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鸟》导学案(学生).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教案)八年级上册生物鸟导学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八年级上册生物鸟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鸟导学案八年级生物教案八年级上册生物鸟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鸟的主要特征与飞行生活的适应。

2、理解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意义。

【预习案】1、鸟的体温不会随着变化而变化,是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变化而变化,是动物。

2、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扩大了动物的。

3、鸟通过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起作用。

【学习案】一、多种多样的鸟观察几种鸟的图片,比较它们形态结构的异同,完成下面表格:鸟的名称喙的特征足的特征食性生活环境大山雀短、直纤细、于善抓握以昆虫为主林间金雕丹顶鹤啄木鸟野鸭喙:①直而坚硬②长③坚硬,末端尖弯曲④扁平,边缘有锯齿足:①趾端有钩爪②细长③趾端有锋利的钩爪,强健有力④趾之间有蹼食性:①树皮中的害虫②鱼类③小动物④ 水生小动物生活环境:①浅水中②林间③高山草原二、鸟的主要特征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一) 外部形态1、观察鸟的外形呈什么形态?2、对鸟的飞行有什么帮助?3、鸟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 答:前肢,扇动空气;体表被覆。

(二) 内部结构4、鸟最发达的肌肉在什么地方?5、鸟骨骼特有什么特点?有何意义? 骨骼,长骨,减轻。

6、鸟类的消化有什么特点?答:食量、消化吸收能力;排出粪便很。

为鸟类的飞行提供充足的,同时。

7、鸟呼吸有什么特点为?答:有肺和气囊,进行,为飞行提供。

总结:鸟类的主要特征:① 。

② 。

③ 。

④ 。

拓展思考:除此之外,鸟还有其他适于飞行的特征吗?。

三、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反馈案】(基础训练)1、鸟飞行时,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其动力主要来自( )A、四肢B、胸骨C、胸肌D、羽毛2、下列动物中,能够飞行,但不属于鸟类的动物是( )A、家鸽B、鸭子&八年级生物教案nbsp; C、蝙蝠D、天鹅3、家鸽胸部的骨很突出,其作用是( )A、减少空气的阻力B、维持身体平衡C、减轻体重D、附着发达的胸肌4、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

专题《鸟》导学案(学生)

专题《鸟》导学案(学生)

专题《鸟》导学案(学生)《鸟》专题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让学生获得对鸟的各方面的认识。

2.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学法指导:1.在谈鸟时,要围绕所提出的问题,发挥创造性思维,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2.在写鸟时,要培养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写出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相关知识:【世界鸟类之最】知识预习:完成下列与鸟有关的谜语:1、空中排队飞行,组织纪律严明。

初春来到北方,深秋南方过冬。

()2、恩爱夫妻喜相逢,说说唱唱打鱼归。

芙蓉深处轻舟过,红浆戏水泛光辉。

()3、背面灰色腹有斑,繁殖习性很罕见。

卵蛋产在邻鸟窝,请人孵育自逍遥。

()课堂探究:一.导入课文1、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文字的中心内容。

2、飞机与鸟相比还有哪些局限的地方?从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三)鹰眼的启示读文找关键句说说,鹰眼给了人类什么启示。

三.师生共同小结读了一系列文章后对鸟的认识,思考:鸟与人类科学、生活的关系(一)思考鸟给了人类科学、生活上哪些启发(二)随着春天的到来,很多候鸟开始了迁徙,而禽流感的危险性似乎越来越近了,我们不得不担心候鸟的迁徙是否会带来禽流感。

有人说,干脆把鸟都杀了,免得造成疾病的传染,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三)作为一个中学生,你会用哪些实际行动来爱鸟、护鸟?六、通过专题《鸟》的学习,我们对鸟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

