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催化材料及环境友好催化化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研究院简介【模板】

附件1.**大学(北京)新能源研究院简介**大学(北京)新能源研究院的前身——新能源研究中心成立于2008年,2009年成功申请**市“生物能源研究中心”,2010年与中国神华向教育部成功申请“新能源与化学工程”本科专业,2010年成功合作申请“**市低碳工程”学科建设,2009年获科技部支撑的全国生物燃气创新联盟副理事单位。
为适应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提高创新能力,抢占学术前沿,在某些特色领域赶超国际水平,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2011年11月,**大学(北京)第27次(总第153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新能源研究院。
1 研究院宗旨新能源研究院旨在成为技术产业的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入园企业核心技术的转化器、**大学(北京)向非常规能源扩展的探路者。
研究院主要从事应用基础研究开发和工业技术开发,应用基础研究以创新为主导,工业技术开发以市场为主导,研究团队中工业经验与学院研究相结合,国际背景与国内经验相结合,强化产学研用一体化。
2 研究领域2.1 生物领域在新能源领域,生物质能与我校传统研究领域更接近,并且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该方向包括生物燃气和生物燃体,可辐射至垃圾能源化。
目前,在生物燃气方向我中心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已获科技部、农业部、**市科委、发改委和教委多项课题支持,在北京安定已成功实现垃圾沼气制CNG工业化;生物液体已获“973”子课题和中石油支持;垃圾能源化已获国家住建部课题支持。
十二五期间要加强垃圾能源化和生物液体两个方向的建设,垃圾能源化向垃圾干发酵和矿化垃圾处理发展,生物液体向生物有机含氧化物如高碳醇方向发展。
2.2 洁净煤领域洁净煤领域主要包括石油替代、天然气替代、合成气替代和烯烃替代共四个方向。
目前,在烯烃替代和合成气替代两个方向已形成优势,十一五期间新能源研究中心与中石化合作已完成碳四催化裂解生产乙烯和丙烯6万吨/年工业化开发;与美国Londell公司和**大学合作已完成碳四异构生产异丁烯继而生产MTBE 20万吨/年世界上第一套工业装置应用;与山西左权有关企业和北京华福工程公司合作,正在进行焦炉气生产直接还原铁(DRI)30万吨/年工业开发,为国内乃至世界上第一家焦炉气生产DRI工业装置;与**大学合作在山东齐鲁一化完成7万吨/年煤制合成气生产丁辛醇工业应用。
2014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终审结果

2014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终审结果(以评审编号为序)技术发明特等奖序号 评审编号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1 14F065 复合离子液体碳四烷基化技术-CILA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山东德阳化工有限公司1.徐春明,2.刘植昌,3.张睿,4.孟祥海,5.胡玉峰,6.卢春喜,7.刘耀芳,8.刘志杰,9.张强,10.高玉涛技术发明一等奖序号 评审编号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1 14F008 创制高效农用杀菌剂唑菌酯及其产业化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1.刘长令,2.李淼,3.吴鸿飞,4.陈亮,5.张国生,6.张晓波,7.张弘,8.杨浩,9.王丽颖,10.茹李军2 14F013 复杂结构井邻井距离随钻探测与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高德利,2.刁斌斌,3.吴志永,4.梁华庆,5.张辉,6.孙东奎,7.耿敏,8.李翠,9.朱昱,10.周劲辉3 14F043 化工场地高风险有机物复合污染识别与修复关键技术及应用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卓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1.李辉,2.林匡飞,3.刘勇弟,4.王晓丽,5.李晓亮,6.展益彬,7.陆强,8.殷伟4 14F057 喜树碱类原料药的不对称化学全合成生产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复旦大学,河南东泰制药有限公司,湖北省荆门市帅邦化学科技有限公司1.陈芬儿,2.陈文学,3.何秋琴,4.吴妍,5.熊方均,6.詹平平,7.苗青,8.刘康,9.李建华,10.廖劲松5 14F095 水力脉冲空化射流钻井技术与应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李根生,2.史怀忠,3.黄中伟,4.嶒田守,5.牛继磊,6.宋先知,7.王海柱,8.盛茂,9.刘书杰,10.陈安明6 14F100 RFID轮胎电子标签设计、封装与植入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软控股份有限公司1.袁仲雪,2.陈海军,3.董兰飞,4.郑江家,5.焦清国,6.孙培峰,7.佟强,8.王淑波,9.邬立春,10.姚永7 14F101 恶劣工况用高参数钢丝缠绕增强聚乙烯复合管道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浙江大学,煌盛集团有限公司1.郑津洋,2.施建峰,3.邵泰清,4.李广忠,5.罗昊进,6.郭伟灿,7.邱伟军,8.李翔,9.师俊序号 评审编号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1 14F001 油田复杂采出液处理技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1.付亚荣,2.吴泽美,3.付茜,4.王树义,5.付国庆,6.于志铭,7.付丽霞,8.胡占国2 14F020 煤炭铁路运输扬尘污染控制技术及应用北京化工大学1.朱红,2.王芳辉,3.韩克飞,4.汪中明,5.申闫春,6.何大伟3 14F025 高性能中子屏蔽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北京化工大学,〇中核四四有限公司1.刘力,2.胡水,3.胡晓丹,4.温世鹏,5.张立群,6.卢咏来4 14F031 石油天然气钻探开采用钻杆油套管制造的若干关键技术与自动化装备上海交通大学,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胡德金,2.赵鹏,3.裴景玉,4.张建伟,5.许黎明,6.周月明,7.时轮,8.于杰5 14F040 泵控泵压流可调自动注水技术及其应用西安石油大学,陕西天程石化设备有限公司1.吴九辅,2.程为彬,3.阮岩,4.李岳武6 14F045 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抛喷丸关键技术与应用山东开泰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大学1.王守仁,2.张来斌,3.张天军,4.徐金成,5.朱志恒,6.隋志强,7.李建亮,8.李计良7 14F052 石油化工用废水处理泵站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江苏大学,宁波巨神制泵实业有限公司,江苏国泉泵业制造有限公司,新界泵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正元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双轮股份有限公司1.朱荣生,2.付强,3.王秀礼,4.卢展雄,5.袁寿其,6.欧鸣雄,7.王洪亮,8.张帆8 14F061 新型环境友好磷系阻燃剂的制备与应用技术北京工商大学,广东聚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捷尔思阻燃化工有限公司,浙江万盛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天一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济南泰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1.钱立军,2.周侃,3.朱峰,4.孟烨,5.金译平,6.王秀芬,7.李章武,8.刘君锭9 14F078 基于新型催化剂技术的高性能聚丙烯系列产品开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1.义建军,2.胡徐腾,3.张云,4.张培华,5.鞠万庆,6.李振昊,7.李荣波,8.谭魁龙序号 评审编号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1 14F005 高效绿色除草剂双草醚关键制备新技术及其应用常州大学,南京慧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润泽农化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1.徐德锋,2.纪叶俊,3.李绍顺,4.周舒文,5.朱小平,6.柳丽2 14F010 带过渡层的整芯阻燃输送带安徽中意胶带有限责任公司1.宋长江,2.李昌志,3.魏雪梅,4.吕继明,5.袁陆海,6.