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的发展及格律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诗歌发展简史》课件 (26张PPT)

“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倡导的新 乐府运动)
2、发展与壮大(魏晋南北朝)
曹氏三父子 ·建安文学{
建安七子
――风骨遒劲
·正始文学――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开创 一种委婉含蓄、言近旨远的抒情风格
·南北朝诗歌:田园诗派――陶渊明――闲适冲淡 山水诗派――谢灵运--借景抒怀 乐府民歌――“乐府双璧” 南照北信――鲍照(七言)、瘐信(边塞)
王苏黄陆杨范 温李周晏、柳李姜秦、苏辛
◆艺术巅峰
❖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 拓宽了题材(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大漠)。
重视抒发一己之怀,作不平之鸣,在诗中出现 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陈子昂:主张诗有所寄托,有38篇《感 遇》,代表作《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
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词
• 是诗歌的一种,皆可和乐而歌, 萌芽于南朝,形成于隋唐, 盛行于两宋,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 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 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 词的形式特点是: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音”。
•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称为“词牌”。词牌原是曲谱 的名称,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 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 格。
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称为“诗圣”, 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又被称为“诗史”,代表 作“三吏”(潼关吏、石濠吏、新安吏)“三 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
奔放飘逸
沉郁顿挫
1,韦应物
中唐
2,孟郊,贾岛,李贺“鬼才”
3,刘禹锡
唐诗鉴赏_PPT课件

2、意象鲜明
元代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 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2、意象鲜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2、意象鲜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欧阳修《蝶恋花》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精炼浓缩
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格律对偶
杜甫《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三、古典诗歌鉴赏方法
(一)、把握形象
4、情景交融
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 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 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张可久《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 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 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5、富有理趣
陆游: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6、魏晋南北朝诗歌—“文学自觉时代”
建安诗歌 陶渊明田园诗 谢灵运山水诗 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朝诗歌
7、“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
8、“别一样的诗歌形式”——宋词元 曲。
9、封建社会后期的诗歌创作——明清 诗词。
古代诗歌体制流变简表
古体诗 近体诗
四言诗 骚体诗 古风
律诗 绝句 排律
《诗 经》 《离 骚》 五言古诗 七言古诗 杂言诗
人物形象 自然形象 诗人自我形象
(一)、把握形象
1、人物形象:指诗歌中创造的人物形象。 北朝乐府民歌《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字雍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ppt实用课件5

当时的玄学家王弼和何晏共同倡导玄学清淡风气世称 “正始之音”。
这一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 幻灭感。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 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书写个人忧愤的诗歌 增多,唱出的是这一时代里“生年不满百,长怀千岁忧” 的主旋律。
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和嵇康,前者有82 首《咏怀诗》留下来,绝大多数是五言诗,在诗史中有 一定的地位。
以上为古体诗部分,自唐以后,中国古代诗歌进入了近 体诗的创作和繁荣时期。
LOGO
十、黄金时代——唐代诗歌
初唐时期 上官仪、沈诠期、宋之问促成了近体律诗的定型。 初唐四杰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杨炯、骆宾王、卢照邻。冲破绮靡诗风。 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认为“诗歌应该有所寄托”。
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如《登幽州台歌》。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
LOGO
• 八、两晋诗歌 • 西晋太康年间(280—289),以“三张”(张华、张