某班同学利用黑板报出了一期“爱鸟”专刊。

根据这一主题,仿照该栏目内容的写法,为自己喜爱的一种鸟(题中涉及的除外)写几句简短的话。

字数不限。

例子:鸽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

它是为信念而飞的。

七、鸟是人类的朋友,是和谐社会的一分子,就“爱鸟”、“护鸟”请你:(一)写出你所知道的我国目前已有的鸟类自然保护区的名称(二)就如何爱鸟、护鸟,提两点建议:(三)设计两则护鸟广告(可引用恰当的古诗句)八.课堂小结:巩固训练:1.学了本专题后,你对鸟与人类的关系和文化内涵有哪些新的认识?2.如果你看见一个年轻人正用鸟枪瞄准树上的鸟,你会怎样劝说?3.看到天空中正在展翅翱翔的大雁,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请用两句话表述出来。

《鸟》导学案

《鸟》导学案

鸟学习目标1.了解鸟类的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知道鸟类的主要特征。

3.通过观察与思考总结鸟在外形上的共同点。

课前预习1.鸟的种类很多,是椎动物中种类和数量仅次于_____________的一个类群。

2.鸟适于飞行的特点:身体呈____________,可以减少飞行中___________的阻力;体表覆盖___________,前肢变为_________;骨骼___________,___________坚固,有些骨内部____________,可减轻____________;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____________,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__________完成飞行动作;鸟用坚硬的___________来捉取食物,没有_________,食量___________,消化能力_______,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形成的__________很快随粪便排出体外;鸟的呼吸作用___________,具有与肺相通的________,可以辅助呼吸,心跳频率__________,体温______________。

3.鸟的体温不会随着____________的变化而改变,是__________动物。

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__________能力,扩大了动物的___________。

4.鱼、________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___________,是________动物。

5.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_______;前肢变成___________;有________无________;有____________辅助肺呼吸。

课堂速效1.下列能飞行的动物中,用肺呼吸的是()A.蝴蝶B.蜻蜓C.蜜蜂D.蜂鸟2.一般鸟类身体中最发达的肌肉是()A.颈肌B.胸肌C.尾肌D.后肢肌3.蜂鸟一天所吃的蜜浆约等于它体重的两倍,蜂鸟摄食和消化的特点是()A.食量小,消化能力差B.食量小,消化能力强C.食量大,消化能力差D.食量大,消化能力强4.下列特点与鸟类的飞行无关的是()A.身体呈流线型B.前肢变成翼C.体内有气囊D.具有锐利的爪课后巩固1.家鸽牵动两翼上下运动的肌肉附着在()A.脊柱B.龙骨突C.胸骨和肋骨之间D.肋骨2.家鸽的消化能力很强的原因是()A.消化系统发达B.食物营养少C.身体散热快D.飞行时消耗的能量大3.鸟飞行时呼吸的特点()A.肺和气囊都进行气体交换B.只有气囊进行气体交换C.呼气和吸气分别在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D.只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4.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恒温动物的是()A.猫B.麻雀C.金丝猴D.鲫鱼5.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家鸽的身体呈_________型,前肢变成_______,减少了飞行时空气中的阻力。

鸟专题导学案(第二课时)(定稿)

鸟专题导学案(第二课时)(定稿)

《鸟》专题教学研究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加深对鸟各方面的认识。

2、培养爱鸟、护鸟的意识。

3、锻炼收集与整理文字信息的能力。

预学篇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或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爽飒()飘逸()谛听()狭窄()厮磨()奥秘()斑驳()缥缈()寂寞()鸟喙()江畔()舆论()峰峦()精湛()无辜()
2、二读课文,《空山鸟语》的作者郭枫“偏爱”听鸟声的原因是什么?
3、三读课文,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
导学篇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阅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中说:“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在山中”一句能否删去?
2、怎么理解“空山鸟语”中的“空”字?
3、怎么理解“山的心灵”?
4、作者最后说,“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联系全文,你能说说作者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三、品味语言。

“它们总是用……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
四、鸟与人类。

1、鸟给了人类科学哪些启发?
2.鸟给了人类生活哪些启发?
五、课堂知识梳理。

专题《鸟》导学案(3课时)

