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人物篇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事迹都有哪些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事迹都有哪些
朱德:毕业于云南讲武堂,是著名将领蔡锣的军官。
放弃荣华富贵毅然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
在长征中尤其是当张国焘决定南下的时候带领四方面军在川西北进行艰苦斗争并最终率部抵达陕北立下了永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事迹
1、朱德:毕业于云南讲武堂,是著名将领蔡锣的军官。
放弃荣华富贵毅然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
在长征中尤其是当张国焘决定南下的时候带领四方面军在川西北进行艰苦斗争并最终率部抵达陕北立下了永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2、彭德怀:他9岁离家闯荡世界、17岁带领饥民攻打粮仓,是一方面军三军团的司令员。
他对待士兵胜似兄弟,长征途中自己的马常让给部下骑。
3、贺龙:年少时贺龙便以胆略及才智声益名满湘地。
传闻他可以在任何一座城市随时发动几百到几千哥老会成员加入红军。
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红星照耀中国介绍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于1938年2月首次出版中文版。
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红星照耀中 国》人物篇-生活类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篇-生活类好的,以下是为您创作的符合您要求的文案:《<红星照耀中国>人物篇-生活类》在《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书中,那些鲜活的人物仿佛从历史的长河中向我们走来,他们不仅在革命的舞台上熠熠生辉,在生活中也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先来说说彭德怀吧。
他呀,是个性格爽朗又直率的人。
有一次,我记得特别清楚,战士们在休息的时候围坐在一起聊天,彭德怀也参与其中。
他没有一点领导的架子,和战士们有说有笑,还分享自己小时候的趣事。
他说小时候家里穷,吃不饱饭,就去山上挖野菜,结果不小心摔了一跤,滚下了山坡,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从这小小的生活片段里,能看出彭德怀是多么平易近人,他和战士们的关系是多么亲密无间。
还有贺龙,这位“两把菜刀闹革命”的传奇人物,在生活中可是个豪爽仗义的好汉。
有一回,部队路过一个小村庄,贺龙看到一位老乡的牛生病了,二话不说,亲自找来了兽医给牛治病。
老乡感激得不行,非要把家里的鸡蛋送给贺龙,贺龙却笑着摆摆手说:“咱们都是一家人,这点小事不算啥!”贺龙就是这样,心里总是装着老百姓,对大家的困难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周恩来,那个总是风度翩翩、沉着冷静的人。
在生活中,他对自己的要求极其严格。
有一次,他的警卫员看到他的衣服破了个洞,想给他换一件新的,可周恩来坚决不同意,说:“这衣服补补还能穿,现在条件艰苦,能节省一点是一点。
”他就是这样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再说徐海东,这个勇猛善战的将军,在生活中却有着一颗细腻的心。
有一次,部队在行军途中,遇到了一位受伤的小战士。
徐海东亲自把小战士背在身上,走了好几里路。
一路上,他还不停地安慰小战士,给他讲笑话,让小战士忘记伤痛。
到了营地,徐海东又亲自照顾小战士,直到他的伤好起来。
这些革命前辈们,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真实和可爱。
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英雄,而是有血有肉、充满温情的普通人。
他们会因为一顿简单的饭菜而感到满足,会因为战友的一个笑话而开怀大笑,也会因为老百姓的困难而心急如焚。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小传六篇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小传六篇《红星照耀中国》(RedStarOverChina),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于1938年2月首次出版中文版。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小传六篇,欢迎品鉴!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小传184年前,一位带着重重疑问的记者踏上了旅程,只身一人来到这个充满了疑团的地方,“红色中国”,这被铜墙铁壁所遮挡住的革命根据地,即将为他揭开神秘的革命精神。
这个年轻的记者,就是埃德加·斯诺。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斯诺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宣扬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共产主义精神。
要知道,当时还没有一个外国记者远渡重洋的揭开红色中国的秘密,斯诺作为一个先驱者,坐上前往西安的慢车,会见了一位位革命的栋梁。
斯诺通过重重封锁,来到了周恩来,的面前,他们都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在困难面前冷静思考。
在充满硝烟的历史中,为了解放天下所有被压迫的人民而奋斗!带领着群众一步步迈向成功,晚霞的余晖映照着,微弱的火光,在草地上亮了起来。
在这些革命家的带领下,在同一个伟大目标的指引下,一个个无名英雄站了起来,他们性格各异,却又有着同一个伟大的目标,他们质朴无华,但战士们随部队爬雪山,过草地。
在一次次的冲锋陷阵中,红军的英勇无畏,仿佛如一幅画卷展开在了我的眼前,草地上的每一颗红星,如希望散发出的光芒,渐渐模糊了,这红星指引着方向,这难道不就是历史中闪耀的光芒?在深黑的夜里,散发自己微弱的光……回到当今,历史早已翻篇,英雄们仍在我们心中,重温了这段历史,我汲取到前进的动力,面对如今的困难,我们应响应时代的号召,在困难之时,献出自己微弱的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小传2《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的语言诙谐幽默,读来生气盎然。
比如他形容邓发是“中国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在敌人的鼻子底下,在刀口上跳舞,稍有差迟,便会遍尝天下所有的酷刑,最后脑袋搬家,葬身荒野。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篇(精选)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篇(精选)红星照耀中国:人物篇(精选)中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国家,各个时期涌现了许多伟大的人物。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国家贡献了力量,为中国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大家介绍几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中国古代历史上,伏羲是一位传说中的人物。
他被认为是中国文明的始祖,发明了八卦和象形文字。
他的贡献不仅是文化上的,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虽然我们无法确切了解伏羲的真实存在,但他所代表的精神和智慧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另一位伟大的人物是孔子。
他是春秋时期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孔子提出了“仁爱”、“忠诚”和“孝道”等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重要基石。
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就是毛泽东。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始人和第一任主席,毛泽东领导了中国人民经历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时期。
