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解析演示教学
合集下载
《长亭送别》用剖析PPT课件

2020年9月28日
10
• 王实甫在剧中激昂歌颂“愿天下有情人 都成眷属”,是他创作《西厢记》的民主 思想的概括,也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抨击。 《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 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 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 的进步性。
2020年9月28日
11
佛殿相逢:唐贞元年间,“上朝取应”的洛阳才子张君瑞于河中府
子〕﹑〔大迓鼓〕﹑〔卖花声〕等﹔有因字面错讹
﹐转义为名﹐如〔朝天子〕原是名种牡丹〔朝天紫〕
﹔〔醉翁子〕原是唐人讽咏醉公子的篇名。此外尚
有其他民族语言的音译﹐如〔者古〕﹑〔魔合罗〕
﹑〔拙鲁速〕﹑〔阿纳忽〕等等﹐以及歌者创用牌
名。 2020年9月28日
5
杂剧剧本的组成,包括唱(歌唱)、白
(道白、对白)、科(动作、表情)三部分。 全剧一般由主要演员一人来唱,其他角色有 白无唱。主要的角色通常是“正旦”或“正 末”,故剧本分“旦本”或“末本”。
2020年9月28日
4
曲牌是传统填词制谱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俗
称“牌子”。
曲牌牌名来源不一﹐有以地名命名﹐如〔梁州
序〕﹑〔伊州衮〕﹑〔福州歌〕﹑〔东瓯令〕等﹔
有以曲牌节拍或节奏特点命名﹐如〔长拍〕﹑〔短
拍〕﹑〔急板令〕﹑〔节节高〕等﹔有以乐曲曲式
结构命名﹐如〔三段子〕﹑〔四换头〕﹑〔三叠排
歌〕﹑〔三部乐〕等﹔有的以来源命名﹐如〔文序
莺莺20“20年芳9月心28日自懂”情难禁。
13
红娘传书:张生托红娘传书,“相思恨转添,漫把瑶琴弄。乐事又逢 春,20芳20年心9月尔28日亦动。此情不可违,虚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1花4 影 重。”表达了亟盼与莺莺月下相会之意。
《长亭送别》公开课课件详解67页PPT

《长亭送别》公开课课件详解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长亭送别》ppt课件

14
3.[滚绣球]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 难分难舍的心情?每一句都有:迟、疾、难系、挂、 迍迍、快快、早、松、减等。
15
赏析“松了金钏,减 了玉肌”的修辞手法夸张手法的使用: “松了金钏,减了玉肌”表现了崔莺 莺在感情的折磨下身心交瘁的情形
16
(红娘说)姐姐今天怎么不打扮?(莺莺说)你哪里知道我的心里呵!( 莺莺唱)
4
关于元杂剧的知识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 演唱的一 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 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 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 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 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 完整的文学剧本。
[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 的作用是什么?①举案齐眉: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 贴之心;②“望夫石”: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 之深切。
31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 下!(红娘说)姐姐不曾吃过早饭,就喝一 口汤吧。(莺莺说)红娘,什么汤儿咽 得下去呢!
32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 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快活三】拿来的酒和食,吃着就象 土和泥。假若就是真的土和泥,也有 些土的气息,泥的滋味。
33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 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 愁肠胃。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 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 长吁气。【朝天子】暖溶溶的美酒,清淡得如同水一 样,这里边多半是相思的泪水。眼面前的茶 饭难道不想吃,只是愁恨塞满了肠胃。为了 一些“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却把一对夫 妻拆开在两处。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里, 一声接着一声长长地叹气。
3.[滚绣球]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 难分难舍的心情?每一句都有:迟、疾、难系、挂、 迍迍、快快、早、松、减等。
15
赏析“松了金钏,减 了玉肌”的修辞手法夸张手法的使用: “松了金钏,减了玉肌”表现了崔莺 莺在感情的折磨下身心交瘁的情形
16
(红娘说)姐姐今天怎么不打扮?(莺莺说)你哪里知道我的心里呵!( 莺莺唱)
4
关于元杂剧的知识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 演唱的一 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 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 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 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 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 完整的文学剧本。
[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 的作用是什么?①举案齐眉: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 贴之心;②“望夫石”: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 之深切。
31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 下!(红娘说)姐姐不曾吃过早饭,就喝一 口汤吧。(莺莺说)红娘,什么汤儿咽 得下去呢!
