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散文教学

合集下载

浅谈初中散文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散文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散文的有效教学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想有效地教学初中散文,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去主动阅读和理解散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散文的名家、名篇,以及讲解散文的魅力和特点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播放相关的音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视听的方式来感受和理解散文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展示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加深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和理解。

教师还应该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布置相关的任务和活动,设计一些有趣的学习游戏,或者利用散文中的美文段落来进行朗读比赛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和体验散文的魅力,从而培养出学生对散文的浓厚兴趣。

二、注重散文的阅读与鉴赏散文的阅读与鉴赏是散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散文的关键环节。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重视散文的阅读和鉴赏,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和文学情感。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传统的课堂讲解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认真品读散文,体会散文作品的情感渗透和意境营造,同时也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结合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等进行散文的阅读、解读与鉴赏。

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优秀的散文作品,从而积累相关的阅读经验和鉴赏能力。

教师还应该注重散文的品味与鉴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散文的语言、结构特点、修辞手法等内容,引导学生对散文的细致品味与感悟。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从而培养学生对散文的深厚鉴赏能力。

三、注重实践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散文的写作是散文教学的另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与创新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浅谈初中散文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散文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散文的有效教学散文是一种以平实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和情感的文体,它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散文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为了提高初中散文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思考和改进。

关于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散文内容应该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

在选择散文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成长阶段、社会背景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尽量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和兴趣的散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散文内容还应注意贴近生活、具有启发性和思想性,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散文的阅读和欣赏,了解社会、认识人生,培养学生的思维、感悟和评论能力。

关于散文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如诵读、分析、作文等,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首先要注重诵读,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语言美感和文字韵律,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其次可以借助分析散文的文章结构、主题思想等来引导学生对散文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还可以通过散文作文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

散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于散文教学环境的营造。

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对散文的热爱和感情投入。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视听触觉,引导学生对散文进行思考和感悟。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散文活动,如朗诵比赛、征文比赛等,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够对散文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欣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对于初中散文的有效教学,我们需要把握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创造一个积极向上、鼓励表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情感情操。

浅谈文学写作中的散文教学

浅谈文学写作中的散文教学

浅谈文学写作中的散文教学散文是文学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观点,也可以展现作者的艺术功力和修养。

散文教学作为文学写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散文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散文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考。

一、散文教学的重要性2.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散文写作需要言之有物、情理相通、言之成理,通过教学散文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散文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思想的表达,教学散文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1.多种形式的阅读散文教学首先要求学生多读散文,包括古代经典散文、现代散文和外国散文等,通过阅读不同风格和不同题材的散文,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散文的特点和形式。

2.实践性写作训练散文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多次实践性写作训练,包括散文的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和写作要求等,通过实践性写作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和提高写作能力。

3.课堂讨论和评论散文教学需要通过课堂讨论和评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散文作品,从中领悟到散文的写作技巧和文学特点,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4.作品欣赏和赏析散文教学还需要通过作品欣赏和赏析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散文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培养他们的文学情感和鉴赏能力。

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散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去了解和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散文教学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包括散文作品的欣赏、名家散文的赏析和学生散文的分享等,让学生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到散文写作中。

4.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写作散文教学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写作,让他们能够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散文作品。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散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散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散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孙文心散文被誉为“美文”,被人们说成是形散而意不散,因此在解读散文时,要注意散文的这个特点,尽量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同时注意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活经历,这样能更好的帮助我们解读文章。

散文教学,从“教”的角度讲,关键是引导学生往“散文里”走,往“作者的独特经验里”走。

散文教学有两个要点:1.建立学生与“这一篇散文”的链接。

在语文课,阅读教学的课文,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

在日常教学中这种链接是通过“学案”来完成的,在学案中,我们会详细的介绍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以及和这篇文章有关的左右资料,帮助学生在分析文章前在脑海中建立一个有关的知识网,以便在解读的时候随时调用这些资料。

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们不仅要把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交代给学生,同时还要介绍一下社会的大的时代背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作者才会这样的彷徨无助,才会这样的夜不能寐,才会这样的不知进退。