他提出的理论和思想,如“群众路线”、“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领袖。
除了孔子和毛泽东,我们还不能忘记那些名垂青史的科学家和文学家。
例如,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张衡在地理学和天文学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
而在文学方面,我们有着许多伟大的作家和诗人,如李白、杜甫和苏轼。
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为中国文化增添了瑰丽的一笔。
在当代,中国继续涌现出许多有影响力的人物。
习近平作为中国的领导人,致力于推动中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他提出的“中国梦”理念鼓舞了无数中国人,激励他们为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除了政治家和领导人,中国还有许多优秀的科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
例如,物理学家郭永怀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为中国科技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
1_《红星照耀中国》人物篇

《红星照耀中国》要点之人物篇领袖人物-------- 毛泽东 56-60页1.肖像: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好,颧骨凸出。
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2.出身:出身农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克勤克俭,后来渐渐富裕起来。
父亲管教严格,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
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可怜穷人。
3.人物特点及作者印象: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革命家。
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
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孩子气地笑)。
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
天真质朴同锐利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
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研究。
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
对于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
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生活节俭,平易近人使人感动他有一种在必要时当机立断的魄力。
他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
是一个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
4.童年经历:他反抗心理非常强,自尊心也极强。
他自己讲的最典型的一件事就是,他几乎从来不服父亲的管教,甚至敢于当着众人的面与父亲顶撞。
有一次父亲气得要打他,他也气鼓鼓地跑到门外的池塘边,威胁父亲敢打他,他就敢跳塘。
父亲怕他真的跳下去,自然也就不敢打他了。
5.参加革命的起因:在县城里读书的比毛泽东大9岁的表哥文运昌,借给了他一本郑观应1894年创作的《盛世危言》。
书中详细介绍了西方的现代工业技术、政治军事先进。
毛泽东一口气通读了十几遍,他才意识自己国家正处在民族危难之中,需要新的人才,决心为国奋起。
6.参加革命后的经:1922年任湖南省委书记领导工人学生罢工中共“三大”后,毛泽东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开始参与筹备国共合作事宜,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1926年毛泽东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第主要人物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第主要人物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描写中国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涉及了许多主要人物。
对于第三章来说,以下是一些主要人物:1.刘宁:小说的主角之一,年轻的共产党员,勇敢坚定,热衷
于革命事业。
2.张扬:小说的另一个主角,同样是共产党员,是一个聪明勇
敢的青年。
3.李艳英: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女革命家,与刘宁和张扬一起
并肩作战。
4.党森:共产党地下党员,东北大学的学生领袖,为革命事业
付出了巨大努力。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人物之外,第三章还涉及到其他一些次要人物,如杨母、张秀英、刘明等。
这些人物在小说中以不同的身份和角色,扮演着中国革命斗争中的关键角色。
红星照中国的主要人物及其事迹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的介绍及事迹《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人物有:杨虎城、张学良邓发、贺龙、林彪、刘志丹。
林祖涵、林祖涵、徐特立、彭德怀、刘晓、徐海东等。
年少时贺龙便以胆略及才智声益名满湘地,有很强的个人感召力。
红星照耀中国的人物描写介绍1、毛主席:在《红星照耀中国》第1篇里介绍毛主席形象,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好,颧骨凸出。
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他博览群书,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
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对于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生活节俭,平易近人。
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对于吃的东西很随便,有着南方人爱吃辣的癖好。
2、周总理:在《红星照耀中国》第3篇里介绍周总理形象,他个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他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他态度温和。
3、朱德:在《红星照耀中国》第10篇里介绍朱德形象,他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
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
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他已年过半百,也许已有五十三四岁,究竟多大,谁也不知道。
他的部下在西藏的冰天雪地之中,经受整整一个严冬的艰难,而能保持万众一心,这必须归因于纯属领导人物的个人魅力,还有那鼓舞部下具有为一个事业英勇牺牲的忠贞不贰精神的罕见人品。
他的生活和穿着都和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
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
4、彭德怀:在《红星照耀中国》第8篇里介绍彭德怀形象,原以为他是个疲惫的、板着脸的狂热领袖,身体也许已经垮了。
(完整word版)《红星照耀中国》人物篇

《红星照耀中国》领袖人物毛泽东 56-60页肖像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好,颧骨凸出。
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出身出身农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克勤克俭,后来渐渐富裕起来。
父亲管教严格,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