王从开3 14F014 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Survivin抑制剂--新型三萜类类似物沈阳化工大学1.孟艳秋,2.刘丹,3.汪海峰,4.李磊,5.宋艳玲,6.渠柏艳4 14F023 方位声波固井质量评价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乔文孝,2.鞠晓东,3.车小花,4.卢俊强,5.赵宏林,6.门百永5 14F026 耐高温挡边输送带 青岛橡六输送带有限公司 1.张墩,2.范军,3.刘海青6 14F035 纳米催化发光检验航空煤油、柴油和石脑油的传感器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烟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1.刘名扬,2.赵景红,3.张华一,4.邹明强,5.王宏伟,6.李秀勇7 14F038 低渗透油田分层采油关键工具研制与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曾亚勤,2.黄伟,3.吕亿明,4.牛彩云,5.李大建,6.王百8 14F041 特种煤基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青岛华世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梁鹏,2.张华伟,3.田原宇,4.郑经堂,5.武加峰,6.郅立鹏9 14F044 炼油厂功能性防腐蚀涂料技术研究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1.郭晓军,2.杜建伟,3.段绍明,4.张其滨,5.刘杨宇,6.张静10 14F049 生物絮凝剂的高效生产与应用研究厦门大学1.何宁,2.王远鹏,3.李清彪,4.卢英华,5.沈亮,6.彭雅娟11 14F051 冷冻制模微观剩余油分布量化表征系列新方法研究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1.孙先达,2.王成,3.薛文涛,4.高淑玲,5.索丽敏,6.王赫12 14F059 裸眼封隔器分段压裂工具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王治国,2.付钢旦,3.桂捷,4.赵粉霞,5.冯长青,6.刘汉斌13 14F073 NO-HNO3化学交换法三塔级联富集稳定同位素15N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上海化工研究院,上海联启化工科技有限公司1.李良君,2.杜晓宁,3.袁维新,4.徐小钧,5.葛连斌,6.周建跃14 14F074 除草剂氨磺乐灵及其中间体制备工艺连云港乐斯化学有限公司,乐斯化学有限公司,温州大学,温州市工业科学研究院1.雷进海,2.陈呈新,3.张捷龙,4.王群方,5.张万昌,6.李纯聪15 14F082 抗高温地面交联酸技术及工业化应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1.赵晓,2.张烨,3.张波,4.张保平,5.张旭东,6.周林波16 14F084 水性涂料及环保型建筑工程辅料的研发及工业化应用武汉工程大学1.张良均,2.闫福安,3.郭嘉,4.樊庆春,5.官仕龙,6.刘洋17 14F099 聚烯烃高性能化的长纤维增强技术华东理工大学1.周晓东,2.林群芳,3.范传杰,4.方立,5.郭兵兵,6.邓双辉18 14F104 以强干扰工况下零漏报低误报为目标的管道 泄漏诊断与定位技术北京化工大学,长沙图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方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1.林伟国,2.舒莉莉,3.吴海燕,4.郭俊霞,5.卢罡,6.田新韬。
工业催化专业排名

全国工业催化专业研究生实力排名此外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工业催化实力也非常强。
2002年在全国高校重点学科评审中,天大有13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化学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3个学科的通讯评估结果在一级学科中排名全国第一,生物化工、工业催化2个学科在二级学科中排名全国第一,化学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光学工程、生物化工等学科的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大连理工大学工业催化专业是从1974年开始建设,是我国较早开展分子筛催化的学科点。
1988年成立工业催化硕士点,1993年成立工业催化博士点,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业催化学科的前身是于1953年建校之初设置的石油炼制工学专业,在原清华大学燃料研究室及原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研究室基础上组建。
设有催化新材料与催化剂制备新技术、石油加工催化剂、天然气转化催化剂、催化反应工程等四个石油石化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具备实施催化材料-催化剂-工艺-工程集成化研究开发的能力。
工业催化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重要方向(二级学科)。
工业催化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23名,其中“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校青年拔尖人才4人。
教授、研究员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6人,中级职称教师8人。
目前设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 )催化重点实验室。
华东理工大学拥有工业催化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工业催化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是纳米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稀土材料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
学科带头人为卢冠忠教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所长为郭杨龙教授。
浙江工业大学工业催化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在国内外催化学术界和企业界享有较高的声誉,是全国知名的学科。
拥有博士学位点和硕士学位点,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12人,其中国家级科技专家4人、获政府特殊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天津大学 A+ 4 清华大学 A 7 北京化工大学 A 2 大连理工大学 A+ 5 中国石油大学 A 8南昌大学A3华东理工大学A6浙江工业大学AB+等(13个):南京工业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福州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青岛科技大学B 等(13个):长春工业大学、西北大学、湘潭大学、汕头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江苏工业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扬州大学、烟台大学、沈阳化工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津贴9人。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19
06J183E04
碳酸盐型磷块岩反浮选新工艺开发及产业化
1.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总公司
1.赵武强,2.张仁忠,3.邵红生,4.李文军
7
06J132A58
复杂储层地球物理预测技术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1.黄捍东,2.孟宪军,3.束青林,4.韩保清,5.杜玉山,6.徐福刚,7.鹿洪友,8.朱庆忠,9.叶连池,10.陈本池,11.罗群,12.沈金松,13.杜玉民,14.魏建新,15.尹兵祥
1.苏为科,2.李峰,3.李永曙,4.夏建胜,5.梁现蕊,6.谢媛媛
6பைடு நூலகம்
06F024D11
基于高能磷酰化合物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1.南京工业大学
1.应汉杰,2.吕浩,3.韦萍,4.万红贵,5.黄和,6.赵谷林
7
06F016F01
乙炔加氢反应器的软测量与先进控制技术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罗雄麟,2.左信,3.杜殿林
三等奖
序号
评审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1
06F002A01
评价油井钢套管应力分布状况及油水井套损的磁敏检测技术
1.大庆石油管理局钻探集团测井公司
1.陶宏根,2.王忠义,3.卢怀宝,4.马文中,5.周志彬,6.李自平
2
06F005C01
QH-90室温自硫化丁基橡胶衬里
1.杭州顺豪橡胶工程有限公司
第十七届全国催化学术会口头报告

