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必修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4课《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课件

作品笔法奔放、水墨淋漓,开创了大写意 画风,给后世留下了深远影响。 思考:画家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 墨 葡 萄 图 》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思考:画家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 麦 田 与凡 乌高 鸦 》 蒙 克 《 呐 喊 》
《 麦 田 与 乌 鸦 》 凡 高 《 金 色 的 海 洋 》 吴 作 人
马恩重 你“怪异”的面庞, 蕴涵了情感的荡漾; “荒诞”的外表, 阐释着生命的激昂; 深邃的目光里, 更伸展出魅力和希望。
意象美
凝望金黄的麦田, 我看到天才画家挥霍生命的悲壮; 在呐喊声里, 我聆听蒙克的哀伤和迷茫; 从水禽孤傲的白眼里, 我读懂了没落皇室心中的悲怅与倔强; 咬破深秋的葡萄, 我品嚼青藤壮志难酬的失意与沮丧。 啊!意象之美, 你美在情感的淋漓酣畅,恣意汪洋; 你美在形式的洒脱狂放,个性飞扬; 你美在构思的瑰丽奇谲,放飞想象; 你演绎出喜怒哀乐的千古绝唱; 你谱就人类文明的美丽华章。 你的思想深邃成永恒的太阳!
具象艺术
意象艺术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Z O U
J I N
Y I
X I A N G
Y I
S H U
意念 (主观)
物象 (客观)
意象
花 溅泪 鸟 惊心
意象艺术: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按照我们所看 到的世界的样子 来描绘对象。 按照我们所想 的世界的样子来 描绘对象。
意象艺术的第一个特征:(艺术形象)
不拘于写实画法,不以客观再现为目的。
得“意”忘“形”
塞尚的静物画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4课《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课件

(1)艺术家按照“我” 想表现的意图表现世界。
(2)艺术家按照“我” 感受到的样子来表现世 界。
分小组讨论美术作品 1.作品中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 语言和表现手法?你欣赏后 有什么感觉? 2.查找作者资料,结合背景资 料,说说画家想要表现些什 么?
从三幅中外绘画作品的 入手,对意象艺术进行了初 步认识,并结合课堂活动加 深了我们对意象绘画作品特 征的理解 。 简单来说:意象美术作 品不拘泥于描摹事物的外观, 艺术家运用美术的基本艺术 语言(点、线、面、色), 创造出独特、夸张的画面效 果,重在表现艺术家的内心 情感。
课堂小结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理 解意象艺术:
【问题探究】 比较课件给出的三组美术作品,小组探讨每组 的第一幅和第二幅有何不同?
【问题探究】
从我们学过的“美术作品的基本艺术语言”(点、线、 面、色)的角度,从画面本身具体描述一下《马蒂斯夫 人像》《呐喊》《鹌鹑图》这三幅美术作品。
《马蒂斯夫人像》 《呐喊》 《鹌鹑图》
答
意象:在美术作品中,是相对于“实 象”“写实”而言的 意象性美术作品:艺术家对客观世界存在的事 物,溶入主观分析、经过主观意识的改造后, 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偏重于内心感情、情绪的发 泄和主观意念的表现,而不拘泥于视觉特征的 如实描绘。是作者依靠直觉,想象乃至幻觉等 所构成的表象而创作的,着重表现的是形象的 某种寓意,其形象往往具有虚幻和不合生活实 际与思维逻辑的特点。
1.背弃古典传统(表现为:与古典艺术观 念、表现方法、风格面貌、审美趣味等方 面的决裂) 2.表现主体情节(从画家主体出发,表现 观念意识、感情、潜意识、白日梦等) 3.创造个性语言 4.偏执独特风格(均以创造独特的、具有 视觉冲击力的艺术风格为要务) 5.热衷多样探索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四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1)

《走进意象艺术》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意象艺术。
由于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美术鉴赏中的重要方面,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辨析意象艺术为主要内容来讲解的。
2、学生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勇于探究,敢于否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与联想能力,但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仍单一、稚嫩,本课将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审美知识结构,针对学生在绘画中不会通过特定的形象来准确的表达思想这一弱点,对美术作品中常用的象征性手法进行了介绍,并鼓励学生在绘画实践中进行尝试。
二、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意象美术是美术作品的常用表现形式之一,并能认识并了解意象美术。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法、举例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实践,参与评价作品等过程,培养学生对鉴赏语言的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喜爱意象美术作品中典型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
2、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的概念、特点、表达手段。
理解三种基本美术语言的形态。
难点:根据意象艺术的形态特征正确认识、辨别意象艺术作品。
3、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图片便于学生课堂查阅。
三、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方法策略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出示图片,难道我们女人都像您画的那个样子吗?“答: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提问法、观察法提问法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给学生疑惑,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
