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数据与安全课程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计算机数据安全 》教学设计

《计算机数据安全 》教学设计

《计算机数据安全》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课型:新课教学媒体:多媒体计算机一、教材分析1、使用教材教材为四川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的七年级上册第8课《计算机数据安全》。

2、内容分析教材前几节已经学习了有关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发展、计算机系统和工作原理、初步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计算机等知识,本节主要学习计算机的数据安全,主要分为三大块:(1)计算机病毒的有关知识(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危害性(3)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清除本教材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了解常见的计算机病毒,能够归纳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及危害性,探索概括出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清除方法,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渗透计算机操作的道德规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二、教学背景分析信息时代,网络让人们之间的距离缩短,能够完成大量信息的传递,同时,计算机病毒的出现让人们开始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问题,对计算机病毒的识别、危害的认识、预防和清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处理逐渐成为计算机的必备技能。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为12-14岁的少年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大胆、好问、好学,学生刚进入初中不久,自学能力普遍较低,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欲都较强,教学中老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该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一些基本的上网知识,会使用搜索引擎查阅并下载资料,对计算机病毒有一些了解,具备自主学习和上网学习的能力,能够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四、教学环境局域网教室,教师机,投影仪,学生机数台联网,教师可以控制学生机器。

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其危害性3、了解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清除方法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实例归纳共性的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2、通过网上搜索和阅读课本、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概括总结、合作学习的能力六、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计算机病毒,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2、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相应的危害性3、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些预防方法2、教学难点1、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原理,对计算机病毒特征的理解和辨别2、对计算机病毒危害性的概括和总结3、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方法七、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归纳法八、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PPT呈现余额宝被盗刷事件:阿华是一个普通的网店店主,一天夜里,他登陆支付宝发现在短短半小时时间里,支付宝竟然发生十几笔交易,交易额度竟然高达6万多元,当他想通过购买货物的方式消费掉余下来的3900元钱时,发现支付密码也被更改,一眨眼的时间,余额已经只剩600元.支付宝公安部人士表示:发生“盗刷”的原因一般来说有两个:一是用户设置的密码安全级别低,二是在网上与陌生人的沟通过程中,点击了来历不明的链接或者二维码,被其中安装的木马窃取了个人信息.师:这个事件涉及到了哪些与计算机有关的内容,阿华的余额宝是怎么被盗刷的呢?生:密码、数据安全、木马盗取个人信息;因为用户的密码级别低,或者点击了来历不明的链接或者二维码,被木马窃取了个人信息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计算机数据安全方面的知识,影响计算机数据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生:计算机病毒师:一起来看几张图片,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计算机数据与安全课程教学设计教案

计算机数据与安全课程教学设计教案

计算机数据与安全课程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计算机数据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数据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数据的分类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计算机数据的定义和分类。

计算机数据的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计算机数据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数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计算机数据的理解和看法。

第二章:数据安全基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数据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数据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

2.2 教学内容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及其在计算机领域的作用。

数据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常见的数据安全威胁,如病毒、黑客攻击等。

常见的数据安全防护措施,如加密、防火墙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数据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数据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数据安全的看法和建议。

第三章:加密技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加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加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加密算法和应用场景。

3.2 教学内容加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加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常见的加密算法,如DES、RSA等。

加密技术的应用场景,如电子邮件、网上银行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加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加密算法和应用场景。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加密技术的看法和经验。

第四章:防火墙技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防火墙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防火墙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防火墙类型和配置方法。

4.2 教学内容防火墙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防火墙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常见的防火墙类型,如硬件防火墙、软件防火墙等。

