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及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及主要内容以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及主要内容为标题,本文将介绍《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中国文化史的经典著作,由著名历史学家贾耀斌所著。
本书以红星作为象征,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深入研究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共产主义思想的融合。
全书共分为六个章节,每个章节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挖掘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第一章《红星照耀中国的历史背景》以百年中国历史背景为线索,回顾了中国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分析了这种背景对中国共产党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红星照耀中国的政治理念》探讨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念,重点分析了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政治领域的实践与创新。
第三章《红星照耀中国的经济建设》以经济建设为切入点,详细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
作者对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经济改革、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第四章《红星照耀中国的社会改革》则聚焦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研究了共产主义思想对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影响,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改革实践。
第五章《红星照耀中国的文化创新》从文化角度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在文化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研究共产主义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改造,作者深入剖析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和推动作用。
最后一章《红星照耀中国的国际影响》则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贡献和中国模式的全球影响。
通过对这六个章节的研究,贾耀斌深入探讨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贡献,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本书除了学术深度之外,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得普通读者也能够理解和受益。
通过这本书的研读,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文化,同时也能够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
课文《红星照耀中国》学案(45张PPT)

五、毛泽东的早年经历对他后来有什么影响?(背熟)
①毛泽东生于农村,农活和家务使他从小养成了勤快、吃苦耐 劳的习惯,纯朴善良的母亲的言传身教,使他同情贫弱、关心人民 疾苦,同时父亲的严厉和高压也使他从小有了反抗意识。
② 在容易接受的青少年时期读了《精忠传》、《水浒传》、 《隋唐演义》、《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盛世危言》等书,同 时结交良师益友,使他养成勤奋刻苦的读书习惯和可贵的批判精神, 从小立志高远、胸怀大志,认识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也 加深了自己的反抗意识。
⑦他退学后以强烈的自律意识和求知欲,坚持到省立图书馆执 行“自修计划”,研读群书,这使他长见识,开眼界。
长征 一、“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 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 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 着这一切。这是斯诺对长征的评价。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 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二、出身:(了解)
我出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叫马鞍场的村子里,是穷苦的佃农。 在地主的压迫下,这个二十几口人的大家庭无法再过下去了,为了 经济上的原因分了家。我被过继给一个伯父,这个伯父却受我如同 亲生儿子一样,送我上学念了六、七年古书。我一面读书,一面又 不得不干各种活。
我在一九〇五年考过科举,一九〇九年,我到云南的省会云南 府,进了云南讲武堂,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一九一一年,我当 时是个连长,我随有名的云南都督蔡锷率领的滇军参加推翻清朝的 革命。蔡锷是南方最进步的共和派青年领袖之一,他给我很大的影 响。
▲出身最苦、秉性最直、战风最猛。
红色窑工徐海东
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 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除了他曾经在 湖北一个窑场做过工,外界对他很少了解。蒋介石把他称为文明 的一大害。可是就在这里,羞怯地长在一对宽阔的孩子气肩膀上 的,却是南京的悬赏不下于彭德怀的脑袋。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及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及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一部关于中国革命历史的著名著作,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于1937年创作。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作者在中国长达4个月的旅行,以及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的深入接触。
书中大量描绘了红军的战斗生活、政治理念、组织结构以及领导人的形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面貌。
主要内容如下:
1.中国国情:斯诺在书中介绍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现状,包括政治腐败、民生疾苦、民族矛盾等问题,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中国革命背景的途径。
2.红军长征:书中详细记述了红军长征的过程,从瑞金出发,经过艰苦的长征,最终到达陕北。
斯诺通过对红军长征的描绘,展现了红军战士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3.毛泽东和其他红军领导人:斯诺在书中对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进行了详细的采访和描绘,展现了他们的个人品质、领导能力和革命理念。
4.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组织结构:书中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和红军的军事制度,以及红军内部的民主生活。
5.红军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改革:斯诺在书中描述了红军
推行的土地改革、工人运动等政策,以及红军在根据地开展的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书中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以及与国民党的斗争和合作。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一部纪实性作品,以翔实的事实和生动的笔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形象,为中国革命争取了广泛的国际支持。
同时,该书也对后来的中国革命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文段阅读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训练及答案(一)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
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
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
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
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
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
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
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朱德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能听得懂。
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
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
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除了大量辣椒,没有什么特别爱吃的东西,因为他是四川人。
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总是五、六点钟起床。
“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
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
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象毛泽东那样幽默。
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
打仗时朱德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1、朱德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怎样?2、结合选段内容,谈谈朱德为何能造就铁打一般的军队。