专题《鸟》导学案(3课时)

专题《鸟》导学案(3课时)导读:“导引——合作——展示——提升”四环节导学案八年级语文科主备组长签字课题:《专题“鸟”》第一课时(总第节课)备课时间:2月27日上课时间:月日学习目标:1.学习并背诵咏鸟诗三首,理解并建构文学作品中鸟这个形象中蕴涵的文化信息。

2、培养对诗歌的鉴赏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目标1。

学法指导:1.诗歌重在朗读,须反复诵读,才能领会其主旨。

2.要真正理解这些鸟在诗歌中的表达作用还要联系作者的生活处境。

3.通过查找资料弄懂这些鸟的文化内涵。

知识链接:【闻雁写作背景】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

首夏离京,秋天到任。

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

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听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益发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斋的空寂。

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不免要触动远宦者的归思。

韦应物家居长安,和滁州相隔两千余里。

即使白天登楼引领遥望,也会有云山阻隔、归路迢递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处了。

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已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

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难以为怀了。

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给读者自己去涵咏玩索。

【作者介绍】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曾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被贬后开始“吏隐”,思乡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池鹤》大约就是这个时候的作品。

葛天民,字无怀,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徙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曾为僧,法名义铦,字朴翁,其后返初服,居杭州西湖。

与姜夔、赵师秀等多有唱和。

有《无怀小集》。

整风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

葛天民诗,以汲古阁影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

校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我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

初中 鸟 教案

初中 鸟 教案

初中鸟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鸟》一文,使学生了解作者对鸟的喜爱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鸟的喜爱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

2.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抽象的语言和深层次的含义。

2. 如何将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教学准备:1. 课文《鸟》的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树木和天空,注意到的鸟儿。

2. 提问:你们对鸟儿有什么了解?你们喜欢鸟儿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 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生字词和句式的问题。

三、课堂讲解与讨论(20分钟)1. 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作者喜欢鸟?作者对保护自然环境有什么看法?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一些关于鸟类保护的案例,如保护鸟巢、禁止捕鸟等。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的意义和价值,讨论如何将这些案例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课堂学习的内容,总结自己对鸟的喜爱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看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如参加环保活动、倡导身边的人保护鸟类等。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保护鸟类的短文,可以是倡议书、心得体会或故事。

2. 要求学生在短文中运用课堂学习的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阅读理解的训练。

鸟-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鸟-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鸟-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鸟》一文及相关背景知识。

2.学会分析文本及理解所读文章的深层含义。

3.培养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鸟》一文的主题,分析文本,找寻文中所体现的核心合作和信任。

2.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协作能力。

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深层次理解能力。

2.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联想能力,独立思考。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引入课题,了解物竞天择的报道,自然界中的飞禽动物,为学习《鸟》做引导。

2.围绕自然界中的飞禽动物,展开课前讨论,引导学生们思考课文中可能会涉及到的主题。

2.阅读理解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小组内进行讨论,提出对文本的看法和理解。

2.课堂展示,将不同组别的观点互相交流和比较,找出共通之处,深入思考而合作意义。

3.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鸟在晴朗时都无处可躲,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信。

”2.学生组成小组,展开讨论:为什么鸟在晴朗时都无处可躲呢?在这个环节中既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见解,也要帮助学生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3.讨论完成后,将小组中最好的讨论结果整合成思维导图。

4.合作及总结1.碰头思考——学生将思维导图和讨论结果汇总,进行碰头思考。

2.小组项目——从研讨结果中项目化,分配任务,并落实实施。

3.小组展示——展示自己的成果并邀请同学进行评价。

4.知识回顾——教师梳理课文的学习内容,并进行知识内容的延伸。

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涉及课文内容《鸟》,围绕自然界的生灵,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生与不可分离。

2.课堂内容重点突出“合作意义”,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教育学生保持信任、关爱等心态。

