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PT课件

适用人群
适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患者,尤其是疼痛剧烈、保守治
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新型材料研发
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未 来可研发出更加理想的骨 水泥材料,提高手术效果 和安全性。
手术技术改进
进一步优化手术技术,降 低手术难度,减少并发症, 提高手术成功率。
个性化治疗
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最早由美国医生在1987年提出,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技术逐渐成熟, 适应症不断扩大,目前已经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主流手术之一。
现状
随着医疗器械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手术时间、安全性、治疗效果等方面 得到了显著提高,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效果。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pt课件
目录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简介 • 手术原理与操作流程 • 手术效果与并发症 • 病例分享与讨论 • 总结与展望
01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简介
定义与背景
定义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 缩骨折的微创手术。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椎体 压缩骨折是骨质疏松的常见并发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 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增加脊柱稳定性
通过强化椎体,有助于增 加脊柱稳定性,减少再次 塌陷的风险。
恢复椎体高度
通过手术可以恢复压缩椎 体的正常高度,改善脊柱 畸形。
常见并发症
骨水泥渗漏
骨水泥在注射过程中 可能渗漏到椎管、神 经根管或静脉丛中,
引起压迫症状。
邻近椎体骨折
手术后患者邻近椎体 发生骨折的风险增加, 可能与骨质疏松有关。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并发症的预防策略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并发症的预防策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l body augmentation)是一种治疗脊椎骨折和脊柱肿瘤的手术技术。
尽管该手术相对安全,但仍存在一些可能的并发症。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下面是一些预防策略:1.术前评估:在进行手术之前,医生需要详细评估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这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适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并识别任何可能增加并发症风险的因素。
2.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患者应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包括饮食控制、停用抗凝药物和避免感染源等。
这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3.术中导航技术:使用术中导航技术可以准确地确定椎体骨折或肿瘤的位置和形态。
这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手术决策,并减少操作对周围结构的损伤。
4.术中监测:术中监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并发症的问题。
例如,监测导管位置和压力可以避免导管进入错误的位置或对椎体造成过度的压力。
5.选择合适的植入物:选用合适的植入物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例如,选择正确尺寸和类型的植入物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持,减少术后移位和破碎的风险。
6.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环节。
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如休息充分、避免过度活动、正确使用辅助器具等。
此外,定期复查和随访也非常重要,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并发症。
7.安全操作:术中和术后的操作过程应尽量遵守安全措施,包括医生和护士的手术操作规范、无菌操作和消毒措施等。
这有助于预防手术相关感染和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治疗脊椎骨折和脊柱肿瘤的手术技术。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需要医生、患者和相关人员共同努力,遵守预防策略和操作规范。
手术教程: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

手术教程: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展开全文今日导读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都属于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技术。
