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基础知识培训24页PPT

合集下载

茶叶培训课件

茶叶培训课件
茶叶培训课件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茶文化简介 • 茶叶基础知识 • 茶叶的冲泡技巧 • 茶叶的鉴别与收藏 • 茶道与茶文化 • 茶叶的保健功能
01
茶文化简介
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茶的发现和早期利用
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最初被作为药品和饮料使用。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逐渐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生活,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滋味鉴别
品尝茶叶的味道,包括苦、涩、甘 、鲜等口感,判断茶叶的品种和质 量。
汤色鉴别
观察茶汤的颜色、亮度、澄清度等 ,判断茶叶的品种和质量。
茶叶的收藏技巧
选品收藏
存放环境
选择品种优良、品质上乘的茶叶进行收藏, 如普洱茶、黑茶等。
保持存放环境的干燥、通风、阴凉和清洁, 避免茶叶受潮、霉变和污染。
包装方式
矿物质
茶叶中富含多种矿物质,如钾、钙、镁等 ,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
03
茶叶的冲泡技巧
茶具的选择与使用
茶壶
茶壶是冲泡茶叶的主要器具, 宜选用紫砂壶或瓷器壶。在选 择茶壶时,要确保壶口宽敞、
出水顺畅。
茶杯
茶杯是用来盛放茶汤的器皿。在 选择茶杯时,要选用质地轻薄、 颜色洁净、花纹优美的瓷器杯或 玻璃杯。
茶盘
茶盘是用来放置茶具、茶叶、茶汤 等物品的器具。在选择茶盘时,要 选用质地坚固、表面光滑的竹制或 木质茶盘。
茶叶的用量与泡茶水温
茶叶的用量
在冲泡茶叶时,茶叶用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茶汤的味道和品 质。一般情况下,一人份的茶叶用量为3-5克。
泡茶水温
不同种类的茶叶需要不同的水温来冲泡。一般来说,绿茶和 黄茶需要用80-85℃的水温进行冲泡,红茶需要用90-95℃的 水温进行冲泡,乌龙茶需要用95-100℃的水温进行冲泡。

茶叶基础知识教学课件

茶叶基础知识教学课件

茶叶的种类与特点
绿茶
品质特点:绿茶具有清香、口感
•·
清爽鲜美的特点,富含茶多酚、
咖啡碱等营养成分。
05
04
03
02
01
代表品种:龙井、碧螺春、毛峰 等。
制作工艺:绿茶的制作工艺包括 杀青、揉捻和干燥,保持了茶叶 的原始风味和色泽。
未经发酵的茶,色泽鲜绿,口感 清爽鲜美。
红茶
全发酵茶,色泽红润,口感醇厚甘甜。
野生茶树的发现
在云南等地,发现了大量的野生茶树,这些茶树被认为是茶 叶的原始来源。
茶叶的传播
从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世界各地的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茶叶的历史发展
古代茶文化
在唐代,茶文化开始兴起,成为 了文人墨客们的雅趣。到了宋代 ,茶文化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斗 茶等娱乐活动。
现代茶文化
现代茶文化更加多元化,不仅有 传统的茶道、茶艺,还有各种现 代的茶饮方式,如袋泡茶、速溶 茶等。
茶叶面膜
将茶叶磨成粉,加入面膜 中,具有美白、抗氧化、 保湿等功效。
茶叶浴
将茶叶加入洗澡水中,具 有消除疲劳、舒缓肌肤、 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
茶叶按摩膏
将茶叶磨成粉,加入按摩 膏中,具有舒缓肌肉酸痛 、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
茶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茶叶在文化领域的应用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品茶、茶艺等形式 传承和发展。
茶叶基础知识教学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茶叶的起源与历史 • 茶叶的种类与特点 • 茶叶的冲泡与品鉴 • 茶叶的营养与健康 • 茶叶的选购与储存 • 茶叶的应用与拓展
01
茶叶的起源与历史
茶叶的起源

(完整)茶叶基础知识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完整)茶叶基础知识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铁观音”既是茶名,也乌是龙茶树茶品是种名经,过铁观采音茶摘介、于绿萎茶凋和红、茶之摇间青,属、于炒半发青酵、茶类,铁观音独具“观音韵”,清香雅韵,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香气馥郁持久,有“七
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 似雪而得名。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 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
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 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 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 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二、绿茶
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保留了鲜叶 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 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 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 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 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 , 其加工 方法近似于绿茶,其制作过程为:鲜叶杀青 揉捻—— 闷黄、干燥。黄茶的杀青、揉捻、 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 工序在于闷黄,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 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 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 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 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
茶 中叶 基 国

