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研究 2000字论文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筹集资金支持这些规划和项目,地方政府纷纷以各种形式举债,导致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日益严重。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不断增加已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一大隐患,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有效管理。
本文将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的成因和提出对策建议。
1.地方政府规范逼迫:地方政府在面对各种发展和项目建设需求时,受到规模逼迫,急需筹集资金以支持相关项目。
为了解决短期资金需求,地方政府往往会通过发行债券、举债融资等方式获取资金,以支持相关项目的实施。
2.地方政府激励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与经济增长挂钩,部分政府官员着眼于短期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债务管理的风险。
政府官员为了追求地方经济增长的政绩,在债务管理方面缺乏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导致了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问题。
3.地方政府债务审计体系不健全: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工作不完善,使得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
缺乏有效的审计手段和机制,导致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长无序和管理混乱。
4.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认识不足:有些地方政府对债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存在较大的风险盲区。
在面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时,有些政府官员没有深入研究债务管理的风险,导致了债务管理问题逐渐严重化。
5.地方政府债务违法违规行为: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应对当下的资金需求,存在违法违规的债务行为。
以地方政府名义非法设立融资平台、变相扩大规模、隐性债务等问题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不断增加。
二、对策建议1.建立健全的债务限额和风险预警机制。
地方政府应设立债务上限制度,确保地方政府的债务处于可控范围内。
建立健全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2.加强债务管理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
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债务管理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向社会公开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并公开地方政府债务使用情况,使社会公众更清晰地了解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的重要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是维护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隐性债务不仅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健康,也可能对整体经济造成波及。
加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可以提升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隐性债务可能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暴露,进而引发金融风险传导,影响金融体系稳定。
加强隐性债务管理可及早发现和化解潜在风险,防范金融危机发生。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有利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隐性债务的存在往往意味着政府财政透明度不足,监管不到位,容易滋生腐败和权力寻租。
加强隐性债务管理可以规范政府行为,提升治理效能,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维护政府形象和权威。
加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是当前的紧迫任务,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风险防范体系,确保地方政府财政稳健,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支持和稳定的金融环境。
【2000字】。
2. 正文2.1 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庞大,但信息不透明。
由于隐性债务不纳入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许多地方政府以各种形式隐匿债务,导致隐性债务规模庞大,但信息不透明,难以全面掌握。
隐性债务增长速度较快,风险隐患较大。
地方政府在借款过程中往往存在审批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隐性债务增长速度较快,一旦市场环境出现变化,隐性债务风险积聚可能导致金融风险蔓延。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与实体经济割裂。
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应对当下的资金需求,通过隐性债务融资,但这种融资方式并未直接投入实体经济,而是流入炒房、股市等领域,增加了经济的泡沫化风险。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与履约责任不匹配。
由于隐性债务的性质不明确、风险较大,地方政府在借款过程中往往未能清晰界定履约责任,一旦出现偿债困难,可能导致相应的信用风险和声誉风险。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备受关注。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风险隐患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隐患。
而在应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时,需要制定合理的对策,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现状1. 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居高不下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稳定经济增长,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纷纷举债投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急剧扩大。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已达25.66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
2. 违规融资问题严重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隐性债务较多,地方政府违规融资问题较为严重。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规避风险评估和审批限制,通过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担保公司等渠道违规融资,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膨胀,并且隐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3. 风险隐患加剧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
一些地方政府违规违约,部分政府融资平台无法偿付债务,导致债务违约风险加大。
一旦出现大规模违约,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1.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目标,极力扩大投资规模,但又面临较小的财政收入,从而形成财政收支矛盾。
为填补财政缺口,地方政府只得通过借债来融资。
2. 政府干预过多一些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过多,直接介入市场经济活动。
在产业发展、项目投资等方面负债累累,形成了债务规模庞大的问题。
