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历史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御之蟹花津醉蟹
花津螃蟹主产于安徽省当涂县丹阳湖畔之釜山。此蟹终年 生活在湖滩茂盛的水草丛中,洄游于釜山之脚,故足呈现金黄 色,脚毛亦变成棕红色。由于肉质丰嫩肥美,味道鲜美油足, 当地曾有“到了当涂不观采石辜负目,不食花津螃蟹辜负腹” 之说。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陶主敬恪尽职守
陶安,字主敬,元末明初当涂人。六岁丧父,矢志读书, 日记千言,敏悟异常。稍长,投师李习兄弟,博览群书,尤深 于《易》。元至正四年,中浙江乡试,八年,授明道书院山长。 十四年冬归省,避乱居家。十五年,朱元璋渡江至当涂,陶安 携李习及乡里父老迎谒,即被召见。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萧云从画坛扬名
明末清初,我国画坛上出现了一个奇 峰独秀的画派,这就是以太平府署所在地 姑孰(今当涂)为名的“姑孰画派”。这个 画派的创始人萧云从。幼而好学,笃志绘 画、寒暑不废。当时太平府所辖当涂、芜湖一带,萧云从以马 鞍山、芜湖、繁昌三地沿江景点为描摹对象,画《太平山水图》 43幅,此画是超凡的杰作,郑振铎称其“幅幅皆精”,全部收 入《中国版画史图录》。
人文安徽——人文马鞍山
安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翠螺山古迹荟萃
翠螺山原名牛渚山,在安徽马 鞍山市西南7公里。面临长江、牛 渚河,东北与荷包山、宝积山、西 山、马鞍山一脉相连。海拔131米, 周5公里,山上松翠欲滴,山形酷似蜗牛,故名翠螺山。李白有 诗描绘:“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乱石流濮间,回波自成 浪。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
昭明阁遗迹犹存
昭明,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谥号。萧统博览群书,编纂 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昭明文选》。昭明阁,系昭明太子读书 处,位于慈姥山。相传昭明太子尝来慈姥山闭门苦读。萧统, 字德施,武帝天监元年(502)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昭
马鞍山市情简介

◆马鞍山市情简介马鞍山位于安徽省最东部,横跨长江、毗邻南京。
1956年10月建市,现辖3县3区,总面积4049平方公里,总人口228.5万,其中市区面积70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3.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5.15%。
马鞍山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在中国版图上有明显的标记:万里长江到了马鞍山掉头北流,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此留下的千古绝唱《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至此回”,描写的就是这一景观,长江两岸也因此称为江东、江西。
楚汉战争中项羽乌江自刎时说“无颜见江东父老”,江东就是指马鞍山一带,马鞍山也素称江东大地。
马鞍山自然风光秀丽:素有“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美誉,山清水秀、风景宜人。
马鞍山规划建设富有特色:城市依山环湖拥江而建,容积率、建筑密度低,人口不多,公园、广场众多,是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马鞍山是一座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城市。
是中部地区首个全国文明城市,去年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马鞍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地方,刘禹锡的《陋室铭》、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李之仪的《卜算子》、周兴嗣的《千字文》等千古名篇均成就于此。
李白一生在此写下53首壮丽诗篇和7篇文章,并长眠于大青山脚下,至今在采石矶还流传着李白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故事。
为了纪念诗仙李白,马鞍山每年举办一届李白诗歌节,因此被誉为“诗城。
马鞍山是一座工业城市。
因钢设市,先有马钢、后有马鞍山市,又被称之为“钢城”。
全市二产比重60%,以钢铁为基础材料的下游产业比较发达,还有汽车、电力、化工、建材、食品、铸造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
工业城市有两个特征:一是崇尚工业、崇尚企业家的文化蔚成风气;二是各类加工设备齐全,人才、产业配套能力较强。
这几年,也发展了一些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光伏、光电、风电、新能源等。
马鞍山市的红色革命故事