分会场报告14日下午会场: 第一世界厅,主题:新型碳催化材料主持人 黄少铭 温州大学杨为民 上海石化院13:30 KA-1 负载型金属纳米簇催化剂的组装与性能研究王远,北京大学SiC基纳米碳复合材料的催化特性14:10 IA-1潘秀莲,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炭基催化新材料的创制及性能研究14:30 IA-2陆安慧,大连理工大学纳米金属催化剂设计及对碳纳米管结构调控14:50 IA-3魏飞,清华大学碳催化15:10 IA-4苏党生,中科院金属研究所15:30-15:50 休息主持人 苏党生 中科院金属所潘秀莲 大连化物所基于纳米结构碳材料电催化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15:50 IA-5黄少铭,温州大学纳米碳杂化树脂催化材料的研制及应用16:10 IA-6杨为民,上海石化研究院Exotic Au nanostructures: structure solution,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16:30 IA-7韩宇,KAUST(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纳米碳材料表面含氧基团对异丙苯液相氧化反应的作用机制16:50 OA-1彭峰,华南理工大学17:10 KA-2 多孔聚合物催化材料孟祥举,浙江大学会场: 宋城厅(一),主题:催化剂组成、结构和性能主持人丁维平 南京大学罗孟飞 浙江师大稀土倍半氧化物上过氧物种光诱导生成的18O同位素示踪研究13:30 IB-1翁维正,厦门大学脉冲化学吸附/反应与时间分辨的原位漫反射红外结合及其在固相催化13:50 IB-2剂表面催化反应研究中的应用黄伟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4:10 KB-1 多相催化研究的宽波段原位红外光谱表征技术陈明树,厦门大学14:50 OB-1 17O 固体核磁共振研究纳米氧化铈的氧物种与表面化学反应彭路明,南京大学15:10 OB-2 模型Ag/CeO2催化剂的结构研究朱俊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持人 翁维正 厦门大学黄伟新 中国科大15:50 OB-3 氧化物包裹的金属催化剂体系:精细设计与催化性能调控路军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6:10 OB-4 高选择性单原子Pt 催化剂用于NO+H 2反应林坚,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6:30 OB-5 改性VOx/Al 2O 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异丁烷脱氢性能田钰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16:50 OB-6 表面改性碳纳米管与负载贵金属纳米粒子相互作用研究张炳森,中科院金属研究所17:10 OB-7 贵金属/FeO 界面的低温CO 氧化反应: 分子尺度机理,界面限域效应与尺寸效应杨帆,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7:30 OB-8 原位XAFS-DRIFTS 联用装置司锐,上海应用物理所会场: 宋城厅(二),主 题:化石能源的高效利用催化剂主持人 郭晓光 大连化物所周朝晖 浙江工业大学13:30 IE-1 二氧化碳化学利用的机遇与挑战孙予罕,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13:50 IE-2 中低温非氢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李永丹,天津大学14:10 IE-3 CO 与 H 2O 低温催化转化为液体燃料马丁,北京大学14:30 IE-4 二元氮化物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氧还原催化活性的研究廖世军,华南理工大学14:50 KE-1 煤转化过程相关的催化基础研究王建国,山西煤化所15:30-15:50 休息主持人李金林 中南民族大学马 丁 北京大学 15:50 IE-5 MTO Catalyst and Catalysis FundamentalsTeng Xu ,ExxonMobil Chemical16:10 OE-1 介孔分子筛负载Ru 纳米粒子催化合成气转化制汽油馏分康金灿,厦门大学16:30 OE-2 协同效应对负载型Co 基F-T 合成催化剂活性影响的研究姚楠,浙江工业大学16:50 OE-3 直接无氧催化转化甲烷制高附加值化学品郭晓光,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7:10 OE-4 CoMn 纳米基催化剂上合成气直接制备低碳烯烃的研究于飞,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17:30 OE-5 Re-PW 12/TiO 2催化剂上二甲醚氧化制备二甲氧基二甲醚张清德,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会场:创意城,主 题:环境保护中的催化原理与技术主持人 路 勇 华东师范大学董 林 南京大学13:30 IF-1 稀土Ce 基催化材料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杨向光,长春应化所13:50 IF-2 构筑类整体式催化剂用于有机废气催化氧化纪红兵,中山大学14:10 IF-3Mesoporous Hybrid and Composite Materials for Sustainable Energy and Environment袁忠勇,南开大学14:30 IF-4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DeNOx 反应郑小明,浙江大学14:50 IF-5 半导体纳米材料结构调控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毕迎普,兰州化物所15:10 IF-6 Role of fatty acid metabolic genes in photocatalytic inactiv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PK Wong(王保强),學香港中文大15:30-15:50 休息主持人 纪红兵 中山大学索掌怀 烟台大学15:50 KI-1 乙炔氢氯化反应的无汞催化剂张金利,天津大学16:30 OF-1 用于甲苯氧化反应的高活性三维有序大孔氧化钴负载Au-Pd 合金纳米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戴洪兴,北京工业大学16:50 OF-2 整装Al-fiber@meso-Al2O3@Pd 上甲烷及VOCs 的高效催化燃烧路勇,华东师范大学17:10 OF-3 高活性和高水热稳定性Cu 基分子筛的制备及NH3-SCR 反应性能研究刘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7:30 OF-4 载体结构和表面性质对胶体法制备Pt/FeOx 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张文祥,吉林大学会场:苏黎士,主题:生物质转化催化剂(一)主持人刘海超 北京大学梁长海 大连理工大学椰壳活性炭催化苯酚羟基化反应研究13:30 IG-1胡常伟,四川大学水相催化纤维素直接转化为烷烃的研究13:50 IG-2马隆龙,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14:10 IG-3碳纳米管负载金钯合金催化5-羟甲基糠醛选择氧化制2,5-二羧酸呋喃邓卫平,厦门大学甲醇介质中苹果酸C-C键催化选择氧化断裂制备丙二酸二甲酯14:30 IG-4徐杰,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高效催化过程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14:50 IG-5田志坚,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Pd-NbOPO4多功能催化剂在生物质脱氧加氢中的作用研究15:10 IG-6王艳芹,华东理工大学15:30-15:50 休息主持人 徐 杰 大连化物所邓友全 兰州化物所MIL-53(Al)催化水解羧甲基纤维素钠制备5-HMF的研究15:50 OG-1王家强,云南大学微波辐照下碳水化合物的均相催化转化16:10 OG-2张亚红,复旦大学纤维素绿色催化转化合成多元醇平台化合物16:30 KG-1刘海超,北京大学负载型铼催化剂的微波绿色合成以及丁二酸加氢性能研究17:10 OG-3梁长海,大连理工大学可再生糠醛的催化氧化转化及机理研究17:30 OG-4尹国川,华中科技大学15日上午会场: 第一世界厅,主 题:MOFs及介孔催化材料主持人 郭新闻 大连理工大学朱伟东 浙江师范大学含氧含氮化合物的绿色催化合成08:20 KA-3吴鹏,华东师范大学磁性MOFs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反应性能研究09:00 IA-8季生福,北京化工大学共价-金属卟啉多孔材料的合成及催化氧化活性09:20 OA-2吴传德,浙江大学MOFs基催化材料09:40 OA-3李映伟,华南理工大学纳米薄层ZSM-5分子筛上不同空速的MTP反应产物分布10:00 OA-4巩雁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0-10:40 休息主 题:介孔催化材料主持人 吴 鹏 华东师范大学孟祥举 浙江大学介孔沸石的制备、表征及其在直链烷烃临氢异构化中的应用10:40 IA-9朱伟东,浙江师范大学Y型沸石的晶内造孔及其对催化裂化反应性能的影响11:00 IA-10申宝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分子筛骨架中酸位的调控11:20 