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空腔性病变

合集下载

肺部空洞病变在螺旋CT中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

肺部空洞病变在螺旋CT中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

肺部空洞病变在螺旋CT中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王宗明;王静【摘要】目的:研究肺部空洞病变在螺旋 CT中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以及良恶性肺部空洞的 CT表现特点。

方法选取66例肺部空洞患者,结合其临床表现及诊断,分析 CT检查结果,包括 CT形态学特点、空洞位置、CT测量结果。

结果66例患者中,肺结核伴空洞31例,肺脓肿5例,肺癌伴空洞23例,肺曲霉菌病2例,肺转移癌5例。

恶性病变所致空洞偏心性空洞较良性病变所致空洞多见[(71.43%,20/28)比(15.79%,6/38),P<0.01]。

良性病变所致空洞为薄壁空洞,恶性病变所致空洞为厚壁空洞,恶性病变所致空洞壁平均厚度明显大于良性病变所致空洞(P<0.01)。

CT增强扫描下,恶性病变所致空洞洞壁强化幅度明显强于良性病变(P<0.01)。

结论 CT作为肺部疾病的重要影像学辅助检查,对肺部空洞的诊断以及良恶性、病因判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空洞外壁及周围情况、空洞壁厚度、偏心与否、CT强化表现可作为判断肺部空洞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cavitary pulmonary lesions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spiralCT.Methods Sixty-six patients with cavitary pulmonary lesions were selected in this study.Based 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CT findings were analyzed in these patients,including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cavity location and CT measurement results.Results Among the 6 6 patients,pulmonary tuberculosis with cavi-ties occurred in 31,lung abscess in 5,lung cancer with cavities in 23,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n 2, and pulmonary metastatic carcinoma in 5 .The incidence of eccentric cavities induced by malignant lesions(71.43%,20/28)was higher than thatinduced by benign lesions(15.79%,6/38)(P<0.01).Furthermore,malignant lesions resulted in a thicker cavity wall than benignlesions(P<0.01).Moreover,contrast-enhanced CT scan showed that the enhanced amplitude of cavity wall in malignant lesions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benign lesions(P<0.01).Conclusion As an important auxiliary examination for lung disease,CT is valuable for diagnosis of pulmonary cavities,j udge-ment of etiology,and differentiation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cavitary pulmonary lesions.The out-er wall and surrounding situation of cavities,thickness of cavity wall,eccentricity,and enhanced CT performance can be used as important indicators for differencing benign and malignant cavit-ary pulmonary lesions.【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6(017)010【总页数】5页(P65-68,108)【关键词】肺部空洞;螺旋CT;诊断价值【作者】王宗明;王静【作者单位】广州市萝岗区中医医院放射科,广州 510530;广州市萝岗区中医医院放射科,广州 5105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2肺部空洞型病变是指位于肺部肿块、实质或者结节中的含气腔隙,是肺部常见的一种基本病变,肺组织由于不同原因发生液化坏死经支气管排除后空气进入是形成肺部空洞的病理基础。

肺部空洞性病变的CT诊断及临床表现

肺部空洞性病变的CT诊断及临床表现

肺部空洞性病变的CT诊断及临床表现目的探讨肺部空洞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对100例CT扫描表现为肺内空洞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病理确诊或临床综合诊断证实其病变性质,研究其影像学表现特征。

结果肺结核52例,肺癌19例,肺真菌病14例,肺脓肿13例,韦格氏肉芽肿2例。

结论肺内空洞性病变以结核性、癌性空洞最多见。

对空洞分部、形态、大小、密度及周边结构的综合分析,是判断肺内空洞性病变性质的关键。

标签:肺内空洞;影像诊断;CT空洞是肺内病变坏死,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的,是肺部疾病常见的一种影像表现形式。

多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形成空洞,常见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对空洞的充分认识,在影像诊断中至关重要。

笔者对我院100例空洞性病变的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空洞性病变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0患者,男77例,占77%,女23例,占23%;年龄17-85岁,平均50.4岁。

多数病人初诊时有咳嗽、咳痰,发热、咯血、胸痛等症状。

1.2 检查方法:100患者全部行CT平扫,其中46例患者同时行CT增强,部分患者病灶局部行HRCT扫描。

CT扫描采用PHILIPS 16排螺旋CT,患者取仰卧位,深吸气后屏气,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层厚5mm,间隔5mm连续扫描,螺旋扫描螺距0.938。

