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报告
移动广告的发展与趋势研究分析情况总结

移动广告的发展与趋势研究分析情况总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广告已经成为了广告市场的重要支柱。
移动广告以其独特的优势,如高度的可定制性、精准的投放和便捷的互动性,吸引了大量的广告主和消费者的关注。
本文将详细分析移动广告的发展历程,当前的市场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移动广告的发展历程移动广告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
早期阶段在早期阶段,移动广告主要以短信广告和移动墙广告为主。
短信广告因其强制性接收和低廉的成本而被广泛使用,但其缺点在于用户体验较差,容易引起用户的反感。
移动墙广告则是以积分墙、任务墙等形式出现,用户完成任务后可以获得奖励,这种方式相对来说用户体验较好。
成长阶段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广告进入了成长阶段。
这一阶段的移动广告形式更加多样化,包括横幅广告、插屏广告、视频广告等。
同时,移动广告开始采用更加精准的投放方式,如基于用户行为和兴趣的投放,大大提高了广告的点击率和转化率。
在成熟阶段,移动广告市场逐渐规范,广告主和平台都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广告效果。
这一阶段的移动广告以原生广告和程序化购买为主。
原生广告的特点是与平台内容融为一体,不会对用户体验产生太大的影响,而程序化购买则可以实现更加精准和高效的广告投放。
当前市场状况当前,移动广告市场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生态体系,包括广告平台、广告主、媒体和用户等。
根据Statista的数据,全球移动广告支出在2018年已经达到了1000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将增长到1500亿美元。
移动广告的投放形式也日益丰富,包括横幅广告、视频广告、原生广告、插屏广告等。
其中,原生广告和视频广告因其较高的用户接受度和点击率,成为了广告主的主要选择。
在移动广告的投放渠道上,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和应用商店成为了主要的投放渠道。
其中,社交媒体因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和高度的用户参与度,成为了广告主的重要选择。
未来发展趋势根据当前的市场状况和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移动广告发展趋势。
移动应用广告了解移动应用广告的市场趋势和投放策略

移动应用广告了解移动应用广告的市场趋势和投放策略移动应用广告是在手机应用程序(APP)中展示的广告形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应用广告市场蓬勃发展。
本文将对移动应用广告的市场趋势和投放策略进行探讨。
一、市场趋势1. 移动用户的增长: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进行上网和使用APP,移动用户群体庞大,为移动应用广告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 广告投放规模的增加:随着移动应用广告市场的不断扩大,广告主对移动应用广告的投放需求也日益增加。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移动广告支出正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3. 广告形式的多样化:为了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移动应用广告形式日趋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横幅广告和插页广告,还有视频广告、原生广告等形式。
这些广告形式能够更好地融入应用环境,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广告效果。
4. 数据驱动的投放: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行为预测,广告主能够更加精准地投放广告,将广告传递给真正感兴趣的目标用户。
数据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广告投放的效果,还可以降低广告主的成本。
二、投放策略1. 定位目标用户:广告主应该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和目标受众的特征,确定目标用户,然后选择合适的移动应用进行广告投放。
通过广告平台提供的用户数据和行为分析,广告主能够更好地定位目标用户群体。
2. 选择合适的广告形式:广告主应根据目标用户的特征和产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广告形式。
例如,对于年轻人群体的产品,可以考虑使用横幅广告和原生广告等形式,而对于视频内容类的应用,可以选择视频广告形式。
3. 设定合理的预算:广告主应该根据产品销售和市场需求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广告投放预算。
合理的预算能够帮助广告主在有限的资源下达到最佳的广告效果。
4. 定期优化广告效果:广告主应该根据投放效果和数据分析结果,定期优化广告内容和投放策略。
通过分析用户的点击率、转化率等指标,可以及时调整广告的投放位置、频次和创意,提高广告效果。
移动广告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三)