础 大
茶 类
知 识

壹 贰叁肆




















茶叶基础知识
茶的定义
• 茶,(学名: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 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边缘有锯齿, 叶柄无毛。花白色,花柄有时稍长;萼片阔卵形至圆形,无毛,宿存;花瓣阔卵形,基部 略连合,背面无毛,有时有短柔毛;子房密生白毛;花柱无毛。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 1.1-1.5厘米,每球有种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茶叶基础知识ppt课件

茶叶基础知识ppt课件

植物从种子 萌发开始, 随着时间的 推移,在形 态、生理机 能等方面, 不断地起着 量和质的变 化,直至死 亡,这个过 程称为生物
学年龄。
1、合子
2、种子及插穗
3、幼苗期 4、幼年期
茶树生物学年龄
7、衰老期
5-6、成年期
11
茶树的适生环境
喜温怕寒、喜光怕晒、喜酸怕碱、喜湿怕涝 ——“四喜四怕”
1. 温度:喜温怕寒,N45°到S38°之间均可栽培。 最适温度20- 30℃,最高临界温度为45℃。
• 茶文化启蒙:东汉华佗《食经》 • 茶文化形成:《茶经》,是唐
“苦茶久食,益意思” 。
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把儒、
• 茶文化萌芽:两晋南北朝有识 之士提出“养廉”,孙皓对韦
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 中国茶道精神。
曜 “以茶代酒”。
• 茶文化兴盛:宋代“斗茶”、
元代“玩茶”、明清“撮泡
法” 。
20
二、茶在国内外的传播
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灌木型、小乔 木型、乔木型一应俱全。生产红茶、 绿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是我国 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 地之一 。
31
江南茶区
主要产区:是我国发展名优茶的适 宜区域,位于长江以南。
土壤肥沃:基本上是红壤,部分是 黄壤或黄棕壤。
气候宜人: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 年平均气温15-18℃,有伏旱或秋旱。
产的兴盛时期。
16茶叶制作的起源来自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
从蒸青到炒青:
“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
“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
——《晋书》
至干…” 。
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
——《茶疏》
“蒸茶制饼”:“晴,采之。蒸之, 捣之…。”——《茶经》

《茶叶知识培训》课件

《茶叶知识培训》课件
2 茶叶的营销策略和销售技巧
茶叶企业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如电商渠道和体验营销等,以吸引和留住消费者。
3 茶叶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茶叶行业将继续向多元化、品质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开拓市场,提升品牌形象。
总结和展望
茶叶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通过学习茶叶知识,可以更好 地鉴赏和品味茶叶,享受生活 中的一份静谧与美好。
茶叶应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异味污染。
茶叶的品饮技巧和礼仪
品饮茶叶时,注意水温、冲泡时间和泡茶的仪式,以尽享茶叶的美味。
茶叶与健康的关系
茶叶富含抗氧化剂和多种营养物质,与心血管健康、免疫力增强有关。
茶叶的市场和发展前景
1 茶叶的市场状况和发展趋势
茶叶市场正不断发展壮大,消费者对高品质、有机和特色茶叶的需求不断增加。
茶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茶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 成部分,传承和发展茶叶文化 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和 精神。
茶叶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性
茶叶行业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推动茶叶生产和消费的可持续 发展。
茶叶的制作过程
1
茶叶的采摘和选料
茶叶的制作始于采摘新鲜的茶叶叶片,来自进行筛选和分类以确保质量。2
茶叶的加工和制作
茶叶经过捣、揉、烘等工序,以促使茶叶的发酵或不发酵,塑造各种独特的口味。
3
茶叶的质量评定标准
茶叶的质量评定标准包括外观、香气、口感等方面,确保茶叶的品质。
茶叶的保存和品饮
茶叶的保存方法
《茶叶知识培训》PPT课 件
欢迎来到《茶叶知识培训》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一同探索茶叶的起 源和历史,分类和特点,制作过程,保存和品饮技巧,以及茶叶市场和发展 前景。让我们开始茶叶之旅吧!