计算机数据与安全》教学设计

计算机数据与安全》教学设计

计算机数据与安全》教学设计#TRS_AUToADD_1252389671767{mARGIN-ToP:0px;mARGIN-Bo TTom:0px}#TRS_AUToADD_1252389671767P{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52389671767TD{mAR 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523896 71767DIV{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 ADD_1252389671767LI{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 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 :"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 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 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 op":"0","margin-bottom":"0"}}--**/DIV.myFav_1251859 114034P.msoNormal{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 -SIZE:10.5pt;mARGIN:0cm0cm0pt;FoNT-FAmILy:"TimesNew Roman";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51859114034LI .msoNormal{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 0.5pt;mARGIN:0cm0cm0pt;FoNT-FAmILy:"TimesNew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51859114034DIV.msoNo rmal{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 mARGIN:0cm0cm0pt;FoNT-FAmILy:"TimesNewRoman";TEXT-A LIGN:justify}DIV.myFav_1251859114034P.msoHeader{BoR DER-RIGHT:mediumnone;PADDING-RIGHT:0cm;BoRDER-ToP:mediumnone;PADDING-LEFT:0cm;FoNT-SIZE:9pt;PADDING-Bo TTom:0cm;mARGIN:0cm0cm0pt;BoRDER-LEFT:mediumnone;LA yoUT-GRID-moDE:char;PADDING-ToP:0cm;BoRDER-BoTTom:m ediumnone;FoNT-FAmILy:"TimesNewRoman";TEXT-ALIGN:ce nter}DIV.myFav_1251859114034LI.msoHeader{BoRDER-RIG HT:mediumnone;PADDING-RIGHT:0cm;BoRDER-ToP:mediumno ne;PADDING-LEFT:0cm;FoNT-SIZE:9pt;PADDING-BoTTom:0c m;mARGIN:0cm0cm0pt;BoRDER-LEFT:mediumnone;LAyoUT-GR ID-moDE:char;PADDING-ToP:0cm;BoRDER-BoTTom:mediumno ne;FoNT-FAmILy:"TimesNewRoman";TEXT-ALIGN:center}DI V.myFav_1251859114034DIV.msoHeader{BoRDER-RIGHT:med iumnone;PADDING-RIGHT:0cm;BoRDER-ToP:mediumnone;PAD DING-LEFT:0cm;FoNT-SIZE:9pt;PADDING-BoTTom:0cm;mARG IN:0cm0cm0pt;BoRDER-LEFT:mediumnone;LAyoUT-GRID-moD E:char;PADDING-ToP:0cm;BoRDER-BoTTom:mediumnone;FoN T-FAmILy:"TimesNewRoman";TEXT-ALIGN:center}DIV.myFa v_1251859114034P.msoFooter{FoNT-SIZE:9pt;mARGIN:0cm 0cm0pt;LAyoUT-GRID-moDE:char;FoNT-FAmILy:"TimesNewR oman"}DIV.myFav_1251859114034LI.msoFooter{FoNT-SIZE :9pt;mARGIN:0cm0cm0pt;LAyoUT-GRID-moDE:char;FoNT-FA mILy:"TimesNewRoman"}DIV.myFav_1251859114034DIV.mso Footer{FoNT-SIZE:9pt;mARGIN:0cm0cm0pt;LAyoUT-GRID-moDE:char;FoNT-FAmILy:"TimesNewRoman"}DIV.myFav_1251 859114034P{FoNT-SIZE:12pt;mARGIN-LEFT:0cm;mARGIN-RI GHT:0cm;FoNT-FAmILy:宋体}DIV.myFav_1251859114034DIV.Section1{page:Section 1}DIV.myFav_1251859114034oL{mARGIN-BoTTom:0cm}DIV.m yFav_1251859114034UL{mARGIN-BoTTom:0cm}课题计算机数据与安全课时1课型新课教材分析《计算机数据与安全》是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第8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与我们平时计算机操作和数据安全有着紧密联系,学生必须掌握了知识,形成正确的计算机安全意识,所以本课应该重点给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计算机数据与安全课程教学设计教案

计算机数据与安全课程教学设计教案

计算机数据与安全课程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计算机数据基础1.1 数据的概念与分类讲解数据的基本概念,包括数值数据、文本数据、图像数据等。

介绍数据的不同分类,例如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等。

1.2 数据表示与编码介绍常用的数据表示方法,包括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等。

讲解数据的编码方式,例如ASCII码、Uni码等。

第二章:数据处理与运算2.1 数据运算介绍基本的算术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等。

讲解逻辑运算,包括与、或、非等。

2.2 数据处理方法讲解数据的排序、筛选、合并等基本处理方法。

介绍数据的索引、切片、映射等高级处理方法。

第三章:数据库原理与应用3.1 数据库基础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库、表、记录等。

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的增、删、改、查等。

3.2 数据库设计讲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实体-关系模型、关系模型等。

介绍数据库的规范化处理和数据一致性维护方法。

第四章: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4.1 数据安全概述讲解数据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包括数据泄露、数据篡改等威胁。

介绍数据安全的基本目标,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

4.2 加密技术与应用讲解加密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等。

介绍加密算法的安全性和应用场景,例如AES、RSA等。

第五章:数据备份与恢复5.1 数据备份策略讲解数据备份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包括完全备份、差异备份等。

介绍数据备份的方法和工具,例如使用命令行工具、图形界面工具等。

5.2 数据恢复技术讲解数据恢复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误删恢复、文件修复等。

介绍数据恢复的工具和技巧,例如使用数据恢复软件、命令行工具等。

(教案编辑专员)第六章:计算机网络与数据传输6.1 计算机网络基础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拓扑、网络协议等。