3.课程难度较大,需要进行多层面的提问与反馈,让学生发表看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力。

五、课后作业1.找出三段话,解释这些话是如何告诫人们要珍惜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2.写下一段话,表达你对这节课的感悟;3.或者整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表格归纳。

初中鸟教学教案设计

初中鸟教学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初中生物《鸟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爱护鸟类,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内容:1. 鸟类的特征2. 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3. 鸟类的分类及生活习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飞行的特点。

2. 难点:鸟类适于飞行的生理和生态适应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鸟类的特征及其适于飞行的原因。

2. 利用多媒体展示鸟类的生活习性及其生态适应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进行户外观察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鸟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课本,了解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飞行的特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飞行的生理和生态适应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鸟类的生活习性及其生态适应性,分享学习心得。

5. 户外观察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近距离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及其生态适应性。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飞行的特点,强调保护鸟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绘制一幅鸟类生活习性的海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引导学生爱护鸟类,保护生态环境。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绘制鸟类生活习性海报的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户外观察实践活动表现:评价学生在户外观察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掌握学生的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专题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让学生获得对鸟的各方面的认识。

2.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3.引导学生对鸟与人类的关系的关注,探究鸟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4.收集资料、加工材料、整理材料,并在加工整理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结论。

学法指导:1.在谈鸟时,要围绕所提出的问题,发挥创造性思维,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2.在写鸟时,要培养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写出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相关知识:【世界鸟类之最】知识预习:完成下列与鸟有关的谜语:1、空中排队飞行,组织纪律严明。

初春来到北方,深秋南方过冬。

()2、恩爱夫妻喜相逢,说说唱唱打鱼归。

芙蓉深处轻舟过,红浆戏水泛光辉。

()3、背面灰色腹有斑,繁殖习性很罕见。

卵蛋产在邻鸟窝,请人孵育自逍遥。

()课堂探究:一.导入课文二.阅读《参考资料》三篇短文(一)古鸟化石1、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文字的中心内容。

2、从科研层面来说,古鸟化石的发现有哪些意义?3、第三段文字中,作者赞扬日本民族是个注重美与文化的民族,而认为“国人”普遍欣赏品位不高,你同意这看法吗?作者又说“所有占有欲的源头,几乎都是无辜的热爱”,你赞同这说法吗?(可就此组织学生展开辩论)(二)飞鸟与飞机1、读文思考:飞机与飞鸟之间有什么联系?2、飞机与鸟相比还有哪些局限的地方?从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三)鹰眼的启示读文找关键句说说,鹰眼给了人类什么启示。

三.师生共同小结读了一系列文章后对鸟的认识,思考:鸟与人类科学、生活的关系(一)思考鸟给了人类科学、生活上哪些启发(二)随着春天的到来,很多候鸟开始了迁徙,而禽流感的危险性似乎越来越近了,我们不得不担心候鸟的迁徙是否会带来禽流感。

有人说,干脆把鸟都杀了,免得造成疾病的传染,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三)作为一个中学生,你会用哪些实际行动来爱鸟、护鸟?六、通过专题《鸟》的学习,我们对鸟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

某班同学利用黑板报出了一期“爱鸟”专刊。

根据这一主题,仿照该栏目内容的写法,为自己喜爱的一种鸟(题中涉及的除外)写几句简短的话。

字数不限。

例子:鸽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

它是为信念而飞的。

七、鸟是人类的朋友,是和谐社会的一分子,就“爱鸟”、“护鸟”请你:(一)写出你所知道的我国目前已有的鸟类自然保护区的名称(二)就如何爱鸟、护鸟,提两点建议:(三)设计两则护鸟广告(可引用恰当的古诗句)八.课堂小结:巩固训练:1.学了本专题后,你对鸟与人类的关系和文化内涵有哪些新的认识?2.如果你看见一个年轻人正用鸟枪瞄准树上的鸟,你会怎样劝说?3.看到天空中正在展翅翱翔的大雁,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请用两句话表述出来。