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团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剂量1-2ml/kg,流率3ml/s,注药后25s、60s、180s。

扫描参数:120-140kv,100-250mAs,矩阵512×512。

1.3 图像分析由有2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共同阅片,分析其影像特征,达成共识的前提下确定肺内空洞性病变。

2 结果100例患者中肺结核52例,占52%;肺癌19例,占19%;肺真菌病14例,占14%;肺脓肿13例,占13%;韦格氏肉芽肿2例,占2%。

2.1空洞发生部位、数目及分布52例肺结核空洞位于肺上叶及下叶背段36例,下叶基底段9例,右肺中叶5例,肺门旁2例;单侧单发20例,单侧多发16例,双侧多发16例。

高分辨CT对肺部空腔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高分辨CT对肺部空腔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21 00年 1 0月第 4 8卷第 2 8

医学影 像 ・
高分 T对 辨C 肺部空腔 性病变的 价 诊断 值
韦 琳 谭俊扬 蒙家彦
( 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 广西河池 5 70 ) 4 0 0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分辨 C T对引起肺部囊性空腔 的三种疾病 ( 即肺 嗜酸性 肉芽肿 , 肺淋 巴管肌瘤病和肺气肿 ) 的诊断价值。 方法 由两位胸部放射学高年资 医师 回顾性分析 经病 理证实 的 9例 肺嗜酸性 肉芽肿 、 8例肺淋 巴管 肌瘤 病 、 9例肺气肿 和 5 例正常对照组 的高分辨 c T片 , 提出诊断结果 , 将诊 断可信度分为 3度 。结果 两位胸部放射学高年资 医师在分析高分辨 并
( ) 尖 至 主 动 脉 弓 ;2 主 动 脉 弓至 F肺 静 脉 ;3 下 肺 静 脉 至 1肺 () () 膈 顶 ;4 肺 底 。受 累 范 围分 : 1正 常 ( 疾 病 )( ) 于 3 % ; () () 无 ;2 低 0
弥漫性间质性疾 病有很大价值 。许多问质性病变 的 H C R T特殊 性改 变与大体 及组 织细胞 病理 学改 变有很 高 的一致性 ,凶此
[ 关键词】肺部空腔性病变 ; R T 诊断 H C;
[ 图分 类 号】 8 6 1 【 献标 识 码 】 【 编 号 】 6 3 9 0 (0 0 2 — 7 0 中 R 1. 文 4 A 文章 17 — 7 12 1 )86 — 2
肺 实质 多发或广泛囊性或囊样 改变 , 多由肺嗜酸性 肉芽肿 、 肺淋巴管肌 瘤病 、 肺气肿 、 间质纤维化晚期和囊状支气 管扩张 肺
H C R T可用 于 诊 断 某 些 肺部 疾病 而无 需 活 检 。 文 旨在 探 讨 放 射 本 学家对 H C R T表 现 的 阐述 能 否 可靠 鉴 别 经 病 理 证 实 的肺 嗜 酸 性

经胸腔镜闭锁法治疗肺巨大空腔性病变

经胸腔镜闭锁法治疗肺巨大空腔性病变
个 月后 复查 胸片 , 价疗 效 。 评 2 结 果
Hale Waihona Puke 病 变 , 操作 孔 切开 空腔 壁 , 经 使胸 腔 镜经 胸 膜 腔进 入 腔 壁后 , 腔 完全塌 闭 , 腔镜 不 能 进入 腔 内 。本 组 空 胸 病 例 中有 2例 因大 疱壁 与胸壁 粘 连 、 牵拉 , 腔镜 得 胸
肺空 腔 性病 变 是指 腔 壁 由薄 层纤 维组 织 或 支气 管 粘膜 上 皮与 纤维 组织 构 成 的一 组 疾病 对 此类 疾 病 以往均 主 张手术切 除 。为探讨 其他 治疗 方法 . 我们 对2 2例 巨 大空 腔 性 疾 病 患 者 经 胸 腔镜 行 空腔 闭锁 治疗 , 到满意 疗效 。现报 告如 下 。 收 1 资料与 方 法 l l 临床 资 料 _ 2 2例 均为住 院患 者 , l 男 5例 、 7 女 例, 年龄 1 ~5 空腔位 于右 肺 1 、 8岁 6 0例 左肺 l 2例 , 其 中 8例 为多 发性 大 小不 等 的空 腔性 病 变 。取空 腔 直 径最 大 的病 变 为靶 部位 巨大 空 腔 病变 直 径 8 ~ 1 c 平 均 1 . ±5 1m, 胸壁 明显 粘 连者 l 8 m, 2 3 .c 与 5例 .
以 进入 明显 萎 缩 的空腔 内, 因腔 壁 塌陷 影 响视 野 。 但 另 2例 空 腔 壁较 肺 大疱 壁 稍 厚 , 切开 囊 壁 后 囊 腔 明 显缩 小 , 腔镜 观察 内壁表 面 光滑 。为防止 造成 肺漏 胸 气而 未取 活组织 检查 , 未能确 诊 。 对 巨大肺 囊肿 或 肺 大疱 的 治疗 目前 均 主 张手 术 切除 张志庸 等对 2 5例支气 管肺 囊肿 患者行 单纯囊 肿摘 除或 肺 叶切 除 治疗 , 治疗 效 果满 意 , 重大 并 发 无 症 。也 有 经气 管插 管 全 身麻 醉 后经 胸腔 镜 外科 手 术 摘除肺 囊 肿 的报 道 ] 。本 组病 例 采 用 内科 胸腔 镜 检查 ( 无需 气 管插 管和全 身麻 醉) 并 向空腔 内喷人滑 , 石 粉干粉或注入 滑石粉混悬 液治疗 。滑石粉是一种细

