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策略初探

合集下载

散文教学有效提问策略初探——《落叶》教学提问环节设计

散文教学有效提问策略初探——《落叶》教学提问环节设计
化语 言的表 达 。 体 会作者 善于抓住 生活 中平常镜
头, 细 致观 察所 写出 的妙词 佳句 。随 后 。 笔者做 了个 追 问 .
通过 将本 文第三 段进 行修改 . 去除原 文 中叠词和 长短 句 的
使用, 让学 生比较 阅读谈 感受 。这样 更使 学生体 会作 者这
 ̄1 1 1 , 大 语 文 论 坛 ・ 教 学 设 计
象 的刻 画 。 却 是迂 回 曲折 , 反复多次 , 未见其人 。 先 闻 其 事 。首 写 王 夫 人 嘱 咐 , 告诫黛玉 , 宝玉是一“ 孽根祸胎 , 混世 魔 王 , 懵 懂 顽童 , 惫 懒 人物 ” , “ 一 时 甜 言蜜 语 。 一 时 有天 无 日 ” 。继 之 回忆 母 亲 的 介 绍 , 言表兄“ 顽劣异常 , 极恶读书 ” 。 三 从 正 面 写 黛 玉 初 见 宝玉 : “ 面 若 中 秋 之 月, 色 如 春 晓 之 花 、 。 怒时而若笑 , 嗔 视 而 有情 ” 、 “ 面 如 敷粉 。 唇若施脂” 、 “ 天然一段风骚 , 全在眉 梢 . 平 生 万 种 情思 . 悉堆眼角” 。原 来 宝 玉 是 一 “ 外 貌 最 是极 好 ” 的 年 轻公 子 ! 看 来 耳 听 为虚 , 眼见为实 ! 最 后借 “ 后人 ” 《 西 汉 月》 二词 , 从反面概括宝玉 : 金玉其 形 , 痴 呆其质 ; 乖 张 有效 提 问 . 并 与 散 文 本 身特 点相 吻 合 。 才 能 真 正 提 高 教 学 效 率 。下 面 笔者 就 执 教 公 开课 《 落叶》 中 的 提 问 环 节 设计 . 具体 说 明 :
通 。“ 丹青 ” 妙手 。 万年 传 颂 ! ★作 者 单位 : 湖北 鄂州 职 业 大 学教 育 学院 。
笔者在初读课文后设计了两个问题: ①法桐叶经历了 怎样的生命历程? ②不同生命历程中的法桐呈现怎么样的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策略探析散文是中学语文教学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初中学生接触文学作品的第一步。

教学散文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以下是一些散文教学的策略探析。

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初中学生的散文作品。

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对于长篇复杂的散文作品理解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

教师应该选择内容简洁、结构清晰、语言优美的散文作品。

比如一些描写自然景色、生活琐碎的散文,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师可以通过导读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散文。

在学生阅读散文之前,教师可以先对散文的背景、主题和结构进行简要介绍,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散文的整体认识。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分析。

散文作品通常包含丰富的意象、描写和抒情,教师可以针对散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审视散文的描写方法以及描写的心境和情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和情感。

第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的素材,比如给学生一张图片或者一个主题,让学生根据散文的特点进行自由创作。

这样既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特点,又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第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团体讨论。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散文作品进行讨论,交流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在讨论中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散文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演绎。

散文通常具有律动感和音乐感,适合进行朗读演绎。

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进行朗读演绎,通过声音和语调的表达,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散文的魅力。

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通过选择适合学生的散文作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散文的魅力。

游记散文的教学策略初探

游记散文的教学策略初探

专论平台游记散文的教学策略初探□杨钟沛汪映雪摘要:学生对于游记散文往往因缺乏必要的游历积累而无法真正走进文本,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和启迪,将抽象的文字化为感性的认识,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立足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手段,使用角色代入式的问题,创设出场景和氛围,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理解教学内容,深入体会思想感情。

关键词:游记散文;教学策略;壶口瀑布——以《壶口瀑布》为例游记,是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来记述旅途见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类文章体裁。

区别于一般散文,游记散文是紧紧围绕参观访问的事情而展开的,它重视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融合。

