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2016年)七年级语文上册18鸟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九月亮上的足迹【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知识链接】1、主题解读这篇纪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现了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气魄,赞美了人类的聪明才智。
2、作者简介朱长超,当代科普作家。
最近出版的《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一书,多科学、多方面的介绍和评述了刚结束的一个世纪内的重大科学发现和做出这些发现的有关工作者,共分“科学开拓着世界”“科学智慧的光芒”“科学精神的丰碑”等六章共54篇。
3、背景资料为了打破前苏联的航天优势,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计划,即以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阿波罗”载人登月探险计划。
“阿波罗”计划是一项宏伟庞大的工程,在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大约有40万人和2万多家公司参加,耗资240亿美元。
“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开始实施至1972年结束,先后完成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
它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前苏联的政治目的,同时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特别是推进制导、结构、材料、电子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
本文记叙了第一次登月的全过程。
【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áng()首挺立(2)轨道()(3)椭圆形()(4)小心yìyì()(5)铁锹()(6)狭zhǎi()2、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
哪怕一木一石,它也是那么(优美、幽雅),那么庄严。
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想起、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
苏州的美是(内在、含蓄)的。
要是不下番寻索的功夫,你就别想(领会、领略)它。
3、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暑期辅导班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一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暑期辅导班导学案(一)※本期导学※ █专题一:基础知识训练——字词要背语段积累 █专题二:阅读理解——《春》《济南的冬天》《不识字的老师》◆主题词: 中学语文概述 字词积累 方法引导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田字格:等第1.汉字&拼音酝酿..( )窠巢..( )黄晕.( )髻.( ) 澄.清( )安适..( )烘托.( ) 抖sǒu ( ) liáo ( )亮 xiāng ( )嵌 zhù( )蓄2.默写(1) ,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他生长着。
(4) 春天像小姑娘, ,笑着,走着(5)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王刚作文竞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B.他怒不可遏地扬起手往桌子一拍,霍地站了起来。
C.提问要讲究艺术性,太容易不行,难得让学生不屑置辩地不行。
D.班会上,班主任长此以往地表扬了拾金不昧的李明同学。
4.下列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A.今天想来,她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B.谁也不能否认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不是法国密特朗时代最辉煌的建筑。
C.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
D.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建造设计成功,便已奠定贝聿铭作为世界建筑大师的地位了。
5.下列句子的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A.小薇薇说:“老师,我的小手绢你怎么还不给我洗掉!”B.营业员说:“你太矮了!这里的衣服都不适合你。
”C.李明不小心睬了方军一脚,李明马上表示歉意。
方军说:“没关系,你又不是有意的。
”D.郑咏向别人介绍说:“王老师知识渊博,上起课来旁征博引,信口开河,精彩极了。
”6.海河市护城河水污染严重。
有人把生活垃圾倒入河中,有人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排入河中……为此,向阳中学将组织一次社会调查,呼吁大家保护环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带有批注,精品推荐)1 春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重点)4.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并运用于写作。
(难点)自主预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文体知识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嗡()酝酿()抖擞()朗rùn()wǎn()转hōng()托静mò()jiànzhuàng()应和()风筝()liáo()亮和风细雨()铮铮铁骨()liáo()草掺和()挣扎()眼花liáo()乱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朗润:。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
文中比喻。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是指。
宛转:形容声音。
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V 抚.摸.着你。
5.通读课文,完成题目。
(1)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一个二字词语概括为盼春、 和赞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 之情。
(2)找出文中的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课本中标出来,并体会一下句子好在哪里。
合作探究一、体会优美的情境12. 这些春景有哪些共同点?3.课文以写景为特色,除了写景,还有哪些特点?二、品味精彩的语言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举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赏析:本句综合用运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意。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含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主要作品。
2.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3.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学习重点: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难点: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资料链接: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
从1907~1936年他所写成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
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的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大家庭里。
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保留有众多的名胜,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留下的遗迹,近代反清女杰秋瑾从容就义的轩亭口,等等。
民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戏剧演出和传说故事。
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鲁迅的一生。
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
因为外祖母家在农村,鲁迅也就有了一批农民小朋友,一起在朦胧的月色下,划着白色的小航船,赶去看戏;回家的路上,肚子饿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
鲁迅还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生活,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拜本城中极方正、极有学问的寿镜吾老先生为师,一直读到17岁。
在这里,他熟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在课余广泛阅读了儒家之外的各种杂书:小说,野史,笔记……不仅关注历史、人事,也注意观察自然。
这样开拓了鲁迅广阔的精神空间,为鲁迅以后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18《怀疑与学问》(含答案)

怀疑与学问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明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品析论证语言特点。
4.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梳理1、走进作者1、重点字程颐(yí)譬如(pì)步骤(zhòu)懒惰(duò)塾师(shú)大儒(rú)停滞(zhì)虚妄(wàng) 2、重点词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二、整体感知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有什么作用?引用古代学者的名言。
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3.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两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
4.作者论述第一个分论点时,分了哪几个层次?第一层(3-4):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第二层(5):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
5. 理清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3-5):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一层(3-4):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二层(5):论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九月亮上的足迹
【学习目标】
1、速读,概括主要内容。
2、理清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知识链接】
1、主题解读
这篇纪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现了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气魄,赞美了人类的聪明才智。
2、简介
朱长超,当代科普作家。
最近出版的《3总量达到100—500万吨,可成为人类万年以上长期使用的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燃料。
8、解释下面词语在中的意思。
(1)其乐融融
(2)息息相关
9、“早在遥远的古代,人类就有了奔向月球的美好愿望”,你能举出实际的例子吗?
10、根据第②自然段回答月球与地球之间的“磁场”是怎样形成的?
11、月球对地球的“保护盾”的作用体现在哪里?
12、“精神不正常者”为什么多在月夜发作?
13、从第④自然段看,月球能从哪两个方面为人类提供能?
14、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留传久远的咏月的句子。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咏月的名句,你还知道哪些?请举两个例子,并指出是谁。
如从小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小学部编本】】教育部审定版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诗二首《天上的街市》《太阳船》导学案含答案 【小

