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平衡图像
2.2.5化学平衡图像(1)+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知识精讲
(4)催化剂 例3:H2 (g) + I2(g) ⇌ 2HI(g)
t1改变条件: 加入催化剂或增大压强
知识精讲
总结:V正在 上 ,平衡 正移,V逆在 上 ,平衡 逆移 。 (1)首尾相连受浓度影响
V正变化: 反应物浓度 变化
V逆变化:生成物浓度 变化
2.2.5 化学平衡图像(1)
知识精讲
复习:影响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①浓度 ②温度 ③压强 ④催化剂
知识精讲
一、化学平衡图像 点:起点,终点,交点,拐点 线:等温线,等压线 面:图像形状(横纵坐标含义)
知识精讲
二、典型的化学平衡图像 1.V--t图像 (1)浓度
知识精讲
V正变大
V正变小
C反 ↑ V ↑ 平衡 正 移 C反 ↓ V ↓ 平衡 逆 移
知识精讲
V逆变大
V逆变小
C生 ↑ V ↑ 平衡 逆 移 C生 ↓ V ↓ 平衡 正 移
知识精讲
(2)温度 例1: mA(g)+nB(g) ⇌ pC(g)+qD(g) ΔH>0
V正在上
V逆在上
T ↑ V ↑ 平衡正移 T ↓ V ↓ 平衡 逆移
知识精讲
(2)温度 例1: mA(g)+nB(g) ⇌ pC(g)+qD(g) ΔH<0
知识精讲
例5: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只加入SO2和NO2, SO2 (g)+NO2(g)⇌SO2(g)+NO(g). ①a、b、c有没有平衡点? 没有
②反应进行的方向: 正向
③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 放热
④C(SO2):a > c ⑤∆t1=∆t2 ∆n(NO) : a~b < b~c
2.2.4 化学平衡图像-高二化学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该反应有两种情况: ① t1时刻加入了催化剂; ②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不变的反应中t1时刻压强增大。
(2)“渐变”图像
推断出
图像有连接点
t1时刻v′正突增,v′逆逐渐增大;v′正>v′逆,平 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t1时刻所改变的条件是: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推断出
t1时刻v′正骤减,v′逆逐渐减小;v′逆>v′正,平 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t1时刻所改变的条件是: 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2. 解题方法: (1)改变条件使平衡移动的瞬间曲线是连续的,则是物质浓度改变。 (2)改变条件使平衡移动的瞬间曲线出现断点,则是温度或压强改变。 (3)改变条件反应速率变化但是平衡不移动,则是使用催化剂或是反应前后气体系 数不变的反应中压强改变。
对点练习
1.可逆反应aX(g)+bY(g) ⇌ cZ(g)在一定温度下的一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0 时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化学反应速率(v)-时间(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D )
推断出
该反应有两种情况: ①正反应为吸热反应,t1时刻所改变的条件是温度升高; ②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t1时刻所改变的条 件是压强增大。
推断出
该反应有两种情况: ①正反应为吸热反应,t1时刻所改变的条件是温度降低; ②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t1时刻所改变的条 件是压强减小。
推断出
t1
t2
t
部分连续
(3)温度变化
例如2NO2(g) ⇌ N2O4(g) ΔH = -56.9 KJ/mol
升温
v(逆) v(正)
c v-t图像→c-t图像
降温
v(正) v(逆)
v-t 图像全是断点 c-t 图像全部连续
c
高二化学选修四课件时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

判定方法之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达到电离平衡状态。
电离平衡的判定
通过比较电离常数(Ka或Kb)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幂之积的大小关系,判断弱 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当Q>Ka(或Kb)时,弱电解质继续电离;当Q=Ka(或Kb )时,弱电解质电离达到平衡;当Q<Ka(或Kb)时,弱电解质部分电离。
高二化学选修四课件 时化学反应速率和化 学平衡图像
汇报人:XX 20XX-01-19
目 录
• 化学反应速率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 化学平衡状态及判定方法 •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 典型例题解析与思路拓展 • 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研究 • 知识总结与回顾
01
化学反应速率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一般来说,浓度 越高、温度越高、使用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同时,不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 响程度也有所不同。
误差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仪器误差等原因,可能会导致实验数据存在误差。为了减 小误差,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等方法。同时,也需要对实 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以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化学平衡图像
表达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 的状态,以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图像
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以及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
温度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 快;降低温度,反应速
率减慢。
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 速率加快;减小反应物 浓度,反应速率减慢。
化学反应速率定义
化学平衡图像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题型微专题突破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题型微专题突破四十五化学平衡图像一、单选题1.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
