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水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临沂市 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官窑瓷器是供给宫廷的御用品,存世量相当少,在民间更是凤毛麟角....,有些收藏者动辄说自己收到了“官窑”,很让人怀疑。
②古巴深谙左右逢源....的生存之道。
它积极改善古美关系,又深化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关系,还与拉美几乎所有国家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
③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④阎肃为了创作歌剧《江姐》,曾亲自到重庆渣滓洞恶劣艰苦的监狱里体验生活,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剖腹藏珠....的革命精神。
⑤近来一些消费者向记者感慨:鱼龙混杂....的进口红酒市场,已经乱到让他们真假难辨,进口红酒市场急需整顿规范。
⑥这个剧本写得确实不错,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听说已经拍摄电影,什么时候放映呢?人们早就拭目以待....。
A. ①③⑥B. ①②⑥C. ②④⑤D. ③④⑤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不仅是中国、俄罗斯、韩国,就连美国的不少专家也认为,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不仅会使矛盾更加复杂,反而无助于朝鲜半岛局势的改善.B. 我们要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C. 今年年初以来,日元升值和股市下跌使得日本经济前景蒙上迷雾,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内部出现了要求动用财政措施,称应投入5万亿日元刺激经济.D. 由管虎执导,冯小刚、许晴、张涵予等主演的电影《老炮儿》票房突破9亿元,刷新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市场纪录,更提振了业界对现实主义创作的决心.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3.默写(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平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学业水平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23.11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沉浸在与传统戏曲并排站在20世纪中国戏剧舞台上的喜悦中,话剧吸吮着来自西方的审美追求,试图保持自己“舶来品”的独立性,却自觉不自觉地开始向身边的传统戏曲摇动手中的橄榄枝。
正如田汉所说:“每一个在中国土壤上生了根的剧种都可以找到共同的悠久的历史根源,分享优秀民族传统所给予的巨大财富。
”新文化运动使在中国新兴的话剧终于告别了粗糙和模仿痕迹明显的萌芽期。
《新村正》问世,中国现代话剧诞生了。
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继承民族的美学和艺术精神,将话剧“改造”成具有中国风的民族戏剧。
而古老的民族元素,也从中得到了升华。
王瑶认为:“继承民族传统,一定要使古老的东西现代化,如果不现代化,就无异于国粹主义。
”这时候曹禺的《雷雨》《日出》,老舍的《龙须沟》等都洋溢着浓郁的民族神韵,他们创作的故事、舞台的意象与意境设计和演员塑造的性格和人物形象都具有诗一般的美学特征,中华传统血脉在此汩汩地流动了起来。
观当下中国的话剧,抑或其它形式的人文艺术,经典而经久不衰甚而走出国门的,往往是那些融入了民族传统元素的。
话剧作为一种西方戏剧艺术进入中国,是先服下“本土化”汤剂,才踏上“全球化”列车的。
就连特殊时期下讲出“把中国古籍丢到茅厕”之类偏激话语的鲁迅先生也不得不承认“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可以说,话剧作为一种“舶来品”,是文化“本土化”较为成功的范例。
沂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剔透(tī tòu)残羹冷炙(cán gēng lěng zhì)B. 沉鱼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C. 恍若隔世(huǎng ruò gé shì)蹉跎岁月(cuō tuó suì yuè)D. 源远流长(yuán yuǎn liú cháng)风雨同舟(fēng yǔ tóng zhōu)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设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
B.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普及,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插图精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D.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于明天的户外活动被迫取消了。
3.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鸿鹄之志(hóng hú zhī zhì)赏心悦目(shǎng xīn yuè mù)B.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C. 悠然自得(yōu rán zì dé)遥不可及(yáo bù kě jí)D. 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意气风发(yì qì fēng fā)4.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总是独来独往,给人一种孤芳自赏的感觉。
沂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茁壮磅礴谈笑风生B. 谆谆教诲欣欣向荣振聋发聩C. 畸形碍手碍脚美轮美奂D. 比翼双飞欣喜若狂崭露头角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B. 由于他的工作态度非常认真,所以他的工作成绩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C. 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D. 这篇文章的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3. 下列诗句中,表达“时光流逝”之意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C.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D.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B.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间的历史故事。
C.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描绘了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故事。
D.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以孙悟空为主角,讲述了他西天取经的传奇经历。
5. 下列成语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持之以恒B. 振聋发聩C. 痛定思痛D. 骇人听闻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作者是______。
7. 《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作者是______。
8. 《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作者是______。
9. 《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作者是______。
10. 《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作者是______。
三、阅读理解题(每题5分,共25分)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乎?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①人物通讯是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主要内容的通讯类型。