移动广告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广告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移动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广告形式,以其灵活性、便捷性和个性化等特点,受到了广告主和消费者的青睐。
本文将探讨移动广告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一、数据驱动的移动广告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兴起,数据驱动的移动广告成为了发展的新趋势。
移动广告平台可以通过用户的行为数据和兴趣偏好,实现广告的准确投放和精准触达。
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广告主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制定有效的广告策略,提高广告的转化率和效果。
二、AI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移动广告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AI技术,移动广告平台可以实现智能化的广告投放和优化。
AI算法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行为习惯等数据,实现个性化的广告推荐,提高广告的点击率和转化率。
同时,AI技术还可以分析大量的广告数据,提供精准的广告效果评估和优化建议,帮助广告主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三、AR与VR的融合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的发展,为移动广告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AR技术,广告可以与现实场景进行融合,为用户带来更真实、更有趣的体验。
例如,在购物应用中,用户可以通过AR技术虚拟试穿衣服,提高购买决策的准确性和满意度。
而通过VR技术,广告可以提供沉浸式的体验,创造出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广告效果。
四、跨屏整合与无缝连接现如今,用户在移动设备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因此跨屏整合成为移动广告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跨屏整合,广告主可以实现用户在不同设备上的无缝连接,提供一致的广告信息和品牌形象。
例如,在电视广告中可以提供二维码,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一步了解产品信息或参与互动活动。
这种跨屏整合的方式可以增加广告的曝光率和用户参与度。
五、移动视频广告的崛起移动视频广告作为一种富有吸引力和传达力的广告形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青睐。
随着移动互联网带宽的提升和移动设备的升级,用户可以更方便地观看高清视频。
中国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现状报告

泽思网络– 移动营销全案服务商中国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现状报告“移动互联网广告”这个词,在两年前大概是一个非常有生机和诱惑力的说法。
但如今,这个概念似乎已经变成了“乱”的代名词。
这是怎么发生的呢?今年9月,金山和360先后在手机客户端推出了拦截广告的功能,并无一例外遭到了移动广告代理商和部分广告主的抵制。
此事纷纷扰扰闹了两个月,最终也没有了下文。
事实上,原本就不会有下文。
正是没有标准使得“渠道为王”的“潜规则”在移动广告业界横行;也因为没有标准使得金山和360所提出的恶意广告规则不被普遍认同;也正是没有标准,才有业者希望去主导一些标准。
移动广告到底是怎么回事?乱究竟是乱了什么?这个问题,随便找一个移动互联网业者都能说上个一二。
但是一直没有系统的归纳和整理。
这正是这篇文章所要做的,并希望能通过这种梳理,找到乱象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一、移动广告淘金热移动广告的淘金热潮,无疑是谷歌和Facebook两大巨头所掀起来。
在移动互联网还不够普及,或者说移动智能设备还未形成用户基数的时代。
他们在互联网上已经成为了广告巨头,无疑,在向移动互联网进军时,他们的先发优势非常明显:无论是广告客户、广告技术、广告形式,乃至广告效果的控制,这都不是后来者一朝一夕能够赶上的。
如果追溯的再早一些,在谷歌和Facebook的广告营收还没有那么惊人时,再上次的广告热潮无疑是江南春的分众传媒所带来的。
那是一次纯渠道的胜利,或者说“媒体购买统治一切”。
分众开发出了楼宇电梯这个往常没有被发现的黄金广告渠道,先发优势成就了江南春的资本帝国。
而后分众于2007年收购了当时最大的互联网广告公司好耶。
最后的结果是,在分众的驱动下,互联网广告与户外广告的业务逻辑得以统一,都是依靠渠道的膨胀来享受整个国民经济和热钱投资带来的宏观增益。
而也正是此时,Facebook在大洋彼岸启动了第一个分类广告的项目。
从此Facebook走上了与渠道整合完全相反的广告发展道路,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移动广告行业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移动广告行业的现状与未来趋势中国移动广告行业的现状与未来趋势移动广告是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广告形式。
与传统的广告媒体相比,移动广告具有广告覆盖范围广、精准投放、价格低廉、交互性强等特点,逐渐成为了广告主们推广产品和品牌的首选。