载、张协;一说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 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为代表的“太康体”诗风。
• 他们生活在全国得到短暂统一、门阀势力臻于极盛的时 期,不少人以攀附权贵为手段去获取政治上的地位,因 此有些人的诗歌较少反映社会现实,内容浮浅者居多。 在艺术表现上,他们大多追求辞藻的华美,开了中国诗 歌史上雕琢堆砌的风气,尤以陆机、潘岳为最。
LOGO
三、骚体诗(楚辞体) 产生时间为战国时代,代表作是《楚辞》。屈原是我国
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楚辞》开创了诗歌浪漫主 义的优良传统。
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 大诗人屈原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了“楚辞”这一新 形式的歌谣。其句式参差错落,多带“兮”字,宜于自由 地抒发不同的情感,适于表现更复杂的内容。 其优秀篇章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这一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 幻灭感。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 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书写个人忧愤的诗歌 增多,唱出的是这一时代里“生年不满百,长怀千岁忧” 的主旋律。
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和嵇康,前者有82 首《咏怀诗》留下来,绝大多数是五言诗,在诗史中有 一定的地位。
以上为古体诗部分,自唐以后,中国古代诗歌进入了近 体诗的创作和繁荣时期。
LOGO
十、黄金时代——唐代诗歌
初唐时期 上官仪、沈诠期、宋之问促成了近体律诗的定型。 初唐四杰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杨炯、骆宾王、卢照邻。冲破绮靡诗风。 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认为“诗歌应该有所寄托”。
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如《登幽州台歌》。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
LOGO
• 八、两晋诗歌 • 西晋太康年间(280—289),以“三张”(张华、张
载、张协;一说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 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为代表的“太康体”诗风。
• 他们生活在全国得到短暂统一、门阀势力臻于极盛的时 期,不少人以攀附权贵为手段去获取政治上的地位,因 此有些人的诗歌较少反映社会现实,内容浮浅者居多。 在艺术表现上,他们大多追求辞藻的华美,开了中国诗 歌史上雕琢堆砌的风气,尤以陆机、潘岳为最。
LOGO
三、骚体诗(楚辞体) 产生时间为战国时代,代表作是《楚辞》。屈原是我国
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楚辞》开创了诗歌浪漫主 义的优良传统。
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 大诗人屈原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了“楚辞”这一新 形式的歌谣。其句式参差错落,多带“兮”字,宜于自由 地抒发不同的情感,适于表现更复杂的内容。 其优秀篇章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诗歌鉴赏ppt课件

婉约柔美:该词语言婉约柔美,意境优美,展现了女词人的细 腻情感和柔美风格。
通过描绘春夜的景象,将情感与自然相互融合,达到情景交融 的效果。
《沁园春·雪》鉴赏
创作背景 毛泽东创作于1936年2月,表达 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革命事 业的信心。
寓情于景 通过描绘雪景来抒发情感,将革 命豪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寓于 自然之中。
提升文化素养
诗歌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鉴赏可以让学生提高文化 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心。
拓展思维视野
诗歌具有跨时空、跨文化的特点,通过鉴赏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诗歌创作,拓展思维视野和认知范围。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韵律鉴赏
总结词
欣赏韵律之美
VS
详细描述
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音韵,探讨诗人 如何运用这些元素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 表现力。
PART 04
经典诗歌鉴赏
《静夜思》鉴赏
创作背景
唐代诗人李白创作了这首描绘 夜景的短诗,表达了远方的游
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
该诗以月夜为背景,表达了游 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体现了 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内心的孤 寂。
艺术特色
清新明快:该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 优美,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情景交融
通过描绘春天早晨的景象,将情感与 自然相互融合,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
《江城子·密州出猎》鉴赏
创作背景
主题思想
宋代词人苏轼创作了这首豪放词的代表作 ,表达了作者对狩猎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 的热爱。
该词以密州出猎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狩 猎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体现了作 者的豪放情怀和激昂斗志。
通过描绘春夜的景象,将情感与自然相互融合,达到情景交融 的效果。
《沁园春·雪》鉴赏
创作背景 毛泽东创作于1936年2月,表达 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革命事 业的信心。
寓情于景 通过描绘雪景来抒发情感,将革 命豪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寓于 自然之中。
提升文化素养
诗歌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鉴赏可以让学生提高文化 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心。