32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 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快活三】拿来的酒和食,吃着就象 土和泥。假若就是真的土和泥,也有 些土的气息,泥的滋味。
33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 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 愁肠胃。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 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 长吁气。【朝天子】暖溶溶的美酒,清淡得如同水一 样,这里边多半是相思的泪水。眼面前的茶 饭难道不想吃,只是愁恨塞满了肠胃。为了 一些“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却把一对夫 妻拆开在两处。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里, 一声接着一声长长地叹气。
《长亭送别》ppt课件(23页)

长
亭
元送
王 实
别
甫
·
2024/3/18
长 亭 送王 别实
甫
2024/3/18
送别旋律 送别旋律 曲词鉴赏 欣赏背诵 布置作业
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唯有别离多
2 “松了金钏, 减了玉肌〞表现了在感情的折 磨下的莺莺身心交瘁。
2024/3/18
【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 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 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 的行,车 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 儿又早别离,听得到一声“去也〞, 松了金钏;眺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 肌:此恨谁知?
2024/3/18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 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 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 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 去后何迟?
此曲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曲中作者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的 艺术境界的?
2024/3/18
这一曲以青山疏林,淡 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 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 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 景象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 凉。
2024/3/18
2024/3/18
本文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充 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的?
1、意象的精心选用 2、情景的密切交融 3、诗词的巧妙化用 4、修辞的广泛使用 5、典故的适当运用
2024/3/18
选取你最喜爱的一支 曲子进行朗诵并将它背诵 下来,同时体味一下本曲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024/3/18
亭
元送
王 实
别
甫
·
2024/3/18
长 亭 送王 别实
甫
2024/3/18
送别旋律 送别旋律 曲词鉴赏 欣赏背诵 布置作业
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唯有别离多
2 “松了金钏, 减了玉肌〞表现了在感情的折 磨下的莺莺身心交瘁。
2024/3/18
【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 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 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 的行,车 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 儿又早别离,听得到一声“去也〞, 松了金钏;眺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 肌:此恨谁知?
2024/3/18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 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 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 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 去后何迟?
此曲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曲中作者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的 艺术境界的?
2024/3/18
这一曲以青山疏林,淡 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 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 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 景象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 凉。
2024/3/18
2024/3/18
本文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充 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的?
1、意象的精心选用 2、情景的密切交融 3、诗词的巧妙化用 4、修辞的广泛使用 5、典故的适当运用
2024/3/18
选取你最喜爱的一支 曲子进行朗诵并将它背诵 下来,同时体味一下本曲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024/3/18
《长亭送别》---分析PPT课件

.
9
【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
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 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 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 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 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
.
10
【元杂剧】
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
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
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
特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
点
(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
13
元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 成。
杂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
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
剧 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
定。
的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
.
8
原始故事与王实甫《西厢记》