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可怜穷人。
人物特点及作者印象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革命家。
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
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孩子气地笑)。
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
天真质朴同锐利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
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研究。
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
对于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
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生活节俭,平易近人使人感动他有一种在必要时当机立断的魄力。
他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
是一个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
童年经历他反抗心理非常强,自尊心也极强。
他自己讲的最典型的一件事就是,他几乎从来不服父亲的管教,甚至敢于当着众人的面与父亲顶撞。
有一次父亲气得要打他,他也气鼓鼓地跑到门外的池塘边,威胁父亲敢打他,他就敢跳塘。
父亲怕他真的跳下去,自然也就不敢打他了。
参加革命的起因在县城里读书的比毛泽东大9岁的表哥文运昌,借给了他一本郑观应1894年创作的《盛世危言》。
书中详细介绍了西方的现代工业技术、政治军事先进。
毛泽东一口气通读了十几遍,他才意识自己国家正处在民族危难之中,需要新的人才,决心为国奋起。
参加革命后的经历1922年任湖南省委书记领导工人学生罢工中共“三大”后,毛泽东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开始参与筹备国共合作事宜,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1926年毛泽东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星照耀中国》领袖人物毛泽东 56-60页肖像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好,颧骨凸出。
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出身出身农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克勤克俭,后来渐渐富裕起来。
父亲管教严格,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
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可怜穷人。
人物特点及作者印象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革命家。
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
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孩子气地笑)。
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
天真质朴同锐利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
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研究。
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
对于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
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生活节俭,平易近人使人感动他有一种在必要时当机立断的魄力。
他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
是一个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
童年经历他反抗心理非常强,自尊心也极强。
他自己讲的最典型的一件事就是,他几乎从来不服父亲的管教,甚至敢于当着众人的面与父亲顶撞。
有一次父亲气得要打他,他也气鼓鼓地跑到门外的池塘边,威胁父亲敢打他,他就敢跳塘。
父亲怕他真的跳下去,自然也就不敢打他了。
参加革命的起因在县城里读书的比毛泽东大9岁的表哥文运昌,借给了他一本郑观应1894年创作的《盛世危言》。
书中详细介绍了西方的现代工业技术、政治军事先进。
毛泽东一口气通读了十几遍,他才意识自己国家正处在民族危难之中,需要新的人才,决心为国奋起。
参加革命后的经历1922年任湖南省委书记领导工人学生罢工中共“三大”后,毛泽东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开始参与筹备国共合作事宜,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1926年毛泽东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毛泽东在发言中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1934年10月中旬开始长征1935年选举为政治局常委,与周恩来、王稼祥负责指挥全军的行动《红星照耀中国》领袖人物朱德 289页外貌与言谈举止在长征的红军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年已五旬、面容坚毅而又慈祥的指挥员,在队伍中激励广大指战员。
这就是红军总司令朱德。
由于他年纪已大,衣着与战士一样破旧,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伙夫头”,而他本人也以这个绰号为荣,因为这体现了人民军队官兵一致的精神。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出身与家庭贫苦农民家庭出身。
父亲彭民言,早年身体健壮,靠贩茶为生,后来因劳累得了哮喘病,不能下地耕种了,只能以给人家装殓死人挣口饭吃。
受教育的情况朱德从小在私塾念书,还上了小学、中学,后来考入了成都的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
他逐渐接受了革命反帝的思想,思考怎样救国救民,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
从成都高师体育科毕业后,他回到仪陇担任了高小体育教师。
参加革命的起因朱德在蔡锷将军的影响下,虽然有了军事救国的思想,而且转战南北,功名赫赫,但究竟怎样救国,仍没有明确的答案。
他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索。
朱德为了追求革命,寻找共产党,不远万里到了法国,又到德国柏林,见到了周恩来。
在周恩来的帮助下,他实现了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愿望。
参加长征后的经历1925年年内返回柏林,当选为中国国民党驻德支部执行委员,因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两次被德国政府逮捕,并被驱逐出境。
1925年7月到苏联学习军事。
1926年夏回国,受中共中央派遣到四川军队中进行革命工作。
1927年初到江西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培训革命军事干部。
1929年1月和毛泽东率部向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进军,为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1935年1月在贵州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不久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率领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协同国民党军队对日作战,取得平型关等战斗的胜利,尔后指挥八路军各部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和扩大了许多抗日根据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在第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连续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红星照耀中国》领袖人物贺龙 48-49页肖像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
