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91《酝酿中的变革》 人民版选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9.1 酝酿中的变革课件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9.1 酝酿中的变革课件
C.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
D. 为无产阶级壮大并成为革命领导阶级奠定基础
一、大势所趋
2、国内因素: 《马关条约》的签订
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一、大势所趋
2、国内因素: 《马关条约》的签订 洋务运动的开展
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开始兴 办起来
一、大势所趋
2、国内因素:
《马关条约》的签订 洋务运动的开展 许多有识之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一、大势所趋
3、进行论战:
维新派 VS 顽固派
三个“要不要”
要不要进行维新变法, 要不要改革封建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 要不要改革封建教育制度,
三、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逐步从理论变成现实
三、公车上书
(1)背景:丧权辱国《马关条约》的签订。
三、公车上书
(2)过程:
康有为上书督察院,要求拒和、迁都、练兵、变法。
短短几天,数百人签名支持
三、公车上书
(3)发展: ①创办《中外纪闻》,强 学会,以宣传维新,开启 民智。
三、公车上书
(3)发展: ②1898年4月,康有为在 北京成立保国会。
保国、保种、保教
课堂练习:
1.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允许“广开民厂”
的主要原因是:
A. 洋务运动刺激
C
B. 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
C. 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2、代表人物: (1)康有为:
维新运动的领导人。
2、代表人物: (1)康有为:
代表作品:《新学伪经考》《孔)康有为: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 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2、代表人物: (2)梁启超:
维新运动的重要宣传者。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9.1《酝酿中的变革》餐桌式教学实录(1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9.1《酝酿中的变革》餐桌式教学实录(15页)

高三历史备课组“餐桌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餐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餐桌式”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具有其很强的优势,我们要引进,要学习实施就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餐桌式”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应该这么做才能让其优越性得以更好地发挥,所以我们高一地理备课组研读了很多资料和实录来搞清楚“餐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以期指导我们今后的实施。

所谓“餐桌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分组围成一圈,每小组都是4-6人,犹如我们在餐厅吃饭般围坐着,每组都有一盒粉笔,方便小组成员知识反馈。

“餐桌式”教学是一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我们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

教师备课时必须明确学生学习目标和授课活动流程:(1)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研究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及重点、难点,用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的学习任务统领一节课的教学活动。

在备课时将目标分解出一些具体的便于学生讨论探究的小问题(小目标) A、围绕课时内容,吃透新课标,制定详细且突出重点的课时目标。

B、围绕课时目标、分步骤、分阶段、分解出过程中的小目标,设置出讨论的小问题。

C、查看小组讨论请况,适时引导学生,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

D、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驾驭好课堂,要对问题讨论的答案要有预见想,对小组讨论的答案及时给予点评。

(2)“餐桌式”教学流程: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展示反馈→评价点拨,以这四大板块构成了科学的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学生遇疑难,小组学习解疑释难,展示反馈专题研究,评价点拨总结学法,引导学生学习探究。

整个流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自学检测题组、基础知识题组、拓展性题组构成建构知识的主线,引领学生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掌握知识,提升技能。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依据教学要求,逐段逐节研读教材,完成教学所提出的任务与要求。

学生在阅读教材中逐项明确,逐题落实,把预习自学落到实处。

课堂上可直接作自学检测,以展示反馈的手段反映自学效果,暴露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9.1《酝酿中的变革》课件(共26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9.1《酝酿中的变革》课件(共26张PPT)

二、新思想的演进
禽兽 戎
禽兽 狄
华夏
“天处乎上,地处乎下, 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 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 外也,中国内也。
夷 禽兽 —(宋)石介《中国论》
蛮 禽兽
小组加分:3分
回忆必修三,回答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提出向西方学习(林则徐) 学习西方的技术(林、魏、洋务派) 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冯、王、郑、康、梁) 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陈独秀、李大钊)
中外纪闻
强学会 保国会
国闻报
时务学堂
强学会 时务报 强学报
万木草堂
• 面对当时不断加深的民族危机,康有为, 梁启超等维新派的行动体现了哪些可贵的 品质?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陈独秀
1 7
黄兴
2 8
梁启超
3 9
李鸿章
4 10
魏源
5 11
曾国藩
6 12
林则徐 李大钊 郑观应 孙中山 王 韬 康有为
地主阶级抵抗派( 5、7 ) 早期维新派 ( 9、11 ) 资产阶级革命派( 2、10 )
地主阶级洋务派( 4、6 ) 资产阶级维新派( 3、12) 资产阶级激进派( 1、8 )
• 一 酝酿中的变革
学习目标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物 的政治主张行动并分析其维新变法 思想的特点
一分钟背诵,小组加分5分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国际局势: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是大势所趋。 2、民族危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导致民族危机加深。 3、经济基础: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5、思想基础:维新思想的兴起和发展。

