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第二节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设计
人民版《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word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

人民版《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word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高一集体备课设计编号:006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命运【内容标准】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与能力】(1)阅读上海伦章造纸厂与纸竞争的史实以及荣德生被绑架等史实,要求学生比较和归纳现象,在此基础上独立思考中国资本主义的命运,培养用个性化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思考“民族资本主义作为崭新的进步的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但是为什么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与教师提供的资料以及自己的课外阅读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思考、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达到一定的层次。
学生可以对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和学习评价提出建议,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应高度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启发、指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对知识认知方法和观念的培养,以此为最终形成意识和正确的观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命运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了解民族资产阶级在夹缝中求生存、在争斗中求发展的史实,感受他们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加深对我们这个伟大而历经艰难的祖国的热爱之情,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重点:帝国主义对民族工业的压迫与摧残;本国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摧残与破坏;民族资产阶级斗争的目的。
难点:为什么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
新课导入:近代后期:夹缝中生存,由于受剥削、压制而日益萎缩。
正式授课:(一)、在夹缝中求生存1、外国资本主义(1)、限制中国机器进口(2)、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3)、发动侵华战争 (4)、签订一系列条约2、中国封建势力(1)、严重束缚(2)、苛捐杂税(3)、大举内债和滥发纸币(二)、在斗争中求发展1、反对帝国主义(1)、拒绝 日货(2)、九一八后要求团结御侮 (3)、捐款捐物,支持抗战2、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拥护南京国民政府依附勾结依赖 自然经济外国资 本主义 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反对 压制 压迫 反对民资本主义企业妥协性 革命性依赖技术依赖 束缚外国资本封建制度革命性妥协性本课小节: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一、课前准备。
、“义和团运动”五个主题进行探究学习。
2.提前让学生做好结合表格元素讲述以上五个故事的准备。
二、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精忠报国》。
师:如歌里所唱,每当中华民族面临外敌入侵,狼烟四起时,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何其百死报家国,他们用鲜血捍卫国家才换来一条巨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9 世纪这些可歌可泣的中国人,去了解近代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英勇斗争的历史。
(设计意图:利用歌曲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产生情感共鸣。
)三,讲授新课环节一:学生展示走近历史现在,同学们,到了检查大家课前预习成果的时候了,现在我将请五位同学来分别为我们简单的讲述,咱们书中呈现的中国军民为了维护国家主权,进行的斗争的故事。
每个学生讲述完后,教师给予点评并过渡到下一个的讲述。
引导第一位学生讲述三元里抗英的故事。
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老师适时的通过学生的讲述引导学生完善表格内容。
学生讲完后提问:三元里人民抗英是“保家”还是“卫国”?请说明你的理由。
同学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爱国与爱家是相互联系的,假使每个人都能把国视为家,像爱家一样爱国,那么这个民族将是打不垮的民族,民族的振兴也是必然的。
引导学生看到三元里人民发出的《申谕英夷告示》中的一句话: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残毒之害也!除了表达出了对英国侵略者的愤恨和对中国官兵的怒其不争还能看出什么?同学们来看到这个“夷”字,找到“猪狗”一词。
这都是对侵略者怎么样的称呼?轻蔑的称呼。
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人民依然没有脱离华尊夷卑的华夏中心观,依然属于传统民族主义的范畴。
但是(三元里抗英的意义)三元里抗英毕竟是中国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其中也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请一位学生上台为同学们讲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故事。
教师补充:左宗棠当初去收复新疆是抬馆出征,足以见他视死如归,“不收新疆”终不还的精神。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导入】首先我们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从1840年至1900年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学生回答):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及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这几次侵略战争对中国的危害是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但列强没有把中国完全变为半殖民地国家,原因是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反侵略斗争,表现出可歌可敬的斗争精神。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二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840-1842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1841年英军扩大侵华规模,在一年多时间里,侵占了广东,香港岛,又攻占了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
中国军民奋起反抗,涌现出众多的民族英雄。
而广州附近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反侵略精神。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首记录鸦片战争中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真实情景的诗去感受英勇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奋起保卫家乡的感人事迹。
一、三元里抗英(投影仪打出下面内容)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
