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病例的分析及应用”一节专题复习课的教学尝试
《生物的遗传》的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的概念和实质。
2. 掌握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
3. 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遗传变异现象。
4. 能够运用遗传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二、教学内容1. 遗传的概念和实质:复习遗传的定义、遗传物质的传递过程。
2. 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复习孟德尔遗传定律、染色体遗传规律。
3. 遗传变异现象:复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定义和特点。
4. 生活中的遗传现象:举例解释遗传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育种、医学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遗传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遗传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遗传变异现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遗传的概念和实质。
2. 讲解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复习孟德尔遗传定律和染色体遗传规律。
3. 讲解遗传变异现象:介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定义和特点。
4. 分析生活中的遗传现象:举例说明遗传在育种、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遗传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对遗传变异现象的理解。
3. 课后练习: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遗传学》等相关教材。
2. 课件:制作涵盖本节课主要内容的课件。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遗传变异案例资料。
4. 练习题库:准备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库。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遗传的概念和实质、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遗传变异现象。
2.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和应用。
八、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遗传的概念和实质、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遗传变异现象。
高三生物遗传专题教案(精选5篇)

高三生物遗传专题教案(精选5篇)高三生物遗传专题教案(精选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遗传专题教案(篇1)一、本期教学目标1、在我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和应试能力。
3、进行心理辅导,稳定学生的情绪,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二、本期改进措施1、集体备课,取长补短。
在集体备课中,不仅能把严红霞老师的教学特点(紧跟形势,非常严密)与杨志贵老师的教学特点(生动活泼,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起来,而且还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取长补短。
2、紧扣课本,打牢基础。
教材是考试的依据,所以教学不能离课本太远;同时课本上的任何内容都是考试对象,所以不能留下任何空白。
教学中要勤联系课本,防止高三后期时遗忘课本的.现象发生。
3、少讲多练,提高分数。
以考代练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以便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以考代练可以使老师及时地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以便得到及时地纠正。
4、标记错题,防止再错。
学生把作业上或卷子上做错的题作上标记,过一段时间回头看一看,不要让一个题一错再错。
也可以用这些典型题进行抽查,以把握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5、关注差生,拔高优生。
保证差生能学会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在高考中能够上线;同时重点培训优等生,争取多上一类的数量。
有一部分优生也有很大的问题,稍不注意就会掉队。
6、加强联系,互通信息。
充分利用一中的信息,以及杂志上和网上的有用信息。
同时也要注意与学生的联系,及时纠正教学中的问题。
三、集体备课安排时间内容负责人02:18 基因的分离定律刘俊明02:25 自由组合定律严红霞03:03 几种育种的方法杨志贵03:10 伴性遗传刘俊明03:17 基因突变严红霞03:24 染色体变异杨志贵03:31 生物的进化刘俊明04:07 生态因素严红霞04:14 种群和群落杨志贵04:21 生态系统刘俊明04:28 生态系统的功能严红霞05:05 生态保护杨志贵05:12 内环境和水盐平衡刘俊明05:19 体温和血糖平衡严红霞05:26 免疫杨志贵06:01 复习刘俊明高三生物遗传专题教案(篇2)一、工作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学习新课改思想,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遗传变异分析(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遗传变异分析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教学遗传变异分析在生物界中,遗传和变异是两大基本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遗传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现象,而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深入认识生物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1.