部编本八年级下五单元作为游记单元,选取了《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四篇经典游记散文,其中《壶口瀑布》是一篇描写黄河壶口瀑布的游记,因其所观之景相对集中的特殊性,采用“定点换景”的方式,来达到多角度、多层次描写景观的目的。

《壶口瀑布》还体现了游记散文表达方式多样性的特点。

山水游记,景为象,游为踪,感是魂,内容的复杂决定了表达的复杂,所以,在写山水游记时,作者往往会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基于以上文本特征,在教授《壶口瀑布》一文时必须对游记散文的写作方式、写作思路与表达方式进行探索。

一、前置表格,呈现游踪在针对游记散文的教学中,包含作者的“所至”、“所见”与“所感”三个基本要素,而其中对“所至”的呈现,是教师领着学生走进“情境”的关键。

如何令学生快速把握本课“定点换景”的写作方式,是课堂顺利进行的关键。

开课之初,我便在白板上出示一幅壶口瀑布的高清风景动图,它以航拍的视角清晰地呈现了壶口瀑布的地理风貌和水势特征,这唤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

待一番观察后,我在图中标出代表“俯视”、“仰视”、“平视”三个典型视角的位置点,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为大家指出站在不同位置所观察到的景象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1. 引言1.1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散文作为文学体裁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散文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散文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思想和艺术表达,同时也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

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特点、方法、实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希望通过对散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深入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从而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共同探讨散文阅读教学的新思路,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添砖加瓦。

2. 正文2.1 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情感与审美情趣。

通过阅读优秀的散文作品,学生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散文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其情感世界。

散文阅读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等重要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散文作品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可以引导学生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观点,促进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情操的提升。

散文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2.2 散文阅读教学的特点1. 多样性:散文作品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内容涵盖广泛。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散文,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拓展思维。

2. 亲和性:相较于诗歌和小说,散文更贴近日常生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散文中的人物、事件和情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和情感投入。

3. 真实性:散文作品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社会、人性等方面的真挚感受和观察。

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优化策略初探

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优化策略初探

摘要 : 初 中 生掌握 一 定 的鉴 赏散 文方 法 , 有 助 于提 高 审 美能 力 。 同时 , 在 鉴 赏 的过 程 中 受到 潜 移默 化 的 美的 教 育 , 培 养 学 习 语 文 的 兴
趣 。在 中考 语 文试 卷 中 , 散 文 阅读 在 阅读 试题 中 占 了较 多分值 , 这 应 该 引起 我 们 的重 视 。 关键词 : 初 , 就让 学 生 反 复 读 , 细细地品昧, 体会 课 文 的主 旨 。 4 领悟语言 . 驾 驭 语 言
优 秀 的散 文语 言 总 能 做 到 精 练 准 确 、 朴 素 自然 、 清 新 明快 、 亲切 感 人 。 通 过 品读 词 句 让 学生 感 受 散 文 语 言 丰 富 内涵 。 不 同作
热 讽 的笔 触 描 写 了 清 国 留学 生 在 赏 樱 花 与 学 跳 舞 时 的 情 景 . 紧
接着 写“ 我” 从 东京 去 烟 台 学 医 的 原 因 , 人们待“ 我” 就 如北 京 的 大 白菜 运 到 浙 江 一 样 的 稀 罕 。写 这 些 与 赞扬 藤野 先 生 的伟 大 的 品格 有 关 :中 国的 留学 生 醉 生 梦死 ,对 中国 的前 途 与 命 运 漠 置
者创 设 了在 家 庭 灾祸 后 父 亲 送 儿子 远 行 的背 景 ,描 述 了父 亲 送 子 的场 面 。 并 细致 入 微 的 刻 画 了父 亲 为 “ 我” 买橘 子 的情 形 。 以及 对“ 我” 的几 次 流 泪 的 刻 画 。 对 于这 些 描 述 , 如 果 我 们 只 是冷 眼旁 观、 漠然处之 , 就 很 难 唤起 我 们 内心 的情 感 。 在教 学 中 , 要 引导 学 生 换 位 思考 , 调 动 生活 中的 经 验 , 去 深切 体 会 一 个 父 亲 在 家 国两 茫 之 际送 子 远 行 时 的 内 心牵 挂 与 情 感 的不 忍 .以及 那 种 满 怀 希 望 但前 景 暗淡 的 复 杂 的心 理 感 受 。 这样 , 文 章 的情 感 就很 容 易把 握 了 。具有 了审 美 意 境 后 , 教 师 就应 放 手 让 学 生 通 读 文 章 。 学 生 自 己感 受语 言材 料 . 随 着 学 生 心 理 活动 和情 感 的投 入 。 学生 就会 被 文 章 所感 染 。 例 如: 在 教学 《 紫藤 萝 瀑 布 》 中, 在 前半 部 分 的“ 忆 花” 中, 作 者 回 忆 起 以前 和 现 在 的 不 愉 快 的事 . 就 让 学 生 领 悟 作 者的情感 , 引 导 学 生 朗读 时 应 该 用 低 沉且 略 带 悲 伤 地 语 调 朗读 : 在后半部分 , 作 者 看 到 生 机 勃 勃 的 紫藤 萝 , 心灵受 到触动 , 接 着