出身: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把名望传给了贺龙,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
(宴会上面对枪声面不改色)人物特点及作者印象:土匪头子;被国民党报纸称为“劣迹昭著”;率领村里的几个人袭击收税的,一把刀宰了他们,解除了他们的武装。
贺龙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中国;他的口才很好;有很强的个人感召力(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
生活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
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
他喜欢马。
性格很急躁,但是很谦虚。
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
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
对有钱人仇视。
贺龙:威望高、口才好,英勇善战、有出色军事才能,急躁而又谦虚。
红军旅伴1896年3月22日,贺龙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户贫困农村家庭。
因家境贫寒,念私塾五年,便辍学务家。
少年贺龙以愤世嫉俗、仗义疏财,敢于同恶势力相抗争而闻名乡里。
他又高又壮,"像老虎一样强壮"。
他的动作,和他那声如飞雷的南方乡音一样瞩目。
口里经常叼着他喜欢用的烟斗,胡须浓密而整齐。
他活跃健谈,对待部属很周到。
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贺龙于1914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多地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
他幽默风趣,平易近人。
在街上,他喜欢逗弄孩子,常常"抱起一个挣扎着的小孩,夹在腋下走半条街,然后把他放走,用一个铜钱或一块糖哄得他高兴"。
当然,他的客观评价是:坦率英勇、平易近人、幽默风趣、自信。
《红星照耀中国》领袖人物周恩来 40-41页肖像他个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出身大官僚家庭。
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
人物特点及作者印象他确乎有一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他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态度温和。
人物形象平易近人,温和文雅,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从他为斯诺作的行程规划可以看出,他细心热情,善于计划。
出身与家庭周恩来祖籍浙江绍兴,在血统上与鲁迅先生为本家。
其所属宝佑桥周氏(又称“老八房”)尊周庆为始祖。
周庆为周氏迁绍始祖周茂之曾孙,字德芳,赠文林郎,曾任明朝山西道监察御史。
受教育的情况与参加革命的起因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发生重要转折。
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
1920年去欧洲勤工俭学。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
参加革命后的经历1920年1月,领导天津学生运动。
11月,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1年春,加入巴黎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八个发起组之一)。
1922年参与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3年2月,担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书记。
1925年8月8日和邓颖超在广州结婚1924年9月,奉调回国抵广州。
后任中共两广区委员会委员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1925年1月,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四大。
2月和10月,先后参与两次东征的领导工作。
8月,与邓颖超结婚。
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力主出师讨伐蒋介石。
7月,任中共临时中央常委。
8月1日,领导南昌起义。
《红星照耀中国》领袖人物徐特立 192页肖像白发老翁,不是老朽昏聩的标本。
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途上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
出身原来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
他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
上了六年学后在清朝当个塾师,后来上长沙师范,毕来后留校教数学。
后去法国勤工俭学人物特点及作者印象是资产阶级社会的叛逆,在国民革命期间,他在国民党省党部很活跃,他同情共产党,他向学生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
不气馁。
幽默。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
他是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
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
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
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34年参加长征。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红星照耀中国》领袖人物彭德怀 218-219页形象与言谈举止率直爽朗、愉快爱笑、富有才智、善于驰骋,吃苦耐劳。
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彭德怀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小时。
他从来都是不急不忙的,但总是很忙碌。
彭德怀很喜欢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
许多孩子充当勤务员、通讯员、号兵、马夫,作为红军正规部队组织起来,叫做少年先锋队。
我常常见到彭德怀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政治和他们个人问题。
他很尊重他们。
出身与家庭1898年10月24日,彭德怀生于湖南湘潭乌石乡彭家围子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小时读过两年私塾,后因母亲去世、父亲病重被迫辍学,靠砍柴、放牛、出外做工为生。
参加革命的起因彭德怀受过辛亥革命的影响,接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十分欣赏。
但是后来,他从实践中看到辛亥革命没有解决中国的问题,目睹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掠夺,军阀的连年纷争,政治越来越腐败,人民生活越来越艰难,逐渐认识到自己在给军阀当炮灰,要想富国强兵,依靠这种本身就黑暗腐败的队伍是根本没有希望的在攻打武昌的战斗中,彭德怀代理团长指挥一团作战,有机会结识一师政治部秘书长、共产党员段德昌。
段德昌在深入各团生活时,发现彭德怀与湘军其他军官完全不同,对他特别注意。
彭德怀向段德昌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救国救民的愿望。
彭德怀在失望中看到了希望,很快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产生了向往。
《红星照耀中国》领袖人物林彪 81页(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