IA-11樊卫斌,山西煤化所表面富硅中空ZSM-5的设计合成与催化性能11:40 IA-12郭新闻,大连理工大学会场: 宋城厅(一),主 题:催化新反应及表征技术主持人贺鹤勇 复旦大学吕功煊 兰州化物所原位监测工作状态的金属催化剂获得高纯度单壁碳纳米管08:20 OB-9张强,清华大学近常压条件下碳/金属界面化学的原位表面研究08:40 OB-10傅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酸催化剂结构与反应机理的核磁共振和量化计算研究09:00 KB-2邓风,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09:40 OB-11甲醇制烯烃反应诱导期的反应机理研究戴卫理,南开大学10:00 OB-12SBA-15负载的Au-Ag(Cu)催化剂的原位X射线吸收光谱研究王爱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0:20-10:40主持人 王爱琴 大连化物所李福伟 兰州化物所10:40 IC-1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王心晨,福州大学11:00 IC-2Bi2O3表面氧空位密度调控及其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吕功煊,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11:20 IC-3Pt改性ZSM-5分子筛催化苯、甲醇烷基化反应的研究李小年,浙江工业大学11:40 IC-4催化剂结构反应性能关系研究的相关进展刘昌俊,天津大学会场: 宋城厅(二),主 题:新型分子筛及多孔材料主持人 李永丹 天津大学王公应 成都有机所08:20 OA-5 单晶粒S-1分子筛积碳荧光成像研究王向宇,郑州大学08:40 OA-6核(Co/Al2O3)-壳(SAPO-34)复合型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催化性能研究李金林,中南民族大学09:00 OA-7限域纳米催化剂热稳定性的研究万 颖,上海师范大学09:20 OA-8一锅法合成有序介孔磷酸锆钨固体酸催化剂丑凌军,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09:40 KA-4低碳烷烃催化转化杨维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0:20-10:40主持人 魏 飞 清华大学余 皓 华南理工大学10:40 OE-6面向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非贵金属能源催化剂及反应机理邓德会,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1:00 OE-7具有高指数晶面的Pt-Ni二元合金的合成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张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1:20 OE-8基于离子液体体系的电催化还原CO2周锋,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11:40 OE-9光催化剂中助催化剂配位态对产氢活性的影响江 治,上海交通大学会场:创意城,主 题:大气污染治理催化剂主持人 郝郑平 中科院生态中心戴洪兴 北京工业大学Cu基分子筛催化燃烧石化行业中含丙烯腈废气的研究08:20 OF-5张润铎,北京化工大学低温SCR催化剂的研究及工程应用08:40 OF-6何洪,北京工业大学等离子体催化消除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机理与应用研究09:00 OF-7朱爱民,大连理工大学铜基小孔分子筛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表征及机理09:20 OF-8李俊华,清华大学原位红外研究碱土金属掺杂对三效催化反应中HC和NOx转化的促进作09:40 OF-9用杨颜林,浙江大学不同WO3含量对Fe2O3-WO3/Ce0.68Zr0.32O2整体式催化剂的氨选择性催10:00 OF-10化还原NOx (NH3-SCR)性能的影响陈耀强,四川大学10:20-10:40主持人 李俊华 清华大学朱爱民 大连理工大学3DOM氧化物担载贵金属(Au、Pt)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以及催化炭烟燃10:40 OF-11烧性能研究赵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镁铝铁类水滑石衍生复合氧化物Mg2AlxFe1-x O上H2S选择催化氧化过11:00 OF-12程的研究张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三维铁碳气凝胶的构筑及其在电芬顿中的应用11:20 OF-13赵红颖,同济大学TiO2(001)晶面优先取向的MnOx/TiO211:40 OF-14范以宁,南京大学会场:苏黎士,主题:生物质转化催化剂(二)主持人 王艳芹 华东理工大学田志坚 大连化物所氮杂炭负载型双金属纳米粒子在生物质酸存在下催化果糖一锅法脱水–08:20 OG-5加氢制2,5-二羟甲基呋喃的研究陈金,厦门大学08:40 OG-6纳米Cu-SiO2催化木糖醇选择氢解制备乙二醇和丙二醇黄志威,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09:00 OG-7高效加氢脱氧催化剂在柴油范围烷烃合成中的应用李广亿,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Pd-Re双组份催化剂在丙三醇氢解中的性能研究09:20 OG-8贺德华,清华大学硝基芳香化合物及生物质醇的协同催化转化09:40 OG-9石峰,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碱金属离子交换Beta分子筛催化乳酸的气相脱水反应研究10:00 OG-10严波,清华大学10:20-10:40 休息主持人贺德华 清华大学袁友珠 厦门大学介观催化:思想、方法与前景10:40 KB-3丁维平,南京大学实验室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基础研究的作用11:20 KE-2丁云杰,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5日下午会场: 第一世界厅,主题:多孔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应用主持人 季生福 北京化工大学王正宝 浙江大学催化裂化汽油加氢改质成套技术GARDES的研究开发及应用13:30 IA-13鲍晓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3:50 IA-14Core-Shell nanostructured mesoporous particles as multifunctionalcatalysts宋卫国,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可溶性酸化氮化碳的制备与表征14:10 SA-1邹国军,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波加热制备掺杂石墨烯及其在催化硝基苯还原中的应用14:20 SA-2唐沛,北京大学磷修饰的纳米金刚石催化烷烃氧化脱氢的研究14:30 SA-3孙晓岩,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低温液相费托合成ε-Fe2C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14:40 SA-4许可,复旦大学MOF材料形貌调控及其催化性能研究14:50 SA-5胡深,大连理工大学功能化MOFs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15:00 SA-6张富民,浙江师范大学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甲苯甲醇烷基化催化剂及其多段放大反应15:10 SA-7王奕人,大连理工大学Sn-Beta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催化环氧化合物水合反应的研究15:20 SA-8李兰冬,南开大学“拓扑结构重构”法合成MCM-49分子筛及其液相烷基化性能15:30 SA-9张凤美,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分子筛酸性位点分布对其甲醇转化制烯烃催化性能的影响15:40 SA-10王森,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会场: 宋城厅(一),主题:反应及失活机理主持人 刘昌俊 天津大学李小年 浙江工业大学13:30 KH-2 “配位”助推的绿色催化研究李福伟,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14:10 SH-1A highly active and recyclable catalyst used in alkoxycarbonylation ofaryl iodides: Pd@KAPs(Ph-PPh3)雷以柱,华中科技大学高空速预转化催化剂Z504的开发14:20 SH-2王昊,齐鲁石化研究院14:30 SH-3硫化温度对PdxSy/SiO2催化剂甲烷低温催化燃烧反应抗硫中毒性能的影响余倩倩,浙江工业大学14:40 SB-1Methanol To Propylene (MTP®) From Fundamental Insights To