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掌握遗传和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3.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教学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确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遗传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现象,而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2. 遗传和变异的类型遗传和变异可以分为两大类: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3. 遗传和变异的原因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4. 实际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原因。
例如,我们可以以农作物抗病性为例,分析遗传和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原因。
2.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遗传和变异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教学评价1.采用课堂提问、作业和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类型和原因的理解程度。
遗传学基础教学案例分析

遗传学基础教学案例分析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种遗传信息的传递和改变。
在高等教育中,遗传学是生物学或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讲授各种基本原理和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遗传学的知识。
本文将分析一个遗传学基础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教学。
案例背景假设某大学的遗传学课程中,教师选择了一个关于人类血型遗传的案例进行教学。
案例中,一个夫妇拥有AB血型(A型和B型的一种血液类型),他们的孩子既可以有A型、B型或O型的血液类型。
学生需要分析孩子的血型产生的原因,并解释为什么孩子的血型只能是A型、B型或O型中的一种。
分析步骤1. 血型遗传基础知识介绍ABO血型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遗传规律。
解释A型和B型血型分别由A基因和B基因决定,O型血型则由O基因决定。
人类的血型是由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决定的,即一个人可以携带A和O基因、B和O基因或者两个O基因。
2. 父母血型的分析解释为什么父母的血型是AB型。
提示学生AB型血型是A和B 基因共存的结果,即一个人同时携带A基因和B基因。
3. 孩子血型的解释分析孩子的血型只能是A型、B型或O型中的一种。
引导学生根据父母血型的可能性推断孩子的血型。
提醒他们ABO血型系统的遗传规律,父母为AB型,即分别携带A和B基因,故孩子血型的可能性为:25%的机会为A型,25%的机会为B型,50%的机会为O型。
4. 基因型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血型的表现形式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
提醒学生血型A、B和O在基因型上的对应关系:基因型AA和AO可表现为A 型血,基因型BB和BO可表现为B型血,基因型OO才能表现为O型血。
5. 血型存在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血型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和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解释血型在输血和器官移植等临床操作中的重要性,以及不同血型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的分布差异。
6. 遗传学知识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血型遗传规律的应用场景,如家族血统分析、犯罪嫌疑人的排除等。
通过例子和实际应用案例的讲解,加深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遗传实验与分析的教学方法总结

遗传实验与分析的教学方法总结在遗传学教育领域,实验和分析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深入理解遗传学原理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总结遗传实验和分析的教学方法,并探讨其在遗传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实验设计与操作在遗传实验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
首先,教师可以提供一个明确的实验目标,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安排实验。
然后,学生应该学习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比如操作显微镜、利用基因测序仪等。
此外,学生还应该学习合理使用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并掌握实验中的安全常识。
二、数据收集与记录学生在遗传实验中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与记录。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实验中收集样本数据,如基因型、表现型等,并教导学生如何记录这些数据以便于后续的分析。
此外,学生还应该了解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对分析结论的影响,培养他们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思维能力。
三、数据分析与解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是遗传实验和分析的核心内容。
学生应该学会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并针对实验中的假设进行验证。
