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
地表水的国际标准

地表水的国际标准
地表水是指流动在陆地地表并被地表和地下水系统所连接的水。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地表水的国际标准,以确保水质安全和卫生标准的达成。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地表水国际标准:
1. WHO标准:世界卫生组织的地表水标准对水中的微生物、化学物质和辐射进行了监测。
根据WHO标准,水中大肠杆菌数量不应超过每100毫升1个,水中铜的浓度不应超过2毫克/升,水中总氯的浓度不应超过5毫克/升。
2. EPA标准:美国环境保护署的地表水标准主要监测水中的微生物、化学物质和放射性污染物。
EPA标准要求,水中大肠杆菌数量不应超过每100毫升1个,水中铜的浓度不应超过1.3毫克/升,水中总氯的浓度不应超过4毫克/升。
3. EU标准:欧盟的地表水标准对水中的消毒副产物、有机物质和重金属进行了监测。
根据EU标准,水中铅的浓度不应超过10微克/升,水中三氯甲烷的浓度不应超过5微克/升,水中总氯的浓度不应超过25毫克/升。
4. GB标准:中国的地表水标准根据水体用途分为五个等级。
其中一级水质为地表水最高标准,适用于生活饮用和直接接触的娱乐活动等。
GB标准要求,一级地表水的水中总磷浓度不应超过0.02毫克/升,水中总氮的浓度不应超过1.0毫克/升,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数量应小于每
100毫升10个。
总的来说,国际标准的制定对地表水的质量监测和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护环境,减少对地表水质量的影响,共同创建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地表水资源的形成

2.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
变差系数:数理统计中用均方差与均值之比作为衡量系列数据 相对离散程度旳参数。称变差系数Cv,又称离差系数或离势系 数,无量纲。
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是表达降水量旳年际变化程度旳参数。
① 均方差δ
n
δ=
(xi x)2
i 1
n 1
②变差系数Cv Cv
x
Cv 大,年降水量旳年际变化越大;反之越小。
我国长江以南、东南沿海γmin<0.5,长江以北γmax>100 表 3-2 说明。
第二节 河流概况
一、水系及流域
1、水系 水系:由干流、支流和流域内旳湖泊、沼泽彼此连接构成 旳一种庞大系统,以干流或注入旳湖泊、海洋命名,如长 江水系、洞庭湖水系。
干流:一种水系里,长度或水量最大旳河流。
支 流: 一 级 支 流、 二 级 支 流 等 等。
·降水强度大,径流大;反之小,径流过程缓慢
·在流域下游降水时,径流旳涨落变化较快,且洪峰时间 短,洪峰量大;若在上游流域集中降水时,恰好反之。
·蒸发强度大旳地域,降水前土壤水分已全部蒸发,降 水后有大量水分,消耗于下渗。
2.地形: 地 面 高 程、 坡 度、 切 割 程 度
·地形越陡、切割越深,坡面漫流和河槽汇流旳水流速度越 大,地表径流损失小。( 山 区 河 流 旳 径 流 变 化 比 平 原 区 河 流 强 烈)
③流域旳自然地理特征
·流域旳地理位置:用流域所处旳经纬度范围来表达。反 应流域气候和地理环境旳特征。
·流域旳气候条件:涉及降水、蒸发、温度、湿度和风等, 径流取决于降水、降水与气象原因有关。
·土壤、岩性和地质构造:影响入渗及地下水旳补给,因 而也影响到径流旳变化。
第五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1.9

第二节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等级及评价范围
划分评价等级的依据 评价等级划分 评价范围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1993)规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三级,一级评价 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对于不同级别的地表水环 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等的评价工作内 容与技术质量要求有所不同。
态破坏型。 (3)界定新、改、扩建项目,明确是否有“以新带老”
的问题。
2. 确定评价工作等级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
1993),结合建设项目外排水污染源的特点和当地水环境的 特征,确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3.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通过水质与水文调查、现有污染源调查,弄清水环境现 状,确定环境问题的性质和类型,并对水质现状进行评价。
二、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要求)
(1)根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区域可持续发 展的要求,明确包括水质要求和环境效益在内的环境质量目 标;
(2)根据国家排污控制标准(排放标准),分析和界定 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和污染源强(水质与水量指 标);
(3)选择合理的水质模型,建立污染源与环境质量目标 的关系,根据各种工况下不同的污染源强,进行水环境影响 预测评价;
必要时应进行工程涉及水域的水环境容量预测分析。
6. 提出控制水污染的方案和保护水环境的措施 根据上述的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比较优化建设方
案,评价建设项目对地表水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预测受影响 水体的环境质量变化和达标率,为了实现水环境质量保护目 标,提出水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四、 地 表 水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的 工 作 程 序
地表水评价等级的划分