肺部病变的X线表现

肺部病变的X线表现

肺部病变的 X线表现近些年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肺组织作为接触空气的第一道防线,直接接触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雾霾、光化学烟雾等。

另外由于肺循环与体循环在血液循环过程的相通和功能相连,全身血液均流经肺脏,因此肺脏也非常容易遭受体外及体内各种微生物的侵袭,如病毒和细菌等。

由于以上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近些年肺部疾病的发生率逐年攀升。

如果不加以干预,任由肺部疾病在体内发生发展,最终会影响机体的多组织器官、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等。

因此肺部疾病的识别和治疗干预对人体至关重要。

由于持续并且一定频次的呼吸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关键,因此肺部疾病会使病人主观感觉非常不适甚至痛苦。

因此肺部疾病的早期诊断是医生对病人肺部疾病干预的要点。

另外肺部疾病的种类有很多,如肺炎、肺结核、哮喘等,因此,不同肺部疾病间的鉴别诊断也是疾病干预过程中的关键事件。

X线胸片是用X线照射人体,使人体组织器官形成影像,以了解人体病理改变。

由于影像清晰、对比度较好,能长久保存等特点,X线胸片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肺部病变在X线下有五种基本表现,分别为:渗出性病变、增殖性病变、纤维性病变、钙化性病变空洞和空腔性病变。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

1.渗出性病变肺部的渗出性病变是肺的急性炎症反应,常见于肺炎、肺出血、肺水肿等疾病。

渗出性病变是由肺泡内液体渗出所导致的肺实变,分为两个阶段:渗出性病变期和实变期。

当肺部处于渗出性病变期时X线可见云絮状磨玻璃样稍高的密度影,边缘模糊大小不等。

当病灶进展至实变期的时候,在X线下病灶密度较高且均匀。

病情进一步进展会导致病灶进一步融合,在X线下可见含气支气管影,称为空气支气管征。

二.增殖性病变肺部的增殖性病变多由肺部肿瘤增殖所致。

良性肿瘤在X线胸片上表现为边缘光滑致密影;恶性肿瘤在X线胸片上的边缘多不规则,有毛刺如菜花状的致密影。

由于肺部疾患会定期拍摄X线胸片来监测疾病进展,通过X线胸片我们可以看到肺部良性肿瘤进展较慢,恶性肿瘤则进展较快。

胸部空腔性病变CT表现

胸部空腔性病变CT表现

胸部空腔性病变CT表现胸部空腔性病变是指胸内病理性的局限性空气聚集,周围包绕一层完整的壁。

根据胸部空腔性病变的发生机理和部位,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肺部空洞性病变肺部病变的中心部分发生坏死、液化、液化物经支气管排出后空气进入而形成空洞。

常见于结核病灶的干酷坏死、液化;化脓性炎症的组织坏死、液化;肿瘤组织增生阻塞了供应血管,而使其中心部分缺血坏死;肺梗塞因肺动脉栓塞,血流淤滞,血性渗出,产生肺组织坏死、殂成空洞。

