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散文教学策略
中学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策略探究

中学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策略探究中学现代散文是学生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现代散文的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兴趣不高、认识能力有限、分析能力不够等。
本文将从问题的现状出发,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策略,以期提高中学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一、问题的现状1.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兴趣不高中学生大多数对文学作品抱有抵触情绪,难以主动阅读,并对现代散文缺乏兴趣。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轻松、简单、直观的阅读材料,而现代散文往往涉及较为复杂的主题和形式。
2.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现代散文往往反映当下社会热点、人文关怀等内容,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认知能力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
然而,由于缺乏广泛的知识储备和一定的社会经验,许多学生对于现代散文的认识能力较为有限。
3.学生分析能力不足现代散文的特点之一是形式多样,常常使用象征、暗示等手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才能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
然而,学生在分析能力方面存在欠缺,导致他们无法深入理解现代散文作品。
二、解决策略1.激发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文学鉴赏能力。
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现代散文作品,选取内容温暖、生动有趣的文章,引导学生进入文学的世界。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现代散文阅读比赛、座谈会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针对学生认识能力有限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现代文化、社会热点的了解。
可以通过在教学中引入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他们对现代散文的认知。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理解现代散文作品的主题、情感、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学生感兴趣的实例,辅助他们理解现代散文的意义。
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分析现代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句法结构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现代散文的内涵。
分析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之教学策略

分析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之教学策略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散文阅读,学生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增长知识,培养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
散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制定至关重要,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一、分析散文内容在设计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时,首先要对散文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
散文内容包括散文的主题、结构、内容要点、情感表达等方面。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散文进行教学,同时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任务,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散文的内涵,并通过阅读散文来感悟生活,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二、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在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比如朗读、分析、讨论、写作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体验散文的魅力,培养对散文的喜爱和理解。
在朗读散文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散文的音韵美、情感美;在分析散文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明白散文的结构、修辞手法等;在讨论散文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在写作散文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吸收散文的经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引导学生思考散文是一种富有思想性的文体,通过散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不仅能够理解散文的表面含义,还能够深入思考散文所要传达的深层含义。
通过散文阅读,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四、激发学生兴趣和情感共鸣散文是一种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文体,而学生正处于情感丰富的成长期,因此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朗读、情感体验等方式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对散文产生共鸣,感受到散文的魅力。
只有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散文,才能够真正实现散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五、结合生活实际散文是一种贴近生活、真实性强的文体,因此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阅读散文来感悟生活,提升生活的品质。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1. 引言1.1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散文作为文学体裁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散文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散文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思想和艺术表达,同时也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
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特点、方法、实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希望通过对散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深入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从而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共同探讨散文阅读教学的新思路,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添砖加瓦。
2. 正文2.1 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情感与审美情趣。
通过阅读优秀的散文作品,学生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散文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其情感世界。
散文阅读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等重要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散文作品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可以引导学生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观点,促进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情操的提升。
散文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2.2 散文阅读教学的特点1. 多样性:散文作品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内容涵盖广泛。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散文,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拓展思维。
2. 亲和性:相较于诗歌和小说,散文更贴近日常生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散文中的人物、事件和情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和情感投入。
3. 真实性:散文作品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社会、人性等方面的真挚感受和观察。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散文赏析策略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散文赏析策略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它以短小精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散文赏析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散文的特点、教学现状、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学语文散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散文的特点散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形散神聚:“形散”是指散文的题材和内容可以非常广泛,不受限制;“神聚”是指散文的主题思想要集中、明确,通过丰富的描写和细腻的抒情,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语言优美:散文的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3.情感真挚:散文的情感真挚、自然,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中学语文散文教学现状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散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方法单一:许多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缺乏对散文特点的深入分析和讲解,导致学生对散文的理解不够深入。
2.缺乏审美教育:许多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散文的美感缺乏认识和体验。
3.学生缺乏兴趣:由于散文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许多学生对其缺乏兴趣,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中学语文散文教学策略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种中学语文散文教学策略:1.深入分析散文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散文特点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散文的“形散神聚”和“语言优美”等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
例如,在讲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可以重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抒情,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采用诵读法、比较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故都的秋》时,可以采用比较法将作者笔下的秋景与实际生活中的秋景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分析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之教学策略

分析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之教学策略初中语文散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散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如何设计合理的散文阅读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文就分析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之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散文的情境出发,通过描述散文背后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介绍散文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作品创作背景等方面的信息,将学生带入到散文所描述的情境当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故事、音乐、影视等多种方式,感受散文中的情感和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去了解和解读散文,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散文的实际理解水平。
二、注重内容解读,注重感悟与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注重散文的内容解读,不仅在理解散文的表面意思的基础上,更要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散文所蕴含的情感与意蕴。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内涵,挖掘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对散文的兴趣与理解力。
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与领悟,加深对散文的理解。
三、启发思维,培养写作能力散文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理解散文,更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散文的结构、语言运用、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学习文学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并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和归纳。
老师还可以设计散文阅读的写作任务,例如写散文赏析、写散文体验、写散文感悟等,让学生通过写作来巩固和提高对散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意识和写作表达能力。
四、交叉融合,多元发展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语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例如结合历史、地理、生物等多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所描述的情境和背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可以结合美术、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初中散文教学教案教案