引导学生初步得到结论,得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三种不同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形象怪异出示图片《向日葵》问:1.是不是对现实的客观再现?2.是不是艺术家主观加工处理了的?思考:画中的景象和真实的景象一样吗?如果不同,请说出哪里不同?思考:1.画中表现了什么?2.画家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的?演示画中的场景,分组讨论:此画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朱耷为什么要以这种形式来表现呢?这样表现的意图是什么? 欣赏:星月夜》 梵高(荷兰),问:是不是真实的客观再现,是不是真实的心理感受? 再次欣赏《呐喊》,问:和真实的照片作对比,那个更能体现画家想表达的目的? 欣赏:《内战的预感》达利(西班牙),思考: 这张作品有没有受到形象和时空上的限制? 得出蒙克的名言—我并不按照自然绘画,我要从自然中拿取、吸收。
人美版美术鉴赏-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PPT课件

《 好 莱 坞 演 员 梅 韦 斯 特 》 达 利 《内战的预感》达利 (西班牙)
21
《 十 字 架 上 的 耶 稣 》 达 利
22
达利:
达利在学生时代的乖僻性格就引人注目, 他因势利导把他的怪异之处运用到他的艺术之 中,尤其在加入超现实主义以后,艺术个性得 到了充分发挥。
达利会让人联想到的是:疯、超现实、梦 境、偏执狂,还有行为艺术。在他所描绘的梦 境中,所有的物象都是支离破碎的,以一种稀 奇古怪,不合理的方式将普通物象并列,扭曲 或者变形,而对这种物象的描绘几乎达到了逼 真的程度,通常把它们放在十分荒凉但阳 光明媚的风景中。
气格更高一筹。
朱
作者以鹌鹑自喻,着意夸张 耷
了鹌鹑的眼睛,眼圈画的特别 (
大,眼珠已经顶到了眼眶的上 清
角,表现出了一种昂首向天, )
白眼看人,冷峻孤傲的气质。
表现出一种高傲,冷漠,仇视
现实的精神状态。
24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高更 法国
当时高更的日子过的极为凄惨,贫困交加以及身染重病,使他心情 十分沮丧,他决定自杀以求得解脱,便跑到深山中服下了毒药,他在被 人救起后又突然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一幅反映内心对人生疑问的哲 理性巨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在其狂热的创 作状态下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
15
·
《 星 月 夜 》 梵
高
整个作品表达高亢压抑的感情,构图经过了精确的计 算。画中以树木衬托天空,以获得构图上微妙的平衡。
这幅作品所给人的感觉就是陷入一片黄色和蓝色的漩 涡之中的天空,使得面对自然的奥秘而不禁战战兢 兢的人们,顿时生起一股绝望的恐怖。表现出了凡 高茫然的不安和对自身悲剧的预感。
第4课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类型——意象艺术。
由于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美术鉴赏中的重要方面,所以本课的目的就是以简明的讲解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能做到这一点就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了。
(二)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意向艺术的概念”,首先指出美术作品并非完全是对客观现实的“如实”再现,除此之外,它还可以表达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这一点在具象艺术中也有表现,但在意象艺术中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它已成为艺术家关注的主要方面。
第二部分“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是从意象艺术的一个极端方面(一般人所认为的一些美术作品形象的怪异)来解释意象艺术的。
这样解释主要是为了打消一般人因为习惯于具象艺术的真实性而对意象艺术产生的不理解和拒斥的心理,指出意象艺术主要是与艺术家对现实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表现密切相关的。
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可能越“怪异”。
第三部分“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是本课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如何鉴赏意象艺术的入门处。
在这里首先以英国画家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与我们在前一课学习过的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的对比,来说明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有着巨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就表现在它传递出的不是艺术家的“眼”中之“象”,而是艺术家的“意”中之“象”,即“意象”。
这种“意象”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另一个就是艺术家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来表现。
为此,艺术家就要调动一切手段来表达这种感觉和意图,而不管是否与我们眼见的现实一致,从而产生艺术形象上的怪异性。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高中美术人美版必修美术鉴赏 第4课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思考与讨论:
❖ 1、你认为意象艺术“真实”?你怎么理 解意象艺术的真实与具象艺术的“真实”?
❖ 2、你是否认为意象艺术比具象艺术更有 表现力?为什么?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走进意象艺术
教师:丁朝富 教材:人民美术出版社
马蒂斯夫人像 蒙娜丽莎
讨论:找出这两幅作品作者所运用的艺术 语言有何不同点?