张生到普救寺游玩,巧遇姨母崔氏孀妇携女也寄居此 寺,正值当地驻军将领去世,军士四出骚扰。崔氏因家财 较多,颇见惶骇。张生与蒲将有交情,设法护卫,使崔家 幸免于难。崔氏酬谢设宴,让女儿莺莺拜见张生,张生迷 上莺莺。张生私求莺莺的婢女红娘,为他献策。张生,写 了《春词》两首,让红娘转交莺莺。莺莺则写了引用《明 月三五夜》作答。张生猜出含义,于十五日晚上逾墙赴约 到了莺莺所住的西厢房。不料莺莺“端服严容”将张生训 了一通。张生绝望之余,却在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被红娘推 醒,原来莺莺主动来了。此后张、崔二人经常“朝隐而出 ,暮隐而入”,直到张生到长安赴考,终于诀别。张生科 举未中,留在长安,曾寄信莺莺。莺莺回信凄婉,并捎来 玉环、青丝等物—— “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终始不绝 ”;但张生却将信拿给朋友们看,还发了一通议论,认为 女色是祸水,自称“予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为 自己抛弃莺莺造舆论,朋友也都说张生“善于补过”。一 年后,莺莺嫁了人,张生也别娶。
《长亭送别》解析演示教学

(科白):“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二煞]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
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 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二、《长亭送别》曲词以词采典雅见长,情景交融。 试以[端正好]为例,说说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
一、意象的组合, 典雅华美 :
• A.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端饭的盘子) 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相守)
• B. 虽 然 眼 底 人 千 里 ( 眼 前 ) 趁路程节饮食(赶)
• C.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和着) 寻思起就里(内中的实际情况)
• D.一递一气长吁气(交替) 再休似此处栖迟(留恋)
•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
长
亭
王送
实 甫
别
长 亭 元送 王别
实 甫
·
长亭
长亭短亭是古时设在官道 旁的供旅客休息的亭子, 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 里,长亭短亭。即言十里 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 王实甫编撰杂剧 14 种 ,现仅存《西厢 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 他的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对元 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莺莺复书:“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 玉人来。”张生如约跳墙莽撞而入,却遭莺莺羞辱,怏怏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崔张成婚:张生染病,莺莺放心不下,托红娘问汤药,传情诗: “休将闲事苦萦怀,取决摧残天赋才。不意当时完妾命,岂防今日 作君灾?仰图厚德难从札,谨奉新诗可当媒。寄语高唐休咏赋,令 宵端的云雨来。”是夜,莺莺冲被封建礼教束缚,迈出决定性一步: 与张生私下成婚。
[二煞]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
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 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二、《长亭送别》曲词以词采典雅见长,情景交融。 试以[端正好]为例,说说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
一、意象的组合, 典雅华美 :
• A.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端饭的盘子) 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相守)
• B. 虽 然 眼 底 人 千 里 ( 眼 前 ) 趁路程节饮食(赶)
• C.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和着) 寻思起就里(内中的实际情况)
• D.一递一气长吁气(交替) 再休似此处栖迟(留恋)
•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
长
亭
王送
实 甫
别
长 亭 元送 王别
实 甫
·
长亭
长亭短亭是古时设在官道 旁的供旅客休息的亭子, 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 里,长亭短亭。即言十里 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 王实甫编撰杂剧 14 种 ,现仅存《西厢 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 他的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对元 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莺莺复书:“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 玉人来。”张生如约跳墙莽撞而入,却遭莺莺羞辱,怏怏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崔张成婚:张生染病,莺莺放心不下,托红娘问汤药,传情诗: “休将闲事苦萦怀,取决摧残天赋才。不意当时完妾命,岂防今日 作君灾?仰图厚德难从札,谨奉新诗可当媒。寄语高唐休咏赋,令 宵端的云雨来。”是夜,莺莺冲被封建礼教束缚,迈出决定性一步: 与张生私下成婚。
《西厢记长亭送别》PPT课件

05
跨文化对比研究
中西方爱情观念差异比较
中西方爱情起源与神话传说
01
探讨中西方爱情观念的起源,如中国的牛郎织女与西方的丘比
特和普绪克等神话故事。
爱情表达方式差异
02
分析中西方在爱情表达上的不同,如中国人内敛含蓄与西方人
热情奔放的特点。
婚姻观念与家庭价值观
03
比较中西方在婚姻观念和家庭价值观上的差异,如中国的家庭
该剧以唐代元稹的《莺莺传》为蓝本 ,通过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展 现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的 主题。
《长亭送别》情节概述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的一折,描写了崔莺莺与张生在长亭送别的情景。 在封建家长的阻挠下,崔莺莺与张生被迫分离,两人在长亭依依惜别。
崔莺莺内心痛苦挣扎,最终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表现出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
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组织课堂讨论或小组辩论活动安排
组织学生就《西厢记》中的人物形象、爱情观、婚姻观等主题进行课堂 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安排小组辩论活动,让学生围绕《西厢记》中的某个争议性话题展开辩 论,如“张生是否应该放弃功名追求爱情”等,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 口头表达能力。
可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组织多种形式的拓展延伸活动,如戏剧表演 、文学创作、音乐舞蹈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西厢记》的艺术魅力 并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
03
艺术特色赏析
唱词押韵与曲牌运用
唱词押韵
运用严谨的押韵技巧,使得唱词在传达情感的同时,也展现 出音韵之美。例如,通过押头韵、尾韵等方式,使得唱词在 听觉上更加和谐悦耳。
曲牌运用
精选适合情境的曲牌,通过不同的曲牌变化,刻画出人物内 心的情感波动。如“长亭怨慢”、“驻马听”等曲牌,恰到 好处地表达了离别之情。
长亭送别教学ppt课件

雨霖铃(下阕)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 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离愁别恨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矣已。
长亭送别
戏眼
悲别离 怨功名 念羁旅 忧重娶
离愁别恨
送别途中 临别饯行 惜别叮嘱 分别目送
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景交融
景物(意象的选择)
情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早是离人伤感,
况值暮秋天气, 好烦恼人也呵!
