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区支气管源性囊肿外科诊治分析
肾上腺囊肿—搜狗百科

肾上腺囊肿—搜狗百科
肾上腺囊肿多无症状,常因体检或其他原因检查时发现,文献中将之归于肾上腺偶发瘤中,肾上腺囊肿较大时,可因压迫周围脏器出现腰腹部胀痛及胃肠道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少数患者可因囊肿破裂出血引起急腹症,手术探查时才被发现。
第一、腹部肿块:这也是判断肾囊肿的重要因素,由于囊肿增大接触到了肾脏,是肾脏出现了问题,肾功能减弱,而且囊肿越大肾脏的功能越差。
肾上腺囊肿
第二、高血压:由于囊肿挤压肾脏,所以肾脏就会出现缺血的现象,导致肾素的分泌量增加唉造成了血压的升高,大约有5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高血压。
第三、腰部,腹部疼疼痛:因为肾脏肿瘤的扩张和增大,使得肾脏包膜的张力增加,导致肾脏周围的器官受到挤压而出现疼痛,此外囊肿里面充满了大量的水分,下垂也使得要不或是腹部疼痛,其特点为身体一侧或是来测出现钝痛,隐痛,绞痛。
第四、血尿:血尿也是肾囊肿一个比较主要的症状,血尿又可以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而且血尿常常呈现周期性。
由于患者的囊肿下面出现了不少的动脉,因为一些拉扯或是挤压而破裂出现了血液流入到尿液中,就发生了血尿。
外科学PPT课件 肾上腺疾病的外科治疗

2.手术方法:
1。 APA推荐首选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或保留肾上腺组 织的手术(adrenal–sparing surgery,ASS),也有主张患 侧肾上腺全切。腹腔镜与开放手术疗效一致。临床上多发性 APA虽不多见,但肾上腺全切标本27%存在多发结节,是ASS 手术或单纯肿瘤切除失败的重要原因。如疑多发性APA者,推 荐患侧肾上腺全切除术。
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功能: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 醛固酮分泌、促使近端小管重吸收Na+。
3.醛固酮的功能: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H2O、Na+,促 使K+的排泌。
4.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组成:肾素(由肾脏 的近球细胞产生)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肝合成)生成 血管紧张素Ⅰ(ANG Ⅰ),后者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的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在血 管紧张素酶A(氨基肽酶A)的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Ⅲ, 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紧张素Ⅲ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产增加,将反馈性抑制肾素及血管紧张素,导致 后者血浆中含量减少。
➢ 过量的醛固酮作用于肾远曲小管,钠–钾交换增加, 钠水潴留、低血钾,导致高血压和碱中毒。
➢ 除肾上腺的病理改变外,肾脏可因长期缺钾引起近曲 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变性,严重者散在 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管功能重度紊乱。常继发肾盂肾 炎,可有肾小球透明变性。长期高血压可致肾小动脉 硬化。
PHA临床亚型
亚型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 醛固酮腺瘤(APA) 原发性单侧肾上腺增生(UNAH) 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 家 族 性 醛 固 酮 增 多 症 (FH)
Ⅰ型(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GRA) Ⅱ型(糖皮质激素不可抑制性)
异位醛固酮肿瘤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外科诊治的经验总结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外科诊治的经验总结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 CAH)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的外科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性别发育和生殖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在CAH外科诊治方面的经验。
一、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对于CAH患者的手术非常重要。
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的评估。
这些评估内容包括凝血功能、电解质平衡和代谢功能等。