拓展思维视野
诗歌具有跨时空、跨文化的特点,通过鉴赏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诗歌创作,拓展思维视野和认知范围。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韵律鉴赏
总结词
欣赏韵律之美
VS
详细描述
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音韵,探讨诗人 如何运用这些元素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 表现力。
PART 04
经典诗歌鉴赏
《静夜思》鉴赏
创作背景
唐代诗人李白创作了这首描绘 夜景的短诗,表达了远方的游
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
该诗以月夜为背景,表达了游 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体现了 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内心的孤 寂。
艺术特色
清新明快:该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 优美,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情景交融
通过描绘春天早晨的景象,将情感与 自然相互融合,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
《江城子·密州出猎》鉴赏
创作背景
主题思想
宋代词人苏轼创作了这首豪放词的代表作 ,表达了作者对狩猎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 的热爱。
该词以密州出猎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狩 猎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体现了作 者的豪放情怀和激昂斗志。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

大》)并称“高岑”。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
《离骚》为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唐代诗歌:“初唐四杰”、“李杜”、“王孟”田园诗、 宋词—婉约派、豪放派 田园诗派 陶渊明 闲适冲淡
李白
陇西人。字太白。自称青莲居士。 代表作:《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 难》《将进酒》《行路难》《望庐山 瀑布》《静夜思》等。 地位:诗作雄奇豪迈,是我国浪漫主 义诗歌的巅峰。世称“诗仙”。
邻。 《无衣》《伐檀》《硕鼠》等。
南朝乐府:现实主义诗歌,主要表现爱情生活。 代表作有:《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春晓》。 楚辞:屈原所创新诗体。
贺知章:《回乡偶书》 唐以前诗歌及唐以后诗人仿作。
宋词—婉约派、豪放派 李商隐:《锦瑟》《无题》等。 ★正始文学 竹林七贤 阮籍、嵇康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脍炙人口。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
第一讲
中国古代 诗歌常识
起源
人类的劳动与生活。 一般把《诗经》作为中 国诗歌史的起点。
古体诗(古风)
中 国
诗 唐以前诗歌及唐以后诗人 仿作。 近体诗(格律诗)
古
形成于唐代
典 诗
词(五代宋) 小令
歌
散曲
曲
套曲
(元) 剧曲
古代诗歌分类
• 古体诗:又称古风,写法自由,句 数、字数没有严格规定,除押 韵外不受平仄和对偶的限制。 有四言、五言、七言。
小令(五十八字以内)
词 中调(五十九字至九十字)
又称 “诗 余”“ 长短句”
长调(九十一字以上)
按段落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中国古代诗史
先秦诗歌:《诗经》《楚辞》 两汉南北朝:乐府民歌—汉乐府、南北朝乐府
《离骚》为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唐代诗歌:“初唐四杰”、“李杜”、“王孟”田园诗、 宋词—婉约派、豪放派 田园诗派 陶渊明 闲适冲淡
李白
陇西人。字太白。自称青莲居士。 代表作:《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 难》《将进酒》《行路难》《望庐山 瀑布》《静夜思》等。 地位:诗作雄奇豪迈,是我国浪漫主 义诗歌的巅峰。世称“诗仙”。
邻。 《无衣》《伐檀》《硕鼠》等。
南朝乐府:现实主义诗歌,主要表现爱情生活。 代表作有:《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春晓》。 楚辞:屈原所创新诗体。
贺知章:《回乡偶书》 唐以前诗歌及唐以后诗人仿作。
宋词—婉约派、豪放派 李商隐:《锦瑟》《无题》等。 ★正始文学 竹林七贤 阮籍、嵇康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脍炙人口。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
第一讲
中国古代 诗歌常识
起源
人类的劳动与生活。 一般把《诗经》作为中 国诗歌史的起点。
古体诗(古风)
中 国
诗 唐以前诗歌及唐以后诗人 仿作。 近体诗(格律诗)
古
形成于唐代
典 诗
词(五代宋) 小令
歌
散曲
曲
套曲
(元) 剧曲
古代诗歌分类
• 古体诗:又称古风,写法自由,句 数、字数没有严格规定,除押 韵外不受平仄和对偶的限制。 有四言、五言、七言。
小令(五十八字以内)
词 中调(五十九字至九十字)
又称 “诗 余”“ 长短句”
长调(九十一字以上)
按段落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中国古代诗史
先秦诗歌:《诗经》《楚辞》 两汉南北朝:乐府民歌—汉乐府、南北朝乐府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课堂PPT)

• 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 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 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书 艺文 志》记: “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 于是有 赵,代之讴, 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 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汉武帝采 诗, 除为考察民隐外, 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 以供娱乐。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 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典故