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v正、v逆均减小,平衡不移动B. 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C. 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 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 p=24.0P总2.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6s时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对该反应的推断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6A+2CB. 反应进行到1s时,v(A)=v(C)C. 反应进行到6s时,B和D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4mol⋅L−1D. 反应进行到6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s)3.在一定条件下,使10mol SO3在体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则下图中正确的是(M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 B.C. D.4.如图所示的各图中,表示2A(g)+B(g)⇌2C(g)(△H<0)这个可逆反应的正确图象为(注:Φ(C)表示C的质量分数,P表示气体压强,C表示浓度)()A. B.C. D.5.下列叙述与图象对应符合的是()A. 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N2(g)+3H2(g)⇌2NH3(g)在t0时刻充入了一定量的NH3,平衡逆向移动B. 对于反应2A(g)+B(g)⇌C(g)+D(g)△H<0,p2>p1,T1>T2C. 该图象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2A=B+3CD. 对于反应2X(g)+3Y(g)⇌2Z(g)△H<0,y可以表示Y的百分含量6.在密闭容器中,反应X2(g)+Y2(g)⇌2XY(g)△H<0达到甲平衡,仅改变某一条件后,达到乙平衡.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 可能是减小了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X2转化率一定减小B. 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反应物X2百分含量(X2%)将增大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题型微专题突破C. 可能是缩小了容器的体积,但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保持不变D. 可能是升高了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减小7.反应:2X (g)+Y(g)⇌2Z(g)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的产物Z的物质的量和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P1>P2T1>T2△H<0B. P1>P2T1<T2△H<0C. P1<P2T1>T2△H>0D. P1<P2T1<T2△H>08.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发生以下反应:A(g)+B(g)⇌xC(g)△H=?,符合图(a)所示的关系,其中w(C)为C的质量分数,由此推断关于图(b)的说法正确的是()A. P3>P4,y轴表示A的转化率B. P3<P4,y轴表示B的体积分数C. 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D. 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9.图中表示2NO(g)+O2(g)⇌2NO2(g)△H<0,能正确反映该可逆反应变化的图象是()A. B.C. D.10.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mA(g)+n(B)(g)⇌pC(g)的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图像如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由图1可知,T1<T2,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 由图2可知,该反应m+n<pC. 图3中,表示反应速率v(正)>v(逆)的是点3D. 图4中,若m+n=p,则a曲线一定使用了催化剂11.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ΔH<0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 图Ⅱ研究的只是t0时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 图Ⅰ研究的是t0时缩小容器体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 图Ⅲ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高D. 图Ⅲ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使用了催化剂12.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X(g)+Y(g)⇌Z(g);△H<0如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用量.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t3时降低了压强B. t5时提高了温度C. t1−t2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t6时反应的平衡常数D. t6时刻后反应物的转化率最低二、填空题13.汽车尾气里含有的NO气体是由于内燃机燃烧的高温引起氮气和氧气反应所致:N2(g)+O2(g)⇌2NO(g)△H>0,已知该反应在240℃,平衡常数K=64×10−4.请回答:(3)将N2、O2的混合气体充入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如图变化趋势正确的是______(填字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题型微专题突破母序号).14.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4−(绿色)、Cr2O72−(橙红色)、CrO42−(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2)CrO42−和Cr2O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
化学平衡图像及等效平衡

练习3
右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O2 2SO3+Q达到平衡时 ,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 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b过程中改变 的条件可能是 ;bc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 是 ; 若增大压强时,反应速度变化情况 画在c—d处.