初中散文教学教案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掌握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优秀散文作品,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教学难点:散文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散文作品,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特点,引出散文的概念。
2. 学生分享对散文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散文的特点。
二、阅读与分析(20分钟)1. 教师分发准备好的散文作品,学生自主阅读。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特点,如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形式自由等。
3. 学生分享对散文作品的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写作技巧探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散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手法、抒情手法、结构安排等。
2. 学生举例说明散文作品中的写作技巧,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情感表达与审美价值(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散文的情感表达方式,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2. 学生分析散文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散文的审美价值,如语言美、形象美、思想美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学生分享学习散文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和分析优秀散文作品,让学生掌握了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阅读和写作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注意了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学生在散文学习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然而,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对所有学生的作文进行细致的点评和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有限。
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散文阅读是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欣赏。
本文将从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入手,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学生阅读散文的技巧和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是教学的第一步。
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可以涉及到生活、情感、人文、自然等各个方面。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散文作品,引起他们的共鸣。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播放录音、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散文的真实情境和情感表达,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注重文本分析散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是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语言、结构、主题等要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散文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的生平来深入解读散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朗诵,通过声音、语调等方式来感受散文的韵律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探究散文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散文的主题进行探究和思考。
通过提出问题、展示图片、进行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散文主题的深入思考,启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在主题探究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和批判性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潜能。
四、拓展阅读延伸教学散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课内阅读,还要注重拓展阅读。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散文文本,让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延伸,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和文学品味。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对比和串联,帮助他们建立起整体性的文学知识体系。
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和创作,让他们通过写作的方式来体验和表达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注重情感体验与情感共鸣六、多元评价与反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全面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成果。
分析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之教学策略