一、什么是意象艺术?
❖ 所谓“意象”是与“实象”相对而言的,即 不是艺术家客观描摹现实的再现性形象,而 是“意”中之象,是由艺术家的感觉、想象 和表达意图所呈现出来的形象。
杨凯歌作品 《意象仕女》系列
杨凯歌作品 《意象仕女》系列1
杨凯歌作品 《意象仕女》系列1
二、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油画,1953年) 培根(英国)
《教皇英诺森十世像》(油画,1650年) 委拉斯凯兹(西班牙)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意象艺术:
❖ 一种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 来表现世界的角度
❖ 一种是从表达的感觉和意 图越独特、越强烈,其形象就可能越是 与众不同,也就产生了艺术形象上的怪 异性。
鹌鹑图(中国画)朱耷(清)
内战的预感(油画) 1936年 达利 (西班牙)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油画,1897年)高更(法国)
欣赏
圣维克多山(油画,1904—1906)塞尚 (法国)
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
•星月夜(油画 1889) 梵 ·高(荷兰)
呐喊(油画 1983 ) 蒙克(挪威)
内战的预感(油画 1936年) 达利(西班牙)
鹌鹑图(中国画)朱耷(清)
意象艺术其他作品欣赏
艺刘术宝刘意宝军象军当-当-代刘代油宝油画军画当作作代品品油欣欣画赏赏作品欣赏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四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1)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意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让学生对意象艺术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并能表述。
3、情感目标通过鉴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懂得意象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具体体现。
二、学情分析:在与高中学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现在的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兴趣并不大。
究其原因:第一,是对作品的相关内容、背景了解不够;第二,不知如何了解,不会欣赏作品;第三,学生的文化学习压力很重,没有时间对作品做深入了解,另外,经典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和它所表达的精神、内容与现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也是造成学生兴趣不大的原因。
虽然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已占主体地位,但考虑到直观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因而我主要还是用直观展示。
三、教学重点:1.了解意象艺术在美术创作中是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2.使学生分清意象与具象艺术的区别。
3.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四、难点探究:1.如何明白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2.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
五、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学习欲望1、温故与导入(1)多媒体展示:达·芬奇《蒙娜丽莎》等油画作品,提问:属于哪类艺术?再展示:《马蒂斯夫人像》马蒂斯(2)让学生谈谈这两幅作品所运用的艺术语言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3)学生回答:(略)(4)老师引导、归纳:相同点:题材相同,都是人物肖像画。
不同点:《蒙娜丽莎》是具象艺术,是达芬奇用他擅长的“薄雾法”使得画面色调从明到暗渐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整体上与人物美丽的五官结构自然地融合为一体,从而创造出了我们眼前所见到的符合我们世界真实的形象。
高中美术_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学与教活动设计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导入:课前播放《想你》MV为什么喜欢明星?用形容明星的词语形容你与用鹌鹑形容哪个乐意?古代有一位画家也喜欢用鹌鹑来比喻自己是为什么?引出课题《走进意象艺术》展示课题:《走进意象艺术》观看三幅意象艺术作品,询问学生是否看懂?不懂的其实是创作者想表达的主题小组讨论:利用第二课所学的艺术语言的知识描述画面。
理解意象艺术作品的第一步为艺术语言。
新授:1.镜头拉近观看画面里面的具体形象《老国王》全侧面像,剪影原理把身体分成块面,粗黑线条勾画,转折生硬,色彩厚重,色调阴冷,严峻略带忧郁宁静虔诚。
《向日葵》黄色为主色调,线条扭曲,人生的三个阶段,热烈的生命力量。
《鹌鹑图》点线为主皴擦手法,拟人化,厌烦理解意象艺术作品的第二步为:学生课间休息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观察三幅作品,小组讨论描述作品(回顾旧知识)从美术的角度通过具体形象分析画面中想要传达的情绪。
通过形象感受所传达的情绪。
2.为什么有如此强烈的情绪?结合生平背景来看卢奥:14岁开始做玻璃画作坊学徒。
虔诚的天主教徒,关心社会,作品有强烈的宗教神秘感。
在对社会和宗教的思考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个性。
梵高:生日为早夭哥哥忌日,不被关注,性格热烈,对生命的追寻。
“向日葵画家”。
我希望达到的境界,不是去描画一双手而是手的姿态,不是去精确地勾勒出一个头部,而是头部的表情——换言之就是生命朱耷:意气风发的年龄,遭遇国破家亡,明朝宗室落为布衣平民。
削发为僧。
通过讲解艺术家的生平,得出理解意象艺术的第三步:背景归纳:学生听教师讲作者生平背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活动:1.鉴赏《格尔尼卡》提示:作者:毕加索,时间:20世纪30年代,地点:西班牙小镇2.结合时事美英法联军轰炸叙利亚,深切感受战争的残酷,对于作品也加深理解。
