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一、试题整体情况分析:本套试题涉及面广,对课本四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考查,可以说面面俱到。

既考查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充分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本人认为,试题紧紧围绕《科学课程标准》,不仅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紧随最新科学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学科的特点,另外,从试卷本身来看,题量适中,灵活多样,紧紧围绕本册的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

二、答题整体情况分析:从整体上看,多数同学科学知识部分答得较好,失分较少,正确率在80%以上,但分析判断能力还有待提高。

回答问题缺乏完整,有关科学生活部分的问题较多,是今后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三、逐题分析:(一)填空共4个小题,。

此题正确率达70%以上,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所学的科学知识,个别学生失分主要在第3题。

原因是由于没有掌握扎实。

(二)判断共12个小题,。

此题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从试卷答题情况来看,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正确率达75%左右,错的较多的是第5小题和第7小题,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对摩擦力和摆的理解,平时接触的少。

(三)选择正确率60%以上,多数学生错在第4小题,曲线运动掌握不扎实。

(四)实验题个别学生失分较多,原因是学生对小车运动及其因素有关掌握不清,无法描述其特征,有的说不出来,有的回答的不完整。

(五)列举题分值在,学生失分很少。

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复合运动、体育运动、弹性、摩擦力的掌握情况。

实验题个别学生失分较多,原因是学生对小车运动及其因素有关掌握不清,无法描述其特征,有的说不出来,有的回答的不完整。

四、改进措施:1、加强和重视差生的辅导,并与家长取得联系,请求家长配合,对差生适量加强练习,使之不断巩固。

2、重视学习习惯培养,尤其是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023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期末模拟科学试卷(解析版)

2023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期末模拟科学试卷(解析版)
【解析】
【详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观察种子在土壤中的变化实验中,为了方便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可以用透明塑料杯,陶瓷杯不利于观察。
30.科学家在某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几亿年前曾是海洋。()
【答案】√
【解析】
A.使用一次性快餐盒B.使用环保袋购物C.随意丢弃电池
【答案】B
【解析】
【详解】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土壤污染、侵蚀、盐渍化等现象严重,我们要保护土壤。分析选项可知,使用环保购物袋,能够减少土壤被污染,B是正确的选项;AC会增加土壤污染。
4.蚕豆种子的胚由( )三部分组成。
A.种皮、子叶、胚芽B.胚根、胚芽、子叶C.胚根、胚芽、种皮
【答案】C
【解析】
【详解】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把土壤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一会后会闻到一股焦臭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
14.植物的茎能将根吸收的( )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A.矿物质和氧气B.氧气和水分C.矿物质和水分
【答案】C
【解析】
【详解】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运输水分的方向是从下向上,运输养料的方向是从上向下。植物的茎能将根吸收的矿物质和水分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A. B. C.
【答案】C
【解析】
【详解】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两点之间就构成一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导电性和电路的通断。通过测试发现2号、5号、6号是雷点,检测头一碰点亮小灯泡,它们都是通路,其余都是断路。画图的核心就是让2、5、6接线柱保持通路状态。我们可以2—5—6相连,2—5—6—2相连,所以C符合题意。

(完整)小学四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完整)小学四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完整)小学四年级科学试卷分析小学四年级科学试卷通常涵盖了自然界的各种知识,包括动物、植物、天气、地球、太阳系等内容。

这些知识是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基础,能够帮助他们了解世界,培养对自然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份小学四年级科学试卷的题目及答案,并探讨如何帮助学生全面地掌握科学知识。

一、动植物知识1. 问答题:什么动物被称为“世界上最快的动物”?参考答案:猎隼分析:这道题目考察了学生对动物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动物世界的多样性,同时激发了对动物的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工具,让学生了解猎隼的外貌、生活习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2. 选择题:下列哪种动物属于爬行动物?A. 鸟类B. 爬虫类C. 哺乳类参考答案:B. 爬虫类分析:这道题目考查了学生对动物分类的基本认识,爬行动物的特征会在平时的课堂中被反复强调,例如它们的体温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以及它们新陈代谢比较慢等等。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分类卡片、小组合作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这方面的知识。

3. 填空题:猫头鹰属于_______类动物。

参考答案:鸟分析:这道题目考查了学生对动物分类的细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鸟类动物的特点,包括羽毛、产卵、具有嘴和爪等特征。

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动画故事等方式增加学生对猫头鹰这类特殊鸟类的了解。

二、天气与气候知识1. 问答题:什么是大气压?参考答案:大气压是地球表面上空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分析:这道题目考查了学生对大气压概念的理解,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大气压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理解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常见的气象仪器展示,模拟气压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大气压力的影响。

2. 判断题:气温越高,相对湿度就会越低。

参考答案:错误分析:这道题目考查了学生对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关系,激发了对天气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这样的题目,学生能了解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观察验证。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
考试质量分析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学生情况:
学生的学习兴趣、接受能力差距悬殊。

