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散文教学的策略
浅谈初中散文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散文的有效教学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想有效地教学初中散文,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去主动阅读和理解散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散文的名家、名篇,以及讲解散文的魅力和特点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播放相关的音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视听的方式来感受和理解散文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展示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加深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和理解。
教师还应该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布置相关的任务和活动,设计一些有趣的学习游戏,或者利用散文中的美文段落来进行朗读比赛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和体验散文的魅力,从而培养出学生对散文的浓厚兴趣。
二、注重散文的阅读与鉴赏散文的阅读与鉴赏是散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散文的关键环节。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重视散文的阅读和鉴赏,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和文学情感。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传统的课堂讲解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认真品读散文,体会散文作品的情感渗透和意境营造,同时也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结合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等进行散文的阅读、解读与鉴赏。
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优秀的散文作品,从而积累相关的阅读经验和鉴赏能力。
教师还应该注重散文的品味与鉴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散文的语言、结构特点、修辞手法等内容,引导学生对散文的细致品味与感悟。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从而培养学生对散文的深厚鉴赏能力。
三、注重实践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散文的写作是散文教学的另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与创新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如何搞好散文教学

散文教学之我见散文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散文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意义。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形象和意境,能够起到提高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美感情操的重要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品味散文的语言,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发展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通过线索与思路的分析,能够启发学生揣摩散文的构思和艺术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初中的散文教学。
一、抓住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素有美文之称。
它融合着自然美、诗情和哲理美,同其他文体相比,散文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形散而神不散”,做到形散神聚,和谐统一。
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应用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么自由,都必须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文章的主旨)。
理解这一特点,对我们把握散文的构思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白杨礼赞”,它的中心词就是“赞”无论作者怎么写,形式怎么变化最终都要归结到“赞”来。
因此,抓住散文的特点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二、掌握技法阅读散文要善于理清线索,抓住文眼;巧借联想,领会意境。
散文的线索是对文章结构与情感的贯穿。
文眼是指文章中能点明内容情感的语句或词语,即文章的点睛之笔。
文眼多为议论、抒情或象征比喻的语句,通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也有嵌与文中的。
抓住了文眼,就抓住了作者的感情脉搏,也就抓住了分析、理解文章的关键。
散文在行文上常常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景写情。
充分地展开联想,是散文做到情景交融的重要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段,抓住联想的“联系点”——形与神的共同点,能更好地体味散文的感情,领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社会及人生的独特认识和感受,真正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
三、品味语言,明其特色散文的语言灵活多样,参差错落,富于变化。
各种类型的散文,乃至同一种类型的散文,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
许多优秀的散文家都在各自的作品中体现出各具特色的语言风格。
浅谈文学写作中的散文教学

浅谈文学写作中的散文教学散文是文学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观点,也可以展现作者的艺术功力和修养。
散文教学作为文学写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散文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散文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考。
一、散文教学的重要性2.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散文写作需要言之有物、情理相通、言之成理,通过教学散文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散文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思想的表达,教学散文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1.多种形式的阅读散文教学首先要求学生多读散文,包括古代经典散文、现代散文和外国散文等,通过阅读不同风格和不同题材的散文,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散文的特点和形式。
2.实践性写作训练散文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多次实践性写作训练,包括散文的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和写作要求等,通过实践性写作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和提高写作能力。
3.课堂讨论和评论散文教学需要通过课堂讨论和评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散文作品,从中领悟到散文的写作技巧和文学特点,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4.作品欣赏和赏析散文教学还需要通过作品欣赏和赏析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散文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培养他们的文学情感和鉴赏能力。
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散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去了解和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散文教学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包括散文作品的欣赏、名家散文的赏析和学生散文的分享等,让学生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到散文写作中。
4.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写作散文教学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写作,让他们能够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散文作品。
浅谈初中散文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散文的有效教学散文是一种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感情和思想的文学体裁,它不拘泥于格律,既可以描写客观事物,也可以抒发主观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散文是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散文自由度大、表现形式多样,教师在进行散文教学时需要注重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就初中散文的有效教学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散文是一种情感性较为突出的文体,其表现形式多样,能够吸引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散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产生共鸣和感悟。
可以通过情感导入,例如以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或者事件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情感体验、情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使他们能够体验到文本中所表现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
二、注重散文的阅读和分析散文的阅读和分析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教师在散文教学中,要注重散文的阅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和表达手法。
可以通过导入问题,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挖掘文本中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解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含义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散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通过朗读、表演、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活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本。
表演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体验散文的情感和内涵,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散文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讨论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散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通过阅读经典散文、仿写名家作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浅谈写景散文教学策略

