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散文阅读指导(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高考散文阅读教学设计教案

高考散文阅读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应能够:1. 理解散文的概念,并能区分散文和其他文体的区别;2. 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包括主题、情感、修辞等方面的分析;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评价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散文的概念、散文的主题分析、散文的情感表达难点:散文的修辞手法分析与理解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散文材料、黑板、多媒体设备、课件等;2. 学生准备:阅读散文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散文的概念和特点。
Step 2 导入(10分钟)教师以一个生活案例或者引用一段精彩的散文开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让学生对散文的主题进行初步分析。
Step 3 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辅助,详细讲解散文的主题、情感和修辞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和魅力。
Step 4 分析阅读(3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一篇经典散文,引导学生从主题、情感和修辞等方面对散文进行深入解读,并引导学生记下关键点和自己的思考。
Step 5 小组合作(20分钟)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散文进行分析,讨论散文的主题、情感和修辞手法,并将自己的分析结果进行展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Step 6 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阅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经常进行散文阅读。
五、课堂作业1. 要求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进行阅读和分析,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2. 提醒学生做好本节课内容的复习。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散文阅读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教师的讲解方式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活动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能力。
然而,教学过程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哲理散文阅读指导(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哲理散文阅读指导(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哲理散文阅读指导(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哲理散文阅读指导(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阅读和理解多篇哲理散文;2.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哲理散文,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和意义;3.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哲理散文的基本分析方法。
二. 教学内容:1. 学习哲理散文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2. 探究哲理散文的特点和意义;3. 根据哲理散文的阅读策略,熟练掌握哲理散文的解读方法。
三. 教学方法:1. 导读式:激发学生对哲理散文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哲理散文的主题和内涵。
2. 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哲理散文中的语言手法、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哲理散文的含义。
3. 辩证思维训练: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哲理散文中所反映的哲学思想,帮助学生锻炼辩证思维能力。
四. 教学流程:1.引言部分教师介绍哲理散文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并引导学生对哲理散文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阅读部分教师选取多篇哲理散文,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3.分析部分根据哲理散文的语言手法、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4.讨论部分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哲理散文中所反映的哲学思想,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5.总结部分教师总结哲理散文的特点和意义,并帮助学生总结哲理散文的基本分析方法。
五. 教学备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哲理散文,并通过对哲理散文的阅读和分析,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哲理散文是一种体裁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学形式,它富有启迪性和思考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种种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哲理散文的内涵和深层含义,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尽可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从而实现人文关怀与知识传授的统一。
哲理散文的阅读教学设计

