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①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文景之治”
经济发展
政治清明
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增强;
表现: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京师之钱累百巨万(数目 巨大),贯朽(穿钱的绳索腐烂)而不可校(查对)。 太仓(京师的粮仓)之粟陈陈相因(陈粮压着陈粮), 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课程标准:了解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时间: 公元前202年
朝 代
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建
立 三
都城:
长安
史称“西汉”
要
素
西汉的建立
“汉并天下”瓦当:为纪念刘邦 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而作的“汉并天下”瓦当。大家 可以感受一下模型。设计在长安 城宫殿的屋檐上。我们从中看出 了一种王者之气。
残肢体的肉刑 A. ①② B. ③④
C
C. ①③ D. ②④
4、“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轻徭薄赋 B.加强法治
)B
C.提倡节俭 D.以德化民
5、《史记· 本纪第十》记载:“(上)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
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
恐羞之,何以台为?’”材料中的“上”是 ( )
A、汉高祖 C、汉景帝
B、汉文帝 D、汉武帝
B
6、“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的、堆到仓
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
得无法计算。”这段描绘与下列哪一盛世局面有关 ( )
A、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B、光武中兴 D、开元盛世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原因 西汉(公元前202年—9年)是中国唯一一个跨公元前后的朝代。 1、西汉建立 P55《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 饿。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 相或乘牛车。” 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批的田地 荒芜。 2、西汉初年社会境况?原因? 秦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秦的暴政 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 假如你是汉高祖,你首先要做的事应该是什么呢?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汉高祖面对西汉初年的残破荒凉景象,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巩固政权,采取了什么政策?
二、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 原因:① ② (一)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 1、内容:①解甲归田 ②释奴为民 ③轻徭薄赋 2、作用: (二)汉文帝和汉景帝休养生息政策 1、内容(文景之治的原因): 2、作用: 3)人足(富足)。——《资治通鉴》 都鄙(城市、乡村)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汉书·食货志》 城市和乡村的库存的粮食都满了,库存的铜钱非常充盈。 西汉初年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饿。凡米石五千, 人相食,死者过半 。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批的田地荒芜。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经过长期战乱,西汉初期呈现一派残破景 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皇帝出 巡,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驾车;有些将相 就只能乘牛车出行。
假如你是汉高祖,你首先要做的事应该是 什么?
——发展农业生产
背景:
1、秦始皇的残暴统治,加之连年的战争, 社会生产遭到破坏。西汉初期出现了社 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粮食奇缺的残破 景象。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 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 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咸阳后, 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 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 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 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霸 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 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 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 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 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 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 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 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 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 --出处《史 记·高祖本纪》
天 下
结果:刘胜项败
刘邦建国和“布衣将相之局面”
建国时间:公元前202年 建国者:汉高祖 刘邦 都城: 长安
史称“西汉”
刘邦,沛县人,世代务农,丑曾任亭长。善于 网罗人才,包括社会下层有才能的人。称帝后, 论功定封,形成“布衣将相”的局面。
休养生息政策的提出
汉初为什么要实行 修养生息政策?
请大家讨论!
“谁来执掌政权成为斗争焦 点!”