表层 诗 内容
明白词语含义 语境 省略
理清句子结构 语序
上下文有关词语
歌
语境意义:作者的真正意思
欣
作者或事件背景
赏 的 步 骤
深层
所叙之事 意境意义
想象 所抒之情
所写之景
和 方
语言: 精练 含蓄 跳跃性
法
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艺术
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
寓情于事 手法
表现手法: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
头。
——【南唐】李煜《相见欢》
10
正当南宋诗人在浅吟低唱慷慨悲歌的时候,我 国北方少数民族所喜爱的胡乐与中原地区的里巷之 歌相结合,形成了词以后的又一种变体诗歌形式— —“曲”。
曲萌生于金,繁盛于元,故称“元曲”。
元曲的代表作家: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张养浩、张可久等。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8
隋唐五代——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 张若虚(《春花江月夜》) 盛唐:诗仙(李白/越中览古、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 诗圣(杜甫/蜀相、登岳阳楼、游夜书怀、阁夜)中 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 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孟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边塞诗派:高适《燕歌行》、岑参、李颀、王昌龄 中唐: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 元白(元稹、白居易(《长恨歌》)——诗歌的风 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 李贺(《李凭箜篌引》)(人称“诗鬼”——诗歌的 风格特征:诗境诡谲)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 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 哀艳
典故
表层 诗 内容
明白词语含义 语境 省略
理清句子结构 语序
上下文有关词语
歌
语境意义:作者的真正意思
欣
作者或事件背景
赏 的 步 骤
深层
所叙之事 意境意义
想象 所抒之情
所写之景
和 方
语言: 精练 含蓄 跳跃性
法
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艺术
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
寓情于事 手法
表现手法: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
头。
——【南唐】李煜《相见欢》
10
正当南宋诗人在浅吟低唱慷慨悲歌的时候,我 国北方少数民族所喜爱的胡乐与中原地区的里巷之 歌相结合,形成了词以后的又一种变体诗歌形式— —“曲”。
曲萌生于金,繁盛于元,故称“元曲”。
元曲的代表作家: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张养浩、张可久等。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8
隋唐五代——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 张若虚(《春花江月夜》) 盛唐:诗仙(李白/越中览古、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 诗圣(杜甫/蜀相、登岳阳楼、游夜书怀、阁夜)中 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 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孟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边塞诗派:高适《燕歌行》、岑参、李颀、王昌龄 中唐: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 元白(元稹、白居易(《长恨歌》)——诗歌的风 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 李贺(《李凭箜篌引》)(人称“诗鬼”——诗歌的 风格特征:诗境诡谲)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 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 哀艳
高考复习:诗之格律ppt课件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2)仄起式
(甲)首句入韵
B.○仄仄平平○仄仄平 A.○平平○仄仄仄平平
首联
a.○平平○仄仄○平平仄 颔联
B.○仄仄平平○仄仄平 联 b.○仄仄○平平○平仄仄
左思《郁郁涧底松》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古诗·迢迢牵牛星》
七言诗 2+2+3=2+2+1+2 2+2+3= 2+2+2+1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曹丕《燕歌行》选句
城春草木深。
颔联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对 颈联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尾联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1)仄起式
(乙)首句入韵(律诗) 终南山 王维
A.○仄仄仄平平
太乙近天都,
B.平平○仄仄平 b.○平平○平仄仄
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
A.○仄仄仄平平 a.○仄仄○平平仄
绝 青霭入看无。 句 分野中峰变,
借对
1.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杜甫: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 2.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以上借义)
4. 马骄珠汗落,胡舞白题斜。(杜甫:秦州杂诗其三) 5.事直皇天在,归迟白发生。(刘长卿:新安奉送穆渝德) 6.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古汉语律诗ppt课件

❖ 尽管律句的意义单位有多种情况,但律句 的节奏形式只有一个。
❖ 在意义单位与节奏单位相吻合情况下,按 节奏单位诵读。
❖ 如意义单位与节奏单位发生矛盾,诵读时 意义单位服从节奏单位。例如“野火烧不 尽”应读成:
❖野火——烧不——尽
❖ “二十四桥明月夜”应读成:
❖二十——四桥——明月——夜
❖五、近体诗平仄分析
什么叫新体诗?