地表水评价等级的划分
地表水评价等级的划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因素:
1. 排放量: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将企业污水排放量分为五个等级,包括≥20000m³/d、10000~20000m³/d、5000~10000m³/d、1000~5000m³/d和200~1000m³/d。
2. 水质复杂度:根据污染物类型数以及需预测污染因子数的多少,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类。
具体来说,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因子数目≥10为复杂;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因子数目为中等;污染物类型数和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因子数目都较少为简单。
3. 水域规模:根据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我国的地表水按功能高低分为五类:Ⅰ、Ⅱ、Ⅲ、Ⅳ、Ⅴ。
其中,Ⅴ类水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此外,还有劣Ⅴ类水,指污染程度已超过Ⅴ类的水,其特点是散发出明显臭味、出现异常颜色以及水生生物及鱼虾出现大面积死亡。
综上所述,地表水评价等级的划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排放量、水质复杂度和水域规模等因素。
根据这些因素的评价结果,可以对地表水环境进行科学的分级和保护。
地表水质标准

地表水质标准地表水是指地球表面上的湖泊、河流、水库等自然水体,以及人工水体,如人工湖、人工水库等。
地表水质标准是指对地表水质量进行评价和监测,以保护水环境,维护人民健康的一系列标准。
地表水质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地表水的使用和管理,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减少水污染,保障人民的饮用水安全。
地表水质标准主要包括对水质的监测和评价指标、水质分级标准以及相关管理办法。
监测和评价指标是对地表水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主要包括物理化学指标、生物学指标和污染物指标。
物理化学指标包括水质的颜色、浊度、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生物学指标包括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浮游植物等指标;污染物指标包括水体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农药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地表水的水质情况,为制定水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地表水质标准还包括了水质的分级标准,根据地表水的水质情况和用途需求,将地表水分为不同等级,如Ⅰ类水、Ⅱ类水、Ⅲ类水等,每一类水都有相应的水质要求和管理措施。
比如,Ⅰ类水是指地表水质量较好,可以直接供人饮用,可以适用于水产养殖等用途;Ⅱ类水是指地表水质量一般,可以供工农业用水和景观水,但需要经过简单处理;Ⅲ类水是指地表水质量较差,只能用于工农业用水和景观水,需要经过复杂处理。
这些分级标准为地表水的管理和利用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除了监测和评价指标、分级标准外,地表水质标准还包括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如水质监测和评价方法、水质保护措施、水质改善措施等。
这些管理办法是对地表水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的具体操作规程,是对地表水质量进行保护和改善的具体措施。
比如,对于一些污染严重的地表水体,可以采取生态修复、污染源治理、水质净化等措施,以改善地表水的水质。
总的来说,地表水质标准是保护地表水环境,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手段,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减少水污染、保障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高度重视地表水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共同努力,保护好我们的地表水资源。
浅析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浅析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地表水是指地表浮在地表面上的水体,包括江河、湖泊、水库等,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地表水环境质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许多问题。
本文将就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水质污染严重。
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等大量有机物、无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中,导致地表水水质严重下降,滋生了大量的藻类和细菌,影响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2. 水资源过度利用。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水资源需求量逐年增加,导致地表水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一些江河湖泊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水质恶化。
3. 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地表水环境破坏导致水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数量减少,生态平衡被打破,许多水生动植物种类濒临灭绝。
4. 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管。
地方政府对地表水环境的管理和监管不力,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对地表水环境的破坏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和处罚。
二、建议解决措施1. 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加大对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完善地表水污水处理设施,采用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加强水资源合理利用。
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地表水资源。
3. 加强水生态系统恢复。
加强对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重建受损的水生态系统,恢复水生态平衡。
4. 健全地表水环境监管体制。
建立健全的地表水环境管理和监管机制,完善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监测体系和评估标准,加大对地表水环境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对地表水环境的破坏行为。
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地表水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增强公众对地表水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共同保护地表水环境。
地表水标准