马鞍山市的红色革命故事摘要:一、前言二、马鞍山市的红色革命历史背景三、马鞍山市的红色革命故事1.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2.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革命活动3.党的组织在马鞍山市的发展壮大四、马鞍山市红色革命故事的启示五、结语正文:【前言】马鞍山市位于我国安徽省东部,拥有丰富的红色革命历史资源。
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传承着革命的火种。
本文将回顾马鞍山市的红色革命故事,以此缅怀先烈、激励后人。
【马鞍山市的红色革命历史背景】马鞍山市地处长江流域,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自20 世纪初以来,马鞍山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反抗封建统治、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大革命时期,马鞍山市是安徽省较早开展农民运动的地区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马鞍山市成为新四军抗日的重要战场。
解放战争时期,马鞍山市是渡江战役的重要战场,为全国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马鞍山市的红色革命故事】1.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在马鞍山市的红色革命历程中,涌现出许多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如刘伯承、邓小平、陈云等。
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英勇斗争、视死如归。
他们的英勇事迹,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2.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在马鞍山市的红色革命历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革命事业的重要力量。
他们积极参加农会、工会等组织,开展土地革命、抗日救亡、解放战争等斗争。
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革命力量得以在马鞍山市发展壮大。
3.党的组织在马鞍山市的发展壮大在马鞍山市的红色革命历程中,党的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从大革命时期的地下党组织,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军,党的组织在马鞍山市逐步建立起坚实的群众基础,为全国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马鞍山市红色革命故事的启示】回顾马鞍山市的红色革命故事,我们深感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结语】马鞍山市的红色革命故事,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马鞍山的典故

马鞍山的典故马鞍山,这座坐落在安徽省东部的城市,可不仅仅是个地名那么简单,它背后藏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让人一听就心潮澎湃。
你知道吗?马鞍山这个名字,和咱们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大英雄——项羽,那可是有着不解之缘。
想当年,楚汉相争,项羽那是何等的英勇无敌,可惜在垓下之战中败给了刘邦。
项羽心里那个憋屈啊,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于是就在乌江边自刎了。
他心爱的坐骑乌骓马,那可是忠心耿耿,看到主人死了,它自己也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后,竟然化成了一座山,这就是咱们今天说的马鞍山了。
这故事听起来,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情节,让人不禁感叹:忠肝义胆,连马儿都如此!说起来,马鞍山的历史,那可是悠久得很。
西周时期,这里就是吴国的地盘了。
后来,春秋战国,这里又先后归了越国和楚国管。
你说这地儿,是不是挺有来头的?再往后说,到了北宋年间,岳飞的儿子岳云,也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他带领部队反抗朝廷的不公,那场面,肯定是惊心动魄的。
可惜啊,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很多细节咱们都已经无从得知了。
但咱们可以想象,那时候的马鞍山,肯定也是烽火连天、英雄辈出的地方。
到了南宋,金兵来犯,宋军和金兵在马鞍山上展开了激烈的紫金山之战。
文天祥这位大忠臣,就在这场战役中为国捐躯了。
他的忠贞不渝,让后人敬仰不已。
马鞍山,也因此更加有了几分悲壮的色彩。
近代以来,马鞍山更是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的人民在敌后战场英勇抗敌,为咱们国家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马鞍山更是摇身一变,成了以钢铁产业为主的工业城市。
你说这变化大不大?现在的马鞍山啊,那可是安徽省的重要城市之一了。
经济、文化、科技各方面都发展得红红火火的。
而且啊,这里的环境也特别好,山清水秀、空气清新。
你要是有机会来这儿逛逛啊,肯定会爱上这个地方的。
说到马鞍山的特色啊,那可真是多了去了。
比如当涂大肉面啊、炒面啊、炸串啊这些小吃啊,都是让人吃了就忘不了的美味。
还有啊,这儿的旅游景点也特别多像采石矶啊、长江大桥啊、褒禅山啊等等啊都是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马鞍山市的红色革命故事