只有交代清楚这些内容,学生才能理解,为什么作者会在这样一个夜晚,独自一人去荷塘散步,为什么会觉得“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都没有”,所以这种联系时必要的。

2.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

学生的已有经验,笼统地讲,包括“语文经验”和“人生经验”,作者在“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也可以分为“语文经验”和“人生经验”这两个方面。

现在的学生一般生活都比较简单,他们不能体会作者那种复杂难平的心情,更无法理解那些远离故土,客居他乡的作家,对家乡一草一木的想念,那种有家不得归的无奈是他们无法深刻体验的。

就像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无论是南方的秋天还是北方的秋天,无论是阴雨霏霏还是阳光明媚,无论是潮湿阴冷还是秋高气爽,无论是落英缤纷还是红叶漫天……所有的这些都不抵作者心中故园秋天的一景来的让作者心动,让作者难忘,即使时隔多年,即使人世沧桑,也无法消除那份感怀,那份“相思”……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个环境,让他们能够认真体会那份情感。

浅谈文学写作中的散文教学

浅谈文学写作中的散文教学

浅谈文学写作中的散文教学散文是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同于诗歌和小说,更贴近日常生活,更接近人们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在文学写作中,散文具有独特的魅力,并且散文教学也是文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散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让他们在写作中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本文将围绕浅谈文学写作中的散文教学展开讨论。

散文教学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对于文学写作更是如此。

散文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传授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上,更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写作的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故事、优秀散文的欣赏和解析、写作经验的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散文写作中来。

散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散文写作最重要的是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而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观看纪录片、参观艺术展览等方式,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去思考其中的内涵,从而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

散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对于文字表达的训练。

文字是散文的载体,通过文字的精练和优美,才能更好地展现散文的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写作练习,比如仿写优秀散文、进行情感的释放和情感的诉说等方式,让学生不断地磨砺文字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散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散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它可以形式灵活,内容丰富。

教师在散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的尝试,比如写生活中的小事、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世界的思考等,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度,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散文写作更加生动有趣。

漫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散文教学

漫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散文教学

漫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散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学中,散文教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散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是我们身边的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

因此,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散文进行阅读和写作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散文教学不仅仅是对散文的阅读,更是对学生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阅读各种题材的散文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作者在表达思想、塑造形象等方面的巧妙运用。

例如,在散文《我的童年》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童年时代的快乐和不快乐,引发学生对于童年回忆的思考和回味,激发了他们对于生活的独特感受。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导读、解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阅读技巧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选读经典散文开始,逐渐过渡到阅读不同题材、风格的散文,培养学生对于各种文学形式的接触和理解能力。

散文教学也可以与写作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阅读优秀的散文作品,学生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并进行模仿和创作。

例如,在学习过散文《爸爸》后,学生可以运用类似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的父亲的散文,通过认真观察、深思熟虑,以及对于细节的描写,表达出对父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这样的写作任务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和表达能力。

此外,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堂讨论、小组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于散文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通过学生的分享、讨论,学生不仅仅可以从散文作品中获取知识,还能够理解散文背后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交流和辩论,锻炼自己的思辩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散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散文教学,学生能够开阔眼界,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浅谈文学写作中的散文教学

浅谈文学写作中的散文教学

浅谈文学写作中的散文教学散文是文学写作中最具有实用性的一种文体,它同时具有多种文学效果,包括描述、叙事、抒情、议论等等。

因此,在文学写作的教学中,散文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教授散文写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更能够帮助他们了解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文化背景。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分别阐述散文写作在文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相关的教学方法。

一. 加深学生的文学素养散文广泛流传于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中,如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等,教授散文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文学类型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例如,在小说写作中,作者通常通过散文的叙述手法来描述人物形象和传达情感;在诗歌中,散文在比喻和抒情方面的应用也是不可缺少的。

教授散文写作也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家的创作思维和背景,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水平。

二.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散文的写作和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