课后作业:科学家研究发现:鸟类饱食后体重加倍,却飞得更好更远;在飞行速度相似的情况下,鸟类用“V”字形结队飞行,比单独飞行能减少能量消耗。

你能通过查阅图书报刊或网上资料揭开产生这种现象的奥秘吗?你认为这种发现有什么价值?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屠格涅夫的《鸽子》和郭枫的《空山鸟语》,意图通过教材这个媒介,进一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以使学生对不同种类的鸟的文化内涵有更多的了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探究意识,并学会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法指导:1.结合时代背景,体味作者的审美情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这两篇文章中“鸟文化”的内涵。

2.在诵读中提高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写作背景】鸽子一般的象征含义是:一.完成下列与鸟有关的成语1、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2、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3、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二.积累几个与鸟有关的俗语课堂探究:一.导入课文。

二.学习屠格涅夫的《鸽子》1. 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结合题目和课文内容,以题目“鸽子”为中心词,试着扩展成一个短语、一句话、一段话。

2.课文按时间顺序先后描绘了哪几幅生动的场面?3.课文的第一个场面描绘了暴风雨逼近时天气的恶劣,其他鸟类都躲藏起来,但是鸽子却去寻找同伴并相与归巢,对此你有什么感想?4.诵读8——11段,当脑海中想象出这一生动的场面时,你的心中会有一种什么感觉?5.“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屠格涅夫写风雨大作中的鸽子,寄托了他怎样的感情?6.结尾处写道“它们很安宁!我看着它们,心里也很安宁……虽然我只是孤零零一个人……永远是孤零零一个人”,作者为什么会有“孤零零”的感觉,这要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来理解。

7.作者看着鸽子很安宁,虽然“孤零零一个人”,但“心里也很安宁”,这表达了他的一种美好理想,你能说说这种理想是什么?8.屠格涅夫的散文是美丽的,他习惯在散文中用虚拟的生活场景来抒写他的美妙理想,让他的散文显现出一种虚幻而又明丽的美。

课文所营造的生活场景是什么?所抒写的美妙理想又是什么?这种写作的手法叫做什么?托物言志。

9.“托物言志” 的写作手法使本文立意高远,作者在文章的布局构思上也十分讲究,请思考以下面问题:(1)文章①~⑤段用了大量的文字写天气变化,有什么作用?(2)请从衬托的角度来赏析8——11段。

(引导)10.课文的语言生动传神,凝练含蓄,用心品读课文,画出你最欣赏的词语或句子,并说出欣赏的理由。

10.这个故事本身同屠格涅夫的很多文章——比如《蔚蓝的王国》——都是虚构的,你认为本文中的鸽子能用其他的鸟来替代吗?三.学习郭枫的《空山鸟语》1、阅读后讨论《空山鸟语》的作者郭枫“偏爱”听鸟声的原因是什么?2、文中说:“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在山中”一句能否删去?3、本文中出现了鹧鸪,它是江南一带特有的鸟类,在古诗中经常出现它的形象。

四.欣赏电视散文《鸟的故事》,让学生谈谈感受。

五.课堂小结:当堂巩固:1.在“鸟”专题中,古今诗文多角度地描写了鸟的哪些“美”?你最欣赏“鸟”的什么美,为什么?2.本专题中的一组文章,出自古今中外的作家之手,他们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你认为他们在对待人与鸟的关系方面,有什么工同的看法?3.鸟对于人类有什么作用?4.鸟是人类的益友,是国家巨大的自然财富,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爱鸟、护鸟?5.写出古诗词中含“鸟”的诗句和含“鸟”的成语各两个。

课后作业:1.生活中有我们喜爱的鸟,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有条理地介绍你喜爱的鸟,让大家分享你们的所爱。

2.鸟是如此可爱,为了表达你对鸟的爱,请你写几句诗来赞美它。

第三课时:《鸟》专题——古代咏鸟诗三首学习目标:1.学习咏鸟诗三首,帮助学生理解并建构文学作品中鸟这个形象中蕴涵的文化信息。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兴趣。