——《三元里》同学们,通过这首诗,并结合课本上的内容思考:三元里抗英斗争的原因是什么?1.原因:(1)英军入侵1841年英进一步扩大战争,面对英军的屡屡入侵,清政府采取了哪些行动,有没有誓死捍卫主权、领土的完整呢?(2)清政府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卑躬屈膝。
(3)基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中国人民自发组织起来,英勇抗击侵略。
(总结)2.经过(1)导火线: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
(2)经过:A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打死数名英军,附近103乡群众包围英军,进行猛攻,但这次英军得以侥幸逃脱。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习要求】1.知道甲午海战、义和团运动等反侵略斗争的事迹。
2.体会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
【考试说明】1、甲午海战。
2、反割台斗争。
3、义和团运动基础知识回顾一)黄海海战(1894年9月)1、爆发: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护送清军去朝鲜,返航途中遭到悬挂美国国旗的日本舰队的偷袭,北洋舰队仓促迎战。
2、清军爱国将领: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管带刘步蟾、“致远”管带邓世昌、“经远”管带林永升,“靖远”管带叶祖圭3、结果:战争以日军率先逃离战场而告结束,北洋水师损失虽大,但主力尚存。
4、李鸿章下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使清军丧失黄海海域制海权。
日军从海陆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最终全军覆没。
二)反割台斗争(1895年5月—10月)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2、台湾保卫战:徐镶、丘逢甲领导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
3、意义:①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②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息过。
三)义和团反帝运动(1900年—1901年)1、根本原因: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2、义和团运动(1)概况:山东—直隶—天津(2)失败: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最终失败。
3、历史意义:①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②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五、中国军民抵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帝1、这是光绪帝写的一首挽联,挽联中的公指的是谁?邓世昌2、结合所学知识,黄海海战北洋水师失利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直接原因:李鸿章“避战保船”方针巩固练习【A级】1、“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C )A.宝山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四行仓库战役2. 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是 ( B )A黄海海战主力被歼 B.李鸿章“避战保船”方针C舰队装备落后 D.清军官兵贪生怕死3.面对甲午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朝野的态度是( C )A、波澜不惊B、清政府没有进行任何方面的改革C、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D、只有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斗争【B级】4.1895年在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被台湾人民推为义军首领的是 ( C )①唐景崧②丘逢甲③徐骧④刘永福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 D.①④5、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二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精品教案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教材以及教师在课件中提供的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了解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典型事迹: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将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进行分类归纳,并以此作为主动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相关事例的工具。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讨,推动学生进入时空隧道,去感悟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发奋学习、积极进取的心态。
学情分析:初中教材和一些影视媒体已经对中国人民的抗争事迹作了大量描述,学生对一些史实也有了一定了解,但这些仍停留于表象,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学生不再满足于感性的认识,他们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命运历程以及这些斗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高中学生开始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通过展示史料,设疑激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中国军民抗击外来入侵的事迹。
教学过程:【导入】导入展示图片:古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近有虎门销烟,抵御外辱的林则徐,更有周恩来为中国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
体现出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怀揣着一颗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尤其在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一步步加深。
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地各阶级掀起了救亡运动,那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跟着我的足迹回顾那段悲壮的岁月.【讲授】讲授新课(板书):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合作探究线索梳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探究问题探究内容:选取时间阶段、人物身份....等等任一角度将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史实进行归纳整合。
以时间进行展开,一起再现历史感悟爱国。