高中历史 专题九、一酝酿中的变革课件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九、一酝酿中的变革课件 人民版选修1
栏 目 链 接
资产阶级 4.阶级基础:中国 ______________ 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 始登上历史舞台。 5.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 起。
栏 目 链 接
知识点二
新思想的演进
1.新思想的出现
(1) 地主阶级抵抗派。 ①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 ②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影响:迈出了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步。
栏 目 链 接
(2)地主阶级洋务派。
①代表人物: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 ②主张:自强求富、中体西用。 ③影响:使中国朝着近代化前进,但未实现独立强国之 梦。
2.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
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代表人物: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 目的:挽救民族危亡
栏 目 链 接
政治改革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2.民族危机:甲午战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加深,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3.经济基础:19世纪末______________ 民族资本主义 初步发展。 (1)原因: 洋商洋厂 ①发展资本主义,抵制 ______________ 成为有识之士挽 实业救国 救民族危亡共识,掀起______________ 高潮。 自然经济 , ②甲午战败后,列强侵略进一步破坏中国 __________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③清政府也调整政策,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专题九

戊戌变法
酝酿中的变革
栏 目 链 接
知识点一
酝酿中的变革
变法背景
1.国际局势:发展资本主义已是大势所趋。19世纪下半 叶起世界历史经历两大变局。
(1)两大变局。
①经济上:欧美列强先后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 电气 ________ 时代。 文官制度 的建立。 ②政治上:英美等国______________ 资本主义 (2)说明:变革旧的制度,发展 ______________ 已成为世 界潮流,也为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示范。

高中历史9-1 酝酿中的变革教案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9-1  酝酿中的变革教案人民版选修1
专题九戊戌变法
第一节酝酿中的变革
教学目标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
重点难点
1.戊戌变法的背景。
2.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特点。
3.如何理解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
4.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实质。
教学方法
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教法与学法
导入:
第一节酝酿中的变革
【课前预习】
1.从19世纪下半叶起,变革__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___,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
2.________________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的进程,同时,西方列强不愿看到中国被日本独占,掀起了一场________________的狂潮。
反对封建官僚的因循守旧,主张变法图存道理;主张兴民权,核心是“以群术治群”。
把西方进化论学说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系统介绍到中国,用西方思想来解释维新变法。
影响
在晚清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梁启超称之为“火山大喷火”。
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推动维新运动的发展。
为维新变法奠定坚实的基础,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4、创办学会,报纸,学堂;(第三框题)
(1)报纸:康梁等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梁启超曾任上海《时务报》主笔,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2)学会:1895年北京成立强学会(康梁),后南学会成立。
维新思想
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维新变法。
【延伸拓展】
①康梁思想最根本主张;②康梁思想最根本目的;③维新派的两大目标;

高中历史 专题9 戊戌变法 1 酝酿中的变革练习 人民版选修1-人民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专题9 戊戌变法 1 酝酿中的变革练习 人民版选修1-人民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一酝酿中的变革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基础巩固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中法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1894年,刚刚崛起的“东方的小国”日本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在战争中,中国惨败。

这一失败震惊了朝野,促使中国有识之士从更深的层面上进行反思。

2.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A.魏源B.X之洞C.X观应D.梁启超,制度层面是指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魏源和X之洞都属于学习西方器物层面的代表人物;X观应是中国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政治上主X革新,实行君主立宪;梁启超则晚于X观应。

3.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D项为正确答案。

4.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X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D.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19世纪末中国社会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维新派将发展资本主义和救亡图存相结合,体现了历史的发展方向,故答案为B项。

5.(图文探究)《时局全图》是辅仁文社的创办人之一、兴中会会员谢缵泰创作的,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