地表水标准一、水质指标地表水的水质指标主要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
物理指标包括悬浮物、浊度、透明度等;化学指标包括pH值、硬度、氨氮、总磷等;生物指标则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等。
二、水量和水位地表水的水量和水位也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
水量通常用流量来表示,水位则用深度来表示。
在制定地表水标准时,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和生态需求,制定合理的用水量和用水时间。
三、水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是衡量地表水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据。
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和生态需求,水环境质量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
在制定水环境质量标准时,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和水资源状况,制定合理的标准。
四、水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划是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和生态需求,将地表水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
这些功能区域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工业用水区等。
在制定水功能区划时,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和生态保护需求。
五、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是地表水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制定水资源保护措施时,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和生态需求,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
例如,可以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水源涵养林建设等措施来保护水资源。
六、水污染防治水污染是地表水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制定水污染防治措施时,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和污染源,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例如,可以采取污水处理措施、垃圾分类处理等措施来防治水污染。
七、水域管理水域管理是地表水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制定水域管理措施时,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水域特点和生态需求,制定合理的措施。
例如,可以采取水域规划措施、水资源调度措施等措施来进行水域管理。
八、水生态保护水生态保护是地表水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制定水生态保护措施时,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水生态系统特点和生态需求,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
例如,可以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水生生物保护措施等措施来进行水生态保护。
地表水四类水质标准

