 1(28): 1039-1042.[2] 马雯芳. 放射治疗对脊柱转移瘤疗效的临床研究[D].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 2009.[3] ZHANG L, LI J, YANG H, et al.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of bonebiopsy results during PVP or PKP of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J]. Oncol Lett, 2013, 5(1): 135-138.[4] 张辉, 刘林, 骆文远, 等. 椎体硬化成型和切除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3, 20(5): 374-376.[5] 姜志圣.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D]. 郑州:郑州大学, 2012.[6] CHEN G, LUO Z P, ZHANG H, et al.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in the treatment of painful osteoblastic metastatic spinal lesions[J]. J Clin Neurosci, 2013, 20(7): 948-950.[7] DENG Z, XU B, JIN J, et al. Strategies for Management of(下转第130页)130[6] RAMIREZ R, MARTIN-MALO A, ALJAMA P. Inflammationand hemodiafiltration[J]. Contrib Nephrol,2007,158:210-215.[7] 王沙燕,戴勇,黄瑞芳,等.慢性肾衰患者血浆IL-10、IL-6、TNF-a 量的变化及血液透析对其影响[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0,20(1):55-56.[8] GIMDT M,KAUL H,SESTCR U,et al. Anti-inf lammatoryinterleukin-10 genotype protects dialysis patients from cardiovascular events[J].Kidney Int,2002,62(3):949-955.[9] 陈高翔,王友云,李蕾,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代谢指标变化及相关分析[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3,33(17):4258-4260.[10] 刘忠厚.骨质疏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603.[11] THOMAS T. Intermittent parathyroid hormone therapy toincrease bone formation[J]. Joint Bone Spine,2006,73 (3):262-269.[12] L O F M A N 0, H A L L B E RG L , B E RG L U N D K , e t a l.Women with lowenergy fracture should be investigated for osteoporosis[J].Acta Orthop,2007,78 (6):813-821.[13] GOMESZ B,ARDAKANI S,JU J,et al.Monoclonal antibobyassay for measuring 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 in serum[J].Clinchem,1995,1:1560-1569.[14] CEDA M,LNABA M,OKUNO S,et al. Clinical usefulness ofthe serum 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 as a marker of bone formatio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Am J Kidney Dis,2002,40 (4) :802-9.[15] BONDE M,QVIST P. FLEDELIUS C,et al. Immunoassay forquantifying type 1 collagen degradation products in urine evaluation[J]. Clin chen,1994: 40(11):2022-5[16] TRAUT M,HAUFE CC,EISMANN U,et al. Increased bindingof beta-2-microglobulin to blood cells in dialysis patients treated with high-flux dialyzers compared with low-fluxm embranes contributed to reduced beta-2-microglobulin concentrations. Results of a cross-over study[J].Blood Purif,2007:25:432-40[17] WINCHESTER J F. Hemoperfusion[M]// Replacement of RenalFunction by Dialysis. 1989:305-322.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J]. 实用骨科杂志, 2015, 21(3): 217-219.[8] CAMARDA L, LA GATTUTA A, BUTERA M, et al. FiberWiretension band for patellar fractures[J]. J Orthop Traumatol, 2016, 17(1): 75-80.[9] 黄程川. 髌骨粉碎性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D].泸州:泸州医学院, 2012.[10] SCHUETT D J, HAKE M E, MAUFFREY C, et al. Current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patella fractures[J]. Orthopedics, 2015, 38(6): 377-384.[11] LORICH D G, WARNER S J, GARNER M R. Plating of PatellaFractures: A Novel Technique Using Multiplanar Fixation[J]. Oper Tech Orthop, 2015, 25(4): 230-234.[12] 李正文, 石玉芹, 申国庆, 等. 关节镜下薇乔抗菌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中下极粉碎性骨折[J]. 临床骨科杂志, 2016, 19(5): 597-599.[13] 何欣, 李箭. 可吸收空心螺钉联合爱惜邦5号缝线治疗髌骨横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C]// 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 2011.[14] KADAR A, SHERMAN H, GLAZER Y, et al. Predictors fornonunion, reoperation and infection after surgical fixation of patellar fracture[J]. J Orthop Sci, 2015, 20(1): 168-173.[15] AGARWALA S, AGRAWAL P, SOBTI A. A novel techniqueof patella fracture fixation facilitating early mobilization and reducing re-operation rates[J]. J Clin Orthop Trauma, 2015, 6(3): 207-211.[16] 王云波, 贾子刚, 滕明星,等. 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73例疗效分析[C]// 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 2012.[17] CAMARDA L, MORELLO S, BALISTRERI F, et al. Non-metallic implant for patellar fracture fix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J]. Injury, 2016, 47(8): 1613-1617.[18] WILD M, FISCHER K, HILSENBECK F, et al. Treatingpatella fractures with a fixed-angle patella plate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 Injury, 2016, 47(8): 1737-1743.(上接第122页)(上接第127页)Spinal Metastas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J]. Can Transl Med, 2015, 1(3): 94.[8] CHEN F, XIA Y H, CAO W Z, et al.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for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metastases[J]. Oncol Lett, 2016, 11(3): 1799-1806.[9] 肖建如. 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2012(9):652-657.[10] C H E N X , M E NG C , Z H A NG W, e t a l. Ef f ic a c ie s ofpercutaneous vertebral angioplasty,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and conventional open ope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tumor[J]. Int J Clin Exp Med, 2016, 9(2): 3398-3406.[11] SONG H M, GU Y F, LI Y D, et al. Interventional tumorremoval: a new technique for malignant spinal tumor and maligna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without epidural involvement[J]. Acta Radiol, 2014, 55(8): 976-984.[12] 李彦, 姜亮, 刘晓光, 等. 肺癌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治疗疗效及生存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6(1): 138-143.[13] THAVARAJAH N, WONG K, ZHANG L, et al. Continuedsuccess in providing timely palliative radiation therapy at the Rapid Response Radiotherapy Program: a review of 2008–2012[J]. Curr Oncol, 2013, 20(3): 206-211.[14] 镇万新, 林二虎. 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观察[C]//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2011年微创学组年会. 2011.[15] CHOU K N, LIN B J, CHIEN L Y, et al. Simple transpedicularvertebral biopsy for diagnosis of malignancy in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J]. Neurol India, 2013, 61(6): 587.[16] DASON S, A LLA R D C, SH ER I DA N-JONA H A, et al.Management of renal 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the McMaster experience[J]. Curr Oncol, 2013, 20(3): 223-232.[17] KERRY G, RUEDINGER C, STEINER H H. Cement embolisminto the venous system after pedicle screw fixation: case report, literature review, and prevention tips[J]. Orthop Rev, 2013, 5(3): 24.[18] ISHII K, KANEKO Y, FUNAO H, et al. A Novel PercutaneousGuide Wire (S-Wire) for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Insertion Its Development, Efficacy, and Safety[J]. Surg Innov, 2015, 22(5): 469-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