3. 建设项目收益低一些地方政府过度追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但一些项目收益不佳。
导致投资效益低下,债务无法得到有效偿还。
1. 完善财政体制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税制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增强地方政府自主权和财政收入能力。
通过财政体制的改革,合理分配地方政府财政资源,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
2. 规范政府债务融资严格规范政府债务融资行为,划定地方政府债务的用途范围和融资担保责任,限制政府债务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研究论文:地方政府性债务对地方财政运行的风险与对策

75672 财政研究论文地方政府性债务对地方财政运行的风险与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逐渐开始利用国家金融政策,拓宽地方性融资渠道,为当地企业做融资担保,发展非政府资金建设基础项目设施,这就形成了良好的一种发展势头。
这不仅加快了城市化建设还缓解了由于经济发展造成的资金不足的问题。
与此同时却形成了大规模的政府性债务,在加上过去危拖欠的工程款越来越多,债务危机逐渐加剧,导致地方政府出现了总量激增,结构失衡和管理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风险。
一、目前,地方性债务存在的现状(一)债务的总体规模地方性债务划分大为三类:政府用财政资金主动偿还债务;政府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其他相关债务。
其中政府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在贷款方无力偿还的情况下,政府对债务具有相关连带责任,其他相关债务中,政府既担保也不付无法律责任。
如果债务方没有能力还清债务时,政府则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帮助。
(二)债务结构特点据审计局相关数据统计,全国普遍存在较大的债务压力,并且各地区的债务承受能力受到地方经济的影响,也存在着不同,相比较欠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财政承受能力强。
经济不发达,财力基础薄弱地区,其财政承受能力较弱。
其中,市级债务力度比县级债务力度大,县乡基层地方政府因缺少财权保障引发的财务问题最为严重。
二、地方性债务规模对于地方财政运行影响分析从目前的情况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管理的漏洞和缺陷也逐渐明显,并且严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债务人在无力偿还债务的情况下,他们大多采取死不认账的赖账行为,更有甚者,干脆把责任推向财政部门,将偿还压力转移给财政部门,从而导致偿还财政的进程变慢。
在处理和解决债务的过程中,部分与财政无关的债务也转移给财政,无形之中就加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而迫于行政压力,一般上级政府会采取强制强制扣款的方法,这就造成了财政赤字的风险。
目前,县财政既要搞建设又要保持当地财政正常运转,这就使地方政府性债务偿还压力巨大,“吃饭”和“建设”的矛盾则极为突出,财政收支不平衡,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则更为艰巨。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内容摘要尽管现行的《预算法》和《担保法》都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得举债。
但现实中,各级地方政府仍然存在各种形式的债务,据审计署出具的审计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十分庞大,中央政府已高度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
本论文有鉴于此,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央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最新精神和指示,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存在的风险和形成原因,主要有地方政府自身缺乏风险意识、各种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债务管理不规范三个方面的原因,最后得出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思路和对策,应该从提高政府债务风险意识、完善财政体制和政府投融资体制、强化债务管理等方面入手,加强债务风险控制,全面建立债务风险防范体系,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按照国务院相关文件的最新指导思路及国家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高度重视,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存在的风险及其成因。
关键词:政府债务成因分析化解对策目录前言 (1)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风险分析 (1)(一)地方政府债务概念 (1)(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 (1)(三)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3)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3)(一)地方政府自身缺乏风险意识 (3)(二)现行的各种体制机制不健全 (4)(三)当前的政府债务管理不规范 (4)三、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4)(一)提高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意识 (4)(二)完善财政体制和政府投融资体制 (5)(三)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督管理 (5)四、结束语 (6)参考文献 (7)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前言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这一债务总额占2010年GDP的1/4,超过当年全国财政收入。
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GDP总量39.8万亿元,全国财政收入8.3万亿元。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隐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将部分债务转移至其他机构或企业,或通过各种非正规渠道筹资,使得这部分债务不纳入财政预算,不对外公开,甚至不被计入债务限额的一种隐蔽性负债。
隐性债务问题既有发展的背景,也有管理的问题,如何有效管理和化解隐性债务,才能更好地维护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健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缺乏透明度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缺乏透明度,不能被纳入财政预算,不对外公开,给财政管理和风险控制带来困难。
缺乏透明度使得债务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也容易引发金融风险。
二、监管不严格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监管存在一定的漏洞,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监管部门对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关注不足,容易导致地方政府违规融资,进一步加剧风险。
三、风险隐患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规模庞大,对财政稳定和金融安全构成潜在风险。
一旦债务违约,可能引发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四、缺乏有效管理和化解机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和化解机制不够健全,缺乏有效手段和措施化解隐性债务,导致隐性债务问题难以解决。
对策一、加强透明度地方政府应该加强隐性债务的信息披露,对外公开,确保隐性债务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提高债务的透明度,增强监督和公众参与,及时发现和解决隐性债务问题,减少风险隐患。
三、规范融资行为地方政府应加强对融资行为的规范,建立完善的融资审批和管理机制,规范融资行为,避免违规融资,降低隐性债务规模,保障金融稳定。
四、强化风险防范地方政府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隐性债务问题,防范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五、加强管理和化解地方政府要积极推进隐性债务的管理和化解工作,建立健全的管理和化解机制,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合理分配负债,减轻债务压力,有效化解隐性债务,确保财政安全和金融稳定。
