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复习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地植物的阳光和养料,严重影响当地植物的生长。薇
甘菊与当地植物的关系是( A )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共生
中考链接
4.(2014安徽)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 其中的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科学探究常常需 要进行对照实验。下列有关对照实验的做法中,正确 的是( A )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 B.所有的条件都不相同 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不相同 D.所有的条件都相同
环
境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形成捕食关系、竞争关
的
系、合作关系等
关 系
生物对环境的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的生活影响着环境
课前预习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___生_物__圈。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_气__湿__度__、植物的 枯枝落叶腐烂后可调节土壤__肥__力__、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3.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中,只有______是不 同的,所以它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而其他条件如温度、光土照壤的潮 湿程度等因素都是一样的。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 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叫做________。
7.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 造成上述植物生长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B 是( )
A.温度和水分 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同步训练
12.在干燥多风的沙漠地区进行绿化,选择的最理想 植物是( A )
A.根系发达、矮小丛生的灌木(如沙棘) B.根系发达、树冠高大的乔木(如杨树) C.根系浅小、地上部分较大的植物(如仙人掌) D.根系浅小、生长快速的大叶植物(如白菜)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D.所有变量都相同
A
第十五页,共二十一页。
关闭
(dá答答à案案n)
1
2
3
45
6
7
8
9
轻松尝试应用
5.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气温降低到24 ℃以下(yǐxià)时,就停止鸣叫。 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第六页,共二十一页。
互动课堂理解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1.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等。 (1)光:没有阳光(yángguāng),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生存。光不仅影响 植物的生活,还影响植物的分布。光能影响动物的体色,还能影响动物的生长
发育。
(2)温度: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很窄,温度与植物的分布有着密切 关系,对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也有影响。
(3)水: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在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大部分是 水。
第七页,共二十一页。
互动课堂理解
2.生物因素(yīn sù)影响生物的生活。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
物的影响。
(1)种内关系:生物在种内关系上,既有种内互助(合作),也有种内斗争。 (2)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寄生、竞争、捕
可分割的整体。
第九页,共二十一页。
互动课堂理解
【例题1】 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草盛豆苗稀”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解析: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A项指春天温度升高 (shēnɡ ɡāo),藻类植物大量生长;B项指水分对禾苗的影响;D项指水分对植物生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提问:阳光、温度、水、土壤对小麦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学生:没有阳光小麦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温度过低,小麦种子不能发芽、麦苗生长缓慢。水分过少,小麦易枯萎;水分过多,小麦易烂根。土壤肥沃,小麦生长好;土壤贫瘠,小麦生长差。
吉化第六中学校生物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作者
王姝莉
授课人
王姝莉
课题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授课时间
9、3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媒体
课件、影音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阐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3.概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阐述它们是不可割裂的一个整体。
能力目标
养成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概括分析资料及科学思考的习惯。
讲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2“想一想,议一议”,回答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于大熊猫生活的特点?
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请看教材P13图中,对小麦正常生长有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找出阳光、温度、水、土壤、老鼠、蚯蚓、七星瓢虫、麦蚜、杂草等因素。
情感目标
通过认同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
阐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相对性。
教学流程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 环境中有哪些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 布 ? (fēnbù)
• 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吗? • 生物怎样适应环境?