在数据分析中,学生还需学习使用适当的图表和图像来展示结果,并运用遗传学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这将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遗传学原理及其应用。
四、实验报告与展示遗传实验的报告与展示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学生应该学习如何撰写实验报告,包括标题、摘要、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等部分,并确保报告内容准确完整。
此外,学生还需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结论,以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五、实验的项目选择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验项目选择。
例如,可以设计基因突变实验、基因表达调控实验等。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遗传学原理,并激发他们对遗传学研究的兴趣。
六、实践与合作遗传实验与分析需要学生进行实践和合作。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仪器设备并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从“遗传的基本规律”的复习谈上好复习课

・
l ・ 8
生物 学教学 21年( 5 第9 0 0 第3 卷) 期 化解难点” 是复习课的关键。如本节重难点分离和 自由 组合的实质的处理可用知识 网络( 2 的方式展示 : 图 )
于杂交试验过程等内容在新课 中都认真分析过, 这里就
没必要再去重复 , 否则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突出重点 ,
复 习课 内容一般 都较多 , 精心设计复 习课 的结构 ,
包括对 复习课 中内容 的整 体概 括 , 识过 渡与前 后联 知
过程 、 象结果 统 计分 析 、 实验现 象 的解 释 、 现 象 现 对 对
解 释的验证 、 实 质 的分析 , 对 以及在 实践 中 的应 用 等。
系, 然后确定复 习的 目标 、 重难 点 , 明确 复习 任务 。要 有重点地 复习 , 到 : 突出重点 教材 内容 的复 习; 做 ① ② 突 出重点概念 、 例题 、 题思 想与 方法 的复 习 ; 突 出 解 ③ 重要薄弱环节 的复习 ; 突出重点难点 的复习 。例如 : ④
图( 1 , 图 ) 强化理 解。
性 基 因
基因型 卜— 基因 卜一 I 等位基因
一
. .. .. .. . . .. .. ._ J _ . I 发生 决定
l 决定
控制
I 控 制
。
控 制
一
性状分离 f I表现型 卜— 性状 卜—+ 相 对性状 f
显性性状
主要参考文献
f] 1张 华 .99 19 .论 课 程 选 择 的基 本 取 向. 国教 育 资料 。:5— 1 外 5 9 3 _
以上仅从几个 方面 略作解 析 , 未穷 尽 高 中教科 并 书 中蕴含 的心 理逻辑 。尤其 需要 指 出的是 , 教科 书编 写时需要考虑学 习心理学规律 , 但是 , 任何教科 书都不 可能与每 一个 学 生 的 心理 发展 现 状 完全 吻合 。现 实
《生物的遗传》的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回顾和掌握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2)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及类型;(3)掌握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4)了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题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2)利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遗传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认识到遗传学在生产生活和生物科技领域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2. 复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实例;3. 复习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4. 复习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2)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实例;(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4)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 教学难点:(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复习提问法:通过复习题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2. 案例分析法:利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课堂讲解:(1)讲解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2)讲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实例;(3)讲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4)讲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生物的遗传》的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和掌握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以及遗传变异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遗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基因、遗传信息、遗传物质等。
2. 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连锁遗传规律等。
3. 遗传变异的原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
4. 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自然选择、适者生存、遗传多样性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遗传知识。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的遗传知识解决问题。
