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过关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附答案)

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附答案)

第四单元第15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犯了不少错误,但都能够在紧要关头召开会议,纠正错误,指明新的出路,其中“八七会议”就是一次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会议。

以下关于这次会议内容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清算一些领导人的“左”倾错误B.决定开展土地革命C.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D.决定组织秋收起义解析:“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答案为A项。

答案:A2.(2016·广西学业水平测试)下列选项中属于南昌起义重要意义的是()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解析: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叛变革命后进行的武装抗争,D项正确。

A项是在“八七会议”上;B项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基础上总结的;C项是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开辟的。

答案:D3.《秋收起义暴动歌》中唱道“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

歌中“秋收起义成了功”主要是指()A.起义军占领了大城市长沙B.放弃攻打大城市,向山区进军C.大规模开展了土地革命D.建立了与国民党对峙的政权解析:秋收起义攻打大城市长沙没有成功,A项错误;起义军转向农村,成功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项正确;C项是建立根据地之后的行动,和秋收起义无关;D项是指1931年建立的中华苏维埃政权。

答案:B4.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D.中国革命可以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同步练习(解析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一、选择题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n加油。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的这首诗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秋收起义B.红军长征C.平津战役D.解放南京2.1930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

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

”这说明当时中共()A. 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B. 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已经成熟C. 仍然坚持以城市斗争为中心的革命道路D. 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3.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皆在关内流浪。

”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A. 九·一八事变B. 一·二八事变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4.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的“行军”是指( )。

A. 北伐战争B. 南昌起义C. 秋收起义 D. 红军长征5.“遵义云开迎曙色,毛公舵稳展奇谋。

”是作者创作油画的主题。

对其中“曙色”的理解正确的是()油画《遵义曙光》A. 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B. 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C.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6.“此事将毛泽东造就成一个把思想和行动结合在一起的人……而且给他提供一支钢铁般的队伍……毛把一个不同成分组成的群体加以锻造,使之变成一种对自己事业深信不疑的强有力的队伍。

”文中的“此事”是指()A. 大革命湖南农民运动B.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C.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D. 八路军深入敌后战场7.1927年8月,中共八七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该书强调指出:“工人阶级的革命党,要纠正自己的错误,只有公开的批评这些错误,而且要使全党党员都参加这种批评。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作业

第四单元第15课一、选择题1.(2019·江西赣州南康中学月考)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在江西大旅社宴会厅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

他说:“我们这次起义是敌人逼出来的,不如此便没有出路。

起义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成功的关键在于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于有周密的准备,出敌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歼灭南昌的敌人。

”从材料中,可知中国共产党()A.摆脱了右倾思想的影响B.正确认识了当时中国的革命形势C.准备独立领导武装斗争D.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起义”指的是南昌起义,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准备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南昌起义是以城市为中心,所以尚未正确认识当时中国的革命形势,也未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排除B、D两项。

2.(2019·江苏南京金陵中学调研)1931年8月26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决议》高度评价、赞扬了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斗争策略,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推广(毛泽东的)良好经验”。

材料中的“良好经验”是() A.发动城市工人武装暴动B.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C.领导红军实行战略转移D.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日【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斗争策略”可知,“良好经验”指的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发生于1934—1936年,排除;D项所述事件开始发生于1937年,排除。

3.从1931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在鄂豫皖赣闽等地大力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

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A.受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B.试图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C.企图抵制中国共产党农村革命的影响D.把经济建设的重心放在农村【答案】C【解析】南京国民政府在阶级性质方面属于资产阶级政权,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故A 项错误;国民政府的政权性质就决定了其是资产阶级利益的维护者,它不可能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故B项错误;1927年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正在全面展开,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农村合作运动,正是试图抵制中国共产党农村革命的影响,故C项正确;“把经济建设的重心放在农村”属于主观臆断,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整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练习 精品

整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练习 精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观察图片,该纪念封的首发地应该是( )A.南昌B.瑞金 C.上海 D.遵义2.“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