二、再现历史感悟爱国1、三元里抗英(1)背景:1840年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侵略广州,他们在这里烧杀抢掠,激起了三元里人民的反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优质课教案_1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设计(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第二节)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的基本史实;(2)理解《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3)通过对甲午战争发起以及原因、过程、影响、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剖析等问题的探究,将甲午战争放置于更加广阔的历史时空当中加以考查,并在史料基础上形成新的问题视野,把问题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出客观公正的认识和贴切的解释、能够用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等多元史观来思考和探究历史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一定的历史情景、史料分析、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新知、得到一定的历史认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民族屈辱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通过学习这一课,既要体会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也要形成正确的国际理解意识与面向世界的开放包容心态。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发起的原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签订的条约及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甲午战争放置于更加广阔的历史时空当中加以考查,并在史料基础上形成新的问题视野,用现代化史观去审视甲午战争,把问题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出客观公正的认识和贴切的解释。
教法学法教学策略:(1)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创设情境;多媒体演示;(2)指导阅读;启发式教学等。
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研读史料;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一、导入: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邱逢甲师说:1895年的春天,为期近一年的甲午战争战败,清政府被迫和日本明治政府签署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罕见的奇耻大辱震动了国人,中国有识之士的心情或许正像邱逢甲在这首诗中所描绘的那样:悲痛、忧愁!历史已经翻过了两个甲子有余,回望这段历史,很多人不再有忧愁。
我们今天在这里回望这段历史,不是唤起大家的春愁,更是一起理性地去还原和剖析这段历史。
一、国门洞开的背景(19C中期)师问:“愁”缘何而起?1894年为何会爆发甲午中日战争?学生众说纷纭,教师点评。
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人民版必修1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标分析●课标要求:留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从课标要求来看,主要把握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如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
体会中国近代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材分析本节选取了”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典型事例说明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是列强未能灭亡中国的主要原因。
本节课的内容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激起了中国军民的反抗。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都以失败而告终,又导致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本节课的主题是抗争,为了民族尊严的抗争,为了民族生存的抗争。
●学情分析1.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对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有了初步了解。
由于初中历史的开卷考试所带来的弊端,高一学生历史知识几乎等于空白。
加上新教材是专题体系,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想要清晰展现历史发展脉络,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2.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需要在历史的学习中进行思考,体味思考的乐趣,更喜欢挑战,对于口号的创作这样的新鲜事物有特别的兴趣,而且真正创作可能还是首次,所以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3.学生对于口号有一定的感性的了解和基础,因为他们的周围到处有口号。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1.教法:情景导学法,即通过图片或文字等材料来创设新情景,设置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和探究,得出结论的方法。
2.学法:自主学习、讨论探究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典型事迹。
2.发现中国近代历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的相关事例,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过程与方法1.学生学习此课,要将中国军民的斗争上升到维护中国国家主权斗争的高度,才能理解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以天下为己任的强大动力。
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设计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讲述的是面对列强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斗争。
学习这段历史,应该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血火纷飞的近代风云中,以此体会中国军民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阅读教材,概述三元里人民抗英、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黄海海战和义和团反帝运动的斗争事迹;
②能将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概括为爱国官兵英勇抵抗(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人民大众自发抵抗(三元里抗英、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两类;
③通过学习,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列强未能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回游”的形式,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兴趣。
由此创设情景,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发现问题→拓展问题→探究式地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真正体会到“国家兴亡,我有责任”这样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②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形成努力克服困难的积极心态。
【重点难点】
重点:列举典型的中国军民抗击外来入侵的事迹,由此善于发掘相关史实
难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课以模拟旅游的形式进行教学,为教学创设了较好的情境。
同时由学生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第二节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
的斗争教学设计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二节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教案
■教学目标