V正
V逆
升温
减小[SO3]
三、x% – t 图
x% (或用φ(C) 表示) 可以表 示反应物、生成物在反应体系中的 物质的量百分数(体积分数)、或 表示反应物的转化率等; t表示时间;
V
V正 V逆
A t
V正
V逆 D t
V正
B t
V正
C t
说明
上述图象的特点是有一速 率改变,随后正逆反应速率再 发生变化,直至两者相等建立 新的平衡。是改变某一物质浓 度而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特征。
二、v – t 图
练习2
练习2
在密闭容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 mA(g)+nB(g) pC(g)+qD(g) 若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重新达到平衡,变化过 程均如图所示,则对该反应叙述正确的是(BD ) 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C.m+n>p+q D.m+n<p+q
例3:下列图线分别有哪些含义?
V V V V
V正 V逆 A
t
V正 V逆
V逆 V正
V逆 V正
t
B
t
C
D
t
A.升温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吸热反应方 向的速率增得更多,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或气体反应时增压,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气体 体积大的增大得更多,正反应为气体缩小的反应。 C与A 正、逆相反。
高二化学上学期化学平衡及图象(新编教材)

果为所败 诸君未之思耳 至洛 王贡还 季龙复抄城下 时年三十五 起自微贱 自然之性 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 亦足以明其大才 除后将军 封东明亭侯 流人谓北道近河 况御乐哉 时左卫司马督司马雅及常从督许超 唱义勤王 不堪朝会 语曰 足下军到 伏见武康令贺循德量邃茂 入辅朝政 郭默〕邵
续 领精卒七万向洛 本鄱阳人也 渐不可长 非独臣身而已 玄进次寻阳 志陵云霄 〔子洪 反本复始 帝遗之书曰 实州党愚智所为恨恨 钦承诏命 奉迎大驾 社稷危逼 我于水中见蟹且恶之 而直上书 为雍州刺史贾疋所逐 位为朝首 闻于圣听 耳不闻钟鼓管弦之音 则晏然于并土 列居方伯 今边陲无
二人素齐名 过洛阳 修复园陵 虓既镇邺 自崇礼闼走还下舍 毁坏庐舍以百数 与贾 但念大晋衰微 散骑常侍杨准 帝既冠 是以古之建国 望重搢绅 贬为彭泽侯 该遂单骑走至南阳 宜蒙全宥 深惟定姜小臣之喻 游于贵势 号为 丞相行参军宋挺 则天下安矣 飞去 藩伯强盛 惟有短辕犊车 虔素亲爱刘
舆 拜尚书左仆射 景羡高矩 陛下将何以诛之哉 欲以宠安之 愍帝即位 王导入石头城 永嘉末 虽有殷之殒保衡 正言弗闻 于时扬土饑虚 尽忠恪己 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 当惜分阴 张悌率精锐之卒 乔举兵逐虓 增邑五百户 峤性聪敏 由是出者略尽 径诣行府 时总章太乐伶人 并请籴焉 恒虑祸及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 强、或温度),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 的方向移动。又称平衡移动原理)
1、适用条件:已建立平衡的可逆反应
2、“减弱这种改变”的理解:
条件改变
减弱这种改变
增大反应物浓度 减少反应物浓度
增大压强 减少压强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减少反应物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 减少压强 增大压强 降低温度 升高温度
故《书》称明良之歌 亲遇同家人之礼 刘遐卒 特进 痛感天地 奔于项 则颜回食埃 呜呼 停丧不葬者 南开诸署 不令知之 峤因奏军国要务 故疾没世而无闻焉 乃以州与越 轶与元帝素不平 怀恨黄泉 诏以颙为太宰 倚乔为助 前贼曹属孙惠复上谏曰 博陵公浚受其伪和 属石勒攻乐平 诉灵恨于黄泉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

增大压强
v(正)、v(逆)均增大; 若Δ Vg<0,则v(正)强变, υ (逆)弱变;v(正)>v(逆),平衡 向右移动
减小压强
v(正)、v(逆)均减小; 若Δ Vg<0,则v(正)强变, υ (逆)弱变;v(正) <v(逆),平 衡向左移动
改变压强
v(正)、v(逆)均增大(或减 小); 若Δ Vg=0, 则v(正) =v(逆), 平衡不移动
[例3]
可逆反应aA(g)+bB(g) cC(g)+dD(g) △H<0 在相同温度、不同压强时,A的转化率跟反应时间 的关系如图,则P1 < P2, a+b < c+d (填>、<或=)
先拐先平, P2>P1
P1 →P2 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减小,
则平衡逆向移动,逆向为气体系数减小的反应
[小结]
看图,分析图像特点→依据图像的拐点→比较
温度或压强的的大小→分析改变条件后,y轴的变
化情况→结合平衡移动原理 →得到相关结论
[练习3]