楚汉战争爆发
时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长达四年时间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读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素养导学】时空观念:了解西汉建立的基本史实。
历史解释:理解休养生息政策实施的背景、历史概念、具体表现及影响等。
家国情怀:掌握“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并得出治世局面的出现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启示。
【知识构建】一、西汉的建立1.“汉并天下”瓦当是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
(1)时间:公元前202年。
(2)朝代:西汉。
(3)都城:长安。
(4)人物:刘邦,即汉高祖。
【思维导引】公元前202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末。
2.《汉书·食货志》中的这段话反映了汉初怎样的社会景象?为何出现这种景象?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1)社会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2)出现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3)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二、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目的、措施及影响分别是什么?1.原因:汉初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不安;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2.目的: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3.措施:(1)让士兵还乡务农(“兵皆罢归家”),释放部分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2)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以稳定民心,鼓励农业生产。
4.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思维导引】秦朝推崇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汉初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
三、“文景之治”《史记·平准书》描述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治世局面。
1.名称:“文景之治”。
2.帝王:汉文帝和汉景帝。
3.措施:(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轻徭薄赋(三十税一)。
(2)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3)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4.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
【史料研习】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历史解释】休养生息政策: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元气,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人教部版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景帝刘启, 汉文帝刘恒第五子, 西汉第六位皇帝。刘 启在位16年,葬于阳 陵
三、励精图治——“文景之治”
汉高祖刘邦开启, 文景二帝承发展。 祖孙三代齐努力, 奠基西汉两百年。
源于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三、励精图治——“文景之治”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朕忧其然, 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汉 景 帝
三年后,完全废除了田租。
三、励精图治——“文景之治”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割鼻子改 为打三百板子,把斩去左脚改为打
汉 文 帝
五百板子。
一是减少笞(chī)数。 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
汉 景
刑具笞杖用竹板做成,须削平竹节;笞打
帝
的部分是臀部;笞打过程中不得换人。
农民赋税沉重,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减轻赋税,把收获物的三十分之一上缴
上缴国库
国家
徭役、兵役繁重
减免徭役、兵役
奢侈
节俭
暴政,刑罚残酷,激起反抗
仁政,以德化民,减轻刑罚
பைடு நூலகம்
得出秦亡,汉兴的原因
秦亡:残暴的统治,沉重的赋税,徭役、兵役繁重 汉兴: (1)吸取秦亡的教训
(2)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负担 (3)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一、创业维艰——汉初现实
1、西汉建立
时间: 公元前202年 人物: 刘邦(汉高祖) 建都: 长安
汉高祖刘邦
一、创业维艰——汉初现实
2、汉初现实
(1)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2)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
(3)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起毛色相同的四 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 饱。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设计说明本课主要讲述的是西汉初期的历史。
西汉建立之初,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动荡不安。
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生产,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为西汉的逐步强盛和后来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教师应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汉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1.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
2.分析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3.体会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的作风。
重点难点重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料研读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汉书》(书目)。
2.影视资源:《中国通史》(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在反秦浪潮中,由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在斗争中逐渐壮大。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刘邦趁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灭亡。
秦朝灭亡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国家统治权展开争战。
最终,谁取得了胜利?新王朝的统治者又是如何治理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的?二、预习检查1.说说西汉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2.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从“汉服”“汉字”“汉语”“汉学”引出历史上辉煌灿烂的王朝——汉朝,介绍汉朝的建立,并以记者采访的方式,引导学生模拟记者采访汉朝建立者刘邦的情境。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习任务二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1.楚汉之争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63页的内容,梳理楚汉之争的相关知识。
学生回答:(1)背景: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分封诸侯,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秦陵兵马俑
汉文帝的霸陵
(3)根据材料指出汉初几代统治者在经济结构发 展问题上采取的主要政策是什么?为什么采用这种 政策?
以农为本 一方。面,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 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 。另一方面,大量土地荒芜,人民处于 饥荒,国库亏空。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 、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
自学提示
根据下列提示,在课本上完成勾画和批注。
一、西汉的建立
1、时间:
2、建立者: ,就是
3、都城:
二、休养生息政策
1、背景:①由于
和
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
者面临的首要问题。②为了
取了 的政策。
,
遭到严重破坏,
的景象。
成为汉初统治
,汉高祖吸取 的教训,采
2、措施:下令 鼓励 采取
政策
3、结果:使汉初的经济
象出现在哪个时期?
• 5、经济发展,粮食多到“至腐败不可食”的现 象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
• 6、汉高祖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包括哪些具体 的措施?
• 7、文帝和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包括哪些措施?