散文教学策略初探

散文教学策略初探

散文教学策略初探散文教学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本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语言工具去认识和反映现实,正确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散文教学要捕捉情感,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都有美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文道统一原则、听说读写互相促进的原则、语文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课内外语文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散文教学首先要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把握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特点:一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在听说读写过程中熏陶感染,逐步深入学生的心灵;二是具体形象,要抓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多采用形象化的语言;三是以情育人,运用课文佳作所包含的真挚感情去叩击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既收到以情动人的效果又培育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四是激思励志,要抓住文章或所教内容的精要之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进行思维,激发他们生疑、质疑,探索生活和人生的真谛。

如《荷塘月色》,主题反映的是作者内心的苦闷和矛盾的情绪。

而作者在这种黑暗时代不满现实、寻找超脱以及暂时超脱而终究不能超脱的情感寄托在文中一片片宁静而美丽的荷花、荷叶上,融合在浮起着薄薄青雾的荷塘里。

透过月夜荷塘上幽静、安恬的梦幻般景色,去捕捉到作者隐含其中的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感受到文章的奇妙之处,领悟到文章的深邃之意。

又如在讲解《我与地坛》时,除了让学生理解主题外,还应让学生通过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辨析、品味,领会其真正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不断增强语感,从而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揣摩语言美,进行反复思考,推求语言的意味的能力。

二、优化导入,进入意境,体验情感在教学中要抓住散文物我一体的意境,散文的主题、感情、技巧等都被带动起来时,才能把散文的思想、感情、技巧讲得深入浅出,并还原散文完整、动人的本来面目。

教师先进入意境,对作品有深刻透彻的理解,这样才能带着学生进入意境。

造就“境”由“情”生,“情”浓“境”幽,无“情”则不能入“境”。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策略探析散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的方式等方面,对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他们的散文作品。

散文的题材内容多种多样,可以选择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情感、讲述故事等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

在选择散文作品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精选一些经典、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教学。

也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安排,选取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散文进行教学。

选取教材内容相对固定,可以利用一些网络资源、教学参考书籍等途径,进行散文选取。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先导导读、逐段阅读、整体理解、深度解读等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提高阅读效果。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帮助他们理解散文中的情感、思想和艺术特点。

对于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仿写、创作、修改等写作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写作活动,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散文的主题、情感和表达方式,进行作文写作,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评价的方式上,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于阅读能力的评价,可以采用问答、讨论、写读后感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感受。

对于写作能力的评价,可以利用作文评价表、互评、自评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调整教学策略,促进他们的进一步提高。

以“诵读”促“细读”——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初探

以“诵读”促“细读”——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初探

探索篇•方法展示以“诵读”促“细读”———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初探王凤楠(江苏省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虽然近年来,语文的“人文性”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语文阅读教学要“回归文本”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把“文本细读”作为自己研究的主要方向。

但是,迄今为止依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细读策略。

所以笔者希望通过研究让学生掌握运用文本细读解读文学文本的一些策略,给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一点启发,给教师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如何运用文本细读的方式来解读文学文本呢?我认为,诵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凡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都非常注重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诵读。