需要进行详细的咨询,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以及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
还需要考虑术后的护理和康复计划。
二、手术方法选择CAH患者的手术方法选择主要包括性别重塑手术、附睾固定和卵巢卵射入。
性别重塑手术是指对患者的生殖器进行重建,以适应其生理性别。
附睾固定是指将附睾固定在腹股沟以改善亚临床阴茎的外观。
卵巢卵射入是指将卵巢卵射入阴道,以促进患者的性欲和性功能发育。
手术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化需求进行决策。
三、手术技术和操作注意事项在CAH患者的手术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血液流失,采用细致的组织分离和血管结扎。
需要准确地判断和保护神经结构,避免术中损伤。
手术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无菌原则,以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
四、术后护理和康复计划术后护理和康复计划是CAH患者手术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并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手术效果。
在护理方面,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支持和安慰,及时处理并发症,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CAH外科诊治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并注意手术技术和操作的细节。
术后需要进行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同时给予患者充分的支持和康复计划。
通过合理的诊治和综合的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CAH患者的生活质量。
肾上腺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肾上腺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一、肾上腺疾病的分类和特点肾上腺外科疾病从解剖上分类分为肾上腺皮质疾病和肾上腺髓质疾病,从功能上分类分为功能性疾病和非功能性疾病。
1981年提出了“亚临床柯兴综合征”的概念,用来描述偶发瘤中有自发分泌皮质醇的皮质腺瘤而没有典型高皮质醇血症的症状和体征的患者。
亚临床柯兴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5%~10%.因此,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非功能性肾上腺疾病实际上在临床上表现为低功能或非典型临床表现。
不仅肾上腺皮质可发生肿瘤或增生,而且肾上腺髓质亦可发生肿瘤或增生。
肾上腺疾病的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
肾上腺肿瘤绝大多数为良性。
肾上腺皮质疾病:柯兴氏综合症、Conn氏综合症、肾上腺皮质非功能性肿瘤或癌以及肾上腺皮质间叶性肿瘤,如髓样脂肪瘤、血管瘤等。
肾上腺髓质疾病:肾上腺髓质来自神经嵴干细胞,后又分化为交感神经母细胞、节母细胞、嗜铬母细胞,最后发育成熟为嗜铬细胞。
因此,当发生肿瘤时,可相应形成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或嗜铬细胞瘤。
当然,肾上腺髓质细胞亦可发生增生。
肾上腺转移瘤肾上腺转移瘤比原发肾上腺癌更为常见。
尸检发现肾上腺转移癌占27%。
最容易转移到肾上腺的肿瘤包括黑色素瘤、乳腺癌、肺癌和肾细胞癌。
其他肿瘤还有对侧肾上腺癌,膀胱癌、结肠癌、食道癌、胆囊癌、肝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胃癌和子宫癌症。
据统计,肾上腺在肿瘤血行转移的好发部位占据第四位,仅次于肺、肝和骨骼。
转移灶一般较小,直径多在1~3cm,CT扫描见病灶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圆形或椭圆形多见。
增强扫描可有中度强化或环形增强。
仅从CT形态上常与原发肾上腺皮质癌鉴别困难,更多依赖病史和实验室检查。
一般认为转移癌极少钙化,且约50%为双侧性。
在已知原发癌并发现双侧肾上腺肿块时,多可排除原发皮质癌的诊断。
在无其他佐证的情况下,由于肾上腺转移癌的发生率高于原发癌,应首先考虑肾上腺转移癌的可能。
可行B超或CT导向穿刺活检,其阳性预测值达100%,诊断准确率为80~100%。
常见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详细描述
肾上腺囊肿患者CT检查可见圆形或椭圆形囊性病灶,边 界清晰,密度均匀。鉴别诊断时需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 肾上腺囊肿,如囊性畸胎瘤等。
病例五:肾上腺癌的诊断与鉴别
总结词
肾上腺癌是一种恶性病变,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和 鉴别。
详细描述
肾上腺癌患者CT检查可见形态不规则的肿块,密度不 均匀,有时伴有钙化或坏死。鉴别诊断时需排除其他 病因引起的肾上腺癌,如转移性肿瘤等。
非功能性症状