第三页,共三十一页。
一、环境中的生态 因 (shēngtài)
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以“是否具有生命”这个特征
生态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一页。
生物对环境 的影响 (huánjìng)
1、生物能改善环境
大树底下好乘凉
(chéng liáng)
2、生物(shēngwù)亦能破坏环 境 千里之提,溃于蚁穴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一页。
课堂 小结 (kètáng)
•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 非生物 因素对生物 的影 (shēngwù)
No 荒瘠的沙漠和郁郁葱葱的绿洲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它们的耳朵大小主要与生活环境的哪种因素有关。阳光影响动物
的体色,比如鱼,背面深、腹面(fùmiàn)浅。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 境中的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合作关系:同种生物或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协作的关系。谢谢
Image
(shēngwù)
响
•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一页。
探究实验的步骤
1
提出 问 (tí chū)
题
2
作出假设(jiǎshè)
3
制定 计划 (zhìdìng)
4 实施计划
5 得出结论
6 表达和交流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一页。
课堂练习 课本(kèběn)P18 1、2
第十七页,共三十一页。
犀牛和犀牛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森林植被
沙漠植被
酸雨对树木的危害
干涸的土地
水污染造成鱼类死亡
畸形蛙
4. 空气对生物的影响 空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很重要的,生物的呼吸
作用需要氧气,动物缺氧会窒息。
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活动。(空气)
鱼塘的鱼在早晨浮在水面上来呼吸
思考: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除了有非生物因 素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呢?比如:生物都有 自己的天敌,这说明了什么呢?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6、(1)对照实验的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
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这种条件不同以外, 其他条件都___相__同___的实验。 (2)设置实验变量:一组实验只有一种__不__同____
的条件(研究条件),即一个变量。
7、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_光__, 其他因素(如温度、土壤等)都应 相同。
菟丝子
菟丝子,生长在我国南方,无根 无叶草本植物。丝状的茎在空中旋 转,碰到寄主就缠绕其上,在接触 处形成吸根,进入寄主体内并吸取 寄主的养分和水分。茎不断分枝伸 长形成吸根向四周扩大蔓延,严重 时会将整株寄主缠住,使其生长不 良甚至全株死亡。
蚂蚁“饲养”蚜虫
蚜虫分泌出甜甜 的蜜汁给蚂蚁,而蚂 蚁会攻击瓢虫,以保 护蚜虫。蚂蚁和蚜虫 会共同生活、互相合 作,两者间的关系称 为共生。
海葵和小丑鱼的互利共生
犀牛和犀牛鸟的互利共生
总结
非生物因素:光、水、温度、空气等。
生
态
因
概念: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素
其它生物
生物因素: 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合作关系 寄生关系
1、在设计实验时,应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
光照 外,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形成了
七上-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野生大熊猫为什么能生活 在这些地区呢?
——大熊猫以箭竹等为食,食 性单一,这些地区的环境适于 大熊猫生活所需要的充足的竹 类植物和水源,以及合适的湿 度,温度等。
环境:
——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
影响因素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生物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 而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还包括它周围的各种因素。
课堂小练
2.(2016山东青岛,1,1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龙生龙,凤
生凤”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 ( )
①生物能生长
②生物都有遗传特性
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④生物能变异
A.①② B.③① C.③④ D.③②
答案 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不同生物之间吃与
被吃的关系,生物需从食物中获得营养物质和能量得以生存;“龙
玻璃板的一半用黑纸板遮住
3、实验时应该给鼠妇提供哪两种不同的 环境?
明亮和阴暗
4、除了光照外,其他条件是否应该一样?
应该保持一样
5、往木盒放置鼠妇时应放在什么 位置?