浅谈写景散文教学策略写景散文大都语言优美、意境深邃、人文和谐,这些特点汇聚成一个字——美。
读它,有如亲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灵性和秀丽。
当读者与作者心灵碰撞之时,或美入其境,或美看其事,或美悟其情。
因此, 根据写景散文的这些特点,我采用了赏析式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尽情地发掘美、再现美,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尽情地享受美。
(一)创设情境,融入美写景散文语言优美,教师应该利用好各种资源,创设美的情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美。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创设的环境中自然、快乐地学习,是教学写景散文的重要方法。
上课之前,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动的教学环境。
比如教学《草原》时,课文第一节展现了草原的无限美景,我先播放了一望无垠的草原,让他们理解“一碧千里”,然后再播放羊群,羊群像“白花”,给草原增添了无限生趣。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领略到秀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能引发学生审美情趣,进而激发学生欣赏散文的热情。
2.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关活动组织学生到市内风景名胜地去旅游,然后阅读描写这些地方的优秀散文,进行欣赏和感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衡阳市的南岳、岣嵝峰、雨母山、雁峰烟雨、西湖莲花等都是本土著名旅游风景区,组织学生在这些景点旅游后,再来阅读和欣赏网上下载的相关散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
而对于课本中一些无法去旅游的写景散文,比如《桂林山水》、《黄山奇石》等文章,则尽量以录象、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帮助学生阅读和欣赏这些写景散文。
(二)品味语言,感受美尽管各类散文都讲究语言美,但写景散文将语言美发挥到了很高的境界,甚至可以说是极致。
品味语言是中学生学习散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他们能够透过优美的语言在心中获得有关景物的生动形象,获得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也获得对语言形式美的感知。
品味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朗读,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语言细节特别是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进行赏析。
如《乡下人家》一课中,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浅谈散文阅读教学

二、 深入研究教材 。 做 到 对 教材 了然 于心
非 常 确切 的 散文 的特点之 二是 它篇篇有 “ 我” . 个性 鲜明 从 写法上说 。 散 文 最 多是 第 一 人称 。 这 不仅 是 为 了 叙 述 更 加亲切 、 自然、 真实 , 同时 。 也 是 为 了 更 好 地 表 露 作 者 的 鲜 明 个性 , 在 所有 的文学形式 中 . 而 细 腻 地 表 现 作 者 主 观 情 绪 的 一 种 文 体 了 。作 者 巴 金 在 谈 到 他 的散 文 时 说 : “ 我 自己 有 一 种 看法 。 那就 是我 的每 一篇 散 文 里 都 有 我 自 己 ” 。 这 是 十 分 富 有概 括 性 的 一 句 “ 行话” 。可 以说 . 在 每 一 篇 散 文 里, 不 管 作 者 自 己是 否 出 场 了 , 他总 是“ 无处不在 ” 的。 他 或 者 是 满 腔 热 情 地 向读 者 倾 吐 自 己 的 见 闻 .或 者 是 诚 恳 率 直地 和 读 者 促 膝 谈 心 。触景 生情 也 好 . 感物 抒 怀 也罢 . 他 总 在 字 里 行 间 渗 入 自 己 的真 情 。
散 文 的特 点之 三 是 它 形散 神 聚 . 舒 卷 自如 优 秀的 散 文 作 者 总 是 在 平 素 的生 活 实践 中 .把 自己 的 所 闻 所
学 中的症结 . 我结合 自己的教学 实践和 体会 。 谈谈散文
教 学 应 注 意 的几 个 问 题 。
浅谈散文阅读教学悟“情”策略