哲理散文的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哲理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于哲理散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针对哲理散文的阅读教学,提出一种教学设计方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欣赏哲理散文。
二、课前准备1. 教师可以为学生带来一些经典的哲理散文,如《人生的枷锁》、《云中谁寄锦书来》等。
这些散文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2.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哲理散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3. 教师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水平,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个性化指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导学生对哲理散文的主题进行猜测,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展示一张描绘夜晚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星星的意义和人生的寓意。
2. 阅读散文教师可以将经典的哲理散文以打印或投影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
学生可以阅读散文的整篇内容,理解其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散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并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阅读笔记。
3. 分析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散文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可以就散文的主题、作者的意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多角度地审视散文的内涵。
4. 思考拓展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拓展。
例如,根据散文的启示,学生可以谈谈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散文中的哲理启示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写作或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四、课堂总结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哲理散文的价值和作用,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和欣赏哲理散文的机会。
同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给予肯定或建议,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思考。
哲理性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师需善于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
教师需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传达哲理性散文的意境和意义。
教师需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心理学知识,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有针对 性的教学。
THANK YOU
调整教学: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评价方式:测试、作业、 课堂表现等
调整内容:针对评价结果, 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评价目的:了解学生的学 习情况,发现教学中的问 题
反馈机制:及时向学生和 教师提供评价结果和调整
建议
教学资源与06教师素质要
求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哲理性散文篇目、课件和教具等
引导学生体会散文的艺术魅力, 如构思巧妙、意境深远、表现 力强等特点。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讨论主题:选择与课文相关的 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表见 解
教师引导: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和点评,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 提升认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讨论形式:小组讨论、全班分 享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增强学生对文学作 品的审美感受力和 创造力,培养其艺 术鉴赏能力。
通过哲理性散文的 阅读,引导学生关 注自然、社会和人 生,培养其人文关 怀和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人生观 教学内容:选取具有哲理性的散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测试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04
教学过程设计
散文阅读13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必修五)

•••••••••••••••••散文阅读13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必修五)散文阅读13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必修五)云南看云沈从文(1)云南是因云而得名的,可是外省人到了云南一年半载后,一定会和本地人差不多,对于云南的云,除了只能从它变化上得到一点晴雨知识,就再也不会单纯的来欣赏它的美丽了。
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
(2)战争给了许多人一种有关生活的教育,走了许多路,过了许多桥,睡了许多床,此外还必然吃了许多想象不到的苦头。
然而真正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说不定倒是明白许多地方各有各的天气,天气不同还多少影响到一点人事。
云有云的地方性:中国北部的云厚重,人也同样那么厚重。
南部的云活泼,人也同样那么活泼。
海边的云幻异,渤海和南海云又各不相同,正如两处海边的人性情不同。