介绍网络的分类和应用场景,例如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

6.2 数据传输与通信协议讲解数据传输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传输速率、传输介质等。

计算机安全教案范文(通用5篇)

计算机安全教案范文(通用5篇)

计算机安全教案计算机安全教案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计算机安全教案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计算机安全教案1教材分析本节课陕西省九年义务教育九年制初级中学教科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第六节《计算机安全》的内容,本节内容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本节是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的最后一节,内容以理论知识形式呈现,较为枯燥,学生不易接受。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般会尽量采用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非常同意这样的做法,但如果仅仅靠实例吸引学生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学习。

在本节课中主要有两个内容——计算机病毒与计算机安全,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是为了能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主动”进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主动”遵守计算机安全规范,“主动”形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所有的目标都围绕着“主动”两个字。

如何能让不同的学生更有效地“主动”起来,这就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在课堂中很容易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在课堂中对知识的获取很大程度上还基于感性的经验,还不能进行较为系统的小结,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部分。

初二的学生,爱动爱玩,如果课堂教学拘泥于教师一板一眼的传授知识,可能不到一会学生的注意力就不集中,开始做自己的事情了。

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也很重要。

现在学生家中多数有计算机,学生有一定的见识,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班级中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倾向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设计中适当增加学生表现的机会,教师只负责“穿针引线”。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一般特征及传播途径B、掌握防毒、杀毒的基本方法,学会主动防范计算机病毒C、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含义及常见的安全措施2.过程与方法在提问与回答的学习环节中,提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让计算机更加安全教案

让计算机更加安全教案

教案名称:让计算机更加安全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增强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3. 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计算机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增强计算机安全的策略和方法,包括密码安全、防病毒、防黑客等。

3. 实际操作环节,包括如何设置复杂密码,如何使用杀毒软件等。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讲授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增强计算机安全的策略和方法。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计算机安全经验和策略,互相学习和启发。

3. 实践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设置复杂密码,使用杀毒软件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机安全技能。

四、教学步骤:
1. 教师导入课程,介绍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教师讲解增强计算机安全的策略和方法,包括密码安全、防病毒、防黑客等。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计算机安全经验和策略。

4.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设置复杂密码,使用杀毒软件等。

5. 教师总结课程,强调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和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估:
1. 知识评估:通过测试和提问的方式,评估学生对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

2. 能力评估: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评估学生对增强计算机安全的策略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3. 态度和价值观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计算机安全的意识和态度。

计算机数据与安全课程教学设计教案

计算机数据与安全课程教学设计教案

计算机数据与安全课程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计算机数据概述1.1 数据的概念与分类1.2 数据表示与存储1.3 数据处理与分析1.4 案例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应用第二章:数据安全基础2.1 密码学概述2.2 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2.3 哈希函数与数字签名2.4 案例分析:数据安全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第三章:计算机病毒与恶意代码3.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与分类3.2 病毒传播与感染机制3.3 防病毒技术及其发展3.4 案例分析:典型计算机病毒分析及防范第四章:网络安全策略与防护技术4.1 网络攻击手段与防护策略4.2 防火墙技术4.3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4.4 案例分析:网络安全事件应对与处理第五章: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5.1 数据备份策略与方法5.2 数据恢复技术概述5.3 文件恢复与系统恢复5.4 案例分析:数据丢失原因及恢复实例第六章:数据库安全6.1 数据库安全概述6.2 数据库访问控制6.3 数据库加密技术6.4 案例分析:数据库安全漏洞及防护措施第七章:数据加密技术7.1 加密技术概述7.2 数据加密标准7.3 高级加密标准(AES)7.4 案例分析:加密技术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第八章:网络安全协议8.1 安全套接层(SSL)/传输层安全性(TLS)8.2 安全电子交易(SET)协议8.3 互联网安全协议(IPSec)8.4 案例分析:网络安全协议在电子邮件通信中的应用第九章:隐私保护技术9.1 隐私保护技术概述9.2 匿名化技术9.3 差分隐私9.4 案例分析:社交媒体中的隐私保护措施第十章:大数据安全10.1 大数据安全挑战10.2 分布式文件系统安全10.3 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10.4 案例分析:大数据安全在金融行业的应用第十一章:网络攻防技术11.1 网络攻击手段概述11.2 入侵攻击技术11.3 防御技术及策略11.4 案例分析:网络攻防实战演练第十二章:移动网络安全12.1 移动网络安全概述12.2 移动设备管理12.3 移动应用安全12.4 案例分析:移动网络安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第十三章:云计算与虚拟化安全13.1 云计算安全概述13.2 云平台安全架构13.3 虚拟化安全技术13.4 案例分析: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挑战与应对措施第十四章:物联网安全14.1 物联网安全概述14.2 物联网安全威胁与攻击手段14.3 物联网安全防护策略14.4 案例分析:物联网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与安全第十五章: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15.1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概述15.2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实践应用15.3 信息安全道德规范与职业素养15.4 案例分析:信息安全违规事件的法律后果及道德责任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数据与安全课程的教学设计教案,内容涵盖了数据概述、数据安全基础、计算机病毒与恶意代码、网络安全策略与防护技术、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数据库安全、数据加密技术、网络安全协议、隐私保护技术、大数据安全、网络攻防技术、移动网络安全、云计算与虚拟化安全、物联网安全以及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等十五个章节。