❖ 此前的诗歌是比较自由的,称为古体诗;唐 时发展起来的讲究格律的诗歌,叫做近体诗, 而永明年间的新体诗(永明体)正是古体诗 到近体诗的桥梁。
❖ 新体诗指齐梁陈百余年中,讲究声律、对偶 的诗歌。
❖ 近人王闿kǎi 《八代诗选》卷十二至二四, 专选齐至隋百余年中讲究声律、对偶的作品, 称为新体诗。
(二)近体诗押韵严格,古诗押韵较宽。 1、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古体诗则既可押平声韵 也可押仄声韵 。 2、近体诗不能“出韵 ”,古体诗用韵较宽。不能出 韵,是指韵脚字必须是同一韵中的字,不能邻韵通押。 3、近体诗要求严格的平仄,而古诗不严格。 4、近体诗要求严格的对仗,古体诗不要求对仗。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
律诗八句,分为四联,每联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
“对句”。律诗的四联依次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细草微风岸,(出句) 首联 危樯独夜舟。(对句) 颔联 星垂平野阔,(出句)
月涌大江流。(对句)
颈联
名岂文章著,(出句) 官应老病休。(对句)
尾联
飘飘何所似?(出句) 大地一沙鸥。 (对句)
2、押韵:近体诗押韵要求严格。 A、位置:a每联对句的尾字;b第一句可入韵
杜甫《旅夜書懷》
首联 颔联
细草微风岸, 危樯—| | —
———| |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五言首句平起仄收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首句平起平收
听鼓
城头叠骨声, 城下暮江清。 欲问渔阳惨, 时无祢正平。
(李商隐)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首句仄起仄收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相对
(3)两联之间,平仄相粘
相邻的两联,第一联的对句和第二联的出句 平仄相同— —“粘”(否则叫“失粘”)。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 ───∣∣ ∣∣ ∣──
──∣∣─ ∣∣ ∣──
∣∣──∣ ──∣∣─
平仄如果首句变化,后面随之变化,仅四种:
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二言到四言,是诗体的一次革新和解放。 四言诗兴盛的直接成果是带来了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 第一个高潮。
(三)楚辞、汉乐府杂言体
楚辞和乐府诗都是诗句长短不齐的杂言体。楚辞和 乐府诗不仅打破了诗坛沉寂,而且包含新诗体的胚胎。
1.“楚辞”
楚辞, “楚声” “楚歌”。 作为诗体名称,“楚辞”是战国后期即公元4世纪产 生于南部楚国的一种新的诗体。 为了与本义的楚辞以及书名的《楚辞》相区别,在文 体分类上,或以“骚体”作为楚辞的代称。
古典诗歌的发展及格律
一 引子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源远流长。
较早的古典诗歌是与乐曲相联系的。刘勰《文心雕 龙·乐府》:乐辞曰诗,诗声曰歌。
(一)古今“诗歌”之别
古代:诗歌=诗+歌 并列复词
现代:诗歌=诗
偏义复词
(二)课程内容提示
诗歌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者泛指不同体裁的诗,包括诗词曲,三者之发 展嬗变、联系与区别有专讲;这里取其狭义,只说与词 曲相对的“诗”。先略讲诗之发展轨迹,再从诗体的角 度谈其格律。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这首诗“中”“浓”“钟”“峰”“松”押韵,其中 “中”字属“东”韵,其余属“冬”韵。 由于首句入韵不入韵均可,所以可以放宽标准。首句 选用邻韵字,王力先生称为衬韵。
2.平仄律
(1)一句之内,平仄交替
每句内第二、四(六)字平仄交替出现。 空山新雨后 风急天高猿啸哀
登鹳雀楼 (王之涣)
周颙、沈约发现四声,从分别作《四声切韵》和《四 声谱》。四声:天子圣哲,天子万福,平上去入。
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 正纽。
古诗(汉魏六朝诗、乐府诗)
诗 新体诗(永明体) 体 近体诗
古体诗(古风)
近 要押韵,要对仗(对偶);
体 诗 特
篇有定句(8\4),句有定字 (7\5)
点 字有定音(平\仄)——难点!