河南河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以作窝窝头,云粗中有细,人亦粗中有细。
湖湘的云一片灰,长年挂在天空一片灰,无性格可言,然而桔子辣子就在这种地方大量产生,在这种天气下成熟,却给湖南人增加了生命的发展性和进取精神。
四川的云与湖南云虽相似而不尽相同,巫峡峨眉夹天耸立,高峰把云分割又加浓,云有了生命,人也有了生命。
(3)云南的云给人的印象大不相同,它的特点是素朴,影响到人的性情,也应当是挚厚而单纯。
它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长年的热浪,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
色调出奇的单纯。
唯其单纯反而见出伟大。
尤以天时晴明的黄昏前后,光景异常动人。
而在这美丽天空下,人事方面,我们每天所能看到的,除了官方报纸虚虚实实的消息,物价的变化,空洞的论文,小巧的杂感,此外似乎到处就只碰到“法币”。
大官小官商人和银行办事人直接为法币而忙,教授学生也间接为法币而忙。
其余平常小职员、小市民的脑子,成天打算些什么,就可想而知了。
云南的云即或再美丽一点,对于那个真正的多数人,还似乎毫无意义可言的。
高考散文阅读教案

高考散文阅读教案散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散文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散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散文阅读兴趣和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散文的概念和特点。
2. 散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教学PPT或黑板报告,简要介绍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散文是一种以散漫、随意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形式,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注重真实和直观的表达。
2.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散文的方法。
首先是整体把握,要求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散文的主题和基本情节;其次是细节解读,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理解和体会散文中的细腻描写和深刻思考;最后是个人感受,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个人思考和解读。
3. 展示散文篇章,以“一个人的世界”为例,进行教学实践。
教师通过阅读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散文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用意和写作技巧。
4. 分组合作,进行散文阅读和讨论。
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阅读一篇散文,并就其中的内容、情感和表达方式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5. 学生展示和评价。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他们阅读和讨论的结果,并互相评价和交流建议,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四、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对散文的概念、特点和阅读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们通过阅读和讨论散文,不仅提高了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分组合作和自主思考,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同时,教师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第一章:散文阅读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阅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散文阅读的意义:提高语文素养、拓宽知识面、培养审美情趣。
2. 散文的特点:真实、生动、细腻、意蕴丰富。
3. 散文阅读的技巧:捕捉关键信息、理解作者情感、感悟人生哲理。
三、教学活动:1. 讲解散文阅读的重要性。
2. 分析散文的特点。
3. 分享散文阅读的技巧。
四、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
2.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
第二章: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技巧深入理解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捕捉关键信息:关注、开头、结尾、过渡句段。
2. 理解作者情感:通过细节描写、抒情议论句理解作者情感。
3. 感悟人生哲理:从散文中提炼出的人生道理和哲理。
三、教学活动:1. 讲解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分析具体散文作品,示范运用技巧。
3.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分享学习心得。
四、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深入理解。
2. 写一篇阅读心得,分享自己运用技巧的过程和收获。
第三章:散文阅读的实践与提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散文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取不同风格的散文作品进行阅读。
2. 分析不同作者的写作特点。
3. 欣赏散文中的优美语言和精彩段落。
三、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散文阅读实践。
2. 分析不同散文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3. 欣赏散文中的优美语言和精彩段落。
四、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