2囊肿性病变肺部囊肿性病变有完整的壁,内含液体或粘液,含有其他病理成分(如肺包虫囊种内可有头节、子囊),根据囊壁细胞的形态及囊内病理成分,可确定囊肿的病理性质。

当囊肿和支气管相通后,液体部分或全部排出而有空气进入成含气囊肿,能观察囊壁的情况。

另外,囊肿性病变也可由多个肺泡因过度充气膨胀破裂而成大小不等的气囊。

3局限性气胸或液气胸一般的气胸为胸膜腔积气包围于肺的外側,呈弧形的透光区,其中无肺纹理,将肺组织压向肺门方向。

如同时有胸膜粘连存在时,则形成局限性气胸,如有液体伴存,则形成局限性液气胸。

对肺部空洞性及囊肿性病变的CT诊断,主要依据空腔的CT特征及患者临床征象。

对肺部空腔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加以分析。

空腔部位:有些病变有好发生部位,故空腔的形成也有其好发部位。

如局限气胸常位于肺周围部,而结核空洞多在肺上部。

空腔壁情况:空腔壁的厚度,如薄壁还是厚壁;空腔壁外边缘情况,如外壁清晰还是模糊,边缘光整还是有分叶状,腔的内壁是光滑还是凹凸不平,有时内壁有孤立性肿块向腔内突出称壁内结节,常为肿瘤之征。

空腔内是否存在内容物及其特征:如内容物已排空则呈一环状空腔,如有液体存留于其中时可见液平。

但有些疾病的空腔内容物有持征的CT表现,如曲菌感染所形成的曲菌球。

洞内的凝血块或干涸的脓液也可形成球状;肺包虫囊肿皮裂,咳出大量囊液,空气进入,内容物干涸皱缩亦可成球状影,有时它们在空洞内可自由活动,可随体位的变化而改变位置。

肺空洞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肺空洞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肺空洞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摘要】目的探讨肺空洞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本组共35例,均经手术病理及穿刺活检证实,男24例,女11例,年龄36-75岁。

35例均行CT 平扫,其中3例行CT增强扫描。

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

结果肺空洞性病变中,肺脓肿7例,肺结核16例,空洞性肺癌9例,肺曲霉菌病2例,空洞型肺转移瘤1例。

结论 CT平扫结合增强,不仅准确显示肺空洞性病变的形态,而且清楚显示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因此结合临床资料及发病部位,对于肺空洞性病变一般能够达到定性诊断。

【关键词】肺空洞性病变断层摄影 X线计算机肺空洞性病变较为常见,肺部多种疾病均可表现为空洞,影像学表现类似,易引起误诊,如何区分,是放射诊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现收集了2009年-12月~2012年-12月之间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35例肺空洞性病变,现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就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1 材料与方法35例肺空洞性病变,男24例,女11例,年龄36-65岁。

其中肺脓肿7例,肺结核16例,肺癌9例,肺曲霉菌病2例,空洞型肺转移瘤1例。

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18例,咳痰,痰中带血9例,呼吸困难13例,无症状为偶然查体时发现而就诊者5例。

使用Siemens 公司的Emltion6CT扫描机,层间距10mm,层厚10mm。

肺窗宽800-1500HU,窗位-650—-800HU,纵隔窗宽300-500HU,窗位50-65HU。

患者仰卧,扫描范围包括肺尖至肺底,35例均行CT平扫,其中3例行CT增强扫描。

2 结果2.1空洞性肺癌 9例空洞性肺癌中,外壁均呈分叶状或波浪状,7例为偏心性空洞,常位于远离肺门侧[1],壁较厚且不均,内壁凹凸不平呈结节状。

4例纵隔淋巴结肿大。

1例肺转移,1例胸骨、胸椎及肋骨破坏,2例行CT增强扫描,空洞壁中等度强化,强化程度在45Hu-60Hu之间。

图1-3 空洞型肺癌(隋月英女 74 腺癌)。

肺部空洞或空腔性病变的X线诊断(附105例分析)

肺部空洞或空腔性病变的X线诊断(附105例分析)

肺部空洞或空腔性病变的X线诊断(附105例分析)
傅长根;张雪斌
【期刊名称】《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1998(000)001
【摘要】目的:提高对肺部空洞或空腔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搜集本院近10a资料完整、诊断明确的肺部空洞或空腔性病变105例。