四、近体诗的格律
(一)近体诗的结构和分类 (二)近体诗的格律 1.用韵律
用韵依据(切韵,平水韵),押平声韵,偶 句押韵,一韵到底。
有一种现象不能算出韵,而是诗人有意为之。即首句 入韵时,选一个邻韵的字作韵脚。例如: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2)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每联内,出句和对句第二、四(六)字平仄相反 “对”
天气晚来秋 渚清沙白鸟飞回
若出句为 “仄仄平平仄”, 则对句为 “平平仄仄平”,
相对
若出句为“平平平仄仄”, 则对句为“仄仄仄平平”,
五言和七言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最后定型并普遍 流行的诗体。
作为杂言体的楚辞和汉初的民间乐府诗,对五言七言 诗的形成,有着重要的过渡作用。
五言、七言诗的形成途径是一致的:它们都首先在民 间以歌谣形式流传,然后经过文人仿作被引入诗坛,逐渐 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普遍流行诗体。
完整的句句押韵的七言诗 第一首完整的句句押韵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二 古典诗歌的发展轨迹
二言
四言
杂言
五言和七言
(一)原始二言体
二言诗为古典诗歌的萌芽,据说黄帝时代产生二言民谣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周易》里包存了对偶婚时代的歌谣:“屯如,邅如; 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二)《诗经》四言体
原始二言体是古典诗歌的滥觞,真正作为我国诗歌艺 术开端的,是重叠二言体诗句而成的四言体的《诗经》。
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最早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 最早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是南朝刘宋时期大诗人鲍照
2.乐府
乐府由掌管音乐的官署名而得名。其职责是收集各地 民间歌舞,把它们与传统的宫廷音乐结合起来,编制新声, 供皇帝即朝廷举行典礼仪式时演奏歌唱。
乐府的设立时代,一般都根据班固《汉书·礼乐志》 中的说法,认为始于汉武帝。
但史料证明,秦已有乐府机构。后延续至南朝均有设 置。乐府诗后有变异。
(四)五言和七言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首句仄起平收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的《拟行路难》其一和其三。
拟行路难(其一) 鲍照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三、近体诗的前奏—永明体
“永明”是南朝齐武帝萧赜的年号(483-493) 此期形成的以讲究声韵偶对为特征的诗体叫做永明体, 又称为齐梁体或新体诗。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五言首句平起仄收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首句平起平收
听鼓
城头叠骨声, 城下暮江清。 欲问渔阳惨, 时无祢正平。
(李商隐)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首句仄起仄收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相对
(3)两联之间,平仄相粘
相邻的两联,第一联的对句和第二联的出句 平仄相同— —“粘”(否则叫“失粘”)。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 ───∣∣ ∣∣ ∣──
──∣∣─ ∣∣ ∣──
∣∣──∣ ──∣∣─
平仄如果首句变化,后面随之变化,仅四种:
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二言到四言,是诗体的一次革新和解放。 四言诗兴盛的直接成果是带来了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 第一个高潮。
(三)楚辞、汉乐府杂言体
楚辞和乐府诗都是诗句长短不齐的杂言体。楚辞和 乐府诗不仅打破了诗坛沉寂,而且包含新诗体的胚胎。
1.“楚辞”
楚辞, “楚声” “楚歌”。 作为诗体名称,“楚辞”是战国后期即公元4世纪产 生于南部楚国的一种新的诗体。 为了与本义的楚辞以及书名的《楚辞》相区别,在文 体分类上,或以“骚体”作为楚辞的代称。