分析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之教学策略
散文是初中语文阅读中的一种常见文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文体。
为了教学更有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以下将分析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之教学策略。
一、阅读前策略
1.情景模拟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针对散文的主题或内容,安排情景模拟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前,虚构出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想情感。
2. 提问导入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导入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采集先前知识。
举个例子,如:请问,你是否经历过当你努力奋斗,却又遭遇失败的经历?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通
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的质量进行思考。
1. 调研式阅读
调研式阅读为学生拓展认识、提供延伸知识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安排相关的调研让他们探究该散文所涉及到的内容,以达到知识丰富的目的。
2. 标注摘抄
学生在阅读中,应当注意标注和摘抄重要的句子。
标注和摘抄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阅读
材料的理解,并为下一步作准备。
1.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能够创造一个互动性高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在学习中通过
交流得到发展。
2. 总结提炼
老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提炼,从中提取所需信息,并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应用。
总之,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策略需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有针对性地
规划和实践。
相信随着教育教学的进步,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也将越来越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散文教学策略
初中散文教学策略
一、抓住特点
二、把握线索
从形式上看,散文的结构是散的。
在取材上,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涉及的事情,可以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
凡睹物之情,思路所及都可以联缀成篇。
所以,线索对散文来说,它的作用
更大。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是这样强调线索的:“启行之词,逆
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膢前句之旨;故能外文綺交,内义脉注。
”因此,散文教学必须把握线索,理清思路。
这样,才有利于把握作
者的构思艺术和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结构线索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以人物为线索,如《回忆我的母亲》就以母亲为线索,按年代先后,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有的
寄情于物,如《记一辆纺车》以纺车为线索;有的以景物的变化为线索,如《听潮》就是以海潮的景色变化为线索;有的以时间的推移或
空间的转变为线索,如《海滨仲夏夜》就是以时间的推移为文章的
线索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散文的不同写法,把握不同散文的构思线索。
这样,散文的线索教学,自然也就成了“审美”和“取义”的重要途经。
三、品味语言
散文的语言灵活多样,参差错落,富于变化。
各种类型的散文,乃至同一种类型的散文,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
许多优秀的散
文家都在各自的作品中体现出各具特色的语言风格。
有的清淡自然,有的铿锵有力,有的含蓄委婉,有的韵味悠然。
散文教学,要善于
引导学生品味散文的语言,以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分析意境
由于意境是由“意”和“境”统一构成,所以散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意境。
一是展现画面。
画面是由客观物象构成。
如朱自清的〈〈春〉〉,展现出描写春景的画面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
春图。
全文由“盼春”、“绘春”、“颂春”三个层次构成了三大
艺术境界。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展示的是一幅奇妙的“冬天
里的春天”图。
在那里,有阳光,有温暖,有笑脸,有绿草的气息,有白云的蓝天,有灿烂的晚晴……。
作者创造出了一个恬淡明丽的“春”的艺术境界。
分析这些作品所展现的画面,就要讲清画面中
各种物象的特色,同时也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启发联想,引导学生进入情真意切的艺术境界,从而感受作者所寄托的情感。
二是以情析境。
即恰切分析作品中因鲜明的主体意识所形成的感情基调及所附托的客观物象,并由此而升发出的艺术境界。
如茅盾
的《风景谈》,表面上是谈风景,实际上写主宰风景的人。
文章的
感情基调就是赞美以辛勤劳动和崇高精神征服自然、改造环境振兴
民族的延安儿女——他们是“伟大之中最伟大者”。
作者所托付的
客观物象就是所谈的六个风景片断——沙漠驼铃、高原归耕、延河
夕照、石洞雨景、桃园即景、北国晨号,除一个作为“序曲”外,
其余五个都是写延安。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明确:作者的感情由写
沙漠风光开始,对延安的挚爱之情又由一幅幅“风景”画面逐步加深,这样就升华出了精湛的艺术境界。
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章中淡雅的色调不仅是全文景物描写的色调,也是作者主体意识
的反映。
当时作者心理颇不宁静,他憎恶黑暗现实,但又无能为力,只有将自己的心头的愁绪融入荷塘月色清幽美丽的境界中去。
作者
要与荷花为伍,与明月同光,这就是作品的深刻寓意。
教学时,应
引导学生明确:“荷塘月色”只是作者所托付的客观物象,而借“花”抒怀,借“月”言志,才是作者的思想真谛。
优秀的散文固然常常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但也常常在展示心里波澜的同时,运用点精之笔,点出文章的主旨。
如杨朔的《荔枝蜜》,描写了作者由不喜欢蜜蜂到喜欢蜜蜂,最后梦见自己变成了
一只小蜜蜂的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作者在歌颂蜜蜂的同时,想到
了在田里分秧插秧的农民,说他们“正用劳动建设自己的生活,实
际也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子孙后代酿造生活的蜜。
”
这就是揭示文眼的点精之笔。
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文眼
的作用是表露意境的深邃——作者以写蜜蜂来写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歌颂他们的辛勤劳动和奉献精神才是作者的本意。
五、借鉴手法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原则,散文教学也不例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范文为例,帮助学生吸取思想的精华,
借鉴、模仿立意谋篇、选材组材、精心策划、遣词造句等写作技巧。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要善于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真正做到把读写结合起来。
散文门类繁多,而体态风韵又各呈其秀,几乎每篇散文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以朱自清的回忆散文《背影》来说,在写法上就
十分独特。
它并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去描写人物的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从父亲为儿子送行时一连串细小的事情,特
别是买桔子这件事中,作者抓住人物形像的一个特征“背影”,采
取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去表现“爱子亲如天”的真挚感情,
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遇下对父亲的倍加怀
念之情。
文章用平实质朴的语言直抒胸臆,感人至深。
教学这样的
散文,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习其独到之处,并可在教后要求学生以空
间为序,写出模仿性的文章。
回忆性散文,侧重写人的,还有《回忆我的母亲》、《藤野先生》、《我的老师》等篇。
《回忆我的母亲》写母亲的本质特征——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是按时间顺序,通过一些典型
事情表现出来的。
《藤野先生》写藤野先生严于治学,工作认真负责,真诚、正直,没有民族偏见,是选择几个有关教学生的片断来
叙述的。
《我的老师》也是由几个生活片断连缀成篇的。
教学时,
要使学生明确这类散文并不要求刻划完整的人物形象,叙述完整的
事件,而是集中笔力以对人物感受最深的一些典型材料,去刻划人
物思想性格的某些特征。
教后要指导学生借鉴教材,练习写作。
如
可要求以时间为序,紧扣中心仿写《我的母亲》;也可要求学生围绕
自己某一方面的进步,以思想发展过程为线索,或是将几件平时的
小事用一条思想红线联缀起来仿写《我的老师》。
初中语文教材中,借物喻人的散文也不乏其例。
如《荔枝蜜》、《白杨礼赞》就是如此。
教学这类散文,通过阐明“借物”与“喻人”的关系问题,可概括出下面几条重要的写作规律:⑴借物喻人,取材广泛。
(如可借蜡烛、砖、瓦等喻人写成赞歌。
)⑵取其神似,
喻之适宜。
(神似:就是共同特征,如蜜蜂与农民的共同点就是辛勤
劳动,无私奉献。
)⑶写物在前,喻人在后。
⑷为了喻人,详于写物。
⑸由物及人,过度自然。
(有过度段或过度句。
)学生把握了这些规律,习作时就会大为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