《天上的街市》《太阳船》导学案含答案【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朗诵的要领和技巧,培养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2、理解诗歌的主题、形象和意境,总结、体会诗歌的语言特色。
3、感悟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重点难点】1、把握诗歌朗诵的要领和技巧,培养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2、理解诗歌的主题、形象和意境,总结、体会诗歌的语言特色。
【助读资料】关于联想和想象:联想,是指由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和事物。
联想必须有相似点和相关点。
想象,是这在头脑中对已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来的新的事物形象。
人们虽能想象出从未感知过的或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但是想象的内容总是来源于客观现实。
想象,还必须进行再创造。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飘渺..()隔.着()镀.金()卸.下()闪烁.()白昼.()焚.起()溅.起()2、解释下列词语飘渺______________定然闪烁______________子午线3、《天上的街市》作者________,我国________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在文学方面著作很多,有诗集________,话剧________等。
《天上的街市》写于________年,收在他的第二部诗集________中。
4、吴望尧,笔名________,________现代派诗人,著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课堂导学】第一课时导学内容:《天上的街市》一、读一读1.利用工具书,参照课下注释,通读全诗。
做到准确朗读,积累文中的重点词汇。
2. 诗人所想像的天上的街市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用几个词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诗人文中所描绘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是怎样的?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呢?作者想以此来表达什么?你能带着这种感情来试着再读读这首诗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郭沫若说过:“诗的职责全在抒情”,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要抒发某种特殊的情感,必须借助生活中某种特定的景物作为依附,在诗里诗人借助了哪些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品一品1、聆听本文的范读,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试着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18 鸟

课后评说“鸟”
作业1:课后收集有关鸟的诗句,并说说 古代诗人对鸟寄予了怎样的情感?
作业2(课后探究):作者说“我爱鸟的 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 鸟并不存在任何幻想”应该怎样理解呢? (提示:结合写作背景)
鸟(梁实秋)
执教者:邻水实验学校 何飞
学习目标:
1、 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整体感 知课文内容。
2、把握作者对鸟自由自在生活的喜爱 及对囚笼般生活的不满。
默读感知“鸟”
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理清文章的感情线索 。 2、本文写了哪几种情形下的鸟?作者对他
们分别有怎样的态度?
方法指导:要善于抓住文段的关键句或者中心 句来把 握文章内容。
精读品味“鸟”
朗读课文三、四段,看看作者从哪些方 面描写了鸟的美。请找出精彩的语句赏析。
方法指导: 可从修辞、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等方面入手
去赏析。
合作探究“鸟”
作者爱鸟,却在开头、结尾都写到 “笼中鸟”,这有何用意?作者要表达 的中心是什么?
Hale Waihona Puke 用心呵护“鸟”国务院决定,每年四月底五月初在 全国开展爱鸟周活动,你能为明年的爱 鸟周出一个“护鸟金点子”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1.作者写了哪些鸟?
《鸟》并不限于某一鸟,有杜鹃、麻雀、喜鹊、乌鸦、猫头鹰、鹭鸶等,有家养的,有野外
的,更多更多是“不知名的小鸟”
2.请同学们轻声散读课文,整理出描写鸟的声音、外形的词语。
清脆、嘹亮、圆润、和谐、色彩斑斓、玲珑饱满
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临风顾盼、高踞枝头、俊俏、轻灵
这些词语在词性和词语的感情色彩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都是褒义词
表示作者喜爱、赞美之情的词语。
对鸟的浓浓的喜爱之情
3.从文中找“爱鸟”的原因。
有对笼中鸟的同情(2节);对比写鸟的苦闷;有对鸟的美丽的赞美;还有通过鸟来写人的心情,实际也是对鸟的爱:绘鸟鸣的清脆、嘹亮,先排除“吱吱喳喳”、“呱呱噪啼”,再刻画其长叫而音阶丰富,短叫圆润而不单调,似和谐的交响乐,细腻地创造了悦耳的效果;绘形,先用“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
4.前面4节写作者对鸟的喜爱,为何后面两节却写了“悲苦”、“伤感”之情?这两种矛盾的感情出现在同一篇课文里是否不太协调?
如果说前面四节是真实而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喜爱着鸟的可爱”的话,那么后面两节却是诉说了作者“悲苦着鸟的悲苦”,同样反映了作者对鸟的关爱,这种爱比前面四节可能要显得更深刻更丰富。
5.第五段中“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的原因以及“幻想”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爱鸟只爱其声音形体,并非受人们赋予鸟身上的各种文化意蕴的影响。
含义:指历代诗文在杜鹃、夜莺、云雀等身上长期形容、渲染而成的象征意蕴。
6、最后一段说“自从离开四川以后”,再也看不到那些“跳荡”的鸟儿,听不到“悦耳的鸟鸣”了,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对鸟类自由、活泼、俊俏的尽情赞美。
五、品读课文
师:在课文中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朗读,并在该句的空白处写上旁批,说明喜欢的理由
例:我喜欢第二节中描写声音的句子,特别是“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这一句,它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鸟叫声的美妙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