NewOpportunities孙先勇,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荧光 XANES-DRIFTS 联用方法原位研究 Cu/CeO2催化 CO 氧化反14:50 SB-2应姚思宇,北京大学ZrO2/MgO掺杂的Al2O3负载的钴费-托合成催化剂的失活研究15:00 SB-3张煜华,中南民族大学CO-PROX反应过程中CuO/CeO2催化剂的价态变化15:10 SB-4高志明,北京理工大学15:20 SI-1多孔金属有机膦酸盐高效催化剂的设计朱运培,南开大学高温处理碳载体对Pt/C催化氧化双甘膦的影响15:30 SI-2许孝良,浙江工业大学一种煤制芳烃的催化剂及工艺15:40 SI-3李康,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会场: 宋城厅(二),主题:化石能源的高效利用主持人赵凤玉 长春应化所韩怡卓 山西煤化所13:30 OE-10Tuning support acidity for ultra-high chem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aromatic ketones黄俊,悉尼大学杂原子掺碳材料氧还原催化剂研究进展13:50 OE-11魏子栋,重庆大学新型铜-羟基磷灰石催化剂的构筑及其在草酸二甲酯选择加氢合成乙醇14:10 SE-1酸甲酯和乙二醇中的应用温超,复旦大学镍整体型催化剂催化甲烷自热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研究14:20 SE-2王亚权,天津大学丙烷脱氢PtSn/Ti-KIT6催化剂的研究14:30 SE-3李佳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Mo/Al2O3@SBA-15催化剂上丁烯歧化制丙烯14:40 SE-4李秀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14:50 SE-5煤焦油浆态床加氢制备清洁液体燃料马怀军,中科院大连化物所15:00 SE-6超细负载型Ni-Mo/γ-Al2O3催化剂在浆态床渣油加氢中的作用童凤丫,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亚微米ZSM-5负载Cr高效催化CO2气氛下C2H6脱氢15:10 SE-7程彦虎,复旦大学焦油水蒸气重整镍铁合金催化剂的制备、结构与性能15:20 SE-8李达林,福州大学15:30 SE-9HYDROGEN-RICH SYNGAS PRODUCTION VIA SAWDUSTGASIFICATION ON NANO IRON-ZINC-ALUMINA CATALYSTSFANGZHU JIN,University of Sydney水相中喹啉的高选择性加氢反应研究15:40 SE-10朱珠,四川大学会场:创意城,主题:环保催化剂及反应技术主持人赵 震 中国石油大学何 静 北京化工大学乙炔氢氯化负载型金催化剂的活化再生研究13:30 OF-15田学林,厦门大学负载金催化剂室温脱除室内空气污染物甲醛13:50 SF-1石川,大连理工大学设计合成用于高效制备山梨醇的Yolk-Shell结构催化材料14:00 SF-2李辉,上海师范大学双孔载体Cu-Fe基催化剂孔径调变对低碳醇合成性能的影响14:10 SF-3定明月,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低温NO还原催化剂表面Mn活性组分的研究14:20 SF-4李哲,太原理工大学Cu2O的晶面效应对于催化消除NO的性能研究14:30 SF-5董林,南京大学14:40 SF-6NH4HSO4在Ce改性的钒钛SCR催化剂上分解规律的研究晁晶迪,北京工业大学Ni/Cu-BTC强化吸附脱除废水中刚果红染料分子的研究14:50 SF-7胡珏,浙江师范大学类芬顿纳米反应器15:00 SF-8林凯峰,哈尔滨工业大学低对称型一(1,4-二噻英)三(双正丁硫基)四氮杂钴卟啉的合成、表征与性15:10 SF-9能研究周泉,中南民族大学Ce0.9Cu0.1O2纳米棒催化剂上低温水气变换反应催化性能的研究15:20 SF-10陈阿玲,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5:30 SF-11SnO2-CeO2催化剂的甲烷催化燃烧性能及反应机理研究刘程,天津大学会场:苏黎士,主 题:生物质转化催化剂(三)主持人 乔明华 复旦大学范 杰 浙江大学13:30 OG-11 温控分离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应用 侯震山,华东理工大学13:50 SG-1 在Pd/H β和Pd/Ce-β上生物油类苯酚水相加氢脱氧性能研究 王安杰,大连理工大学14:00 SG-2生物质合成气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复合催化剂失活原因的研究 宋法恩,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14:10 SG-3钼磷杂多酸盐催化果糖“一锅”转化制备2,5-呋喃二甲醛 胡常伟,四川大学 14:20 SG-4Bifunctional Polyacrylonitrile Fiber-mediated Conversion of Sucrose to 5-hydroxymethylfurfural in Mixed-aqueous System 史显磊,天津大学 14:30 SG-5甘油催化氢解制备丙二醇和生物丙醇 朱善辉,山西煤化所 14:40 SG-6木质纤维素降解产物催化转化制备生物航空燃油 陈伦刚,广州能源研究所 14:50 SG-7果糖催化转化制备生物质基化学品的研究 陈金铸,广州能源研究所 15:00 SG-8SiO 2负载的Pd 合金单原子催化剂的乙炔选择加氢性能研究 裴广贤,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5:10 SG-9顺酐选择加氢制丁二酸酐的研究 卢磊,上海华谊集团 15:20 SG-10非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金属磷化物及植物油催化加氢制备生物柴油性能研究 李伟,南开大学 15:30 SG-11预水解精细调变孔口尺寸合成第二代纳米笼环氧烷烃水合催化剂 钟明梅,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5:40 SG-12NbOPO 4负载的Ru 催化剂在不同溶剂中催化转化纤维素的研究 席金旭,华东理工大学 墙报展示,热带雨林厅 15:50-19:00PA01-382; PB01-50; PC01-85;PD01-43; PE01-145; PF01-123,PG01-82; PH01-31; PI01-42 张贴时间:13:00以前, 撤展时间:21:00以后 会场: 第一世界厅,“催化原位动态表征”论坛 19:00-22:00Probing Catalytically Active Sites for Better Catalysis 刘景月 同步辐射原位表征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刘志16日上午会场: 第一世界厅,主 题:金属及合金催化剂主持人廖世军 华南理工大学李 勇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08:20 KA-5 金的多相催化作用:从小分子活化到绿色合成曹勇,复旦大学铌钨氧化物固体酸催化葡萄糖制5-羟甲基糠醛09:00 IA-15贺鹤勇,复旦大学纳米氧化物催化有机官能团化反应研究09:20 IA-16王峰,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金属粒子/规整形貌氧化物纳米结构的构筑及催化一氧化碳与挥发性有09:40 IA-17机物燃烧及醇类水汽重整制氢反应季伟捷,南京大学化学10:00 IA-18High efficient tetradentate ruthenium catalyst for esters reduction张绪穆,武汉大学10:20-10:40 休息主持人曹 勇 复旦大学王 峰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新型镶嵌式中孔钌炭催化剂的调控及其加氢性能10:40 OA-9李瑛,浙江工业大学PdCu 纳米粒子的晶相调控及其对催化加氢性能的影响11:00 OA-10李勇,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1:20 OA-11Facile Fabrication of Caramel-Treats-like Layered Mesoporous Cu-SnMixed Oxides: a Novel Catalyst for CO Oxidation王翔,南昌大学11:40 OA-12Synthesis of M-N-C/SiO2 (M=Co, Mn, Fe) from metalloporphyrin, adance of M-N-C on the support刘志刚,湖南大学会场: 宋城厅(一),主 题:催化新反应及新技术主持人 范以宁 南京大学杨向光 长春应化所过渡金属催化的C-N键活化反应研究08:20 OC-1黄汉民,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基于分子筛催化的氨基醇缩合胺化反应08:40 OC-2杨建明,西安近代化学所09:00 KC-1 绿色介质中催化反应研究韩布兴,中科院化学研究所09:40 OC-3 碳氢选择性还原氮氧化物最新研究进展余运波10:00 OC-4 绿色介质中硝基化合物催化加氢反应选择性控制及其机理程海洋,中科院长春应化所10:20-10:40休息 主持人 袁忠勇 南开大学罗孟飞 浙江师大10:40 OC-5 钴基助催化剂用于可见光催化分解水氧化反应章福祥,大连化物所11:00 OC-6 SO3H-functionalized Ionic Liquids Catalyzed Transformation of Alcohols韩 峰,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11:20 OC-7 