移动广告行业的发展历程2000年,以短信形式推送广告为主体的移动广告渐入人们的视野。
2002年,移动WAP广告开始出现。
2005年,移动视频广告开始崭露头角。
2007年,苹果推出了第一个iPhone,标志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始。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广告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2012年,大众点评推出投放到移动设备上的团购广告。
2014年,微信推出了短视频广告和公众号广告。
截至2019年,移动广告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广告市场中占比最大的一部分,且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移动广告行业的现状目前,中国移动广告市场中主要的参与者有移动媒体平台、广告主、广告代理、DSP(Demand Side Platform)、SSP(Supply Side Platform)、数据提供商等多个角色。
其中,移动媒体平台主要提供广告的发布和流量的管理,广告主是广告投放的核心,广告代理主要负责代表广告主与媒体平台、DSP等协商广告订单;DSP主要从广告主处采购广告,选择媒体拍卖竞价和优先竞价等策略投放广告;SSP主要负责对接媒体,将广告资源提供给DSP,同时将媒体信息传递给广告主等。
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加,移动广告市场呈现出了以下几个趋势:1. 广告形式更加多变。
从最初的短信广告、B,到现在更加丰富的广告形式,例如原生广告、视频广告、插屏广告、开屏广告、横幅广告等等。
同时,广告场景也变得更加多样,比如下拉刷新、导航界面、信息流等等。
2. 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投放。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不断地发展,移动广告也走向了数据智能化的方向,以实现更精准的广告定向投放。
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的行为,通过算法技术实现实时的广告投放。
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2013年3月目录一、移动网络环境分析 (3)1、3G网络已对中国所有县级城市实现覆盖 (3)2、数据套餐资费持续下降 (4)3、第四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 (4)二、用户需求环境分析 (5)1、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远超同期全球市场 (5)2、手机用户对于移动互联网服务的需求日趋增高,娱乐内容类应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逐步向生活需求延伸 (6)3、用户长尾需求驱动移动互联网细分应用市场繁荣 (7)4、终端的多样性、接入的便利性将使得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获取内容成为用户的主要生活方式 (8)三、移动互联网细分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9)1、移动智能终端发展环境 (10)(1)智能手机普及促进移动互联发展 (10)(2)终端厂商多终端布局将为移动互联发展提供新的用户入口 (11)(3)价格下降促进智能终端进一步普及 (12)2、移动应用发展环境 (13)(1)位置服务(LBS) (13)(2)无线搜索 (14)(3)移动IM (16)(4)移动阅读 (17)一、移动网络环境分析1、3G网络已对中国所有县级城市实现覆盖中国移动拥有世界上网络质量高且覆盖最广的GSM 网络,在2009 年我国正式开展3G 业务之后,我国3G 建设进展迅速,截止2012年年初,中国3G基站总数达81.4万个,TD基站达到22万个,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3G基站分别达到26.95万个和32.45万个。
3G累计投资达到4556亿元。
此外,中国移动建设的TD网络已经覆盖全国4个直辖市、283个地级市、370个县级市及1607个县的热点区域,以及部分发达乡镇;中国电信建设的3G网络覆盖全国全部城市和县城以及2.9万个乡镇;中国联通建设的3G网络覆盖341个城市和1917个县城。
2、数据套餐资费持续下降根据日本移动互联网增长的经验,当KDDI开始推出像固网宽带一样的包月数据套餐,DoCoMo和Softbank都随之跟进时,日本移动互联经济才真正的爆发起来。
移动公司广告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移动公司广告业务发展现状分析首先,移动公司广告业务发展的现状是迅猛的。
这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用户对移动设备的依赖,移动公司广告业务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移动公司广告业务的主要受众是年轻人和城市人群,他们对移动设备的依赖度较高,使用手机浏览网页和应用的时间也较长。
此外,移动公司广告业务的广告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从最初的简单文本广告到现在的图文并茂、视频广告等多样化形式,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广告的可见性和点击率。
然而,移动公司广告业务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移动设备的屏幕尺寸较小,用户对广告的容忍度较低,容易产生广告免疫现象。
很多用户会主动使用广告屏蔽软件或者忽略广告,导致广告投放效果不佳。