一、内容标准: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知识与能力: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典型事迹: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x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概括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分为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和人民大众自发抵抗两类,善于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的相关事例,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列强末能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三、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习此,必须对西方列强在近代史上(十九世纪)发动的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有明确的认识,要将中国军民的斗争上升到维护中国国家主权斗争的高度,才能理解近代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强大动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将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归纳为两类:政府官兵的斗争和人民大众的斗争,并以此作为主动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相关事例的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讨,采用多种方法收集相关信息,进而推动学生进入时空隧道,去感悟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发奋学习、积极进取的心态。
■教学过程: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近代史(十九世纪)西方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的时间、
国家、签订的条约及主要内容。
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毕的情况下,将学生分组讨论,并派出代表叙述平时所学习和
观看过的有关中国人民进行不懈抗争的史实,从而引导学生将中国人民的抗争进行归类成两
大类:政府官兵的抵抗和人民大众的抵抗,导入新。
一、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的原因:
●英军入侵:1841年,英军先后侵占香港岛、攻占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
占据广
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根本原因)
●腐败的清政府无法领导反侵略战争,不能也无法组织
有效的抵抗
●中国人民基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自发组织起来,英勇抗击,承担起反侵略战争的重担。
2、导火线:1841年月,占据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
3、经过:(略)引导学生阅读书本上的材料,体会三元里人民斗争的英勇气慨。
4、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
二、左宗棠收复x疆:
、背景:
●国际背景:19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为了适应对外商品和资本输出以及争夺殖民市场的需要,列强掀起一个新的争夺殖民地的高潮。
落后的东方中国及其领国,成为侵略者争夺的主要目标。
列强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西北(俄英侵略x疆)、西南(英国侵略x藏)、和东南地区(日美侵略台湾)
●俄英侵略x疆:俄英竟相拉拢和控制阿古柏政权,企图以此作为支解中国x疆的工具。
沙俄还直接出兵侵占伊犁
2、左宗棠收复x疆:187年,清政府命左宗棠为钦差大
臣督办x疆军务,次年率军西征,在x疆各族人民支持下,全歼阿古柏军事势力。
1878年初,取得收复x疆(除伊犁外)的重大胜利,粉碎了俄英利用阿古柏分裂中国领土的阴谋。
3、收复伊犁:1880年,左宗棠被再次任命为钦差大臣,赴x疆统筹军务,他在哈密建立抗俄军事基地。
曾纪泽在左宗棠的军事支持下,迫使沙俄签订了《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被俄国割去了霍尔果斯河以西的领土约7万平方公里。
4、x疆设立行省:1884年设立,加强了清政府对x疆地区的控制。
三、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发生于1894年9月
●海战的爆发:日军蓄谋已久,清军仓促应战
●海战经过:由学生自己阅读后,形成感性认识。
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甲午海战》的片段,让学生充分体验中国军民的大无畏精神,重点应让学生掌握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叶祖硅等英雄人物的事迹。
●结果:日舰队率先逃离战场。
引导学生分析书上的图表,说明中日双方海军战斗实力是敌强我弱,但北洋水师同仇敌忾,虽伤亡惨重,但舰船损失程度大体相当,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而李鸿章有意夸大战败程度,命北洋水师避入威
海卫军港,使日军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后海陆两路夹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可以设问全军覆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背景:189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经过:参加台湾保卫战的力量主要有两支:一支以丘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另一支是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
过程可以由学生自己结合书上的地图去理解,最后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加上清政府的腐败,台湾全部沦陷。
●意义:坚持斗争了五个月,歼灭了三万多名日军,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完整,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四、义和团反帝运动(设问:为什么会兴起?)
、义和团反帝运动兴起的原因:
●根本原因: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客观原因:戊戌变法失败后,国事垂危,中国人民无法指望清政府承担反帝重任,只能挺身而出。
●直接原因:山东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最终由山东冠县起义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表现
●义和团运动中心转移和发展的原因:
运动中心转移原因:山东巡抚袁世凯的血腥镇压
发展原因:义和团英勇抵抗清政府;清政府对义和团被迫采取“抚而用之”的政策
●
义和团发展表现:义和团战士纷纷涌进北京、天津地区,尤其是清政府对外宣战,标志着义和团运动到达了顶峰
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此处可设问:如此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呢?)
●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原因:“扶清灭洋”口号中的“扶清”使义和团丧失了应有的警惕
●根本原因: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这里可以稍加拓展)
4、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阴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的实现
☆加速了腐朽的清政府的垮台。
最后,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得出基本的认识:
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
尊严,是列强没能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后思考: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评价义和团“扶清灭洋”这个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