阳离子缺陷型Bi 6S 2O 15纳米线光催化性能研究朱永法,清华大学11:40 OC-8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表界面调控巩金龙,天津大学会场: 宋城厅(二),主 题:金属及氧化物催化剂主持人 王安杰 大连理工大学巩金龙 天津大学08:20 OA-14 基于钙钛矿型氧化物和Ag/Al2O3的非铂NOx 储存还原催化剂孙科强,清华大学08:40 OA-15 Pt/CeO2催化剂上CO 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鲁继青,浙江师范大学09:00 OA-16 纳米Au 在原子级别的二维结构调控及其优异的催化性能王 亮,浙江大学09:20 OA-17 FeOx 担载的Pt 单原子和准单原子催化剂催化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加氢王爱琴,大连化物所09:40 OA-18 TiO2纳米晶暴露晶面对Au/TiO2催化性质的影响研究高飞,南京大学10:00 OA-19 超高分散氧化铁催化芳香醇低温空气氧化刘钢,吉林大学10:20-10:40休息 主持人 陈明树 厦门大学魏子栋 重庆大学10:40 OA-20 制备方法对MoO3/SiO2催化甲基苯基碳酸酯歧化反应的影响陈彤,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11:00 OA-21 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陈丰秋,浙江大学11:20 OA-22 新型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催化应用研究尹双凤,湖南大学11:40 OA-23用于生物质转化的有机-无机杂化固体酸的形貌控制合成及其性能研究郭伊荇,东北师范大学会场:创意城,主 题:均相、手性及酶催化主持人 杨启华 大连化物所尹双凤 湖南大学有机膦酸钴基高效类Fenton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08:20 OH-1朱运培,南开大学Co单原子催化伯醇和仲醇氧化偶联制备α,β-不饱和酮08:40 OH-2张磊磊,大连化物所二维层板水滑石协同Rh(III)配合物高效催化C-H键活化反应09:00 OH-3何静,北京化工大学09:20 OH-4Design and Application on Enantioselective Oxidation of a NovelPorphyrin-Inspired Chiral Ligand高爽,大连化物所09:40 KH-1 水: 有机小分子催化中的独特介质刘,大连化物所龑10:20-10:40 休息主持人 丁云杰 大连化物所阎子峰 中国石油大学预硫化型FCC汽油预加氢催化剂的制备10:40 II-1李阳,中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汽油质量升级技术开发及应用11:00 II-2马安,中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11:20 KI-2 油品质量升级与催化的机遇李明丰,石科院会场:苏黎士,主 题:理论催化及计算模拟主持人 李 隽 清华大学龚学庆 华东理工大学08:20 ID-1Hierarchical catalysis苏宝莲,武汉理工大学多相催化反应活性理论研究08:40 ID-2胡培君,华东理工大学亚表层C原子对锐钛矿TiO2(101)负载Pd4和Pd2Ag2簇催化乙炔选择09:00 OD-1性加氢影响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王贵昌,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纳米催化体系选择性调控的理论基础09:20 OD-2傅 钢,厦门大学碳纳米管限域效应的理论研究09:40 OD-3肖建平,大连化物所10:00 OD-4Rational design of zeolite catalysts for methanol conversion fromdescriptor-based first principles calculation王传明,上海石油化工院10:20-10:40 休息主持人王建国 浙江工业大学傅 钢 厦门大学10:40 KD-1 纳米催化材料活性和稳定性的理论研究李微雪,大连化物所不同PdAg表面上乙炔选择性加氢的第一性原理研究11:20 OD-5宋丽娟,辽宁石油化工大学11:40 OD-6纳米粒子的全局结构优化与新型氧气电还原催化剂的设计韦广丰,复旦大学16日下午会场: 第一世界厅,主 题:氧化物催化材料主持人杨维慎 大连化物所沈俭一 南京大学Au-Cu催化剂上CO-PROX反应性能研究13:30 OA-13祁彩霞,烟台大学烷基膦酸修饰的氧化铁纳米粒子催化氧气氧化甲苯为苯甲醛13:50 SA-25李 磊,南京大学卤氧化铋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调控14:00 SA-26曹昌燕,中科院化学所Co改性CuO-Ce0.8Zr0.2O2催化剂对CO选择性氧化的影响14:10 SA-27罗永明,昆明理工大学K2CO3催化反应蒸馏技术制备β-二醇二苯甲酸酯14:20 SA-28谢伦嘉,北京化工研究院氮掺杂石墨烯基空盒状二氧化钛的制备、光催化性能及应用14:30 SA-29陈连清,中南民族大学14:40 SA-30Facile Synthesis of Polyacrylonitrile Fiber-Supported Poly(ammoniummethanesulfonate)s as Active and Recyclable Heterogeneous Br?nstedAcid Catalysts张文勤,天津大学水滑石前体晶格定位制备高分散Pt催化剂及其重整性能研究14:50 SA-31朱彦儒,北京化工大学介孔结构ZrP用于木糖脱水制糠醛的性能研究15:00 SA-32郭学锋,南京大学杂多酸/洋葱状纳米碳复合催化剂用于乙酸乙酯水解反应15:10 SA-33刘 威,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液滴反应器沉淀控制制备均一尺寸单分散球形Fe/SiO2催化剂15:20 SA-34李春林,大连化物所15:30 SA-35拓扑结构转化合成孔道结构调变的新型硅基沸石分子筛张 坤,华东师范大学会场: 宋城厅(一),主 题:工业及应用催化技术主持人 王仰东 上海石化研究院章福祥 大连化物所喹啉在预硫化型(Ni)MoS2/Al2O3催化剂上的加氢脱氮研究13:30 OC-9韩伟,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13:50 OC-10High Throughput Experimentation (HTE) as Valuable Tool to IncreaseR&D ProductivityPhilipp Hauck,hte GmbH。
硕士导师名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备案的386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截止2009-12-2,以后的,再跟进更新】根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石大京研〔2008〕13号)、《关于评审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实施办法》和《关于聘请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的实施办法》(中石大京研〔2008〕14号)的有关规定,【二〇〇九年一月十四日】经研究生院审核,同意将各院(系、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批准的386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予以备案,名单如下:一、重新认定担任硕士生指导教师名单(351名)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鲍志东、纪友亮、季汉成、金振奎、李儒峰、刘洛夫、王贵文、谢庆宾、张琴、钟大康、朱筱敏、朱毅秀地球化学陈践发、刚文哲、王春江、王飞宇、王铁冠、张枝焕、钟宁宁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王嗣敏、朱才伐构造地质学陈书平、漆家福、汤良杰、童亨茂、杨明慧、杨桥、于福生、曾联波、周建勋环境科学尹秀英、张强斌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周子勇矿产普查与勘探白国平、高岗、高先志、郝芳、黄志龙、姜振学、刘成林、刘小平、刘震、柳广弟、吕修祥、庞雄奇、邱楠生、王英民、王志欣、吴欣松、向才富、曾溅辉、邹华耀、李素梅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曹思远、车小花、陈小宏、戴世坤、狄帮让、高杰、黄捍东、焦翠华、鞠晓东、柯式镇、李国发、李洪奇、李景叶、李生杰、刘洋、毛志强、乔文孝、沈金松、宋炜、孙赞东、陶果、王润秋、王尚旭、王守东、魏建新、吴文圣、吴锡令、肖立志、谢然红、岳文正、张元中、周辉地质工程侯加根、康永尚、王志章、吴胜和、徐怀民、徐樟有、尹志军岩土工程刘福江、王克雄、王芝银、张广清结构工程王庆扬(兼职)、张劲、周建萍油气井工程陈勉、邓金根、樊洪海、高宝奎、高德利、金衍、李根生、李军、柳贡慧(兼职)、谭春飞、汪志明、王镇全、翟应虎、张辉、赵雄虎、郑力会油气田开发工程陈民峰、程林松、程时清、董平川、韩国庆、何顺利、侯吉瑞、姜汉桥、李春兰、李相方、梁景伟、廖新维、刘慧卿、刘月田、马新仿、宁正福、裴柏林、祁大晟、檀朝东、吴晓东、吴亚红、谢传礼、杨胜来、姚约东、岳湘安、张红玲、张士诚、张遂安、赵凤兰油气储运工程邓道明、宫敬、侯磊、黄启玉、李鸿英、李晓平、李兆慈、梁永图、吴长春、邢晓凯、于达、宇波、张帆、张劲军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