总结:从三幅意象艺术作品入手学习了鉴赏意象艺术作品最基本的三个内容。
理解了艺术家除了表现我们眼中所见到的真实之外,更注重表现内心的真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合作、整理、分析、表达的能力。老师则成为启发者和组织者。强调学生如何获取知识,注重过程的学习,改变以往只重结果的教学方式。
出示课题《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走进意象艺术》
(二)、新课教学
课前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大屏幕滚动展示意象美术作品,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按常规组织教学
交流与分享:各学习小组组长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
朗读、讲解、讨论
教师总结:肯定学生的探索活动,强调“意象艺术”的基本特征,分析讲解如何区分具象、意象和抽象。出示三种类型作品若干,让学生鉴别。
(设计意图)
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的兴趣。教师进一步帮助学生搞清“什么是意象艺术”。
我省高中美术新课程才刚刚实施,我从原先的困惑、疑虑,慢慢适应了新课程的教学。
教学并没有按照教材中的环节展开。我认为教材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完整。就本课而言,既有详尽深入的作品分析,也有对意象艺术的独到见解,更有生动的故事引入。正因如此,教材既是一个文本,也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学生完全可以实现自学。教师的作用绝非简单的将教材在课堂呈现,而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譬如,本课最后“意象造型和意象图案在设计和生活领域的运用”这一环节,便是对教材的拓展与延伸。
活动一:对《太白行吟图》的感知与体验
(学生)
朗诵:配乐朗诵李白诗二首
讨论:我心目中的李白形象
鉴赏:表现李白形象的作品《太白行吟图》
(设计意图)
由李白的诗联想李白其人,最后再鉴赏表现李白的作品。把作品的鉴赏放入到特定的文化情境中,强调知识的关联与通感。诗朗诵配以民族古典音乐,用以烘托诗的意境,营造课堂气氛。通过此环节,浪漫、洒脱、不拘一格的大诗人李白的形象已深入人心。《太白行吟图》寥寥数笔,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大写意的手法表现了李白的精神气质,入木三分,惟妙惟肖。
4、拓展与尝试:尝试用意象的造型和意象的图案来装点生活。寻找生活与意象艺术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创作的主观意图等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特征。
【教学难点】
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探究法
课堂作业
1、选取一件自己喜欢的美术名作,收集资料并作出总结,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分组选取不同的美术名作,按照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进行尝试性鉴赏,最后由组长做出总结。
【学习活动】
观察自己身边的艺术形象,说说哪些是属于意象的造型。
【自我评价】
说说意象艺术是怎么回事。能否认识意象艺术的特征。
【总结反思】
在进行本课教学设计的时候,我有意识淡化了教师的“灌输”,将教师对知识、概念、作品的讲解、分析,让位于学生的体验、交流。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使意象美术作品不再晦涩难懂,学生在多元的文化情境中探索美术的真谛,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美术素养。学生学习品质的锻炼、参与的意识也是本课教学中所关注的。总之,注重过程的学习,强调美术与生活的联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是设计本课的基本理念。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播放幻灯片]
教师制作课件,收集用于课堂展示的意象美术作品。
(学生)
收集与准备: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学生针对“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太百行吟图》、《三星堆青铜立人像》、《格尔尼卡》三幅的感知与体验
介绍作品创作的背景
作品艺术形象分析
(学生)
观看:记录短片《格尔尼卡》
游戏:表演《格尔尼卡》(第一小组)
写作:用一首短诗表达对作品的感受(第二小组)
绘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重新创作格尔尼卡(第三小组)
展示: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
评价: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名作,它控诉了德国法西斯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狂轰滥炸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毕加索采用立体主义的手法加以表现,从造型上学生可能会觉得 “不象”,为了让学生读懂作品,本环节用多种方式体会画家的创作意图,让学生切身体验画家所表达的主观情感,以及艺术语言的独特魅力。
【课题】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走进意象艺术
【年级】
高一上册
【执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运用: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鉴赏意象艺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展示、讨论、表演等课堂活动来感知和体验意象美术作品。创设特定的教学氛围加深对意象美术作品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意象美术作品的兴趣,认识意象艺术与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