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收集、整理回忆郭沫若作品的几点想法

合集下载

郭沫若读后感

郭沫若读后感

郭沫若读后感
郭沫若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读完他的作品,我深受启发,感悟颇深。

首先,郭沫若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他的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临江仙》等作品,描绘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使我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通过他的作品,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激情与坚韧,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其次,郭沫若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文学印记。

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文学气息,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他的作品《野草》、《雨巷》等作品,描绘了大自然和人类的生活,使我对生活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通过他的作品,我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和魅力,也更加热爱文学创作。

最后,郭沫若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人生印记。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使我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他的作品《夜泊牛渚怀古》、《梦江南》等作品,描绘了人生的苦难和坎坷,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他的作品,我学会了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也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总之,郭沫若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他的作品,我对历史、文学和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为实现人生的价值而努力奋斗。

感谢郭沫若的作品,让我受益匪浅!。

郭沫若作品鉴赏读后感

郭沫若作品鉴赏读后感

郭沫若作品鉴赏读后感郭沫若,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郭沫若的作品后,我深受其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哲理和艺术之美所打动,产生了许多对他作品的钦佩和感慨。

郭沫若的作品以丰富的创意和娴熟的艺术技巧著称。

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情感和对现实生活的触动。

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娓娓道来。

例如,在他的诗集《悲愤诗集》中,他以深沉的悲愤之情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尽痛苦。

他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真实地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破坏和伤痛,引起了我对战争深深的反思。

此外,郭沫若的散文作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散文作品流畅而优美,情感真挚。

在他的散文集《九十九度中观景》中,他带领读者游览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他的笔触如细蒲苇一样,触动了我的心弦。

读完他的散文,我仿佛置身于散文所描述的场景之中,感受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美丽。

此外,郭沫若的小说作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小说作品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

他的小说富有哲理和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他的小说《白毛女》中,他真实地刻画了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让人对社会不公不平产生深深的思考。

他通过丰富的细节和情感描写,使人们对白毛女的遭遇深感同情。

郭沫若的作品鉴赏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示。

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象的丑恶和人性的弱点,使人们对现实生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他的作品也鼓励人们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向上。

他的作品如一面镜子,让人们可以反思自己的生活,从中汲取力量。

总之,郭沫若的作品鉴赏给我带来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作品成为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也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我由衷地对郭沫若的作品表示敬佩和感谢。

(字数:498字)。

从郭沫若自传中浅析其对时代的反思

从郭沫若自传中浅析其对时代的反思

从郭沫若自传中浅析其对时代的反思【摘要】郭沫若自传是了解这位伟大诗人和革命家的重要途径。

在青年时期,郭沫若参与了许多政治活动,与时代进行着积极的对话。

他的思想贯穿着对社会变革的追求和贡献,为当时的民族进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对自传的反思,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未来的启示和对时代的深刻思考。

郭沫若对时代的反思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更体现在他的言行举止中。

他的生平事迹告诉我们,一个思想者如何适时地与时代对话,如何为社会变革贡献力量,并给予我们对未来的启示。

郭沫若对时代的反思,对我们深刻启迪和警示。

【关键词】引言:郭沫若自传的重要性正文:青年时期的政治活动、与时代的对话、对社会变革的贡献、对未来的启示结论:郭沫若对时代的深刻反思1. 引言1.1 郭沫若自传的重要性郭沫若自传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献,通过这部自传,我们能深入了解郭沫若这位伟大先驱的一生经历、思想和信念。

郭沫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伟大的诗人、作家,更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政治家。

他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思想实践,为中国的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郭沫若自传中记录了他从青年时期开始参与政治活动的经历,揭示了他对时代的思考和认识。

自传中还详细描述了他与时代的对话,以及他在社会变革中所作出的贡献。

通过阅读郭沫若的自传,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人物的心路历程,也可以从中获得对未来的启示。

郭沫若自传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一部个人故事,更是一部时代的见证和思考。

通过研读这部自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郭沫若对时代的深刻反思,以及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前人的智慧,为我们自己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借鉴和启示。

郭沫若的自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它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2. 正文2.1 青年时期的政治活动郭沫若在青年时期积极参与革命斗争和政治活动,展现出了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和理想主义精神。

郭沫若诗集读后感

郭沫若诗集读后感

郭沫若诗集读后感在翻开郭沫若诗集之前,我对这位文学巨匠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历史课本中的只言片语,以及老师口中的“浪漫主义诗人”这样一个抽象的标签上。

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他的诗作中时,才发现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梦幻世界,一个充满激情、想象和力量的精神家园。

诗集里的每一首诗,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在黑暗的夜空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有的明亮而热烈,有的柔和而深沉,有的则带着神秘的色彩,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就拿来说吧,那一句“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这种极度夸张和豪放的表达,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无所不能、勇往直前的勇士,张开大口,要把世间的一切都纳入自己的怀中。