计算机数据与安全课程教学设计教案

计算机数据与安全课程教学设计教案

计算机数据与安全课程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计算机数据基础1.1 数据的概念与分类介绍数据的基本概念讲解数据的分类:数值数据、文本数据、图像数据、音频数据等1.2 数据表示与存储讲解数据的二进制表示方法介绍不同类型的数据存储方式:内存、硬盘、光盘等第二章:数据处理与运算2.1 数据处理基础介绍数据处理的基本操作:排序、查找、筛选等讲解算法的概念和重要性2.2 数据运算讲解算术运算、逻辑运算、位运算等基本运算介绍运算符的优先级和规则第三章:数据安全概述3.1 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强调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讲解数据安全的目标和挑战3.2 数据安全技术介绍常见的数据安全技术:加密、认证、访问控制等讲解数据安全技术的应用和实践第四章:加密技术4.1 加密概念与原理讲解加密的基本概念和目的介绍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哈希算法等加密技术4.2 加密算法与应用讲解常见的加密算法:DES、RSA、AES等介绍加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和案例第五章:网络安全与防护5.1 网络安全的威胁与攻击手段讲解网络安全的常见威胁: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等介绍攻击手段:钓鱼、中间人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等5.2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讲解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介绍常见的网络安全防护工具和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协议等第六章:数据库安全6.1 数据库安全概述讲解数据库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介绍数据库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和攻击方式6.2 数据库安全技术讲解数据库访问控制、SQL注入防护、数据库加密等技术介绍数据库安全最佳实践和策略第七章:操作系统安全7.1 操作系统安全基础讲解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目标介绍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用户权限管理、访问控制等7.2 操作系统安全措施讲解操作系统安全的常见措施:更新和补丁管理、防病毒软件、安全审计等介绍操作系统安全的实践和案例分析第八章:应用程序安全8.1 应用程序安全概述讲解应用程序安全的重要性和挑战介绍应用程序安全漏洞和攻击方式:缓冲区溢出、SQL注入等8.2 应用程序安全措施讲解应用程序安全的设计原则和最佳实践介绍应用程序安全测试和验证方法:静态代码分析、动态分析等第九章:数据备份与恢复9.1 数据备份基础讲解数据备份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数据备份的策略和方案: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异备份等9.2 数据恢复技术讲解数据恢复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常见的数据恢复工具和技术:文件恢复、数据库恢复等第十章: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10.1 数据安全法律法规讲解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目标介绍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的实践和案例分析10.2 数据安全道德规范讲解数据安全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性介绍数据安全道德规范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实践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数据与安全课程的教学设计教案,内容涵盖了数据基础、数据处理与运算、数据安全概述、加密技术、网络安全与防护、数据库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应用程序安全、数据备份与恢复以及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等十个章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数据与安全课程教学设计教案计算机数据与安全
课时
1
课型
新课
教材分析
《计算机数据与安全》是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第8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与我们平时计算机操作和数据安全有着紧密联系,学生必须掌握了知识,形成正确的计算机安全意识,所以本课应该重点给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初中不久,自学能力普遍较低,但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欲都较强。

计算机病毒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比较神秘,多数学生在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上也感到束手无策,学生对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知识及防治方法有着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危害。

(2)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学会判断计算机是否中病毒。

(2)通过学习计算机病毒防治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防治计算机病毒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信息安全问题的实质是人的道德品质问题,要真正做到安全使用信息,除了积极预防别人侵犯以外,我们更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道德,主动成为新时期正确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实践者、示范者。

教学重点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防范措施
教学方法
讲授、学生自主探讨
教学难点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教学媒体
多媒体机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