古典诗歌的发展及格律
一 引子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源远流长。
较早的古典诗歌是与乐曲相联系的。刘勰《文心雕 龙·乐府》:乐辞曰诗,诗声曰歌。
(一)古今“诗歌”之别
古代:诗歌=诗+歌 并列复词
现代:诗歌=诗
偏义复词
(二)课程内容提示
诗歌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者泛指不同体裁的诗,包括诗词曲,三者之发 展嬗变、联系与区别有专讲;这里取其狭义,只说与词 曲相对的“诗”。先略讲诗之发展轨迹,再从诗体的角 度谈其格律。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这首诗“中”“浓”“钟”“峰”“松”押韵,其中 “中”字属“东”韵,其余属“冬”韵。 由于首句入韵不入韵均可,所以可以放宽标准。首句 选用邻韵字,王力先生称为衬韵。
2.平仄律
(1)一句之内,平仄交替
每句内第二、四(六)字平仄交替出现。 空山新雨后 风急天高猿啸哀
登鹳雀楼 (王之涣)
周颙、沈约发现四声,从分别作《四声切韵》和《四 声谱》。四声:天子圣哲,天子万福,平上去入。
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 正纽。
古诗(汉魏六朝诗、乐府诗)
诗 新体诗(永明体) 体 近体诗
古体诗(古风)
近 要押韵,要对仗(对偶);
体 诗 特
篇有定句(8\4),句有定字 (7\5)
点 字有定音(平\仄)——难点!
四、近体诗的格律
(一)近体诗的结构和分类 (二)近体诗的格律 1.用韵律
用韵依据(切韵,平水韵),押平声韵,偶 句押韵,一韵到底。
有一种现象不能算出韵,而是诗人有意为之。即首句 入韵时,选一个邻韵的字作韵脚。例如: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2)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每联内,出句和对句第二、四(六)字平仄相反 “对”
天气晚来秋 渚清沙白鸟飞回
若出句为 “仄仄平平仄”, 则对句为 “平平仄仄平”,
相对
若出句为“平平平仄仄”, 则对句为“仄仄仄平平”,
五言和七言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最后定型并普遍 流行的诗体。
作为杂言体的楚辞和汉初的民间乐府诗,对五言七言 诗的形成,有着重要的过渡作用。
五言、七言诗的形成途径是一致的:它们都首先在民 间以歌谣形式流传,然后经过文人仿作被引入诗坛,逐渐 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普遍流行诗体。
完整的句句押韵的七言诗 第一首完整的句句押韵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二 古典诗歌的发展轨迹
二言
四言
杂言
五言和七言
(一)原始二言体
二言诗为古典诗歌的萌芽,据说黄帝时代产生二言民谣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周易》里包存了对偶婚时代的歌谣:“屯如,邅如; 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二)《诗经》四言体
原始二言体是古典诗歌的滥觞,真正作为我国诗歌艺 术开端的,是重叠二言体诗句而成的四言体的《诗经》。
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最早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 最早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是南朝刘宋时期大诗人鲍照
2.乐府
乐府由掌管音乐的官署名而得名。其职责是收集各地 民间歌舞,把它们与传统的宫廷音乐结合起来,编制新声, 供皇帝即朝廷举行典礼仪式时演奏歌唱。
乐府的设立时代,一般都根据班固《汉书·礼乐志》 中的说法,认为始于汉武帝。
但史料证明,秦已有乐府机构。后延续至南朝均有设 置。乐府诗后有变异。
(四)五言和七言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首句仄起平收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的《拟行路难》其一和其三。
拟行路难(其一) 鲍照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三、近体诗的前奏—永明体
“永明”是南朝齐武帝萧赜的年号(483-493) 此期形成的以讲究声韵偶对为特征的诗体叫做永明体, 又称为齐梁体或新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