重点观察分析各种病因所致的空洞或空腔性病变在胸部X线平片上的表现。

结果:薄壁空洞常见于肺结核,厚壁空洞常见于多种疾病,无壁空洞见于干酪性肺炎,空腔性病变壁更薄,空洞外缘模糊多见于感染性病变,外缘分叶、有毛刺、洞壁厚达15mm以上、内缘凹凸不平见于肺癌,洞内液平厚且宽大
【总页数】1页(P47)
【作者】傅长根;张雪斌
【作者单位】南京市鼓楼医院放射科;南京市鼓楼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
【相关文献】
1.腹部空腔脏器非肿瘤类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附50例分析) [J], 朱维萍;董飞
2.106例肺部空洞(空腔)性病变的影像学分析 [J], 张丽红;冷久成
3.肺结核净化空洞的X线诊断(附43例分析) [J], 张静;李青;富新伟;张秋菊;李亚辉
4.肺部中下野空洞的X线诊断探讨:附124例分析 [J], 李宗锋;杨立明
5.肺部空洞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附75例分析) [J], 陈艺坛;陈志斌;潘云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空腔性病变:空腔是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如肺大泡、肺囊肿及肺气囊等都属于空腔。

肺大泡:因有炎性病变,小支气管粘膜有水肿,造成管腔部分阻塞,产生活门作用,空气能进入肺泡而不易排出,因之肺泡内压力增高。

在正常情况下,肺泡间有侧支呼吸,虽有支气管部分阻塞,肺泡内压力不致过高。

但在炎症状态下,肺组织也有损坏,肺泡间的侧支呼吸消失,肺泡间隔逐渐因泡内压力增加而破裂,乃形成巨大的含气囊腔。

绝大多数的肺大泡手术均可在电视胸腔镜(VATS)下完成,2/3的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发病机制:一般继发于小支气管的炎性病变,如肺炎、肺结核或肺气肿,也有病因不清的特发性肺大泡。

———病理生理:小支气管发生炎性病变后出现水肿、狭窄,管腔部分阻塞,由此产生活瓣作用,使空气能进入肺泡而不易排出,致肺泡腔内压力升高;同时炎症使肺组织损坏,肺泡壁及间隔逐渐因泡内压力升高而破裂,肺泡互相融合形成大的含气囊腔。

显微镜下可见泡壁为肺泡扁平上皮细胞,有时可仅有纤维膜或纤维结缔组织存在。

*、肺大泡有单发也有多发:继发于肺炎或肺结核者常为单发;继发于肺气肿者常为多发,且大泡常与呈气肿样改变的肺组织界限不清。

合并明显肺大泡的肺气肿也称大泡型肺气肿。

———临床分类:根据大泡周围的肺实质内有无阻塞性肺病的表现,可将肺大泡分为以下三类:I型:大泡伴正常的肺实质:特点是大泡位于肺实质内,有明确的空腔和边界。

常位于肺尖。

大泡较大时,会压迫周围肺组织,但因肺实质正常,病人相对无症状,肺功能仍可接近正常。

巨大肺大泡可充填一侧胸腔。

II型:大泡伴周围肺实质的广泛气肿:为广泛肺气肿基础上的局部加重,大泡常为多发、双侧、有植入肺内宽的基底,各大泡的大小和累及范围常不同,症状不仅与大泡大小有关,而且与其周围肺气肿的严重程度有关。

Ⅲ型:毁损肺:为弥漫性大泡性气肿,使该区域完全失去肺实质,多局限于肺段或肺叶,也可累及全肺。

———临床表现:肺大泡病人的症状与大泡数目、大小以及是否伴有基础的肺部疾病密切相关。

较小的、数目少的单纯肺大泡可无任何症状,有时只是在胸片或CT检查时偶然被发现。

体积大或多发性肺大泡可有胸闷、气短等症状。

尤其是体积超过一侧胸腔容积1/2的巨型肺大泡,或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常会有明显胸闷、气短等症状。

大泡内感染可出现肺部感染症状。

少数肺大泡病人有咯血和胸痛等症状。

———并发症:临床表现主要为其并发症。

肺大泡破裂致自发性气胸或血气胸。

1、自发性气胸:是肺大泡病人最常出现的并发症。

常因剧烈咳嗽、屏气或运动,使肺内压力骤然升高,导致肺大泡破裂,肺内气体进入胸膜腔而产生。

表现为:突发胸痛、喘憋、咳嗽及呼吸困难,大多数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经手术证实是肺大泡或胸膜下小泡破裂所致。