合作与探究
第一篇章【建邦维艰】——背景 第二篇章【无为安邦】——休养生息政策 第三篇章【治世邦兴】——“文景之治”
第一篇章【建邦维艰】——背景
民族矛盾尖锐
汉定天下 国家统一
(今陕西西安)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 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
(这里生指产失去遭土到地耕严种重),而
大饥破馑。坏凡,米经石五济千凋(一石 结合材料,从政治、 米者驷要过(五四敝,半千马。社,钱毛自)色会人天,一不口子样人不)稳锐相,能食减定而具,将醇死 经济两个角度分析西汉建 相或。乘牛车”。
七年级初中历史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01知识管理知识点1西汉的建立建立:公元前202年,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刘邦就是________。
社会状况: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田地荒芜。
如何恢复和发展________,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知识点2休养生息政策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政策:________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________的政策。
措施:让________还乡务农,将________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________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作用:使汉初的________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知识点3“文景之治”措施: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行________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________。
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________”,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________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影响: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__”。
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是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在经济政策中的体现,不是儒家思想。
02基础过关知识点1西汉的建立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诗句中的“汉祖”是()A.嬴政B.项羽C.刘邦D.李斯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知识点2休养生息政策3.汉初统治者比较节俭,体恤民情,与民休息,且都很注重生产,其客观原因是()A.秦亡教训B.居安思危C.经济萧条D.文治天下4.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A.力倡节俭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5.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知识点3“文景之治”6.史书记载: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放弃)以利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一议,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 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 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能与民休息,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 性,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起来,粮价大 大降低,农民能够稳定的提供赋税,也 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经济得到恢复 和发展,汉朝统治进一步巩固起来。
1,一方面,农业是主要生产部 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 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另 一方面,大量土地荒芜,人 民处于饥荒,国库亏空,为 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 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的政 策。
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到处 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长 期 战秦 乱的 造暴 成政 的、 。
第11政策 休养生息
措施:①吸取秦亡的教训。 ②让士兵还乡务农。 ③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④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⑤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西
汉
的
耧
车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三、文景之治
文帝景帝的统治的措施?
措施: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 本,关心农桑。 ②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 税一。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 ④提倡勤俭治国。 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西汉第一位皇帝: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年 ) 西汉第二位皇帝:汉惠帝刘盈(前 211年—前194年— 前188年)刘邦的嫡长子,母亲吕雉。 西汉第三位皇帝:少帝刘恭(前190年—前188年—前 184年)西汉第一个被废的皇帝,父亲是汉惠帝刘盈 。傀儡皇帝,吕雉太后掌实权。 西汉第四位皇帝:后少帝刘弘(?-前184年--前180 )汉惠帝刘盈的儿子。傀儡皇帝,吕雉太后掌实权。 前180年吕雉逝世。经过周勃、陈平等人废黜诛杀。 西汉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 )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之弟。 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 汉文帝刘恒第五子。
2/能与民休息,安居乐业, 提高生产积极性,使农业 生产逐步恢复起来,粮价 大大降低,农民能够稳定 的提供赋税,也促进了其 他行业的发展。经济得到 恢复和发展,汉朝统治进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 文 帝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 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 四子,汉 汉 惠帝刘盈 景 之弟,西 帝 汉第五位 皇帝。
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 141年),汉文帝刘恒第五 子,西汉第六位皇帝。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耧车
耧车,汉代播种工具。它加快了 播种的速度,提高了播种质量。
1.秦末农民起义的时间、地点、领 导人、历史意义? 2.秦朝的起止时间、都城,秦朝灭 亡的根本原因?
第11课 西汉建立 和“文景之治”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202年
建立者: 刘邦(汉高祖)
汉高祖刘邦
都城: 长安
(历史上称西汉)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材料研读 :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 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饿。凡米石 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 于什么样的境况?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 “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 “务民于农桑,博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 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
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一方面,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 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另一方面,大量 土地荒芜,人民处于饥荒,国库亏空,为保障人 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的政 策。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刘邦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 : 。②让士兵还乡务农。③将奴婢释放为平 民。④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⑤减轻农 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文帝景帝的统治措施: ①注重农业生产, 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②减轻赋税和 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③重视“以 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④提倡勤俭治 国。历史上称“文景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