非功能性肾上腺肿瘤通常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影像学检查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出 现腰部不适、疼痛等症状。
恶性症状
恶性肾上腺肿瘤生长迅速,可能引起压迫症状,如腹部肿块、腹痛等。同时可能出现转移 症状,如骨痛、咳嗽、呼吸困难等。
02 CT诊断技术
CT扫描技术
平扫
通过X射线对肾上腺区域进行无增强扫描,以观察肿 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VS
详细描述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肾上腺肿瘤,通 常由肾上腺髓质中的嗜铬细胞异常增生引 起。在CT扫描中,嗜铬细胞瘤的密度通 常较高,有时还可能伴随出血和坏死的现 象。
肾上腺囊肿
总结词
肾上腺囊肿的CT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 密度影,边缘清晰。
详细描述
肾上腺囊肿是一种良性病变,通常由肾上腺 组织的囊性扩张引起。在CT扫描中,肾上 腺囊肿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影, 边缘清晰,有时还可能伴随钙化。
03 常见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
皮质醇增多症
总结词
皮质醇增多症的CT表现为肾上腺增大,密度不均,有时可见钙化。
详细描述
皮质醇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皮质醇而引起的病症。在CT扫描中,皮质醇增多症患者的肾上腺通常 会增大,且密度不均匀。有时,还可以观察到钙化的现象。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诊治体会(附12例报告)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诊治体会(附12例报告)付强;汪永新;郭云泉;周庆九;刘波;更.党木仁.加甫;朱国华;柳琛【期刊名称】《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10(15)8【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和气管源性囊肿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椎管内肠源性和2例气管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该12例椎管内囊肿均常规行脊柱X线及MRI检查,术前无1例确诊,术中仅1例高度怀疑,术后病理证实肠源性囊肿Ⅰ型7例、Ⅱ型3例,支气管源性囊肿Ⅱ型2例;12例中6例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2例行囊壁部分切除+囊腔-蛛网膜下腔沟通术。
结论①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术前诊断较困难,脊柱MRI是其首选辅助检查,确诊有赖于病理诊断;②对于椎管内囊性病变术前均应考虑肠源性囊肿的可能,术中应留取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③椎管内肠源性和气管源性囊肿手术应在保留脊髓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全切囊壁,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总页数】4页(P453-456)【关键词】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气管源性囊肿;诊断;显微外科【作者】付强;汪永新;郭云泉;周庆九;刘波;更.党木仁.加甫;朱国华;柳琛【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4.9;R651.2【相关文献】1.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MR表现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MR表现 [J], 薛久华;李涛;张秋丽;Netra Rana;牛晨;张明2.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附29例报告) [J], 侯自明;张伟;张岩;王贵怀;杨俊3.儿童椎管内肠源性囊肿(附五例报告) [J], 张守祥;王扬美;袁先厚;王诚;刘胜4.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分析(附14例报告) [J], 郭华;栾立明;韩韬;张健;滕良珠5.椎管内肠源性囊肿临床分析(附5例报告) [J], 王治瑜;唐振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上腺外科疾病临床诊疗指南

肾上腺外科疾病临床诊疗指南第一节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如主动脉旁嗜铬体和膀胱等)的肿瘤,属于APUD系统的肿瘤。
该肿瘤持续或间歇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的功能及代谢紊乱。
肿瘤90%位于肾上腺,10%为肾上腺外;单侧肿瘤约占90%,双侧占10%;单发肿瘤约占90%,多发占10%;良性肿瘤占90%,恶性占10%。
【诊断要点】1.高血压为最主要的表现,呈阵发性高血压或持续性高血压,或持续性高血压基础上阵发性发作,血压可达26.5—33.9/16.9—23.9kPa。