学法指导:1.诗歌重在朗读,须反复诵读,才能领会其主旨。

2.要真正理解这些鸟在诗歌中的表达作用还要联系作者的生活处境。

3.通过查找资料弄懂这些鸟的文化内涵。

知识链接:【闻雁写作背景】【作者介绍】知识预习:一.熟读三首诗。

二.说出三首诗的大意。

1.《闻雁》2.《池鹤》3.《迎燕》三.搜集有关鸟的诗句。

课堂探究:一.导入课文:二.检查预习三.赏读三首诗课文也为我们准备了三首咏鸟诗,来验证一下同学们的发现。

首先请同学们背诵你喜欢的那首诗,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一)《闻雁》介绍文学作品中鸟的形象:“闻雁思乡”:1.提问:人在什么时候最容易产生思乡之情?“鸿雁传书”:2.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

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3.提问:如果将诗歌后两句前置,与原诗有什么区别?4.为什么作者听到大雁飞来,就想家了呢?此时的作者处境如何?5.提问: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的杜甫的《春望》吗?它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6.比较:《寒塘》与《闻雁》的写法有什么一致的地方吗?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这两首都是抒发。

结构相同,都是“”,意境深远,引起遐思无限。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二)《池鹤》鹤的一般文化内涵:1.鹤的种类很多,《池鹤》中写的是哪一种?2.从哪句中可以看出来?3.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这只鹤的品格个性?是什么品格个性呢?4.为什么怅望云水田?5.比较《池鹤》与《秋词》:6.同样写鹤感情色彩怎么就不一样呢?结合刘禹锡《秋词》刘长卿《送上人》杜牧《鹤》说说你的发现。

送上人刘长卿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三)《迎燕》1.在学习诗歌之前,我想先请同学来谈谈你对燕子有哪些印象,在它身上到底蕴涵着怎样的文化意义。

2.诗中哪一句可见百姓对燕子的喜爱?3.你们知道百姓为何喜欢燕子吗?诗人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解答的呢?四.课堂小结:当堂巩固:一.填空1、《闻雁》中直抒胸臆,抒发了深浓的思乡之情的句子:2、《池鹤》中写出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从而突出鹤的品格风度不是“群鸡”能比的句子:3、《池鹤》中可以用成语“鹤立鸡群”来概括的两句诗是:4、《池鹤》中写出了鹤的外形特征的句子:5、《池鹤》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的句子:6、《池鹤》中写出诗人向往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但是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的诗句:7、《池鹤》中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的诗句:8、《迎燕》中表明了主人身份的句子是:9、《迎燕》中写出燕子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忙碌的诗句:10、《迎燕》中写出了燕子与百姓情谊深厚的诗句:11、《迎燕》中突出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乐趣的诗句:12、鸟历来受诗人钟情,有的描绘赞颂,有的借物抒情:“低头乍常恐丹砂落,晒翅常凝白雪消。

”写了池鹤的;“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抒发了。

13、如果我们不采取护鸟措施,可能会导致“千山鸟飞绝”,如果我们都做好护鸟卫士,祖国大地便“”。

(用一句唐诗填空)二.比较下面几首古诗词,都写到什么鸟?诗人选择这个意象所表达的心情是怎样的呢?1.乌鸦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莺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课后作业:【诗歌中鸟的意象诠释】乌鸦:伤感、悲愁燕子:美好、惜春、时事变迁喜鹊:喜庆、愉悦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鸳鸯:永恒的爱情、白头偕老鹤:情义、清高、隐逸、神仙、长寿杜鹃(子规):悲惨、凄恻、哀怨同一种物象(鸟)会被诗人赋予相同或相近的感情基调或风格。

鸿鹄:理想追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陈涉世家》)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鸳鸯:鸳鸯:永恒的爱情、白头偕老、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