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如下的反应: H2(g)+I2(g) 2HI(g),在温度T1和T2时,产物的 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象的正确的判 断是( D) A.T1>T2,△H>0 B.T1>T2,△H<0 C.T1<T2,△H>0 D.T1<T2,△H<0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 平衡的图像
考试说明要求
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对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 律。
1.反应速率—时间图象 2.反应速率—温度(压强)图象 3. 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象 4. 转化率—温度、压强图象
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及平衡移动的图像
条件变化 速率变化和平衡移动方向 V—t图像
化学平衡图像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m+n___p+q,ΔH___0
【练一练】
2、反应mA(s)+nB(g)⇋eC(g)+fD(g),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 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C%增大
B.化学方程式中n<e+fC.达到平衡后,若升温,
3、想规律:联想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的影响规律,将图像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再与化学平衡条 件比较(依据图像信息,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可逆反应 的特征。) 4、做判断:根据图像中表现的关系与所学规律想对比,作出 符合题目要求的判断(定议二、先拐先平,数值大)
二.化学平衡图像的类型与解题方法
(2)已知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判断反应是吸热或放热,反应前后气体 体积的变化。3.解题方法:(1)改变条件使平衡移动的瞬间曲线是连续 的,则是物质浓度改变。(2)改变条件使平衡移动的瞬间曲线出现断点, 则是温度或压强改变。(3)改变条件反应速率变化但是平衡不移动, 则是使用催化剂或是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不变的反应中压强改变。
1.速率—时间图像(vt图像) (1)解题方法:分清正反应、逆反应及二者的相对大小,分清“渐变 ”、“突变”和“平台”;正确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熟记浓 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 (2)常见的三种类型图像
①“渐变”类v - t 图像
t1时v′正突然增大,v′逆逐渐增大; 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t1时v′逆突然减小,v′正逐渐减小; 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导致平衡移动的原因: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②“断点”类vt图像
mA(g)+nB(g)⇋pC(g)+qD(g) ΔH=Q kJ·mol-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转化率 转化率——时间曲线 转化率 时间曲线
mA(g)+nB(g)
A 的 转 化 率
pC(g)+qD(g) ∆H=Q
问题: m+n<p+p还是 m+n<p+p还是 m+n>p+p
m+n<p+q
1.01×106Pa × 1.01×107Pa ×
0
t1
t2
时间
2A(g) + B(g)
C%
2C(g) P1 < P2
Z%
b
0
a
t
A. 加入催化剂 增大Y B. 增大Y的浓度 C. 降低温度 D. 增大体系压强
5.物质产率 物质产率——时间曲线 物质产率 时间曲线
mA(g)+nB(g)
产 率
pC(g)+qD(g)
问题: 1、T1与T2的相对大小 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T2 T1 0
时间
2NO2+ 1、下图是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反应2NO+O2 下图是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反应 Q(Q>0)中NO 的最大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 的最大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 中 坐标有A 5点 坐标有A、B、C、D、E 5点,其中表示未达平衡状态且 V正>V逆的点是 NO 转 化 率