北雁南飞
染
晓来……霜林醉
离人泪
特定情态描写
为
金钏之松 伊
玉 懒 昏
肌 于 沉
之 梳 思
减 妆 睡
消 得
衫袖揾泪 人
斜 愁
签 眉
Hale Waihona Puke 筵 频席 蹙憔推整罗衣 悴
典故的运用
梁鸿孟光举案 齐眉 望夫石的神话 薛灵芸的红泪 江州司马的青 衫
如何细腻深刻的表现崔莺莺离愁?
意象的精心选用
意美:性情美
情景的密切交融 曲词警人
情态美 意境美
情态的传神描摹
形美:整齐美
错落美
典故的适当运用 余香满口
声韵美
修辞的广泛使用 诗词的巧妙化用
神美:神韵美 (内容与形式 的高度统一)
悲欢聚散一杯酒 南北东西万里程
再 见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 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离愁别恨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矣已。
长亭送别
戏眼
悲别离 怨功名 念羁旅 忧重娶
离愁别恨
送别途中 临别饯行 惜别叮嘱 分别目送
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景交融
景物(意象的选择)
情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早是离人伤感,
况值暮秋天气, 好烦恼人也呵!
北雁南飞
染
晓来……霜林醉
离人泪
特定情态描写
为
金钏之松 伊
玉 懒 昏
肌 于 沉
之 梳 思
减 妆 睡
消 得
衫袖揾泪 人
斜 愁
签 眉
Hale Waihona Puke 筵 频席 蹙憔推整罗衣 悴
典故的运用
梁鸿孟光举案 齐眉 望夫石的神话 薛灵芸的红泪 江州司马的青 衫
如何细腻深刻的表现崔莺莺离愁?
意象的精心选用
意美:性情美
情景的密切交融 曲词警人
情态美 意境美
情态的传神描摹
形美:整齐美
错落美
典故的适当运用 余香满口
声韵美
修辞的广泛使用 诗词的巧妙化用
神美:神韵美 (内容与形式 的高度统一)
悲欢聚散一杯酒 南北东西万里程
再 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与元稹同时代的人还写过《崔娘诗 》《莺莺歌》等。
• 明、清两代统治者都曾明令 禁毁, 说《西厢记》是“淫 书之尤者”。
• 文学家、诗人郭沫若曾经说过 :文艺母亲的女孩儿里,“要 以《西厢》最完美,最绝世了 。《西厢》是超过时空的艺术 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 ”
《西厢记》
1、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2、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 3、写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
长
亭
王送
实 甫
别
长 亭 元送 王别
实 甫
·
长亭
长亭短亭是古时设在官道 旁的供旅客休息的亭子, 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 里,长亭短亭。即言十里 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 王实甫编撰杂剧 14 种 ,现仅存《西厢 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 他的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对元 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 他的代表作《西厢记》全名为、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 该剧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 金人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 (习称《董西厢》)。
• 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元朝大都人,元 代著名杂剧作家。生卒年不详。
• 他的创作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 间。所作杂剧十四种。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 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 等不同的妇女的典型形象 。
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 故事。
剧情简介
第一场: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第二场: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第一折 第二折 楔子 第三折 第四折 第五折
第三场: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第四场: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第五场:张君瑞庆团圆杂剧
• 该句中用得最生动的是“染”和“醉” 字二字。“染”不仅把外在的感受化 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 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醉”既写 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 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景因情 而被“染”,人因情而“醉”,情景 交融,意境悲凉。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 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悲凉气氛
离别愁绪
赴亭惜别
小结
•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感情本身 没有形象,作者借助外部景物,用形象化 的语言表达感情,使“情”成为具体可感 的东西。
• 莺莺乘车去长亭,这是途中之境,而莺莺 的离情就寄予在途中景色之中,借途中之 景,传莺莺之情,这就是特定的情景合一。
夕阳古道无人语,黍黎秋风听马嘶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赏析《长亭送别》
故事之美 人物之美 意境之美 曲词之美
佛殿相逢:唐贞元年间,“上朝取应”的洛阳才子张君瑞于河中府 (今山西永济)普救寺佛殿偶逢相国崔珏(已故)千金崔莺莺。莺莺“眼 角儿留情”,“回顾觑”,张生“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遂借 “塔院侧边西厢一间房”住下“温习经史”。
故事之美
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 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征。 十里长亭心相送,千言万语总关情。 愿天下有请人终成眷属 歌颂爱情,批判世俗(封建礼教,功名利禄)
四个场面 送别途中 写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场面
写莺莺和张生缠绵依恋而又
长亭饯别 可奈何的情态和心理
临别叮嘱 写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 惜别目送 写莺莺目送张生远去的依依不
老夫人、张 生、莺莺三人对 科举功名的态度 有何不同?这反 映了什么?