初读时,我被这种惊世骇俗的气魄所震撼,心想这得是多么大胆的想象和多么强烈的情感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啊!再比如,郭沫若把自己比作“炉中煤”,把祖国比作“女郎”,那份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炽热的爱,透过质朴而深情的文字,像暖流一样流进了我的心里。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读着这些诗句,我能真切地感受到诗人那颗为祖国燃烧的心,那种甘愿奉献一切的决心。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郭沫若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他笔下的山川河流、花鸟鱼虫,都充满了生机和灵性。

在里,他向“自然界的暴君”“海洋”“陆地”“山岳”等一一问候,仿佛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他亲密无间的朋友。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次旅行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独自一人来到了一座不知名的小山脚下。

山上绿树成荫,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我沿着蜿蜒的小路向上攀登,脚下的石板路有些潮湿,还长着一些青苔,走起来得小心翼翼。

路边的野花五颜六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点头致意。

越往上走,树木越发茂密,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了一道道金色的光斑。

我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顺着声音找去,发现了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

从郭沫若自传中浅析其对时代的反思

从郭沫若自传中浅析其对时代的反思

从郭沫若自传中浅析其对时代的反思郭沫若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革命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一生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也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

在其自传《我的生活》中,他深刻反思了自己的人生以及中国的时代,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首先,郭沫若深刻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化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被殖民侵略和内忧外患的国家。

他说,“我们这个大国不幸落入了殖民主义的魔爪下。

我们一代人,就生在这样的国家。

”他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的痛苦和奋斗,也认为中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和革命,以摆脱危机和窘境。

他在自传中写道,“我们需要一场彻底的、有组织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全民族的解放要靠打球。

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其次,郭沫若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着深刻的反思。

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但同时也存在着种种弊端和问题。

他写道,“中国文化有一些伟大的东西……但我们也有陈旧、愚昧的不好的东西。

我们要承认我们所重视的一部分文化,但同时也要放弃掉荒诞、愚昧的东西。

”他认为,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开放、包容和创新的精神,摒弃过时的观念和偏见。

此外,郭沫若对自己的文学创作也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他认为,艺术创作不能脱离社会、脱离人民,而应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他写道,“我还是觉得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能脱了社会和政治环境去想象和写作,更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利和享受而忽视社会和时代的责任。

”他主张文学艺术应该以现代化为指导,贴近实际生活,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反映人民的真实感受和诉求。

综上所述,郭沫若的自传《我的生活》是一本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反思,他深刻认识到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学艺术以及社会问题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的思想理念和反思精神不仅对今天的中国,而且对整个人类社会都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郭沫若诗选》的读后感

《郭沫若诗选》的读后感

《郭沫若诗选》的读后感《郭沫若诗选》是一本集郭沫若先生不同时期的诗歌作品于一册的选集。

读完这本诗集,我深深被诗人独特的感悟和诗意所折服。

下面我将从诗人的表达技巧、情感表达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谈一下我的读后感。

首先,在诗歌的表达技巧上,我对郭沫若先生的才华赞叹不已。

他善于运用形象的描写,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读起来仿佛置身其中。

例如在《北国之秋》一诗中,诗人以“黄河远上白云间”开头,直接勾勒出北方秋天雄伟壮丽的景色。

又如在《长江之夜》一诗中,郭沫若先生运用了夜晚的场景,并融入了丰富的色彩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与壮美。

其次,郭沫若先生的情感表达让我十分动容。

他能够巧妙地运用语言唤起读者共鸣,引发内心的共鸣与共情。

在《堤上》一诗中,诗人以“黄昏,一架积雨云盖住西山的脸庞”开头,通过表达堤上的景色以及心情的变化,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犹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郭沫若先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最后,郭沫若先生的诗歌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他不仅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还将个人情感与历史、社会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例如在《红灯记》一诗中,诗人以京剧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场景。

他通过对京剧角色的描写,既传达了对传统戏曲的热爱,也融入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这种将艺术与人文融合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有深度和内涵。

通过阅读《郭沫若诗选》,我不仅对郭沫若先生的诗歌才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独特性,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诗歌是一种语言的艺术,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也可以在阅读中得到一种心灵上的满足。

总之,郭沫若先生创作的诗歌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才华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通过他的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世界的热爱和思考,也能够在阅读中获得一种情感上的震撼。

《郭沫若诗选》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诗集,读完之后我更加欣赏并佩服这位伟大的诗人。

《郭沫若文集》读后感

《郭沫若文集》读后感

《郭沫若文集》读后感
《郭沫若文集》是一部集合了郭沫若先生多年来的文学作品的精华之作。

在阅
读完这部文集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郭沫若先生对于文学和艺术的热爱与执着,以及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探索。