它对人物形象美和作品的语言美有着较高的审美要求。
②人物通讯要选择适当的新闻事实塑造新闻人物的形象美。
③人物通讯的形象美与作者能否正确把握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密切相关。
季水河先生在《新闻美学》中曾明确指出,新闻事实本身也含有形象之意,因为事与人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社会生活中,既没有离开事实的人物,也没有离开人物的事实。
新闻作品报道事实也好,描写人物也好,都是不能将人和事截然分开。
写人必叙事,叙事必写人。
新闻事实是新闻形象的基础,成功的新闻作品,它所描写的人物形象都不是抽象的,都是以大量事实为基础去塑造形象的。
④要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塑造新闻人物形象。
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高层人物,都会在不同方面体现出特殊的社会影响,他们身上也有着不同的新闻价值,因此根据人物所具有的新闻价值来选取的新闻事件,必须是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事件,必须是最具代表性的事件。
例如描写医学界名人的一篇人物通讯《多重角色王宁生》,这是《人民日报》上的一篇人物专访,全文主要介绍了王宁生作为医学界重要人物对于其工作领域的贡献,文章的开头部分这样写道:“王宁生在中医药学界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三次归国记’:第一次回国他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第二次他放弃了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第三次,他拒绝了德国国家药检所对他发出的正式邀请……其实,在三次归国记后还有一个尾声。
王宁生的妻子必穗卿教授也曾留学澳大利亚,也能在澳大利亚获得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王教授回国后打电话给妻子,两人在电话里承诺,选择回国,永不后悔。
于是宓教授也回到了祖国,现从事生化药物研究。
”作者记叙王宁生教授的三次归国记并强调妻子跟随归国这一事例,体现了王宁生的报国情怀以及对自己从事的医学事业的热爱,他和妻子在电话里的承诺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医学工作者回国创业的决心。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第二中学 -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块检测试题

高一年级阶段检测试题语文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规定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3.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惆怅.(chànɡ) 漫溯.(shuò)挥斥方遒.(qiú)百舸.争流(ɡě)B.商榷.(què)解剖.(pāo) 哀怨彷.徨(pánɡ)生杀予.夺(yǔ)C.租赁.(lìn)烙.印(luò)冰屑.悉索(xiè)凝重隽.永(juàn)D.糯.米(nuò) 悲怆.(chuàng)浪遏.飞舟(è)博闻强识.(zh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寥廓竟赛橘子洲绿树成阴B.斑斓九霄万户候神态安详C.气概绯红包身契殒身不恤D.喋血作揖佼佼者叱诧风云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2)如果你到巴西南部的高乔人家里,就会发现,共饮马黛茶是一种友谊的象征。
(3)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A.茫然做客震动 B.木然作客震动C.木然做客振动 D.茫然作客振动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
B.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2023-2024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那些很容易被铭记的诗作,大都是有韵律的。
以现当代诗为例,那些广为流传的“名句”,其实大都在使用重复、对称这些最基本的韵律原则,比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还有一些名句的韵律方式则近似于古典诗歌的韵律原则,比如海子那句广为人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仅有叠韵,而且讲究平仄,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挫,与传统的律诗的声律非常相似,无怪乎这个诗句甚至成了很多房地产广告的标语。
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种讲究重复、对称等韵律原则的写法在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中并不受欢迎,很多诗人避之唯恐不及,当代诗歌的可铭记性因此而不强。
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韵律原则的兴起与流行往往与一个文化共同体的集体认知密切相关,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集体记忆的化身。
古典诗歌的创作与阅读群体——“士”,即知识者与官僚群体——天然就是这样一个同质性的文化群体,所以在他们之中逐渐形成一些公共的韵律规则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但是,现代中国的社会机构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知识分子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而且诗歌本身也被边缘化,过去诗人与读者之间那种同质性的文化群体已不复存在,诗歌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的写作行为,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共性的诗歌成规的消失。
山东省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东省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旷世奇才苏轼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批评家。
在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的认识上,苏轼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渊源。
苏轼具有仁政爱民的思想和积极入世的精神,重视文学积极的社会作用,强调有为而作,针砭时弊。
他在《题柳子厚诗》中写道:“诗须要有为而作……好奇务新,乃诗之病。
”所谓“有为而作”,目的在于揭发当世政治的过失和社会中的种种不平,从而达到“疗饥”“伐病”的功效。
苏轼认为写诗就要充分发挥诗歌的社会功能,有所劝诫,有补于世,不能一味地粉饰现实,阿谀奉承。
苏轼《答乔舍入启》中写道:“某闻人才以智术为后,而以识度为先;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
国之将兴也,贵其本而贱其末;道之将废也,取其后而弃其先。
用舍之间,安危攸寄。
”作者把文章重“体用”还是重“华采”与国家的兴亡联系起来,强调“以体用为本”。
“以体用为本”与“有为而作”的精神完全一致,都是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的苏轼文艺的反映。
苏轼认为诗画要传神,他的“诗画一律”精辟地阐述了诗画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关系。
绘画过分追求形似,则不能传神;作诗仅仅满足于摹写物象,意尽句中,也不是成功的艺术作品。
诗画都要遗貌取神,抓住客观物象的本质特征,才能达到传神的目的,这就是诗与画共同的本质特点。
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文艺形式,但苏轼认为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美学标准,即“天工与清新”。
“天工”,意谓出于自然,无须雕琢。
凡出自“天工”者,必有创作者的个性,给人以“清新”之感。
苏轼在评论诗歌时,常常用天工清新作为审美标准。
苏轼提出的天工清新的审美标准,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感情率真。
苏轼在很多诗文中,都以感情是否真实作为评诗的标准。
苏轼特别推崇陶潜,就因为陶诗情真:“渊明独清真,谈笑过此生。
”其二,意境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