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合集下载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精品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精品

汉景帝刘启,汉文帝刘恒第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刘启在 位16年,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继续奉行“与民 休息”政策。
道德博闻曰文 由义而济曰景
说明
—《谥法解》
两位统治者爱惜民 力、品德高尚、皆 为仁君
2.“文景之治”具体表现之农业
材料一:农,天下之大本也,民 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 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 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 民今年田租之半。”
刘恒在位期间,重德治,兴礼仪,注重农业发展,使西汉社会 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 誉为“文景之治”。
讲授新课
一、双雄对决 汉定天下
秦朝灭亡后,项羽凭借 手中掌握的四十万军队, 以霸主的身份重新分封诸 侯,共分封了十八个诸侯 王。表面上尊楚王为义帝, 自己则号称西楚霸王,凌 驾于其他诸侯王之上,定 都于彭城。将刘邦封到巴 蜀之地为汉王。
鼓励民众致力农业生产,汉高祖实施轻徭薄 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 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把田租定为十 生产 五税一,相应地减免徭役和兵役
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缓和双方关系,为社会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
阅读教材P66,梳理出具体措施,并思考措施实施的作用
5.休养生息政策的成效
西汉前期皇帝谱系:
——贾谊《论积贮疏》
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结合材料给出你的结论。
人民的心愿
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结束战乱, 安定的生活
恢复发展生产 巩固新的王朝
2.汉高祖的抉择
小组合作探究
沛县丰邑人,汉 课前任务:依据给出的两人身份及
朝开国皇帝,出身草 背景信息,根据汉初国家境况创造对
根;志向远大,爱惜 人才。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精品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精品
材料一
身份:_______ 事迹:_______
汉高祖像
汉文帝像
身份:西汉第五位皇帝 重大事迹:实行休养生息的政 策;开启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材料二 下列是秦始皇与汉文帝、汉景帝部分政策与治国态度的
对比。
领域
秦始皇
征收沉重的赋税,迫 农业政策 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
收获物上缴国家
法治政策
法律非常严苛,实行 “连坐”
A. 封建礼教严密 B. 地方势力发展 C. 社会生产恢复 D. 奢靡之风盛行
【难题10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与西汉初期相比,文景之后的王侯 墓葬中随葬品种类和价值增加,体现了汉初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C项正确。
( B ) 11. (唯物史观)汉景帝即位第一年就废除了不合理的连坐法,还 认为残害肢体的刑罚会让人终身痛苦,因而废除了残害犯人肢体的肉 刑。此后,他又允许不服判决的人上诉。这些举措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与秦朝时期相比,西汉不断提高起役 年龄,降低止役的年龄,说明西汉前期民众负担有所减轻,A项正确;题 干强调的是徭役,与“经济恢复成效较显著、中央集权逐渐加强”无关, 排除B、C两项;仅从题干调整服役年龄的信息,无法体现出劳动力短缺 问题,排除D项。
基础训练 ☞知识点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 A ) 1. 刘邦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 “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 擒也”。上述材料说明刘邦
西汉建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 立 ② 汉高祖 ⁠
汉高祖 的休养 生息政

背景 目的
措施 作用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 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精品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精品

1.措施(1)以农为本
材 料 一 : 夫 农 , 天 下 之 本 也 , 朕 亲 率 天 下 农 耕 以 供 粢 盛 (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 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材料二: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3.汉匈和亲
汉初和亲
出土的西汉单于和亲砖
1.原因:汉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 2.内容:刘邦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3.意义:缓和双方的关系,为社会经 济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
要点三 “文景之治”
1.措施
(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2)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3)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 法 (4)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新课导入
公元前196年的一天,刘邦衣锦还 乡。在宴请乡亲父老时,他一边 敲击乐器,一边吟诵道:“大风 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就是 《大风歌》。诗句体现了刘邦当 上皇帝后的志得意满,以及对严 峻现实的担忧。刘邦是怎么当上 皇帝的?他面临怎样的统治局面? 又有哪些担忧?这节课,让我们一 起来看看
2.西汉建立
汉高祖刘邦
1.时间:公元前202年
2.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3.都城:长安
相关史事 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 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秦人大喜,民心 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 运筹帷惺,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 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杰出的人才, 我重用他们,这就是我得胜的原因。
这与汉文帝在其遗诏中提出修建自己的陵墓7.“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
锡为饰”的要求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提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一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ppt.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一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ppt.ppt
——《汉书·食货志》
荒凉、萧条 贫困
4
3 西汉初年面临的问题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西汉初期,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 首要问题:恢复和发展 社会生产;巩固新王朝。
5
面对如此萧条的经济形势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分
别面临了哪些问题呢?
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6
汉高祖