通过学习,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知识的获取、方法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正在逐渐的形成,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为解开未知的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是科学课教学的重要目标,本班学生离这一既定目标尚有差距,需要再不懈的努力。

二、试卷的优缺点:
本次检测试题题型全面,主、客观性试题兼备,客观性试题占22%,主观性试题占78%.从整体上看,这份试卷既注重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考察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减少了死记硬背的试题,增加了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

在命题上较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即:提倡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试卷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点分别穿插在这些题型当中,内容全面,考察到位。

三、具体情况:
本次检测学生的总体发挥不好,优差悬殊很大,最高分94分,最低分只有14分,相差80分。

优生和中等生比例较低,分别占全班学生的%和%。

这说明学生没能够将本学期的知识点全部掌握,综合运用能力不是很强,教学效果不好,教学信息反馈不及时,补救措施不到位。

学生在科学概念、科学兴趣以及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能力方面还需努力。

2014年6月28日。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试卷分析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试卷分析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试卷分析一、总体情况本次考试试卷,试题不偏、不难、不怪,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信心。

为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了正确导向作用,更好地促进了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试题特点本试卷共五个大题,满分为30分。

题型有填空、判断、选择以及问答等,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等进行了较全面的检测。

试题紧贴教材内容并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题量不大,难易适中,既覆盖广,又能把握重点。

其中简答题让学生把记忆再现,并促进学生记忆和理解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巩固课堂知识,把几个单元的知识重点做了汇总。

最后一题突破教材,给予学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新理念。

同时把死板的说教变成活生生的生活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

三、抽样分析情况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答卷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对全县小学四年级科学试卷随机抽样50份做一分析。

1、随机抽样表2、学生成绩统计表3、试卷分项分析四、学生答题情况1、填空题的考察,学生得分率较高,存在问题是错字较多,平时只是注重了知识的记忆,而疏忽了写字这方面的要求,由于在学生的心目中,科学始终是副课,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

2、判断题的考察得分率最高,在93%左右,说明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最好。

3、选择题的考察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记忆清楚牢固,不要混淆,学生对此掌握较好。

4、动脑筋想办法题,学生得分率较低。

题目是当我们发现干柴、柴油、液化气、电线着火时分别用什么方法灭火。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灵活性太差,所学的知识过于死板。

5、简答题的考察,学生的掌握也比较好。

1、怎样使湿衣服干得快?2、常见的防止生锈的方法有哪些?(最少三种)由于联系生活实际比较紧密,学生得分率也比较高。

五、存在问题1、平时我们说:“站得高,看得远。

”现在的《科学》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方面的知识,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

四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四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四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为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我镇四年级科学教学的效果,吸取经验教训,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特将本次考试试卷进行简要分析。

一、基本情况全镇共有641名学生参加检测。

我对他们的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作了如下统计:二、命题思路本次期末试卷的特点是面广、题活,整体分布基本合理,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在考查“基础知识”的保底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以适应《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目标服务。

三、试卷分析这份四年级科学期末试卷,从知识,能力,习惯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考核。

本套试题考试,共分为五大题。

第一部分为填空(16分),共5个小题,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第二部分为看图填空(8分),共2个小题,第三部分为选择填空(10分) 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判断能力,正确剔除那些似是而非的答案,做出自己的选择,第四部分为观察与画图,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画图,重点考察学生实验观察能力(6分),第五部分为实验与研究(60分),共分为7个小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这次试卷题目类型多,范围广,容量大,试卷在体现“整合、探究、开放”精神的同时,体现了如下特点: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2、重视科学实验和科学方法的考查。

3、关注科学新成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题:填空(16分)。

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着重测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生对本册知识的理解,注重知识点掌握上的评价。