地表水四类水质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相关标准规定,地表水分为四类水质,分别为Ⅰ类、Ⅱ类、Ⅲ类和Ⅳ类。
其标准如下:1. Ⅰ类水质标准:pH值:6.0-9.0溶解氧:≥7.0 mg/L氨氮:≤0.15 mg/L总磷:≤0.02 mg/L总氮:≤1.0 mg/L石油类:≤0.02 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BAS):≤0.02 mg/L结合态氰化物:≤0.05 mg/L其他有害物质: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2. Ⅱ类水质标准:pH值:6.0-9.0溶解氧:≥6.0 mg/L氨氮:≤0.5 mg/L总磷:≤0.03 mg/L总氮:≤1.5 mg/L石油类:≤0.1 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BAS):≤0.1 mg/L结合态氰化物:≤0.1 mg/L其他有害物质: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3. Ⅲ类水质标准:pH值:6.0-9.0溶解氧:≥5.0 mg/L氨氮:≤1.0 mg/L总磷:≤0.05 mg/L总氮:≤2.0 mg/L石油类:≤0.2 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BAS):≤0.2 mg/L结合态氰化物:≤0.2 mg/L其他有害物质: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4. Ⅳ类水质标准:pH值:6.0-9.0溶解氧:≥4.0 mg/L氨氮:≤1.5 mg/L总磷:≤0.1 mg/L总氮:≤6.0 mg/L石油类:≤0.5 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BAS):≤0.3 mg/L结合态氰化物:≤0.5 mg/L其他有害物质: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这些标准旨在保护和维护水体的生态环境,确保地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不同地区和不同用途的水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严格的水质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is standard is applicable to water samples of various types with COD value greater than 30mg/L, with the upper limit being 700mg/L for water samples having not been diluted.This standard does not apply to saline water with a chlorides concentration greater than 1000mg/L (after dilution).2. DefinitionThe quality concentration of oxygen consumed by the dissolvable matter and suspended matter in water corresponding to the amount of dichromate used for the oxidization treatment under given conditions.3. PrincipleA potassium dichromate solution of known amount is added into the water sample, let it boil and flow back in strong acid medium with silver salt as the catalyst, then, with ferroin as the indicator, the non-reduced potassium dichromate in the water sample is titrated with ferrous ammonium sulfate, and the amount of consumed ferrous ammonium sulfate is converted into the quality concentration of the consumed oxygen.With the presence of acidic potassium dichromate, it is difficult to oxidize the aromatic hydrocarbon and pyridine, hence a low oxidization rate. Under the catalytic action of silver sulfate, the straight chain aliphatic compounds can be effectively oxidized.4. ReagentUnless otherwise noted, all reagents used in the test shall be AR quality conforming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s, and the water used in the test being distilled water or water with equivalent purity.4.1 Silver sulfate (Ag2SO4), chemical pure.4.2 Mercury (HgSO4), chemical pure.4.3 Sulfuric acid (H2SO4), ρ=1.84g/mL.4.4 Silver sulfate-sulfuric acid reagent: add 10g silver sulfate (4.1) into 1L sulfuric acid (4.3), lay it up for 1~2 days so that it can dissolve, mix it evenly, and stir it carefully before use.4.5 Standard potassium dichromate solution4.5.1 Standard potassium dichromate solution at a concentration of C(1/6 K2Cr2O7)=0.250 mol/L: dissolve 12.258g of potassium dichromate which has been dried at 105℃for 2 hours into water, and dilute it to 1000 mL.4.5.2 Standard potassium dichromate solution at a concentration of C(1/6 K2Cr2O7)=0.025 mol/L: dilute the solution obtained in 4.5.1 by 10 times.4.6 Standard ferrous ammonium sulfate titration solution4.6.1 Standard ferrous ammonium sulfate titration solution at a concentration of C[(NH4)2Fe(SO4)2·6H2O]≈0.10 mol/L: dissolve 39g ferrous ammonium sulfate [(NH4)2Fe(SO4)2·6H2O] in water and add 20mL sulfuric acid (4.3). Dilute it to 1000mL after it is cooled.4.6.2 The concentration of this solution (4.6.1) must be accurately calibrated with the standardpotassium dichromate solution (4.5.1) each day before use.Take 10.00mL standard potassium dichromate solution (4.5.1) and put it into a conical flask, dilute it with water to about 100mL, add 30mL sulfuric acid (4.3), stir it well, add 3 drops (about 0.15mL) of ferroin indicator (4.7), and titrate it with ferrous ammonium sulfate (4.6.1). The color of the solution will change from yellow to bluish green and then to red brown, which will be the termination. Record the amount of ferrous ammonium sulfate consumed (mL).4.6.3 Calculation of the standard ferrous ammonium sulfate titration solution concentration:where: V – the ferrous ammonium sulfate solution consumed during titration in mL.4.6.4 Standard ferrous ammonium sulfate titration solution at a concentration of C[(NH 4)2Fe(SO 4)2·6H 2O]≈0.010 mol/L: dilute the solution obtained in 4.6.1 by 10 times, and calibrate it with standard potassium dichromate solution (4.5.2), the procedures of titration and concentration calculation being similar to those in 4.6.2 and 4.6.3.4.7 Standard potassium hydride phthalate solution, C(KC 6H 5O 4)=2.0824 m mol/L: weigh 0.4251g potassium hydride phthalate (HOOCC 6H 4COOK)which has been dried at 105℃ for 2 hours, and dilute it to 1000 mL and mix it well. With potassium dichromate as the oxidizer, the COD value when the potassium hydride phthalate is fully oxidized will be 1.176 g O 2/g (which means 1.176 g oxygen is consumed by 1g potassium hydride phthalate), so the theoretical COD value of this standard solution is 500mg/L.4.8 1, 10-phenanathroline monohydrate indicator solution: dissolve 0.7g green vitriol (FeSO 4·7H 2O) into 50mL of water, add 1.5g of 1,10-phenanathroline monohydrate, stir it to allow it dissolve, and dilute it with water to 100mL.4.9 Glass beads to prevent explosive boiling.5. InstrumentsCommon laboratory instruments and the following.5.1 Reflux device: all-glass reflux device with a 250mL conical flask with 24# standard ground opening. The reflux condensing tube is 300~500mm long. If the sampling is over 30mL, an all-glass reflux device with a 500mL conical flask can be used.5.2 Heating device.5.3 A acid titration tube of 25mL or 50mL.6. Sampling and specimens6.1 SamplingThe water sample will be collected in a glass bottle and analysis should be done as early as possible. If the analysis cannot be done immediately, the sample should be added with sulfuric acid (4.3) to a pH<2, and be kept below 4℃. The keeping time must not exceed 5 days. The volume of collected water sample must not be less than 100mL.V V O H SO Fe NH C 50.2250.000.10]6)()[(22424=⨯=⋅6.2 Preparation of specimensStir the sample sufficiently homogeneous, and take 20.0mL as the specimen.7. Procedures7.1 For a water specimen with a COD value less than 50mg/L, it should be oxidized with low concentration standard potassium dichromate solution (4.5.2), then heated and refluxed, before being titrated back with low concentration standard ferrous ammonium sulfate solution (4.6.4).7.2 The upper limit of determination is 700mg/L for water specimen having not been diluted. When this limit is exceeded, the determination can be made only after dilution.7.3 For water samples with serious contamination, both the specimen and reagent can be taken at 1/10 of the required volume and put them into a 10×150mm hard glass tube. Stir it well and heat it to boil for several minutes with an alcohol burner. Observe if the solution has turned bluish green. If so, add little specimen and repeat, until the solution will no longer turn bluish green. The proper times of dilution can thus be determined for the water sample to be tested.7.4 Take the specimen (6.2) and put it into the conical flask, or take an appropriate amount of specimen and add water to 20.0mL.7.5 Blank test: with the same procedures, perform a blank test with 20.0mL water in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