【精品】茶叶基础知识PPT课件

【精品】茶叶基础知识PPT课件

茶叶以季节分类
春 夏 秋 冬
春茶
• 1、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 前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份, 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 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 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 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 用。(如六安瓜片)
• 白茶是是福建特有的茶类,属轻微发酵。 • 1、白牙茶:白毫银针 • 2、白叶茶:白牡丹、贡眉。
(黄茶)制作特色
• 黄茶 微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m) 霍山黄芽 蒙洱银针 • 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 形成黄叶、黄汤。 • 分:“黄芽茶” • “黄小茶” • “黄大茶”
(三)黄茶 代表产品
中国十大名茶
• • • • • • • • • • 1、安溪铁观音 2、西湖龙井 3、武夷岩茶 4、洞庭碧螺春 5、黄山毛峰 6、安徽六安瓜片 7、君山银针 8、信阳毛尖 9、祁门红茶 10、太平猴魁
安溪铁观音简介
• 属青茶类,是我国著名乌 龙茶之一。安溪铁观音茶 产于福建省安溪县。
武夷岩茶简介
祁门红茶简介
• 祁门红茶祁门红茶,中国历史名茶。著名红茶 精品,简称祁红,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 池、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 • 祁门红茶始制于清代光绪年间,为工夫红茶的 珍品。 • 成品茶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金毫显 露、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醇酣厚、香气清香 特久, • 似花、似果、似蜜的“祁门香”以闻名于 世,位居世界三大高香名茶之首。
夏茶
• 2、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 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 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 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 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 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 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色 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如普洱 茶)

茶叶知识培训ppt课件

茶叶知识培训ppt课件
3、盛于宋
宋朝茶达到鼎盛时期,上至皇帝,下至平民;宋代流行斗茶,皇帝宋薇宗赵桔亲自写了一本茶书, 《大观茶论》。
11
二、茶的发展历程
4、变革于明
明代是茶文化的变革时期,饮散茶之风盛行。
明 太 祖 朱 元 璋
由团茶
演变
到散茶
12
二、茶的发展历程
5、衰于近代
近代战乱和贫苦,民不聊生,茶文化发展艰难
13
小种红茶
正山小种 金骏眉 烟小种
红茶
工夫红茶
滇红 安徽祁红 川红 闽红
红碎茶
叶茶 碎茶 片茶 末茶
21
三、中国六大茶类
湖南黑茶
安化黑茶
黑茶
湖北老青茶
湖北佬扁茶
四川边茶
南路边茶 西路边茶
滇桂黑茶
六堡茶(广西) 普洱熟茶(云南) 普洱生茶(云南)
22
三、中国六大茶类
23
四、服务八步曲
服务八步曲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24
•谢谢!
25
6
一、茶叶的起源
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茶书———陆羽《茶经》
关于茶的第一部专著
7
二、中国茶发展历程
药用
食用
饮用
8
二、茶的发展历程

1、始于神农氏
9
二、茶的发展历程
唐代饮茶风俗盛行,茶成为国饮
2、兴于唐
陆羽被尊称为茶圣,所著《茶经》是世 界上最早的茶学专著,对中国茶文化都 产生深远的影响。
10
二、茶的发展历程
二、茶的发展历程
6、现代复苏
14
二、茶的发展历程
中国茶叶发展历程总结: 始于神农,兴于唐,盛于宋,变革于明,衰于近代,现在

茶叶基础知识培训课件-PPT(50页)全文

茶叶基础知识培训课件-PPT(50页)全文

32
茶叶以季节分类
春 夏 秋 冬
春茶
• 1、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 前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份 ,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 ,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 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 。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 健作用。(如六安瓜片)
泡茶用水
• <茶经>: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泡茶用水特点:(清、轻、甘、活、冽)
其一,水质要清。
水清则无杂、无色、透明、无沉淀物,最能显出 茶的本色。
2024/9/3
38
其二,水体要轻
水的比重越大,说明溶解的矿物质越多功能。 有实验结果表明,当水中的低价铁超过时,茶汤 发暗,滋味变淡; 铝含量超过时,茶汤便有明显 的苦涩味;钙离子达到2ppm时,茶汤带涩,而 达到4ppm时,茶汤变苦;所以水以轻为美。
2024/9/3
27
• 祁门红茶
2024/9/3
28
• 坦洋工夫
2024/9/3
29
• 正山小种
2024/9/3
30
• 花茶
• 以烘青绿茶为原料,与香花拼和
窨制,使茶叶充分吸收花香制成花茶, 有茉莉花茶、白兰花茶、珠兰花茶、 桂花茶等品种,以茉莉花茶最常见。
2024/9/3
31
2024/9/3
秋茶
• 3、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 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 二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 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 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如铁观音)
冬茶
• 4、 冬茶 ----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 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渐 转冷后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 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 厚,香气浓烈。 (如冻顶乌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