杨进工程力学李云鹏、帅健、张宏机械电子工程段礼祥、焦向东(兼职)、梁伟、林立、刘录(兼职)、吴世德、俞建荣(兼职)、张蓬机械设计及理论陈家庆(兼职)、段梦兰、李振林、刘忠、王德国、喻开安、曾鸣、张仕民、赵宏林、朱宏武材料学车俊铁(兼职)、陈长风、崔立山、高万夫、高伟、李鹤林、张瑛、郑雁军、周海(兼职)、周琼热能工程姬忠礼、张永学、赵洪滨信号与信息处理曹旭东、姜珊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梁华庆、梁志珊、罗雄麟、双凯、徐宝昌、左信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刘得军、钱步仁安全技术及工程樊建春、张来斌无机化学孙乾耀有机化学郭巧霞物理化学陈玉化工过程机械毛羽、时铭显、孙国刚、魏耀东、吴小林化学工程陈光进、郭绪强、胡玉峰、刘艳升、卢春喜、马庆兰、孙长宇、张锴、朱建华化学工艺陈胜利、段爱军、高金森、蒋庆哲、柯扬船、李瑞丽、刘植昌、史权、孙学文、徐春明、许志明、张文慧、赵锁奇、赵震、周红军、周亚松生物化工王靖、张忠智应用化学董朝霞、高芒来、郭继香、郭绍辉、柯明、李明远、李术元、林梅钦、刘爱贤、刘红研、彭勃、宋昭峥、汪树军、王大喜、俞英、岳长涛、郑晓宇工业催化鲍晓军、窦涛、巩雁军、黄星亮、刘百军、刘昌见、申宝剑、沈志虹、魏伟胜、徐建、余长春环境工程陈进富、吕荣湖、阎光绪、詹亚力金融学刘林、王震、吴志勤产业经济学刘毅军、孙竹、熊苡经济法学徐英华、周茜管理科学与工程董秀成、宫雨、张宝生、周庆会计学郝洪、孙梅、王琳、张先美、郑仕敏企业管理陈大恩、方红、梁喜书、马义飞、牛琦彬、杨久香、殷建平技术经济及管理冯连勇、罗东坤、孙仁金计算数学刘建军、张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穆铮、李晓童应用数学梁景伟、刘奋、石军、肖磊、张毅理论物理王爱军、张鹏凝聚态物理卢贵武、王芳、钟寿仙声学邵长金光学赵昆无线电物理孙为、唐炼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路游计算机应用技术李国和、王新、王智广、朱丽萍马克思主义哲学董贵成、董立河、李卫红、秦佺柱国际政治韩英军、庞昌伟、王鸣野、徐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丁英宏、饶恒久思想政治教育曹培强、陈桂刚、葛南、刘韵秋、赵庆海高等教育学胡庆喜英语语言文学戴卫平、单小明、董静萍、郭青、江淑娟、裴文斌、孙旭东、田惠芳、王忠智、徐方富、张希永、张志勇、赵秀凤二、重新认定兼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121名)海洋地质王英民、李素梅固体地球物理学王守东、魏建新、刘洋、沈金松、曹思远、陈小宏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李儒峰、朱筱敏构造地质学邱楠生环境科学王铁冠、张枝焕、钟宁宁、曾溅辉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狄帮让、鞠晓东、柯式镇、王润秋矿产普查与勘探王嗣敏地质工程曾联波流体力学樊洪海、汪志明、宇波、宫敬、杨胜来、岳湘安岩土工程董平川、杨进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宫敬油气井工程李相方油气储运工程张宏、帅健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高德利、王克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赵宏林机械电子工程刘得军、张来斌、樊建春、陈家庆(兼职)、王德国、曾鸣、张仕民机械设计及理论张来斌、林立、刘录(兼职)、焦向东(兼职)、车俊铁(兼职)材料学林立热能工程李振林、朱宏武信号与信息处理梁华庆、双凯、钱步仁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吴世德、梁志珊、左信系统工程罗雄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刘得军安全技术及工程段梦兰、高万夫、高伟、李鹤林、帅健、张宏有机化学刘植昌、高芒来、王大喜化工过程机械姬忠礼、卢春喜、张锴化学工程毛羽、时铭显、孙国刚、魏耀东、魏伟胜化学工艺孙乾耀、陈光进、郭绪强、卢春喜、柯明、鲍晓军应用化学郭巧霞、蒋庆哲、赵锁奇、周亚松、黄星亮、刘百军工业催化赵震环境工程刘艳升、朱建华、王靖、郭绍辉、彭勃、俞英、郑晓宇金融学郝洪、熊苡产业经济学吴志勤、徐英华、董秀成、方红、梁喜书管理科学与工程王震、刘毅军、马义飞、牛琦彬、冯连勇、罗东坤企业管理王琳、张先美、董秀成、张宝生、孙仁金、罗东坤技术经济及管理张宝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石军无线电物理赵昆、卢贵武计算机系统结构王智广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李国和、李洪奇计算机应用技术李洪奇、路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董贵成、李卫红、庞昌伟思想政治教育丁英宏高等教育学葛南、刘韵秋三、新增担任硕士生指导教师名单(35名)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鲜本忠地球化学李美俊矿产普查与勘探李潍莲油气井工程黄中伟油气田开发工程代金友、顾岱鸿、王瑞河(兼职)机械电子工程曹建树(兼职)、冯音琦(兼职)、吴立志(兼职)、薛龙(兼职)机械设计及理论蔡晓君(兼职)、戴静君(兼职)、齐俊林、罗晓兰材料学郑树启化工过程机械陈建义化学工程刘梦溪化学工艺姜桂元、孟祥海应用化学黄海燕工业催化范煜产业经济学郭庆方企业管理张海霞计算数学杨立敏应用数学陆晓光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吴冲凝聚态物理张万松声学林春丹光学陈少华、赵嵩卿计算机应用技术鲁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饶胜文高等教育学薛谦、张云祥四、新增兼任硕士生指导教师名单(34名) 海洋地质邱楠生固体地球物理戴世坤构造地质学向才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高杰地质工程童亨茂、吴欣松流体力学程时清结构工程刘福江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李兆慈油气田开发工程邵长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王芝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曹旭东安全技术及工程陈长风、李相方、王德国高分子化学柯扬船化学工艺李术元、罗雄麟、宋昭峥生物化工柯扬船应用化学赵震工业催化王大喜环境工程郭继香、刘昌见、张忠智金融学孙竹经济法学陈大恩管理科学与工程孙梅、殷建平凝聚态物理孙为、张鹏、赵昆声学乔文孝高等教育学季汉成、肖磊。
增强铁单原子催化剂

增强铁单原子催化剂1.引言1.1 概述铁单原子催化剂是一种新兴的催化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应用潜力。
它们由单个铁原子与载体相结合形成,具有高度分散性和可控性,能够提供高效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相比传统的催化剂,铁单原子催化剂更具有优势,因为它们能够充分利用金属单原子的高效催化性能,同时减少杂质和副反应产物的生成。
铁单原子催化剂的独特性来源于其特殊的原子结构和表面活性位点。
由于铁单原子能够均匀分散在载体上,每个铁原子都能够与反应物质进行有效的接触,从而提供高效的催化反应。
此外,铁单原子催化剂还具有丰富的表面活性位点,这些位点能够与反应物质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提高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为了进一步增强铁单原子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方法和技术。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改变催化剂的载体材料,以提高铁单原子的固定效果和稳定性。
例如,将铁单原子催化剂负载在多孔材料上,可以增加其比表面积和反应活性。
另外,通过调整载体的孔径和结构,还可以调控反应物质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和扩散行为,进一步提高反应效率。
此外,研究人员还开发了各种技术来改善铁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调控。
例如,使用原子沉积技术可以实现单原子的高度分散和固定,从而提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同时,引入外部添加剂或介质也可以调控铁单原子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和表面活性位点,有助于优化催化反应的过程和性能。
总之,铁单原子催化剂作为一种新型的催化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通过不断改进方法和技术,进一步增强铁单原子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我们有望在催化化学领域实现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介绍和讨论增强铁单原子催化剂的方法和技术的相关内容:第二章将从铁单原子催化剂的定义和特点入手,介绍其在催化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我们将探讨铁单原子催化剂的独特性质,包括其高度可控的单原子结构、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优良的稳定性以及对可再生能源等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应用潜力。