两者都是通过经皮穿刺的方法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材料,以达到消除骨折微动、增强椎体的力学强度与缓解腰背疼痛的目的。
与PVP 不同的是,PKP 在注入骨水泥之前首先利用可扩张性球囊或其他装置置入椎体内并膨胀,从而尽量恢复椎体的高度并降低推注骨水泥的压力。
适应症及禁忌症有哪些?•主要适应症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或椎体肿瘤所致的顽固性椎体源性疼痛,术前应排除因腰椎退变、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引起的疼痛。
•主要禁忌症有:全身情况无法耐受手术、凝血功能明显异常、局部或全身的感染未控制、有脊髓压迫症状者。
术前准备怎么做?1麻醉与评价身体状况一般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部分病例若无法耐受术中俯卧位,术前应常规训练患者数次。
适当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
2明确靶椎首先应进行详细的体检,针对叩痛最明显的骨折节段进行手术。
同时 MRI 的 T2 加权像上相对较新鲜的骨折椎体因伴有一定程度水肿,显示为高信号影。
或者骨扫描见放射性核素活性增加,是定位靶椎体的重要手段。
对叩痛与 MRI 高信号影相符合的病椎行骨水泥强化可以达到良好的止痛效果。
3确认手术器材手术器材主要包括穿刺器械和骨水泥注射器,PKP 还需要球囊或者其他扩张装置。
4填充材料的选择常用的有PMMA、磷酸钙(CPC)、硫酸钙(CSC)等各种骨水泥。
手术步骤详解1靶椎定位患者取俯卧位,前胸部两侧和髂嵴下垫软枕使腹部悬空。
连接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后,C 形臂 X 线机透视下定位。
正位透视下显示患椎上下终板呈一线影,同时双侧椎弓根影与棘突等距,然后在体表标记穿刺点,正位位于靶椎体椎弓根影外上缘位置。
2靶椎椎弓根穿刺以球囊 PKP 为例,在穿刺点处做一 5mm 小切口,用套管针透视下经皮经椎弓根穿刺入椎体。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04
靶椎体骨髓炎
05
06
07
无骨质疏松症的急性创 伤性椎体骨折
患有凝血障碍性疾病者
对骨水泥或显影剂过敏 者
禁忌症
与椎体压缩无关的神 01 经压迫引起的根性痛
05 椎体后壁骨质破坏或 不完整者
脊柱骨折造成椎管容 02 积变小
相对禁忌症
06 椎体压缩程度大于 80%,确实无安全穿 刺入路者
肿瘤侵入硬膜外腔造 03
术前常规准备
手术当日进行皮肤清洁备血,排空大小便, 做好皮试。术前不需要禁食,但是要告诉患 者不宜进食过饱,以免术中俯卧位时引起胃 部不适
术后护理
PKP并发症与不良反应主要有骨水泥毒性刺激造 成的血压下降、过敏反应、发热及骨水泥渗漏引 起的肺栓塞、神经功能障碍等。护士应密切观察 患者情况,术后第一小时内每15分钟测1次生命 体征,第二小时内每30分钟测1次生命体征,如 发现患者突发胸痛、紫绀和呼吸急促,应警惕肺 栓塞,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并与医生联系,保证 静脉畅通,准备抢救物品。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是指经皮通过椎弓 根或椎弓根外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 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 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为目的一种微创脊椎 外科技术。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
此法在椎体成形基 础上,先用特制的 气囊将压缩椎体复 位,然后在低压下 注入骨水泥,减少 渗漏
骨水泥外溢的观察
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为骨水泥外溢。术后6小时内要严密观察双下肢的感 觉、活动、肌力的情况,如有感觉、活动、肌力的异常,神经根的疼痛,
应及时报告医师,并给予对症处理。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规范化操作及相关问题的专家共识(最全版)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规范化操作及相关问题的专家共识(最全版)本文为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引言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 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椎体后凸的手术技术。
该技术通过在椎体受压侧注射骨水泥来恢复椎体的高度和形状,缓解疼痛和稳定椎体结构。
但是,由于操作技术的复杂性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进行PKP手术需要严格的规范化操作。
本文整理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规范化操作及相关问题的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操作前准备在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之前,医生需要进行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安全。
具体步骤包括:1.患者评估: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评估进行全面分析,确定手术适应症和相关风险因素。
2.术前准备:消毒手术区域,准备器械和材料,并确保手术室设备的正常运行。
3.材料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骨水泥、导管和填充物。