3、为什么斯诺说实际上这书不是他一个人写的?(二)有一件事情使我感到迷惑。
共产党人是怎样给他们的军队提供吃的、穿的和装备呢?象其他许多人一样,我原以为他们一定是完全靠劫掠来维持生活。
我已经说过,我发现这种臆想是错误的,因为我看到,他们每占领一个地方,就着手建设他们自己的自给经济,单单是这件事实,就能够使他们守住一个根据地而不怕敌人的封锁。
此外,对于中国无产阶级军队能够靠几乎不能相信的极少经费活下去,我也是没有认识的。
红星照耀中国十二篇概括

讲 述 红 色 中 国 的 少 年 们 耐 心 、勤 劳 、聪 明 、努 力 学 习 ,代 表 着 中 国 的 希 望 ,讲 述 共 产 党 为 建 立 统 一 战 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 才能和个人魅力。
第三篇:在保安。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 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 个 颇 有 天 赋 的 军 事 和 政 治 战 略 家 。谈 到 了 共 产 党 的 基 本 政 策 是 反 帝 反 封 。红 军 大 学 开 展 的 各 项 课 程 以 及 红 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
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
概况 业精神。
讲 述 了 作 者 深 入 到 真 正 的 红 军 内 部 ,了 解 他 们 年 轻 、精 神 饱 满 、训 练 严 格 、纪 律 严 明 、装 备 出 色 、政 治 觉 悟 高 ,才 使 得 他 们 成 为 铁 打 的 军 队 。并 且 讲 述 了 促 使 司 令 员 彭 德 怀 走 上 革 命 道 路 的 悲 惨 童 年 经 历 ,以 及 他 独 特 的 个 人 魅 力 。红 军 采 用 游 击 战 术 的 原 因 和 策 略。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红星照耀中国》十二篇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
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是以红军在解放战争中的英勇事迹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和人民在困境中坚持抵抗的精神,弘扬了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

海罢工起义。
不脱孩子气,
讲究实际经验,有
④1927年,领导八一南昌起义。
又大又深的眼
卓越的组织和领导
章节
名称
主要内容
第二篇
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 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 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 去红都的道路 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 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 热爱红军的故事。
章节
名称
主要内容
第三篇
在保安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 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 西方记者。
创作背景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 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 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 公正报道。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
当时国内外的局势:(1)国内:红军长征结束;西安事变;第二次国 共合作达成。(2)国外:西班牙内战爆发;德国和意大利签订《柏林协 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再次当选为 美国总统。
内容概要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 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 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 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 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及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及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这个标题是一个能够唤起人们对于中国辉煌历史的联想的词汇。
本文将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含义、来源以及其主要内容。
通过对红星照耀中国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
一、红星照耀中国的含义 红星是一个象征性的图案,通常被用来表示荣耀、胜利和希望。
当红星照耀中国,意味着中国人民在某个阶段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中国正在迈向辉煌的未来。
这个词汇常被用于描述中国革命时期,其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二、红星照耀中国的来源 红星照耀中国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它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及中国革命历史的总结。
这个词语最早可以追溯到1949年10月1日,即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
在那一天,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红星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斗争的象征之一。
三、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这个标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革命的历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
1. 中国革命的历程 红星照耀中国是因为中国在20世纪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和革命,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
这些革命的胜利使得中国人民走上了自己掌握命运的道路。
例如,在土地革命时期,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土地革命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
农民重新获得土地,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条件,红星也因为他们的奋斗而照耀着中国。
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921年,从那时开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求最大利益的原则,并团结广大人民一起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努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越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得红星能够持续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为主题的影片,主要讲述了党的创建、发展和壮大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这样一部影片中的内容要点:
党的创建和早期历程:
影片可能涵盖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源于上海、武汉等地。
描述党的早期组织和斗争,包括一二九运动、秋收起义等历史事件。
长征:
强调红军长征的艰难与决心,介绍长征途中的重要事件,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
抗战时期:
讲述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力量在抗日战争中的战斗经历。
强调党在抗战中起到的核心领导作用。
解放战争:
描述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包括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
强调解放军的英勇斗争,以及党在全国范围内的扩大影响。
新中国的成立:
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宣告和新政权的建立。
强调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党的地位。
社会主义建设:
描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政策和方针。
强调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
党的历次代表大会:
强调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重要性,尤其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和调整。
现代发展:
描述中国共产党在现代时期的发展和壮大。
强调党在全球事务中的角色和责任。
党风廉政建设:
强调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进行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描述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事业发展,包括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等。
总体而言,这部影片是一部具有浓厚革命历史色彩的宣传片,强调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展现党的奋斗历程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画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忠传》 、 《水浒传》 、 《隋唐》 、 《三国》和《西游记》 。
14、毛泽东 和 周恩来 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5、《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何在?