马鞍山市的红色革命故事【原创版3篇】篇1 目录一、马鞍山市的红色革命历史背景二、马鞍山市红色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三、马鞍山市红色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四、马鞍山市红色革命的纪念和传承篇1正文马鞍山市位于我国安徽省东部,是一座具有深厚红色革命历史的城市。
在这里,我们不禁要回顾那段充满激情和斗志的岁月,感叹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无畏。
一、马鞍山市的红色革命历史背景马鞍山市的红色革命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鞍山市人民积极投身于反抗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
这里的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培养了一批批忠诚于党的事业的共产主义战士,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马鞍山市红色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马鞍山市的红色革命历程中,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马鞍山抗日游击队。
这支游击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斗争,为打击日本侵略者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还有许多英勇的革命志士,如马鞍山市的第一位共产党员夏云杰等,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三、马鞍山市红色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马鞍山市的红色革命历史,对于研究我国抗日战争史和革命斗争史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抗击外敌的勇敢和决心,还体现了革命先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四、马鞍山市红色革命的纪念和传承为了纪念马鞍山市的红色革命历史,当地政府修建了多处纪念设施,如马鞍山革命历史纪念馆等,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
此外,当地教育部门还将红色革命历史纳入教育教学内容,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继续发扬革命精神。
总之,马鞍山市的红色革命历史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一部分,它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篇2 目录一、马鞍山市的红色革命历史背景二、马鞍山市红色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三、马鞍山市红色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四、马鞍山市红色革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篇2正文马鞍山市位于我国安徽省东部,是一座具有深厚红色革命历史的城市。
最新关于安徽马鞍山市的简介

3
。
2 1
2. 马鞍山市的地方特色文化包括徽派建筑、徽剧等,吸引了 大量游客。
1. 马鞍山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
四、马鞍山市旅游
1. 著名旅游景点
1. 马鞍山市的著名旅游景点包括:采石矶风景名胜区,这里以 “一江两岸三山”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闻名。
2. 花山谜窟是马鞍山市的又一重要景点,被誉为“东方艺术宝 库”,窟内壁画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最新关于安徽马鞍山市的简 介
CONTENTS
01
一、马鞍山市概况
02
二、马鞍山市经济
03
三、马鞍山市文化
04
四、马鞍山市旅游
一、马鞍山市概况
1. 地理位置与环境
02
01
1. 马鞍山市位于中国安 徽省东部,地处长江下游 南岸,与江苏、浙江两省 交界。
2. 马鞍山市地势西高东低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遗产,如皖南木偶
戏、皖南民歌等,
1 这些地方特色文化
为马鞍山市增色不
少。
2. 马鞍山市的美食
3. 马鞍山市的传统
文化独具特色,以马
手工艺品制作技艺精
鞍山臭豆腐、马鞍山
湛,如剪纸、刺绣等
烧饼等为代表的地方
,这些传统手工艺品马鞍山市深厚
的文化底蕴。
3. 文化旅游资源
3. 马鞍山市的旅游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如花朝节、龙舟赛等
3. 旅游节庆活动
1. 马鞍山市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的旅游节庆活动,如马鞍山国 际马拉松、花山文化旅游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
2. 这些旅游节庆活动不仅展示了马鞍山市的丰富文化和美丽风 光,还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马鞍山初一历史教材版本

马鞍山初一历史教材版本马鞍山初一历史教材版本是一套针对马鞍山地区初一学生编写的历史教材。
该教材版本采用简体中文进行编写,内容丰富全面,力求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教材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远古史、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宋元明清时期。
每个部分都涵盖了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远古史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远古时期的历史,包括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等。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中国是文明起源之地,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同时也包括了黄河流域的发展和古代中华民族的建立等。
夏商周时期的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最早的三个朝代,即夏、商、周。
学生可以了解到这三个朝代的历史、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等。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了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和社会等级制度的建立,以及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时期。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的历史和社会变迁。
学生可以了解到春秋时期的列国争霸和社会变革,以及战国七雄的兴衰等。
同时,他们还可以了解到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和文化成就,如孔子、荀子等。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时期。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
学生可以了解到秦朝的统一和公元前221年的始皇帝,以及西汉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文化繁荣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政治制度、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和民族融合等。
学生可以了解到三国鼎立时期的政治局势和文化成就,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民族统一和南方文化的发展等。
隋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时期。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宋元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以及明清时期的政治改革和文化繁荣等。
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和社会等级制度等,以及文化成就、航海探险和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内容。
马鞍山历史典故