伉俪院士_名人故事

伉俪院士求学成才一路相伴1942年,正是中华民族蒙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奴役的苦难岁月,江山破碎,民不聊生。
这一年秋天,闵恩泽和陆婉珍这两个年方18、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怀着科学救国的共同理想,从不同的地方不约而同地来到位于陪都重庆的中央大学求学。
闵恩泽来自素有“天府”之称的成都,而陆家大小姐婉珍则从母亲河长江的入海口上海迢迢千里而来。
两人是同一个专业又在同一个班级。
也许是一见钟情,秀丽的江南女子陆婉珍第一眼看到十分英俊的四川小伙子闵恩泽便怦然心动。
闵恩泽的课堂笔记既工整又详细,陆婉珍常以对照笔记为借口与闵恩泽亲密接触,天长日久,闵恩泽也喜欢上这个上海姑娘。
每次上完课,便主动把笔记递给陆婉珍,引起同班几位女生对陆婉珍的“妒忌”。
毕业的那天晚上,陆婉珍约闵恩泽一块去上海找工作,这让闵恩泽犯了难,他的父亲要求他回家乡支撑门户,父命难违,一对刚刚开始交往的男女青年只好各奔前程。
两人依依惜别。
陆婉珍在家乡上海一家印染厂谋了一份技术员的工作。
闵恩泽则回到家乡成都,在一家自来水厂做分析化验工。
没多久,闵恩泽听说当时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要招收一批印染技术人员,经过培训,有出国的机会,这让闵恩泽眼前一亮,他很想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
通过考试,闵恩泽得了第一名,于是在1946年10月,闵恩泽到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印染厂——上海第一印染厂当上了漂染车间的技术员。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这家印染厂正是陆婉珍工作的工厂。
两人在上海不期而遇,旧情复燃,不到一个月,闵恩泽和陆婉珍已经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人,如影随形,黄浦江边、上海滩头,时常徜徉着他俩甜蜜相偎的身影。
可追求幸福的冲动并没有让他俩沉湎于爱情的缠绵之中。
1947年初,陆婉珍作出了一个让家人十分震惊的抉择,这位大家闺秀只身一人带着外婆给她的一枚金戒指作为盘缠赴美求学。
一年后,闵恩泽循着陆婉珍的足迹,也赴美留学。
他俩第三次相聚,再度成为同窗。
1948年春,闵恩泽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攻读研究生,当年就拿到了硕士学位,又继续攻读博士;这时陆婉珍也拿到硕士学位,考入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攻读博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鑫,男,博士,教授。
1995-1999年,大庆石油学院化学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1999-2002,北京服装学院化工研究所,导师:傅吉全教授,硕士论文题目:MCM-22分子筛的动态合成、表征、改性及烷基化催化应用,获工学硕士学位;2002-2006年清华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导师徐柏庆教授。
2006年9月加入西班牙科学院化工技术研究所(Instituto de Tecnología Química, UPV-CSIC)Avelino Corma教授研究组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9年1月以“杰出海外留学人才计划”回国受聘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多相催化、均相催化等物理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纳米催化、新型催化材料及环境友好催化化学。
2004年获国际催化联合理事会(IACS)授予的首届“Young Scientist Prize”奖,以表彰在研究“Au/ZrO2催化CO氧化反应中载体ZrO2纳米粒子的尺寸效应”的开创性工作。
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9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氧化物及纳米复合型“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研究,第三完成人)。
目前已在Angew. Chem. Int. Ed.(2篇), J. Catal.(2 篇), Chem. Commun.(2篇), J. Phys. Chem. B, Dalton Trans., Catal. Today等重要化学/化工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6篇,其中SCI论文收录11篇(第1作者9篇),EI论文收录9篇,其中9篇SCI论文获总引用200余次,他引150余次。
已参与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973计划和一项西班牙政府资助的重点研究项目,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03119)两项,中国石油大学“杰出海外留学人才计划”启动基金一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科研基金一项。
学习经历:
1. 200
2.9-2006.7 清华学(北京)化学系物理专业博士
2. 1999.9-2002.5 北京服装学院化工研究所化学工艺专业硕士
3. 1995.9-1999.6 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化工系化学工程专业学士
工作经历:
1. 2009.7-至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学院教授
2. 2009.1-2009.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学院讲师
3. 2006.9-2008.12 瓦伦西亚科技大学化工技术研究所博士后
代表性著作:
研究成果在Angew. Chem. Int. Ed.(2篇), J. Catal. (3篇), Chem. Commun. (2篇), J. Phys. Chem. B, Chem-Eur. J., Dalton Trans., Catal. Today, Studies in Surf. Sci Catal., 化学学报,化学进展,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化学/化工期刊发表论文14篇,会议论文5篇,其中9篇以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获总引用346次,5篇代表性论文如下:
1. X. Zhang, H. Shi., B.-Q. Xu, Vital roles of hydroxyl groups and gold oxidation states in Au/ZrO2 catalysts for 1,3-butadiene hydrogenation,Journal of Catalysis, 2011, 279, 75-87.
2. X. Zhang, F.X.L. Xamena, A. Corma, Gold(III) -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Bridges the Gap between Homogeneous and Heterogeneous Gold Catalysts, Journal of Catalysis, 2009, 265, 155-160.
3. X. Zhang, A. Corma, Supported Gold(III) Catalysts for Highly Efficient Three-Component Coupling Reaction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08, 47, 4358-4361.
4. X. Zhang, H. Shi., B.-Q. Xu, Catalysis by Gold: Isolated Surface Au3+ Ions are Active Sites in the Hydrogenation of 1,3-Butadiene over Au/ZrO2 Catalyst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05, 44 (43): 7132-713
5.
5. X. Zhang, A. Corma, Effective Au(III)-CuCl2 Catalyzed Addition of Alcohols to Alkene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7, 29, 3080-3082.
科研奖励:
1. 2009年申请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 2009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氧化物及纳米复合型“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研究,第三完成人).
3. 2004年获国际催化联合理事会“Young Scientist Pr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