这是学生最常见的题型,学生不陌生,里面的知识比较简单,多数学生能掌握。

全镇得分率90℅,本题得满分的学生大约为30℅。

得分较好的题目有:1、植物的根生长有向()性和()性。

茎有()性。

4、声音是通过()产生的。

5、空气是( )、()、()、()、的()体。

但部分学生粗心大意或缺乏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造成答题错误。

四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四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第五题问答(加思考)题,学生做的比较好。原因是问答(加思考)题覆盖 面广,但相对其它题型来说难度较小。学生在答题时能较好的理解题意,并能正 确答题。但也暴露出以下问题:(1)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检查习惯,在检查时 只是简单的看有没
有漏题,而没有真正检查每道题的答案是否正确。(2)学生对一些概念性 的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如第1小题“海洋为什么不能变成农田?”有部分学生答 成了“海洋很大”或“海洋里有水”。(3)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语言组织能力较 差。
2、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较好的理解题意并正确答题。 3、加强对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能正确、认真地书写答案。
一、试题特点
本次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的试题量适中,紧扣教材,覆盖面较广。试卷共分为 五大块,有基础知识、阅读、写话、口语交际和拓展阅读等。试题既注重基础知 识的训练,又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还渗透了对生活的指导,总 的来说,试题难易适度,题型灵活多样,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有的地方是( ),有的地方是( )。”有部分学生没有写或写错“大陆” 和“岛屿”这两个词。
第三题判断题,学生做的比较好。原因是判断题的题意比较简单,学生只要 对所学知识能正确理解就能做对。但学生在答题时书写不够认真。如第2小题 “水是一种液体。”有部分学生把“水”写成了“水分”。
第四题连线题,学生做的比较好。原因是连线题知识点覆盖面广,但相对其 它题型来说难度较小。学生在答题时能较好的理解题意,并能正确答题。
2、贴近生活,实践。
试题的背景材料选取注意学生的生活实际,实践应用,题目的设计不仅考查 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更着重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判断题中“使用测力计测量力时应该沿什么方向用力” 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四年级科学考试试卷分析

四年级科学考试试卷分析

四年级科学考试试卷分析从整体上看,这份考试试卷既注重了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考察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减少了死记硬背的试习题,增加了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

在命习题上较符合新课程理念,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即:倡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现将考试试卷及答习题情况等详细分析如下:一、命习题情况分析本套考试试卷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涵盖了教材中的大部分问习题。

考试试卷分为五种习题型:判断习题、选择习题、简答习题、填表习题、实验习题。

符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

考试试卷将所学的知识点分别穿插在这些习题型当中,检测的内容比较全面,到位。

从习题的形式上来看,灵敏多样。

如:判断习题,充分考察了学生的认真性,只有认真分析才能做对,充分体现了灵敏性与认真性的完美组合。

选择习题,有答案可选,降低了难度,使学生能够权衡做答。

填表习题、实验习题和简答习题与生活实际联络严密,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纵观这份试习题,我们感觉试习题出的难易较适中,注重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考察了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

从考试试卷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考试试卷不光考察学生的死知识,也注意对学生的生活实践方面的知识进行考察,这些习题的导向作用是很重要的,它会引导科学教学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

整套习题出的新颖别致,具有想象力,即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考察了学生的能力。

二、答习题情况分析:第一习题判断习题(20分)。

考察的都是一些容易产生混淆的知识点,甚至连有些教师自己都搞不清,但因为备课时我注意了这些情况,在教学中进行了强调,这部分内容学生反而答得比较好。

第二习题选择习题(20分)。

考察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学生审习题不清,粗心大意,失分较严重。

第三习题简答习题(18分)。

本习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生活积累及观察能力,失分较高。

特别是第一习题,讲课中没有讲到,学生不会联络运用,失分严重。

第四习题填表习题(16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的试题主要有以下题型:判断、选择、看图识别和实验题。

所出题型涵盖了本学期所学内容,试题结构合理、题型全面、题量适中,范围广泛,同时侧重双基,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相统一,过程与方法相联系的新课标要求。

本套试题考试,共分为四大题。

第一题判断题,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判断能力,每小题1分,共10分;第二题,选择题,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所学内容,正确剔除那些似是而非的答案,做出自己的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第三题,看图写仪器名称,要求学生列出的实验仪器进行识别,重点考察学生实验识别能力,每小题2分,共10分;第四题,实验题,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分值为20分。

二、基本情况
本年级2个班,分别是44人参加考试,一班合格率达90.1%,优秀率81.8%,最高分,47分。

二班及格率是90.1%,优秀率是72.7%,最高分是48分.
三、具体情况分析:
(1)判断题
本题学生得分率也较高,失分较多的是第4、7、10小题,说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似是而非,不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选择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不错,该题出现错误较少,
问题大多数出现在第2、7、9小题。

第2小题“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正确答案为A,有许多同学误选了C,原因可能出在掌握的知识不牢固,不能够清楚的分辨说法的正确与否。

第7小题是学生结合实际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解决的问题,问:家里最好采用什么方法净化水,许多学生选择沉淀。

看来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有待提高。

第9小题“下列植物,我们吃的哪些是根。

学生的错误太多,还是知识掌握不扎实。


(3)看图识别题
试卷上出现的一些仪器学生基本上都见过,除了显微镜学校没有,学生没有见过实物,其它的实验器材学生都用过。

因此学生掌握的还是不错的。

基本上学生都能够识别给出的实验器材的名称。

我想这和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有一定的关系。

四、对今后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1.继续加强学习习惯培养,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中积极的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探究周围世界的知识,激发学生对于我们生活中的现象及事物的兴趣,并且能够积极的进行探究。

2.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实际,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积极的调动学生积极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的自己的生活中去,改善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科学及应用科学的兴趣。

3.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

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的对于周围的世界进行提问,猜想,设计操作方案或者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实验或者整理分析资料抽取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及探究能力。

4.从学生答题中出现的有些错误,可以窥见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