2、自发性血气胸:少数肺大泡病人可出现突发的自发性血气胸,一般缘于气胸发生时胸膜腔粘连带撕裂,其中的小血管断裂所致。

病人除了气胸症状外,还可有头晕、心悸、面色苍白等失血症状。

胸片检查可见胸膜腔内液气平。

部分病人表现为进行性血胸,病情凶险,需紧急处理。

3、继发感染:肺大泡继发感染时大泡腔被炎性物质填充,可使空腔消失,或形成液气平。

病人出现咳嗽、咳痰、寒战和高热,原有的喘憋症状加重。

临床上需要与肺脓肿或空洞性肺结核相鉴别。

———影像学检查:1、X线表现:为肺野内大小不等、数目不一的薄壁空腔,腔内肺纹理稀少或仅有条索状阴影。

最大吸气时拍摄X线可明确肺大泡的数量、位置及真实大小。

大泡周围可有受压致密的肺组织阴影,有时(如合并感染)泡腔内可见液平。

2、CT表现:能清晰的显示大泡的大小、数量及范围,观察X线难以显示的大泡,明确大泡与肺实质的分界以及是否伴有其它肺部疾患,并有助于鉴别气胸和肺大泡。

———鉴别诊断:1、体积大且靠近胸壁的肺大泡需要与气胸进行鉴别:胸片检查均可见局部肺野透亮度增高,但气胸病人胸片见局部完全无肺纹理,且肺组织向肺门方向压缩,弧度与肺大泡相反。

另外,气胸常为突发起病,病情变化快,而肺大泡病情发展较慢。

胸部CT是有效的鉴别诊断方法。

巨大肺大泡与气胸鉴别困难时,作胸穿应慎重,以免刺破大泡,造成医源性气胸,甚至成为张力性气胸。

2、肺小泡:肺泡破裂后空气进入脏层胸膜下间隙,形成的肺小泡,也称为胸膜下肺大泡,其为位于脏胸膜与肺实质之间的肺泡外气腔,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肺大泡。

其大体特征为:其大小在粟粒状到3-100px,外壁由脏层胸膜组成,通常多发,基底部肺组织基本正常。

多位于上肺尖,也可沿下肺背段的上缘或任何肺叶的边缘分布。

因为脏胸膜的随意伸展性较差,此型肺大泡不能膨胀的很大,且很易发展成自发性气胸。

3、肺囊肿4、实质内肺大泡:指肺实质内形成的异常增大的超过25px直径的气腔,可继发于肺气肿。

胸片上不一定有弧形线与周围肺组织清楚分界。

最常见于上肺野,肺大泡的气腔由脏胸膜、结缔组织及横行的细小血管所组成的薄膜包盖。

肺大泡的壁是由结构破坏的肺组织所形成。

肺囊肿:是胚胎发育障碍引起的先天性疾病。

好发于幼年或青年。

可单发或多发,一般囊壁菲薄,与支气管相通可形成液气囊肿或含气囊肿,囊肿破裂可形成气胸。

———发病机制:胚胎发育时期,由原肠发生的肺芽,逐渐发展形成支气管树和肺泡。

肺芽在发育初期是索条状组织,逐渐演变成管状,如果胚胎发育发生障碍,索条状结构不能演变成管状,远端的原始支气管组织与近端组织脱离,逐渐形成盲管,管腔内的分泌物不能排出,积聚膨胀就形成含粘液的囊肿。

———基本分类:1、按发病部位分为:⒈发生在气管或主支气管分支阶段的发育障碍形成的囊肿,大多数位于纵隔内,称为支气管囊肿。

最常见位于气管分叉或主支管附近,囊肿很少与气管直接相通,多半是紧邻气管或二者之间有一软骨瘘道。

⒉发生在小支气管分支阶段的发育障碍形成的囊肿,多数位于肺组织内,称为肺囊肿。

2、由于肺芽发育障碍的发生时间,囊肿可以是单发或多发:⒈如果肺芽索条状组织在尚未分支之前发育障碍则形成单发的、孤立的肺囊肿,⒉如果肺芽发育障碍发生在支以后,则形成多发肺囊肿,⒊如果一叶或多叶肺组织被蜂窝状的肺囊肿所占据,则称为囊肺。