• 其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被认为是“文 采派”的代表作家,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 发展有很大影响。
•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 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
•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传奇小说《莺莺 传》是《西厢记》情节的源始。传 中有莺莺的诗 “待月西厢下,迎 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 来。”这也就是《西厢记》命名的 由来。
送
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唯有别离多
凄冷气氛
痛苦惆怅
曲词之美
清丽华美,生动活泼 词句警人,满口余香
多种修辞寄心情,声情并茂诉衷肠 融典雅凝练的古代诗词和
通俗流畅的民间口语为一体
金圣叹:若马儿快快行,车儿慢慢随, 则中间乃自隔绝,不得多作相守也。即马 儿慢慢行,车儿慢慢随,或马儿快快行, 车儿快快随,亦不成其为相守也。必也, 马儿则慢慢行,车儿则快快随,车儿既快 快随,马儿仍慢慢行,于是车在马右,马 在车左,男左女右,比肩并坐,疏林挂日, 更不复夜,千秋万岁,永在长亭。此真小 女儿又稚小,又苦恼,又聪明,又憨痴。 一片的微细心地,不知作者如何写出来也。
莺莺复书:“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 玉人来。”张生如约跳墙莽撞而入,却遭,托红娘问汤药,传情诗: “休将闲事苦萦怀,取决摧残天赋才。不意当时完妾命,岂防今日 作君灾?仰图厚德难从札,谨奉新诗可当媒。寄语高唐休咏赋,令 宵端的云雨来。”是夜,莺莺冲被封建礼教束缚,迈出决定性一步: 与张生私下成婚。
月夜听琴: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得崔莺莺,张生修书,召白马将军 杜确解围。老夫人许亲复赖婚,张生深夜弹琴作歌,词衷意切,令 莺莺“芳心自懂”情难禁。
红娘传书:张生托红娘传书,“相思恨转添,漫把瑶琴弄。乐事又逢春 芳心尔亦动。此情不可违,虚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表 达了亟盼与莺莺月下相会之意。
舍的情态和离别后的痛苦
意境之美
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
斜晖霜林 黄叶衰草 古道烟霭
萧瑟凄冷
依恋、痛苦 怨恨、忧虑
离愁别绪
•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问:“晓来谁染霜林醉”一句 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古人 炼字的角度对该句作简要分 析。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明、清两代统治者都曾明令 禁毁, 说《西厢记》是“淫 书之尤者”。
• 文学家、诗人郭沫若曾经说过 :文艺母亲的女孩儿里,“要 以《西厢》最完美,最绝世了 。《西厢》是超过时空的艺术 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 ”
《西厢记》
1、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2、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 3、写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
长
亭
王送
实 甫
别
长 亭 元送 王别
实 甫
·
长亭
长亭短亭是古时设在官道 旁的供旅客休息的亭子, 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 里,长亭短亭。即言十里 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 王实甫编撰杂剧 14 种 ,现仅存《西厢 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 他的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对元 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 他的代表作《西厢记》全名为、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 该剧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 金人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 (习称《董西厢》)。
• 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元朝大都人,元 代著名杂剧作家。生卒年不详。
• 他的创作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 间。所作杂剧十四种。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 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 等不同的妇女的典型形象 。
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 故事。
剧情简介
第一场: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第二场: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第一折 第二折 楔子 第三折 第四折 第五折