2. 写一篇阅读心得,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第四章:散文阅读的拓展与深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拓展散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研究能力。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第一章:散文阅读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阅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散文阅读的意义:提升文学素养、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散文的特点:真实、生动、优美、有节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阅读的意义和散文的特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散文阅读的感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谈对散文阅读的认识。
2. 讲解:讲解散文阅读的意义和散文的特点。
3.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及阅读感悟。
4. 总结:强调散文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
2. 推荐散文作品给同学,互相分享阅读心得。
第二章: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抓住散文的主题:理解散文的中心思想。
2. 品味散文的语言: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3. 感受散文的情感:体会散文的情感表达。
4. 分析散文的结构:把握散文的层次结构。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本章主题。
2. 讲解:讲解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3.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阅读一篇散文作品。
4. 总结:强调掌握散文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分析。
2. 写一篇关于散文阅读技巧的心得体会。
第三章:散文阅读的策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策略。
2. 培养学生高效阅读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快速浏览:把握散文的大意。
2. 精细阅读:深入理解散文的细节。
3. 批判性思维:分析散文的优缺点。
4. 联想与想象:丰富阅读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理散文阅读指导(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蕲春四中陈仕明[教学目的]读懂哲理散文,提高现代文阅读得分。
[教学设想]了解散文特点,掌握散文阅读规律,把握散文中心,提高答题准确率。
[教学过程]一、散文特点散文是表达作家对人生的一种感悟的,这种感悟往往由眼前某物或身边某事触发,从而悟出某种人生的真谛和哲理。
大体来讲,散文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形象和情感、感悟、哲理。
当然散文的形象是广义的,包括人、事、物、景等等,一切客观存在都属于形象。
哲理散文就是用优美的语言塑造出特定的形象以寄托自己的感悟。
二、哲理散文的解读步骤既然哲理散文是通过具体的形象(寓意物)传达作者某种感悟、哲理,那么阅读它便要披形入里,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找出寓意物(形象),把握寓意物特征。
第二步:依据寓意物特征概括作者感悟、哲理。
示例如下:例一荷塘月色形象特征感情荷塘月色静谧--------------------------------内心的不宁静朦胧柔美-----------------------淡淡的哀愁例二我的空中楼阁寓意物特征感悟空中楼阁充满活力对自由生活、独立轻灵自由人格的向往开放例三独坐夕阳里寓意物:夕阳大理菊女孩色彩丰富盛放青春形象蓬勃的生命特征:庄严祥和火红热烈凝思期待平淡色彩缤纷倔强高傲哲理太阳辉煌、壮烈---------平淡(1)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新生辉煌、展示生命力走向衰亡的过程一切事生命展开的(2)只要曾献出过自己的热物都有花草 -------萎落飘零力,展示过自己的热爱,可相似的一刻的灿烂以毫无遗憾地面对自己的一面女孩可傲的青春-------------衰老一生总之,哲理散文的阅读,要弄懂作者写了什么哲理、感悟,就必须仔细分析作者缘什么而写,即必须遵循寻找“理缘”,把握“理义”的步骤。
三、哲理散文常用表现手法———象征象征是哲理散文常用表现手法。
掌握这种表现手法有助于实现由寓意物特征到概括作者感悟、哲理的跨越,从而把握散文中心。
哲理散文以一种象征思维去看待事物的自然属性或结构与人的社会属性之间对应关系,再从事物的自然属性的主观联想,引申到人生的价值取向。
用这种眼光看世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变都变成了象征意象,变成了人生的象征。
2004年高考广东现代文阅读选自吴冠中的《说树》。
树,是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景观,作者运用象征,将人、树和艺术联系在一起。
树是人的象征,是人精神的对应物,画家探寻的不独是树的形貌,更重要的是树的内在气质、性格和灵魂。
他在文中说:“作为郭熙的后裔,我永远在探寻树的精灵。
”作者历数了自己所曾寻访过的树:江南早春体态袅娜的杨柳,黄山背靠石壁伸出臂膀的奇松,美国尤色美底森林中参天的巨树,南国滨江遍体垂着气根的榕树,北国冰雪之中却“无寒意”的白桦,瘦骨嶙峋而又傲视群芳的早树;还有贵州原始森林里,那使画家几乎丧生的“站着死去的树”。
画家仿佛在用语言画着速写,寥寥数笔便勾勒出各种树的风采与神韵,让人透视出那棵棵奇树不同凡响的“精灵”。
老树是故乡的象征,老树活得久长,阅尽沧桑,成为历史卷轴,老树很有风韵,不仅是生命的标志,也是艺术的标志。
2005年高考北京卷选自史铁生的《合欢树》。
在作者看来,母亲亲手栽的合欢树,是上天对他的一种安慰,是母爱的一种象征。
在结尾的时候,作者将某种希望寄寓在下一代的孩子身上:这个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合欢树)影儿”,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
在这个孩子的设计上,作者明显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苍凉感,一种渴望时间倒流的幻想;在这里,“合欢树”的象征内涵再一次凸现出来,它不仅仅作为不在场的母亲的象征,而且成为作者与往昔岁月相纽结的一个通道,是作者越来越成熟的人生感悟的最好见证者。
2001年全国高考选自莫利的《门》,作者通过各种各样的门的描写,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这里的“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门了,而是特定语境中具有特定意义的“门”了。
开门是一种“未知的情趣”、“快乐的闪现”、是“安慰”、是“希望”,它隐藏着“令人惊讶”的事情;“关门”是“最终判决”,是“一个结束”,是“绝望”。
作者笔下的门,有的实实在在,有的则赋予象征意义。