在这部文集中,我看到了郭沫若先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解读和诠释。


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不仅仅是对于文学和诗歌的解读,更是对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的深刻思考。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同时也融入了现代思想和观念,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碰撞和融合。

除此之外,郭沫若先生在这部文集中还表现出了对于时代和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他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创作,更是对于社会现实的一种呼吁和思考,展现出了一种文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

在阅读这部文集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郭沫若先生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思想
家的伟大魅力和影响力。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艺术表现,更是一种思想的传递和启发,让人们在阅读之余,也能够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于文学的贡献,更是对于人类思想的一种探索和表达。

总的来说,阅读《郭沫若文集》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通过他的作品,我更
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也更加意识到了文学对于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郭沫若先生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思想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思想财富,他的作品将永远被人们传颂和传承。

愿我们能够在他的作品中找到更多的启发和思考,让文学之光永远照耀着我们的心灵。

郭沫若女神读后感(模板18篇)

郭沫若女神读后感(模板18篇)

郭沫若女神读后感(模板18篇)女神郭沫若心得体会郭沫若,这是一个名字充满着神秘与力量的名字。

作为一位出色的女诗人、作家和翻译家,她以红色文学和爱国情怀而闻名于世。

这个名字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痕迹,也代表着一个女性的力量和勇气。

在探究女神郭沫若的心得体会时,我深刻感受到她对自己和社会的独特看法,以及她在艺术道路上不屈不挠的追求。

首先,郭沫若的心得体会中展现出对自我的认知与态度。

在她的笔下,女性不再是柔弱的受害者,而是坚强而独立的主体。

她深信女性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应被社会框架所束缚。

她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我价值的探索与反思,她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存在感。

通过观察和思考,她让自己在诗歌中展现出独特的声音,成为了一个代表着女性力量的象征。

其次,郭沫若的心得体会还体现在她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反思上。

作为一个生活在动荡年代的女性,她深受社会现实的影响,也深得其变革的理念滋养。

她有着对国家命运的关切,用她的文字呼唤着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团结。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贫困和不公的关注,通过描绘阶级固化和农民困境,她尝试唤起人们的爱和关怀,希望社会能变得更加公正与平等。

此外,郭沫若的心得体会还体现在她对世界的触动和翻译工作上。

她独特的翻译风格和对文学的深入研究使她成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翻译家。

通过将外国文学带入中国,她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也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郭沫若以自己的翻译工作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使中国的声音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最后,郭沫若的心得体会还展现在她对艺术的追求与毅力上。

她对诗歌的痴迷与追求使她成为了一位杰出的诗人。

她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她用文字传达着自己的独特情感和思想。

尽管她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不理解和嘲笑,但她依然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用诗歌的形式记录着自己的内心世界。