”下图会议的上述决议表明( )八七会议地址A.中共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B.中共的工作重心已由城市转向农村C.中共正式确立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D.中共理论基础发生根本变化3.下图是邓小平为“八七会议”会址的题字,他亲身经历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对这次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A.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召开的B.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C.标志着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D.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4.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从地上爬起来,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开始了新的战斗(如图)。

下列有关这两次武装起义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两次起义都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B.都是中共独立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武装斗争C.起义之初都以攻占大城市为主要目标D.说明中共认识到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性5.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革命运动失败B.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D.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大举侵华6.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对当时中国革命的最主要的现实意义表现在( ) A.保存并逐步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B.消除了一些人对革命前途的悲观情绪C.挽回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给革命造成的巨大损失D.为中国革命树立了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光辉典范7.《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

……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

高中历史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

高中历史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

高中历史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1997年,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他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 ) 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D.揭开了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序幕解析:从题中“军旗升起的地方”可作出判断。

A项是秋收起义部队的旗号;B项是南昌起义的意义,但与题干不符;D项是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开始以农村包围城市,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揭开了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序幕。

答案:C2.朱德曾赋诗道:“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

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

”它所反映的历史大事是( )A.南昌起义B.三湾改编C.秋收起义D.井冈山会师解析:抓住材料中的“红军荟萃井冈山”,就是指红军到井冈山会合,即井冈山会师。

答案:D3.观察下图,下列对图中建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A.位于今江西省的瑞金市B.见证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C.反映了国共合作的成就D.体现了农村根据地的成长壮大解析:图示中的机构成立于1931年,而国共合作在1927年就破裂,故C项叙述错误。

答案:C4.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采取暴力革命B.领导工人运动C.农村包围城市D.国共两党合作解析:中国独特的革命道路是相对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而言的,俄国走的是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中国走的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答案:C5.有人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分成前14年和后14年,因为在此中间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是指( ) A.遵义会议B.中共二大C.八七会议D.中共一大解析:根据题干“前14年(即1935年之前)”“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等信息,可以得出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

2017-2018学年必修1历史习题:第十五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随堂达标训练 含答案 精品

2017-2018学年必修1历史习题:第十五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随堂达标训练 含答案 精品

第四单元第15课一、选择题1.打响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起义是( C )A.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C.南昌起义D.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年爆发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2017·张家界高一期末)1930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及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并发出了“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号召。

这属于( C )A.符合国情的革命计划B.目光短浅的右倾思想C.脱离国情的盲目行动D.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策略1930年中国革命尚处于低潮时期,中国共产党无力攻打中心城市,材料中的计划显然是“左”倾错误思想的产物,是脱离中国国情的盲目行动,C项正确。

3.大型记录片《寻路》,意为“探寻中国革命之路”。

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开端是( D )A.中共“一大”的召开B.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国民革命的失败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辟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后。

4.(2017·锦州高一期末)“土豪”是近年的网络流行语。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出现过“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下列关于“打土豪、分田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废除了土地私有制B.在革命根据地实施C.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D.保障了农民的生活土地革命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将土地的所有权由地主转移到了农民手中,依然是土地私有制,A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5.(2017·天门高一期末)“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

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

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 C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C.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D.八一南昌起义材料反映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惨烈的湘江战役,损失惨重。

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一、单项选择题:1.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得到的最重要的认识是A.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B.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C.建立并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D.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2.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多次发动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在城市拥有强大的革命力量B.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C.受王明“左”倾错误影响D.还未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动力3.1927年,毛泽东写过一首《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这首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A.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奠定了新型的人民军队的基础C.标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D.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5.下列不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的前提条件是A.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C.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D.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6.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充分体现这一原则的是下面哪项措施?A.开展土地革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B.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C.根据地经济建设 D.开辟井冈山根据地7.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的最基本的条件。