4.团队组织:确保手术团队的协调和配合,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手术操作步骤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规范化操作包括以下步骤:1.局麻和定位: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并使用X射线或CT定位仪准确定位。
2.小切口和穿刺:在椎体受压侧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并通过小切口插入穿刺针。
3.穿刺导管放置:通过穿刺针引导,将穿刺导管准确放置在椎体的骨质缺损区域。
4.骨水泥注射:通过穿刺导管注射骨水泥,恢复椎体的形状和高度。
5.填充物注射:在骨水泥凝固之前,可以根据需要注射填充物来填补骨质缺损。
6.导管拔除和切口处理:在确认手术效果满意后,将穿刺导管拔除,并进行切口处理和伤口缝合。
术后管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管理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术后管理的要点:1.观察和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监测血压、心率和体温等生命体征。
2.长期康复:及时安排康复训练和康复评估,以帮助患者快速康复和恢复正常生活功能。
3.并发症处理:如果术后出现并发症,如感染、骨折或神经损伤等,需要及时处理和治疗。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椎体骨内压变化及临床意义的开题报告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椎体骨内压变化及临床意义的开题报告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脊柱病的认识不断加深以及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已成为治疗脊椎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优点在于切口小、创伤轻、恢复快、并发症较少等,因此备受大家的欢迎。
然而,在该手术实施过程中,椎体骨内压变化情况及其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椎体骨内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基本情况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颖的微创手术技术,其特点在于仅需一个小小的切口即可完成椎体成形手术,相比传统手术,其优点明显。
在该手术过程中,手术医生首先需要进入脊柱椎体内,然后确保螺钉的准确位置,最后进行椎体的成形过程。
成形过程中,需要注入一定的骨水泥,以便达到理想的成形效果。
最后,手术医生需要通过留置导丝来完成手术的封闭。
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椎体骨内压变化分析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操作过程中,椎体骨内压的变化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据研究发现,该手术过程中,椎体骨内压在注入骨水泥后显著上升。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椎体骨内压逐渐下降,最终恢复到术前的水平。
因此,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以便恢复身体功能。
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椎体骨内压变化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过程中,椎体骨内压的变化情况对手术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据研究发现,椎体内压的过度上升会导致骨水泥漏出,从而影响手术效果。
因此,术中必须严格控制椎体内压,并在操作过程中随时监测椎体内压的变化情况。
此外,手术后的患者需要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以便尽早恢复身体功能。
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脊椎疾病的手术方法,其治疗效果明显,并且具有难以替代的优势。
在该手术过程中,椎体骨内压的变化情况对手术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操作必须谨慎,并在手术操作中随时监测椎体内压的变化情况。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是在椎体成形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皮向病变椎体内导入可扩大球囊骨捣棒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是在椎体成形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皮向病变椎体内导入可扩大球囊骨捣棒,充分扩张后使压缩骨折椎体复位并形成空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是在椎体成形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皮向病变椎体内导入可扩大球囊骨捣棒,充分扩张后使压缩骨折椎体复位并形成空腔,注入骨水泥后使椎体刚度及强度增强,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后凸畸形,达到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新技术。