有人认为“诵读”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阅读实践活动和情感体验活动”。

本文所说的诵读,是一种通过反复的阅读并朗声成诵的方式,在诵读中体味作者的情感倾向,把握文章内涵的文本细读的方式。

那么,如何运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文本细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读,体悟情感文学文本,特别是散文文本,大多重在借助文字传达某种情感,学生通过大声地诵读,仔细地品读,就能体悟到蕴含在文字中间的情感内涵。

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品味,通过对文本语言发音的轻重、声调的高低、语气的缓急等的揣摩细读,作者所要传达的情绪情感,就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慢慢地被体悟出来了。

如,在学生诵读《想北平》时,在读到“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通过诵读整个文段,品读“与我心灵粘合的一段历史”“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等文句,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作者对故乡强烈的思念和深沉的热爱之情。

二读,理清结构“结构是文章的组织法则,结构是作品思想内容的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教学策略初探
散文教学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本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语言工具去认识和反映现实,正确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散文教学要捕捉情感,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都有美
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文道统一原则、听说读写互相促进的原则、语文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课内外语文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散文教学首先要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把握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特点:一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在听说读写过程中熏陶感染,逐步深入学生的心灵;二是具体形象,要抓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多采用形象化的语言;三是以情育人,运用课文佳作所包含的真挚感情去叩击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既收到以情动人的效果又培育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四是激思励志,要抓住文章或所教内容的精要之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进行思维,激发他们生疑、质疑,探索生活和人生的真谛。

如《荷塘月色》,主题反映的是作者内心的苦闷和矛盾的情绪。

而作者在这种黑暗时代不满现实、寻找超脱以及暂时超脱而终究不能超脱的情感寄托在文中一片片宁静而美丽的荷花、荷叶上,融合在浮起着薄薄青雾的荷塘里。

透过月夜荷塘上幽静、安恬的梦幻般景色,去捕捉到作者隐含其中的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感受到文章的奇妙之处,领悟到文章的深邃之意。

又如在讲解《我与地坛》时,除了让学生理解主题外,还应让学生通过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
的辨析、品味,领会其真正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不断增强语感,从而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揣摩语言美,进行反复思考,推求语言的意味的能力。

二、优化导入,进入意境,体验情感
在教学中要抓住散文物我一体的意境,散文的主题、感情、技巧等都被带动起来时,才能把散文的思想、感情、技巧讲得深入浅出,并还原散文完整、动人的本来面目。

教师先进入意境,对作品有深刻透彻的理解,这样才能带着学生进入意境。

造就“境”由“情”生,“情”浓“境”幽,无“情”则不能入“境”。

教师应把自己的感情完全置身于作品之中,从内心深处感知作品撼人心肺的艺术感染力,在感受作品、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带着强烈的感情,把意境传导到学生的情感之中,使师生双方与作者作品双方的思绪自然而然地协调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带情”、“引导”是很重要的两环。

教师只有以自身的情绪去影响感化学生,带领学生一同在美妙的艺术殿堂遨游,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其具体做法如下:
1.营造意境
散文,尤其是借景抒情的散文,往往都会营造一种意境,散文内涵的赏析,要借助于意境的体会。

营造意境导入就是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或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作者笔下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

散文以意境取胜,生动传神、浓郁深邃的意境,是一篇优秀散文的生命要素,课前的导入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境”,感知情与景的水乳交融,神与形的和谐统一,在欣赏过程中渐渐走进审美艺术的殿
堂,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感情铺垫
散文教学渗透着审美情感和体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散文倾注了作者的感情,学习散文不走近作者的情感深处,就不能真正的理解作者,也不会理解作者的情感。

导入时应作一定的感情铺垫,用与作品一致的感情色彩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情感准备状态,用心去感受作者的感情,把阅读学习的过程当作是自己生命体验的过程,真正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进行情感的碰撞,进行生命的对话。