马鞍山历史典故马鞍山,座落于江苏省淮北地区,得名于山形如马鞍。
这个小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历史洋溢着无数神秘的传说和美丽的故事,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马鞍山历史典故。
一、从岳飞讨伐方腊说起马鞍山历史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
当时,岳飞为国家讨伐外敌方腊,打了大败仗。
他反而被朝廷视为罪犯而被杀害。
这时,他的儿子岳云不忍父亲的冤屈,便率领一支部队,在马鞍山一带展开了反抗。
二、紫金山之战又到南宋时期,金兵来犯,宋军在马鞍山上与金兵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就是著名的紫金山之战。
在这场战争中,文天祥为国家殉国,成就了大写的“忠”字。
三、白蛇传马鞍山的历史典故还包括了白蛇传。
相传,白娘子和徐仁贵在此处谈过恋爱。
在白蛇被妖怪所掳走时,徐仁贵曾经助她讨回白蛇。
事后,白娘子为了纪念这段恋情,在马鞍山修建了一座神仙居所。
四、当涂先人王老百姓的事迹在1716年时,当涂先人王老百姓,为王伯温追悼会感到震惊不已,由此,发“筑山史”的念头,他踏遍长江南北,搜集笔记,撰写了《芜湖府志》(现南宋版已全部失传),并完成《筑山记》、《香山志》、《十通志》、《王琦離史》和《故城记》。
五、马鞍山起义马鞍山历史上有一次空前绝后的起义,由贾汪、石盘、泰兴、当涂等地的菜农、奴隶、贫民等组成的起义军,曾在马鞍山一带地区抗击清军,控制该地区三年之久。
起义军政治理念先进,在当时有很高的文化水平。
六、闻一多事件在1935年,有一位著名的民主战士—闻一多,曾在马鞍山上游走。
他以高尚的品格、英勇的行为和非凡的文学才华享誉全国。
但是,他的反对派发起了一个丑恶的纪念活动并突然发起了攻击和谋杀,造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和民主运动的重大损失。
通过这些典故,我们深刻体会到了马鞍山历史的厚重,体会了这座城市曾经发生的悲欢离合。
也许在未来的岁月里,马鞍山的历史典故将不断地被文化爱好者们追寻,并获得新的发现和重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鞍山历史典范–采石矶
说到马鞍山的历史,不可不提的便是位于马鞍山西南侧的采石矶。
采石矶,亦名牛渚矶,位于长江中下游防地,北通南京,南达芜湖,与和县隔江相望,有宁芜要塞之称。
采石为何又称牛渚矶呢?考诸史籍,大体上以唐为界。
唐以前称牛渚,唐以后称采石。
唐贞观初,置“采石戌”。
乾元二年,置“采石军”。
都是军戌的名称。
元和十三年,大诗人白居易在所作《李白墓》一诗中始以“采石”为地名。
这以后所撰的正史,也正式以地名“采石”代牛渚。
说到采石的历史文化底蕴浓厚又一原因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被这里“隔江观月,饮酒作诗”的闲情逸致所吸引,更是留下“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等被后人传颂的诗篇。
采石峨眉亭前临江处,有一巨石突兀江干,下临绝壁,巨石表面平整,临江处有一脚印似凹痕,传说李白当年傍晚醉酒,看水中月影妩媚迷人,便经临此石跳江捞月。
可传说归传说。
那此石此印究竟如何出现的呢?方志记载:原巨石不止这么大,因年久风化一半坠入江中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后人为了表达对诗仙李白的尊敬便以浪漫的手法将其视为李白醉酒捞月,为世人传颂。
若单有诗仙李白。
难免觉得单调。
采石另一个标志便是三元洞。
关于三元洞之名的由来,除了前述曾有无名氏举子在此避难,后考得高官,在此建庙宇以报答神灵的传说外,民间还传说因清池阳太守在此避难遇救,故建三元洞以谢神灵。
这里就不得不提及科举制了,关于科举考试。
洞内也有详细的介绍。
上图中科举考试有一文一武监考官可见当时对科举制度的重视,不得不说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除了浓郁的文化色彩,采石在历史上点下浓墨的一笔还有个原因便是它天然独特的,易守难攻优越的战略地位,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以少胜多的战役传奇屡屡在这里上演。
陈友谅在此登基,朱元璋与它又有一段佳话,可见其重要。
离开采石。
仿佛经历过历史的洗礼,回望它的背影,它已不单单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像一位老者,不倦地阐述着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