结语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透明度、监管不严格、风险隐患大、缺乏有效管理和化解机制等方面。
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风险分析毕业论文1 精品

毕业论文题目: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风险分析河北金融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中文摘要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风险分析摘要: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政府推出了由政府主导的4万亿投资计划,引致的问题是地方政府借债投资规模超标,地方政府性债务巨大的规模引起了国内中国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
他们认为地方债的规模与偿债压力已经大大的超过了警戒线,是目前金融系统的重大隐患,并对此非常担忧。
本文通过对地方债政府性债务特点及规模进行描述统计,进而对其暴露的问题和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
本文结论是: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暴露的问题有其历史客观因素,也与金融改革中不完善的地方融资平台金融体制有关。
解决问题和消除风险要从短期地方融资平台着手治标,长期的出路在于建立完善举债偿债体系,完善分税制与转移支付体系,并建立市场化的地方债券市场治本。
关键词:地方政府性债务债务问题与风险防范措施毕业论文外文摘要Title China's local government debt problems and risk analysisAbstractBy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launched a government-led 4 trillion investment plan, the problem is caused by excessive investment scale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 local government debt huge scal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domestic Chinese economists. They believe the size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 and debt service pressure has greatly exceeded the warning level, is a major risk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are very worri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 and debt-scale statistical description, and then analyze their problems and risk exposure, and propose measures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suggestion.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China's local government debt problem has exposed its history objective factors, but also with financial reform in local financing platform imperfect financial system related. Solve problems and eliminate the risk from short-term local financing platform symptoms begin, the way out is to establish a sound long-term debt solvency system, improve the tax system and the transfer payment syste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market-oriented local bond market cure.Keywords:Local government debt,The debt problem and risk,Measures to prevent目录1 引言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内容 (1)1.3文献综述 (1)1.4研究过程和方法 (2)2 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概述 (3)2.1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分类 (3)2.2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特点 (3)3 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综合分析 (4)3.1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分析 (4)3.2地方政府性债务结构分析 (7)3.3地方政府性债务暴露的问题及风险分析 (10)4 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13)4.1地方融资平台的不规范管理 (13)4.2政治激励的影响 (13)4.3地方政府的预算软约束 (14)4.4财权与事权不匹配 (15)5 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风险应对措施 (15)5.1短期措施 (16)5.2长期措施 (16)结论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1)1 引言1.1 研究背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政府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实施了4万亿投救市计划,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大政府投资保证经济稳增长。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问题日益凸显。
隐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筹集资金,隐瞒债务规模、通道以及偿债安排的一种债务行为。
这种行为包括政府债务、融资平台债务、地方企业债务等,并且常常以政府担保为背书。
隐性债务不仅可能导致政府财政风险,而且还可能成为金融系统风险的根源。
解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不仅事关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也关系到全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1. 规模庞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庞大,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在获取资金时,有时会采取隐瞒负债规模的行为。
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制度不完善,使得地方政府借债行为缺乏透明度;另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不高,存在很多不为人知的债务隐患,这就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条件。
2. 风险隐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使得地方政府面临很大的财政风险,同时也给社会和金融系统带来了风险隐患。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存在不但可能导致地方政府还债违约,同时还可能成为金融系统风险的根源。
3. 治理难度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的治理难度很大。
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对隐性债务的认识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措施不力等方面。
这些都使得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的治理变得异常复杂。
二、对策建议1.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需要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深化和完善。
包括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地方政府债务的来源、用途和偿还责任,加大地方政府债务监督和审计力度等。