3. 利用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复习遗传的基本概念。
2. 讲解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以孟德尔遗传规律为例,讲解遗传物质的传递过程。
3. 分析遗传变异的原因:讲解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遗传变异的原因。
4. 探讨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讲解自然选择、适者生存、遗传多样性等概念。
5.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遗传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遗传知识进行分析。
6.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
7. 总结和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遗传知识。
五、作业布置2. 提供一些遗传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遗传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遗传学》等相关教材。
2. 案例材料:提供一些遗传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将人类遗传病和相关 内容结合起来 , 解决实 际问题 ,
4 教学过程
41列举常见遗传病。 . 归纳遗传病的类型
请学 生列举 自己知 道的疾病 , 如下 : 白化病 、 流感 、 尿病 、 糖 非 典、 白化 、 多指、 流感 、 盲、 色 血友病……教师补充 : 唇裂、 原发性高血 压、 滋病、 1 艾 2 三体综 合征 、 猫叫综合征 、 维生 索 D 偻病 、 抗 佝 软骨 发育不全 、 神经性肌肉衰弱 、 外耳道多毛症等。教师提问 : 能对上 你 述疾病分类吗?学生回答 : 非典 、 流感 、 艾滋病属于传染性疾病 , 其
摘
要 “ 遗传病例 的分析及应用” 是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和
破复杂图谱 的方法 , 归纳单基 因遗传病 的特点 , 寻找 与其 他相关知
识 的联系 , 增强分析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的很好素材 ,本 文从 多方面对提高本节课 的复 习有 效性进行 了尝试 。 关 键词 人 类遗传病 专题复 > 教学尝试 - j
识。
考点一 : 遗传病 的概念 以及单基 因遗传病 、 多基 因遗 传病和染 色体异常遗传病 的概念 、 实例 、 特点。此考点较简单 , 通过完成 学生
教师下发的学案上的例题来加 以巩固。教师核对答案 , 及时反馈 , 同时对该部分知识作一小结 。特别提 醒学 生注意多基因遗传病的
2教学 目标
确遗传病的类 型。然后教师列举可能出现的相关考点 , 让学生做到
心 中有数。对于学生容易理解 的, 如一些 概念 , 通过典型 习题 的形
式展现和 回 。对于该部分 的核心 内容 , 顾 也是学生 比较难理解的遗
r l 染色体隐性 常 遗传 l 基 r 单基因 传病 _ 显性遗 遗 { 伴x 传
别是通过 图谱学会对单 基因遗 传病的判断 ,掌握遗传病 与其他 内
容结合考查 的方法 。
22过程与方法 -
归纳人类常见遗传病 的类 型、 概念 , 分解遗传 系谱图 , 掌握突
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原 因。 回答如下 : 因为 D A分子上一个碱基 是 N
l 垦j 病l
L l 隐 遗 伴X 性 传
伴 Y遗传
传 系谱图 的分析和识别 , 则先让学 生分 析简单 的 、 一种遗传病 的图 谱, 再分析复杂 的、 两种遗 传病的 图谱 , 即将 复杂系谱图 分解 的形
式来逐步展开 , 让学 生找到解题的突破 口。在分析 系谱 图的同时 , 让 学生 总结各类遗传 病的特点 ,学生从直观 的图谱中得出的特点 更 易掌握 和理解 。最后 , 通过一组综合性习题 的讲解 和训 练 , 让学 生将人类遗传病 和减 数分裂、 遗传规律 、 伴性遗传 等内容有机地结
归纳各类遗传病 的特点 、 变式训练等形式进行加强。
余都是遗传性疾病。 在学生分类 时, 他已经能区分两类疾病的不同,
初步知道 了遗传病的共 性。教师继续提问 : 这些遗传病可以分成哪 些类型?教学 中关键是让学生 明确分类 的依据是什么 , 学生知道 了 分类 的依据就不会盲 目记忆 , 而是学生 自己理解 的。 最后 , 教师 P r P
磊i 蓬l
多 因传 基遗病
性染色体
} 逊 { 结构
l 馇 { 数目 1 常 体 病 ’ r 染色
42解读考点。 . 明确考试要求和题型
学生明确遗传病的相关考点 , 针对不 同要求 , 内容 自身的 结合
难度 , 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复习巩固。
合开展优生的意
演示如下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1教 学思路
本节复习课是在复习完遗传 的基 本规律、 伴性遗传 、 生物 的变
异 的基础上进行 的, 通过对人类遗传病实 例的分析 , 使学生能对上 述相关知识有更清楚 的认识 , 明确相互 之间的联系及本质 , 能够 分 析解决这一类 问题 。
通过学生列举 、 教师归纳教材 中出现的各种遗传病 , 让学生 明
■ 教学园地
“ 遗传 病例 的分 析及 应 用’ ’ 一节专题 复 习课 的教 学 尝试
吴 兰 兰
(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学
中图分类号 : 6 3 1 G 3 . 9 文献标识码 : A
江苏・ 苏州 250 ) 117
文章编号: 6 2 7 9 ( 0 9 2 — 0 - 2 1 7 — 8 4 2 0 )5 2 2 0
23情感 、 . 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利用遗传病知识开展优生的意识, 认识到优生t 的必要性。 睛
3 重 点 和难 点
“ 人类遗传病” 是高中生物学必修课程 中“ 遗传与进化 ” 模块 中 的一部分 , 涉及的 内容较少 , 但却是考查推 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最好的生物学素材。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 对人类遗传病类型 的识 别能力 , 能力题主要是结合遗传 系谱 图或 相关 图表 , 出遗传方式 突 的判断 , 综合 考查减数 分裂 、 因的分离规 律和 自由组 合规律 、 基 伴
21知识与技能 .
知道人类 常见遗传 病 的类 型 , 单基 因遗传病 、 多基因遗传病 、
染 色体异 常遗传 病的概念和特点 , 学会分析和识别遗 传系谱图 , 特
特点 , 出其不适合作为遗传病调查 的原因 , 指 自然引出调查遗传病 的发病率和遗传方 式的要求和方法。
考点二 : 单基因遗传病 的致病机理 教师提问 : 单基因遗传病致病 的原因是什么 ?请学生回顾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