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期文言文专题练习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亦说.乎________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 ③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④不逾.矩________(2)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日:①吾日.三省吾身 ②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为: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可以为.师矣 C.而: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②其不善者而.改之 D.时:①学而时.习之 ②元方时.年七岁(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请从中选择一则,结合实际谈谈对你的启发。

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人各有所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习别人的长处,所以每个人都要保持谦虚的态度。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八章①子日:“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②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③子日:“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卫灵公》)④子夏日:“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子张》)⑤子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⑥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学而》)⑦子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⑧子日:“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

简介
此文档是关于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案的详细内容。

本文主要涵盖了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的专题训练题目,并提供了相应的答案。

专题训练及答案
1. 专题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练
- 问题1: 请用文言文写出“我是一个学生”的意思。

答案: 吾乃一弟子也。

- 问题2: 老师对学生说:“好好研究,天天向上。

”请用文言文表达这句话。

答案: 师言:“勤学苦练,朝夕上进。


2. 专题二:文言文修辞手法练
- 问题1: 在下列句子中,找出使用了比喻手法的句子。

答案: “春风吹夜樱,时节艳夏菊。


- 问题2: 在下列句子中,找出使用了夸张手法的句子。

答案: “千军万马,势不可挡。


请注意,以上只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案的部分示例。

详细的专题训练及答案请参考相应教材。

总结
本文档提供了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的专题训练题目及其答案。

希望本文档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知识。

新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新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新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周公诫子》)(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3处)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遂成枯落________②静以修身________③一饭三吐哺________④又相天子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4)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请分别写出两篇文章的中心。

【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答案】(1)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2)最终;介词表目的,来;吃饭;辅佐(3)①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②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

(4)要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解析】【分析】(1)本题根据句意: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

(你)能不慎重吗?故句子划分为: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2)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如“相”:辅佐。

新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

新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

新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悲守穷庐________④又相天子________(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增长;陋室;辅佐(2)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3)①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②(如果)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又怎么来得及!(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却用浅陋来保持,这是聪明。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案(1)〖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真的)然。

1.解释下列加点词。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讲论(讨论)差可拟(大体)(相比)因(趁,乘)竞走取之(争相)(跑)2.翻译下列句子: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把它比作柳絮随风飘舞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看见路旁李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得树枝都弯折了3.甲文中的谢太傅给你何种印象?同样是少有才名,谢道韫与王戎有何区别?谢太傅:温和敦厚开明民主,注重后辈的教育,有方法,诗礼传家。

谢道韫: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之才女,聪颖优雅而有创意。

王戎:聪颖,善于思考,逻辑推断能力强,有主见。

(二)〖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文〗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之长子也。

恪父瑾面长似驴。

翌日(第二天),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

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

”因听与笔。

恪续其下曰:“之驴。

”举座欢笑。

权乃以驴赐恪。

1.解释下列加点词:期日中(约定)太丘舍去(舍弃)(离开)去后乃至(才)尊君在不(通“否”)使人牵一驴入(派,让)举座欢笑(全,整个)2.翻译下列句子: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与人相约一道出行,却扔下别人自己先走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的朋友感到很惭愧,就下车来拉元方的手(想要道歉),元方头也不回地进门去了。

新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新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身亡所寄亡:________②奈何忧崩坠乎奈何:________③若躇步跐蹈跐蹈:________④亦不能有所中伤中伤: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下面句子中“杞人忧天”这一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只因为被拉黑的人数少,就觉得制裁不文明旅游者没有除恶务尽,那是一种典型的杞人忧天。

B.尽管公司目前的发展形势可喜,但人们的顾虑并非是杞人忧天。

C.日本政府于2001年制定了“今后50年内诞生30名左右诺贝尔奖得主”的目标,针对此事韩国媒体用了“杞人忧天”来形容。

D.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会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文章中称,担心中国经济崩溃是杞人忧天。

【答案】(1)天果积气/ 日月星宿/ 不当坠耶?(2)亡,同“无;怎么;跳跃;伤害(3)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4)C【解析】【分析】(1)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此题要注意句式的整齐性。

译为: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2)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亡”:同“无”。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戒子书 ________②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③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B.在书信的前半部,他则以慈父的口吻淳淳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C.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鲜明地突出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D.“悲穷守庐,将复何及”一句是以父亲身份告诫儿子要珍惜光阴,努力成才,为社会所用。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非学无以广才广________ ②非志无以成学志________③年与时驰驰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砺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3)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作者通过概述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在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忌荒唐浮躁,只有这样才可以做一个可以治国接世之人。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词专项练习题(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论语》的"论"字读lún,它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

2.课文里有些语汇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有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不耻下问、学而不厌。

3.《论语》六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4.《<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第①句有通假字说通悦,这一则用了排比、反问两种修辞手法。

6、解释加点字:A、时时常B、知理解、体会C、厌怨恨(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选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概括故事发生的起因。

2、解释下列词语(1)去离开 (2)戏玩耍 (3)委丢下,抛弃(4)引牵引,拉 (5)顾回头看3、翻译友人惭,下车引之朋友感到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

4、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5、你如何看待“友人”的言行?答:友人与人相约却迟到,这是对人的不尊重;又用“非人哉”来骂陈太丘,这些都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期文言文专题练习
(一)咏雪
解 1.解释加点的字:
(1)俄.而雪骤,公欣然
..曰。

..(2)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
..柳絮因风起。

2.译句: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
家庭气氛?“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4.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
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5.本文选自《》,作者是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
(二)陈太丘与友期
1.解释加点的字: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友人惭,下车引.之。

(4)元方入门不顾.。

2.译句: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待君久不至,已去。

3.文中的“君”、“家君”、“尊君”的含称谓有什么不同呢?
4.陈太丘驳斥友人的错误有两点(用原话回答):(1)是________________;(2)是_______________。

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6.说两三个你所知道的古代聪敏能干的少年儿童故事。

(三)《论语》十二则
1.解释加点的字:
(1)学而时习
..之(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4)不逾矩
..
(5)饭.疏食饮水(6)匹夫
..不可夺志
2.译句: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用原文回答:
(1)当朋友千里迢迢赶来看你的时候,你心里很高兴,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的时候,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强调学思结合的句子是
(4)在生活中,我们要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只要他有一技之长,就应向他学习,就是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达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就是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提高学习效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强调了学与思的关系,你是怎么理解文中的这个说法?
5.写出本文流传下来的三个成语。

6.本文选自_________,共______章。

它是记录孔子和弟子言行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儒家的经典著作。

它与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孔子是________时期______国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家,是______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___________。

七、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原诗略),完成下面的题目。

1、人们常说“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哪里?
2、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八、赏读《钱塘湖春行》(原诗略),回答后面的题目。

1、理解填空。

(1)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

(2)这首诗描写了西湖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
的情感。

(3)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作者绕湖而行,从到然后到、,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词语上加以品析。

3、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