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文科班《化学与生活》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浅谈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浅谈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其中,生活化教学成为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内容。
本文将从教学背景、教学模式、优势与挑战等方面浅谈关于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
一、教学背景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以“学科素养”的培养为目标。
学科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与生活联系紧密,具有实践性和知识传递性。
因此,生活化教学成为了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基于实践操作和实际生活经验的教学模式。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将化学原理和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从实践中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例如,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反应现象,从中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技能;在教学中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优势生活化教学具有一系列的优势。
首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
其次,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看到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提高学习的意义感和积极性。
再次,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挑战虽然生活化教学在教学中具有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生活化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实验设备。
由于实验设备的限制和教学资源的不足,使得一些学校无法开展生活化教学。
另一方面,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创新和实践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初步探讨“化学与生活”的教学

教材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化学与生活”模块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之上六个选修模块之一,该模块是以具有STS教育价值的内容和学习素材作为学习的内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课程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该模块围绕“环境”“健康”“材料”三大生活热点问题展开内容,侧重体现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融入化学知识并以此解释更多的生活现象。
让学生了解与化学有关的环境、能源、健康等社会问题,对提高学生的公民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价值,是高中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课程开设的意义“化学和生活”这一课程的开设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紧密地结合起来,从生活走进化学,然后再走向社会,从自然走向化学实验室,然后再走到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渗透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学生一起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以弥补旧教材与生活需求的差距,满足学生希望化学学习更有实用性的愿望。
同时,本模块融合了科学素养所包含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以贴近学生的环境、饮食、日常生活用品、材料、能源等生活中的问题作为学习背景,高度重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益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课程的特色1.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本模块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其重要特点就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无处不化学,因为化学物质构成了现在的五彩世界,能量充斥社会各个角落。
新课改下的化学,正是让学生从生活的实际去发现化学问题,感悟化学的无处不在,感悟化学造物的伟大,认识到化学的作用,而且从现在课程标准以及教材中体现来看,很多都是从社会生活生产引入的,真正开始强调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改的化学中,很深刻地体现出一种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对与化学有关的所谓“杂事”知道很多,这样可以带动学生的兴趣,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大家懂得可以以正确的态度去学习化学,热爱化学。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浅谈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浅谈化学是一门关乎生活的学科,它研究微观的分子与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探索这些作用对宏观世界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化学无处不在,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因此,如何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生活化教学理论与方法1.以生活为起点,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化学的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
例如,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找到化学学习的依据和动力。
通过开展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验、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培养科学思维生活化教学应该强调学生的实践与思考能力。
通过设立问题和实践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
例如,在讨论酸碱中和反应时,可以提出生活中酸碱常见的物质,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质的性质与特点,并探究其中的化学规律。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环境与安全教育生活化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具备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环境与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化学知识和技能,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二、生活化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1.引入生活化例子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化的例子,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可以提到生活中一些反应快或慢的例子,如草莓变色、水果发酵等,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设计生活化实验通过设计带有生活化特点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教学气体相关的知识时,可以进行一次关于烟花爆炸的实验。
学生可以观察烟花的颜色、光线的产生,从而了解到化学反应与火花的关系。
3.运用多媒体技术生活化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展示给学生。
通过图像、视频等方式,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原理,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浅谈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浅谈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推出,高中化学教学也逐渐从传统的理论教学向生活化教学转变。
生活化教学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原理,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重要性高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容易让学生对化学形成抵触情绪和学习难度。
生活化教学的引入能够将化学知识贴近实际,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此外,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化学知识,提高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实施方法1.丰富的教学资源。
生活化教学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
可以通过实验室实践、野外考察、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并应用化学知识。
同时,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展虚拟实验、电子教案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领悟化学知识。
2.建立问题导向的学习环境。
生活化教学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解决。
通过讨论、实验和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引导学生扩展学习。
化学知识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通过扩展学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
可以通过化学竞赛、科技创新和实际问题解决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的应用价值,并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生活化教学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探究。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可以通过实验讲解、操作示范和实验探究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实验方法、观察现象、提炼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教学实例1.化学和环境保护。
可以通过讨论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应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浅谈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注重学科的生活化应用,旨在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本文将从两方面探讨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和策略。
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习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习到化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塑造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将逐渐认识到化学对社会、环境和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生活化教学的策略1.实际问题引导。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洗衣粉能去污?”,“为什么肥料能促使植物生长?”等。