2. 增强地方政府财政自律意识地方政府要加强债务管理,增强财政自律意识,杜绝隐性债务。
要遵循财务公开透明原则,确保地方政府债务行为公开透明、规范合法。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责任制度,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严格按照规定履行债务管理职责,切实做好相关事项的审批、管理和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研究
【摘要】近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下滑,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
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中央出台了加快民生工程、基础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的4万亿的投资计划。
2009年3月,财政部宣布中央代发行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为地方政府筹措建设资金,以完成投资配套任务。
地方政府债券在我国首次发行面临着诸多问题,为了其长远发展,需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债券发行模式。
关键词:公共债务; 地方政府债券
【正文】一、地方公债的概念
地方公债,简称地方债,指的是地方政府债券,是与中央政府债券(国债)相对应的概念,指的是地方政府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出发,在承担还本付息基础上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的政府债券。
在这里地方公债不是泛指地方政府的公共债务,与同国债不是泛指国家公共债务一样,也不包括地方私体经济发行的债券如地方企业债等,地方公债指的是地方政府以自己财政收入及相关建设项目收益为保证发行的一种债券,与国债相对应,发行地方公债筹集的资金一般是用于本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通过发行地方公债筹集地方建设资金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在西方一些国家如美国,地方公债也称为市政债券。
二、地方财政运行困境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行了政府职能的改革实践,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明确了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定位,并确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财权划分范围,中国地方政府承担着提供地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责任,并肩负着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转型的重任,但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例明显偏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现象突出,地方财政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面临着收不抵支的困境,在相应事权的压力下,地方政府自主开辟了许多融资途径,造成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债务隐蔽性强、难以有效监管,地方债务风险不断加大的局面。
1994年中国进行了分税制改革,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划分中央与地方政
府的财政支出范围,把税收分为国税和地税两大块,按税收划分中央、地方收入。
三、发展地方公债的现实必要性
1、发展地方公债可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改善地方财政支出水平与结构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内容,直接制约这经济社会各领域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水平,是体现地方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和表现。
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能降低社会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不断改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是现代中国政府的重要职责。
一般中央政府只会提供关系国计民生、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关键性重大公共基础项目,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重任落到了地方政府肩上。
而根据统计年鉴数据,2003年上海市人均绿地面积为6.1平方米,只相当与伦敦1990年水平的16%,按照联合国推荐的城市基础设施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3~5%的指标数据,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需要地方政府加大资金投入。
而在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地方财政难有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中,需要地方政府另寻途径。
发行地方公债筹集建设资金则能很好地弥补这一资金缺口。
2、发展地方公债可为地方政府提供规范的融资渠道,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在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没有充足的财政资金来履行自己的职能,在划分中央地方事权财权的基础上,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应是进一步完善分税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
当前,在相应事权的压力下,地方政府采取了很多不规范的融资渠道和方法进行融资,在促进地方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大量的债务隐患,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大,结构分散,隐蔽性强,违约率高,缺乏统一有效监管,债务情况复杂,形势发展严峻,是中国财政运行和整个经济发展的巨大隐患。
发展地方公债则为地方政府提供了一个正式正规的融资渠道,通过建立地方公债制度,发展地方公债市场,可以将地方发债的规模,资金的使用情况等公开化,纳入国家正式监管范围,接受债务人和市场的监督约束。
这有利于提高地方融资的规范度,提高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率。
通过开地方公债融资这一规范的融资渠道去逐步替代当前地方政府的一
些非正规正式融资渠道和行为,可以有效防范和逐步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三、发展地方公债有利于减轻中央财政负担,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随着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央与地方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划分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范围,分税制改革规范了中央地方财政分配关系,提高了国家财政收入,强化了中央财政的调控能力,但地方财政预算收入明显下降。
地方财力有限,在面临经济波动情形下,中央财政都会采取扩张性政策措施来刺激经济,减轻经济波动程度,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在经历了中央财政连续多年的赤字扩张以后,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不断上升,中央政府作为负债主体已经不堪重负。
为了帮助地方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共同对抗经济波动,中央政府近年来采取了国债资金转贷地方的方法从发行国债筹集的资金转拨一部分给地方政府使用,具体形式分为两大类,一是国债资金无偿划拨给地方政府,相当于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另外就是国债资金转贷地方,地方政府需要对获得的国债转贷资金承担还本付息责任,从名义上看地方政府成为了责任主体,但由于中央政府是发债主体,债务风险最终还是要由中央政府承担。
而且国债转贷地方的资金由于责权不一致导致了资金使用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的问题,资金使用效率低。
发展地方公债则有利于减轻中央财政的压力,发债资金的责权一致,提高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