学术术语来源---单双侧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入修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荟萃分析文章亮点:1 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了椎体后凸成形治疗使用单侧入路能达到与双侧入路相同的疗效。
一些对比单侧和双侧椎体后凸成形的生物力学实验也证实了单侧椎体后凸成形在恢复椎体高度方面,与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有相似的效果。
但在最近的临床试验中,对两种入路孰优孰劣尚无定论。
2 文章的创新在于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单侧与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发现两种入路在目测类比评分、Cobb角变化、椎体高度变化等方面无差异,但相较双侧入路,单侧入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单个椎体注射骨水泥及骨水泥渗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关键词: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单侧入路;双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荟萃分析主题词: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Meta分析摘要背景:球囊椎体后凸成形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但对于采用单侧还是双侧入路哪种入路疗效更佳、并发症更少,目前尚无定论。
目的:系统评价单侧与双侧穿刺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ISI Web of Knowledge、CBM等数据库1963年1月至2014年3月文献,收集单侧对比双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并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适应症、手术方法、禁忌症、并发症及手术入路及要点总结

临床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微创手术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适应症、手术方法、禁忌症、并发症及手术入路及要点总结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是老年骨科中的常见疾病。
传统治疗方法为支具外固定、卧床休息等措施,不仅治疗效果不理想,同时容易增加骨质脱钙疏松,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或身体状况较差,使得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容易由于患者身体状况差而受到限制。
微创手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老年OVCF中逐渐开展,并取得一定的疗效。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纵向高度被“压扁”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脊柱骨折,也是脊柱骨折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临床多以第11、12 胸椎和第1、2 腰椎最为多见。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发生率约65%。
(T12、L2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方法保守治疗:卧床休息3个月,受伤部位用软枕垫高:进一步骨量丢失,长时间卧床可致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栓塞等一系列并发症。
服用止痛药:产生耐药及药物不良反应。
外支具:妨碍功能锻炼。
传统手术:椎管减压加钉棒内固定治疗:仅用于骨折引起神经脊髓症状者,因骨质疏松而固定效果差。
微创手术:椎体成形术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在影像增强装置监视下,通过经皮放置套管注射骨水泥进入椎体,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恢复部分椎体高度为目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
手术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C 形臂机X线定位下找到伤椎的椎弓根在皮肤上的投影点。
再用穿刺针经皮钻入伤椎椎弓根至椎体前中1/3处。
抽出内芯,将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骨水泥调和至糊状,在监视下用推注器从穿刺针缓慢注入椎体内。
当骨水泥达到椎体后壁显影时,立即停止注射,骨水泥一般注射4-6 ml。
透视检测骨水泥的填注情况,待其良好完整后拔出穿刺针,敷贴消毒,完成手术,整个手术过程持续约30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ppt
4
历史发展
1994年美国Jensen医师首先将经皮椎体成 形术引进美国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 折,并迅速被美国介入放射学和骨外科学 界广泛认同。
1994年Wong和Reiley等设计球囊扩张后凸 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完整版ppt
5
历史发展
1999年东南大学附属 中大医院在国内率先 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 这一技术,该院2001 年5月举办首届全国经 皮椎体成形术专题研 讨会和手术演示会。