通过分析这些实际问题,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原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实验与观察。
实验是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验规律。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飞机模型,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机翼对飞行性能的影响,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气流和压力的原理。
3.实际案例分析。
将化学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讨论雾霾污染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造成雾霾的原因和危害,并探讨减少雾霾问题的化学解决方案。
4.探究性学习。
给予学生一定的研究性学习能力,进行化学课题的研究和探究。
例如,让学生研究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影响,通过资料收集、实验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5.多媒体与互联网应用。
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结合实际情境和案例进行教学。
通过实验视频、科学动画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
总之,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科学素养。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近年来,我国推行的“新课程改革”在高中教育领域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作为其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化学的教学也应该紧跟时代潮流,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现实生活的需求,开展生活化的教学。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1.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学生常常感到枯燥无味,只是死抠理论知识,难以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因此,我们教师需要面对这一挑战,通过收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将其融入到教学中。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研究生活中的食品添加剂,了解其原理和作用,分析其对人体的影响。
通过这种有趣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化学对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开展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新课程下,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得到了高度重视,我们教师应该利用这一机会,将化学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开展社区调查和实地考察,拓宽学生的化学视野。
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科学,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的应用前景和社会价值,我们应该引导他们进行社区调查和实地考察。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走进附近的化工厂,参观工艺流程和设备,了解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同时,还可以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来校交流,让学生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拓宽他们的化学视野,增强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4.开展课外活动,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在新课程下,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培养其科学素养,还要培养其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因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化学竞赛、科技创新大赛等课外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新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事业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高中化学教学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探索。
生活化教学作为新课程下的一种教学方法,逐渐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与重视。
本文将从生活化教学的定义、特点、实施要素以及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浅谈,以期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一、生活化教学的定义及特点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学科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创设情境、提供真实问题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生活化教学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情境导入:生活化教学强调通过情境导入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注意,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问题,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问题导向:生活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科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提出真实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实践体验:生活化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通过实际操作、实验设计、观察与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到化学知识的应用与意义。
4.合作学习:生活化教学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研究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相互促进、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生活化教学实施要素要想成功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素: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前提。
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以指导教学设计与实施。
2.情境设计: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际情境,设计适合的情境导入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3.问题导入:教师要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掌握水平,适时提供指导与引导。
4.实践与体验: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室、实际场景等资源,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与分析,通过实践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文科班《化学与生活》教学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文科班《化学与生活》教学初探作者:汤小波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年第10期[摘要] 高中文科学生在化学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其显著的特点。
如何在高中文科班《化学与生活》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在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后本文结合文科学生现状做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新课程文科化学化学与生活教学初探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广东省的高考方案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化学与生活》最近几年一直是我校高二文科生的必选模块。
通过实际教学,发现文科班《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教学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如何调动文科生学习本模块的积极性?怎样在文科生现有的化学基础知识上有效实施本模块的教学?如何将生活现象与化学原理结合起来?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化学与生活》模块的特点及教育功能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与生活》选修模块的设立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其目的主要是,增加必要的化学认识,满足解释和分析日常生活问题的需要,满足养成公民必要的化学素养的需要。
二、文科班《化学与生活》教学实践的特殊之处1.化学基础知识薄弱,学困生相对集中。
选择文科的学生,大多数对化学、物理、数学等理科不感兴趣,化学基础知识薄弱,其中只有少数学生的化学成绩相对较好。
不良行为习惯较为突出、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少数学生,在文、理分科时多数都流向了文科班。
这种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缺漏较多,失去了学习信心,在课堂上往往摆出对学习无所谓的态度,对老师的启发、讲解无动于衷,或睡觉、或讲小话搞小动作干扰课堂教学。
2.在文科班学生中,男生少而女生多。
例如,我所任教的文科班,男生只占25%(其他文科班也如此)。
女生的优点是记忆能力强,语言表述比男生好,勤于记笔记,容易接受暗示鼓励,课堂纪律相对较好。
而弱点是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弱一些,且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容易回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文科班《化学与生活》教学初探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汤小波 广东省陆丰市林启恩纪念中学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EDUCATION FOR CHINESE AFTER-SCHOOL 2009(10)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xwjy-jj200910084.aspx
新课程察施
Hale Waihona Puke 新课程理念下 高中文科班《化学与生活》教学初探
◆汤小波 (广东省陆f市林启恩纪念中学) 【摘要】高中文科学生在化学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其显著的特点。如何在高中文科班《化学与生活》教学中贯 彻新课程理念,在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后本文结合文科学生现状做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J新课程文科化学化学与生活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