在写作时,学生需要结合场景、角色、情感等元素,用语言表达清晰、准确、生动的个人感受和思考。

在阅读时,学生需要理解作者的意图、推理作者的思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

教授散文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 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散文写作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更要求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写作中,学生需要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形成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个性化的作品。

此外,教授写作方法和技巧也是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教授散文写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在写作中需要思考如何使其作品更有吸引力、更具有可读性,从而增强其审美能力和感受力。

同时,学生在阅读散文作品时,也可以从作品中感悟作者的创作技巧和想法,从而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总之,教授散文写作可以加深学生文学素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浅谈初中散文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散文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散文的有效教学散文是一种以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真实的人生感悟为特征的文学体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散文是学生接触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情感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有效地教学初中散文成为了语文教师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首要任务,而初中生对于散文的兴趣常常需要教师用心去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讲解散文背后的故事、作者的生平、背景等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演讲、朗诵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散文的魅力;通过展示名家散文作品的形式来让学生领略散文的魅力等等。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愿意主动去了解散文,去阅读散文,才会对散文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散文是文学的一种形式,它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的特点。

在初中散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文学鉴赏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解剖散文的结构,揭示散文的主题和寓意,分析散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感悟散文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散文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和风格特点,通过学习散文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初中散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需要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让学生多阅读名家散文的作品,领略散文的魅力,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二是注重教学实质,通过多种形式的写作实训,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散文的写作技巧和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和能力;三是注重写作指导,通过详细的写作指导和批改,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散文的有效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散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是抒发作者独特的心灵体验和感悟,拥有强烈的情感宣泄、饱满的生命激情和优美语言魅力的美文。

散文语言精练、词藻华丽、行文隽永、手法巧妙,对激发学生爱好语文、学好语文大有裨益。

但因其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这就要求解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才能与文本形成感应沟通。

如何结合散文的特点,再现散文的意境,将动人的画卷展现在学生眼前,把感情的清泉引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呢?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开启学生的心扉,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以求的学习愿望,让学生在散文课这道美丽的风景线中,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为此,笔者认为在散文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导语设计,激发阅读兴趣
散文或重于叙事,或重于绘景,或重于抒情,根据不同散文篇目设计不同导语。

精美巧妙的导语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渴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全部情绪和注意力集中到所学课文中来。

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主题内容、感情基调和写作对象。

所以,在设计导语时,就应该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

二、抓住文眼,理清线索脉络
文眼,即“揭全文之旨”的点睛之笔,是牵动制约全篇的关键。

它像心灵的窗户,透过它可以感受到文本脉动,领略到文本精神内涵。

文眼使立意的内容前后照应,对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比如《背影》中父亲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在文中不断地出现。

起笔“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以虚写挑明文眼,为全文抒情定下基调,引出了全篇对父亲的回忆与思念,中间两次实写背影,详略有度,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父亲穿铁道买桔子时的背影,把作品推向抒情的高潮,此后写离开车站的父亲只用了一笔:“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作者对父亲离去的失落、依恋和愁绪交汇的感情潮水也随之夺眶而出。

文章结尾处写泪光中的背影,纯系强烈思念而产生的幻影,实属以形写神的传神之笔!紧跟着光景惨淡、陷入绝境的父亲的来信而浮现的背影,融进了父亲晚年凄苦的形象,与起笔处的背影首尾照应,收到了余音缭绕的艺术效果,留给读者无穷的回味。

理解了“背影”也就理解了一个父亲对儿子那份至真至诚的爱。

所以,抓住文眼赏析散文,不仅可以使教学深入浅出,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然而,单是抓住文眼是不够的,还要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行文脉络。

文脉,是一个完美、严谨的艺术整体的脉络与筋骨,在全文起着重要的组合作用。

教学中要抓住文眼,指导学生反复研读,细心揣摩段落层次,领悟文章的主旨和神韵。

记叙性散文重在情节的组织和铺展,可以从情节方面寻找线索。

至于游记之类文章的线索则是:空间的推移,时间的转变,移步换景等。


抒情性散文或寓情于景,或托物言志,可以从画面展开的层次或物的方面去寻找。

比如《紫藤萝瀑布》一文是以情感的流动为线索来展开的。

文中紧紧围绕紫藤萝这个物象,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把静态的景物完全写活了。

行文中,作者描写这一树紫藤萝“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这些文字,入笔出新,给读者一种流动的动态享受,透露出作者欢快、欣喜的情感。