2.血压升高常伴心悸、气急、头痛、头晕、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发冷、视觉模糊等。
重者发生肺水肿、心力衰竭、脑出血,甚至死亡。
3.部分患者有血压升高的诱因,如外伤、妊娠、分娩、麻醉、手术等。
这类患者危险性较大.若处理不当,往往会引起死亡。
4.代谢紊乱引起血糖升高、发热、体重减轻和消化道症状。
5.位于膀胱的嗜铬细胞瘤,常在排尿时或排尿后出现头痛、头昏、心悸、出汗和血压升高,甚至晕厥。
其他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可能出现受累器官的相应症状。
6.血和尿儿茶酣胺水平升高,24小时尿儿茶酚胺>50mmol/L,尿VMA>85umol/L;症状发作时收集3小时尿检查对诊断帮助大。
7.酚妥拉明抑制试验:适用于高血压患者,血压高于22.6/14.6kPa时方可施行。
方法:平时血压平均值作为对照,开放静脉通道,酚妥拉明5mg快速注入静脉。
每30秒测1次血压、若2—3分钟内血压下降4.67/333kpa,并持续3—5分钟为阳性反应。
8.组胺激发试验:可适用于怀疑无症状嗜铬细胞瘤。
试验前2天停用一切镇静药,取组胺0.025一0.05mg,1—2分钟静椎,观察方法同酣妥拉明试验,血压升高6.67/4.0kPq持续5分钟为阳性。
9.B超检查可发现肾上腺.主动脉旁和膀胱等部位的肿瘤,为定位诊断提供线索。
肾上腺疾病的外科治疗PPT课件

皮质醇增多症的外科治疗主要包括肾上腺切除术和垂体瘤切除术,术后需密切监测激素水平。
详细描述
皮质醇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皮质醇引起的病症,主要症状包括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等。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后需要定期监测激素水平,调整治疗方案。
病例三:无功能腺瘤的外科治疗
肾上腺疾病的外科治疗ppt课件
目录
• 肾上腺疾病概述 • 肾上腺疾病的诊断 • 肾上腺疾病的外科治疗 • 肾上腺疾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肾上腺疾病概述
肾上腺的生理功能
01
肾上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主要分泌多种激素,如皮质醇 、醛固酮等,参与调节人体的代 谢、免疫和血压等功能。
药物治疗在肾上腺疾病中的辅助作用
激素治疗
对于肾上腺肿瘤引起的激素分泌 异常,药物治疗可以起到缓解症
状的作用。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治 疗方法,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攻
击肿瘤细胞。
靶向治疗
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靶点, 使用药物进行精准治疗,提高治
疗效果。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嗜铬细胞瘤的外科治疗
02
肾上腺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 调节应激反应等方面也发挥着重 要作用。
肾上腺疾病的分类
功能性肾上腺疾病
由于肾上腺内分泌功能异常导致 的疾病,如嗜铬细胞瘤、皮质醇 增多症等。
器质性肾上腺疾病
肾上腺组织结构异常或病变导致 的疾病,如肾上腺肿瘤、肾上腺 皮质增生等。
肾上腺疾病的常见症状
高血压
代谢紊乱
总结词
手术切除是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手术难度大,需 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29 16(55.17)
16(55.17)
35 15(42.86) 1.864 0.394 27(77.14) 17.727 <0.001
低分化 分期 A+B期 C+D期 淋巴结转移 有 无
26 8(30.76)
22(84.62)
51 15(49.02)
28(54.90)
0.159 0.691
·2157·
下、腹部、椎 管 内 甚 至 甲 状 腺 等 部 位,较 少 位 于 腹 膜 后[1],肾上腺区较为少见。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该病的
(如肾上腺内分泌激素),超声、CT、MRI等影像学资料 及患者术后病理结果,个案报道居多,包含病例较少。本文回顾 性分析 8例肾上腺区支气管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 料,旨在提高对肾上腺区支气管源性囊肿的认识以及 对该病提出合理有效的诊治方案。
通信作者:贾占奎,E-mail:jiazhankui@126.com
支气管源性囊肿是一种由于原始前肠的发育异常 引起的良性肿瘤,大多数发生在纵膈内,亦可发生在皮
河南医学研究 2019年 6月第 28卷第 12期 HENANMEDICALRESEARCH Jun.2019,Vol.28,No.12
[3] 夏志秀,王昌亮,丛进春,等.ERCC1、BRCA1和 TS表达水平在 进展期结直肠 癌 中 的 临 床 意 义 [J].中 国 医 师 进 修 杂 志,2017, 40(8):697-703.
[4] 陈海滨,张国志,李曙光,等.BRCA1BRCA2在结直肠息肉和癌 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河北医学,2015,21(5):763-767.