她相信艺术的力量能够改变世界,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总之,女神郭沫若不仅是一个文学巨匠,更是一位坚韧不拔、有思想、有情感的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完整与零星无关 , 某一“ 零星” 史料 , 可能其价值 高于某一整篇的文章 ,也可能其内容为别的史料 所没有。 近读《 胡风回忆录》 , 其中记叙与郭老交往
及郭老的活动的“ 零星 文 字 ” 有十多处 , 我 就 觉得
有一二处颇有价值 , 其他人去读 , 当会有不同的发 现, 这样 的“ 零星” 文字不收, 实在可惜 。 《 吉洪诺夫 诗选》 里有一首诗 , 赞美郭老在保卫世界和平大会 上 的演 说有 如音 乐般 的美 妙 。 郭 老演说 的魅力 , 似 乎徐迟 、 巴金都 有记 叙 , 但没 有 吉洪诺 夫 所写 的那
授( 中 国著名 的史 学家 , 曾长 时间担 任 上海 师 范大 学 历史 系 主任 ) 谈起 , 他 1 9 3 0年 代 在 日本 留学 时
所亲见的郭沫若的趣事 ,有一次郭沫若来给留 日 中国学生讲演 , 期间曾和许多女生在湖上划船 , 谈 笑嬉闹甚欢 , 以致小船差一点翻了。 魏先生谈此趣
问题 的 。
二、 作为史料 的汇编 , 当以“ 全” 为 目标 , 体现
史料的完备与客观; 编者应以“ 求全 ” 为准则 , 体现 秉持客观的态度。 任何史料的价值 , 一方面为它的 内容 本身 所决 定 , 但另 一 方 面 , 甚 至是 更重 要 的方 面, 则为使用者的使用 ( 对史料价值 的不同发掘与 发现 ) 所决定 , 同一个史料 , 有人轻轻放下 , 有人则 紧紧抓住 , 而紧紧抓住者 , 所发现也各有不同。 在我 读过 的 回忆 郭老 的文章 中 ,很少 见 到有
郭涞若学刊 2 0 1 7年第 1期 ( 总第 1 1 9期)
争鸣 园地
关于收集 、 整理 回忆 郭沫若作 品的几点想 法
陈永 志
( 上 海外 国语 大 学 对 外汉 语系 , 上海 2 0 0 0 8 3 )
前 些天 , 久 明兄来 电话 , 要 我对 回忆 郭沫 若 作
事, 甚为感 叹郭 老的 率真 、 容 易与女 性融 洽 。这个 趣事 及魏 先生 的认 识 , 现在 看来 , 倒 给我 们一 个启
品的收集整理说点想法 , 并说有关情况可看《 回忆 郭沫若作 品收集整理谈》 。 当时, 恰好收到《 郭沫若 学刊》 第3 期, 细读《 回忆郭沫若作 品收集整理谈》 后, 确有点想法 , 也就遵命写下来。 这套书定名为《 回忆郭沫若作 品汇编》 , 是 合适 的。 编者诚恳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 对编辑中
关 他生 活小 事 、 趣 事 的记 叙 , 即或 有 那 么 一 点 , 研 究者 也不 以为 意 。但 是 ,对 于写 作郭 沫若 文 学传 记, 或 创 作表 现 郭 沫若 的文 学 作 品 , 这些小事 、 趣
三、 编 者 确立 某 些 材 料 不 收 录 , 唯其 中 “ 零 星 回忆 文字 不收 录 ” 一项 , 我 以为 不妥 。既 然史 料 的 价值 在于 史料 本身 及使 用 者 的使用 ,那 就 与史料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一 O 1 — 0 3
的, 其内容早 已全无印象 , 唯独这小事 因有趣而长
留记忆 。 这 种别 具情 味 的 “ 零星” 文字 , 怎 能够 割舍
作者简 介 : 陈永志, 男, 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汉语 系教授。
5 9
呢?
录” 或加注 , 表 示 与史 实无 误 ( 据 现 在 的认识 判 “ 零 星 回忆 文字 ” 极 为 分 散, 收集 难度 很大 。 但我 以为 编者有 两个 有利 条 件
的作 品相区别 , 可严格体现汇编的客观性。 五、 对于“ 回忆郭沫若作 品” , 应区分“ 回忆作 品” 、 “ 准回忆作品” 两个类别。“ 回忆作 品” 是指 : 1 .
诸多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与解决 , 其精神令 人钦佩。 相信这套 书定能如人们所预期的“ 功在当
代, 利在 后人 ” 。
我特别赞成编者的态度 : 力求史料的详备 , 不 以主 观决 定取 舍 , 其 价值 由使用 者 去发 现 。搞研究 , 必 有主观意向 , 编史料力求客观完备 , 这应该是不成
与郭 老有 直接 交往 者 回忆 交往 中亲见 、 亲闻、 亲历
或可克服这困难 : 第一个条件 , 编者在收集整理回 忆 郭沫 若 的作 品时 ,能 全面 了解 与郭 沫 若交 往 较 多或交 往不 多但 较 为重 要 的人 士 ,据此 可聘 请 乐 山师范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师 ,分别寻找这些人士 的传记 、 回忆录 、 或记叙其生平活动的书籍 、 文章 等; 第二个条件 , 编者将找到 的有关的书籍 、 文章 , 聘请 有关教师或相关专业 的高年级学生分 头阅
读 ,每人读 一二 种 ,只摘抄 其 中与 郭 老有关 的文
字。 这样 , 分 布广泛 的 “ 零星 ” 文字 在不 太长 的时 间
的文字 ; 2 . 转述与郭老直接交往者 回忆 的文字 , 这 些转 述 的文字 经过 回忆者 本人 过 目、 认可。“ 准 回 忆作品” 则指: 凡转述直接交往 者回忆 的文字 , 而 未 经 回忆 者 本人 过 目、 认可 , 包 括 于 回忆者 亡故 之

发: 郭老创作 中多女性 、 多崇高女性 , 这有其个人
的心 理原 因 。有人 研究 郭 老文 学创 作 中 的妇 女形 象, 如果不 深 入其 心理 特征 、 终 究有 所不 足 !可在

二、 三十年前听魏先生讲述时 , 我并没有这样 的体
会 ,于是 没有 把 魏先 生所 说 的记 录下 来 ,请 他 过 目, 然后 与读 者共 享 , 现在 后悔 也来 不及 了。所 以
样令人 遐 想 , 试想 , 一个 不懂 汉语 的外 国人 陶醉在 郭沫若 有 四川 口音 的铿 锵抑 扬 的语 调之 中 ,那是 多么生 动而 有趣 。《 吉洪 诺夫 诗 选》 是 我 中学 时读
事却是宝贵的生动的细节 。我甚至认为 ,生活小 事、 趣 事也 不见 得 就对研 究 无益 , 那 得 看使 用 者怎 样去使用。 记得二三十年前 , 我曾多次昕魏建猷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