”这句话说明了A.土地国有可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B.实现工农武装割据必须占有地盘C.无产阶级革命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D.中国革命必须取得广大农民的支持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B.东北沦陷、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9.遵义会议就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且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是由于A.敌我力量比较悬殊 B.红军尚无作战方针C.军事指挥严重失误 D.敌军采用碉堡战术10.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从根本上讲是指A.从王明统治到毛泽东的领导B.从共产国际的领导到中共独立领导C.从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到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D.使中国革命从失败转向胜利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参加过遵义会议的伍修权同志曾回忆起当年开会时的情景:“……会议开始还是由博古主持,他坐在一张长条桌子中间的位置上……在报告中,他为自己的错误辩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习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习题

第15课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18·浙江台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题·12)1935年10月,毛泽东写下著名的诗歌《七律·长征》,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诗歌的最后一句写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歌中的“三军”是指() A.红一方面军 B.红二方面军 C.红四方面军 D.三大主力红军2.(2018·江苏无锡高三上学期期终调研考试题·9)美国史学家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

”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 B.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胜利C.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D.保留了火种,使革命转危为安3.(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11)20世纪20 年代末,中国南方掀起了一场汹涌澎湃的苏维埃运动,其活动地区被称为苏维埃区域,所建政权被称为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运动的发展直接得益于()A.国民革命 B.南昌起义C.工农武装割据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4.(2018·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改共同体高三12月联考题·11)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说:“从红军1934年10月16日在华南渡过浅浅的于都河,直至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中国这段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提到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关习题]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图为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的题词,他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 )
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解析:本题以现实材料为切入点,考查生对南昌起义意义的认识。

“军旗升起的地方”的含义是人民军队诞生的地方,结合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可以判断。

答案:
2.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方针的原因是( )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②中共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③回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
④人民大众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A.①②③B.②③④
.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生的分析解能力。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是在一战期间,八七会议召开于1927年,故①错误。

答案:B
3.在实践上把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的事件是( )
A.南昌起义B.土地革命
.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
解析: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把队伍带到井冈山,开创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答案:
4.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
A.采取暴力革命B.领导工人运动
.农村包围城市D.国共两党合作
解析:A、B两项是革命斗争的常见方式,D项由于国民党内部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

排除A、B、D三项。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

答案:
5.“双双草鞋送给红军穿,红球朵朵像呀么像火焰,照到哪里哪里红,星星之火能燎原。

”1927年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到十几块,红军达到十万人。

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
B.土地革命的开展
.中国共产党习俄国的革命道路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引
解析:本题考查生的分析解能力。

题干反映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这与俄国坚持在城市斗争是不同的,是立足中国国情开创的新的革命道路。

答案:
6.“三送里格红军……包谷种子,介支个红军种,包谷棒棒咱们穷人掰,紧紧拉着红军手。

红军啊!撒下的种子,介支个红了天!”民谣《十送红军》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
.奔赴华北战场,抗击侵华日军
D.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从题干与图片中的关键信息可知是红军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答案:D
7.遵义会议就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并且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与会者认为失败的原因在于( )
A.敌我力量悬殊B.红军尚无作战方针
.军事指挥严重失误D.敌军采用碉堡战术
解析:结合遵义会议的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可知答案为。

答案:
8.1921年中共的诞生表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

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 ) A.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B.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
解析: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两者的共性即A项。

答案:A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井冈山斗争的星星之火,燎原全国。

正是这段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党培育和形成了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芒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

江泽民同志将井冈山精神内涵概括为二十四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材料二《红军过草地图》和毛泽东《长征》诗: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据材料一,分别举例说明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是如何体现的?(14分)
(2)据材料二,导致这次“远征”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提示结合所知识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长征”,结合所知识回答原因。

答案:(1)“坚定信念”: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剩余部队进入井冈山,继续革命,对革命充满自信。

“敢闯新路”;抛却城市中心论,开创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革命道路。

“依靠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调动一切反封建的因素。

(2)“左”倾错误的发展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