其次,移动公司广告业务面临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各大移动公司纷纷进入该领域,广告资源供给过剩,导致广告价格下降。
此外,移动公司广告业务还存在一些技术难题,比如用户定位准确度不高、广告投放算法需要进一步优化等。
在面临挑战的同时,移动公司广告业务也面临一些发展机遇。
首先,移动公司广告业务受众规模庞大,潜在消费群体广阔。
尤其是随着5G技术的普及,移动通信网络速度将大幅提升,用户对视频广告等高质量内容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这为移动公司广告业务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移动公司广告业务有望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精准投放,提高广告效果。
通过分析用户的兴趣、行为和地理位置等信息,移动公司可以更精确地推送广告,提高用户点击率和转化率。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帮助移动公司广告业务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提供精准的营销策略。
综上所述,移动公司广告业务发展现状良好,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移动公司需要在广告形式、广告投放算法等方面进行持续创新和优化。
同时,移动公司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提升用户定位和广告效果分析的准确度,提高广告投放的精准性和效果。
未来,移动公司广告业务有望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继续迅猛发展,成为移动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
平稳发展的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

平稳发展的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移动互联网发展很快,移动广告滞后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但近年出现了向好趋势。
2012年全球移动广告继续以较高速度发展,根据国际网络监测与咨询机构eMarketer在2012年12月的估测,2012年当年全球移动广告支出为84.1亿美元,较2011年的40.8亿美元增长了一倍多。
虽然中国移动广告市场在2012年表现不够亮丽,但据eMarketer估算,其市场规模还是达到了1.96亿美元(约合12.2亿元),相比2011年上涨了80%多,只是与美国移动广告市场22.92亿美元的规模和96.4%的增幅比起来,还有不小的差距。
[1]根据艾瑞咨询的研究报告,2012年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营业收入规模为10.6亿元,相比2011年增长了135.6%。
移动应用广告平台在中国移动广告的份额中占有绝对优势。
以整体广告主和品牌广告主的数量对比为依据,谷歌AdMob、多盟和威朋(Vpon)位居中国移动广告平台的前三位。
[2]美国广告公司Pontflex的调查显示,大部分智能手机用户愿意以广告支持为条件获得免费应用软件,有近80%的智能手机用户下载过有广告的应用软件,用户对这种全新的移动广告模式接受度较高。
[3]用户免费得到应用服务,企业主则获得产品营销机会,广告平台提供者则牵线搭桥、从中获益,移动应用更像是一个多方参与、多方受惠的平台。
专心于智能手机广告平台的多盟,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为4万余款活跃应用、超过6000位应用开发者和400家广告主提供广告平台服务,月均展示广告100多亿次。
基于这期间多盟智能手机广告平台实际运行的检测数据,以及抽样数据和访谈获取的资料,辅以其他机构和个人的研究成果和结论,本文对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在2012年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发展趋势做出展望,以期为移动应用开发者、移动广告主及与移动行业密切相关的人士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平稳发展的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2012年,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的发展稳中有进,第一季度增长较快,自第二季度起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如图1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交化
• 基于熟人的社交口碑传播 特性将更加明显 • 基于手机的私密性和 高互动性,移动广告 更容易引导用户将广 告间接或直接的分享 到社交网络上。当下 微信已经部分显示出 这样的趋势。 • 线上线下实现互动在未来 将更具潜力 • 接下来的形式必然是 更加柔和,促进用户 主动性的,并且具有 线下线上互动的潜 力。
广告代理 Agency 移动应用广告平台 App Network 移动媒体 Mobile Media 短/彩-移动运营商 Mobile operators 移动网站Wap/Web
年 中 国 移 动 营 销 产 业 链
2013
广 告 主
移动需求方平 台Mobile DSP 广告需求方平 台DSP 移动客户管理 Mobile CRM 应用广告优化 Optimization 广告交易平台 AdExchange 移动供应方平 台Mobile SSP 微信营销代运 营WeChat Op. 数据管理平台DMP 开发者服务 Developer Service 广告联盟Advertising Networks