(1)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 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 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书中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还 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 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Page 2
内容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国著 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 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 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 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 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 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 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Page 4
红星照耀中国 1.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____ ________》 一书,第一次向外界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红 军的事迹。 2.《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 __ ______,是美国 著名记者埃德加 ____ ·斯诺 ___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 纪实性__作品。 优美的____ 3.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 中写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 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文中的 “大规模的转移”是指 红军万里长征 。
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 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 C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 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 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 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 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 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 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B )
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红星照耀中国》,横线处的人物是 (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主席 ____________。
(2)你还能写出作品中有关长征的几个故事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等。
Page 9
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 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8年是 红军长征胜利( D ) A、52周年 B、62周年 C、72周年 D、82周年
1936年红军胜利会师, 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 束。
Page 10
《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 斯诺
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
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 里过着小康生活。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但 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 者。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 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 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 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A
D
【解析】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取得胜利。
Page 18
(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 答: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答联共抗日,抗日,救
亡,救国,爱国等均可)
Page 6
5.名著阅读。
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在此以前, 我得继续写我的报道,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写到红军在西北的会师。我把 _____关于这六千英里的长征的旧体诗附在这里作为尾声,他是一个既 能领导远征又能写诗的叛逆者: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
Pag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7
18、( )在法国发起和创建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组织。 A、周恩来B、杨开慧 C、陈独秀D、蔡和森 19、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 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 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 相关史实的是( ) A、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C、红军长征过程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Page 13
第三,不拿贫农一点东西。
9、 毛泽东写的关于长征的诗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0、书中描述了哪些红军领导人?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张 闻天、彭德怀、贺 龙、徐向前、徐 海东等
Page 3
写作经历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 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 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 界做了公正报道。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 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 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做 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地写满了 14个笔记本。 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 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的报告文 学终于诞生。
Page 14
11、毛泽东在很小的时候,即使老师严加防范,还是 读了哪几本书?
12、《盛世危言》这本书对毛泽东幼时的思想影响很 大,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是一位老派改良主义学者,以为中国之所以弱, 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 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 13、 1911年第一次革命的 “精神之父” 是哪两个人? 答: 康有为 梁启超
Page 5
4.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
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
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
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
斗争一边。”
西安事变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的是____ ____, 张学良 杨虎城 。 发动者是__ ______________
Page 16
16、《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 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 闪亮的红星 , 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 全中国 。 17、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提到的“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 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 分子”指的是 ( 周恩来 )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不知疲倦。虽 然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指 的是( 贺龙 ) “他的言谈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 的作风”指的是( 彭德怀 )
A、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D、抗日战争
Page 11
5. 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 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 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 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B )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Page 12
6、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 (红军游击战的口号)是什么? 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7、在井冈山时的“三项纪律”是什么? 答: 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要归公; 8、蒋介石对红军进行了几次“围剿” ,战 绩如何? 答: 五次, 前四次失败,第五次胜利。
Page 7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 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 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 迁移”是指( D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Page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