第三场: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第四场: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第五场:张君瑞庆团圆杂剧
• 该句中用得最生动的是“染”和“醉” 字二字。“染”不仅把外在的感受化 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 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醉”既写 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 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景因情 而被“染”,人因情而“醉”,情景 交融,意境悲凉。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 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悲凉气氛
离别愁绪
赴亭惜别
小结
•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感情本身 没有形象,作者借助外部景物,用形象化 的语言表达感情,使“情”成为具体可感 的东西。
• 莺莺乘车去长亭,这是途中之境,而莺莺 的离情就寄予在途中景色之中,借途中之 景,传莺莺之情,这就是特定的情景合一。
夕阳古道无人语,黍黎秋风听马嘶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赏析《长亭送别》
故事之美 人物之美 意境之美 曲词之美
佛殿相逢:唐贞元年间,“上朝取应”的洛阳才子张君瑞于河中府 (今山西永济)普救寺佛殿偶逢相国崔珏(已故)千金崔莺莺。莺莺“眼 角儿留情”,“回顾觑”,张生“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遂借 “塔院侧边西厢一间房”住下“温习经史”。
故事之美
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 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征。 十里长亭心相送,千言万语总关情。 愿天下有请人终成眷属 歌颂爱情,批判世俗(封建礼教,功名利禄)
四个场面 送别途中 写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场面
写莺莺和张生缠绵依恋而又
长亭饯别 可奈何的情态和心理
临别叮嘱 写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 惜别目送 写莺莺目送张生远去的依依不
老夫人、张 生、莺莺三人对 科举功名的态度 有何不同?这反 映了什么?
• 其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被认为是“文 采派”的代表作家,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 发展有很大影响。
•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 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
•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传奇小说《莺莺 传》是《西厢记》情节的源始。传 中有莺莺的诗 “待月西厢下,迎 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 来。”这也就是《西厢记》命名的 由来。
送
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唯有别离多
凄冷气氛
痛苦惆怅
曲词之美
清丽华美,生动活泼 词句警人,满口余香
多种修辞寄心情,声情并茂诉衷肠 融典雅凝练的古代诗词和
通俗流畅的民间口语为一体
金圣叹:若马儿快快行,车儿慢慢随, 则中间乃自隔绝,不得多作相守也。即马 儿慢慢行,车儿慢慢随,或马儿快快行, 车儿快快随,亦不成其为相守也。必也, 马儿则慢慢行,车儿则快快随,车儿既快 快随,马儿仍慢慢行,于是车在马右,马 在车左,男左女右,比肩并坐,疏林挂日, 更不复夜,千秋万岁,永在长亭。此真小 女儿又稚小,又苦恼,又聪明,又憨痴。 一片的微细心地,不知作者如何写出来也。
莺莺复书:“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 玉人来。”张生如约跳墙莽撞而入,却遭,托红娘问汤药,传情诗: “休将闲事苦萦怀,取决摧残天赋才。不意当时完妾命,岂防今日 作君灾?仰图厚德难从札,谨奉新诗可当媒。寄语高唐休咏赋,令 宵端的云雨来。”是夜,莺莺冲被封建礼教束缚,迈出决定性一步: 与张生私下成婚。
月夜听琴: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得崔莺莺,张生修书,召白马将军 杜确解围。老夫人许亲复赖婚,张生深夜弹琴作歌,词衷意切,令 莺莺“芳心自懂”情难禁。
红娘传书:张生托红娘传书,“相思恨转添,漫把瑶琴弄。乐事又逢春 芳心尔亦动。此情不可违,虚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表 达了亟盼与莺莺月下相会之意。
舍的情态和离别后的痛苦
意境之美
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
斜晖霜林 黄叶衰草 古道烟霭
萧瑟凄冷
依恋、痛苦 怨恨、忧虑
离愁别绪
•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问:“晓来谁染霜林醉”一句 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古人 炼字的角度对该句作简要分 析。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