浅谈散文阅读教学悟“情”策略
悟“情”策略是指通过感知情感来学习和理解文学作品的方法。
具体而言,它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 获得情感共鸣。
学习散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感知其中
所表达的情感,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我们可以提问学生,你是否曾经有过与
作者相似的经历或情感,是否曾经因为类似的事情而感到愤怒、伤心或感动等等。
2. 分析情感表达方式。
散文通常通过文字的运用来表达情感,比如用形象的比喻、
颜色、音乐等等来渲染情感。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章中的语言表达手法,如何通
过语言的选择、排列和修辞对情感进行刻画和表达,从而在阅读中感受并理解作者所表达
的情感。
3. 辨析情感背后的思想。
散文中的情感表达通常与作者的思想观点密切相关,通过
分析作者在散文中表达的情感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散文的
主题和意义。
例如,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散文中,如果表达的情感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
敬畏,那么作者的思想观点可能与保护环境和珍视自然密切相关。
散文阅读教学中,悟“情”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感受到其中所蕴含
的情感,从而更好地欣赏散文作品,并形成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认知。
此外,教师可
以通过情感引导和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与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浅谈初中散文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散文的有效教学散文是一种以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真实的人生感悟为特征的文学体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散文是学生接触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情感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有效地教学初中散文成为了语文教师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首要任务,而初中生对于散文的兴趣常常需要教师用心去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讲解散文背后的故事、作者的生平、背景等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演讲、朗诵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散文的魅力;通过展示名家散文作品的形式来让学生领略散文的魅力等等。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愿意主动去了解散文,去阅读散文,才会对散文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散文是文学的一种形式,它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的特点。
在初中散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文学鉴赏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解剖散文的结构,揭示散文的主题和寓意,分析散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感悟散文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散文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和风格特点,通过学习散文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初中散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需要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让学生多阅读名家散文的作品,领略散文的魅力,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二是注重教学实质,通过多种形式的写作实训,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散文的写作技巧和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和能力;三是注重写作指导,通过详细的写作指导和批改,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散文的有效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散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散文教学的策略
【摘要】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题材。
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所谓“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散文的这一主要特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体会散文的真挚情感,揣摩散文优美、清新、流畅的语言。
【关键词】散文教学引导揣摩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题材。
题材广泛,可以写真人真事,也可虚拟加工。
行文自由,任意挥洒,如行云流水;结构布局,不拘一格,分合自如。
注重文采,或质朴清新,或斑斓绚丽,给人以艺术的美感。
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难点。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教学好散文呢?
一、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散文时,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那么,语文教师该采用怎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散文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导入,一幅优美的图片,一个有悬念的问题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利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在课前播放与课文有关的音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教学朱志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我们爱用优美的文字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写父爱的文章大都是严厉,那么,在朱自清先生的父爱又是怎样的呢?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背影》。
这样的导入,不仅很自然的进入文本,还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散文的线索,理清文章的思路
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
所谓“ 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放笔纵情,东西南北,古今中外,精神的,物质的,现实的,幻想的,都可以信手拈来。
但这些材料都是为一个中心服务的。
这个中心就是神,就是线索。
通过它把零散的材料连串起来。
线索是散文的脉络,散文中的线索,为我们掌握和理清散文的情感脉络提供了依据。
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作者描绘了一幅秀美的济南城冬天的图画,老舍先生描绘了济南的天空,济南的大地,济南的山,济南的,绘制了一幅完整的济南冬天的图画。
全文写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壮”而着眼于“秀”。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济南的冬天是温暖的”。
作者在寒冷的冬季里所见的是山的秀美,水的碧绿,突出一个“暖”字,这是本文的最大特点。
再如萧乾先生的《枣核》一文,“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寄托切切思乡之意,说枣
核——为解乡愁表达深深爱国之情,议枣核——民族之情”,以枣核为线索,深深体现了海外华人对故土的思念,对民族的热爱。
在课堂上,教师要重点点拨,启发学生找出能体现文章线索的文字,这样教学散文,学生会很好掌握散文的特点,了解散文的线索,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散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
教学散文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关键词句是散文教学的核心。
如教学《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说出喜欢它的原因。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有的学生找了这一句,因为“顶”“看护妇”写出了济南的秀气。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写出了济南的古典美,启发学生想象水墨画的样子。
这样教学会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岁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学习写作技巧
教师在教学散文时要善于教会学生揣摩语言,散文的语言精美、凝练、清新、淡雅。
散文的精妙或体现在其思想情感的含蓄深邃,或体现在其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或体现在表现手法的多姿多彩,或体现在遣词造句的精炼生动,在教学时要灵活,机智的分析揣摩。
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绿》,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吸引)着我们;——“招引”紧扣“闪闪的绿”,似乎它本身用闪闪的绿光在主动招呼诱引游人,动态感强。
这正是“惊诧”的原因之一。
反衬了“我”急于赏绿的迫切心情。
“吸引”则显得一般。
我们开始追捉(追逐)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追捉”含有欲捕捉那“闪闪的绿”的意思,点点闪光如星星萤火虫,似伸手可捉。
“追逐”则没有这层含义。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弯)下去。
——“探身”与“小心”相呼应,准确的描写了向下走时脚试探性的朝下伸的样子。
总之,在教学散文中,教师一定要严谨而又艺术的教学,帮助学生会学散文,学好散文,了解散文的艺术美,进而体会文章的主旨。
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写散文,写好散文,为此我们教师更要进一步学习教法,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永远充满轻松、快乐、睿智,艺术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