应该把十只鼠妇放到 有光的一面
观察实验过程
时间(分钟) 环境
2
3
4
5
6
7
8
明亮 减少减少 减少减少 减少减少 0
黑暗 增加增加 增加 增加 增加增加 十只
5.(2018湖南长沙,13,2分)蓝天净土养肺,田园生活养神。为保卫 蓝天,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就餐时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B.在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 C.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D.露天焚烧垃圾保持环境卫生 答案 C 要保卫蓝天应尽量做到低碳生活。经常使用一 次性餐具,必然需要砍伐大量的树木;而燃放烟花爆竹、露天 焚烧垃圾,会造成大气污染,都不利于保卫蓝天,因此A、B、D 都错。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秃鹰竞争 食物 (jìngzhēng)
第九页,共二十四页。
合作关系(guān xì):马与羊合作获得食物
第十页,共二十四页。
寄生 关系:寄生 在猪身上的绦 (jìshēng)
(jìshēng)
虫
第十一页,共二十四页。
夏天(xiàtiān)的雷鸟
上图:夏天(xiàtiān)的雷鸟
下图:冬天的雷鸟
No 同。如果青蛙少了,什么(shén me)多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雷鸟身体的颜色在夏天和冬天是一
样的吗。绿色肥厚的茎, 可以储存大量的水,。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是任何其他动物都不能比的。土地沙 化
Image
12/6/2021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四页。
第十三页,共二十四页。
第十四页,共二十四页。
(shēngwù)
生 物 适 应 环 境
第十五页,共二十四页。
枯叶(kū yè)蝶
第十六页,共二十四页。
第十七页,共二十四页。
第十八页,共二十四页。
生物对环境 的影 (huánjìng) 响环境的影响生物
对环境的影响
第十九页,共二十四页。
兔子(tù zi)的危害
光
温度
生
非生物因素(yīn
水
sù)
态
空气(kōngqì)
土壤
因
素
生物 因 (shēngwù) 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 的其他生物
第四页,共二十四页。
非生物因素(yīn sù)
植物向有光照 的地方 生长 (dìfāng)
冬天物冬眠
第五页,共二十四页。
没有水,生物(shēngwù)无法生存
思考题: 雷鸟身体的颜色(yánsè)在夏天和冬 天是一样的吗?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辽宁省大连金石滩实验中学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共14张PPT)

适应环境。
1. 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 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 )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C(
)
A.合作 B.食物网 C.捕食 D.竞争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 诗中所描绘的自然现象,主要受下列哪种因素影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
分布的因素。
1、非生物因素: 光、温度、水等;
2、生物因素: 能影响某种生物 生活的其他生物;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观察P13中的图1-12想一想: 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哪 些? 阳光、温度和水。
2、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分布与什么 因素有关呢? 温度
3、沙漠上到处是不毛之地与什么 因素有关呢? 水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捕食关系 ▪ 合作关系 ▪ 竞争关系 ▪ 寄生关系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普遍性
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 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 会出汗。
荒漠中生活的骆驼 刺,地下的根比地 上部分长很多。
海豹胸部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 度可以达到60毫米。
夏天的雷鸟
保护色
冬天的雷鸟
保护色
拟态:
兰花螳螂
桦尺蠖
警戒色:
毒箭蛙
黄蜂
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相对性
1、蚯蚓松土、改良土壤; 2、植物防风固沙; 3、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 4、动物能破坏植被等;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七年级
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生物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上)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预习本课内容。
(2)课前采集鼠妇,在采集过程中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
(3)课前观察周围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教师准备
(1)教师准备实验《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材料用具:纸盒、黑纸板、玻璃板、湿土、干土、冰冻过的湿土(5℃左右)。
(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生物的生存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同学们用业余时间捉到一些鼠妇,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你们都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鼠妇,鼠妇到底适应什么样的环境?
二、探究过程
(一)教师提出问题: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是什么?
学生4人一组,分组讨论。
由每小组成员陈述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捕捉到鼠妇的,经小组讨论归纳作出“影响鼠妇生活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光和温度”的假设。
最后教师将学生作的假设归纳为以下两点:
1.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
2.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冰凉的环境)。
教师要求1~5实验小组验证第一个假设,6~10实验小组验证第二个假设。
1.学生1—5实验小组:
假设一: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
(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纸盒、黑纸板、湿土、干土、鼠妇(10只)。
(2)实验过程:
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学生:在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干土。
在设置明暗条件时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湿土上方盖了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一种是湿土上方盖玻璃板,干土上方盖黑纸板。
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两种情况,指导学生怎样才能设置阴暗、潮湿的环境或明亮、干燥的环境。
引导学生讨论:到底湿土上方应该盖什么?干土上方应盖什么?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湿土上方盖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然后把鼠妇放在黑纸板和玻璃板的交界处容易成功。
注:图中圆圈处是实验时鼠妇的位置。
(3)5min后,鼠妇大多数移至黑暗潮湿处。
(4)实物投影: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
[预期结论] 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2。
学生6~10实验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