画中的背景是一幅中国地图,而熊、犬、蛙、鹰等动物代表各国列强,在中国的版图上各据一方,贪得无厌地瓜分中国。

左上方题有一诗:“沉沉酣睡我中华,那(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民知醒今宜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专题九 一酝酿中的变革 课件-人民版历史高中选修1

专题九 一酝酿中的变革 课件-人民版历史高中选修1

三、“公车上书”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 2.表现: (1)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 变法运动逐步从理论上的宣传发展为实际的行动。 (2)“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多次上书,使光绪帝 感到不变法无以救国,并试图通过变法有所作为。 (3)康梁创办《中外纪闻》,成立强学会,带动时务 学堂、南学会等的成立,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5.变法主力: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和士大夫,形成 一个政治群体。
6.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 政治团体。
[探究问题] 材料一 见右图。 材料二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 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 材料三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 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为稍后而起的戊戌维新运动 做了重要准备。
(2)资产阶级本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 妥协性,还没有打出自己鲜明的旗帜。于是,康有为不 得不披上孔圣人的外衣,举起“托古改制”的大旗。
(3)康有为本人:康有为的出身、经历、地位,尤其 是他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在向西方寻求真理,进而构 筑自己的思想体系时,必然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 土壤之中。
2.早期维新思想: (1)代表:王韬、冯桂芬、郑观应等。 (2)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进行自上而下的政治 改革。 (3)评价: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但它为戊戌变法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思维点拨] 1.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都主张学习 西方技术,而不学习西方制度,目的是维护封建制度。2. 早期维新派是民族资产阶级,而不是地主阶级。
②表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 发展。
③影响: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 政治舞台,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阶级基础。

9-1《酝酿中的变革》ppt课件(人民版历史选修1)

9-1《酝酿中的变革》ppt课件(人民版历史选修1)

酝酿中的变革

《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 心。这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世 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它们把瓜分矛头指向中国。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面临 空前严重的危机。《列强商议如何划 分在中国的利益》一图中的“大饼” 代 表着当时任人宰割的中 国,而围着大饼 的是手 中握有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 待的对着“大饼”下刀,惟恐落于人后。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 加深。 民族危机 2.表现 (1)公车上书:康有为起草请愿书,要求拒和、迁 都、练兵、 ,并联络举人发起 “ 变法 ”。 公车上书 (2)创办报刊、成立团体: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北 中外纪闻 京创办《 》,成立强学会,以宣传维 新,开启民智。在其带动下,时务学堂、南学会 等纷纷建立。

(3) 成立保国会: 1898 年,康有为在北京成立以 “保国、保种、保教”为口号的保国会,对于当 爱国救亡 时的 运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它的 影响下,保浙会、保滇会、保川会相继成立,预 示着 戊戌维新 高潮即将来临。