散文情感强烈,字字句句都饱含深情厚意,只要用心去领会,是不难体会作者的深沉情思的。

如讲授《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可用歌曲《我想有个家》把学生的情绪激活,讲授《背影》一文时,可用《父亲》这首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授《我与地坛》一文的母亲形象时,可用《烛光里的妈妈》那幽美哀伤的曲调感染学生……
3.介绍写作背景
在导入的时候介绍写作背景也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

散文是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作者的情感受到时代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对于同一事,同一物,同一景由于每个人的处境不同、个性不同等,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情怀和感触。

散文中的情体现着作者独特的个性,同时也带有社会时代的印记。

所以在教一些时间跨度大、写作背景较复杂的散文时,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作者和文章的创作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在学习《荷
塘月色》时,不了解相关的背景材料是不行的。

课文涉及了历史事实和社会知识,除参照注解外,读懂文章还需要参考一些相关的资料。

在导入时就要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

散文教学中,教师如同舵手,带领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师生共入意境,在赏析中感受、思索,作品感染了学生,学生领悟了作品,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教师就可以由形到神,顺着文中一幅幅如梦如幻的美丽飘渺的画面,深情地引导学生走进这种朦胧的意境之中,带着学生在欣赏婀娜多姿的荷花、微微吹拂的晚风、缕缕淡淡的荷香、曲曲折折的小路、淡淡的月色和薄薄的轻雾中,细细品味着作品迷离恍惚的情调,从而进入这种夹杂着淡淡的哀痛、淡淡的恬静的独特的意境,慢慢地领悟作者在黑暗社会中苦闷彷徨的心情,作品的主题也就把握住了。

三、抓文眼,梳理情感线索
文眼,即揭示全文主旨的点睛之笔,是牵制全篇的艺术构思的焦点。

行文脉络,是一个完美、严谨的艺术整体的脉络和筋骨,在全文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弄清散文的线索。

散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在教学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应该有所侧重,所以需要学生先理清文章思路,抓住文中的“题眼”,再以“题眼”为支撑点架起整体结构的轮廓。

在学生了解文章的布局后,教师可以选取最能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地方讲解,让学生在
学习中体验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讲解《荷塘月色》要让学生知道,文章虽未交代“颇不宁静”的原因,只是写作者独自一人夜游荷塘,观赏月色荷塘的幽静,写朦胧月色的宁静与幽美,但作者并不是欣赏其静,而是以此反衬自己内心的不宁静。

这看似矛盾的两者:一为客观环境的“宁静”,一为主观感情的“不宁静”。

在文中,作者在心情“颇不宁静”时,在荷塘产生了一种“偷来的片刻逍遥”,在这幽美的荷塘月色中,这一对矛盾体暂时达到和谐统一的境地。

而眼前的“宁静”终究不能彻底排除作者内心的“不宁静”,所以,作者“忽然想起了采莲的事儿”,“一抬头,又回到家门”,将作者扯回了彷徨的现实中,回到了篇首“心里颇不宁静”的文眼上来。

由此可知,要讲好散文,必须紧扣文眼,理清行文脉络,从结构入手,具体分析,千万不要笼统评论,脱离文本。

四、品味语言,积累语感,让学生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手法美、感情美
散文对语言的要求很高,优秀的散文有诗一般的语言。

在学习鉴赏散文的过程中只有细细品味文中那些经过作者精心锤炼的语言,才能体会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感情,感受其中的魅力。

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散文的一些精彩语段及词语进行赏析、揣摩,体会散文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

比如《荷塘月色》这篇优美散文,在赏析“月下荷香”这一段极富诗情画意的语段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
揣摩“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丰富内涵,领会“羞涩”“袅娜”等词语表现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趣。

赏析“塘上月色”这一精彩语段时,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月光的一系列动词“泻”“浮”“洗”“笼”,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些动词在描摹景物上有何特点?又如《花未眠》的语句“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

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自然总是美的”等句子让人们自然联想到生活的美好;《背影》的语言朴实无华,情真意切又洗练自然《绿》的语言则是精雕细刻,浓墨重彩、栩栩传神,把景色之美写得淋漓尽致。

朱熹说:“读书之能,既先识得它外面一个皮壳好,又须识得它里面骨髓好。

”散文教学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协助学生体会那些表情达意比较深刻的词句,感知其美妙之处,其深邃之意,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