近来:越来越多学者主张不需保守治疗, 一旦明确诊断尽快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可 迅速消退剧烈的腰背部疼痛,使患者在短 期内即能恢复正常生活。
完整版ppt
22
当椎体T1WI、T2WI无信号改变,即使X线片椎体有压缩改变,亦说明椎 体骨折已愈合,椎体已处于稳定状态,为非责任椎体,可不予治疗。(有 报道,腰椎有骨折、叩击痛明显,T1WI、T2WI无信号改变,同时有其他 信号改变的椎体骨折,可同时注入,也作为责任椎体,可能考虑晚期(30 天以后):T1WI和T2WI上表现等信号骨折,仍有椎体骨折微动导致疼 痛?)
相反对于X线片椎体无明显压缩,但MRI有显著信号改变者应考虑为责任椎体 予以手术。
完整版ppt
23
手术入路
经椎弓根途径(T10-L5) 。我的经验(胸5-腰5)甚至更高 位。穿刺器械型号多种,高位用PVP细穿刺器械。
经椎弓根旁(T10以上胸椎), 即经椎弓根与肋骨头间进入。 单侧椎体侧方(颈椎)。 我院未开展,病例少,适应症范围
完整版ppt
6
椎体成形术
完整版ppt
7
椎体后凸成形术
此法在椎体成形基 础上,先用特制的 气囊将压缩椎体复 位,然后在低压下 注入骨水泥,减少 渗漏(PKP)
完整版ppt
8
椎体后凸成形术
完整版ppt
9
两者比较
椎体成形
疼痛去除:>90%
稳定骨折
不能矫正后凸畸形 恢复椎体高度差
高压注入,骨水泥渗漏率较高 危险性较大
多椎体的骨折可能发生于不同时期,并非每个 被压缩椎体都是责任椎体,需要手术治疗
MRI在判断骨折椎体是否愈合及选择手术椎体 时起重要作用
完整版ppt
19
急性期或亚急性期(2-30天之间的骨折): T1WI 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 晚期(30天以后):T1WI和T2WI上表现等信号。
完整版ppt
窄,多适用开放手术。
完整版ppt
24
椎体后凸成形器械
完整版ppt
25
完整版ppt
26
经椎弓根途径
椎体定位:正侧位 脊柱呈标准正位:左右两侧椎弓根投影对称,
棘突投影位于椎体正中央 进针点:椎弓根外侧缘中点略偏足侧的体表投
影向外旁开1.5-2cm。 进针方向:向矢状面成
10°-15°
完整版ppt
20
可能的止痛机制
患椎强化后刚度和强度恢复,消除了骨折微 动
调配的灌注剂中的未聚合的单体有细胞毒性 ,对周围感觉神经末稍有破坏作用
PMMA聚合过程中产生的热对神经末稍有破 坏作用
患椎内压下降也可能是止痛的原因之一患患 椎强化后刚度和强度恢复,消除了骨折微动
完整版ppt
21
手术时机选择
早期:相关学者主张须经保守治疗4周后 疼痛症状仍不能缓解,CT或MRI检查排除 其他原因所致的疼痛方可行椎体成形术治 疗。
椎体后凸成形
疼痛去除:>90%
稳定骨折
矫正后凸畸形 恢复椎体高度好 (急性骨折) 扩张产生空间 明显减少骨水泥漏出率
完整版ppt
10
手术适应症
最佳适应症:
具有疼痛症状的原发或 继发性的椎体骨质疏松 性压缩骨折
完整版ppt
11
手术适应症
扩大到: 有症状的椎体血管瘤;椎体浆细胞瘤、椎
体骨髓瘤或淋巴瘤、溶骨性椎体转移瘤等 姑息性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
根性的疼痛明显超过椎体骨折的疼痛,
脊柱骨折造成椎管容积轻度变小 肿瘤侵入硬膜外腔造成椎管容积变小 弥漫性腰背痛,影像学和临床表现均不能确定致痛椎体。 椎体后壁骨质破坏或不完整者 椎体压缩程度大于80%,确实无安全穿刺入路者(用PVP) 体质虚弱,不能较长时间俯卧而难以承受手术者
完整版ppt
14
完整版ppt
完整版ppt
2
完整版ppt
3
历史发展
1984年(1987年文献正式报告)法国神经放射医 生Galibert和Deramong首先对C2椎体血管瘤用 15G穿刺针穿刺注射骨水泥治疗,获得满意止痛 效果,将该方法命名为经皮椎体成形术。
1990年 Deramong将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于骨质 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取得满意的止痛效果和 强化椎体的作用--开创了这类骨折治疗新纪元。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Nhomakorabea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脊柱外科 杨树华
完整版ppt
1
定义
1.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 )是指通过特殊的经皮穿刺器械经皮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穿 刺到椎体向椎体内注入填充材料(常用骨水泥)以达到增加椎 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 度为目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 2.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应用一种可膨胀性气囊使骨折复位和在松质骨内 造成空腔后再注入骨水泥,不但恢复压缩椎体的强度和硬度还 可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矫正后凸畸形,降低注射骨水泥的压 力,大大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并发症。
15
治疗经验的积累与适应症范围的不断扩大 禁忌症已发生改变 从前的禁忌症已变为相对禁忌症或适应症
完整版ppt
16
治疗目的
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 防止塌陷 缓解腰背疼痛 恢复椎体高度
完整版ppt
17
脊柱压缩性骨折
完整版ppt
注入骨水泥
18
手术椎体的确定
X线片上往往不能判断脊柱骨折处于骨质愈合 的哪个阶段
完整版ppt
12
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 无症状的稳定性骨折(陈旧性骨折) 其他治疗方法有效者。 对骨量减少但无急性骨折迹象者的预防性 应用(不能作为预防性应用) 靶椎体骨髓炎 无骨质疏松症的急性创伤性椎体骨折 患有凝血障碍性疾病者 对骨水泥或显影剂过敏者
完整版ppt
13
禁忌症
相对禁忌症(有人把以下情况作为相对禁忌症,以前作为禁 忌症,有丰富的手术经验者可以作为相对禁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