180.0% 104.0% 89.9% 48.0% 46.0% 105.4
150
120
90
72.2 48.8 25.7 4.5 12.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0
30
0
2011
2012
2013e
2014e
2015e 增长率(%)
2016e
应用广告平台市场规模(亿元)
注释:艾瑞统计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营收规模包括在中国的所有拥有移动应用广告投放平台的企业在移动应用广告上的收入流水,是分成前的收入,这里统计的 移动终端仅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来源:根据行业访谈数据艾瑞统计预测模型所得。
数据化
• 目前的数据分析尚不能满足 精准化需求 • 目前移动营销虽然也在 使用数据进行用户的分 析和定位,但尚不能充 分满足精准化需求。 • 为了将手机比PC更加丰富 精准的数据优势体现出来, 移动营销必然作出相应的进 化,我们可以看到DSP、 DMP、Exchange这些概念 已经进入移动领域,
品牌化
移动营销4大特点
本地化
• GPS定位功能为移动营销提 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 LBS服务已经成为移动应用 的标配,但基于它的移动营 销服务却还在探索。 • 针对不同地域的细分化营销 需求会逐渐旺盛。 • 本地化移动营销(Local Mobile Advertising, LoMA)的模式将会诞生新 的大规模的市场增长空间。
4
产业链各方积极布局,数据、技术、媒体资源共同为移动营销贡献力量
移动营销市场正在迎来转变,产业链上各方在积极布局
移动应用广告平台无疑是产业链上最热的领域之一,移动应用的崛起,成为移动应用生态重要的利益输送者,对行 业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除了积极拓展移动应用资源,各个应用广告平台也在积极的进行产业链的布局,迎接RTB的大趋势、发展移动端的 DSP和SSP,进行本地化的营销等等。从媒体、数据、技术多方面进行演进。
应用商店 Stores
广
移动客户端Clients
告 受
终端内置厂商 manufacturers 移动报刊Newspaper
众
数据监测 Data Monitor
来源:根据公开信息、行业访谈、专家访谈和艾瑞分析模型综合整理,图中由于篇幅限制并未列出所有相关企业,仅供参考。
5
从移动营销4大特点看移动广告平台的未来发展
2
目录
3 9
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市场发展状况 中国移动应用广告产业角色分析
• 各角色分析 • • • • 广告主 移动广告平台 媒体
企业数据看产业角色特点 • • 多盟 安沃传媒 百灵欧拓
45
•
中国移动应用广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3
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正在进入一个高增长期,移动应用广告平台领衔移动营销的发展
6
移动应用广告平台市场正迈入扩张期,行业吸引更多新的力量参与
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入、传统品牌广告主把在移动广告方面的预算占比提升,广告平台的盈利获得提升,其中一些广告平台获
得了较大增长,逐渐拉开与其他平台的差距,市场格局逐渐向领先者集中。 移动营销的产业链上有诸多的角色,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营销服务。 移动营销与线下媒体、广告、商户资源的合作将会越来越多,开展全方位的营销活动,实现全媒体的融合。 目前移动营销市场既有传统的短彩信营销、WAP营销,也有目前热门的App营销。因为移动应用(App)是目前移动网民 最主要的使用媒介,引起了广告主的极大关注,市场规模增长很快,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国内众多广告公司或平台竞争的局面仍将持续,行业面临洗牌,市场格局向领先者集中。O2O、多屏互动、全媒体将 成为移动广告平台未来的重要趋势。 艾瑞联合目前市场上部分移动应用广告平台,将各自的平台上广告运营数据、用户行为特点数据展现出来。
IRESEARCH CONSULTING GROUP
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 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报告
2013年
报告摘要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正在进入一个高增长期,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移动互联网市场中非常重要的营销领域,以移动应用广 告平台目前发展最快,在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快速变化的移动媒体上增长空间巨大。2012年移动应用广告平台市场规模增长 到12.6亿,预期2013年及未来几年会保持高增长率。 从市场发展的阶段来看2012年是一个用户、媒体、广告主向移动端快速转移的阶段,而2013年是一个行业格局的转变期。
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突破1.9亿台,智能手机保有量达到3.6亿台。 移动网民规模增长到4.2亿人,占整体网民的四分之三。 在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快速变化的媒体资源上增长空间巨大。 2012年的市场规模增长到12.6亿元,预期2013年及未来几年会保持高增长率。 2011-2016年中国应用广告平台市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