改 养
“兵皆罢归家”——士兵返乡务农;

释放奴婢为平民 【增加农业劳动力】


轻徭薄赋政策 【稳定民心,鼓励农产】

3、影响: 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 13
三 “文景之治”
1 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 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
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苛刑罚 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秦 朝 灭 亡
(公元 前221 年—— 公元前 207年)
2
一 西汉的建立 1 背景: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
2 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 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3
阅读材料
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 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
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农业
10
汉文帝
采取措施:劝诫农桑、以身作则、 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11
汉景帝
结果:社会安定、百姓富裕、 文景之治
事例: 1、仓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 堆到仓外 2、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串钱的绳子烂 了,散钱多的无法计算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具体措施
士兵复员,返乡务农 释放奴婢为平民
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将田租定为十五税一 轻徭:减免徭役及兵役
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作用
增加农业劳动力
稳定民心,促进农业生产的恢 复和发展
营造了相对和平的环境,促进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三、治世之光--“文景之治”
第 11 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兰长宜
叁丨治世之光
指休息调养 指繁殖人口
休养生息政策是国家在大动荡或 大战乱后,统治者实施减轻人民
负担、增加人口的政策。
理论来源:道家黄老学派, 主张清静无为
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 会局势
二、百废待兴--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兰长宜
4、休养生息--具体措施
小组合作:自主研习教材P64内容,梳理总结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并讨论措施 的作用,完成表格。
2、垓下之战
公元前206-202年,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汉军将楚军围在垓下。
楚汉战争示意图
垓下之战,项羽兵少食尽。汉军
又行四面楚歌之计,楚军闻之,皆以 为汉已尽得楚地,士气大挫。夜深,项 羽率精骑突围,至乌江,仅余二十八 骑。乌江亭长劝其渡江,项羽笑拒,言: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遂率余骑血战 至终,自刎于乌江。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刘 邦
刘 恒
刘 启
课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 的变化及原因。
一、汉并天下--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第 11 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兰长宜
壹丨汉并天下

· 彩
——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七年级历史上侧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PPT课件

七年级历史上侧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PPT课件
主力 ——巨鹿之战。
刘邦 公元前207年,率军 起义:入咸阳,秦灭亡。
秦 朝 灭 亡
(公元 前221 年—— 公元前 207年)
一 西汉的建立 1 背景: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
2 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 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阅读材料
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 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
2)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 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 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 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 劳动力的投入等; ②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 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 ③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 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 ④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
萧条原因:秦的暴政、秦末连年的战争 采取措施:修生养息、轻徭薄赋、发展
农业
汉文帝
采取措施:劝诫农桑、以身作则、 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汉景帝
结果:社会安定、百姓富裕、 文景之治
事例: 1、仓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 堆到仓外 2、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串钱的绳子烂 了,散钱多的无法计算
二 休养生息政策
别面临了哪些问题呢?
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汉高祖
我建立西汉后面临萧条 的经济形势,这种形式 是怎样造成的?为恢复 国力我和景帝、文帝又 采取了哪些措施?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
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C202-BC195
①汉高祖 刘邦
BC195-BC188
②汉惠帝 刘盈
西
BC188-BC184
BC184-BC180
③前少帝 刘恭
④后少帝 刘弘
BC180-BC157 ⑤汉文帝 刘恒
BC157-BC141 ⑥汉景帝 刘启
刘邦皇后吕雉执政
三、”文景之治”
BC 221
BC 209
BC 202
秦朝建立
陈胜吴广起义
楚汉之争
二世即位
秦朝灭亡
西汉建立
BC 210
BC 207
西 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既反映了当时的制陶工艺水平,也反映了 当时汉朝大一统的政治形势。
“汉并天下”瓦当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学习目标
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为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也
就是农民将收获物的十五分之一交给国家,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③轻徭薄赋
——书P64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P66课后活动2.议一议:说说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 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业技术水平,也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发展。
三、”文景之治”
2. 经济发展:
①纺织、漆器等手工业有较大发展。 ②长安城已初具规模,布局规整。
③开通边境贸易,各组交往频繁。
西
西汉长安城
三、”文景之治”
材料一: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 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设计说明本课主要讲述的是西汉初期的历史。