“公车上书”中提出设“议郎”一职,应为通晓 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 这反映了维新派( ) ①希望参与政治 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 ③对皇 权加以牵制和限制 ④反对君主专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答案: B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原因 ①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兴起。 ②有识之士发出了“ ”的呼声。 实业救国 (2)表现:19世纪末期得到初步发展。 (3)影响 ①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②为 运动提供了阶级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百日维新
变法的高潮、失败及影响;
精品课件
3
精品课件
4
一、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
请同学们阅读“大势所趋”“新思想的 演进”两个框题,思考:
1、国际局势:发展资本主义已是大势所趋。
2、民族危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导致…
3、经济基础: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初步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 5、思想基础:登上历史舞台。
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 推动维新运动的发展。
精品课件
23
严复
精品课件
24
思考:严复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 特点是什么?
借用西方进化论学说来宣传维新变法。
再思考:他的思想起到了怎样的 影响?
为维新变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
起巨大反响。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精品课件
25
2、进行论战; ——维新派与顽固派。
——局限性: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 实践。
——主要影响:
它对戊戌维新变法起到一定的思想
先导作用。
精品课件
13
巩固:下列关于早期维新思想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
B.主张推翻清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
C.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D.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未付诸 实践
精品课件
14
拓展:近代以来资产阶级 维新思想是怎样一步步发展 起来的?
提示:联系书本第118页相关内容。
1)鸦片战争中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2)洋务运动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付诸实践;
3)洋务运动后期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的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早期维新思想;
4)19世纪末,形成了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
1)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精品课件
7
熊代表俄国 虎代表英国 蛤蟆代表法国、 国旗代表德国、 鹰代表美国 太阳代表日本
中部酣睡、寻 欢作乐,搜括 民财的是清政 府
精品课件
8
采 据当事人回忆——
甲午震撼主要有三点:
访 一是没有想到败给日本;
争 甲 二是没有想到《马关条约》
(1)内容:三个“要不要”。
(2)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
义思想的首次交锋。
(3)作用:论战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
眼界,解放了思想,也为下一步政治斗争作
了舆论准备和思想先导。
题?
精品课件
20
巩固:康有为改造儒学思想为变法 活动服务,主要是因为 A.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与封建思想斗争的策略 C.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D.自幼接受正统的儒学教育
精品课件
21
梁启超
精品课件
22
思考: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的特点是什么?
倡导民权思想。
再思考:他的思想起到了怎样的 影响?
《孔子改制考》
称儒家尊奉的“六经”均为孔子假
托古圣的言行所作,将孔子塑造成为托
古改制的“素王”,为变法活动制造历
史根据。
精品课件
18
思考: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的特点是什么?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
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托古改制)
再思考:他的思想起到了怎样的 影响?
在晚清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梁启超称
日本的明治维新对亚洲国家产生了什 么影响?并以中国为例,列举事件
①积极方面:
日本作为成功启动近代化的典 型,为亚洲落后国家提供了重
要的启迪和经验。
举例:戊戌变法
②消极方面:
日本的对外扩张给亚洲各国带来
了深重的灾难。
举例:甲午战争
精品课件
1
专题九
戊戌变

精品课件
2
一 酝酿中的变 革
变法的背景、兴起;
之为“火山大喷火”。
精品课件
19
①探封究建活主动义正1:统如思想何即理儒解家康思想有在为知的识分
“子中托根古深改蒂制固”思想。
((大 革的 妥12胆,① ②合 协② ③))挑发另一理 性策根“当战展一方性。略本托时的资方面,原:古康精本面:减借因改有神主:反少孔:制为,也义映改反子向暴了的”为革的映西露他强阻权的什出方了敢烈力资威含么学他于愿。论产义要习在向望证阶是“,封封;级维什 托主建建新的么古张传传变软?改变统统弱法法势思制理性改力想论和”? (面3前)的“软托弱古。改制”思想反映了怎样的问
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精品课件
15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康、梁、谭、严
精品课件
16
二、维新变法的兴起; ——宣传维新思想。
1、著书立说; 2、进行论战; 3、上书皇帝; 4、创办学会、报纸、学堂;
精品课件
17
1、著书立说;
《康新有学伪为经考》
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把历代统治者 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古文经斥之伪经,主 张应予抛弃,这就动摇了守旧势力,恪守 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为变法制造舆 论。
早期维新思想对变法起精品到课件 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5 。
(一)国际局势:发展资 本主义已是大势所趋。
思考: 1、19世纪下半叶起世界历史经
历两大变局? 2、这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精品课件
6
(二)民族危机:列强掀 起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 民族空前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拓展:甲午战败,列强的瓜分对 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成破办为坏厂有中限识国制之自。士然挽经救济民,族为危民亡族共工识业,的掀发
起展“创实造业某救些国客”观高条潮件。
精品课件
11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1896年创办的 苏纶纱厂
时间
1863— 1894
1895— 1898
企业数
资金额 (万元)
119
680
74
1432
精品课件
12
早期资产阶级(维五新)派思代想表基:础王:韬早和期郑维观新应 思想对戊戌维新变法起到一 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进了入近代高化潮的,刺为激维,新中变国法民族运资动本的主兴义起在奠19
定世了纪末社期会得基到础了;初步发展。
精品课件
10
(三)经济基础:甲午战 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初步发展。
联系必修二知识点,并结合第117118页相关内容,分析: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在这一时期初步发展的原因?
13)2)发清甲展政午资府战本也败主调后义整,、政列抵策强制,侵洋 放略商宽进洋对一厂民步间
内容如此苛刻;
午 三是没有想到清政府耗资
巨大,前后
9
(二)民族危机:列强掀 起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 民族空前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拓展:甲午战败,列强的瓜分对 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3外)国中资国本人的民入拯侵救客观民上族也危给亡中的国运带动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