实在的“门”是读者最熟悉的,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象征意义的“门”,蕴含深刻的哲理,给读者以极大的启迪。
如:“人不是在一起放牧的马群”,这句话所在的段落,谈了“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人们关闭门以后,“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
就很明了地说明人与动物的区别,人是有思想感情,有隐秘要求的,要有独立思考天地,而马群则不然;“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
”这也就含蕴了人的生命是由一个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构成的。
附原文独坐夕阳里郭枫薄暮时分,独坐在学校操场的草地上,在空旷静寂之中,我感觉今天的黄昏极美。
天气新晴,料峭的春寒抖落在薄暮里,仍有沁人的凉意。
夕阳,挂在脱尽了叶子的凤凰树梢上,许是奔波了一整天的缘故,光线里已经没有了热和力,却充满了梦幻的色彩。
整个操场,黄澄澄、亮晶晶,像撒上一层金沙似的。
天上云霞更美,空气的每一个粒子,都染上了颜色,跳跃着,流动着,分秒之间便有种种奇妙的变化。
华丽的金、鲜明的橙、酡醉的红、神秘的紫……从夕阳的中心向四外荡漾开,幻化成一片绚丽的异彩。
可是,每一种颜色都带着黄蒙蒙的底子。
这种黄,像秋叶一般的冷艳,也像秋叶一般渲染着浓郁的落寞;整个大地,整个天空,都笼罩在这奇瑰的光之网里。
夕阳真美!美得多么令人心悸。
安谧的校园,被暮色浸透了。
细柳、扁柏、小池、曲径……一切都蒙上了凄迷的调子,带着些凉薄的意味。
独有一圃大理菊却盛放着,蓊蓊郁郁地开出一片花海。
在沉沉的夕阳影里,鲜明极了。
那些硕大的花朵,每一朵都像一团火球,逼近去凝视,火球中含蕴着生命的烈焰,让人有灼热的感觉。
花朵的颜色缤纷:粉白色的那种固然娇媚,深紫色的那种固然艳丽,不过,有一种橙红色的更让我喜爱。
这种花,也不知道每一朵是由多少花瓣组成的,但见一圈一圈的花瓣,密密地排列着;中心是耀眼的赤红,向外层展开去,花瓣渐渐变大,颜色渐渐变淡,最外一层,乃变成明亮的橙黄了。
花瓣,毛茸茸的,闪着丝绒般的亮芒,却又透明得像玻璃似的流转着夺目的晶莹。
这一圃大理菊,怎会开得如此茂美呢?也许,这就是春花对于生命的讴歌吧!散步在花径上的女孩是谁呢?十七八岁吧,还正是白色小马般的年龄,春云初展般的面容,却偏爱拢起一缕闲愁,轻锁在眉峰上。
她有时低头寻思,有时向天边凝视,是在想什么,还是在期待什么?是要一个多彩的梦,还是要一个灿烂的明天?她的眼睛闪动着光芒,小小的唇紧闭着,倔强而高傲,绛色的夕阳映照着她红润的面庞,夸耀着一个蓬勃的生命。
晚风轻拂,飘动着她的头发也飘动着她的衣裳,她轻盈地散步在花径间,好像踏着无声的旋律在舞蹈!她是谁?这不必追问,她是青春的形象。
太阳沉得更低了,已敛尽了光芒,红通通的,像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
它被淡蓝的暮云烘托着,庄严而祥和地步向沉静的世界。
白昼即将尽了。
大理菊仍热情地燃烧着。
女孩还流连在晚霞中。
独坐在夕阳里,在朦胧的光影中,我的灵智却被眼前的这三件事物——落日、花朵和青春——启发得清朗了。
我的心灵好像一湖清波,澄明地映出了生命的过去和未来。
你没觉察到吗?在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有其相似的一面。
伟大如太阳,冉冉初升时何等辉煌!日当正午时何其壮烈!可是,当它散尽了热力,失去了光芒之后,仍将归于平淡。
渺小如花草,当其默默地钻出地面,平凡的样子,虽不能邀得人们一顾,但在生命展开的一刻,却灿烂得令人目眩!而后便萎落飘零了。
人,谁没拥有过可傲的青春呢?可是谁也不能扭转那自然的大手,终将走上衰老的归宿。
然而,我们又何必遗憾?不见那落下去的夕阳,是多么和平静美么?不见那怒放的春花,是多么热烈、疯狂吗?我们生活在天地间的人,若能献出自己的热力,如骄阳之壮烈;若能展开自己的爱情,如春花之绚丽;那么,生活过而非白活,热爱过而有真爱,短暂的一生便不只是一生。
独坐在夕阳里,昼和夜的羽翼同时覆盖着我。
我感到昼的光明也感到夜的阴暗,感到时间的短促也感到生命的无限。
恍然间,我已不是我。
我,和那些花草,那些树木,那流荡的云,那吹拂的风:是同样的存在。
紫色的雾升起了,包笼了所有的形象。
一切,渐渐地,模糊,渐渐地,不见。
门美- 克•莫利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
时钟滴答响着,天已傍晚,炉火正旺,也可能隐藏着令人惊讶的事情。
修管子的工人也许已经来过(就在你外出之时),把漏水的龙头修好了。
也许是女厨的忧郁症突然发作,向你要求得到保障。
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
我们之中,有谁不曾坐在某一个接待室里,注视着一扇门的谜一般意味深长的镶板?或许你在等待申请一份工作,或许你有一些你渴望做成的“交易”。
你望着那机要速记员轻快地走出走进,漠然地转动着与你的命运休戚相关的门。
然后那年轻的女郎说:“克兰-博利先生现在要见你。
”当你抓住门的把手,你就会闪过这样的念头:“当我再一次打开这扇门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有各种各样的门。
有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
它们是活泼、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
难道你能想象弥尔顿或潘恩急匆匆地穿过一扇转门么?还有古怪的、吱吱作响的小门,它们依然在变相的酒吧门外面晃动,只有从肩膀到膝盖那样高低。
更有活板门、滑门、双层门、后台门、监狱门、玻璃门。
然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
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而是一扇窗户。
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开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当侍者端给你晚餐的托盘,他欢快地用肘推开厨房的门。
当你面对倒霉的书商或者小贩时,你把门打开了,但又带着猜疑和犹豫退回了门内。
彬彬有礼,小心翼翼的仆役向后退着,敞开了属于大人物的壁垒般的橡木门。
富于同情心然而深深沉默的牙医的女助手,打开通往手术室的门,不说一句话,只是暗示你医生已为你做好了准备。
一大清早,一扇门猛然打开,护士走了进来――“是个男孩!”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
没有门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
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
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
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狗也知道门的意义和痛楚。
你可曾注意过一只小狗依恋在一扇关闭的门边?这是人生的一个象征。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繁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
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