三、重视朗读,感悟文章情感
一般来说,散文大致有以下几种风格类型。

清丽婉约型: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感情含蓄。

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范读时语调应轻柔、舒缓,为学生营造一种幽雅的氛围。

活泼明丽型:文章欢快流畅,活泼向上,作者的热情奔放,如朱自清的《春》,范读时语调应活泼欢快,热情洋溢,营造一种轻松惬意的氛围。

慷慨悲壮型: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恨中寓悲,悲中含恨,抨击时政,就应深沉肃穆,语调沉痛,营造一种慷慨悲歌的气氛。

豪迈激昂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犹如入江奔涌一泻千里,给人以磅礴之势,范读时就要激情饱满,语调激昂,营造昂扬亢奋的气氛。

散文是情的文学,有着诗一般的情韵和行云流水般的美,如果只做无声的语言来接受的话,那真是一大缺憾。

所以要注重朗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美带给自己心灵涤荡般的快乐。

比如朱自清的《春》,恬美而有生气,感情极其细腻、丰富。

要求学生能以轻松、欢快、轻柔的语调进行朗读,以此营造出一种和谐、惬意的氛围。

假如学生朗读时投入,用音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语调的高昂或沉痛,以及情感的酝酿来读出自己的感悟,便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了。

四、大处通览,引入意境;小处咀嚼,体会遣词之妙
选入教材的散文多为构思巧妙、用笔神奇的丽篇佳作。

教学中,坚持从大处通览作品,将学生引入意境,从小处咬文嚼字,体会遣词造句之妙,又是一重要的教学任务。

从大处通览作品,在探讨作品的缘起、展开、深入、联想的过程中,弄清其神、奇、精、美的原因,进而学习其表现手法、叙述方法与谋篇布局的技巧。

比如《荷塘月色》,一看标题,就知道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读完全文,觉得文章情景交融,十分蕴藉隽永,很有艺术魅力。

那么,这种美是用什么手法达成的呢?再读文章,咀嚼揣摩,就会发现文章始终贯穿着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感情。

这种感情,是渗透在周围环境和独自漫步的描写中,给人一种清冷、静谧的感觉,营造与作品的心境一致的气氛,使作品呈现出一种整体的和谐美。

从大处通览作品,将学生引入意境,就能够尽显文本之美。

意境是散文的生命。

教学中若能抓住散文物我一体的意境,散文的主题、感情、技巧等等就都能够带动起来。

教师要把自己完全置身于作品之中,从内心深入感知作品撼人心肺的艺术感染力。

在感受作品、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带着强烈的感情,把意境传达到学生的情感中去,使师生与作者的思绪自然而然地协调共振起来。

从小处咬文嚼字,通过对语言运用的分析,学习景物描摹、感情升华、哲理揭示的技巧。

对于表现力丰富的字、词深入品析。

务必使学生明确,语言本身并无黄金与砂石之分,能创造出动人的意境,传神传情地写景状物,就点石成金了。

比如《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段描写春草,一个“钻”字就把尖尖的草破土而出的情状写活了,春草那绿绿的情态,多种多样的姿态仿佛触手可及。

又如《紫藤萝瀑布》中,“第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文中提到的“帆”,人们自然会想到“海洋”,因而就更感受到这一树紫藤萝以外更为广阔的世界。

像这样的例子在文中俯拾皆是,比喻、拟人、反复等多种修辞的应用,共同营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理解了这些情景交融的语句,我们也就跟着走进了这一片美丽的世界,认识一种新的生命,懂得了作者对未来的满怀憧憬。

“教无定法,妙在得法”,只要在教学中能开启学生的心扉,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联想和想象,与作者感情相通,并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化与升华,就能让学生打开心扉,真正品尝到散文甘美的果汁,在体会散文情趣美的同时,感悟散文的意境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