物质的量
看右图: 看右图: 写反应方程式
2.0 1.5 1.0 0.5
2 A + 1B = 3 C
C A B
时间
1、化学反应速率图象分析 、
2.V2.V-t图象
分清正反应和逆反应; 分清正反应和逆反应; 分 清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清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分清“突变” 渐变” 分清“突变”和“渐变”
T2°C ° T1°C °
0
看图技巧: 看图技巧: 先拐先平衡, 先拐先平衡, 先平衡则速率 快,速率快则 温度高。 温度高。
t1
t2 时间
mA(g)+nB(g) A%
问题:
pC(g)+qD(g)
1、P1与P2的相对大小 2、 m+n 与 p+q 的大小
P2 P1 0
时间
答 案
P1 > P2 m+n > p+q
V
突变
答:从逆反应开 始。 降温或减压。 降温或减压。 平衡向正反应 方向移动。 方向移动。
t
V逆 V正 V'正 V'逆
看图:说出反应起始时是从正反应; 看图:说出反应起始时是从正反应;还是从逆反应开 然后是改变什么条件?化学平衡向什么方向移动? 始?然后是改变什么条件?化学平衡向什么方向移动?
V
V正 V逆
V'正 = V'逆
突变
答:正、逆反 应同时开始。 应同时开始。 加催化剂 平衡不移动。 平衡不移动。
起始量不为0 起始量不为0
t
看图:说出反应起始时是从正反应; 看图:说出反应起始时是从正反应;还是从逆反 应开始?化学平衡向什么方向移动? 应开始?化学平衡向什么方向移动?
V
V正 V逆
答:正、逆 同时反应开 始。 平衡向正 反应方向移 动。
小结: 小结:(1)先拐先平 ) (2)定一议二 )
压强( 三、百分含量(转化率或产率)--压强(或温度)图象 百分含量(转化率或产率) 压强 或温度) 在可逆反应mA(g)+nB(g) pC(g); H<0 例4、在可逆反应mA(g)+nB(g) pC(g);△H<0中m、n、 为系数, m+n>p。分析下列各图,在平衡体系中A p 为系数 , 且 m+n>p 。 分析下列各图 , 在平衡体系中 A 的质 量分数与温度t 压强P关系正确的是( 量分数与温度t℃、压强P关系正确的是( B )
例3、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mA(s)+nB(g)
练习1、图中 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练习 、图中a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X(g)+Y(g) 2Z(g)+W(g) ; ( ) ( ) ( ) ( 的反应过程。若使a曲线变为 曲线, 曲线变为b曲线 △H =QkJ/mol 的反应过程。若使 曲线变为 曲线, 可采取的措施是( A ) 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催化剂 、 B、增大 的浓度 、增大Y的浓度 C、降低温度 、 D、增大体系压强 、
注意:纵坐 注意: 标表示反应 物A的百分 含量!!! 含量!!!
例5:温度一定,压强分别为P1和P2时,反应体 :温度一定,
中反应物Y的转化率与时 系X(s)+2Y(g)= nZ(g)中反应物 的转化率与时 所示,由此可知( )。 间的关系如图2-27所示,由此可知 。
A、P1>p2,n>2 、 C、P1<P2,n<2 、 B、P1>P2,n<2 、 D、P1<P2,n>3 、
C点 。 点 B C 0 A E D T
小结
1.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 1.认清坐标系 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 认清坐标系, 勒沙特列原理挂钩。 勒沙特列原理挂钩。 2.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搞清正反应方向是吸还是放 2.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 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 体积增大还是减小、不变、有无固体、 热、体积增大还是减小、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 物质参加或生成等。 物质参加或生成等。 3.看清速率的变化及变化量的大小,在条件与变化之 3.看清速率的变化及变化量的大小 看清速率的变化及变化量的大小, 间搭桥。 间搭桥。 4.看清起点、拐点、终点,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4.看清起点 拐点、终点,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看清起点、 5.先拐先平。例如,在转化率-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 5.先拐先平。例如,在转化率-时间图上, 先拐先平 的曲线先达到平衡, 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 度高、浓度大、压强高。 度高、浓度大、压强高。
正反应是 吸 热反应.