———病理生理:1、先天性肺囊肿:囊壁厚薄不一,内层由状或假复层纤毛上皮细胞组成,如果发生感染则可为扁平上皮所覆盖,部分为炎症肉芽组织;外层为结缔组织,有弹力纤维、平滑肌纤维、粘液腺、软骨等组织。

部分肺囊肿找不到粘液腺及软骨,但有明确的柱状及假复层纤毛上皮细胞等组织结构,这是因为囊肿发生在肺泡的末梢支气管的缘故,故仍应诊为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

由于肺囊肿没有吸功能,囊壁组织内无炭末色素沉着,易与支气管囊肿鉴别。

先天性肺囊肿发生感染后,皮层破坏,则易与后天性肺囊肿混淆。

2、支气管囊肿:其囊壁同样是由假复层纤毛上皮、骨、平滑肌、纤维组织和粘液腺组成。

个别支气管囊肿可发生恶变或发生支气管腺。

有些囊肿特别是那些与食管紧密相连的肿,含有纤毛上皮、鳞状上皮或胃粘膜,偶上述四种上皮同在一个囊肿内的。

囊肿形成后充满粘液,称为含液囊肿,含囊肿中的液体可以是澄清液或血液或凝固血块。

若囊肿和支气管相通,但通道较细,部分粘液排出,同时气体进人囊内,可成为含囊肿或液气囊肿。

若通道畅通,囊肿内的液全部排出,囊内完全被气体充盈,称为气肿。

如果通道由于感染而形成活瓣,则形成张力性囊肿,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常压迫正常肺组织,引起较严重的临床症状,临床需要与气胸相鉴别。

———临床表现:部分病人无症状,如囊肿增大,可压迫邻近肺组织或纵膈,产生呼吸困难和发绀等症状,少数患者有咯血。

继发感染时则有发热、咳痰、胸童等症状。

张力性囊肿如破溃,出现胸闷、气急等自发性气胸症状。

1、幼儿期:张力性支气管源性囊肿、肺大叶气肿和肺大疱较多见。

临床上常呈现胸内张力性高压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紫绀或出现呼吸窘迫等症状。

体检见气管移向对侧,患侧叩诊鼓音,呼吸音降低或消失。

胸片显示患侧肺囊性病变引致肺不张,纵隔、气管移位,并可呈现纵隔疝和同侧肺不张,病情危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因呼吸衰竭死亡。

3、成人期:多见于后天继发性肺大疱和支气管源性囊肿。

临床表现均因继发感染出现症状,如发热、咳嗽、脓痰、咯血、胸闷、哮喘样发作、劳累性气促和反复出现气胸等症状。

需与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空洞和肺部肿瘤等鉴别。

———并发症:1、肺囊肿本身无气体交换功能,巨大囊肿可压迫肺组织,造成肺部气体交换障碍,严重者甚至可造成肺动脉压力增高,加重心脏负担。

2、长期反复感染易导致周围组织粘连,影响肺功能,增加手术难度,影响术后恢复。

3、肺囊肿囊壁破坏引起的出血。

穿孔,造成气胸。

血胸。

4、有文献报道肺囊肿有可能恶变。

———影像学检查:⒈X线表现: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含液性或空腔类圆形致密影,⒉CT表现:密度均匀的液性团块状致密影,边界清晰,锐利,CT值近水样密度,如伴出血其内密度增高,含气为境界清晰的类圆形无肺纹理的透亮区,壁薄。

液气囊肿可见气液平面。

⒊MRI表现:囊液含浆液成分,为水样信号,为蛋白成分或胆固醇类结晶,T1为高信号。

肺气囊:由于支气管周围脓肿,而使终未细支气管和肺泡发生坏死,空气进入肺间质内,加上小支气管内的炎性渗出物,引起活瓣性阻塞,形成肺气囊。

肺气囊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特征性表现之一,多在发病后1天~2天出现,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类圆形薄壁空腔,其大小、数目、位置可随时间不同而表现不同,变化快。

其内多无气液平面,但也可有少量液体,提示有继发感染。

肺大泡大多随炎症吸收而消失,少数可在肺炎吸收后数月消失。

———病理改变:为肺内薄壁的充气气腔。

常为急性肺炎、外伤、吸入碳氢化合物液体所致,常为一过性。

发病机制是实质坏死和活瓣性气道阻塞的综合作用———预后:肺气囊、肺大泡的形成机制大致相同,病因有所区别,其结果差异很大,肺气囊可以恢复。

而肺大泡多为继发性病变,为纤维性性膜,易破裂形成气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