综上所述,BRCA1、EGFR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 密切联系,有望成为 CRC治疗的新方向和新靶点,将 对肿瘤的生长调节和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牟丹,赵逵.粘蛋白 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研究进展[J]. 遵义医学院学报,2018,41(1):114-118.
[2] 黄玉庭,徐建明.循环肿瘤 DNA与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J].中 华肿瘤杂志,2018,40(3):161-165.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B组、C组中的 BRCA1阳 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EGFR蛋白水平呈上升趋势,这 表明 BRCA1突变会导致机体细胞基因组的不稳定,对
环境的敏感性增加,从而导致野生型等位基因的缺失, 致使 BRCA1功能丧失。这一系列的改变使 DNA损伤 监测放松,损伤修复障碍,导致突变的发生,最终引起 基因产物的改变。EGFR水平升高可以促进肿瘤的增 殖,与肿瘤细胞的转移、侵袭均有密切相关性。此外,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有淋巴转移的 BRCA1阳性表达率 低于无淋巴结转移,CRC患者 EGFR阳性表达率在不 同细胞分化程度、Duke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中差异 显著,这可能是因为 BRCA1抗肿瘤作用下降,肿瘤转 移。EGFR的表达可能与 CRC的发生、转移有关,这 对今后临床治疗 CRC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肾上腺区支气管源性囊肿外科诊治分析
李翔 杨锦建 李松超 王军 汪涛 贾占奎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河南 郑州 450052)
【摘要】 目的 探讨肾上腺区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2年 3月至 2017年 4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8例肾上腺区支气管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在收治的 8例肾上腺 区支气管源性囊肿患者中男 4例(50%),女 4例(50%)。除 2例(25%)患者因不典型症状就诊外,其余患者均无自觉 症状。经影像学检查后发现其中左肾上腺区占位 7例(875%),右肾上腺区 1例(125%),其中术前仅 3例(375%) 确诊为囊肿,其余患者术前诊断不明确。伴高血压 4例(50%),其中 2例(25%)血压于术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接 受手术治疗,在随访期间(10~7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肾上腺区支气管源囊肿无特异性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困难,病 理检查结果为确诊依据。外科手术可能为肾上腺区支气管源囊肿的有效治疗措施,术后患者预后良好。 【关键词】 支气管源性囊肿;肾上腺区;腹腔镜手术;影像学检查 【中图分类号】 R67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9.12.015
[5] 高登鹏,张霄程,刘英,等.结直肠癌化疗疗效预测相关基因的 研 究 进 展 [J]. 现 代 中 西 医 结 合 杂 志, 2015, 24(21): 2391-2394.
[6] 黄羽,黄克强.结直肠癌组织乳腺癌易感基因 1与表皮生长因子受 体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广西医学,2017,39(1):35-38. (收稿日期:2019-01-08)
·2156·
河南医学研究 2019年 6月第 28卷第 12期 HENANMEDICALRESEARCH Jun.2019,Vol.28,No.12
表 2 BRCA1、EGFR蛋白在不同病理特征 CRC中 表达情况比较[n(%)]
病理特征 分化程度 高分化 中分化
例数 BRCA1阳性 χ2
P EGFR阳性 χ2
15.052 <0.001
39 13(33.33)
36(92.31)
40 13(32.50)
37(92.5)
4.160 0.041
17.357 <0.001
50 27(54.00)
26(52.00)
3 讨论
CR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是由多基因 共同调控的,随着肿瘤的不断增大,症状开始显现后被 察觉[4]。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状态,失去了肿 瘤治疗的最佳时机,威胁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分子 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肿瘤的分子基因病因已有 部分明确。BRCA1是 一 种 易 感 抑 癌 基 因,在 胃 癌、肺 癌、前列腺癌和 CRC等诸多癌症中被证实存在基因异 常。BRCA1可以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突变情况导致 BRCA1的结构发生改变,CRC中 BRCA1会出现丢失 的情况[5]。CRC患者机体中无法产生蛋白的产物,缺陷 蛋白逐层累积,BRCA1无抑制肿瘤作用。EGFR能够激 活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介导细胞分化和生存迁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