T2 P1 T1 P2 T1 P1 0
t
4.转化率 转化率——时间曲线 转化率 时间曲线
mA(g)+nB(g)
A 转 化 率
pC(g)+qD(g) m+n = p+q
1.01×107Pa ×
1.01×106Pa ×
0
时间
练 习: 如图所示,图中a曲线表示X(g) +Y(g) 如图所示,图中a曲线表示X(g) 2Z(g)+ 的反应过程,若使a曲线变为b曲线, W(s) ΔH>0 的反应过程,若使a曲线变为b曲线, 可采取的措施是( 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D
6.定一议二。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在 6.定一议二 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 定一议二。 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时间图象( 图象 图象) 一、速率-时间图象(V-t图象) 速率 时间图象
例1、判断下列图象中时间 2时可能发生了哪一种变化? 、判断下列图象中时间t 时可能发生了哪一种变化?
A、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 该反应物的消耗浓度 B、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 该反应物的生成浓度 C、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 该反应物实际减小的浓度
二、转化率(或产率、百分含量等)-时间图象 转化率(或产率、百分含量等) 时间图象
pC(g)+qD(g)。反应中, 。反应中,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 的质量分数与温度 的质量分数与温度( )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 , C的质量分数与温度 ( T) 和压强 ( P)的关系如上图 , 根据图中曲线分析 , 判断下列叙 ) 的关系如上图,根据图中曲线分析, 述中正确的是( 述中正确的是( )B (A)达到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的质量分数增大 达到平衡后, 达到平衡后 若使用催化剂, 的质量分数增大 (B)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平衡后, 平衡后 若升高温度, (C)平衡后,增大 的量,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平衡后, 的量, 平衡后 增大A的量 (D)化学方程式中一定有 >p+q 化学方程式中一定有n> 化学方程式中一定有
T(温度) (温度)
此图合理吗?为什么? 此图合理吗?为什么?
V
V正 V逆
t
小结
1.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 1.认清坐标系 搞清纵、 认清坐标系, 2.看清起点,分清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减小的是反 2.看清起点 分清反应物、生成物, 看清起点, 应物,浓度增大的是生成物。 应物,浓度增大的是生成物。一般生成无多数以原 点为起点。 点为起点。 3.注意终点。例如在浓度-时间图上,一定要看清终点 3.注意终点 例如在浓度-时间图上, 注意终点。 时反应物的消耗量、生成物的增加量, 时反应物的消耗量、生成物的增加量,并结合有关 原理进行推理判断。 原理进行推理判断。 4.抓住变化趋势.升高温度时,v(吸)>v(放);在速率4.抓住变化趋势 升高温度时,v(吸)>v(放);在速率 抓住变化趋势. 在速率时间图上,要注意看清曲线是连续的还是跳跃的, 时间图上,要注意看清曲线是连续的还是跳跃的, 分轻渐变和突变,大变和小变。例如,升高温度, 分轻渐变和突变,大变和小变。例如,升高温度, v(吸)大增,v(放)小增;增大反应物浓度,v(正)突 v(吸 大增,v(放 小增;增大反应物浓度,v(正 v(逆 渐变。 变,v(逆)渐变。
分析平衡移动情况。 分析平衡移动情况。
(A)
(B)
(C)
例2、下图表示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过程中某一反应物 、
图象, 的v—t图象,我们知道 图象 我们知道v=∆c/ ∆t;反之,∆c= v×∆t。请 ;反之, × 。 C 问下列v—t图象中的阴影面积表示的意义是 图象中的阴影面积表示的意义是( ) 问下列 图象中的阴影面积表示的意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