西汉建立之初,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动荡不安。

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生产,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为西汉的逐步强盛和后来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教师应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汉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1.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

2.分析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3.体会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的作风。

重点难点重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料研读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汉书》(书目)。

2.影视资源:《中国通史》(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在反秦浪潮中,由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在斗争中逐渐壮大。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刘邦趁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灭亡。

秦朝灭亡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国家统治权展开争战。

最终,谁取得了胜利?新王朝的统治者又是如何治理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的?二、预习检查1.说说西汉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2.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从“汉服”“汉字”“汉语”“汉学”引出历史上辉煌灿烂的王朝——汉朝,介绍汉朝的建立,并以记者采访的方式,引导学生模拟记者采访汉朝建立者刘邦的情境。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习任务二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1.楚汉之争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63页的内容,梳理楚汉之争的相关知识。

学生回答:(1)背景: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分封诸侯,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下符桥中心学校葛敏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难点:“文景之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楚汉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
(二)、讲授新课
1、西汉建立
学生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
刘邦胜利后,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即汉高祖。

西汉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汉朝是如何实现巩固统一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要,了解本课的内容和汉朝兴衰的历史框架。

2.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势呢?布置学生阅读课本76页小字内容,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地方和中央两个层面回答。

(地方: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粮价飞涨,百姓卖儿卖女或者自卖为奴;中央:国库亏空,皇帝要配齐四匹一样的马拉车都办不到,丞相和将军只好坐牛车。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呢?(除战争因素外,还要引导学生回忆秦的暴政及其表现内容,从而引出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

)师生共同探讨课本的“议一议”:面对这样的局面,为了安定和巩固政权,统治者的党务之急是什么?
投影课本“读一读”:
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重始。

——《史记》教师解释其大意:因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丞相萧何顺应民情,全部废除,
重新开始。

那么,文帝景帝又采取哪些措施?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分类归纳文帝、景帝的措施。

(板书)
文景之治的措施
1.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
2.发展农业生产
3.推行轻刑慎罚的政策
4.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板书)
文景之治的成就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7页第一段内容,学生归纳文景之治措施实施后,汉朝社会状况的转变。

教师投影课本“读一读”:
文、景之际,建元之始,民朴而归来,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家福。

——《盐铁论》教师先请学生讨论尝试解释这句话的意思,然后,教师补充:文帝、景帝年间,汉武帝刚即位的时候,百姓纯朴,全力务农,官吏廉洁,清慎自爱。

国库充实,人口众多,家家富裕。

小结:让学生归纳西汉吸取秦朝灭亡的哪些教训,制作秦汉措施比较表,如赋税、徭役、刑罚等方面。

特别着重对比文帝修建陵墓和秦始皇建骊山陵,更好的体会为何“秦亡汉兴”。

文景之治为汉朝的大一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3.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认识到,所有的政策的实施,离不开良好的经济基础,正是有了汉初的修养生息政策,是汉朝经济的得到充分的发展,才有了后来汉武帝大一统的实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